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6300000002

第2章

当司马君完全能够确定举着照相机的女孩就是半年前他在扬州见到的那个女孩时,他不急不躁地“嗨”了一声,声音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女孩回过头,疑惑地望着他,仅仅几秒钟,她就笑了,笑得有点勉强,有点凄凉。司马君想,她认出自己了。

女孩向他走来,双手依然握着相机,只是握得低了点,刚好挡住胸脯。从手臂的缝隙看过去,觉得女孩的腰身真好啊,半年不见,女孩似乎有些变化,身段消瘦了,脸色似乎也不大鲜亮。司马君本来坐在公园里简易的长条椅上,这个时候,他站了起来,想跟她握手,发现女孩并没有伸手的意思,便笑着说:“这么巧啊,在西安又见面了。”

女孩说:“你认识我?”

司马君愣了一下,心想,不会错吧。在认人方面他一向自信,第一次握过手的人,第二次绝对能叫出名字,第一次见过面的人,第二次就觉得面熟。面对女孩的疑惑,他毫不犹豫地说:“瘦西湖,白塔下面,我们见过啊。”

女孩仰着脖子,盯住他看,两人站得很近,她看得很专注,司马君有点招架不住,索性一屁股坐下,坐在原来的长条椅上。他刚坐稳,就听见一串急促的声音:“哎呀,真的见过呀,对,就是白塔下面,哦,在朱自清故居也见过的。”

女孩跳了一下,一跳跳到他脚跟前。司马君笑着说:“我说怎么会认错人哩。”

他往一边挪了挪,女孩会意地坐下来,跟他并排坐在长条椅上。

女孩显然有些激动,语速加快,她说:“你怎么在西安呀?”

司马君想跟她开玩笑,便说:“我怎么不能在西安,从出生到现在四十年都在陕西,怎么,你不想让我在西安吗?”

女孩急了,侧过脸歉意地说:“不是,不是,我是觉得奇怪,春节我在扬州,你也在扬州,今天我在西安,你也在西安。”

司马君说:“知道什么是缘分吧?这就叫缘分。”

说完,两人呵呵地笑起来。

女孩首先停止了笑声。笑声停得戛然而止,连摇晃一下的姿势都没有。女孩想起扬州是她的伤疤,是她肝肠寸断的地方,是她不能随意示人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她是个什么样子呢,扬州留给她的是些零零碎碎的片段,但每个片段都很辛辣。比如没有窗户的小屋;浓得撕都撕不开,扯都扯不断的晨雾;还没有发芽成绿的柳枝。柳枝不绿就不美,瘦西湖没有曼妙的柳树,娇艳自然是不够的。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她不是三月去的,而是普天下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去的,所以她没有看到繁花似锦的扬州,看到的却是清冷寂寞的雾江南。

她是除夕清晨去扬州的,从南边一个江南小城乘汽车去。在那个江南小城打工六七年以来,春节只回过两次家。她的家在云南一个很小很小的镇子上。每次回家,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都拥挤到家里,像迎接贵宾一样迎接她,看乡戏一样观赏她。在家乡人眼里,能外出挣钱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像她这种上过师范学校,能歌善舞,穿着漂亮的衣服回家的,比出蛮劳力去矿山挖矿,高速路上挖土方、背石头回来的人,更能引起轰动效应。她就那么轰动着家乡,轰动着她曾经的伙伴和同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时的伙伴陆续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后来,有人传话来,说些猜测和不明不白的话,她就不愿回去了。其实,就是没人说什么,她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她已经不喜欢自己了,那个曾经阳光灿烂、满面笑容的女孩,跟她已经不沾边了。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师范毕业晚会上,她跳了一曲傣族舞《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个男生给她吹葫芦丝伴奏,她的舞姿是那样优美,音色是那样悠扬,氛围是那样梦幻。她沉醉了,他也沉醉了,所有观众都沉醉了。接着,男生还朗诵了一首诗,她听得很专心,记住了其中的几句。几年以后,当她在江南小城使出浑身解数歌之舞之蹈之,还赢不来掌声,得不到更多的钞票时,便突发奇想,何不来点安静抒情的节目呢。她想到了毕业晚会上男生朗诵的诗,想起了许许多多抒情味非常浓郁的诗歌。首先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然后是戴望舒的《雨巷》,她反反复复地找这两首诗的感觉,反反复复地演练,到了演艺现场,还真派上了用场。热闹浮躁、歌舞升平的场合,忽然间停了音乐,停了影影绰绰的扭动身躯,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静谧得有些奇特的瞬间,她的声音慢慢地扬起,慢慢地起伏,天籁样地在夜空弥漫、飘扬。她感动了,自己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看客。搂抱女孩的男子将手停在女孩腰部或肩上,举着酒杯的女孩将酒杯长久地停留在唇边,停止着,凝固着,直到音乐再次响起,脚步再次杂乱,碰杯声再次暧昧,她才如梦初醒,才回到人间。

回到人间的还有其他人,有人开始关注她了。

她也感到了自己的胜利,感到收获的喜悦,但她总觉得少点什么,忘掉了什么。在一个傍晚,她去了郊外,郊外下着细细的小雨,江南特有的那种雨,静悄悄的雨,静悄悄地下,静悄悄的不干扰任何人。她忽然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山岭和雨雾。家乡也多雨,但家乡的雨从来没有这样安宁祥和地下过,家乡的雨要么噼噼啪啪,要么哗哗啦啦,要么丁丁冬冬,每次下雨都夹杂着轰轰隆隆的雷鸣闪电,气势磅礴的山洪和泥石流,山雨过后,狼藉一片。他的那个男同学,那个吹奏过美妙葫芦丝的男同学,就是被山洪冲走的。乡镇上报给上级政府的灾情报告上写的是失踪,但鬼都知道,那种情况下,失踪是个什么结果。唉,那个男同学,曾经使她舞姿更加妖娆,心情更加奇妙的男同学,失踪多年了,她的舞姿却一直没有长进。在娱乐场所打工,既想挣到钱,又想出污泥而不染,只能另辟蹊径。这一点,她看得很清楚,她不想沉沦,不想不明不白地过日子,想使自己的青春更亮丽,生命更光彩些。

她想起那个男同学,想起了在毕业晚会上男同学朗诵的诗。啊呀,怪不得总觉得少点什么,原来是那首诗呀。除过《再别康桥》、《雨巷》以外,还有另外的诗歌哩。她努力地想,回忆曾经喜欢过的那几句诗。

雨点儿打落下来,有点冷,江南也有冷的时候,江南的雨天冷清极了,鸟儿都躲起来,停止了飞翔。她没有带雨伞,经历过家乡的狂风暴雨,江南这种雨根本算不了什么。所以,她不习惯在江南的雨天带雨伞,就像来江南多年,不习惯辣椒酱里放白糖一样。或许,她想营造出《雨巷》中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她苦笑了一下,那样的景致大概只存在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只在歌吟和叙述中,现实生活中不会再有的。那几句诗是什么呢?好像有个奇怪的名字,名字是个地名,呼和浩特、山海关、德令哈、日月潭、库尔勒……

对了,德令哈,就是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后面是什么呢,后面有一串更加优美凄婉的诗句,可她记不清楚了。在雨中,她站立良久。

她是可以去网吧寻找的,在网上一搜索,什么资料都可以一网打尽,但她希望去一次图书馆。来江南这么多年了,公园、体育馆、高尔夫球场都去过,各种饭店、酒楼、歌厅、舞厅都去过,高速路、步行街、大街小巷也都去过,唯一没有去过的就是图书馆。她真去了,走进图书馆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奇怪,那儿的人没有谁跟她一样。人们显得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穿着随意大方,而她显得心事重重,拘谨而时尚。有人望她,她感觉到了,这个地方不属于她,她来这个地方,就像扛着锄头上飞机;像穿着西服革履,手提密码箱,腰里却吊着长长的旱烟袋。

她快速地离开了图书馆,离开得有点伤感。她跟图书馆应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呀,她曾经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学教师,大小也算得上个知识分子,图书馆不就是给知识分子服务的吗?当她慌乱地离开图书馆的时候,能感到脸颊的滚烫。看来,她跟图书馆这种高雅的场所已经毫无关系了。

可她还是找到了那首诗,那是海子在他卧轨自杀前不久,路过青海省德令哈市的时候写的: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惆怅中,她回到宿舍。宿舍门口有人等她,那个人叫了她一声:“吴紫藤,你果真住这儿呀!”

她吓得后退了半步,待看清是张海洋时,笑了一下,笑得含蓄而妩媚。

同类推荐
  • 戴笠发迹史

    戴笠发迹史

    虽不“留芳千古”,却可“遗臭万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国民党军统局大特务头子、大刽子手、杀人魔王——戴笠。您知道他是怎样发迹的吗?这里披露一二。浙江省仙霞关下的保安村有一户人家姓戴,主人戴士富,曾任衢州府皂卒。娶妻蓝氏。光绪二十年四月二十七日酉时,生一男孩,取名“春风”,号“芳洲”,学名“微蓝”。光阴荏苒,“春风”已七岁,到了攻读年龄.。一日夜晚,蓝氏对丈夫说道:“那边已讲好了,开了春就叫芳洲去上学。”
  •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人的好天气》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 探花之老裁缝的灵感

    探花之老裁缝的灵感

    改名叫“郁记”不过是三年前的事情,老葛认定这里还是姓唐的。从大清走到民国,老葛恶见身边的种种变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憋闷。唯独在这块金字招牌底下,唯独唐老板那张由盛而衰的脸面,才能让老葛感受到熨帖的归属感。可惜,现在连它也没了。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被人糊里糊涂地领过“茂昌”牌匾下的那道门。他记不得自己当初是主动跪下,还是让人按倒在地的。对于那副场景的印象模糊得像毛玻璃,大概意思是一个男人说了几声“好”,自己就算有师傅了。
  • 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

    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

    本文为作者最新的长篇旅行小说。主人公辞去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告别看似平稳却不如意的别人眼中的好生活,虽也迷茫但毅然决然踏上留学的道路。留学时期,她跟随友人走遍欧洲,途遇爱情、友情,又经历失去和离别,感到心灵的彷徨和动摇。在那些遥远的国度,一路体会着异国日常生活的诗意,感受着他乡的音乐、绘画、文学、电影,进行哲学和心理学的思索。最终,她寻回通向自我的精神力量。
  • 地气

    地气

    住了百年的十里岭,说不能住人就不能住人了。不能住人的原因不是说这里缺少人住的地气。大白天看山下阴郁一片,一到晚上,黑黝黝的村庄里人脸对人脸两户人家,单调得就心慌。说谁家从前山的岭上迁往山下的团里了,咱岭上剩两户,水没水电没电的还坚持着,山下的人们笑话了,咱也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也该迁了。原先岭上有十几户人家,后来陆续都迁走了,就剩了两户,一户是来鱼,一户是德库。终于有一天来鱼和德库吵架了,两户互不上门,就连孩子们也绝了话题。岭上的两户人不常在一起说话,山越发黑了,黑得叫人寡气。
热门推荐
  • 灵医枭妃

    灵医枭妃

    她曾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枭王,医毒绝世,神力无边。却被算计穿越异世,成了灵医世家声名狼藉的废物大小姐。之后,她更是将狼藉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追皇子,戏魔君,虐渣渣,揭惊天阴谋,一时间,风起云涌,乾坤动荡!面对众美男的追求,她说:“尔等只是滚滚红尘,我——要的是天下!”而那只妖孽却说:“只有得到本座,你才能得到天下。”“小魔君,你会不会太嚣张?”她不羁的抬头看他。话刚说完,却被某君一手扛到肩上……“本座是天下的王,而你是本座的王,如此,你还有何不满?”“什么鬼?这两码事不挂勾好嘛!”眼下,她能逃脱狼口吗?
  • 太上老君玄妙枕中内德神咒经

    太上老君玄妙枕中内德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山伊人

    江山伊人

    他,自一出生便危机四伏。被人追杀,幸得门监相救。六岁被父亲知晓,从此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一生挚爱一人,生于帝王家,却有着帝王不该有的专情。她,生于秀才之女,从小饱览诗书,精于琴棋书画,她被世人所仰慕,深得帝王情,她的一生坎坷又美好。他们一生荣辱与共,携手看遍世间大好河山。谱写出了人世间最美的诗篇。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祥子是个一无所有,却心怀奋斗热情的乡下人。他勤快、善良,有自己的梦想。他相信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生活让他的人生三起三落。挫折终将他磨成他所不屑一顾的人……年轻是美好的,奋斗是苦涩的,在残酷的世界里,努力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 仙之大唐

    仙之大唐

    正版:隋末乱世枭雄辈出,这是个天地英雄出我辈的时代!各路仙魔应天之召,纷纷下界应劫,以化千年大劫!天定人皇,入世神魔,这是一个怎样精彩的人间故事,且看仙之大唐来说!网文版:“这是大唐吗?咋还神仙满地跑啊?我不就是想造个肥皂,酿点酒,弄个水泥发点财吗?怎么就这么难呢?”“都是穿越,别人就能躺赢发大财,为什么我就要拼命苟活?”“什么?你叫程咬金?”“抱住!这是大腿!大粗腿!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这都是大唐第一福将大粗腿!”(故事素材来源于各种演义野史,非真实史料,请勿较真!)
  •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旁门高手

    旁门高手

    当我卷土重来时就意味着这已经是我的时代了。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不太正经的掌门人……
  • 千家诗(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千家诗(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本书旨在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学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便抓住当代中国宗教学这六十年历程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借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宗教学这一学科在未来更加繁荣,更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宗教学各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在相关研究上也有专攻的专业人员来撰写,由于角度不同,问题意识有别,体现出鲜明的百花齐放之特色,附带造就出了思想交流之效应,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