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2100000003

第3章

1

前面所说的落水事件,发生在清代嘉庆五年,按照国际公历,也就是一八〇〇年,十九世纪的第一年。

说准确一点,是十九世纪第一年的夏天。

世上很多偶然小事,一探根脉却让人震惊。这个落水事件,就牵连到中国最大的文典《四库全书》、中国最大的贪官和珅、中国最大的海盗王直,跨时好几百年。这实在太让人好奇了,那就请允许我费点事,从远处说起,再慢慢绕回来。有的段落比较复杂,我不知道能不能讲明白。

先从《四库全书》说起。乾隆皇帝在晚年为了彰显“盛世修典”的气派,下令召集全国各地学者,在他眼皮底下把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全部重要文献汇编在一起。这事,最难的不是学识,而是张罗。

那么多学者,名气不小,脾气很大,方言各异,举止古怪,谁能把他们拉扯在一起?那只能靠“全朝实权第一人”和珅了。

和珅对各地学者照顾得热情周到,又派出一批年轻的书吏殷勤侍候。那些书吏其实也是他的“情报人员”,帮助他更精准地掌握了汉族文人,特别是南方汉族文人的思想动态。

这天,一个书吏向他报告,徽州籍的王进士与余姚籍的徐进士一见面就争吵起来了。

“一见面就争吵?为什么?”和珅问。

书吏就把争吵的过程仔细描述了一番。

两位进士一见面,余姚的徐进士就对徽州的王进士说:“从名帖上看,贵府在歙县,是出砚台的好地方,我家几代都用歙砚。”

但是,这位徐进士把“歙”念成了“西”。这是不奇怪的,这个字本来就有两种读法,“西”的读法更通行。但在歙县的地名上,却是另一种读法。对中国传统文人来说,别人读错自己家乡的地名是不可容忍的,他们总是高看家乡的知名度。

“我要纠正一下,我家乡歙县的歙,不读‘西’,读‘麝’,‘麝’香的‘麝’。顺便,请告诉一下你家长辈,那砚台的正确读名是什么。”王进士的语言十分犀利,除了保卫家乡的名号,还因为,自己在进士榜上的排名远远高于徐进士。

受到王进士的抢白,徐进士一下来气了。只要是中国人,最忌讳人家要教训自己家的长辈。他才思敏捷,冷笑了一下就说:“我家长辈不会忘记贵乡的地名,因为二百四十多年前贵乡有一位强人,在我们家乡留下了几笔重债。很巧,他也姓王。从此,我们那里的人怕提贵乡,把砚台的名字也另读了。”

“留下几笔重债?”王进士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说重债是客气了,是血债,而且是灭村屠城的血债,在明代嘉靖年间。”徐进士提醒王进士。

王进士立即明白过来了,说:“我知道,你在说五峰先生的事。五峰先生确实是我的本家,我们整个王家都不讳避,整个歙县都不讳避。”

“五峰先生?那是他的号,还是直呼其名,叫王直吧。整个明代,倭寇成为第一大患,而倭寇的第一首领,非贵家的这位先祖莫属了!”徐进士提高了声调。

王进士似乎早有准备,平静地说:“这事说来话长,我现在不想与你辩。只问一件事,倭寇,是日本海盗,王直,是中国徽州歙县人氏,他怎么会成为第一首领?如果他是第一首领,为什么不叫徽寇、歙寇?”

“这……”徐进士语塞了。

王进士用鼻子“哼”了一下,转身就走。

……

书吏描述完这段争吵,就不再作声,但两眼直直地看着和珅,好像还有什么话要说。

和珅也直直地看着他,说:“就吵这个?明朝的事,倭寇王直,二百多年了,还有什么意思?”

书吏说:“开始我也觉得没有意思,但我后来侍候徐进士回寓所,他还在给我说王直的事。有一句话,我觉得需要向您禀报。”

“什么话?”和珅问。

“徐进士说,直到今天很多南方长者还在疑问,王直的财产富可敌国,却一直没有找到。”

这一下和珅果然来了精神,问:“你是说,王直被杀后,财产不知去向?”

书吏点头:“不知去向。”

和珅不再讲话。这话题,触动了他的神经。

他十分清楚,乾隆朝经济繁荣,但由于奢靡过度,又由于自己一直在营建一个庞大的私家财富大城堡,朝廷的库帑已出了问题。乾隆皇帝并不知道财政的艰难,谁也不敢对他实言。万一乾隆皇帝察觉了什么,下令盘查,自己就会很不安全。因此,如果能用朝廷的力量追寻到王直的遗存,至少可以补充库帑。

如果追寻不到,那大笔财富就有可能落入当代强人之手。此刻,天地会秘密团体正蔓延南方,福建又兴起了由蔡牵领头的渔民、船工暴动。他们当然很需要钱,如果能够得到、或者将要得到王直遗存,那必定是一场大灾难。和珅想,既然民间有那么多传言,即使那些强人还没有得到,也不会不听到,因此,也一定在寻找。

这是一场世代相传的地下暗战,这是一场决定荣衰的秘密争夺。而且,与平日自己的贪污、侵吞不同,参与这场暗战和争夺,还能获得一个有利朝廷的好名声……

想到这里,和珅的眼睛亮了。

2

此后,和珅与各位学者聊天,总会频频地拐到明代的倭寇事件上。这是前朝的事,说起来不犯忌,大家都说得很直率。毕竟是学者,言之有据,思路清晰。

和珅很快就明白了,把大明王朝搅得惶惶不安的倭寇之患,最高首领确实不是日本人,而是王直。日本的海盗、浪人、流氓固然是主体,但都接受王直和其他几个徽州人如徐海、徐惟学的摆布。

王直通过贸易从葡萄牙船队那里取得了大量新式火枪,又把这些火枪卖给正处于战国时代的日本人。这使日本的军事形势和政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他本人,也成了让日本人不得不争相追随的人物。

他是一个海盗王,更是一个国际贸易的天才。两种身份叠加在一起,当然更强悍了。他会有多少财产,人们无法估量。

和珅还知道了,王直在嘉靖三十七年中计被捕,但处置王直案件的最高官员吴宗宪也受到朝廷的弹劾和调查,因为吴宗宪牵涉到严嵩的案件。吴宗宪几年后在狱中自杀,政治角力波诡云谲,谁还想得到王直和他的财产呢?

和珅搞清了事情的基本轮廓之后,认真想了好久。他觉得追寻虽然没有把握,甚至毫无线索,但数额之大让他难以抵挡,而在毫无线索中发现一丝依稀线头,又挑拨起了他心底的好奇。

和珅决定,追寻王直遗存的事,必须交由自己掌控的军机处来秘密进行。他已经与军机处的两个专任官员“军机章京”商谈很久,布置了追寻计划。由于他反复说明了这事关及朝廷库帑、天地会和蔡牵暴动,因此全部追寻任务确实也名正言顺,成了军机处的头等大事。那两个“军机章京”,深知轻重。

和珅特别关照,这件事能否查出结果,完全不得而知,因此,暂不奏报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向好大喜功,又被和珅历来的办事效率宠坏了,如果他知道了,就会不断查问,容不得久查无着。这一来,麻烦就大了。而且,皇帝的不断查问,又会引起朝廷各部关注,万一那笔财富与哪个系脉有涉,事情就会变得很混乱。

于是,和珅开始安排一件平生难事:给予追查的权力,却又必须无声无息,无痕无迹。

他平日再忙,也经常会把历书和舆图翻出来,让目光在那些年号和线条间扫动。

3

不久,一些黑衣人开始从京城出行。

最早出行的两个黑衣人,现身在南下的大船上。大船是《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后,送几位南方学者回家的。反正大书编完了,学者们在船上心情放松,就与那两个黑衣人天天神聊,以解旅途之闷。那两个黑衣人,一个中年人,姓何,自报名字为“何求”,学者们一听,直夸名字起得好,有人生哲思;另一个是年轻人,姓李,自报的名字大家都没有听清楚,也就没有追问。

两个黑衣人自称此行是陪送学者,却又说顺带办点别的事。何求说是到扬州查核一笔漕运税银,姓李的说是老父有病,顺道省亲,但他们却又都客气地说,陪送是“此行主旨”。

神聊到第四天,明朝倭寇,成了主要话题。

两个黑衣人慢慢听出来了,王直的事,在徽州、浙江流传很广,但最重要的内容却最含糊。例如,像王直这么聪明的人,对家产一定早就有隐秘的安排。安排的核心,必然是照顾宗族血缘,代代相传。那就是说,追查遗产,应该寻找一份可靠的家谱,然后顺藤摸瓜。但是,这份家谱在哪里?

黑衣人何求问:“王直既然都已经在日本九州立国了,任命高官不分国籍,哪里还在乎家谱?”

一位年长的学者说:“那他为什么还会回国而被擒?照他的狡诈阅历,不会不懂得朝廷的诱降之计,但他还是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回来了,为什么?最终丢不下桑梓血亲。因此我敢断言,家谱还是修了。”

黑衣人何求诚恳地点头,却又小声追问:“家族已经分崩离析,秘藏一份家谱在哪个后代手里,极可能毁损,现在大概早就不在了。”

那位年长的学者说:“如果遗产还在,按惯例,那就一定还会有一个家谱抄本,在一家藏书楼收藏着。这样,可以避免谱系流失,为后代分配遗产留下了依据。浙江的天一阁、嘉业堂都收了很多家谱,但那太容易被旁人发现了。王直的后代懂事,不会藏在这么有名的藏书楼。应该是在二流小藏书楼,而且是在不会倒闭的藏书楼。”

“不会倒闭的藏书楼?”黑衣人何求带着巨大的好奇追问。

年长的学者含蓄地一笑,说:“是啊,只有不倒闭,家谱才存得下去。但是,一家小藏书楼为什么能历数代而不倒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那只能是因为有一笔非常可观的预先赞助。王直如果要在哪家藏书楼暗藏家谱,那么,一定会提供这种预先资助的。”

黑衣人何求睁大双眼看着这位学者,然后闭住了眼睛。想了一会儿,他又把眼睛睁开了,说:“对这件事,我可以归纳几点了。第一,王直如果真有大笔遗产,应该还留有一本家谱;第二,这本家谱应该藏在一家不大却又不会倒闭的藏书楼里;第三,这家藏书楼财源神秘,无人知道。”

他的归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一位年纪稍轻的学者说:“我们不想丝毫沾染王直遗产,但对那种说不清财源的小藏书楼却充满了好奇。真有吗?会是哪一家?”

黑衣人何求说:“有疑点,就有线索。不怕麻烦追寻下去,说不定巧上加巧,万中遇一,撞上了。”

以后几天,几个人在船上无聊,就爬梳着江淮流域各种藏书楼的一个个屋顶,一堵堵高墙。爬梳不到的,就想象着。

终于,扬州到了。黑衣人何求离船上岸了,说是要急着去查核漕运税银。姓李的黑衣人还要坐原船去池州,然后走陆路到徽州。几位学者,也分别到扬州和徽州。于是,大家就在扬州码头分手了。毕竟同船相处了那么久,互相频频作揖,依依惜别。

4

三个月之后,扬州赵氏翰林府的藏书楼海叶阁,招收了一名二十多岁的高个子秀才,叫岑乙,来自于东边不太远的泰州。

这次招收,有点蹊跷。

赵氏翰林府已经传了五代。现在的主人赵弼臣并没有官职,年逾半百,资产雄厚,虔诚地守护着祖上传下来的藏书楼海叶阁。

海叶阁一直由三位学者在管理,他们年轻时叫“抄目员”,现在年纪大了,又因为精通文史,上上下下都尊称为“阁老”。“阁老”是朝廷中的一个尊称,大致是指入阁办事的大学士,但在这里,则只是专指海叶阁这个小“阁”,叫起来有点幽默。

主人赵弼臣看他们已经一天天年老,手脚不便,多次提出要招收一个年轻帮手。但三位阁老眼界极高,不相信时下还能招得到真正“知书”的年轻人,因此一直坚称,三个人忙得过来。

有一次赵弼臣说,如果招来的年轻人学识不够,他们可以严加教导。他们三位笑着说:“那不就更忙了吗?”

管理图书,大半是体力活儿。在书橱前爬上爬下,在书堆间搬来搬去,确实不是老年人的活儿了。赵弼臣听说有一位年轻的泰州秀才上门来求职,便轻轻一笑,撇开那三位阁老,从旁挽请两位饱学塾师来交谈测试。测试的结果非常满意,于是,岑乙就站到了三位阁老面前。

岑乙踏进海叶阁时的脚步,是意气风发的。但是一见密密层层的书橱书架,步子就放轻了,变得蹑手蹑脚。由惊喜到震慑到恐惧,精气神几乎全被吸走。

这些书橱书架,还只是从过道的窗口看到的,岑乙不能想象,如果真的走到书橱之间的窄巷里边,抬头一看,会把自己吓成什么样。

走完一条不长的石板过道,岑乙看见一个紫檀木的大厅。三位老人一派端肃,都用冷眼看着自己。

坐在上首的清瘦老人,满头白发,梳理得非常整洁,应该是大名赫赫的邹阁老,南北著名的一流版本学家。因为地位,他显得比其他两位阁老更加平静,眼神里还略略带有打招呼的意思,证明他是这个见面仪式的主人。

邹阁老抬手示意,让岑乙坐下。

岑乙没有坐,先向他鞠躬,再向另外两位阁老鞠躬,然后说:“我没想到第一天就有缘拜见三位前辈。在下年轻学浅,但案头一直放着邹阁老的大作《皇甫诞碑考》,文后还有两份同事跋语,想必是出于这两位阁老的手笔了。”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开头,把年岁和学养之间的万水千山一下子跨越了。即使在当时的书法家中,见过皇甫诞碑的人也极为稀少,因此邹阁老所作的考证是一项“冷僻研究”。岑乙由此说起,就在尊崇邹阁老的同时,完成了最简洁的自我介绍。

邹阁老一听,两眼闪光,说:“我那小册子没印几本,你居然读到了。对唐代楷书,也有关注?”

岑乙说:“赞成邹阁老的说法,唐楷以褚遂良为最。”

同类推荐
  • 军队的女儿

    军队的女儿

    四十几年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十一岁从湘江来到天山博格达奥拉峰下虚报岁数从军,如今在南海之滨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蜂疗科主任王孟筠以她当年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事迹,被作家邓普写进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生命的火花》。这部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
  • 完美的七天

    完美的七天

    一个刚丢掉工作的失意记者,一个曾经的诗人——现在是事业成功的商人。记者受雇去完成这位前诗人的心愿:从山城出发,到滨城寻找与他失联近九年的情人杨柳。他发现,这位情人在八年多前已因车祸去世。死因确凿,但疑窦重重。在职业本能的驱使下,他展开了一番寻访和调查。可是,每当一个谜团打开,显现的不是真相,而是另一层迷雾。到底,有没有一个所谓的真相?杨柳究竟是死于意外,还是蓄意?在抽丝剥茧之后,似乎每一个相关者都有那个“动机”。不过,不到最后一刻,并无真相可言。在这段寻找过程中,围绕记者本身的谜团也扑朔迷离。
  • 风景

    风景

    只是打了个盹,汪达成就梦见自己站在老虎崖顶上,被人从后面一掌推了下去,离开崖顶的瞬间,他扭头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像是向富民,更像是田大有……此刻,汪达成真的站在了老虎崖顶上,要不是刚才一股寒风吹过,吹得他一激灵,说不定他现在已是血肉模糊地躺在崖下了……他退了两步,俯瞰了一眼崖下的狰狞怪石和蓬乱杂草,看了一眼崖边那棵苍劲的松树……眼看就要过小年了,公司的工人在等着发工资,乡亲们在等着要货款,信用社催着还贷款……可他手上没钱,货款回不来,借钱没着落……工人急了,昨天停工不生产了,村民急了,一大早把公司大门给堵了……
  • 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父亲在反右运动中,直接连累的京剧名演员有三人。一个是李万春,另两个是叶盛兰、叶盛长弟兄。想到他们,父亲便叹息不已:“唱戏本来就苦,现在就更苦了。”父亲歉疚终身。他死后,这种歉疚感留给了我。李万春和叶盛长赶上给右派改正,还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惜了的是叶盛兰,他是屈死的。叶盛兰(1914—1978)男汉族籍安徽太湖京剧小生演员【背景·“富连成”】提到京剧,就要提到“富连成”;提到叶盛兰,也要提到“富连成”,这是他的背景。他的一生,因它而光耀,也因它而屈辱。
  • 心理师4:魅惑樱花

    心理师4:魅惑樱花

    疑云重重,人心难测,惊险刺激,多次反转,国内原创心理学推理神作,步步拯救美丽而濒临沉沦的灵魂。心理师孟新建一个客户的女儿离家出走,在寻找过程中,他发现似乎都和“黑色火焰”组织息息相关。同时,一个家族背景深厚的女孩子到日本后失联。最终,孟新建该如何和安倍青木等人斗智斗勇,解救身陷囹圄的失足妇女?又该如何给这些女孩子进行心理治疗?随着孟新建等人缜密的推理,真凶渐渐浮出水面......
热门推荐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孤已有婚约

    孤已有婚约

    大宣谁都知道,太子殿下不喜外女近身,稍有美人表达钦慕之意,他就会吐出他那句名言:“孤已有婚约。”这让待字闺中的谢四姑娘很是头大,搞的她像个妒妇一样。谁知太子殿下却说:“阿渝若是想,做个妒妇也没关系。”她不知道的是,上辈子,她是他的皇后,她的家族,把她培养成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皇后,端方守礼,恪守宫规,甚至,还给她换了姓名,让她活成了一个皇后。这辈子,他只想让她作谢执渝。执一不渝之人,白头到老。
  • 元素轩神,不败千辰

    元素轩神,不败千辰

    人类的破坏终将会遭受到自然的惩罚,果不其然,在五大宗门联合进攻千辰门之时,天灾来了……为了拯救大陆,男子牺牲自己换来了大陆的安稳,而男子因为异时空能量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大陆,为--元素大陆。
  • 仵作医妃

    仵作医妃

    母子共赴黄泉,上天垂怜,让她的人生重来了一次。她只想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原以为能过上清静日子,谁料我不犯人,人却犯我。上辈子的手下败将,这辈子还想咸鱼翻身?都给本姑娘趴下!——他带着她来到密室,指向佛翕中的某物,“每一次它出现这种异状,我都会失去一位至亲。它已经十年没有动静了,可自从昨晚我们……”华珠瞪大了眸子:“你的意思是……我会死?”“我的意思是……我应该爱上你了。”*一桩离奇的五脏悬案,一段惊心动魄的深情月圆之夜,看似毫无关联的抛尸地,神秘的五行神兽,神奇的诅咒,佛龛的秘密,是上天在预警,还是一场精心布局?(一对一双强文,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宠无虐,欢迎跳坑O(∩_∩)O~~)
  • 重生二零零八

    重生二零零八

    深夜,沐浅月一人走在人烟稀少的土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辆飞驰的轿车横冲直撞而来……当沐浅月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穿越回十年之前,在前世之生碰到一只充满怨气的恶鬼,从而展开一幕前世无缘,今生纠缠……
  • 传奇汇考标目

    传奇汇考标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系统修炼

    带着系统修炼

    衍阴阳,捣星辰,持麒麟塌天地之土,扶摇直上九万里。
  • 破碎人生有谁怜

    破碎人生有谁怜

    喧嚣的城市,拥挤的街道,不知从何来,又往哪里去。在茫茫人海中的我,没有人生的目标,就如同那木偶一样,麻木的生活着,灵魂就像是独自一人在那大海上的孤岛上,弱小又无助,凄凉又冷寂,渴望着有那么一个人,像一盏温暖又明亮的灯,指引我逃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