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3400000011

第11章 特空团少校(3)

“考试周?”巴克斯曼喃喃地说,一边翻阅着卷宗,“那么后面到底还有什么花样?”

考试周之后,小伙子们得到了觊觎已久的红色贝雷帽和伞兵服,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是在布雷肯山区进行的防务练习、巡逻和实弹射击练习。这时候已是一月下旬了,冰封雪盖的布雷肯山区一片荒凉。新兵们在没有篝火的湿地里根本睡不好觉。

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在皇家空军的阿宾顿基地学习跳伞课程,又有几个人退出了。

再经过两个星期的所谓的最后练习和阅兵场操练,第二十二周是结业阅兵,此时,充满自豪感的家长们终于被允许见到已离开他们六个月的年轻人。

列兵麦克·马丁早就被认为是一块当军官的料子。一九七二年五月他去了在桑德赫斯特的皇家军事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标准军事课程学习。一九七三年春天,当上了中尉的麦克·马丁直接到海瑟报到,接管一个排,到北爱尔兰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训练。他被分配到伞兵三营,简称三伞。从贝尔法斯特返回后,他回到阿尔德雪特指挥一个新兵排,让那些新来的小伙子去接受他经历过的炼狱般的苦难。一九七七年夏天,他回到三伞,奔赴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作为英军驻莱茵部队的一部分。

这段时期令他非常痛苦。伞兵们要执行“企鹅模式”,意思是每九年中的三年,或每三次外出中的一次,要卸去降落伞作为车载步兵。伞兵们都讨厌企鹅模式,士气低落,伞兵与步兵间爆发了争执。马丁不得不处罚他私下里非常同情的战士。他硬撑了将近一年,后来,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他自愿调到了特空团。

特空团官兵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伞兵,这也许是因为两者的训练雷同,尽管特空团声称其训练更为艰苦,而且他们只吸收非常强健的人,然后对其进行进一步训练。马丁的档案转到了在赫里福德的特空团档案室,他流利的阿拉伯语受到了关注。于是在一九七八年夏季,马丁开始了为期六周的标准基本训练。

训练的第一天,一名笑容满面的教官对他们说:“在这门课程里,我们不是要努力训练你们,而是要努力让你们死。”

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只有百分之十通过基本训练的人才能进特空团。马丁通过了。此后继续进行训练,在贝利兹的丛林中训练,再加上返回英格兰后的一个月反审讯课程,也就是训练他们在遭到极不愉快的折磨时保持沉默。好在特空团和志愿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回绝这门课,志愿者如果回绝了就要返回原处。

“他们这是疯了。”巴克斯曼说。他放下卷宗,端起了另一杯咖啡。“他们全都发疯了。”

莱恩哼了一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第二份档案。该档案载有马丁在阿拉伯的经历,这正是他心里盘算的任务所需要的。

马丁第一次在特空团待了三年,军衔是上尉连长。他选择了A中队,即自由跳伞中队(共有A、B、C、G四个中队),对于一个曾在伞兵团的高空自由跳伞队——“红魔队”里跳过伞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

他在伞兵团里没有机会使用他的阿拉伯语,但在特空团就有机会了。在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一的三年里,他在西佐法尔的阿曼苏丹国的部队中服役过;在海湾的两个酋长国教过要人警卫队;在利雅得教过沙特国家警备团;为巴林的伊萨酋长的私人保镖讲过课。特空团档案中对他的这段时间的记录为,他重新融入了他童年时代的阿拉伯文化;他的阿拉伯语比团内任何军官都好;当他要思考问题时他有到沙漠中去散步的习惯,全然不顾炎热和苍蝇。

记录中说,在特空团三年之后,他于一九八一年冬天回到了伞兵部队,并很高兴地看到,一九八二年一月和二月间,伞兵在阿曼等地参加“洛基长矛行动”。所以在那段时间他回到了阿克达尔山,直到三月份离开。四月份他被紧急召回——阿根廷入侵了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伞兵二营和三营开赴南大西洋。他们是搭乘匆忙改装成运兵船的“堪培拉”号客轮去的,在圣卡洛斯海域登岸。在雨夹雪的天气里,三伞强行军穿越东福克兰岛向斯坦利港挺进。强行军是指在恶劣气候下背负120磅装备行军。

三伞把营部扎在一个叫埃斯坦西亚的孤零零的农场里,准备发起对斯坦利港的最后攻击,这意味着首先要夺取敌军重兵防守的朗顿山。在六月十一日这个险恶的夜晚,麦克·马丁上尉挂了彩。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他们去袭击阿根廷的阵地,当米尔恩下士踩响一颗地雷并被炸飞了一只脚时,宁静被破坏了。阿军的机枪开火了,火光把山区照耀得如同白昼,三伞要么跑回去隐蔽起来,要么冒着枪林弹雨去夺取朗顿。他们攻下了朗顿,代价是二十三人阵亡,四十多人受伤。其中一名伤员是麦克·马丁,他把钻进腿里的一颗子弹抠出来时,口中吐出一连串恶骂声,幸好是阿拉伯语。

当天的大部分时间他留在山边,然后他被带到了在阿贾克斯湾的设备较好的急救站,经缝合后他乘直升机登上了“乌干达”号医疗船。“乌干达”号在蒙得维的亚靠岸后,马丁和其他几名能坐飞机的轻伤员搭乘民用客机飞回英国的布利兹诺顿。伞兵团安排他去利德黑德的疗养院作为期三周的康复治疗。

就是在那里,他遇见了护士露辛达,后来经简单的求婚之后她成了他的妻子。也许她认为有一位当伞兵的丈夫是一种荣耀,但是她错了。他们在科布汉附近的一座小房子里安了家,她去利德黑德上班很方便,他去阿尔德雪特工作也一样。但是婚后三年他只有四个半月的时间在家。于是她相当合理地让他作出选择:你可以选择伞兵和讨厌的沙漠,或者你选择我。他考虑一番后选择了沙漠。

她走了。一九八二年秋天,他已经在参谋学院进修了,这是获得晋升的敲门砖,说不定还可在国防部里谋到一个肥缺。一九八三年二月,他在考试时出错了。

“他是故意出错的,”巴克斯曼说,“他的司令官在这里批注说,如果他想的话,他可以轻松地通过。”

“我知道,”莱恩说,“我已经看过了。这个人……有点不同寻常。”

一九八三年夏天,马丁作为英国参谋被派到阿曼苏丹国在马斯喀特的陆军总部任职。他在那里待了两年多,一直作为伞兵军官指挥着马斯喀特的北线团。一九八六年夏天,他在阿曼晋升为少校。

在特空团待过的军官都可以再次回去,但只能是应邀回去。一九八七年冬天他刚回到英国跳下飞机,他的离婚手续就办好了。接着赫里福德的邀请也到了。于是他回到了特空团,一九八八年他作为一名中队长在北翼(挪威)服役,然后到文莱苏丹国,再后来是在赫里福德的斯特林干了六个月的警卫工作。一九九〇年六月他率领他的教官组赴阿布扎比。

锡德中士在门上敲了敲,探进头来。

“准将问你们是否愿意坐到他那里去。马丁少校快要到了。”

当马丁走进来时,莱恩注意到了他晒黑的脸庞,他的头发和眼睛,并朝巴克斯曼投去了会意的一瞥。他的外表完全符合。现在,就剩下他是否愿意,还有,他的阿拉伯语是否如同他们所称赞的那么好?

JP走上前用力握住了马丁的手。

“很高兴见到你回来,麦克。”

“谢谢你,长官。”他又与克雷格上校握了手。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先生。”特种部队首长说,“世纪大厦的莱恩先生和巴克斯曼先生。他们……呃……有个建议想与你谈谈。先生们,开始吧。你们要不要单独说话?”

“哦,不用了,”莱恩急忙说,“局长希望如果这次会谈有结果,那么肯定要搞成一次联合行动。”

扯大旗呢,JP心想,又把秘情局局长柯林爵士抬出来,无非是想表明这帮家伙神通广大。

五个人都坐下后,莱恩开始说了。他解释了政治背景,萨达姆·侯赛因有几种行动可能:快速撤兵,缓慢撤兵,或者除非被赶出去绝不撤兵。但政治分析意见认为,伊拉克首先会抢走科威特每一件值钱的东西,然后赖着不走,开口提出联合国决不可能满足的要求和条件。这样可能会拖上好几个月。

英国想知道科威特内部情况到底如何——不是街谈巷议和谣言,也不是传媒那些过分渲染的报道,而是确切情报。滞留在那里的英国公民的情况;关于占领军的情况;科威特的抵抗运动状况——如果不得不使用武力时,科威特的抵抗力量能否尽可能多地拖住萨达姆的部队?

马丁点点头,他一直在倾听,只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其他时间一直沉默着。两名高级军官凝视着窗外。刚过十二点,莱恩结束了他的情况介绍。

“就这些,少校。我不要求你现在马上给我们答复,但也不要太耽搁时间。”

“我私下里与部下说几句话你们不会介意吧?”JP问道。

“当然不介意。这样吧,我和西蒙现在先回局里去。你们有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也许下午你们能告诉我吧?”

锡德中士把那两个穿便服的人引出去,送他们到街上,又注视着他们招了一辆出租车。然后他就回来了。

JP走到一只小冰箱前,取出三罐冰镇啤酒。

“你看看,麦克,情况就这些。那就是他们的要求。如果你认为这计划不切实际,我们将站在你一边。”

“确实如此。”克雷格说,“在团里你从来没有过拒绝执行任务的黑记录。但这次是他们的行动,不是我们的。”

“但如果你愿意跟他们走,”JP说,“那你就去。当然,我们也是要介入的。少了我们,他们也许没法搞这次行动。但你将听他们指挥,由他们负责行动。当事情结束时,你就回到我们中间来,如同是去度了一次假。”

马丁知道这种事情是如何操作的。他听其他为世纪大厦工作的人讲起过。对于团里来说,你消失了,等你返回那天他们会说,“很高兴又见到你”,而决不会查问你去了哪里。

“我接受这个任务。”他说。克雷格上校站起身,朝马丁伸出了手。

“祝你好运,麦克。”

“顺便说一声,”准将说,“你有一个午餐约会,就在街那边,是世纪大厦安排的。”

他交给马丁一张纸条,并与他道了别。

麦克·马丁走下了楼梯。那张纸条说午饭订在四百码远的一家小餐馆,主人是瓦菲克·阿尔科利先生。

除了MI5局和MI6局,英国的第三大情报机构是政府通讯总局,英文简称为GCHQ,位于格罗斯特郡切尔特南镇郊外由卫兵把守的一个大院内。

GCHQ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英国版本,两者有密切的合作。他们的监听人员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用装有天线的窃听装置窃听世界上每一台无线电广播和每一个电话交谈。

美国国家安全局除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其他监听站之外,在英国与GCHQ合作,设立了若干监听站。GCHQ也有它自己的海外站点,其中一个较大的是在塞浦路斯的阿克罗蒂里。

由于靠近中东,阿克罗蒂里监听站一直在侦听中东地区,它再把产品传输给英国的切尔特南作分析。分析员中有一些专家,虽然生为阿拉伯人,但已爬上了英国的较高社会阶层。其中一人就是阿尔科利先生。他早就选择了在英国定居,入了英国籍,并娶了一个英国妻子。

这位和蔼的前约旦外交官现在是GCHQ阿拉伯处的一名高级分析员。在那个处里,虽然有许多英国的阿拉伯语专家学者,但他更能听出录音讲话的话中之话或言外之意。是他,在世纪大厦的请求之下,在那家饭馆里等待着麦克·马丁。

这是一次快乐的午餐,共持续了两个小时,餐桌上只说阿拉伯语。当他们分手后,马丁大步走回特空团大楼去了。在他离开英国赴利雅得之前,肯定有许多事情要向他讲解和交代。他知道,到时候世纪大厦必定会给他准备好一本有签证的、使用假名的护照。

走出饭店前,阿尔科利先生用洗手间旁边墙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没问题,史蒂夫。他是完美的。事实上,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英国人能像他那样说阿拉伯语。不是学者们说的阿拉伯语,你知道的;他说得甚至比他们更好。是市井阿拉伯语,带有咒骂、俚语、术语……不,听不出口音……是的,他能够融入……中东随便哪个地方。不,不,没关系,老朋友。很高兴能帮忙。”

三十分钟后,麦克·马丁取出他租来的轿车驶上M4号公路,回切尔特南去了。在进入总部之前他也打了一个电话,拨的是戈华街旁边的一个号码。对方拿起了话筒,此时他正在亚非学院的办公室里看书,这天下午没有课。

“哈罗,小弟。是我。”

军人用不着自我介绍。因为他们曾一起在巴格达的预科学校上学,而他一直称呼他的弟弟为“小弟”。电话的另一头传来了喘气声。

“麦克?你到底在哪里呀?”

“在伦敦,一个电话亭里。”

“我还以为你在海湾的某个地方呢。”

“是今天上午回来的。说不定晚上又得走。”

“听着,麦克,不要去。这是我的过错……我原本应该闭住我那张臭嘴……”

他哥哥那深沉的笑声通过线路传了过来。

“我是在纳闷,怎么那些密探突然对我感起兴趣来了呢。他们请你吃饭了,是吧?”

“是的,开始时我们正在谈其他事情。后来这事冒了出来,我就说漏了嘴。听着,你并不是非去不可。告诉他们我搞错了。”

“太晚了。不管怎么样,我已经接受了。”

“噢,上帝呀……”在放满了关于中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头学术书籍的办公室里,这位年轻的学者差不多要哭了。

“麦克,请你多保重。我为你祈祷。”

麦克想了一想。是的,特里对宗教很投入。他也许应该这样。

“好吧,小弟,等我回来时再见。”

他挂上了电话。在办公室里,这位一向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军官哥哥的姜色头发的学者,用双手捧住头。

那天晚上八点四十五分飞往沙特阿拉伯的英航班机准时从伦敦希斯罗机场起飞,麦克·马丁在飞机上。他的口袋里放着一本已经签证妥当的护照。他将在黎明前在驻利雅得使馆见到世纪大厦的情报站站长。

同类推荐
  • 青蛙

    青蛙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探者时骏(全两册)

    探者时骏(全两册)

    时骏,就读三年警官学校后忽然无故失踪。他的好友霍刚遍寻不到他的下落,耿耿于怀整整十年。十年后,已经成为私家侦探的时骏因为一起古怪的抢杀人案与霍刚重逢,此时,霍刚已是刑警大队队长。随着两人的相遇,怪异、复杂的案件接踵而来。待时骏察觉到不妙,黑暗已经渗透到十年前的秘密中……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写作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初的中国东北地区。当时中华民国刚成立不久,虽然文明新风已经吹入各个大中型城市,但是全中国仍然有许许多多类似呼兰这样的小城镇,它们闭塞无知,依旧麻木地挣扎在贫穷与愚昧的边缘。故事中,慈祥与闲散的祖父、麻木倔强的有二伯、封建愚昧的胡家大儿媳妇、天真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坚定执着的冯嘴歪子,正是当时一个个国民灵魂的真实写照。
  • 某个落雨午后的一生

    某个落雨午后的一生

    在黑暗与雨声中,储先生觉得自己这漫长的一生倏忽间就从眼中流逝了,回忆起来真就像一场梦,似远又近,似真又假,仿佛这个秋日某个早上推开窗子看到的一场晨雾。当年,他与曹先生为了躲避搜捕,而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躲到了城外山脚森林中的一栋夏屋中。有一个清晨,他早早就醒了,晨曦初露照耀着森林中的一切,神秘得好似仙境一般。他站在窗前,无思无虑,沉浸在这难得的安宁中。这一场景,他在多年后还会常常想起,连同另一段与之相关的记忆。在曹先生和他们的事业成功之后,他重回那片森林,但那栋屋子已经不再。在那片湖泊边上,一切都如其所是,好像从未有过一栋房子在这里存在过一般,令他讶异。
  • 1974年那桩案子

    1974年那桩案子

    谢兰知道自己迷路了。脚下的路蚯蚓般弯弯曲曲,爬进远处的庄稼地。几棵高大的树木不规则地分布在坡上。热风浪一股股扑面而来,带着成熟的麦香,杂草的青气,还有各种奇异的味道。这些都不错,只是周围静悄悄的,别说是同学们,连个人影也看不见。只有树上的知了在拼命嘶叫,单调乏味仿佛来自远古,聒噪得几近无声。谢兰站在一棵梧桐树下,茂密的树冠遮住了正午的阳光,只漏下一些细碎的光斑。她眯眼躲开晃动的光斑,焦急地四处张望。一个影子一晃,从前面一棵老槐树后闪出来,是一个敦实的男孩。他肩挎草箕,手抓镰刀,短发乱蓬蓬地像只鸟窝。
热门推荐
  • 仙品春秋

    仙品春秋

    世上春秋最易过,一缕仙缘再难求。十年前,为了一纸婚约,她以凡人之躯寻遍千山,以求一缕仙缘。十年后,负心人身在仙阙,而她依旧独行于求仙路上,跨不过仙凡间的那道鸿沟。人人说她可笑可悲,蝼蚁也敢痴心妄想,她却依旧执念不改。十年磨剑,芳华始绽。不为情故,独我为仙!******PS:接到通知,本文有可能会倒V,也就是说公众章节会由原来的三十多万字变成十五万字左右,剩下的公众章节会变成V章。还没有将前面公众部分看完的朋友赶紧趁着还没倒V的时候把公众看完吧。从前的长篇公众是新站福利,以后就没有啦,趁早趁早哦。谢谢大家的支持,鞠躬。
  • 伙伴

    伙伴

    每天七点半,老张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这片绿化带,走走停停,最后踱到踩秃了青草的松树林里,等着。像年少时在村头麦场等放映队,这种等待其实是带着一些惊喜和希望的,并不焦急,很享受。老张所站的这片松树林位于绿化带的南段,连接着绿化带和菜市场。这里是南四环,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天安门所在的中轴线从北往南轻轻一画,正好穿过这里,中轴线以西叫和义西里,以东叫和义东里。不管东里还是西里,每天在这一片活动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小孩和老人。年轻人只有在城市的西窗闪射着落日的余晖时才颠簸在各式庞然大物上回家。老张就是这些老人里的一个。
  • 工业心脏

    工业心脏

    工科男被魂穿,于改革开放之始,没有系统,没胆去创业,只能在学校中开启学霸之路...(略有些硬,慎入!)
  • 命运终末

    命运终末

    法师们肆无忌惮的使用奥能污染了土地,导致了瓦恩大陆规模最大的战争,在法师与王庭的战争结束后,落败的法师们被王庭赶尽杀绝。然而土地的污染却再也无法恢复,可就在这绝望之地上,人们依然希望着神的救赎可以降临,然而瓦恩大陆最后的希望,却在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法师手中。
  • 公主万安:尚书大人请开撩

    公主万安:尚书大人请开撩

    他是定国只手遮天的阴黎大人,妖孽狠腹黑。她是被淡忘在岁月里的守陵公主余泱,倾国又倾城。当心机深沉的守陵公主遇到清冷孤高的尚书大人,宫廷撕逼大战,正式开始!两人第一次见面,剑拔弩张,再度交手,她惊才艳艳谋惑天下,他却只是温柔一笑,一言不合就开撩!
  • Winesburg Ohio

    Winesburg Ohi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体彩绘

    人体彩绘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神秘少女闯学院

    神秘少女闯学院

    【新书《陆先生又进黑名单了》已发布】一个身负血海深仇的神秘少女,四个性格迥异的富家少爷,当无情无欲的她碰上他们会发生什么措手不及的事,当强大身份一层层被揭开且看众人反应!“你爱过我吗”?他看着她的背影无力地问出这句话。她的身体一阵颤抖,清冷的眸子闪过一抹狼狈:“如果爱上你的代价是赔上所有人的命,那我情愿自己从不认识你”!难道相爱就注定要相杀?
  • 名门挚爱:总裁的小甜妻

    名门挚爱:总裁的小甜妻

    “老公,我想换车!”“换!”“老公,我想换房!”“换!”“老公,我想换老公!”“换!”“……”“等等,你刚刚说你想换什么?”“换老公!”“……”她自认为自己的人生只能用倒霉二字来形容,光天化日下被抢劫,好不容易制服了小偷,却从此被某人赖上了,甩不掉,吃不消啊……好吧,谁让他半路冲出来救了她呢!
  • 网游里寻仙

    网游里寻仙

    一念一剑,有些东西谁也说不清对错。他是命运选中的人,也是自愿被选中的人,叶三生发现自己能将游戏里东西带到现实中,对此他感到惊讶,却依旧是条咸鱼,一心只想安安静静的玩游戏的他,并不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他不想做就不去做的,尤其是在身边的人出事的时候没有家的国,要来何用;没有国的家,更没有用。当异族来犯,科技已经不能抵挡的时候,他和许多人一样拿起了手中的剑。大丈夫能屈能伸,亦宁折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