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3900000011

第11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载:《说文》释为“乘”。营:帀居,帀居謂圍繞而居。魄:阴神。河上公注:“营魄,魂魄也”。

持中守正,元神不散,能做到心思不离于道吗?秉先天气,处事以柔,能像婴儿一样顺应自然,而不妄生事端吗?去除杂念,还原本真,能做到率性单纯吗?治理国家,爱护百姓,能做到绝圣弃智,充分发挥民智民力吗?上达天听,下服民意,能做到以百姓为重,以君为轻吗?道行宇内,湛兮或存,能做到不发号施令,而使百姓自我发展吗?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可概括为四个字,即“身心合一”。意思是:不要因为肉体的欲望而加重心灵的负担,不要因为杂乱的思想而干扰情绪的稳定,也不要因为性格的瑕疵而遮掩头脑的清明。

人的肉体和心灵是相通的。眼/耳/口/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不停地运转,实时地向大脑传达各种信息。大脑接收到这些信息,再结合其特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对以往的和现实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命令身体的各个器官实施相应的动作。

将“大道”作为唯一的,最高级的指导思想,即“抱一”,使所有的思维建立在合乎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即“致柔”,在“大道”的统驭之下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把所有不符合这个体系的杂乱信息和情绪都摒弃干净,即“无疵”。坚持这样的思维方式,养成固定的习惯,从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慢慢过渡到无意识的自然反应……是一个从“人之道”向“天之道”过渡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先天”,到“后天”,再到“先天”的“身心合一”的过程。

举例来说:

人的思想,可能会因为所处环境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少年时期,精力充沛但不谙世事,思想如天马行空一样简单而幼稚,多变而激进;成年以后,随着见识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思想会趋于成熟和稳定,但同时也会越来越偏向于保守和固执。再有:

人在得意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乐观情绪,甚至会变得忘乎所以,狂妄自大;而在失意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会变得怨天尤人,妄自菲薄。

所以说,最为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清静,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年少时要脚踏实地,年老时仍能精进不已;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也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这也就是所谓“抱一为天下式”的涵义所在。

“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物我合一”。在任何的组织形式当中,都要有充分的大局意识和积极的服务意识。例如:在家庭中,就要为整个家庭着想,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身努力,为家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崇尚的往往是一种侵略的、进取的、功利的“狼性文化”。逾越群体规则,侵犯他人权利的事情随处可见,而与人和善,助人为乐的行为却被视为不识实务、老实无用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君子如何自处,才不会违背遵道重德的宗旨,同时还能与现实的环境和谐统一呢?

首先,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简单粗放地以自己的天性去克制他人的天性,只会造成对方更逆反的态度和更激烈的对抗。

其次,也不能毫无原则地退让。“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并不是要一味地听之任之。无谓的牺牲和让步,只会助长对方的乖张气焰和放肆行为。

以上两种错误的做法,都是从主观出发的行为,而不是遵从大道的行为。

第16章指出,有道者“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静。然后,根据事物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发现它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对待此类事物的通常做法。用正常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称得上是清明。

保持头脑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将个人的直觉反应和情绪波动带到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即为“无知”。只有在感性上做到了“无知”、“无情”,才能在理性上做到客观、公正。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在教他的孩子做一道数学题:20-5-4=11。这样容易的题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要学习的,是要教的,是要一次又一次比划的,而且弄不好会是火冒三丈,大喊大叫的:“你真笨啊”!

可是朋友没有大喊大叫,而是细声细语,为孩子模拟了一个场景:树上有二十只鸟,第一批飞走了五只,第二批飞走了四只……为了生动形象,朋友还装扮成一只蓝色的大鸟,就在第二批飞走的鸟儿们中间。孩子遇到了困难,朋友没有发任何脾气,而是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努力,让孩子通过他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知道最简单的事情,最基本的道理。因为他知道:让一个孩子降生,给了他生命,就应当心平气和地教他,养育他,指引他。孩子学不会,并不是笨,而是年幼。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并不是生来就自私残忍,也不是对所有人都冷酷无情。他们的不合理行为,只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罢了。在遵从大道方面,他们同样需要得到指导和教育。因此,以简单粗暴,或者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待他们,都是主观化、情绪化的表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7章中讲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一种较好的,合乎道理的解决办法,就像故事里那道数学题有一个正确答案一样,只不过,与数学问题相比,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罢了。所以说,圣人之道,就在于把符合规律的,也就是“善”的方法传授给人们,把“善”的道理讲解给人们,并以身作则,就像故事中的父亲那样,带领人们遵从大道,谨言慎行,协调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至于修德从善的具体方法,在《道德经》下篇当中还有非常详细,非常实用的介绍。例如:积德的“十法”,治国的“六略”等。

总而言之,遵从大道,促进万物生长繁衍,而不占为己有;顺势而为,善利天下,而不仗恃居功;融入自然的发展变化,而不妄自尊大。惟其如此,才能称得上是“玄德”。

本章在上面各章的基础上,提出了“玄德”的概念。在以下的第11、12和13章当中,更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玄德”及“无为”的理念进行了形象而细致的论述。

首先,第11章以车、器、室为例,对“有”和“无”的概念和性质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并推导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著名论断。

然后,第12章以“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为例,说明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

最后,第13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患若身”的处世思想。

同类推荐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爱·幸福》《行动·沟通》《超越·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 人论:迷误与救赎

    人论:迷误与救赎

    本书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这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个体生命由迷返常并进而转迷入悟的觉醒、行动的路径、契机和方法,尤其对生命之悟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体样态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观照、透析。本书稿的风格特点是力图吸纳、涵容不同时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诗意,打通不同学科、领域的间隔,将其相渗互融,勾连交织,但又不是进行简单地混搭、杂拼和碎片组合,而是创造一个生气灌注的、让生命、灵魂浴火重生的有机整体。尽力摆脱学院式的机械呆板的理论构架、枯燥乏味的学术规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风的窠臼,植根于民间、现实的大地沃土,发源于现代人生、时代潮流的源头活水,将哲思的睿智和诗意的灵动结合起来,究风俗与制度,察人性与人心,启生命之感悟,发个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说。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论语通解(二)

    论语通解(二)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热门推荐
  • The Tale of Balen

    The Tale of B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识不如相忘

    相识不如相忘

    烟梨:“成婚三载,你可信我?”辰轩:“如果你好好的呆在这院子里,我可保你平安,可你为什么要把璃儿推下水!”烟梨:“哈哈哈哈,说来,你还是不信我!”我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如果有下辈子,我再也不想遇见你,我们各自安好,
  • 乾坤无私

    乾坤无私

    你可看清这来路与去处?你可舍得这世间风情?你可知道心中所求?原来世上没有永久的平静,不管活十年百年亦或是千年万年,人总要成长,总要担起那份责任。持正卫道数载,到头来权位两空,我却暗自庆幸,当水华再一次风平浪静时,乾坤清清,你我安心。
  • 帝少霸宠:娇妻难养

    帝少霸宠:娇妻难养

    媳妇外表软萌可爱内心糙汉子怎么办?当然是宠着!毫无底线的宠着!媳妇脾气不好,想要揍人怎么办?当然是帮她揍,别人疼不疼无所谓,但不能让媳妇手疼。媳妇离家泡小鲜肉怎么办?这个当然……当然是不能忍的,扛回家,身体力行的告诉她,还是自己好用。
  • 岁月记录我爱你

    岁月记录我爱你

    她以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结果在还未踏入之前就埋葬了爱情,心灰意冷的她巧遇到了他,她早已不记得他是谁,一场有意或无意安排的误会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震宋

    震宋

    司马光:“祖宗之法不可改!”王安石:“世易时移,没有不变之法!”韩景云:“他们眼界太低!”
  • 三国之季汉崛起

    三国之季汉崛起

    穿越到汉末三国成为刘虞之子,不甘于历史上的碌碌无闻,刘和拜名师、召强将、揽能臣,平定天下大乱,威震四海诸夷。继西汉、东汉两大帝国之后,季汉帝国强势崛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 三面之人

    三面之人

    古之西丘国,流传一种秘法。此法邪异,可将人改头换面,变成另一个人。随着西丘国的灭亡,秘法就此失传。直到有一天,三个年轻人走进了西丘秘境……(三线叙事,讲述一件惨案的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