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3800000001

第1章 序

大业四年十月因讲次直疏出不事访也。肇公是京兆郡人。家贫常以佣书为业。因是历观经史。每读老子庄周之书。喟然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矣。末见古维摩经观喜顶戴谓亲友曰。吾知所归极矣。罗什至京师因从请业。著不真空等四论。著注净名及诸经论序。什叹曰。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若肇公名肇可谓玄宗之始。年三十一亡。但百论有二序。一睿师所制。二肇公所作。兴皇和上每讲常读肇师序。正为其人言巧意玄妙符论旨。亲睹时事。所以禀承。又睿师序是弘始四年前翻。什师初至方言未融为此作序。犹未中诣。肇师序即是此文六年重翻。文义既正。作序亦好。所以恒读肇公序也。余年十四虚心玩之。登乎弱冠于寺覆述。生起此次第者。论即是教。以教化物前须叹教。虽复叹教但未知何时造。故第二明时节。虽明时节未知何人所造。故第三明能造之人。虽明能造之人未知何故造论。故第四明造论意为缘。虽明能造之论所为之缘竟未知名字何等。故第五释论名题。虽识名目未知是谁注释。故第六出注论婆数。注释虽竟未知旨趣如何。故第七明论大宗。此之七章并化行天竺益天竺之缘。从第八已去传流震旦益于此土。故有第八什师远赍梵本来此翻译。虽有解法弟子必须有笃信檀越。故第九明檀越姚嵩。虽有此九条犹未知论偈多少。故有第十定品偈多小也。开此一序以为十章。一叹论功能。二明造论时节。三叹造论之人。四陈外道兴世。即是造论意。五释论题目。六述注论婆数。七叙论大宗。八明翻论罗什。九辨檀越姚嵩。十定品偈多少。章虽有十不出人法二义。开人为五。辨法亦然。故成十矣。人五者。一造论人。二所为人。三注论人。

四翻论人。五请译人。四为内弘。终一为外护。涅槃经云。有二因缘佛法久住。谓解法弟子及笃信檀越即其事也。法五者。一叹论功能。二造论时节。三释论名题。四叙论大宗。五定品偈多小。就初叹论功能凡有四义。一境智。二智谛。三人法。四法喻。言境智者通圣心谓正观也。开真谛谓正境也。非正境无以发正观。非正观无以鉴正境。故略题斯二则义无不含。问应前明正境后因境发观。今何故前辨正观后明正境。答因缘境智非前后一时。但大士出世为令众生得于正观。正观要因正境故后明正境也。如法华十方三世诸佛为开示悟入诸佛智见。诸佛智见即正观也。在佛既尔。菩萨亦然。问此论云何明正境及正观耶。答如始舍罪福终破于空。横净十条竖穷四句。即一实谛为正境也。如斯而悟称为圣心。问为通众生圣心。为通佛菩萨圣心耶。答具有三义。一令众生得悟正观。名通众生圣心。二邪教既除正经便显畅悦佛心。名通佛圣心。三众生病息大士患除。故通菩萨圣心也。问云何能通所通能壅所壅。答以断常为能壅。正观为所壅。百论为能通。圣心为所通也。以邪教为能[雨/復]。正教为所覆。百论为能开。正教为所开也。第二智谛一双者。通圣心明二智。开真谛辨二谛。二谛是三世佛祖父母。二智为三世佛父母。如净名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若无智谛则世出世并坏。斯二若成则一切皆成。既为大事故论明之。问既是申二谛。何故偏言真谛。答二义。一者虽具明二谛意在于真。如涅槃云。欲令深识第一义故说世谛耳。二者对外道诸谛皆伪故。佛二谛俱真也。问智谛与境智何异而更明耶。答境智取其发照。智谛明其说行。说行者。如说而行名为二智。如行而说称为二谛。禀二谛教发生二智则教转名境。如境而照故称为智。约义不同故分两也。问与中论题何异。答开真谛要论即中道也。通圣心谓正观。问若尔便是一。何名为两。答一切论通明中道明正观。故一切论皆是一论。一切经亦通明中道通明正观。则一切经是一经。又一切经犹是一切论。以经论皆为显道。道既无二。岂有经论异哉。然本有于二可言有一。竟未曾二何有一耶。如是亦一亦二非一非二。

故言亡虑寂矣。问一切经皆是一经。何故有多经多论耶。答盖是诸佛为缘转势说法故有多经。四依转势说法故有多论。犹如一食将适病人回变食味也。次明人法一双者通圣心明人。开真谛辨法。于时九十六道各称世尊。故是人乱。各谓己道为实则法乱。提婆今欲正于人法故。唯佛为圣人。余非圣人。佛法为真法。余非真法也。问此依何文耶。答论首三番问答诤人。佛说何等善法相去竟论诤法。即其证也。四就法喻释者。通圣心之津途者喻也。百论为圣心之玄津正观之幽路。开真谛要论者法说也。佛泥曰后第二明造论时节。问提婆与龙树相见不。答经传不同。睿师成实论序是什师去世后作之。述什师语云。佛灭后三百五十年马鸣出世。五百三十年龙树出世。又云。马鸣兴正法之末。龙树起像法之初。梁武帝发菩提心因缘中云。敬礼兴正法马鸣菩萨。归命兴像法龙树菩萨。肇睿并云。提婆出八百余年。则理不相见。依三文分明相见。一提婆传云。提婆出天眼竟将伏外道诣龙树所受出家法。故应相见。二摩耶经明七百年龙树出。今明八百年提婆出。亦得相见。三付法藏经分明相见。龙树将去世告大弟子加那提婆。善男子听。婆伽婆以无上正法付属迦叶。乃至次第付嘱于我。我今去世以付属汝。汝当兴慈悲云注甘露法。提婆长跪答曰。敬如尊教。故知相见也。问诸菩萨何故出世。答大明二义。一破小执。二破邪迷。如智度论云。三百余年有迦旃延出世造八健度。马鸣于此而出世。即知迦旃延执小为病。马鸣破小病故出世弘大。亦可旃延逗于时小缘而明小。令凡学小即回凡取圣。次马鸣出世破小。令回小悟大教。故二人俱弘道利物也。六百年初五百罗汉于北天竺罽宾国释八健度造毗婆沙。龙树于此时而出。具前二义。尔时五百部盛兴执小违拒大乘。故智度论云。五百部各执诸法有决定相。闻毕竟空如刀伤心。龙树欲破此小迷申乎大教。二者诸部弘小令凡入小。龙树破小令回小悟大也。次八百年时有法胜等弘小。提婆申大。亦具二义。但提婆出世正为外道盛兴故出世破斥。而兼除小迷及大乘有所得见也。文称泥曰者肇公云。泥曰泥洹涅槃并外国音不同。而以涅槃为正。又相传云。涅槃通余无余。泥曰正是无余之称也。有出家大士第三叹造论人。文有四。初出家简在家。二大士异小乘。三标名。四赞德。出家者。四依出世实大小兼弘道俗俱化。必须出家。出家有四。一出形家不出心家凡夫出家人也。二出心家不出形家在家圣人也。三俱出家出家圣人。四俱不出在家凡夫也。今是第三也。大士者。前虽出家恐滥小道。故明大士。又前明出家形同小乘。今辨大士谓心是菩萨。问何故不明心形俱是菩萨。答释迦法中无别出家菩萨僧。皆入声闻众摄故。文殊弥勒住在祇洹依声闻高下次第也。又形是声闻得弘小教引小义。便心为菩萨宣扬大乘。厥名提婆者第三出名简异余人。厥者其也。提婆者天也。故金光明云。摩诃提婆名为大天。大品云。恒河提婆品亦云河天品。恒河者河也。提婆天也。盖是其本名。末称加那提婆。伽那者小一目。以一目施天神故以为名。复传云。提婆曾乞食。有女人应发道心。于提婆眼生爱。提婆出眼示之但是不净。因以发心故小一目也。

玄心独悟下第四赞德。有三叹。一叹天然德。二叹禀教德。三叹护法德。此三次第由有天然德故解教。由解教故护法也。玄心者玄妙之心即正观也。独悟二义。一八百年时群生皆迷。而提婆独悟。二龙树多有门人。而提婆最为标领。故睿师云。提婆是龙树上足弟子。德与知机诤行。才将玄师并照。道映当时者。照盖于当时亦现当时也。神超世表者。世以有所得为怀。提婆以无所得为悟。庄子虽超世表终日域中。与今何异。释云。彼意圣人虽居无为不舍域中。如佛虽超四流之外恒在三界之内今正叹独出物外。与彼为异。故能辟三藏下第二叹解教德。初叹解小乘三藏。次美通方等十二。而三藏亦有十二。但明九部故直云三藏也。三藏教关节难了。提婆并照达之故云辟。辟者开通之义也。又佛说三藏。为明不三而方便说三。说三明不三。明权以开实。不三而明三。从实以起权。提婆并开达此二义。故云重关。

小乘人闻三作三解。不知三不三。亦不知不三三。故失三藏意也。又于时有二种关于三藏。一外道邪言。二小乘性执。今破此二执申明三藏。故开二关也。又小乘人二关三藏。一得语失意。二语义俱失。今除此二执故开两关也。又三藏幽隐难明即是三关故云重也。十二幽路者。于时外道邪言小乘异执及有所得大迷三种隐覆方等。今并坦荡之也。又十二文言皆是入理所由。故路也。而十二文言幽隐难了。今悉悟之故云坦也。有人言。辟三藏破声闻坦十二除缘觉。为弘一乘故也。今不同此释。如向明之。檀步迦夷下第三叹护法德也。内由明达大小故外能弘护。檀者独也。谓独步迦夷罗。迦夷罗者云赤泽国也。所以作此叹者。佛处中天竺降天魔伏外道。提婆尔。作如佛而叹也。为法城堑者二义。一佛大小乘法如城。提婆出世降邪护正。与城为深堑也。二者大小乘教法也。提婆为法作于高城深堑。又二义。一令天魔外道不能窥逾。二令大法弘显如城堑。又二义。一防外难。二安王民。于时外道纷然下第四明邪兴。即提婆所为缘。有邪故有正。邪去正不留。生死涅槃真妄等皆例也。就文为二。初明邪兴。二破邪造论。问邪障于正。云何能感提婆。答此等外道凡有三时。一过去本习大乘正道。二中途忘正学邪。今第三舍邪从正时。以此邪将倾正观将发故感提婆出世。以大乘法破彼邪见。令回邪悟入大道。若非此邪不感正。恶感佛亦尔。具此三义也。邪辩逼真者二义。一逼斥真道。二逼似之逼。故下文云。殆乱正法。如精石乱于白玉好鍮似于黄金。故外道立三宝。内教亦然。外道立二十五谛六七谛十六谛。内法亦然也。乃仰慨下第二提婆出世破邪显正。前叙内坏。次以外吐言造论。慕上曰仰。临下为府。言纵惑者。外道内无正观以制邪心。外阙善师以遮其恶。故纵起此邪惑之心也。远极沉沦者第二吐言作论。论主运怀旷远。极救外道沉没苦海回流恶趣也。所以防正闲邪者。防正者护正法也。闲邪者闲或训解。今用训静。令外道纷然悉静息也。是以正化以之隆。隆兴也。邪道以之而替。替废也。非夫领括众妙者。结叹论主也。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今借此语叹论主体悟重玄妙道。故能显正摧邪也。论有百偈第五释论名也。为三。初释名。次叹理。三叹文。偈有二。一通偈即首卢偈。有三十二字。释道安云。胡人数经法也。莫问长行偈但令三十二字满。便是一偈。龙树传亦尔。故云。龙树乳哺之中诵四违陀。四违陀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智度论云。摩诃波若十万偈。三百二十万言。故知定三十二字为一偈也。

同类推荐
  •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阳诗话

    台阳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通通释

    史通通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晋江县志道光本

    晋江县志道光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杀手也穿时空

    杀手也穿时空

    想当年叱咤风云的杀手竟然死在自己男朋友的手上?不只是这样,她还赶上了新一代的潮流——穿越。他伤她如此之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可是她为什么还是爱着他?
  • 附身高顺

    附身高顺

    新书发布《黑科技软件帝国》,看屌丝男徐小宁创建软件帝国,打败外星人的故事附身三国名将高顺,本无争霸之心,只想把妹建坞堡做个富家翁。然,大势所推。高顺踏错一步,跻身东汉帝国官场。他满腔热血,一心革陈除弊,强亭卒禁游侠、建蒙学扩官道、筑水利兴官屯、鞭胡骑拓疆域,却不为世人所容。高顺索性反了,无意间缔造了一个开元盛世,大晋帝国由此而生。驾崩之前,臣下皆哀,高顺却遗憾一笑曰:“悔不该兴兵创建大晋帝国焉!”
  •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风敲笛

    风敲笛

    她的左手可控制冰,右手可控制火,脚踝上殷红的彼岸花让她躲躲藏藏。他是国家未来的继承者,杀伐果断,温和如玉,天生便拥有奇异的血脉。神秘的身世,不过是她成功的基础而已。强大的天赋,只是他君临天下的铺垫罢了。尘埃之下的秘密被缓缓展开。骨笛声起,逆天而行,无畏无惧!【场景版:“殿下,小娘娘把侧妃扔到水里说是要喂鱼。”“随她去。”“殿下,小娘娘把大理寺卿的嫡长子揍了一顿。”“哦,没打死就行。”“殿下,小娘娘离家出走……”侍卫的话还未说完,之前一直看着书的某殿下嗖的一下从窗户跳了出去。远远有声音传来:“我去把那个翘家的小丫头带回来!”】【十年灵谷十年思,不负天下不负卿。】
  • 皎月清明,君心似瑰

    皎月清明,君心似瑰

    “一路繁花,久了也变得无趣。”“是陪你看繁花的人,不是心里的哪个人吧。”
  • 第九调查局

    第九调查局

    第九调查局,一个独立于公安系统外的部门,专门解决棘手案件及陈年旧案。第九局用人要求一向严苛,局内固定班底个个身怀绝技,频破疑案。直到有一天,一个自称是AI神探的少年走入了这扇大门。看似人畜无害、难当大任的正太,眨眨眼却能获知一切信息,这归功于他脑内的全世界最先进的AI系统——他的哥哥余连。AI神探的加入让第九局如虎添翼,罪犯连连落网,一桩旧案却在此时将这个天才少年引入一个迷局,有人告诉他,他的哥哥竟是……
  • 枣木杠

    枣木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碾子和枣花高考落榜,因两人的爱情受挫,枣花赌气外逃打工,他无奈留在家里却变成行尸走肉。村小学新来教师和异性朋友无私帮助,碾子改变对家酿土酒枣木杠的成见,决意改良酿造方法走向市场创一片自己的天地。试验屡败屡试,碾子赢得村长女儿槐花芳心。碾子只爱枣花,槐花违心嫁给碾子的残疾弟弟,却因兄弟间的误会酿成槐花跳河自尽的悲剧。倍受精神、市场和经济等种种打击的碾子初衷不改。二十年后枣花衣锦还乡,和碾子再续前缘,携手进行枣木杠酒酿造方法改良试验,这时候有好消息传来,一位大学教授成功攻克了枣木杠酿造方法改良难题——一幅农村生活风俗画,勾起我们心底不散的乡愁。
  • 丑颜倾天下之妃本倾心

    丑颜倾天下之妃本倾心

    岁岁年年月月日日,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流年浮屠岁月蹉跎,我却能记住你的每一句话。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十年前,她只是个卑微的私生女兼贱婢,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让她决定许下终身的男子。
  • 武林外史后续

    武林外史后续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也只能有一个结局,即使不是你想看到的那种!当我看到白飞飞倒在沈浪的怀中慢慢地死去;当我看到宋离愁眉紧锁;当我看到最终沈浪和朱七七在一起时,一切都好像结束了,一切又都好像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把沈浪当成是赌注,让白飞飞和朱七七来一场公平的PK,那么最后,拥有沈浪的人将会是谁?
  • 快穿之天庭太子妃

    快穿之天庭太子妃

    第一世,她是丞相嫡女,他是东宫太子,自小便有着婚约,只不过她的心上人并非他,他只好默默陪伴。第二世,她是孤儿,一只大白虎将她养大,打小生活在深山中,救了被毒蛇咬的他,至此一见倾心。第三世,她是一个带发尼姑,他是道观里的常客,她为他还了俗,却不知是劫是缘。第四世,她是一个杀手,她的任务是杀他,可她却爱上了他,她该何去何从?第五世,她是神医之女,他是和她一同长大的将军,只是,青梅竹马的感情会一直存在吗?第六世,她是凛月教的小师妹,他是碚清教的大弟子,他们之间隔着血海深仇,伤了心,毁了容才知爱着。第七世,她是九重天上白茗宫的七公主,他是秦寰宫的太子,他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亦是他的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