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2200000015

第15章 万泉河雨季(1)

当年农场接到了通知,全县组织革命样板戏移植汇演,各单位必须拿出个节目。场里几个女生奉命开始合计。她们不会唱京剧,又嫌花鼓戏太土,一边铡猪草一边胆大包天地决定:排《红色娘子军》!

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是芭蕾剧,是要踮脚的,是要腾空和飞跃的,是体重呼呼呼地抽空和挥发,身体重心齐刷刷向上提升,有点脱离现实从而羽化登仙那种。投入那种舞曲,像剧照里的女主角一样,一个空中大劈叉,后腿踢到自己后脑,不会把泥巴踢到场长大人的脸上去?

我们只当她们在说疯话。不料好些天过去了,几个疯子从城里偷偸摸摸回来,据说在专业歌舞团那里得了真传,又求得姑姑和表哥一类人物的指教,当真要在猪场里发动艺术大跃进。虽然不能倒踢紫金冠,但也咿哒哒咿哒哒地念节拍,有模有样地压腿,好像要压出彼得堡和维也纳的风采。场长不知道色蕾是何物,被她们哄得迷迷糊糊,说只要是样板戏就行,请两个木工打制道具刀枪,还称出一担茶叶,换来几匹土布,让女生自己去染成灰色,缝制出二十多套光鲜亮眼的红军军装。

好在是“移植”,可以短斤少两七折八扣,高难动作一律简易化,算是形不到意到。县上对演出要求也不高,哪怕你穿上红军服装上台做一套广播操,也不会让人过分失望。《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就这样排成了。万泉河风光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为提琴手之一,我也参与了这次发疯,而且与伙伴们分享了成功。老坎事员的胡子掉了也没被观众计较,党代表的鞋子飞了也没被观众非议,提琴齐奏不小心乱成一锅粥也能热热闹闹混过去,至少没有出现其他公社演出队那样的事故,比如布景突然垮塌,砸得台上的侦察英雄两眼翻白东倒西歪。

哑巴戏也好看,也热闹,农民这样说。我们在县、地两级汇演都拿了奖,又被派往一些工地巡回演出。多少年后,我还记得最后一次演出之后,一片宽阔的湖洲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一辆履带式拖拉机的驾驶室避雨,见工棚里远远投来的灯光,被窗上的雨帘冲洗得歪歪斜斜。我透过这些滑落的光流,隐约看见伙伴们在卸装和收拾衣物,在喝姜汤,在写家信。曲终人散,三位主角已被专业艺术团体通知录用,有些人则琢磨着“病退”回城的可能。我们伟大的舞台生涯将要结束了。

我知道粗陋的道具服装将不会再用,上面的体温将逐渐冷却,直到虫蛀或者鼠咬的那一刻。我还知道熟悉的舞乐今后将变得陌生,一个音符,一个节拍,都可能使人恍惚莫名:它与我有过什么关系吗?

我巳冻得哆哆嗦嗦。

十多年以后,我迁往海南岛,与曾经演奏过的海南音乐似乎没有关系,与很久以前梦境中的椰子树、红棉树以及尖顶斗笠似乎也没有关系一……那时候知青时代已经成了全社会所公认的一场噩梦,被人们争相唾弃和忘却。我曾经在琴弦上拉出的长长万泉河,银珠跳动或孤鸟飞掠般的旋律,已在记忆中被删除殆尽。

我是大年初一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启程的,不想惊扰他人,几乎是偷偷溜走。海南正处在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前夕。满街的南腔北调,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在这里卖烧饼、卖甘蔗、卖报纸、弹吉他、睡大觉,然后交流求职信息,或者构想自己的集团公司。“大陆同胞们团结起来坚持到底,到省政府去呵……”一声鼓动请愿的呼喊,听来总是有点怪怪的,需要有一点停顿,你才明白这并非台湾广播,“大陆同胞”一词也合乎情理:我们确实巳经远离大陆,已经身处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想到这一点,脚下土地免不了有了船板晃动之感,船板外的未知纵深更让人怯于细想。

“人才”是当时海南民众对大陆人的另一种最新称呼,大概源于“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流行说法。同单位一位女子曾对我撇撇嘴你看那两个女的,打扮得妖里妖气,一看就知道是女人才!其实她是指两个三陪女。三陪女也好,补鞋匠和工程师也好,在她看来都是外来装束和外来姿态,符合“人才”的定义。

各种谋生之道也在这里得到讨论。要买熊吗?熊的胆汁贵如金,你在熊身上装根胶管龙头就可以天天流金子了!要买条军舰吗?可以拆钢铁卖钱,我这里巳有从军委到某某舰队的全套批文!诸如此类,让人觉得海南真是个自由王国,没有什么事不能想,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哪怕你说要做一颗原子弹,也不会令人惊讶,说不定还会有好些人凑上来,争当你的供货商,条件是你得先下定金。

海南就是这样,海南是原有人生轨迹的全部打碎并且胡乱联结,是人们被太多理想醉翻以后的晕眩和跌跌撞撞。

“人才”涌来使当地人既兴奋又惶惑。特别是女人才们的一大特点让当地人惊疑不已,她们居然要男友或丈夫干家务:买菜,洗衣,带孩子,甚至做饭和做蜂窝煤,真是不成体统匪夷所思。阿叔,你好辛苦呵!当地男人常常暗藏讥笑和怜悯,对邻家某个忙碌的男人才这样亲切地问候,走过去好远,还回望再三,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摊上一个大陆婆。我后来才知道,海南男人一般是不受这种罪的。我后来的后来还知道,个中原因是他们的女人太能干,不光包揽家务,还耕田、砍柴、打鱼、做买卖、遇到战争还能当兵打仗——《红色娘子军》传奇故事发生在这个海岛,纯属普通和自然。

这些海岛女人大多有美艳的名字:海花,彩云,喜梅,金香,丽蓉,明娘,美莲……大方而热烈,热带野生花卉般尽情绽放,不似大陆很多女子名字用意含蓄、矜持、典雅、温良,吞吞吐吐。

这些海岛女人大多还有马来人种的脸型,那种印度脸型与中国脸型的混合,透出热带女人的刚烈和坚强。她们钢筋铁骨,赴汤蹈火,在所有男人们辛劳的地方,都有她们瘦削的身影出没,一个个尖顶斗笠下射出锐利逼人的目光。连满街机动三轮车司机也大多是这些女人,让初来的外地人深为惊讶。热带的阳光过于炽热了。这些司机总是一个个像蒙面大盗,长衣长裤紧裹全身,外加手套和袖套,外加口罩和头巾,把整个脑袋遮盖得只剩下一双闪动的眼睛。这在北国是典型的冬装,在这里却是常见的夏装,是女性武士们防晒的全身盔甲。她们说话不多,要价公道,熟练地摆弄着机器和修理工具,劳累得气喘吁吁,在街角咬一口干馍或者半截甘蔗,出入最偏僻或者最黑暗的地段也无所畏惧。你如果不细加注意,很难辨认她们的性别。你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出于生存的需要,她们挎上一支枪,同样能把武器玩得得心应手,用不着改装就成了电影里那些蒙面敢死队员,甚至眼都不眨,就能拉响捆在自己身上的炸药包,或者敏捷如兔子在战火硝烟中飞跑。

有人说,海南岛以前男人多是出海打鱼或者越洋经商,一去就数月或者数年,甚至客死他乡尸骨无存,家里的全部生活压力只能由女人们承担。也许正是这种生活处境,才造就了她们的吃苦耐劳,也造就了当年的红色娘子军。

这种说法,也许有几分道理。

成立于一九三〇年万泉河边的红军某部女子军特务连,还有后来的第二连,作为《红色娘子军》共同的生活原型,曾经历过惨烈的战斗,比如在马鞍岭尸横遍野。一个个女兵被开膛破肚,但有的手里还揪着敌人一把头发。另一个女兵被割下头颅,但她嘴里还咬着敌人一只耳朵。她们也曾经历过残酷的内乱,在丁狗园等地遭遇风云突变,忍看成批的战友一夜之间成了AB团、取消派或者社会民主党,成了内部肃反的刀下冤魂。

当革命的低潮到来,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队伍离散之后,生活还在进行。有的在刑场就义,有的蹲在感化院,更多的是自谋生路,包括在媒婆撮合之下嫁人成家,其中一部分成了官太太和地主婆。有些官太太和地主婆在日后的抗日斗争中又为国捐躯——没有人来指导和规划她们的人生,人生只是在风吹浪打之下的漂泊。这样的生活当然不是时时充满诗意,不是出演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出演在管弦乐队的旋律中,更没有仿《天鹅湖》少女们轻盈而细腻的舞步。但这种没有诗意的生活,真实得没有一分一秒可以省略。特别是在娘子军被迫解散以后,女人们回到世俗生活,面对更复杂而不是简单的冲突,投入更琐屑而不是痛快的拼争,承受更平淡而不是显赫的心路历程,也许会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只是这些代价不再容易进人舞台。

她们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一个个牺牲的战友,忍不住号啕大哭。一位血肉模糊的伤员,却没有任何遗憾和悲伤的泪水,临死前只有一个小小请求,请姐妹们给她赤裸身体盖上一件衣衫,再给她戴上一只铜耳环——这是她生前最隐秘也最渺小的愿望。老阿婆讲述的这件往事,可惜没有进人样板戏,因为在生产样板戏的那个年代,人情以及人性是不可接受的,像耳环这样的细节总是让当时的文艺家们避之不及。恰恰相反,样板戏把敌我双方的绝对魔化或绝对神化,已到了极端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极富讽刺性的效果,是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风靡全国之际,却是大多数当事人大为恐慌之时,大喇叭里熟悉的音乐总是让她们心惊肉跳,把她们推向严厉的政治拷问:你不就是当事人吗?奇怪,你为什么没有在战场上牺牲?为什么好端端地活到了今天?哪怕你当年没有在感化院写过忏悔书,哪怕你后来也没有当过官太太和地主婆,但你是不是隐瞒了其他历史污点?你至少也是个胆小鬼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吧?……面对这样的质问,没读过多少书的女人们有口难辩,也找不到什么证据来证明历史远比舞台剧情更为复杂。

于是,她们只能为自己历史上真实或虚构的污点长久赎罪。涉及娘子军的政治冤案,在海南岛随处可闻,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得以陆续平反。

在一个乡村福利院,我参加了春节前夕慰问孤老们的活动,事后散步到后院,闻到了一丝怪味。循着这股怪味,我来到了一孔小小的窗口,发现厕所边的一间小屋里,一条赤裸的背脊蜷曲在凉席上,上身成了一个骨头壳子,脑袋离齡髅状态已经不远,掩盖下体的絮被已破烂如网,床头只有半碗叮满苍蝇的剩饭,浓浓恶臭就是从这里扑面而出——大概是管理员好多天都捏着鼻子不敢进去清扫了。

我看见了耳朵上的一只耳环,才发现这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但门窗上都有封锁空间的粗大木头,如同在对付一只猛兽。人们告诉我,这就是一个“文革”中被专案组逼疯的阿婆,娘子军的什么班长,眼下虽巳获得平反,但疯病没法治好了。平日关住她,是怕她乱跑。

你们到前厅去喝茶吧,喝茶吧。管理员这样说。你们没必要慰问她,反正她什么也不明白的。

呵呵,这没有什么好看的。另一个人说。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杜英诺悲歌

    杜英诺悲歌

    里尔克是奥地利诗歌界的风云人物,与叶芝、艾略特一起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这部大型组诗是里尔克的代表性作品,历十年写成。全诗结构宏大而严谨,歌唱生命、爱情永恒,抒情而富有神秘感。本导读主要是对《杜英诺悲歌》的诠释,详细诠释了每一个悲歌的内容。在末尾详细分析了悲歌的结构,便于读者理解。
  • 父亲的失乐园

    父亲的失乐园

    《父亲的失乐园》是一个库尔德犹太家族四代历经六十年,横跨伊拉克、以色列、美国三地的真实传奇。作者阿里埃勒·萨巴尔(ArielSabar)是典型的加州男孩,他与古板的犹太父亲之间的冲突,是一种微小版的文明冲突,是古代库尔德斯坦与20世纪80年代洛杉矶的冲突。带着“我是谁”的疑问,萨巴尔踏上了寻找原乡之旅,回到孕育古代文明的神秘摇篮、当下备受关注的敏感地区——历史上的库尔德斯坦地区,现今位于伊拉克北部的札胡地区。在这里,一群库尔德犹太人在偏僻的山麓地带生存了近三千年,与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在伊拉克北部的崇山峻岭间毗邻而居,和谐共处。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环境让他们一直保有“离上帝最近的语言”
  • 夏夜花事

    夏夜花事

    《夏夜花事》,一本走出佛系,拥抱人间烟火的散文集。作家黄爱东西,将时光刻印在她生活里的人、情、物、事倾注于文字,不做宣告,更无劝解,只以最自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书中有买菜、做饭,讲述寻常日子的《生活基本款》,我们从作者自在不羁的笔下得以感受老城广州的日常,逛茶餐厅,品粤菜馆,仿佛走至街边巷里,领略那些人间烟火和妖娆风情,这些生活底色就是人生的基本款,让你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遭遇,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第二章《情何物》对各种情事一针见血、直抵真相的另类探讨,是走过半生岁月沉淀出的洞见和智慧。《夏夜花事》则是作者的肺腑真情在不经意间的舒展呈现,凡人我辈,每一天都是余生,要好好过。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精选出我国古代十大悲剧,直接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表达,每篇后面还附有赏析,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和鉴赏,除此之外在每篇故事中,还配有相应的图画,图文并茂,相信读者一定会爱不释手。中国古代戏剧,不但以深邃的思想、博洽的内容、纷繁复杂的主题和扑朔迷离的情节结构为古今观众及读者所倾倒,而且还以优美的文辞、练达的韵律和精湛的音乐曲调而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库藏中的瑰宝。自从元代有戏剧脚本刊刻以来,戏剧文学就一直在中国文学领域以其独具的形式和璀璨的异彩,彪炳百代。为了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优秀作品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对剧本故事及人物的总体把握,让中国文学艺术的这一部分瑰宝得以向广大民众普及并发扬光大,我们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悲剧名篇,编成故事,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一个女人的回忆录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记录的却是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变幻风云。貌似平静的叙述背后,娓娓道来的是一个普通女人在中国新旧交替的历史大潮中,被托起,被摔下;被折磨,被消耗……她个人的悲喜剧中,隐藏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动荡。本书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与当下红男绿女们的喜好相比较,作家似乎更愿意去回眸历史的浮云,关注我们当代人内心的浮躁不安与惶恐。阅读过去,正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离婚时代

    离婚时代

    年轻漂亮的纸嫣婚后爱上了丈夫的朋友老麦,很快离开丈夫与激情洒脱的老麦住到了一起,但不久便发现老麦只适合做情人,并不是理想的丈夫,于是第三个男人出现了,然而盼来的仍然是对婚姻的失望,绝望中纸嫣跳海自杀……小说情节曲折,文笔妖艳,诡异,充满梦幻色彩,堪称一部当代浮世绘。
  • 当男神套路男神

    当男神套路男神

    本文1v1耽美正在美梦的琏越被吵醒,身边多了个系统……从此过上了穿越三千小世界,完成任务的日子。what?系统你告诉我,这个男的是谁,为啥总追着我不放,我保证不打死你(才怪)。某男人邪魅一笑“我是谁?要不要我帮你回忆一下……”琏越好看的桃花眼一眨,抬腿便想跑“不用,不用!”某男人手一伸,琏越直直倒在他了怀里“还真是不乖呢!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侵权必究]
  • 狐作妃为:邪皇的小萌妃

    狐作妃为:邪皇的小萌妃

    有谁穿越连物种都变了?变就变了,老天接二连三让她屁屁中箭是闹哪样?夜帝帅得人神共愤却偏宠她一“狐”,惹来八方妒意,誓要清妖孽除邪灵,她不跑路更待何时?可是……为什么却莫名其妙的被抓回来,而且,还成了光溜溜的人?月圆之夜,变身?!这下一个脑袋两个大了!!
  • 汉末将星传

    汉末将星传

    天下大势,乱极入治,治极而衰,持续了数百年的汉王朝也终于走向了衰亡,值此天下将乱之际,天现异象,辽东人士殷魁在机缘巧合下识破天机,并预言数十年后必有英杰起于梁沛之间,他的话预示着乱世的到来,还有无数即将活跃在那个时代的将星们。多年之后,乱世已然来临,人人皆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名叫郭嘉的年轻人,为了寻找能终结这个乱世的明主,而四处游历。
  • 宠婚甜酥酥:小鲜妻,听话!

    宠婚甜酥酥:小鲜妻,听话!

    婚后,她才知道NS集团总裁是个东亚醋王!“不许看男人,不许有男闺蜜,不许和圈内男星走太近,不许组CP!不许拍吻戏,不许不听话!”“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你再说一遍?”“不说了……”意识到危险后,叶知否连忙捂住嘴。“这辈子你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重生后,叶知否被他连哄带骗拐回家一宠到底!从次过上了斗渣虐狗复仇的幸福生活!【甜到齁的宠文,请大家准备好胰岛素!】
  • 异度拯救

    异度拯救

    这部科幻作品的主题是拯救宇宙文明。年轻的物理学者孔羿,在一个偶然的时机,与来自另一个宇宙中的军人安妮上尉相遇。安妮那个宇宙中的生命文明在遥远的过去就已经发展出了难以想象的科技文明,却因价值观冲突引发了长期的星际战争,为了保存文明果实,安妮那个宇宙全面推行“技术有限降幂法则”。该法则导致技术失传或成为不可靠的“魔法”。眼下,在安妮的宇宙中,漫长的星际战争所遗留下的危机即将产生可怕的后果,不仅毁灭他们的宇宙,也会连锁引发地球所在的宇宙的毁灭。安妮这次主动接触地球上的孔羿,意在让地球人能够加入到拯救他们那个宇宙的行动中去。
  • 魔戒女教皇

    魔戒女教皇

    他是家世显赫的官二代,她是卑微的佣人女儿,青梅竹马,却是云和泥的距离,他十九岁生日派对,她替妈妈送杯醒酒茶给他,结果被他女朋友指认勾引他,他们成了互不往来的冤家,八年后,他是驻罗马外交官,她挤破脑袋考上公务员,好死不死地成了他的第一秘书,他们互相斗气,却要一起在罗马工作,一枚古旧的戒指让他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安东尼帝国时代,她成了教皇的女儿,漂亮聪明地位崇高的祭司,未来的女教皇,两个罗马王子爱慕追求她,米兰公爵梦想娶她为妻,她是权力和爱情争夺的焦点,而他却成了王子的奴隶,拿生命娱乐权贵的角斗士,他做梦都想拿回那枚戒指回到现代,可是它却属于她——罗马教皇公主,他要如何才能接近她,拿回魔戒而开启时空之门回到现代?时空交错的穿越,身份地位转变的悬殊,尴尬的曾经关系,复杂纷乱的宫廷角逐,他们异世相恋,生死相许,能否一起回到现代?生活如若又走到了起点,他们是否可以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