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2900000001

第1章 几个五零后的中国故事――关于《日夜书》的对话(1)

对话人:韩少功 作家

刘复生 教授,评论家

对话时间:2013年8月22日

刘复生(以下简称刘):我们都知道,在八十年代前期,您曾被认为是“知青作家”的重要人物。知青生活曾给您的人生以深刻影响,也给您的创作生涯打上了深深的印迹,即使作品并不直接表现知青生活。但是,我发现九十年代以来,您很少在小说中触及知青经验,似乎是有点不愿意处理知青题材,是什么原因让您有意回避,又是什么原因让您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正面地,郑重地来书写知青记忆,并对知青一代人的命运进行反省?

韩少功(以下简称韩):从我的写作经验来看,有两种东西最不好写,一是特别不熟悉的,二是特别熟悉的。知青题材对于我来说就属于后一种。我珍惜这一段体验,因此想拉开一点距离,把它置于中景位置,既不是远景也不是近景,这样或许能看得清楚。三十多年也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可滤去一些自恋情绪和轻率判断,增加一些参照和比较的坐标。书中有些人物已接近人生的尾声,这样他们的现在与过去形成一个对话关系,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形成对话关系,故事就容易分泌出某种意涵。

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或者说知青记忆与这些知青的当下生活形成了持续的对话关系,您这样处理,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另外,多位知青人物也形成了多样化的人生状态,比如郭又军,小安子,马涛,贺亦民,呈现了极其丰富多样的状态,极大地挑战了我们习惯的那种大一统的,整体化的知青叙述,您如何看待您的这些另类叙述与主流的知青叙述的关系?

韩:我无意取代其他作家的角度,但希望找到一种人生经验的释放,而这种经验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其实晃动着上下各代人的某些影子,一直抓住我的影子。我对这些影子既有珍惜,也有质疑,既不愿意把他们摆在表功会的位置,也不愿把他们摆在诉苦会的位置。在我看来,“表功会”和“诉苦会”不是毫无根据,但形成模式以后,会扭曲我们对社会和人的认知。有人说我这部新作表达得“模糊”、“暧昧”。我怀疑他们是用那种黑白两元的尺子来比量。就那种尺子而言,我的反对态度其实太鲜明了,太不模糊了。

刘:表功也好,诉苦也好,都是某一部分知青中的精英充当整个知青群体的代言人,创造的一种叙述,这种叙述在最初都曾在批判历史,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对历史和生活的简化,甚至选择性的扭曲,也伴随着对丰富复杂的其他知青生活经验的压抑――比如类似小说中郭又军,阎小梅,马楠的生活。随着时代主题的变迁,以及这种主流知青叙述逐渐固化和意识形态化,它最终蜕化为当代某些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支持力量。从我作为一个读者来看,《日夜书》充满了对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化的知青叙述的批判力量,一方面它表现为呈现了多样化的,暧昧的知青生活;另一方面,小说对某些历史形成的知青心态或知青人格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这在马涛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得最为鲜明,这个当初的启蒙主义的时代英雄在新的时代清晰地暴露出他的喜剧性和悲剧性。对这一点您怎么看?

韩:中国的故事很难讲。马涛就是这个很难讲的故事的一部分。他才华出众,但因家庭背景只能读一个破中学,后来又因思想罪坐牢多年,吃尽了苦头,难道不值得同情?他感时忧国,勇敢反抗,热情启蒙,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敬重?但他的自恋和自负,对周围的人几乎都有伤害,无论对妹妹、母亲还是女儿,对朋友还是恩人,哪怕待在监狱里也是受难者和压迫者的叠加。至于他的意识形态,红卫兵的革命也好,西方化的民主和自由也好,清流名士的超凡脱俗也好,什么都有,但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自我膨胀。在写作过程中,我对他的具体观点几乎不太关心,因为我在生活中很多人身上,在各不相同的营垒里,几乎都看到过这样的人。相对于他的立场和观点,他的人格心态更让我有痛感。这种痛感也许恰好来自于我对他的珍惜。

当然,在一个崇尚“自我”的时代,在启蒙主义、进步主义、个人主义、激进主义的世纪新潮以后,旧帝王被打倒了,一群群小“帝王”却取而代之。官僚专制,资本专制、宗教专制等,不过是这些新型帝王的体制外化,是一片有毒土壤里长出了不同的苗。马涛也许就有这种自闭症和自大症的病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新专制主义的一个幽灵。如果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有过伤痕和悲情的人,那就更值得我们思考。

刘:读者不难从作为叙事人的“我”即陶小布的态度上看到这种复杂的感受,在这种颇为复杂的态度上,我似乎体会到某些富于反思精神的知青个体对自我的批判。在马涛身上,陶小布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代人的悲壮,他们作为一代人的几乎无法超越的局限性。马涛曾是他的偶像,在这个偶像身上,也曾负载了他的人生理想,同时,它也深深塑造自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陶小布在送别马涛的车上,热泪长流,这一段写得特别有某种历史的悲怆意味。特别有意思的是,小说写到了他们的下一代,比如郭又军和安燕的女儿丹丹,马涛的女儿笑月,她们似乎都是“失败者”,她们的失败的人生,以及对父母辈的情感疏离,构成了对知青这一代人的审判,笑月甚至在对陶小布厉声控诉后自杀。这种代际的青春叛逆显然不能在一般的社会学意义上理解,那么,它的历史意味何在?

韩:丹丹好一点,因父亲用自残的方式阻止她颓废,她后来还算大体正常。相比较而言,笑月的成长环境更糟,先是被继母排斥,被父亲抛弃,然后被其他亲人补偿式的溺爱和放任,在教育信号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心智变得越来越怪。吸毒是她最后的不归路。我相信大多数同辈人不会像她这样,但这一代人成长在消费主义、欲望主义的环境里,程度不同的价值观迷茫,是他们共同的困境。他们的长辈,像笑月的父亲、继母、二姑等其实参与制造了这种困境,却没给她自救的出路。因此,表面上是一方的青春叛逆,往深里说是双方的串谋、争夺、相互推诿和造就,在强弱地位不对称的情况下展开。这是孩子的悲剧,也是长辈的悲剧。她自杀冲动前的那一番控诉,虽然混乱,过于尖刻,但在我看来其绝望感令人惊心,值得世人同情和警醒。一个吸毒者,失去了理性抗辩的能力,甚至没有道德自辩的资格,不意味着她的愤怒可以被忽略。她在一个失去方向感的时代,在精神死亡的状态下生命夭折,大概有不小的概率。

刘:下一代的人生状态和上一代的人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间接地也是知青生活的产物。可以看出您要写出某种你们这一代人的复杂的况味,不乏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当然,作为七零后生人,我在最初的阅读中可能更多地看到了您对知青记忆的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内容,但再读时却感受到了更多的您对这一代人的体谅甚至悲悯,这种绵长的情绪与尖锐的反思及批判并存。我想您是想超越简单化的描述,更为“辩证”、更为历史、也更为复杂地呈现这一代人的人生肖像和精神面貌吧。我对小说中某些非常“另类”的知青人物特别感兴趣,我认为这些人物写得特别精彩,比如安燕、贺亦民、姚大甲等,从这些人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蕴藏在知青这一代人身上的不安份,或不甘于安份的“折腾”性格,和永不衰竭的创造活力,尽管它往往以某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人物有时乖张的行为方式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规约下的一种呈现吧。

韩:给他们贴上“耽误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的标签,很容易。但中国故事的复杂性之一,是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恰恰是他们最承重、最占位的几十年,是他们活力和毛病都充分释放的时段,那么一两个标签可能就过于简单。像贺亦民这种,野路子的发明家,专业训练明显不够,但他接地气,实践多,直接从草根吸取生存经验,倒是获得了一种特殊生命活力,对科层制和精英化的现代技术官僚体系构成了挑战。安燕、马涛是少年多难,性格里多了股狠劲儿。姚大甲是乱世游走,性格里多了几分放浪。他们尽管长得有些畸形,但仍是蓬蓬勃勃的一片野草。怎样看待这些红色年代里的野草?与市场社会里的小资们相比,双方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不同的时代烙印。有意思的是,我看到眼下一些青年人的处境,确实多了不少自由,可以买苹果手机也可不买,可以出国留学也可以不出,但在另一方面,却被学历、求职、供楼、供车等压得吐不过气来,连读些闲书的时间也没有,被深度套牢在某种生活模式,并无太多自由。如果说上一代更像野草,那么新一代像温室秧苗,也许各有经验和教训。

刘:或许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革命年代的文化基因吧,不管这代人在新时代如何看待那段历史――比如马涛主观上肯定认为他是革命时代的受害者和叛逆者,都不能抹去这段历史对他们的深刻影响和塑造,甚至他们反抗革命的能量和方式,都可能恰恰来自革命文化。他们是不折不扣的革命之子,是“红旗下的蛋”。革命既给他们造成了创伤,也给了他们某种创造性的活力,这或许也是支撑改革开放的某种动力来源吧――我不仅仅指知青。小说也不是只写知青,实际上我们说它属于广义的知青题材也是一种偷懒的简化――我前面的谈话可能一直在误导读者。实际上这部小说根本无意于表现所谓的知青一代人的某种集体命运,或像某些作家那样为某一代人立传,或者从某一代人的立场上来表现历史,或从某种历史的“后见之明”来进行所谓的思想反省或精神忏梅。这部小说是借处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一代人的丰富生存来书写您所说的“中国故事”。这里无法回避的就是革命历史及其暧昧的当代遗产。

同类推荐
  • 学位

    学位

    带着儿子方小孔回到出租屋时,方大同发现,门上的锁孔已经被南方的湿气锈蚀掉了,钥匙起不了作用,方大同左扭右扭,把自己弄得像刚从澡堂子里出来,最终还是没能把门打开日他娘的,方大同跺跺脚,从脸上抹下一把汗水甩在地上,骂了一句,把肩上的行礼卸下来扔在脚边,两腿一软坐下来喘气方大同晕车,车子一路上晃荡过来,把他折磨坏了在车上的时候,他的胃好像时刻都要从胸腔里蹦跶出来,不停往地外边翻倒东西因为肚子里没有食物可倒,所以一天下来他差点把胆汁全吐光了现在肚子仍然在不停地翻腾,方大同耸耸喉结,把一口涌到嘴边的苦水咽了回去他回过头来对方小孔说,就是这里了。
  • 秘密使命(全集)

    秘密使命(全集)

    现代版的“千里走单骑”,坚守与找寻的是传说的神秘宝藏……男人的使命?用生命与鲜血完成,永不回头!任何传说都有一定的事实来源,闯王宝藏也不例外。闯王到底把宝藏在了那里?由谁来打开闯王宝藏的大门?答案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揭晓……无名小卒一夜成名,混得风生水起。他还记得自己是谁吗?是赠性难改痴迷成疯,还是另有隐有天机不露?秘密,一切都是秘密。
  • 天演

    天演

    汉密尔顿的私人研究所在小行星带上发现了一颗来自于太阳系外的行星,汉密尔顿和化学分析师米兰特希望能够登陆这颗行星,去探测是否有生命痕迹的存在,于是找到了鲁文基教授和他的助理梅丽,加上两个助手组成了一个探险队,前往这颗行星进行考察。在行星上,他们发现了一个高度进化的生命体,鲁文基教授与之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生命演化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历程和宇宙的奥秘。返回飞船后,发现助手波罗身体里充满了能够自我复制的酒精,生命危在旦夕,众人只好求助那个外星生命体,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与此同时,众人也都纷纷出现了酒精上身的症状,最终,在外星人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危机。
  • 一个傻瓜的命运

    一个傻瓜的命运

    我晓得洪水根想当我的爸爸,算命瞎子也想当我的爸爸。一个没有爸爸的人,谁都想当他的爸爸。他们以为我不晓得他们为啥想当我的爸爸。我晓得!他们想搬到我们家,睡苦竹子的大床,把我赶到小床上。算命瞎子说苦竹子长得诱人,要腰有腰,要胸有胸,脸盘子亮,眼睛里面有小勾子,会勾人的魂。算命瞎子胡说八道,苦竹子的眼睛里面,根本没有勾子,只有清亮亮的水。
  •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聊斋志异选》在选辑过程中,着力挑选出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官场黑暗、抨击科举腐败的愤世之作,也有阐释人伦事理、颇具教育意义的寓意故事,更有讴歌美好人格、纯洁爱情的佳美篇章。
热门推荐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虎贲万岁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虎贲万岁

    该书作于1945年,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 仙元纪事

    仙元纪事

    仗剑,煮酒,回头时、可在身旁?莺歌、细语,再转身、容颜何在?三千世界因何而生?仙界为何缥缈无踪?盘古为何开天?女娲为何造人?悟空为何从石头里出生?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即将颠覆您心目中的神话……
  • TOP杀神

    TOP杀神

    一个平凡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看主人公一步步走上战盟荣耀的顶峰
  • 客杭日记

    客杭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THE SACRED DISEASE

    ON THE SACRED DISEA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不独行的挑战

    永不独行的挑战

    ”Biong!"”Ayo,大哥!“”观众是父母!“”少女,我生活的理由!“”只有一次的人生要在这里度过啊!“”不是因为幸福而笑,而是因为笑才幸福。“”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们,全都疯了。“”因为我总是在笑,所以看起来很可笑吧。””但我会一直笑下去的,因为喜欢看我笑的你们。“”笑容满面的日子终会到来的。“”是的,我们一起。”这是一个诈欺之神,追击战之王,美男F1,大脸疯孩子的成长史,这是一个属于Super7和腹黑PD的故事。洪哲啊,结婚吧!
  • 爆宠小毒妃

    爆宠小毒妃

    那唤作颜蝶陌的女子,正身着红衣跪在殿下。浑身不住发抖,看起来甚是激动。但是,就在她抬起头的时候,她的双眼之中竟然满是病态的癫狂。“朕今日将颜蝶陌赐婚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

    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

    书中收录10篇小说全新力作。包括《世界第一等恋人》《大马士革幻肢厂》《一孤花零落之山》《我能看看你的小纳米羊吗?》等,杜梨的小说语言简洁,非常具有想象力。同时,作者在小说加入未来元素,使得非常具有特个人特点。"
  • 地府恋爱指南

    地府恋爱指南

    【确实完本只有33万字,只是简短,没有烂尾!】 【没有烂尾!没有烂尾!】 “葱无心可活,人无心必死。”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我成了地府里的一只无心之鬼。不入轮回,就没法投胎转世。鬼帝看我可怜,让我当了个鬼使,每天送送信什么的。只是鬼帝家的某位殿下,你的桃花已经很旺了,可不可以不要缠着我,那些爱慕你的女鬼真的很难应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