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0300000025

第25章

论。唯异熟心至无如是义者。按瑜伽论五十一中。由五因故显能执受是阿赖耶。疏虽已引然与本文多小有异。乍披难辨故重引之。论云谓阿赖耶识先世所造业行为因。眼等转识于现在世众缘为因。如说根及境界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

是名初因 又六识身有善.不善等性可得 是第二因 又六识身无覆无记异熟所摄类不可得 是第三因 又六识身各别依转。于彼彼依彼彼识转。即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识远离故 是第四因 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 是第五因。

论。此言意显至执受等者。问前正执具此简言滥何但有三 答具如疏.灯。有义简滥文中应先标难。谓外难云。若唯异熟能执受者。诸佛报身应无执受。无异熟故。故答如论。但三义者前显执受有漏根故。故五义简。今显执受无漏根身故但说三。佛净第八非业所引。是善性故无初二因。若依疏说。此但应言眼等转识无如是义。何须重举。一类等三与灯所说大意相似。然少有异。思可知也。

论。非诸色根等者。对破二宗具如疏明。有义疏说色根。正破经部本计色根亦能持种及受熏故。不相应行别说命根.及众同分。正破一切有部。经部无别不相应故 今解不然。经部色根虽能持种。既无所缘。理不应是能执受故。一切有宗但说色根.及根依处是有执受。命根.同分非能所受。亦不说是能执受故。故今别说色根非执。遮破经部。不相应行。遮萨婆多 又解此文通遮二部。但非正破。皆无有失 详曰。疏中但云破经.有部而无正言。此乃加言妄出过也。又设言正。理亦何爽。由经部师许色根等持种受熏故。色根等对彼名正。不言他许色根执受对之名正。有部准此。又言通遮亦为不可。不相应行持种之事二部无差。何假双遮。无义而言恐繁翰墨。

疏。身僵仆者。僵犹作也。仆犹合也。

疏。此喻有失至非能持识故者。问喻何失耶 答所立不成。依论量云。异熟识者是宗有法。可立为持寿.暖识是法。犹如寿.暖而是其喻。因法可知。寿.暖喻上无彼可持寿暖识法。以彼寿.暖而体不是持寿.暖识故成其过。故疏释云以寿.暖非持寿.暖识故。

疏。我前所言至以暖为理者。我前若言转识不遍而不能持。汝可举暖不遍为例。但说转识间断不持。何得以暖不遍为例。

疏。此亦不然至及非无漏者。外质意云。若识.寿.暖俱能持故。难识同余不通三性.及于无漏。亦应寿.暖俱能持故。暖同于寿暖不是暖。暖虽能持不同于寿。而得名暖。识虽能持不同余二。而通三性及于无漏。

疏。此意不然至例成失者。此解意云。前难意者不可无漏能持有漏。余二能持有漏之法。既是有漏识应同彼。难三性意义亦同前。岂可以将三性等难。乘难寿等一切合同。

疏。若无持者即便失坏者。种若无彼现识持之。即便失坏。

疏。心惛昧闇劣性者。有义此位无心如何闇劣。解云。即于前位身心惛昧故至后念心等不行。此说所因非无心位。然此立因应云身心极惛昧故。不尔不定。有心睡眠亦惛昧故 详曰。非无其义。然对有心明胜之位。无心名闇劣。劣谓无力不生现故。如呼日没名为闇者。复爽何理。若言后念方无心者。喻阙能立。文中既云极闷绝时。极言通上。文巧便也。不烦更置。

疏。此文可然言无余故者。此唯识文望第一释理可然也 言无余者释可然理。即此论云。谓生.死时显无转识 而有疏本云宗无余。宗字误也。合是言字。

疏。即以此文证有第六者。此对法论以无记心命终之文而为证也 或可。即以此所引经而为证也。经云生.死必住散心。散心之言而目第六。若不尔者第八元有。何劳更说。前说为本。顺疏文也。若别为释后亦无违。

疏。次难陀等至誉美方今者。此举信彼惛昧因人。对上诸贤故云次也。

疏。无识之以俦等者。此乃生下大乘异说信彼之人 或难陀等下总明是信大乘异说。前释为正。

疏。无心别起至必应尔故者。亲疏合说不离三因。如闻教等缘于尘等。即疏依三。亲可知也。

疏。若彼伏言至无散意者。此救意云。即第八识受彼生已不起散意已次第六即起定心。定心既有复意得生。

疏。或生得善引生方起者。问此生得善岂非思等。何须别说 答生得因修。思等加行。何得同也。又宽狭别。生得善心通于三界。思等不遍。

疏。即以汝因还复破汝者。彼言意识行.缘难了。今者取彼难了之义。破彼所执。而非意识。

论。应知即是此第八识等者。无著摄论三因破之。此论但一故。彼论第三云。又即与彼和合之识是意识性不应道理。依染污故。时无断故。意识所缘不可得故 无性释云。依染污者由立宗门。显与彼法自相相违。谓共决定故有三释。一云依染污者而是宗法。今以为因与彼小乘意识宗法。作法自相相违过也。二云大乘立和合识非是意为宗法门。小乘所立是意识性为法自相。依染污因违彼自相。三云依染污等实是因门。为宗门者。由论主立初和合识依染污示彼外人。外人即许更不立因。以此所立依染污宗门。与彼外人作是意识宗法自相相违之过。依正道理初和合识有法宗上有二种法。一依染污。二非意识。有染污处必有非意宗法性随。外人虽许初和合识恒依染污。然和合识即是意识。犹如声上有所作因。无常宗随即与声上常宗之法自相相违 问若依染污为宗中法立量云何。答量云。初和合识定依染污。由能执持名色等故。犹如命根。由此依彼染污之言。于望论主自立即宗。若望破他即是因也 问破他云何 答量云。初和合识非是意识。依染污故。犹如命根 详曰。第二理胜。以本论云又即与彼和合之识是意识性不应道理依染污故故知依染但名为因。是意识性不应理者乃是宗法。然释于文。语犹未备。故今释云。由前两家立于宗法。显知染污与敌宗法自相相违。何以尔者。夫相违因与宗相违法作因也。若也不见二之别宗。因望于何名相违也。由此故说由立宗言。又相违因立敌共许。不尔其因即随一摄。为简随一言共决定。故本论云。识羯逻蓝更相和合若即意识。此牒他宗。又云若此和合识是一切种识。即是阿赖耶识。此即破他自立宗也。故知无性言立宗门。不说染污是宗法也。又无性云。如是结生相续时识于一切处.种类.时分皆依染污。即中有摄后心为依。此所依心生有为境。于一切处.种类.时分是染污故。能依之识非是意识。由此越于意识法故。或有说言。与四烦恼恒相应心名染污依。释曰。初受生时与羯逻蓝和合之识。于三界处.四生种类.三世时分皆依染污。言中有等此出所依染污之体 问生无色界既无中有以何为依 答此中且据故色者说。若生无色以命终心俱生我爱为远所依。由此染因越彼所立意识宗法。以彼意识非一切处.种类.时分皆依染污。余师之义文可知也 问二师何意致此不同 答无间.俱有二依不同。各随取一 问既是异类。何名无间 答望护法宗即为不可。余师无违。如下自释。

时无断者。无性释云。由异熟性时无间断。由此亦是遮是意识性。释曰不但前因遮其意识。此亦是遮。若是意识时有间断。初和合识即不如是。若初之识有间断者。后时若起应名更生。广如下引 意识所缘不可得知者。无性释云。此义重增遮意识因。若是意识决定可得自所缘境。谓可了知。如中有位最后意识。已相续心所缘境界不可了知。故非意识。释曰。染污因初。无断第二。是第一增。故不可知是第二增故名重增。初和合位若是意识。自所缘境即令了知。既不可知。明知彼位识非是意。论文示法。思可知也 详曰。观论本.释。量无明文。所以疏主断前二因但直责也。古德以彼命根为喻而立其量。量如前辨。喻既论无。不假为量。又自第八亦不得成。他量破云。初生时识。非是第八。依染污故。犹如命根。彼此既同。何能遣过。由此故知直责为善 或可。作量论示方隅。略不言喻。我宗命根不定异八。汝命根喻所立不成。由斯作量理亦应通。义既多途任情取舍。时无断因亦可以彼命根为喻。

疏。又此所依是种子识等者。无著摄论云。设和合识即是意识。为此和合意识即是一切种子识。为依止此识所生余意识是一切种子识。若此和合识是一切种子识。即是阿赖耶识。汝以异名立为意识。

论。又将死时等者。按无著摄论云。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无性释云。若造善者即于其身下分渐冷。若造恶者与此相违。天亲释云。以造善者必定上升。若造恶者必定下坠。释曰。表造善.恶生上下趣。所以冷触上下有异 问瑜伽论云。识初托处即名完心。即从此处最后舍命。何乃不同 答有二释。一云外相冷触下上不同。识于心处与其上下一时顿舍。二云若造善者从下渐舍至完心藏后从上舍。造恶翻善。由此完心实最后舍。上下据彼舍命前相。理亦无违 问众生未然。三界经云。人临终时将生地狱神识从足出。生畜生者从膝出。坠饿鬼者从腹出。生人者从心出。生天者从眼出。作圣人者从顶出。与瑜伽等何故差异 答有说经约皮肤外相。摄论就肤。瑜伽心藏最后舍故 详曰。准何得知经依外相。论触上下外亦不无。如何摄论唯就肤内。又经言心何异瑜伽所说心藏断唯皮外。故知所会难可凭准。今复释云。经约圣凡胜劣有别分云舍相。理实心处最后舍也。不据皮肤内外差异。三相下舍。二相从上。一正舍处。同瑜伽等上下渐等。但是经论开合有别。义不违也。

论。遍寄身中等者。传有两解。一云显第六识相续遍依。非如第八恒。相续言应在初说。语法故。二云此举赖耶行相返显第六无是行相。故不可依冷触渐起。有义遮转识中总有六因。第六因中余德两释前解为正。破本疏云。逢境即缘是第五因。逢依即止是第四因。离四.五因如何别说 详曰。若解四.五与第六同。可如所责。释既有差。义乃不同。别说何咎。设同四.五。前别后总。释结不同。复亦何失。若准余释不约依.境。更据何理云绩遍依。若据根.境与疏何殊。爱憎斯异。

疏。七日后身识等生者。问五七日已方名具根。已前无根如何有识 答五七日去五根皆具。已前未具得有身根。故七日后得有身识。不言七日已后诸识悉皆具也。

疏。齐识退还至皆此中摄者。齐识退还具如义灯。复有异同如法华摄释 不断坏等。按无性摄论第三云。又如经说。阿难陀。或男或女。识若断坏灭者。名色得增长广大不。不也。世尊如是等此若欲离阿赖耶识。理不可成。释曰。既云识坏名色不增。明为缘识必相续也。相续识者即我赖耶。此等文义今第七证。义皆摄之。

同类推荐
  • 琼楼吟稿节钞

    琼楼吟稿节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ahatma and the Hare

    The Mahatma and the Ha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通会要

    史通会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名字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名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苍岳

    网游之苍岳

    做任务。萧韵:我就跟着走走!刷怪。萧韵:我旁观就行!同组小伙伴:我一点都不羡慕不嫉妒...才怪...将生活换一个样子!苍岳大陆?其实也挺简单的......
  • 重生之文坛大师

    重生之文坛大师

    花有重开日,人可再少年!重生到与地球类似的平行世界中。方景以一本《斗破苍穹》开启了网文新时代的大门...
  • 山花勿烂漫

    山花勿烂漫

    我工作了几十年一直跟女人打交道。中国的人多,女人也多,女人的故事更多。我工作的年代里,关于女人的故事可多得数不胜数。许多幽默的朋友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专搞妇女的人”。其实并非我臭名远扬,是他们故意忽略“工作”二字,才使我有了近乎流氓的称谓。我非但不计较他们,相反还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外号为我的工作产生了广告效应。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我有一个大佬系统

    我有一个大佬系统

    陈兵得到了一个大佬系统,系统的贡献值能兑换各种各样的牛逼技能和宝物。大佬聊天群:“臭猴子,你勾引我老婆的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牛魔王”“牛大哥,你这就冤枉小弟了,是嫂子出的轨,我是受害者——齐天大圣”“悟空,你又调皮了——唐三藏”“……”和这些大佬为伍,注定了陈兵将是一个牛逼(无耻)的人物!
  • 时光莫旧不负韶华

    时光莫旧不负韶华

    三年前,他拦住她,“叫哥,叫哥就让你过去。”三年后,再度重逢,一声“小智障”,却勾起了她所有的回忆……
  • 马上生活

    马上生活

    城镇里的许多土著,都有些看不上外地人,但好职位大多被外地人占了,钱财也大多被外地人赚走了,土著的心里,不可能不起一点波浪,再面对外地人的时候,眼里有了光彩,只把不屑埋在骨子里,说话做事,都跟你保持着距离。
  •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心理怪象(走进科学)

    心理怪象(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安知囚归鸟

    安知囚归鸟

    繁华世道,人心叵测……她来到本该熟悉却无比陌生的城市四年,千方百计要找的人却与命中的他息息相关。爱一个人已是不易,为他甘愿放下武器披荆斩棘更是难事。商业的战场上本就步步为营,她却在叫做爱情的城池里防不胜防。为了他,她甘愿放下恩怨。可他呢?她说:“我不后悔遇见你,但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心如刀绞。”他说:“但放弃你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