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9300000004

第4章 欣赏他人,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价值(3)

学会真诚的关心他人

处世的第二原则是“真心待人”,看到别人的优点,要真心称赞。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轻易指责。如果是熟朋友,要诚恳地向他提示,热心地帮他改正。

——徐光宪庄子家境贫寒,为了果腹,不得不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听了庄子的来意后,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子闻言很是生气,他知道监河侯并不想借粮给他,却用这种低劣的理由打发他,便说:“监河侯,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唤。我回头看,发现车轮印里有条鲋鱼在那儿。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呢?’鲋鱼回答说:‘我是东海海神治下的小百姓,您可以弄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即将往南去拜访吴越的君主,等会儿回来的时候,就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我失去了我常依附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不如干脆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

说罢,庄子便离去了,监河侯自是羞愧难当。监河侯如果直截了当地和庄子说明不愿借粮,庄子反而不会出言讽刺。用低劣的理由去推脱别人,还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直爽的庄子自然是不能忍受。其实,这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个原则,真诚的关心远比虚伪的应付重要。

《九章·抽思》中有言:“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所以,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监河侯根本不想借粮,却又不想落得个小气的名声。我们不能当监河侯。给予人关心和帮助时,要出自真心,不能怀有目的或者虚言假意。关心他人与其他人际关系的原则一样,必须出于真诚。不仅付出关心的人应该这样,接受关心的人也理应如此。它是一条双向道,当事人双方都会受益。

战国时期,齐王曾派使者带着亲笔书信去问候赵国的赵威后。赵威后很高兴地接待了使者,但还未打开书信,就问使者:“今天齐国的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居乐业吗?你们大王的身体无恙吧?”

使者听了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名来贵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的状况如何,反而先打听粮食收成和百姓的状况。这置我们大王于何地?有点先卑后尊吗?”

赵威后亦不动怒,笑着回道说:“您误会了,我正是关心你们大王才这么问的。如果没有好的收成,齐国的百姓怎么能繁衍生息呢?如果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大王又怎么能在南面称尊呢?这怎么会是舍本问末呢?”

赵威后便是触龙劝说的那个赵太后,她在历史上以顾全大局闻名。而在应对齐王使者时,赵威后又表现出了她宽厚的一面。作为赵国的执政者,齐国向来是赵国的同盟国,必然要处理好关系。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自然也要真切实意地关心下齐国,所以才有了:“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这句名言,即道出了自己对治国的理念,也表现出了对齐王和齐国状况的关心。

虽然这是政治家之间的友谊,是国家层面的交际,但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一个礼尚往来的过程,而真诚在其中扮演着主角。”赵威后远比监河侯要高明的多,她对待朋友或者盟友不是简单的搪塞,而是考虑良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给予帮助和关心。所以,赵国虽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但在她手上依然能屹立不倒,与强秦对抗却不堕威风。而赵国在赵威后去世四年后,就遭遇了长平大败。不得不说,赵威后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交际大师。

《管子·心术下》写道:“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赵威后“善气迎人”,所以齐赵之盟能够稳固下去;监河侯“恶气迎人”,所以庄子以“涸辙之鲋”讽之。“善气”便是真诚、礼貌,“恶气”便是虚伪、无礼。这两者的差异不啻天渊,孰轻孰重,不难分辨。

“善气”是训人修身立德,维持家庭和睦,国家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得以传续,民族赖以生存的内在力量。

真诚地去关心别人是礼仪的重头,而关心别人先要学会体谅别人。古人云:“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即一个人的心怎样,那千万人的心也是一样。所谓“将心比心”,体谅别人是关心别人最起码的条件。只有如此,你的关心才显得合情合理,容易接受。

但是,关心别人,并不等于一味地迁就别人。当你的朋友遇上挫折,情绪低落,一味地同情,一味地宽慰,甚至在一旁陪着掉泪,固然体现你的关心。但这样只会让他更加消沉,你的关心也就显得苍白而无力。

那么,为何不换一种态度呢?你应该以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染他,影响他,让他振作起来,你可以告诉他,挫折不可避免。有朋友一边关心着,支持着,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当他再次面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他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你那份关心的真挚,并且在你遇到困难时,也会给你带去安慰,让你积极地面对。

汉朝诗论家韩婴曾说:“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赵威后以民本思想来勉励齐王,赢得了齐国的友谊。监河侯以推托之词敷衍庄子,成了“伪君子”的代言人。尊重别人,并不难,拿出你的诚意即可。让别人看到你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戴着面具的微笑。以诚相待,才能得诚以报。

狂傲不羁之人常常才华横溢

对朋友不能太挑剔,清泉虽高,养不了大鱼,包容才能做大。

——翟鸿燊在北大有一位与“清末怪才”辜鸿铭齐名的教授,他便是刘文典,为人恃才自傲,狷介无比。

刘文典每次上《庄子》课时,开头第一句总会自负地说:“《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言下之意,他若不懂,别人就更不懂了。曾有人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口出狂言:“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文典。”

刘文典看不起文学创作,他认为“文学创作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学问。”一次有人问他可知道名噪一时的巴金,他喃喃自语:“我没听说过他,我没听说过他。”昔日在西南联大他也不把朱自清这些“才子”出身的教授放在眼里。

西南联大期间,沈从文被提升为教授,刘文典听闻后愤愤不平道:“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元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角钱!”又说“沈从文是我的学生,他要是教授,我岂不要做太上教授了吗?”

当时联大所在地昆明时常遭到日本人轰炸,有一次,昆明响起空袭警报,师生们争先恐后往外跑,沈从文恰巧与刘文典擦肩而过。于是他对同行的学生说:“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学生讲《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沈从文是为了谁跑啊?”

几件轶事,便能看出刘文典的狂傲,他的癫言狂语更是流传甚广。这样一个刘文典,却能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怪异也,不怪也。刘文典虽为人狂傲,但是他的学问却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他担任北大教授的时候,年仅27岁,当时的文科办公室里有陈独秀、朱希祖、胡适、刘半农等人。刘文典深感自己学识浅薄,自忖要想在北大立足,没有著述支撑不行。

1923年,刘文典出版了《淮南鸿烈集解》。连提倡白话文的胡适都破例为他提了文言文的序章,称赞道:“叔雅治此书,最精严有法。”叔雅便是刘文典的字,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刘文典的学术地位也大大提升了。

1939年刘文典又出版了《庄子补正》,不肯轻易誉人的陈寅恪也作序赞曰:“先生之作,可为天下之慎也。”“此书之刊布,盖将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则。岂仅供治《庄子》者之所必读而已哉?”

章太炎在北大授业的时候,由于他的学问大,名气也大,所以来听课的人太多,小课堂装不下去。于是,干脆上起大课来。

同类推荐
  • 和谐密码:贵州省余庆县创新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和谐密码:贵州省余庆县创新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是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本书从导向、示范、约束和惩戒等社会风习变迁影响要素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晚清时期、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至今的社会风习的表征、成因及演变趋势,着重梳理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基本脉络、动力和规律,强调导向的权威性、示范的褒贬性、约束的广泛性、惩戒的严肃性,旨在为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提供参考。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热门推荐
  • 万界仙屠

    万界仙屠

    当修仙者开始研究科技,无数让人惊叹的物品被开发出来!修仙能量仓:快速累积修炼能量。地狱火:采集自九天之上的火焰浓缩而成,外形类似一个胶囊,威力可达元婴期全力一击。灵影:可进行视频联系,可以当做电视、电脑。幻像斗宫:可以让人进入其中模拟战斗,类似于虚拟游戏。宗门局域交易网,通过弟子令牌,直接远程交易。天赋分析仪,量化天赋。移动洞府。虚空飞车。阴影扫描仪。照仙镜。实时榜单等等。这些仙科技,需要成为炼器师、炼丹师、制符师、阵法师才能制造!但对于陈龙来说都是小意思!陈龙:做好了,这是您需要的透视眼,承惠200灵石!顾客:买了!ps:亲,请耐心阅读,如有意见,请不要沉默!
  • 深海知道我暗恋你

    深海知道我暗恋你

    他是我的先生,她是我的夫人。夏暖一直以为,暗恋多年的祁谦的白月光是自己的死对头。直到那天晚上,醉酒的祁先生一遍又一遍地叫着自己的名字。她才知道,原来你喜欢我。[双向暗恋,每一句恶语相对背后是对这一段婚姻的执着]结局HE,无暧昧小三。
  • 女配仙道

    女配仙道

    在现实的重重打压下,莫易只能靠着小说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只是没想到,自己熬夜看完,还给他一直打赏的一本小说竟然把自己带到了另一个更加难以生存的世界,而自己还是那个下场悲惨的女配,不过好在自己还有神器的扶持,且看我如何在异世成仙!
  • 晨夕初见之哥哥你还在嘛

    晨夕初见之哥哥你还在嘛

    第一次见面,他请她吃糖,她和他回家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他学会了很多,包括把一个人默默放在心上为她,十岁开始他学习各种美食为她,学习各种技能想要保她一世快乐为她,学会了笑,学会了甜,学会了暖意外分开,她的心里一直住着他,她的眼里却没有了他他的眼里时刻看到她,他的心里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重逢,她步步退缩默默守护为他,努力治疗刻苦学习为他,改变自己从头再来为他,小心翼翼唤醒曾经在茫茫人海遇见他(她)让我听到了最动听的笑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养夫

    养夫

    都说女肖父,父亲是凶残的,生了个女儿比他还凶残。女儿: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父亲冒汗:不会吧,我觉得我就是个好东西。女儿:你逛过青楼吗?父亲冒汗:光喝酒的算吗?女儿:你骗过你媳妇吗?父亲冒汗:善意的算吗?女儿:你是时时刻刻挂念着你媳妇吗?父亲冒汗:……当然是。女儿:睡觉的时候呢?父亲……已哭瞎。母亲也哭瞎:这可怎么办好?到哪儿去找那么好的男人来娶我闺女。父亲憋出了一头汗:老子自己养。这是一个当爹的害怕女儿嫁不出去,从而自己、连带鼓动女儿一起培养女婿的故事。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深处。”一句质朴的名言,会瞬间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一个简短的哲理故事,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为使广大读者朋友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与真谛,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哲理故事,从彻悟人生、明白道理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哲理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领悟、受益,更加充实、乐观、勤奋、勇敢地开创生活。
  • 上海·一九三七

    上海·一九三七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八一三”上海战事的过程。反映了在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畏复杂斗争和颠沛流离的磨难的精神。
  • 收获日(全集)

    收获日(全集)

    本篇小说描写的是乡村男女的爱恨情仇。李惠文嫁到了穷乡僻壤,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心里却想着初恋的情人,在繁琐平庸的生活中,向往自己曾经的爱情。可是再与初恋情人重逢时,已经不是她心中所思念的那个样子了。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梦,还是实实在在的平淡日子触手可及。
  • 英云梦传(一)

    英云梦传(一)

    唐朝德宗年间,江南苏州府有一乡宦王礼,官拜翰林侍读。所生一子,名云,表字清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王云不好繁华交结,惟有闭读为事。正值仲春天气,花娇柳媚,王云与好友张兰和万鹤一起到虎丘游玩。他们一行人来到虎丘,赏景饮酒作诗。王云内急,上岸解手,转眼望见河边泊着一只大船,从里面走出一个十四五岁的美人。生得天姿国色,王云不觉心荡神迷。不一会儿,大船走了,王云未能结识美人,无可奈何,只得垂头丧气而回。后来,王母要去天竺还愿,并去看看王云的姨母,王云一路同行。他们一行人来到武林郑府。没想到,之前见到的美人是此处吴府千金梦云小姐。王云结识了梦云小姐的丫鬟绣翠,想通过他认识梦云小姐。谁知这绣翠看上了王云,与他有了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