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6000000057

第57章 青帮历史奇,神机罗祖师;仁奎主公道,举手断风流(1)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帮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帮会组织。从清末开始,它几经变故,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到本世纪20年代达到它的鼎盛时期。20年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各党各派,以及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与青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说起青帮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且其间往往相互矛盾,漏洞百出,皆因帮会成员口头相传,缺乏原始真实记录所致。因帮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隐秘之中,最多是半公开活动状态,外界很难知晓其内幕。帮中成员又普遍不擅文字,只有少数能写几笔的帮中成员根据从不同渠道得来的传说和记录,编了不少各有特色的“秘籍”。通过这类东西再加上清廷史录,我们可粗知青帮历史的大致起源。

青帮的产生晚于洪门和白莲教,因此关于青帮的历史传说经常与后两者搅在一起。中国历史上的帮会,甚至一些农民起义,都喜欢给自己找些古代圣人做始祖,祖师越多越出名越好,以证明自己是源出正路,而非左道旁门。青帮甚至把自己的历史渊源追溯到当年一苇渡江、嵩山面壁九年的僧人达摩那里。经过禅宗五祖神光、僧璨、道信、弘忍、慧能而到金碧峰,这才正式和青帮接上了头。

青帮有所谓的“前三祖”和“后三祖”之说。前三祖打头的就是金祖,即金碧蝉(名幼孜),他祖居南京(那时叫应天府),系麒麟门外金家村人氏。生于元末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是明朝初年洪武时进士。先在北京燕王宋棣府任职,后随军南下,负责都督粮台。燕王南京正位后,任工部侍郎。明成祖永乐年间,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及成祖亲征辽东,金幼孜奉命都督粮运,不久辽东平定,随成祖凯旋回朝。当时,他见世之无道,官场险恶,厌弃红尘,衷心仰慕达摩,因此,上表辞官,辞官隐居栖霞山紫云洞,参悟佛法,深有所得,后又去五台山拜禅宗临济派三十六传鹅头禅师,取法号“清源”,从此在紫霞洞隐修,最后死于五台山紫霞洞。这就是青帮以达摩为始祖,把金幼孜尊为第一代祖师的来历。

前三祖的第二位是罗清,号静清,祖籍山东即墨。他祖辈为军,隶属于密云卫,著有《苦功悟道卷》、《吧世无为道》、《破邪显正钥匙卷》、《正信除疑自在卷》和《巍巍不协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称为罗祖五部经。实际上,罗祖教的教义与白莲教没有多大差别,可谓是白莲教的变种。罗祖五部经的内容也十分系统完整,被许多秘密宗教奉为经典。因此,罗教逐渐成为在民间具有相当影响的秘密家教。而青帮将罗祖奉为祖师,主要是为了团结徒众,即借用罗祖的名义加强内部的向心力而已。关于罗祖,传闻很多,也最有神秘色彩。他道法不凡,妙算玄机,是进士出身。嘉靖年间,把持朝政的是奸人严嵩,要想做官非有厚礼送他不可。一时朝纲败坏,有血气的正直之士不愿与之为伍,为避奸臣陷害纷纷自谋出路。这罗祖当年曾官至监察御史户部侍郎。因其不但读得书本,也能舞枪弄棒,曾以都督职务领兵征讨吐鲁番。一次曾陷于绝境,被番兵围困在两狼山下,粮尽三日。

忽有一和尚来告,寺后石崖下有清源禅师在明成祖北征辽东时所储存的粮草,结果发现果如其言。全军饱餐后重振声威,大败番兵,番主臣服。罗清班师回朝途经五台山,访金碧蝉之遗迹,承其衣钵。然后由恨修引到金祖舍利塔下跪拜,成为金碧蝉徒弟。后来这种在师父死后拜师的做法被称为“灵前孝祖”,青帮徒辈多有仿效。灵前孝祖是有要求的,一是拜的师父要有名气;二是进行灵前孝祖的徒弟要有势力有名气;三是要经过青帮辈分较高的首领一致赞同。话说罗祖拜师后,仍去做官,为政清廉,谨慎小心,可后来仍未逃过严嵩父子之手,入狱12年。只因万历年间边关吃紧,方才复出,并再立战功。但他已看破红尘,不愿受禄,径去栖霞山紫云洞他师父修炼过的地方隐修,了此残生。

前三祖第三位是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丹徒人。精于武艺,曾出任江右总兵,明亡后隐居茅山。因慕罗祖师功德及其能通满、蒙、藏语言之能,并认准罗祖承接禅宗正传,故往五台山求道,拜罗祖为师。清初,四海云游。他曾到新疆、甘肃回民地区,针对回汉宗教纠纷,屡起事端,即向朝廷提出感化之策,为康熙帝赞许,授予西北宣化法师名号。他赴任西北宣化,订立“回汉约法”,规定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各守其制,互不侵犯。回京复命后,康熙大喜,康熙因其功绩,曾议授予官,他因不恋尘世,乞归佛门。后被封为“靖国尊人”,其师罗清被封为“一清佛祖”。晚年陆逵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讲经说法,听者甚众,殁于雍正七年(1729年)。

以上是金碧蝉、罗清、陆逵三人,帮中人奉为“前三祖”,都与佛教禅宗有渊源,青帮前三祖可说均为佛门中人,这使青帮后来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青帮的真正祖师,起自陆逵的徒弟翁岩、钱坚、潘青三人,即所谓的“三后祖”。

翁岩,字福亭,号德慧,江苏常熟人,祖居山东昌府聊城县,其后迁居河南南阳府。出身秀才,后弃文去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喜与绿林好汉交往,并入天地会,为会务奔走四方。他到处为家,性情刚毅,不善辞令。

钱坚,字福斋,号德正,江苏武进人,迁居安徽徽州府。为人精明勇敢,从父经商,移居开封。16岁父母双亡。无心继承父业,改习拳术,并入天地会,与翁岩同隶张岳部下。张岳是天地会中的首领。

潘青,字清宇,号德林,浙江杭州人。先移住安庆,后又迁居河南开封,承父母余荫,富有财产,幼年读书,颇以诗词歌赋自豪,武艺亦佳。他为人仗义,好交游,地方上以“小孟尝”称之。

翁岩、钱坚二人奉张岳之命,到安徽访潘清,三人都是天地会道友。

三人一见如故,遂结拜为异姓兄弟。三人结拜后,一起出门访求志同道合的人。到达杭州后,在陆逵处听讲,三人对陆逵非常敬服,要求投拜门下,陆逵见三人学道心诚,同意收为弟子。

翁岩、钱坚访到潘清后,回来后向张岳复命,张岳志向远大。他正在联络各方志士做一番大事业。

一天,张岳带领翁岩、林锦去茶僚喝茶,见一酒徒当街欺人,原来这酒徒何义正是县太爷的亲戚,张岳走出茶僚大喝一声“住手”。

何义不晓得张岳厉害,加之又多喝了点酒,根本没把张岳这个老头放在眼里,二话没说,就叫手下把张岳赶出盐局。张岳忍无可忍,只两拳便送何义上了西天。张岳原准备为双方说和,这回一时性起,打死了人,就准备好汉做事好汉当,去县里自首,可又被他的高徒翁岩当即劝住。

翁岩说:“本县如此昏官,为了此事吃官司万不可行,不如找个地方避一下。”

说话间官军已来到门外,别无出路,张岳带领林锦和翁岩,依仗一身武艺,趁夜杀出,逃到徐州绿林人物陈园那里。

陈园生得与宋江一般,黑矮肥胖,是个讲义气有胆识的黑道人物,平时聚众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现见来了诸位英雄,十分欢喜,马上请各位英雄做了头领。张岳本是个天地会头领,他的徒儿翁岩当然也是他的部下。来到陈园这里后,张岳很快接纳了天地会的人物钱坚、潘青为核心,几位头领商议要联合天地会,干一番事业。

有一天,三人正在闲谈,仆人跑进来急报:“有个和尚不待通报,直闯进来。”

三人来到中堂,只见一僧相貌古怪,形态龙钟,一见三人,便双手合十为礼道:“恭喜三位,尔等大富大贵的机会到了。”

三人莫名其妙,请和尚上座,这才问来者何人。一听老和尚是大名远扬的罗清佛祖,便一起跪拜,请高僧指点迷津。

祖师说:“当今皇上悬挂黄榜,征求天下奇才押运粮米。若能肃清运河匪患,保证粮船安全进京,便有重赏。你们与白水村陈园那里的好汉多有关系,若去揭了黄榜,招安了白水村大寨,其余小盗自然不在话下。”

三人还未反应过来,罗祖又说:“你们所为之事,贫僧尽知。我知过去未来,依吾言去揭黄榜,定是富贵双全。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三人崇拜罗祖,不敢不信其言。遂拜罗祖为师,遵师命去揭黄榜。自此开始有了真正的青帮历史。

漕运是封建时代的一种制度,即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一部分田赋,经运河运到北京,供统治者和军队所需。青帮后三祖应召护粮后,沿运粮河道的大码头,建立起完整的组织。漕运之量巨大,清代每年所运之粮超过400万石。从事这个行业的有几十万水手和上万艘粮船。朝廷为管理如此庞大的漕运,特设立一个“漕运总督”。他是一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角色。带的兵叫“漕标”,也称“卫军”。然后卫下设所,所下有联,联下是帮。一般是卫帮合在一起叫,如“江安卫五十二帮”;或径称帮名,如“光武六帮”等等。但这一套统治组织欺下瞒上,压榨船民,使下层水手生活濒于绝境。因此,秘密结社,保证生存是当时最可行的选择。这种结社还是利用官方旧有的粮帮结构,故一切名称不变。其中势力大,且对青帮日后发展最有影响者是所谓“安庆帮”,青帮历史的早期传说多与此帮有关。这青帮后三祖揭榜护粮后,一时间匪盗不兴,风平浪静,直到乾隆年间,其所运漕粮,从未误过钦限。漕督奏明皇上,准其开帮收徒,直受漕督节制。

雍正三年,清政府悬榜招贤,加强漕运,清政府意图以粮帮为基础,组织一个大团体,乃至河南抚署揭榜承运。

当时的持台田文镜是杭州人,三人向田文镜陈述了整顿漕运的办法,田与漕督同上奏本,经雍正批准,指定归漕运总督张大有节制,并听命于勘视河工的钦差大臣何国宗指挥,准许开帮收徒,以之统一粮务。

三人接受任务后,先在开封潘青家中招集了各地天地会头目商议,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助,并联络旧有粮帮,统一了粮帮组织,推举翁岩、钱坚、潘青三人为首领,组成了“道友会”。他们开办粮运,首先设厂造船,统一尺寸,绘成图样,并亲自监工督造,传说共造99999只半(所谓“无半不成帮,半只是脚划子”)。第二步是协助清廷开办浚河工程,动员山东民夫165000人,用银110万两,开浚河道,打通了南北水运。布置完成,乃开大香堂,广收门徒。翁岩按八仙之数收8名;钱坚按二十八宿之数收28名;潘青按三十六天罡之数收36名。三人按七十二地煞之数共收了72人。

此后,徒弟又收徒弟,青帮组织从而扩大起来。

青帮建立后,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建立“家庙”及12座“家庵”(翁、钱、潘的高徒12人家庵),承运漕粮事务所就设在家庙内,并公议订立了十大帮规、香堂仪式、孝祖规则、十禁十戒、家法礼节等等规则。

翁、钱、潘三人首先联络旧有粮帮组织,组成一个“道友会”。供奉达摩为始祖,金幼孜为第一代祖师,罗清为第二代祖师,陆逵为第三代祖师。翁岩等三人又请教陆祖扩大帮众之事,陆祖以祖传24字相授。

此24字就是:“清静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这里面“清静道”三家已为清源、静清和道元三位祖师所用,正好三辈。真正的帮会用字是从“德”字开始。后来帮中人所称的小祖师王德降,怕徒众日多,24字不够用,又续订24字,即“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度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明乾坤”。

实际上,解放前的上海青帮,主要是“大通悟学”四辈,青帮依此形成严密的纵向承启关系。

各地香堂主(亦称山主)由当地辈分最高的青帮分子担任。加入青帮需由青帮中的人介绍,然后,拜某堂堂主为师父,由师父给其排辈。各香堂都没有专门负责各项事务的职位。

“老大”一人:即堂主,执掌一切军机要务。

“老二”两人:掌管粮秣财源。

“老三”四人:负责具体行动的执行。

“老四”六人:管理全山徒众的劳绩,掌管票符号等事。

“老五”一人:管理全帮徒众的赏罚。

考虑到要保证组织的严密性,青帮收徒也非常慎重,贯以“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的原则,且“本帮不许本帮作引进”,入帮之人要经过详细审查,“盘问三代无脸面,身家不清休进帮”,直到确认其身家清白,入帮动机正确,并非投机取巧之人和有意破坏青帮者,堂主方才批准举行入帮仪式,接纳此人入帮。

为了便于活动,青帮内部联系需要用暗语,另外还有问答见面的暗语,有识别的标志,如徽章佩戴的饰物等,还有规定的识别动作。青帮中人在任何码头都可以利用暗语、标志找到自己的同党,如此便能在危难之时得到同党的帮助和解救。在茶馆酒楼也可以根据杯盘、碗筷的放置识别是否为青帮中人,青帮一般会将筷子放在杯子的外侧,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此外,青帮内部还有一套行话,多为漕运术语转化而来,如:

“空子”:原指从京师返南的空船。在帮内则指末入帮的新人。

“溜子”:原指小巧轻便的小船。在帮内则指负责传达帮主命令,联络各帮关系的通讯人员,或者指离帮独行的帮会中人。

“窝子”:原指粮船抛锚避风之地。在帮内则指据点、码头及各行职使,即所谓的“船上十三行,各有各窝子。”

同类推荐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
  • 独树一帜梨园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独树一帜梨园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个平民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本书,是讲一个平民的事,白手起家,做生意被骗,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特别的关爱,结婚后也曾一度无房,最后独家代理了某胶卷的专有权,事业开始起步,凭借自己的勤劳、善良,终于成就了一份事业。有成就后不忘报恩,赢得了亲友的尊重,全书具有一定的励志意义,展现了我们这代人的影子和人生痕迹。
  • 王阳明

    王阳明

    在整个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流传于大江南北。阳明心学,一直影响到近代,并且远播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既有“立德”“立功”又有“立言”之“三不朽”之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世人的敬仰。王阳明的一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本书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王阳明的一生。只有还原历史场景,才能真正读懂王阳明!
热门推荐
  • 秋思集

    秋思集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精选了作者近几年的优秀之作。全书分序、正文、后记三部分,共有文章35篇,其中正文33篇,分四部分:第一章,留住美好,共有文章8篇,主要介绍童年趣事;第二章,珍惜当下,共有文章9篇,主要追忆作者的长辈、恩师、亲人、挚友等之风范教导和音容笑貌;第三章,从心开始,共有文章10篇,主要记录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以及生活中难忘的经历;第四章,尘影粒粒,共有文章8篇,介绍现实生活中的众生百态,以及作者印象特别深刻的几次事件。
  • 汉末风雨录

    汉末风雨录

    叶赫那拉后人叶鑫生活在华夏四线一座城市,因自身是满人并且是那个让世人饱受争议的叶赫那拉一脉,自小受尽冷眼嘲讽,浑浑噩噩度日,窝在家中日夜电脑手机为伴,因长时间熬夜而一觉再也没有醒来,等醒来时却到了汉末时期,而这不是原本的汉末三国时代,而是因一个召唤系统而聚集华夏各朝猛将的时代
  • 暗杀风云王亚樵

    暗杀风云王亚樵

    王亚樵的故事虽很多,也很精彩,但由于此人背景复杂,行动神出鬼没,飘忽不定,所以多年来,他的生平事迹始终鲜为人知。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因多夹杂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的言论,故而毁多于誉。于是,“支那魔鬼”、“名人克星”、“暗杀大王”、“领袖公敌”等便成了他特有的绰号。然而,远在千里之外西北高坡的某孔窑洞里,一个伟人用他那特有的浓重的湖南口音给了他一个相反的说法,说他“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这无疑是对王亚樵一生言行操守、是非功过最为公正的评断了。
  • 天书(卫斯理珍藏版)

    天书(卫斯理珍藏版)

    一位女子带着一枚红宝石戒指来到珠宝店变卖,并声称认识卫斯理。极其瑰丽的红宝石教人啧啧称奇,极之出色的美女令人过目不忘。然而,这颗红宝石的来历是个谜,那位女子的身世亦是个谜。一夜间,绽放血红光芒的宝石黯然失色。美丽动人的女子芳踪难觅。经查探下,的确,那位女子正是卫斯理在十二年前在某件事件中认识的小女孩,姬娜。当年她只有十岁,如今已长大成人。可是,卫斯理对于她的一切,全然陌生。卫斯理和白素循着线索追查,骇然发现,她的身世竟如此诡秘。
  • 时空指

    时空指

    穿越万界,开商店带着家人去修真。洪荒,三国,穿金庸。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在潇湘看了许多红楼的书,不忍她为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泪尽而死。妨不住也动笔写起了妹妹,当然也是要她幸福,当然这要靠她自己去争取,要她坚强一点,自主一点。初次写书,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提建议!
  • 麻辣农女

    麻辣农女

    【古言1V1】病娇偏执纨绔的赫连王爷突然变得呆萌。被世人说败坏门风的李星星突然变成某人掌上明珠。“星星大人,您说我长得可爱吗?”“呵呵哒,你要是可爱世界上就没有丑的。”一对欢喜冤家。一段山盟海誓。李星星放火,赫连倾城添柴。李星星杀人,赫连倾城递刀。李星星:赫连倾城,你要大声说出你的爱!赫连倾城:我赫连某,一辈子最爱李星星……的枕头……的主人!见到赫连倾城之前李星星不知道竟然可以喜欢一个人到如此地步,甘心共赴地狱。“倾城,让我和你一起堕落吧!”“你这个女人说什么堕落!滚!”他为她赴汤蹈火,她为他万死不辞!PS:文风甜中带虐,结局美好,至少百万完结。欢迎入坑,不喜删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可以看见机缘

    我可以看见机缘

    王辰发现,自己可以看见稍纵即逝的机缘。“绿拓果,生于天地五行木气旺盛之地,一年开花,一年结果,直接食用后视服食者资质,可一定程度强健体魄。”“吃!”“鬼眼狐,生活在阴气旺盛之地,追循其踪迹能够进入古仙遗迹。”“上!”“屠娇娇,黄坡村猎户,性情刚烈,天赋气运傍身,若答应其一切要求,增进好感,可跟随她走出大山,踏上修炼之路,反之则屠娇娇好感度下降,失去机缘。”“这……”看着屠娇娇半兽人一般强壮的身躯,有那么一个瞬间,王辰觉得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按F键驾乘虎式坦克冲出大山,谁敢拦路,就一炮轰死!”有些机缘,要命啊。本文轻松诙谐,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