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9200000014

第14章

关门柳

写作年代不详。关门:关口。疑为处于交通要道的潼关。潼关在陕西东部,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这两句是说:永定河边的那一行杨柳,枝条依依飘拂,年年都会延续起旧日春色。永定河:所指不详。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这两句是说:行人来来往往,四处奔波,对杨柳的依依深情视而不见,反而扬起了尘土遮盖了杨柳留下的清阴。

本诗语言浅近。河边之柳,年年春色长发,枝条柔美,目送来往奔波之人。然而,物有情,人无情,人生之喟叹悄然地隐于其中。从另一个层面看,诗人咏柳之作可谓多矣,其褒贬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或自比,或写离情,或为歌咏的对象,或为嘲笑的对象,或表达憎恶之情,等等,其万般变化乃是因心境不同而起。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写作年代不详。暮春时节,百花逐渐凋零,诗人与朋友一起赏花吟诗,本诗是应和之作。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写作。

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

回肠九回后,犹自剩回肠。

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这两句是说:感受到春日晴暖,馀芳竞发,红苞与绛房杂然纷呈。红苞:红色的花苞。绛房:指已经盛开的花。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这两句是说:花瓣飘落时,纷纷扬扬,还在空中翩跹飞舞;花瓣扫尽,仍然能闻到扑鼻香气。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这两句是说:落花散尽,如同梦中醒来收拾整理铺垫,又像仙人归来整理车厢。罗荐:铺着的草垫。敕:即饬,整饬,使有条理,整顿。玉箱:车厢。

回肠九回后,犹自剩回肠——这两句是说:这一切使我无法平静下来,好像肠子在旋转一般。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或情绪激动,好像肠子在旋转一般。

张秀才为何许人?无考。又为什么写“落花有感”?也无考,但从义山所和的内容来看,其诗自是伤春之作。自《诗经》初露伤春之端倪以来,面对暮春,感慨美好之脆弱易逝遂成为历代诗人关注的对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暮春景色入手,首二句总写暮春时节馀芳烂漫的美好。三四句紧扣“落花”,以“扫后更闻香”突出花具有芳香的本质。随后以梦入笔,暗示美好的春光将不复存在。七八句迭用“回肠”,又以“九回”补之,将笔墨落实在对花容、花姿、花香的感慨方面,其中所藏者有三:一为落花之悲,一为身世之感,一为光阴之叹。

咏云

写作年代不详。诗意隐约,非单纯的咏物之作。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唯宋玉,知是楚神名。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这两句是说:行云捧月,三更时月儿隐没;行云遮星,七月七日的夜晚星星格外明亮。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传说牛郎织女七夕在银河相会。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这两句是说:刚听说云飘向远方,随即已看到它在重重城池之外了。迥:远。旋:随即。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这两句是说:傍晚时,行云随龙起舞于深潭;深夜时,行云浮游于秋河而压低了大雁的鸣叫声。秋河:指牛郎织女相会的银河。河,银河。

只应唯宋玉,知是楚神名——这两句是说:行云只应答宋玉的呼唤,原来,行云是楚国的女神。唯:应答。楚神:指巫山神女。宋玉《高唐赋》:战国时期楚襄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幸巫山之女。巫山之女离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本诗前两句写行云捧月藏星,实属有情;三四句写行云隔城飘远,又似无情。五六句言行云行踪不定,变幻莫测,尾处交代行云的来历:本是巫山神女幻化而成,唯有宋玉与其相知。该诗题为“咏云”,但诗意隐约,有三种主要的看法,一是认为此诗别有寄托,以漂泊自寓;一是认为此诗是寄情之作,以“楚神”比爱恋的女性,疑是与诗人同在玉阳学道的女冠宋华阳;一是认为此诗是单纯的咏物诗。三说各有道理,提出以备参考。

微雨

写作年代不详。这是首写夜间微雨的诗。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这两句是说: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辨不清是雾是雨,逐渐地,伴随着夜幕降临,它分得了夜的丝丝凉意。林霭(ǎi):笼罩树林的雾气。稍:逐渐。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这两句是说:微雨久落,天气渐凉,人在屋内,尽管远离窗户,仍觉出寒气袭人,侵逼到闪烁摇摆的灯火上;在空寂的庭院里,已经听得见雨水落在近处水面发出的细微的淅沥声。迥:远。虚:空。

微雨如雾,难以体察,怎样才能把它真切表现出来呢?诗人在其描写中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渲染、衬托,以捕捉微雨的形象。夜间微雨的凉气从远处的窗户侵入,袭向孤灯,散发着冷气。庭空夜阑,诗人静听着细雨飘落在近处水面上的淅沥声。写景状物,首句从观察入手;二三句写主观感受;四句写听觉,并与首句构成视觉上的呼应。这样,便凸现出微雨给人的多层面的感受。诗人运笔俭省,炼字极工,区区二十字,构成一幅微雨空濛的夜色图。

霜月

写作年代不详。这是首写深秋明月的景物诗。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这两句是说:当我第一次听到大雁南飞时发出的啼叫声,那寒蝉已不再鸣叫;站在高楼上,凭栏眺望,那如水一般的霜华月色已遍布明净的夜空。征雁:南飞的大雁。百尺楼:形容楼十分高危。水接天:秋空明净,霜华、月光似水,上下辉映相连。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两句是说:青女和嫦娥这两位女神,都能耐受寒冷,在月宫中,在清霜里,竞妍斗丽。青女:即青霄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月中仙子,月色白,故称素娥。俱:都,全部。斗:比赛。婵娟:容态美好。

首句以“初闻”领起交代时节,雁啼南飞,寒蝉无声,深秋的景象直扑诗人的情怀。次句以“水”暗写霜、月两个方面,由首句写听觉转到视觉上的描写,霜华、月光如水连成一片,因天地一色,创造出清空的意境。三四句突发奇想,凭空翻高,先是以“冷”字突出个人的感受,随后又以青女素娥的斗妍,突出夜空的皎洁和澄澈空明,使静态之美富有生趣。纵观此诗,一是写听觉,二是写静态,三是写感受,四是以想象之笔写动。这样,一笔并写多面,由听觉到视觉,由视觉到感受,由感受到想象,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

写作年代不详。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这两句是说:后宫的女子长年过着孤寂闲冷的生活,流下了怨恨的泪水;闺中思妇整天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流下了相思之泪。永巷:宫中的长巷,汉代嫔妃或宫女有罪时往往被幽禁在永巷。怨绮罗:此指宫女的怨恨。宫女虽绮罗遍身但无法与君王接近,乃至于长期过着孤寂闲冷的生活。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这两句是说:娥皇、女英追随帝舜来到苍梧山,流下了哀悼君王的泪水;襄阳的百姓因怀念羊祜,在岘首山流下了思念的泪水。湘江竹:相传帝舜南巡时不幸身亡,死后葬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随帝舜来到苍梧后悲痛欲绝,眼泪滴到竹子上。后人多用“湘泪”来比喻臣子对故君的哀悼。岘(xiàn)首碑: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时,经常游览岘首山,并在那里饮酒赋诗。羊祜死后,为感念羊祜的仁德,襄阳人在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南)树碑建庙,“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晋书·羊祜传》)。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这两句是说:王昭君辞别了紫台,在萧瑟的秋天出塞,因念及故国,泫然泪下;项羽粮尽兵残,夜闻楚歌,慷慨悲歌流下了眼泪。紫台:犹紫宫。帝王居住的地方。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昭君自请嫁往匈奴。杜甫《咏怀古迹》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之诗句。楚帐夜闻歌:此言项羽被刘邦围困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之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于是项王悲歌慷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这两句是说:如果清晨到灞水桥边看一看,就明白这些眼泪,都抵不过身着青袍的寒士送显达官宦时感受到的穷途抑塞之苦。灞水桥:即灞桥,在今陕西西安东,是古代送别之地。青袍:唐代八九品官员着青袍。这里泛指官职低微的寒士。珂:马络头上的佩饰,常以贝制成,因色白如玉,故称玉珂。这里代指达官显宦。

诗的前六句写了六种不同性质的泪:深宫怨旷之泪、思妇念远之泪、哀悼故君之泪、感怀旧德之泪、远赴绝域之泪、英雄末路之泪,每一种之间并无联系,却将世间的种种悲伤作了令人神伤心摧的陈列。读此诗,自然让人想起江淹的《恨赋》、《别赋》,在这里,诗人以文入诗,采用赋体,极尽泪之情状,在义山诗中别具一格。然而诗人本意并非在此,后两句点明主旨:前面的种种悲泪都是为最后的穷途抑塞之泪作铺垫和衬托。这纯是出于诗人的身世遭逢而起的主观感受。诗人长期郁郁不得志,辗转于各地幕府,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这种卑屈的处境,在“青袍送玉珂”的场合,因为贵贱相形,往往更令人难以忍受。诗人连用六种泪作铺垫,正是为了突出这种穷途抑塞之痛。此诗深得赋体之神韵。

嫦娥

写作年代不详。这是首写孤寂与苦闷之感的诗。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仙子,原为后羿的妻子,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的长生不死之药,体轻升仙,飞入月宫。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是说:独坐在云母屏风中,蜡烛的昏暗光影,使卧室内显得更加静寂幽深;长长的银河渐渐西斜沉落,清晨星星在曙色中也悄然隐没了。云母屏风:用云母装饰成的屏风。云母是一种矿石,晶体透明而有光泽,其薄片可用来装饰屏风。烛影深:言夜已很深了,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便越来越大。长河:指银河。晓星:启明星,清晨出现于东方天空。沉:隐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两句是说:嫦娥独居月宫,历青天而归大海,凄清孤寂,想必应该懊悔偷吃了仙药吧。嫦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姮娥即嫦娥。碧海:碧蓝色的大海。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夜空而复入碧海,故说“碧海青天夜夜心”。

烛影深暗,长河渐落,晓星隐去,灯下人彻夜不眠,环绕周身的唯有孤寂。遥望夜空,不眠人发生奇想:月宫中的嫦娥是否因孤独而后悔吃了灵药呢?不言己悲却为他人担忧,借助于时空的推移和转换,恰好把自身难以禁受的孤寂全盘托出。历来注家对诗意的解说纷纭:或以为咏入道女冠,或以为悼念亡妻,或以为自伤身世。细绎其意,以咏入道女冠一说最为接近。

银河吹笙

写作年代不详。此诗以“银河”入题,用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作比,伤吊亡故的夫人王氏,吹玉笙以寄情。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灯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氏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这两句是说:怅望银河,那如泣如诉的玉笙声从远处传来。小楼孤寒,院落冷清,如泣如诉的玉笙一直吹到天明。怅望:怅然想望。银河:天河。晴朗的夜空中,出现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故称。此指两星隔河相望而难以接近,喻离别、孤独的情状。平明:天亮的时候。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这两句是说:我躺在温暖的锦被中,正重温往年的美好,不料却被玉笙声惊醒。回想昨夜的情景,我看到一只本该南飞的雌鸟孤独地栖息在树上,那种凄凉与我现在的孤独有什么两样呢?衾(qīn):被子。羁:寄居在外。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灯隔霜清——这两句是说:月光照射在台榭上,台榭里飘散出许久不曾闻到的幽香,这种幽香完全是因为下雨的缘故;透过冷冷的清霜,风儿吹动帘幕,快要燃尽的灯光忽明忽暗。榭:台上的厅堂。隔霜清:言冷淡相阻。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这两句是说:我不需要像王子晋那样冒失地成为仙人,要知道湘瑟秦箫中还有难以名状的深情和无限的美好啊。浪:孟浪,粗鲁,冒失。缑(gōu)山:传说王子乔成仙的地方。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缑氏:地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因缑山得名。湘瑟:用湘灵鼓瑟的典故。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即湘夫人,相传是舜的妃子女英。舜死后,女英自投湘江。秦箫:用萧史、弄玉典故。萧史善于吹箫,能引得孔雀、白鹤前来。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听后非常爱慕,嫁与萧史为妻。后来,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

羁旅他乡,怅望银河,长夜难眠,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听到远处传来的玉笙声,因景生情,离愁因此托出。颔联叙事,既工整对仗,又为互文。一“断”一“惊”,眼前的一切无不令人心悸,无不引发思旧之念。颈联继续写眼前景,其思想内涵是对颔联的深化。雨发故香,动旧日之思;残灯霜清,叹今夜之孤。将无限的寂寞散发到时空之中。尾联抒发内心隐忍的情感:得道升仙并不令人向往,琴瑟相和、两情相悦、生死相随才是我所欲啊。在这首诗中,现实人生与想象之境交替出现,给人以扑朔迷离和恍惚不安的感受。尾联的上句用王子晋之典,下句用湘灵生死相随之典对其进行否定,随后又将这种生死相随之情盛载于萧史、弄玉之事中,从而构成了否定王子晋所为,赞赏湘灵、萧史所为的双重意象,进而表达出诗人追求美好的诉求。

暮秋独游曲江

写作年代不详,此诗为伤逝之作。

荷叶生时春恨起,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生时春恨起,荷叶枯时秋恨成——这两句是说:春天荷叶开始生长时相思之恨开始滋生;秋天荷叶枯萎时,伤逝之恨业已铸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这两句是说:我深深地知道,只要此身还在,则情长在;满怀惆怅地望着江边,奔流不息的江水发出撼人心魂的波涛声。

深秋季节,诗人独自游览曲江。面对满眼的秋色,诗人独取荷叶枯时的情状。以此为全诗结构的起点,诗人将笔墨落实在“恨”字上,荷叶干枯之时自是秋恨生成之时,问题是秋恨从何而起呢?诗人别开生面地说是因春恨而起。通常认为,春天是孕育万物的时节,春天也是令人神往的季节。但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因秋恨而写春恨;言春恨是为强调秋恨之深长作铺垫。物候感人,因物候变化而带来诗人在情绪上的变化,即“恨”是什么呢?这需要细细地体味。从所述的内容来看,“暮秋独游”与往昔跟友人同游是相对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恨既有寂寥之恨、失意之恨,也有追忆之恨、伊人不再的伤逝之恨,等等。其意蕴之丰富,耐人寻味。第三句作夺人心魄之至情语,结句将无边蔓延的“恨”付诸东流水,更让人回味无穷。

寄裴衡

写作年代不详。裴衡:事迹不详,李商隐的姐姐嫁给裴家,裴衡是否为裴族中人不详。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离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这两句是说:过去的惜别之地,如今已萧条冷落到极点;现在,我独自前往,该如何面对它呢?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这两句是说:秋天应是黄叶纷飞的季节,就像雨后长满了青苔一样。厌:厌恶,憎恨。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这两句是说:面对萧瑟的景象,希望有所作为的沈约只能变得越来越瘦,有才学的潘岳也无法展示他的才能。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自幼孤贫,笃志好学,博览群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南史·沈约传》:“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梁武帝)终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见许。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意为自己年老多病,因瘦弱的缘故,身上的腰带常常要移动孔洞)。”潘仁:即潘安仁,名潘岳,晋代著名的文学家。《晋书·潘岳传》:“岳少以才颖见称。”

离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这两句是说:离情虽然很深,面对此景,又有什么可以寄出呢?现在只有比死灰还冷的心情呀。堪:能,可以。底:什么。

此诗极写离愁别绪。首句“别”字透露情感指向,旧时惜别之地,今番岂堪独自前来呢?“萧条极”直抒胸臆,为三四句极言萧条之景定下基调。五六句纵笔于历史中的人物,以此来深化独来时悲怆的意境。结语以“冷于灰”回扣“更独来”,将萧瑟黯然的景致与难以承受的心绪联系在一起,以突出其孤独。

寄蜀客

写作年代不详。蜀客:诗人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

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这两句是说:您到临邛去寻访卓文君当垆卖酒的遗迹,可知道近来是否还有司马相如这样的风流人物呢?临邛(qiónɡ):地名,今四川邛崃。酒垆:酒店中用土砌台安放酒缸的地方。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四川成都人。早年曾客游于梁。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过临邛。当时,大商人卓王孙女儿卓文君丧夫回家寡居,相如听说文君貌美,故意以琴声诉说相爱之情。文君听琴后心生爱慕,遂与相如私奔到成都。不久二人又同返临邛,文君当垆卖酒(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这两句是说:琴上的金徽正是无情之物,它扰乱了卓文君的心绪,不许她思念旧日的丈夫。此处暗示相如的琴声具有令人难以抵御的诱惑力,使卓文君心动神随。金徽:金属制的琴徽。琴面板一侧的一排圆点,共十三个,用以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这里借指琴。却是:正是。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因琴相慕,向为文人所乐道。诗人选取这一为世人熟知的典故用以自寓,有其复杂的心理背景。诗的前两句寄语蜀客,流露出对当时的司马相如般风流人物的钦羡向往。后两句则为文君不从一而终、与相如私奔这一行为寻求合理解释。诗人无意中卷入了党争的漩涡,被斥为“失德”、“背恩”,为此,诗人有难言之隐,十分希望能表白自己的心迹。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

写作年代不详。王十三:王茂元之季子,调以校书分司东都洛阳。诗人作此诗送别之。分司:又称分务。东都留守掌管东都尚书省事务,其下辖百司分属东省,被称为“分司”。

多少分曹掌秘文,洛阳花雪梦随君。

定知何逊缘联句,每到城东忆范云。

多少分曹掌秘文,洛阳花雪梦随君——这两句是说:王君啊,你奉旨前往洛阳分司掌秘文,可以去赏玩洛阳花雪留下的美景了,今天相送,我难免要在梦中随您前往了。多少:叹词。分曹:分司,分管。唐宋制度,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之为“分司”。

定知何逊缘联句,每到城东忆范云——这两句是说:我确信你到洛阳后,每次看到城东的佳盛之地,必定会因往日赋诗联句而想起我。何逊:南朝梁代著名诗人。《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缘联句:何逊与范云曾联手作诗《范广州宅联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濛濛夕烟起,奄奄残晖灭。非君爱满堂,宁我安车辙。”按:此诗的前四句为范云作,后四句为何逊句。商隐诗中的第二句“洛阳花雪”即由此而来。这里以何逊代王十三。范云:齐梁时期著名的文人,字彦龙。初为齐竟陵王府主簿,少与梁武帝友善,梁武帝平建业,以范云为黄门郎。后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这里指诗人自己。

本诗以何逊、范云故事写诗人与至友交往。何逊与范云因文才相赏,成忘年至交,常常一起吟诗作赋。诗人与王十三也是如此,分别在即,回想往日惺惺相惜之景,不免意绪纷飞。依依离情,尽诉笔端。

寄永道士

写作年代不详。诗人年轻时好道术,曾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学道于玉阳山。玉阳山是王屋山的分支,在今山西省境内。从诗中看,永道士当为与李商隐同入王屋学道的人。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

君今并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这两句是说:过去,我俩同上云山学道,但你一直迟迟未下,我还记得,王屋山间的小径像丝线般窄细。云山:即王屋山,传说中的神山,刚得道的人,都要造访此山。阳台:王屋山的另一名字。白道:即山间小道,因被人长期踩踏,草不能生长,远望呈白色,故称。

君今并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这两句是说:现在,你独自倚靠着珍奇的三珠树,可能已经不记得人间落叶纷飞时节了。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珍奇的树名。树形类似柏树,叶片呈珠形。另有一说认为,三珠树暗指同在玉阳学道的宋华阳姐妹与另一女冠。李商隐早年学仙玉阳时曾与女冠宋华阳有恋情。“并倚三珠树”暗示“永道士”与三女冠关系密切。

本诗也为托物寄情之作。首句说两人学道事,次句回想当年在王屋山一同学道时的情景,三句想象永道士此时的清静悠然的人生状态,戏谑其“并倚三珠树”,末句暗示己身的冷落孤寂,沉沦不遇。一切景语皆情语。

忆匡一师

写作年代不详。匡一:冯浩注:“按《北梦琐言》:一云王屋匡一上人,一云王屋山僧匡一。疑此忆即其人。”从诗中看,此人与李商隐交往颇深。其写作时间与《寄永道士》大体上相当。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这两句是说:无端地与匡一师分别已经多年,每当京城的晨钟响起时,我就想起匡一师居住的山寺以及从那里传来的晨钟。无事:无端。经年:经过了多年。远公: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净土宗的初祖,这里代指匡一师,可见其并非等闲之辈。钟晓:即晓钟,唐代长安城每到拂晓,宫中和各寺庙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西峰:指匡一师所居的山寺。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这两句是说:想当初,我与您彻夜促膝长谈,直到炉中薪炭熄灭;等到灯盏中的烛光逐渐暗淡,寺中的童子起来开门的时候,那漫天的大雪已落满了松枝。灯晦:烛光暗淡。

诗人置身京城繁华盛景中,听到晨钟响起,不禁怀念起当年在深山古寺中的情景。后两句写与匡一师彻夜长谈,不觉时光忽忽已过。此去经年,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对清绝之境的向往,对故人的怀念,从字里行间隐隐渗出。诗句含蓄隽永,颇耐咀嚼。

乐游原

写作年代不详。乐游原: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地势高而平坦,四望宽敞,由此可俯视长安。为著名风景区,秦称宜春苑,后又称乐游苑,汉宣帝时修乐游庙。唐代每逢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多到此登赏游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心情有些不舒畅,驱车登上乐游原。向晚:傍晚。向,近。意不适:心情不畅。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是说:夕阳斜照,风景无限美好,怎奈临近黄昏,好景不长。

国运维艰,与不畅的心境相合。登高远望,那绚丽的晚霞迎面扑来,满目的美景给人以不尽的享受,然而,所感受到的“只是近黄昏”!此可谓是将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光阴之叹熔铸一炉。读三四句,哲理性极强,耐人寻味。其至理的生发自然而流畅,妙在于不经心处将眼前景与胸中情拧结在一起,触绪纷来,感慨万端。

武夷山

写作年代不详。武夷山:山名,在今福建崇安境内,相传有许多神迹,被世人奉为神山,纷纷到此寻仙问道。李商隐不满于世人的蒙昧,作诗刺之。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当时回——这两句是说:只得流霞酒一杯,后来没人再遇见仙人;空中的音乐又立时回到空中。流霞:传说中的仙酒。《论衡·道虚》:“曼都(河东蒲坂项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日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空中箫鼓:据《诸山记》:武夷山仙人号武夷君。秦始皇二年的一天,他对村民说:你们八月十五日会集山顶。那天,村民们到了山顶,听到空中有人讲话,但看不见人。过一会儿,音乐响起,也是只能看到乐器,却看不到演奏的人。当时:立时、立刻。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这两句是说:武夷山上长着许多毛竹,人迹罕至,世人纷纷老去,乡人却再也没有看见武夷君回来过。武夷洞:指武夷君居住的地方。武夷君是传说中武夷山的仙人。《史记·封禅书》:“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镜……武夷君用干鱼。”司马贞《索隐》引顾氏曰:“《地理志》云: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武夷君。”明·吴栻《武夷杂记》:“始皇二年,有神仙降此山,曰余为武夷君,统录群仙,受馆于此。”生毛竹:《武夷山记》:“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俗来往,蹊径俱绝。”曾孙:《明一统志》载:武夷君称乡人为曾孙。

考察李商隐生平,并未发现他曾去过武夷山,此诗为借山咏事。前两句说项曼都自言仙人赠“流霞”一事,因之“空中箫鼓”也立即回到空中。然而,这些均无迹可考。后两句只说山上长满竹子,但所谓的武夷君从来没人见过。如此列举四个关于武夷山的传说,来说明传闻无从考证的荒谬性。

马嵬二首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行至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发动兵谏,迫使唐玄宗诛杀杨国忠,赐死杨贵妃。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凭裙带关系当上了宰相,执政期间,排斥异己,对安史之乱负有直接的责任。护卫唐玄宗出逃的将士认为杨国忠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出于义愤,举行了兵谏。这一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马嵬之变”。诗人以这一事件为题,表达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马嵬:即马嵬坡,旧址在今陕西兴平西。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这两句是说:安禄山的兵马声势浩大地来了,皇帝被迫赐死杨贵妃,并将她匆匆埋葬,没多久就化成尘埃了。冀马:北方冀地出产的良马。古人认为,良马产于冀北。燕犀:古人认为,北方燕地用犀牛皮制作的铠甲最为坚固。此处以冀马、燕犀指代安禄山的叛军。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两句是说:皇帝如果能早知道杨贵妃的美貌会引起倾国之灾,又何至于乘着镶玉的车舆逃往马嵬坡呢?玉辇:皇帝乘坐的车舆,用玉镶嵌而成。

李商隐“女祸亡国”的思想是极为浓厚的。唐玄宗荒淫种下安史之乱的祸根,同时也为他个人的悲剧埋下伏线。诗人认为,如果君主能早点醒悟女色“倾国”,便能避免“玉辇过马嵬”的悲剧结局。“何由”二字警拔,反诘之中给人以思索。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两句是说:像海外九州这样的传闻虚无缥缈令人难以相信,来生如何,谁也不能预料,但唐玄宗与杨贵妃今生的爱情肯定是要完结了。海外九州:指传说中的仙境。战国后期,邹衍创立了“大九州”学说,认为中国九州总合为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像赤县神州这样的九州还有九个,九州的外面有小海环绕,此九州可合称为一州(中九州);像中九州的大州还有九个,外面又有大瀛海环绕。更:再,还有。他生:来生。卜:预料。据载,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曾命方士去寻她的魂魄,方士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她,杨贵妃托方士带回金钗钿盒等传情的信物,并发出了与唐玄宗“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诗人认为,既然今生已无相见的可能,那么,死后的追思也是徒劳虚空的。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这两句是说:唐玄宗逃往蜀地的途中夜宿马嵬,只能听禁卫军夜间巡逻打更报警的梆子声,再也不能像往日那样安然地听候鸡人的报晓了。虎旅:指皇帝的禁卫军。宵柝(tuò):夜间巡逻打更报警的梆子。鸡人:皇宫里掌管报晓的卫士。古代皇宫不养鸡,由鸡人传送更筹(竹签)报晓。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两句是说:这一天,随行的禁军一齐驻马不前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而当年七夕订盟时,唐玄宗和杨贵妃自以为能永远在一起,还嘲笑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此日:指夜宿马嵬坡,杨贵妃被杀的这一天。六军同驻马:指禁军驻马不前,要求唐玄宗诛杀杨氏兄妹事。六军,天子有六军,指随从玄宗入蜀的军队。七夕笑牵牛:民间传说,农历七月七日(七夕)晚上,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在鹊桥相会。据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天宝十载七夕曾对天发誓,愿世世代代永为夫妇。他们认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而他们却可以永世相守,所以这里说“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是说: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到头来还保不住自己的爱妃,反而不如普通人家的夫妇能够白头到老呢?四纪:四十八年。岁星(木星)十二年行天一周,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近四纪,此约举成数。卢家莫愁:这里借指普通人家的妇女。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这首诗紧承上意,诗人进一步指出唐玄宗执迷不悟。首联直书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此生休”,使闻者为之深悲。颔联与颈联叙事,集中笔墨叙述马嵬之变,以对比的手法辛辣地讽刺唐玄宗贪色误国。其中“空闻”、“无复”相对,“此日”、“当时”呼应,句意跌宕多姿,使人产生联想,一是反思安史之乱的祸根;二是思考导致自酿悲剧的原因。尾联以“如何”作收,反诘之中使诗意更为警拔,冷讽中深藏历史的喟叹。全诗运用倒叙手法,层层映照,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同类推荐
  •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朗读者系列)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朗读者系列)

    《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适合传递对长辈的情义——唏嘘时光匆匆、歌颂岁月铿锵、表达对他们的关怀、抒发对他们的敬爱……《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古文观止演义

    古文观止演义

    《古文观止演义》是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对《古文观止》中二十四篇文章的精彩“化讲”。王鼎钧先生以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基,以欧美新批评“细读法”为参照,对作品进行了由点到线、由释义到还原、由二维到多维、由学问到创作、由作品到人生、由文化到哲学、由文学到宗教的精彩“化讲”,由此将文字构成的精神世界化开,把文学接受推升到了“参天地化育”的高度。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山楂树的春天

    山楂树的春天

    著作收录了霍虎勇学生时代创作及发表的223首诗歌,是一部独具青春魅力的诗集。 出生于农村的霍虎勇朴素而真诚,他的笔调深沉,辛辣,平实。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有着众多的读者群,尤其他的情诗颇受年轻男女喜爱,甚至捧为经典。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以纳兰容若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为你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隽秀、明镜清菀的小令长调,仿佛能够看到一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
热门推荐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是作者焦东海半生工作心血的结晶。《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彩霞东来》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也是一本人生教科书,书中涉及许多革命前辈以及曾为西藏的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的事迹,纪念和励志“味道”十足,且其纪实性、史料性、哲理性、收藏性、可读性、教育性鲜明。
  • 赢得信任的倾听术

    赢得信任的倾听术

    如何听?如何让别人毫无保留的倾吐?如何正确把握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感知说话者还未说出口的内容?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本书从“LISTEN”这个单词入手,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并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从六个方面指导你在事业和生活中去正确的听。通过学会正确的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你的人际关系,创造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
  • 上仙

    上仙

    在我飞升那日,我的丈夫,秦亦亲手剜了我的心。他一脚把我踢飞,踩着我的手——在我耳边低语:你以为我这上万年和你一副如此丑陋的皮囊在一起,我有多恶心。自此我才知道,他和我在一起几万年,不过就是为了得到我这颗心,好助他飞升。几万年前,三界众生羡慕我长相丑陋却有一个俊俏的夫君疼爱。几万年后,我即将魂飞魄散,而他却当上了九重天的天尊。即使变成孤魂野鬼,即使万劫不复,我也要亲手剖开他的胸膛,把自己的心拿回来!终有一日,我嫁的男人,定比秦亦还俊美,法力比他还高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带我纵横九重天。当初既是我点化你成仙,渡化你的劫,那么你余生所有的劫,都该我来背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从瓦罗兰开始

    无限从瓦罗兰开始

    易大师剑演无极,以道通天;瑞光头法力无边,威压万界。混乱的海盗之都、代表进步的科技之城、不断征战的诺克萨斯、高举正义旗帜的德玛西亚……无敌骑士、帝国将军、传奇法师、沙漠中的飞升者、阴影中的暗裔、冥神莫德凯撒、死神卡尔萨斯、端坐于巨神峰上的星灵、藏匿在虚空中的邪神……这一切,都从瓦罗兰开始!“这不(就)是我(你)认识的LOL!!”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倒枪刺之心墙

    倒枪刺之心墙

    年少的成长经历像一根刺扎在柯亭的心里。那根刺被掩埋在心底了,但还是时常发炎、鼓脓疱、疼痛。疼痛的结痂让柯亭的心里铸成一道坚硬的墙,拒人于千里,包裹自己至呼吸困难,直到遇到章霄遖......
  • 我的抖音通天界

    我的抖音通天界

    携天界抖音,横扫八方宇宙。陈海知道,从他得到天界抖音的那一刻,全世界将注定臣服在自己的脚下。敌人,给老子跪着。女人,给老子躺着。这个世界有且只有一个主宰,那就是我……‘邪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巨龙研究协会

    巨龙研究协会

    刚刚穿越到西兰大陆的方莫,轻而易举的就被自己的哥哥,贝特鲁·尼古拉斯给骗了。他失去了继承权,却拿到了巨龙研究协会会长的头衔。顺带一提,他还是巨龙研究协会秘书长、兼秘书、兼卫队长。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会有龙呢?人们用此嘲笑尼古拉斯家族出了一个傻子,放弃了继承权,却拿到了一个没用的东西。这个世界,怎么就没有龙呢?方莫看着手中的一个小蜥蜴,它生出了一队肉肉的翅膀……热情似火的烈焰龙,可爱幸运的雅克龙,高贵典雅的雪山龙,高傲英气的天空龙,青春洋溢的蜜蜂龙……方莫用事实,告诉了整个大陆:“这个世界,真的有龙,不仅有,还很多!不仅多,还能变成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