登陆注册
3772100000041

第41章 下卷(8)

先生说:“圣贤只不过是一个克己的学问罢了。重视自己所下的工夫然而不会这么重视效果。仁者与万物同为一体。假使不能做到与万物同体,只是由于自己的私欲没有完全地忘记。获得了全部的仁的本体,天下便全部都归入到我的仁里面了,也就是‘八荒皆在我闼’的意思。天下能做到仁,那自己的仁也就在其中了。‘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只是自己没有怨恨,就好比‘不怨天,不尤人’的意思。家庭、国家都没有怨恨了,自己当然也就在其中了。但是,这并不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地方。”

【原文】

问:“孟子‘巧力圣智’①之说,朱子云:‘三子力有余而巧不足。’②何如?”

先生曰:“三子固有力,亦有巧。巧、力实非两事,巧亦只在用力处,力而不巧,亦是徒力。三子譬如射,一能步箭,一能马箭,一能远箭。他射得到俱谓之力,中处俱可谓之巧。但步不能马,马不能远,各有所长,便是才力分限有不同处。孔子则三者皆长。然孔子之和只到得柳下惠③而极,清只到得伯夷而极,任只到得伊尹而极,何曾加得些子。若谓‘三子力有余而巧不足’,则其力反过孔子了。巧、力只是发明圣、知之义,若识得圣、知本体是何物,便自了然。”

【注释】

①巧力圣智:见《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全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不力也;其中,非不力也。’”

②“三子”句:朱熹《孟子集注·万章下》:“三子则力有余而巧不足丁是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三子,指伯夷、伊尹、柳下惠。

③柳下惠:即展禽,名获,字禽,春秋时鲁国大夫,食邑在柳下,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着称。

【译文】

有人问:“孟子主张‘巧力圣智’的说法,朱熹先生说:‘三子力有余而巧不足。’这样说对不对?”

先生说:“伯夷、伊尹、柳下惠三个人不只是有力量,而且也还有技巧。技巧与力量实际上并不是两回事。技巧也只在用力的地方,有力量却没有技巧,也只不过是徒然,白费力气。用射箭作比喻的话,在他们三个人里,一个能够步行射箭,一个能够骑马射箭,一个能够远距离射箭。只要他们都能射到靶子那里,便都叫作有力气;只要能正中靶心,便都能叫作精巧。但是,步行射箭的不能够骑马射箭,骑马射箭的又不能远程射箭,他们三个各自有自己所擅长的,才力各有不同的地方。而孔子则是身皆三长,但是,孔子的‘和’最多也只能达到柳下惠的水平,而‘清’最多能够达到伯夷的水平,‘任’也最多只能达到伊尹的水平,没有再添加什么了。假若说‘三子力有余而巧不足’,那他们的力气加在一起反倒能超过孔子了。精巧、力量只不过是为了阐明圣、智的含义罢了。假使认识到了圣、智的本来意义,自然就能够明白于心了。”

【原文】

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①,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②,良知即天也。”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是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注释】

①“先天”句:语出《易·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②“后天”句:同上。

【译文】

先生说:“‘先天而天弗违’,上天就是良知;‘后天而奉天时’,良知也就是天。”

“良知只是辨别是非的心,而是非只是个好与坏。明白了善与恶,也就是穷尽了是与非;而明白了是与非,也就穷尽了自然万物的变化。”

又说:“‘是非’两个字是大体的规矩,而灵巧的地方就在于个人了。”

“圣人的良知,就像青天里的太阳;而贤人的良知,就像存在浮云的天空里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则好比阴霾天气里的太阳。即使他们的明亮度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样能够辨识黑白的,即使在昏暗的夜里,也能够隐隐地辨别出黑白来,由于太阳的余光仍旧没有完全消失。在困境中学习的功夫,也只是从这一点光明的地方去精细地鉴察罢了。”

【原文】

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

【译文】

有人问先生:“良知就好比是太阳,而人的私欲就如浮云。浮云虽然能够蒙蔽太阳,但是这也是气候里本来就有的。莫非人的私欲也是人心本来就有的吗?”

先生说:“喜、怒、哀、惧、爱、恶、欲,就是所说的‘七情’。这七种感情都是人心本来就具备的,但是我们需要把良知辨识清楚。比如说阳光,也不能只朝着一个方向照射。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隙,都会是太阳光所在的地方,即便布满了乌云,只要天地间还能稍微辨别形色,也是阳光不灭的体现。不能因为浮云遮蔽了太阳,就要强求天空不再存在浮云。上面所说的七种情感顺其自然地运行,都是良知在起作用,不能认定它们有善、恶的区别,更不能对它们太执着。倘若执着于这七情,就成了‘欲望’,这些都是良知的阻碍之物。然而刚开始执着的时候,良知自然而然能够发觉,发觉后便会马上清理除掉这一阻碍,恢复它的本来面貌。假使在这一点上能够看得通透,才是简易透彻的功夫。”

【原文】

问:“圣人生知安行是自然的,如何有甚功夫?”

先生曰:“知行二字,即是功夫,但有浅深难易之殊耳。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实落尽孝而已;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良知尽孝而已;至于困知勉行者,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圣人虽是生知安行,然其心不敢自是,肯做困知勉行的功夫。困知勉行的却要思量做生知安行的事,怎生成得?”

【译文】

有人问:“圣人‘生知安行’是天生就有的,这还需要别的什么功夫呢?”

先生说:“‘知’‘行’二字,就是功夫,只不过这功夫有深浅难易的分别罢了。良知本来就是精明的,就好像说孝敬父母,那些生知安行的人,只不过是按照自己的良知踏踏实实地去尽孝罢了;而那些学知利行的人,则需要时时刻刻反省察觉,努力地依照良知去尽孝罢了;至于那些困知勉行的人,他们受到的蒙蔽禁锢已经非常根深蒂固了,虽然需要依照良知去尽孝心,但是又被自己的一己私欲阻碍,于是不能够做到尽孝。这就需要他们用别人上百倍、甚至一千倍的功夫,才能够做到按照良知去尽孝。圣人虽然是生知安行的,然而他们在内心里也不敢完全肯定自己,因此愿意去做困知勉行的功夫。那些困知勉行的人,却时时刻刻想着去做生知安行的事,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原文】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①,周公系爻②,孔子赞《易》③,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注释】

①彖(tuàn):指彖辞。《易传》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十翼》的两篇。

②爻(yáo):指爻辞。说明《易传》六十四卦中各交要义的文辞。每卦六爻,每爻有爻题和爻辞。爻题都是两个字: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阳爻用“九”,阴爻用“六”;另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为初、二、三、四、五上。如乾卦初爻:“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是爻辞。

③《易》:指《易传》。《易》的组成部分,对“经”而言,故曰“传”。是对《易》所作的各种解释。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和《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亦称《十翼》。相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作品。

【译文】

有人问先生:“快乐才是心的本体,但是遭受大变故的时候,痛心哭泣,不知道这时本来的快乐是否还存在?”

先生说:“必须是痛哭一场之后才会觉得快乐,假若没有哭,也就不会觉得快乐了。虽然是在哭,自己的内心却得到了慰藉,这也是快乐的啊。快乐的本体不曾发生过什么变化。”

又问:“良知也仅仅有一个而已。但是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写《十翼》,为什么他们看到的理都分别有所不同呢?”

先生说:“圣人怎么会拘泥于旧的模式呢?重点是都同样出自于良知,即使他们各自立说又有什么呢?就用一园翠竹打比方吧,只要枝节相差不大,就是大致相同的。如果一定要拘泥于每一段枝节都一模一样,那就不再是自然的神妙造化了。你们这些人只需要去培养良知。良知相同,就不妨各自有些不同存在了。你们这些人倘若不愿意用功,连竹笋都还没有生长出来,又要到哪里去谈论枝节呢?”

【原文】

乡人有父子讼狱,请诉于先生。侍者欲阻之,先生听之,言不终辞,其父子相抱恸哭而去。

柴鸣治①入问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

先生曰:“我言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瞍是世间大慈的父。”

鸣治愕然请问。

先生日:“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瞍只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瞍亦做成个慈父。”

【注释】

①柴鸣治:不详。

【译文】

乡下有父子俩要打官司,请求先生裁决。侍从们想要阻拦他们,先生听说了之后,话还没有说完,父子俩就已经就抱头痛哭了,然后相拥着离开了。

柴鸣治便进来问先生:“先生说了什么话,让他们这么快就感动悔悟了?”

先生说:“我跟他们讲舜是世界上最不孝的儿子,而瞽瞍则是世上最慈爱的父亲。”

鸣治惊讶地问先生为何这么说。

先生说:“舜常常觉得自己太不孝,所以他才能尽孝;而瞽瞍常常以为自己很慈爱,因此他不能做到慈爱。瞽瞍只记得舜是自己从小抚养长大的,可是为什么他现在却没有取悦过自己呢?他不知晓自己的心已经被后妻改变了,却仍然觉得自己是慈爱的,于是就越发不能做到对舜慈爱了。而舜则只想着从小开始,父亲照顾自己的时候是怎样地疼爱自己,可是现在却不疼爱了,恐怕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孝道,因此每天都在想自己没有尽孝的地方,因而他就越发能尽孝了。等到瞽瞍高兴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恢复了心里慈爱的本貌。所以,后来的人都把舜当成是古今的大孝子,而瞽瞍也成了个慈爱的父亲。”

【原文】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①。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若夫子与鄙夫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注释】

①“孔子”之句:见《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

先生说:“有农夫前来向孔子请教,孔子当然不会提前准备好了知识来回答他。孔子的内心也是空空没有东西的。但是他可以根据内心明白的是是非非,给他剖析判断,这样农夫的心便比较明白了。农夫自己感到的对错是非,是他本来就有的自然准则。虽然圣人很聪慧,但是对这种准则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减。只是他们不够自信,因此孔子给他们进行了剖解分析之后,他们心里的是非观念就会全部显示了。如果孔子和他们说话时,尚且保留有一些知识在心里,那样就不能够尽显他的良知了,从而道体也就分为两部分了。”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该书提出了对“个人”现象的本体论意义解读,并将生存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开拓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汇通的空间与契合点。从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和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个人”与“本体”的内在必然联系。海德格尔晚年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立“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说。该书认为,个人本体论则确立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体说”更具体,有利于发挥唤醒现代人的作用。
  •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于1889年,整理自他为《权力意志》一书准备的部分笔记资料。本书由十组凝练而犀利的札记、格言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学等问题。尼采立足于生命来分析和评价道德,批判精神的权威、思维的痼疾以及在他看来违反人性的一切命题。他用尖锐犀利的言辞嬉笑着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贤拉下神坛,重估一切价值。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热门推荐
  • 甜妃九九

    甜妃九九

    他是北辰国冷酷无情,杀伐决断的九皇子,北辰越。因遭人陷害,弥留之际,爷爷托梦给当今皇上,说是只要江南第一富商沐府的小女儿沐九九嫁过来冲喜,九皇子就能立刻醒来。然而他醒来之后却对这门亲事极其反感,“会绣花吗,会弹琴吗,会下棋吗?呵,什么都不会还想嫁进我越王府??给我把她撵到偏院去!“一个月后。“娘子,你看,这是为夫为你绣得鸳鸯……““要不要为夫再为你奏一曲《凤求凰》?”“娘子,为夫再走一步你就要输了,要不要悔棋?“沐九九:……救命啊,相公每天都在线打脸,她该怎么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随身游戏

    我的随身游戏

    【2019最火爆都市文】萧阳游戏、现实两界穿梭,汽油烧副本、毒米团灭新手鸡,现实世界属性点加到天际,超凡模式开启各路马甲。齐天大圣:“俺老孙只说一次,第一我用棒子不代表我是高丽猴,第二我不会开花,更别说两开花!”杨戬:“你们做墨镜的是歧视三只眼么?为什么只有两个镜片?!劈山救母不只我外甥干过,我也干过好不好!”雷震子:“我再说一遍,我长翅膀没错,但是我绝对不是什么狗屁光明教廷的天使!”牛顿的棺材板已经按不住了,科学家们转职研究神话传说,美帝祈求上苍自家不要神话复苏。
  • 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巫师禁忌

    巫师禁忌

    在这个世界,天地之间存在着很多属性的源力,火属性的火源力,水属性的水源力,木属性的木源力,等等各种源力,人们可以吸收各种源力修炼,拥有强大的力量。而身为巫族一员,巫源却无法吸收源力修炼,被放逐到了被巫神诅咒之地——遗荒,自生自灭。偶得巫神传承禁术,他的命运终将改变!
  •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龙纪序

    龙纪序

    一座平凡的小镇,某一天,他忽然发现小镇原来是一座巨大的樊牢。当他挣脱了这座樊牢之后,看见这个剑与魔法的世界,才愕然发现,书中记载,皆是事实。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何一自禅师语录

    何一自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忠岳飞

    精忠岳飞

    从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到深山习武、领受玄机:从年少从军、拱卫京师,到“憾山易,憾岳家军难”;从矢志不渝收复河山,到受奸臣迫害慷慨赴死:岳飞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但也让人唏嘘不已。宋孝宗为岳飞建造岳王庙,平反其冤,岳飞墓前,后人只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一段传奇,为后世传诵。《长篇历史小说:精忠岳飞》为您铺开历史画面,讲述精忠岳飞的往事,回顾那一段血恨与战乱、屈辱与奋发的年代,历史无言,却诉说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