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0800000006

第6章

人参

一物而毁誉交集者,惟人参为最。好补之家多誉,好攻之家多毁,其誉者复有补阴补阳之各执,而不知皆非也。徐洄溪、邹润安,则能得是物之性用矣。徐氏云∶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补气而无刚燥之病,又能入于阴分。邹氏云∶凡物之阴者,喜高燥而恶卑湿;物之阳者,恶明爽而喜阴翳。人参不生原隰污下而生山谷,是其体阴;乃偏生于树下而不喜风日,是为阴中之阳。人身五脏之气,以转输变化为阳,藏而不泄为阴。人参兼变化藏守之用,且其色黄味甘气凉质润,合乎中土脾脏之德。所由入后天而培先天也。至论病之何以需参,参之何以愈病,则二家犹未得其当。而陶隐居功同甘草之说为有见矣。盖甘草者,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而色黄味甘,迥出他黄与甘之上,故能不偏阳不偏阴,居中宫而通经脉和众脉,与人参有相似之处。窃谓得此一言,可以测参之全量。虽然,病之非参不治者,讵能代以甘草。甘草自甘草,人参自人参。欲知人参之真,非取仲圣方融会而详辨之,庸有冀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凡言枢者,皆一经中有阴有阳,入则为阴,出则为阳,犹枢机之转移。少阴水脏而寓君火,固阴阳兼具矣。少阳似有阳无阴,然藏于肝叶,是一阳初生而尚不离乎阴,故二经相感极易。肝病有热即挟胆火,胆病有寒即挟肝风。肝气之上逆即胆,胆气之下降即肝。往来寒热虽少阳病,却非全不涉肝,以阳之稚,不能竟远乎阴,而有出入相争之象也。争则宜解宜和,人知小柴胡汤为少阳和解之剂,不知柴芩专解邪,参乃所以和之。病兼阴阳,何以解之第有寒药?盖此固少阳势重,退少阳则厥阴自靖,且有人参调停其间,何患寒热之不止。参为少阳药有凿凿可据者,泻心汤心烦无参,而胁下有水气则用之。胸痹诸方无参,而胁下逆抢心则用之。即小柴胡汤有加减法,而独于呕于渴于胁下痞硬不去参,此可知人参为和少阴之专药矣。

少阴之贵于和者,躁是也。烦出于心,躁出于肾,故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治烦无参。

烦不必兼躁,躁则必兼有烦。烦与躁兼则有阳证有阴证,阳证乃太阳表实、阳明腑实之下侵及肾,非肾自病,故大青龙汤、大承气汤治烦躁无参。阴证则为肾病上干及心,肾阳几亡,肾阴岂能独善,故吴茱萸汤、茯苓四逆汤治烦躁有参。又可知人参为和少阴之专药矣。

用参于和,有和其本腑本脏之阴阳者,少阳少阴是也。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则以证有寒热而和之;木防己汤,则以药兼寒热而和之;桂枝人参汤,所以联表里之不和;生姜泻心汤,所以联上下之不和;大建中汤,又以椒姜之温燥而化之使和。和之道不一,而不善用之,心为牡脏,烦而补之,则烦弥甚。然小柴胡汤烦而兼呕不忌(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谓烦而呕则不去也。徐氏伤寒类方注误),白虎加人参汤烦而兼渴不忌,以呕渴皆少阳木火为之,胸胁满硬呕吐,各有正治之药,用参特以和阴阳耳。然生津止渴,则参有专长,不必定用于少阳。故津为热劫之阳明证,白虎加人参汤亦用之。土虚而津不生之太阴证,理中丸亦用之。若渴饮而有水蓄于中,小便不利者,参则不过问也。

止渴有不需参之证,生脉则惟参独擅。盖脉生于营,营属心。心体阴而用阳,惟冲和煦育之参,能补之。故白虎加人参汤之暑病脉虚(脉不虚者,必有兼证,非正暑病也),四逆加人参汤之脉微,通脉四逆汤之脉不出,炙甘草汤之脉结代,皆必得有参。参之力,入肾者轻,入心者重。故足少阴得其和,手少阴得其补,亦可为阴中之阳之一证矣。

参之功在补虚,虽止渴亦补,然止渴与生脉,第证状之显著者耳,参之补岂止是哉。其色黄,其味甘,其全神自注于脾,而扩之,又能无处不到,故建中汤之名,在饴不在参,以参之不可以一得名也。今试约举仲圣方之用为补者而言之∶补脾如理中丸、黄连汤(参治腹中痛),补胃如大半夏汤、甘草泻心汤(许氏内台方有人参),补肺胃如竹叶石膏汤,补肝如乌梅丸、吴茱萸汤,补心已列如上,他如薯蓣丸,温经汤之补,殆不胜其指数,参之补可不谓广也乎。心痞最不宜参,然以参佐旋复姜夏,则参可用于散痞矣。腹胀最不宜参,然以参佐浓朴姜夏,则参可用于除胀矣。参能实表止汗,故有表证者忌之;若汗出后烦渴不解,于寒剂中用之何妨。参能羁邪留饮,故咳证忌之;若肺虚而津已伤,于散邪蠲饮中用之何妨。

参治往来寒热,似疟皆可用参矣,然外有微热即去参。外台于但寒但热、寒多热少之疟,亦俱无参,惟疟病发渴者用之。盖补虚则助邪,寒热不均,则不可以遽和,人参止渴,辅芩栝之不逮也,参惟益阴,故能生津。利不止,虽脉微欲绝亦不加参,以利则阴盛而参复益之也。

然下与吐兼,或吐下之后,其中必虚,津必伤,参又在所必需。盖中土有权,则上下悉受其范,而不敢违戾也。

徐洄溪以邪正之分合,定人参之去取。邹润安更指小柴胡汤之去参,为邪合之据;桂枝新加汤之有参,为邪分之据。论似精矣,而实有不然也。身有微热,邪尚在表,若又加以实表之参,则邪益胶固而不解,故必须去之。新加汤发汗后其表已虚,不虑参之实表,脉沉迟,尤宜参之生脉,以身疼痛之表邪未尽,故尚需桂枝汤驱邪,惟不能敛外散之气,振内陷之阳,加芍药则散者敛,加生姜则陷者振,更加以参,则脉不沉不迟表不虚,合内外同归于和。此二方去参加参之所以然,而徐氏、邹氏未见及此。不知参者,善和阴阳,专用以和正,不用以驱邪;于驱邪之中而加以参,稍一不当,害即随之。故必得如新加汤,驱邪之他药,不致以人参堕其功,和正之人参,且能为他药弭其隙,始为真知参而用之无误。况邪正之分合,当以去某经入某经,及病气之进退衰旺为言,不当以一证一脉,判邪正定分合。伤寒之邪,不与正俱陷而终驻于表者,未之有也,何邹氏之疏耶。

伤寒温热两证,参之出入,关系极重,仲圣之法亦极严。后人得之则效,失之则不效,竟有彰彰难掩者,试更详之∶伤寒有表证者,仲圣绝不用参,不特麻黄大小青龙桂枝等汤,丝毫不犯也,即小柴胡汤,外有微热,亦且去之。黄连汤,有桂枝而并无表证。桂枝人参汤,有表证而参不以解表。柴胡桂枝汤,表里之邪俱微,故表里兼治,表里兼治,故用参以和之。此伤寒定法也。温热病,仲圣不备其方,而要旨已昭然若揭。黄芩汤,后世奉为温病之主方,未尝有参。白虎汤,治阳明热盛,效如桴鼓,亦未尝有参,必自汗而渴且无表证者用之。此温热定法也。迨自隋唐而降,仲圣法渐置不讲,相传之方,如活人书之人参顺气散、独活散,未见有宜用参之候。许叔微以白虎汤为治中 而不加参,皆诚有可议。然其他变仲圣方而不失仲圣法者,不可胜举。如以羌防取伤寒之汗,葱豉取温热之汗,俱不佐参。其佐参者,五积散邪兼表里,攻其邪复和其正,栝蒌根汤则以渴甚,参苏饮则以脉弱,升麻葛根汤则以脉弱而渴。至萎蕤饮治风热项强急痛四肢烦热,参似不宜矣;而以葱豉散外,萎蕤清里,因风热烁津,故加人参以和表里而生津。凡袭用之佳方,未有能出仲圣范围者。至败毒散,方书有无人参者,其原方本有人参,无表里上下应和之故,而欲扶正以驱邪,过矣。乃喻西昌以治其时大疫,倍加人参得效,则非法之法,仍以仲圣方为根据。何以言之?盖值饥馑兵燹之余,正气 败。幸其虚非劳损之虚,又用之于群队表药,补之所以有功。仲圣以白虎汤治中 ,因虚而加参,正是此意。然伤寒有表证之虚,与温热身热之虚不同,为祸为福,消息甚微。审辨不易,彼于原方删人参者,其亦有见于此矣。

以上所言人参之治,惟真正大参,试之甚验。若今之党参,有甘无苦,何能与人参比烈。即别直等参,亦未足言冲和煦育之功。要其为补,皆与人参相近,故防误用之弊,亦当与人参并视也。

沙参

本经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血积二字,惟徐氏最为得解,云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之。曰理血,曰血阻,曰清之,恰合沙参治血之分际。与桃仁为肺药而主瘀血之闭者,大有不同。热伤其气,斯气阻而血亦阻,心以扰乱而有惊气,营卫愆其度而有寒热,非甚重之证,故得以沙参主之。别沙参生于沙碛而气微寒,色白而折之有白汁。茎抽于秋,花开于秋,得金气多。味微甘则补肺中之土,微苦则导肺气而下之,金主攻利,寒能清热,复津润而益阴。故肺热而气虚者得之斯补,血阻者得之斯通,惊气寒热,咸得之而止。

肺恶寒,咳嗽由肺寒者多,故徐氏戒用沙参;然卫生方用沙参一味治肺热咳嗽。曰肺热,则

桔梗

桔梗能升能降,能散能泄,四者兼具。故升不逮升柴,降不逮枳朴,散不逮麻杏,泄不逮硝黄。盖其色白,味辛,气微温,纯乎肺药(肺恶寒恶热)。而中心微黄,味又兼苦,则能由肺以达肠胃。辛升而散,苦降而泄,苦先辛后,降而复升,辗转于咽喉胸腹肠胃之间。

本经所桔梗实不入肾,仲圣桔梗汤治少阴病咽痛,是肾家邪热循经而上,肺为热壅,以桔梗开提肺气,佐甘草以缓之,自然热散痛止,并非治肾,邹氏之论极是。气为血帅,气利则血亦利,故桔梗汤并主血痹。推之排脓与治肺痈,治结胸,仲圣诸方,无不与本经吻合。即肘后方治肠内瘀血,丹溪治痢疾腹痛,亦只如其分以任之耳。

物理至微,古圣何能尽言,得其旨而扩之,方为善读古书。易老舟楫之剂载药不沉之说,大为张隐庵所訾。其实桔梗降而复升,性与肺比,不易下沉,外科于上焦痈疡,所以非此不可,洄溪评外科正宗无异言。且易老以为舟楫之剂者,与甘草同用也。桔梗得甘草,自更羁留于上,名之为舟楫何害。至备要表散寒邪一语,桔梗岂胜发汗之任,骤阅之不无可诧,然古方表剂固多用之。盖其开提气血,通窍宣滞,与羌防橘半等为伍,殊有捷效,鼻塞尤宜。

惟属以偏裨之任则可,若竟恃为表剂,则不能无弊。又徐氏谓咳证用桔梗,是宋以后法,升提究非所宜。不知肺苦气上逆,而气逆之因不一。若肺感风寒,气不得宣而逆而咳,非开肺郁而提出之,曷云能瘳。况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载在外台。洄溪盖尝讥叶氏未阅外台者,何遂忘之谓是宋后法也。

桔梗与芍药,皆能治痢疾腹痛。惟桔梗是治肺气之郁于大肠,散而上行。芍药是治脾家血中之气结,破而下行。若非滞下之痢,二者皆不相宜。伤寒金匮两书,凡云利者即是泻,非今之所谓痢,痢则必加下重字以别之。故真武汤若下利者去芍药,四逆散治泄利下重不去,通脉四逆汤治下利清谷本无芍药,腹中痛始加之,以其为姜附之佐,于里寒无伤也。咽痛去之者,芍药不能散上结之阳也。桔梗之加,全为咽痛。虽不治利而利时不去,与芍药不去之意正同。利不止,无怪脉之不出,利止而脉不出,则桔梗之散,大有妨于生脉,与芍药之有妨咽痛亦同。故必须去之而加生脉之人参,此仲圣或去或加之所以然也。邹氏不达,而谓芍药止腹痛下利,桔梗亦止腹痛下利,误之至矣。

知母

知母为肺胃肾三经清气热之药,洁古、东垣、丹溪,咸以知母与黄柏为滋阴之品,后人遂视为补剂。知母之润,虽不似黄柏之燥,然寒滑下行,使热去而阴生则有之,究无补性能益阴之不足。即以泻邪火,亦当适可而止。否则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诚有如李濒湖所言者。

散皆无知母,白虎汤有知母而无渴证,加人参乃始治渴。盖以阳明热盛,清热诚要;然膏知无益阴生津之能,于清热之中再加以人参,则病去而正即复,其用意之周密,千金外台且逊之,桂枝芍药知母汤,仲圣之用知母,即本经所谓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者。邹氏解之,但以知母为治火阻于下,则未免肤浅。试历引他说以补之∶张隐庵云∶知母皮外有毛,故除皮毛之邪气;肉浓皮黄,兼得土气,故治肢体浮肿。张石顽云∶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叶香岩云∶肾恶燥,燥则开阖不利而水反蓄,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合观三说,而此方之用知母,可晓然矣。

白术

邹氏云∶脾主升举清阳,胃主通降浊阴,皆属土而畏湿。术开花于初夏,结实于伏时,偏于湿热弥漫之际,显其有猷有为,确知其入脾胃,能力固中气,外御湿侮矣。刘氏亦脾胃同论,而以为先胃而后及脾。张隐庵则专主益脾而不及胃。窃思胃为阳明燥金,脾为太阳湿土,土必名湿者,即隐庵所谓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而后发生万物也。白术味甘多脂,有似湿土,非脾之正药而何。其肉白,老则微红,味复带辛,故能由脾及胃而达肌表白术除脾湿,固中气,为中流之砥柱。其散表邪,非辅以麻黄桂枝附子之属,不能由肌肉而透皮毛。盖其味浓而甘,擅长于守也。麻黄桂枝附子,为走散风寒之剂,加以白术除湿,则为治风湿,治寒湿。无湿不加,故麻黄桂枝附子多用于伤寒太阳病,而术惟有水气始用之。邹氏云∶仲圣治风寒湿痹方,多有不用术者,以术于风胜湿胜者为最宜,寒胜者差减。

同类推荐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台传佛心印记

    天台传佛心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Ruling Passion

    The Ruling Pas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吹笙引

    吹笙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影子的范围

    影子的范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长歌风华:妖后惑君心

    长歌风华:妖后惑君心

    前世,她认贼作夫,一腔柔情只愿长伴君侧;直至嫡妹逼宫,落得个挖眼断舌,容貌尽毁,惨死身亡,方才警觉到底是一腔痴情错付了冤孽。幸得老天眷顾,得以重活一世。复仇之路,道阻且艰。没有金手指?忠犬王爷来加成!还嫌不够?加个太子,附赠将军,重生的人生,必定是要美男环绕,开挂一般的人生!管它什么红颜祸水,栽赃诋毁,统统霸气踩于脚下!所有捅在她身上的利刃,这一世,她统统都要加倍还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红星兜兜

    红星兜兜

    1934年11月25日,这一天,旧时的大庸城平添了一笔骄傲。大清早,天地间像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满街都是扎着红布条的年轻人,他们肩头和腰间别着长短“家伙”,脸上洋溢的全是喜气,阴冷的早晨被注入了莫名的温暖和甜蜜。随后,零零星星的炮仗慢慢连成一片,喧天锣鼓,传统花灯、龙灯、狮子灯都舞起来。城里的、近郊的,还有像殷成福家这样乡下的,都来了,大家全挺起胸脯,成群成片地排着队,那个高兴哟,大人们个个像孩子,孩子们个个像大人……
  • 魔后世倾天下

    魔后世倾天下

    前世,她被心爱的人凌迟至死,受尽折磨。可怜她一代尸王,纵横一世,最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一朝重生,身携奇异血统神秘归来。“既然全世界的人都想置我于死地,那我势必履行祸水的职责,纵横在整片大地,在这世间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却不料半途沾染上一位腹黑魔尊。某女:“小心我毁了你的天下。”某尊:“于我,你就是天下。”待看她一人执伞遮天下,与君仗剑走天涯。
  • 凄苦的少年时代

    凄苦的少年时代

    一向墨守成规的表伯父闻讯更是暴跳如雷。他一方面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又大加指责政府提倡婚姻自由“成何体统”、“是何世道”?而且他还专门去我家大兴问罪之师,他当面斥责我母亲教子不严,治家不力,致使“竖子”居然有此无礼之举;同时又骂我“忘恩负义”、竟然做此荒唐之事。他声色俱厉地说:“这孩子的书算白念了,竟会做出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真是有辱程家门声!今后我和你们家一刀两断,再不来往!”话虽如此,此后表伯父一家仍和我们有亲密的联系;而我对他老人家给我的厚爱,也一直感念不忘。
  • 重生八零之长姐当家

    重生八零之长姐当家

    一睁眼,春绯成了八十年代的十三岁的小姑娘。知青母亲考上大学后跟父亲离婚了,憨厚父亲去寻找母亲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腿断了,家里除了十三岁的她之外,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嗷嗷待哺。春绯:……*****事业线:来自末世的药膳师春绯捋起袖子摆摊卖吃的。铁板串烧鸟蛋,铁板烧韭菜,铁板烧鱿鱼,铁板烧章鱼,章鱼小丸子等各种小吃。春绯从一个摆摊小贩慢慢地成为美食大亨的成长之路。*****感情线:从一开始就看隔壁那个冷面的斯文败类不顺眼的春绯想不通,这小子为什么会向她求婚。他们不是死对头吗?不是相看两厌吗?【1、本文一对一,双洁;2、男主单方面宠女主,女主单方面跟男主死对头;3、架空八十年代,请勿考据;4、本故事纯属虚构,没有雷同;5、家长里短种田经商文,美食文,小白文。】
  • 他的爱有万分甜

    他的爱有万分甜

    新文《每天都要想你很多遍》启动,请点击查看~传闻Z市大佬费译陌有颜有钱,十九岁后保持单身长达九年,名副其实的钻石单身汉。终于有一天,十九岁少女凌蔓摇身一变成为他未婚妻,打破了大佬了的记录。凌蔓抓狂,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车祸醒来就成了大财阀继承人,还收到了来自帅哥的嘲讽——“你因祸得福了不是吗?我的未婚妻。”后来,当上了费太太的凌蔓有一天啥也记不得,问陌生人:“你是谁?”费译陌语气结成了冰,“我是你丈夫。”他给她做饭,给她婚礼,给她洗头,给她唱歌……为了她把自己融了的同时,也把她融了。
  • 九云之尊

    九云之尊

    一笑定风云,一剑苍穹破;承天战神,天命星骨;无上神体,救世之神。前尘迷雾,今世殊途;神物于手,笑看九州。前世的记忆力量,今生的轮回真意。吾愿为亲,扭转乾坤;吾愿为情,傲视苍穹;吾愿为尔——云承九天!
  • 穿越者就应该与世皆敌

    穿越者就应该与世皆敌

    穿越梦无极限,一把菜刀砍诸天。---轩无华,,,卧槽,小的们不好了太子又要离家出走了!---王志富(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