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76200000009

第9章 弃暗投明(5)

这时,朱德说:“尽管我是一名军阀部队的军官,但我的部队纪律严明的,是不骚扰百姓的,我愿意加入共产党。”

随后又是沉静,只听到墙上的法式挂钟在滴嗒滴嗒地快速走动,陈独秀对他的表态没有作任何正面的鼓励,只是久久沉默。朱德这时并不知道,陈独秀这个堂堂总书记,喜欢“以貌取人”。陈独秀站起身来,浓浓地吐了一口烟,仿佛要吐出郁闷,他踱着步,想着怎么打发走朱德。陈独秀心想,共产党就应该与鱼龙混杂的国民党迥然不同的,他多次与中共中央组织委员张国焘说过,共产党的队伍是要“纯而又纯”的。

…………

最后,朱德告辞出来,但他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信念并没有动摇。他和孙炳文决定,按原计划到欧洲去,到马克思的故乡去。

“呜——”,汽笛长鸣。9月初,法国邮轮“安吉尔斯”号离开上海吴淞口,驶入烟波浩淼的大洋。朱德默默地与这座一度使他神往而现在又使他若有所失的城市告别。和朱德同船前往欧洲的除妻子贺治华和好友孙炳文之外,还有房师亮、章伯钧、李景泌等10多人。第一次换上西装革履的朱德,颇有些不自然。可以想见,在当时穿惯了戎装和中式长衫的朱德乍一换上洋人的衣装,也许在观念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轮船行驶在海上,水天一线,一望无垠,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有海鸥伴随着轮船,无忧无虑地嬉戏、追逐着。大海,对朱德来说,是陌生的、神秘的,在大山里长大的他只见过家乡有小河、嘉陵江,以及长江,但同大海比较起来,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

这天,朱德丝毫没有观涛的兴致,而是在苦苦思考着自己的理想和中国的前途。不多久,孙炳文走过来,轻轻地在朱德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想家了?”朱德摇了摇头,两眼依然注视着那海天一色的神秘世界。

凭栏远眺,任海风吹拂,朱德对孙炳文说,“我有信心向共产党靠拢,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毫无抱怨地坚持走下去,我要经受考验,一次又一次地争取,争取成为这个先进组织的一分子。”

孙炳文说,“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之一是张申府,是他与***、陈独秀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他是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现在应华法教育会之聘到法国出任大学教授,他在法国已经先后发展了同船去法国的天津的刘清扬、周恩来入党。听说,周恩来现在也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负责人之一。我们到那儿,要先想办法找到张申府或周恩来等,可以向他们直接提出入党的要求!”

邮轮经过香港、西贡、新加坡,槟榔屿、科伦坡,沿着亚洲大陆的西海岸,横穿印度洋,经过非洲的东海岸,进入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朱德同船出国的李景泌回忆说:“这只船每到一个城市,停留的时间不等,有的停半天,有的停一天,有的停两天,甚至还比两天多的。我和朱德每到一个城市都要下船去耍一次,稀奇事确实见到不少,总算是大开眼界。”沿途的见闻使朱德感到惊奇,国外并不是如他在国内时想象的那么好。在南洋,许多从国内到这里谋求生计的人们过的依然是穷困不堪的日子。马路两旁,富人的花园、洋房同贫民的破屋陋棚形成鲜明的对照。殖民地民众充当“亡国奴”后的悲惨遭遇,给了他强烈的刺激。特别是看到非洲国家的黑人的生活状况后,使朱德痛感“世界上的悲惨的事情不单单是在中国。”

经过40多天的航行,邮轮终于在法国南部的港口马赛停岸。当天,朱德和他的同伴换乘火车来到巴黎。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的欧洲,给予朱德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到处也是一幅残破不堪的景象,衣不蔽体的乞丐很多,战争的恐怖和颓丧的情绪依然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这都是朱德在国内时没有完全想到的。

在巴黎停留期间,朱德和孙炳文住在一个中国商人的家中。房主青年时就漂洋过海,来到法国谋生,但他依然眷恋着自己的故土。因此一有空就请朱德他们介绍国内发生的事情。有时,房主也将一些巴黎的见闻说给朱德他们听。一天,房主告诉朱德,听说一些到法国留学的青年学生们组织了一个叫共产党的团体,闹起了革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德连忙追问这些人现在哪里,房主无法向他提供更多的情况,但答应帮助他们继续打听。第二天,房主就把朱德和孙炳文带到他的一位朋友那里。那人告诉朱德,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叫周恩来,他已经去了德国柏林,恐怕一时还不能回来。同时,那人还把周恩来在柏林的住址写给朱德。

原来,1920年12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张申府受陈独秀的委托,组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1月,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光荣地加入了在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8个发起组之一,周恩来也成为党的创建人之一。随后,周恩来开始酝酿建立旅欧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为了节省费用,团结进步青年,周恩来经常奔波于德、法之间。1922年6月,周恩来从德国赶赴法国,与赵世炎等在巴黎西郊的布伦森林中开会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任书记。7月9日,在柏林成立了“中共旅欧总支部”,周恩来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朱德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他和孙炳文决定,乘火车前往柏林。

10月22日,朱德和孙炳文在柏林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找到周恩来的住址,心情十分兴奋。周恩来会不会也像陈独秀那样,把自己拒绝在革命的大门之外呢?一个多月过去了,与陈独秀见面的阴影还没有在朱德心中消散。迟疑之中,朱德叩开了房门,一个中等身材、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出现在面前。朱德说明了来意,年轻人热情地把他们引进房间。

“我就是周恩来,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周恩来边作自我介绍,边沏茶:“坐,快坐下来呀。慢慢说吧!”

朱德简直不敢相信,他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就是周恩来。见周恩来热情而又诚恳,心中的疑云立刻消散了。他喝了一口茶,介绍说:“我叫朱德,字玉阶。他叫孙炳文,字濬明。”

谈话中,朱德了解到周恩来才24岁,比自己小12岁,心底由衷地感到佩服——原来,在他心目中,共产党的负责人都是像陈独秀那般年龄的。

很快,谈话转入正题。朱德把自己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从云南找到上海、再找到欧洲的经历一古脑儿地说了出来。他传奇般的经历和坚强的意志深深打动了周恩来的心。周恩来细心地倾听,不时地在本子上记着。期间,孙炳文也表示想加入共产党。

朱德全部讲完后,周恩来沉默了一会儿,略加思忖,抬起头来,两道浓眉一挑,说,“大哥,你们还没有吃饭吧?如果没有,我们先一起吃饭再说。”

吃过饭,周恩来问清朱德、孙炳文他们居住的地方,表示有关入党的事,还要继续交流,并最终要征得张申府的同意。在接下来的6天中,周恩来天天与朱德接触,交谈,终于摸清了朱德的真实想法,知道他是舍弃了所有,一门心思要投入先进政党的怀抱。通过交流,周恩来发现自己与朱德情趣相投,都喜欢兰花和音乐,他们也交流对贝多芬音乐的感悟。周恩来对朱德有了好感,周恩来所交的朋友都是具备了共同的特点:乐观、热爱生活、不虚言假语的、实实在在的性格。

周恩来对朱德、孙炳文说,我们同意你们的入党要求,由我作你们的入党介绍人。朱德和孙炳文喜出望外,几乎都热泪盈眶:“真的吗?”

周恩来马上对他们叮嘱道:“在没有正式批准之前,我们可以接收你们为候补党员。根据目前的形势,你们不能对任何人说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这事必须保密,不能公开……”

说完,朱德伸出自己的手与周恩来相握。紧紧相握的两双巨手——在粉碎一个旧世界,开拓一个新世界的伟业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握手。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成为两位伟人半个多世纪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起点。

这年11月,周恩来就朱德、孙炳文入党之事请示张申府,张申府一听就同意了。张申府与陈独秀不同,他认为只要要求入党,就要批准,没有什么“纯”不“纯”的问题,英雄不问来路,不搞出身论,共产党组织正是需要大量新鲜力量的时候。同时,朱德按照党的指示,仍以国民党的身份进行社会活动。朱德后来回忆说:“从那以后,党就是生命,一切依附于党。”的确,在经历了一番挫折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从此,在中国共产党员的名册上,又增添了一个光辉的名字——朱德;从此,朱德走上新的革命旅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5.两次被捕

初到德国,朱德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既不能直接同德国人会话,又无法阅读德文的书籍,而当地所能看到的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多是德文版的。因此,在柏林的半年时间里,朱德把主要精力放在顽强地学习德文上。这对已经36岁的他说来,是需要有很不寻常的决心和毅力的。

尽管如此,朱德并不把自己整天关在屋子里死啃书本。他买了一张柏林市区图,先用中文注明每一条街道的名称,每天带着它出去走一走。沿路遇到博物馆、学校、画廊、啤酒店、餐馆,或是准许他进去的工厂,都要去看看。他访问议会,游览公园,参观教堂,走访普通人的家庭。他还去看歌剧,听音乐会。那时的柏林,他在几个月内几乎就走遍了。朱德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硬是走路,学德文也学得快,认识街道也快。”

“那时旅行还多带有军事的眼光,一过那里,一想就想到:这里要是打起仗来,应该怎么办呢?然后在脑筋中就慢慢设法布置起来了。”“几个月后,我的德文程度就可以买东西、旅行、出街坐车了。这样一来,就比较舒服了。”阅读德文书,难度要比日常会话高得多,朱德没有退却,他经常一本词典在手上,一字一句地对照德文书硬啃。没过多久,朱德的德语水平就有了明显提高,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基本上也能读下来了。

1923年5月4日,朱德和孙炳文移居到德国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哥廷根是个很小的城市,当时人口只有4万。那里有40多个中国留学生,其中四川人就有10多个。朱德住在文德路88号。这幢楼房的主人是一个曾在德皇军队中担任过将军的男爵,朱德选择住在这里就是为了可以请男爵向他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例、战法。他很重视自学,买了许多德文的军事书籍来读,其中包括一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报纸汇编,共一二十本,潜心研究国外的军事历史。

朱德加入中共后,与部分留德人员在哥廷根有一张合影照,照片上有8个人,最左边的那位戴眼镜的是29岁的张申府,最右边的是表情拘束的朱德,而站在朱德身后的是孙炳文。后排正中,双手抱起,面上展露怡然自得笑容的是章伯钧。

参加每星期三举行的党小组会,是朱德在哥廷根的一项重要活动。党小组的成员有孙炳文、房师亮、高语罕、郑太朴等,后来又有邢西萍(徐冰)、阚尊民(刘鼎)。开会的地点,有时在哥廷根郊区,有时就在朱德的住处。朱德主持的座谈会不是正襟危坐的,往往与郊游踏青结合在一起,有时大家也骑着自行车,骑到那儿是那儿,边玩边学习边讨论,一般一出去就是半天。他们讨论的问题比较广泛,大家当时很纯,把理想描绘得十分美好,对社会主义有着强烈的向往之情。

那时,战败后的德国社会正处在严重动荡中,社会主义思潮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很容易得到。他们学习、讨论的内容是把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梅林的《唯物史观》、以及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等著作作为必读书。同时,还就《向导》《国际通讯》等刊物上登载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章进行学习。他们讨论的问题,有的是理论问题,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是怎样的?有时在一起分析国际形势和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认识到中国革命问题是同国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朱德的政治眼界更加开阔了。一个曾和朱德在一起听课的中国留学生回忆说:“有次我去他家,还看见过他在读《共产党宣言》。他常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只有走共产主义的道路。他虽没有说自己是党员,但我们都知道他是。这是听柏林来的同学讲的,那时共产党是公开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褚时健传

    褚时健传

    本书讲述了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褚橙”创始人、著名企业家褚时健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作者是云南日报资深记者,跟随采访褚时健多年,尤其深度追踪调查“褚橙”从无到有,直至一“橙”难求、风靡全国的创业发展过程,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褚时健的故事和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当代心怀创业梦想或已在路上的年轻人,以及有所成就的企业家们。
  •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本卷为刘东卷,刘东是我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至今已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镜宫》等十部,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等六部。担任多部大型动画片及影视剧的编剧。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数十项国家及省市级奖励,多次被收录于各种重要文集中,并被翻译介绍到日本等国。其作品关照青少年的内心、成长、生活,无论内容、题材还是文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本书追忆了周祖训先生受其祖父影响,自幼立志教书育人,致力教育兴邦的事迹。
  • 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

    王昭君: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

    她是一位献身民族友好事业的奇女子;她是一位民族友好的使者;她在中华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交和结好”的一章;她的出塞和亲是民族友好联姻成功的典型。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中的一册,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向我们讲述了这位民族关系史上的奇女子。二千多年前,在西汉长安有一位生在南国的宫女,毅然离开当时的国都长安,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塞北大漠,开始了她新的人生旅程。她就是王昭君,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谱写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不同凡响的一章,她的故事——昭君出塞、和亲,被传为千古佳话。那么她为何要出塞、和亲?在茫茫大漠里遇到了怎样的未来?怎么样的命运。
热门推荐
  • 比蒙至尊

    比蒙至尊

    一个现代的四有流氓穿越的故事,一个比蒙的故事,一个会《九转玄功》的四有流氓穿越成比蒙小不点的故事,一个连灵魂都在修炼《九转玄功》的比蒙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世神话

    盛世神话

    一朝穿越,很狗血的穿成了一个废物,可是还好还好,毕竟是爹很疼,娘也很爱,可是,可是为毛?为毛她却是从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想死的心都有啊!可是,能不能不要那么丢人,能不能不要教坏小孩子,这样“苍天啊!我要我36D的胸啊!我不要长小JJ啊!”不要脸的话语,在心里想想就好了,为毛,为毛你要如此大声的说出来。她、便是许一凡,那个一朝穿越错成“男”的女孩子,姆妈说是许她一世平凡,所以为她取名许一凡。她有点腐,有点小聪明,明明就是有些懒,可是却想成为一个强者,许一凡,你有没有搞错,自己是个废物懂不懂?废物啊废物,知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废物的意思啊!对,没错,就是这样一个有点懒,却是废物的“男孩子”,身上背负了一个血腥的使命,神话烙印,半个玉玦,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啥!她是私生子,那…那他是谁的私生子?姆妈却是告诉他不知道?不知道,那她怎么找她的老爹,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死到哪里去了?
  • 白书令

    白书令

    第一次仙人大战牵扯凡人世界,封神定位。第二次仙人大战玉帝在三清辅助下登上天帝之位。千年前一次莫名的事故,仙人隐匿,自此成为传说。 传闻中处于如今仙界顶峰的白书令主和另外两个身负秘辛的人在次入世,究竟会在如今的仙界卷起怎样的波澜呢 ? ......但是他们又确确实实就存在我们身边。不过再也不是我们熟知的样子
  • 帝钰常清

    帝钰常清

    他说,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即朝朝暮暮。她听罢,柔柔一笑,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后来,她走了,他说,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她看着他,说,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谈,八行诗犹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后来,他去找她,她问他为何如此傻?他回答道:殊途,怎可让你一人快活?她哭着说,你真傻。他说未必,你看十年了,我才来寻你,你却还等在这里……她一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深宫谋殇

    深宫谋殇

    “朕以大君江山为聘,册尔为皇后。”“原来,一切不过是幻象。”“原来,自始至终,你心里只有她。”“原来,不过是一场亏欠。”“至此,你我俩不相欠,不在亏欠!”茶几落下,一切......
  • 人间太平火

    人间太平火

    简单版:这是一个秦灭六国的仙侠故事。正式版:风起于青萍之末,少年学拳远游四方。生逢乱世,苍生涂涂。天大地大,众生渺渺。行步百里路,历尽千帆苦,归来仍是少年心。“为何学拳?”许多年后,两鬓霜白,早已不再年轻的老人心里面有个答案。“替这乱象人间,点燃一把盛世太平火!”
  • 恶魔契约:少主暴脾气

    恶魔契约:少主暴脾气

    意外横生,天降奇缘。少女白绫儿车祸意外身亡,没想到竟召唤了异世之门,与魔王之子千无清签订了出卖灵魂的永生契约。命运的齿轮重新转动,扑朔迷离的未来。重获新生后的白绫儿成为了恶魔少主的贴身女佣,不仅要忍受千无清对她趾高气扬的使唤;还不能离开他身边两百米,要不是离开他会遭受契约反噬,白绫儿绝对不想再见到这家伙!白绫儿跟随着恶魔少主来到了新的学院后,明明新的生活应该刚刚开始才对。可是为什么生活多出了许多她以前从没见过的奇怪生物?和恶魔少主敌对长着洁白翅膀的温柔天使、明明只有八条尾巴却自称是九尾狐族的纨绔少爷。而且,恶魔少主的身上还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 红蜡烛

    红蜡烛

    我把酒盅倒满,唧扭一响,又喝光了。老板说,兄弟甭喝了,你还得赶路呢。我一蹾酒盅说,往哪赶呀,我无家可归了。我抓起酒瓶,再往外一倒,瓶子却变得空空的。我不信,举着酒瓶,朝灯上照照,果真一点没有了。我摇晃着站起,出了门,撒了泡长尿,一抖裤子,感到满裆净是凉风,我奇怪,正是夏天,哪来的凉风呢。我把腰带勒紧,一迈腿,骑到三轮上。这时一个苍蝇,嗒地跳到我的额头上。我一拍脑袋,好像突然清醒了。我觉得不该把这事说给老婆西香,不过,既然说了,也就算了。就像我讲的,要是红蜡烛亮着,我就往家里进,否则,我就扭头走人了。西香心强,总想比别人过得好。
  • 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

    在去单位的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行色匆匆,各自奔着生活而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好日子的念头:有份体面的工作,有个温馨的家庭,最好还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然而,随着日子一天一天毫无希望地过去,一旦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信心也就逐渐泯灭了。如果你们的生活真的如我所说,那么现在,请抬起你们沮丧的脸,看看我们这套书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人有无限的潜能,如果能开发并利用它,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带上希望上路,创造我们的传奇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