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0000000039

第39章

述曰。即与诸法为种子义。前第一名心是积集种在其中义。今此取能生诸法义。故二差别。摄论无此一名。如杂集第二.瑜伽七十三。皆有此名。

论。此等诸名通一切位。

述曰。此言等者。如小乘名根本识。如摄论第二卷初。亦名第八识。亦名为意。及宝性论等众名。如别抄说。此通有无漏.及若凡若圣。名一切位。即是相续执持位名。

论。或名阿赖耶至自内我故。

述曰。能藏.所藏.执藏义故。与杂染法互为缘故。我见缘故 此文杂染。能所藏中唯有能藏。令杂染等法不失故 我爱缘之为执藏义。即识为所藏 又始终为论此能执藏亦通无漏。始终为论此为所藏不通无漏。诸佛位中非所藏故。我执已尽。又不熏故。此中名藏故不取能藏。唯在因中以得其名。故略不论染为能藏义。

论。此名唯在至执藏义故。

述曰。此在异生.二乘有学.七地已前菩萨。现行我爱缘故 若尔二乘金刚心时有学所摄。何故不除 略故不说。初师第三随理应说。非无学位.及不退菩萨。以彼非有杂染品法执藏义故。此中长读文势亦远谓非无学.及不退菩萨。有此杂染执藏之义。即无学圣.不退菩萨无此我爱执藏位名。

论。或名异熟识至异熟果故。

述曰。此意显是引果义故。有漏无记名为异熟。与因异故。从异熟因所生起故。无漏是善非名异熟。非与因异。及异熟因生故。

论。此名唯在至无记法故。

述曰。此名唯在异生.二乘有学无学.及第十地已还菩萨皆有此名。有漏果故 金刚心菩萨。云何犹有异熟识名。有漏皆舍故 由此义故种子生现异时说云。此心菩萨未舍此识。以此文证。如来地方舍故。若不尔者。尔时已舍何不名佛。及不说此位已舍此识。既不名佛。及不说舍。明圆镜智此时未生。入如来地方舍此识智方生故 若说金刚心已舍此识。今此但约多分为论。亦不相违。其如来地纯无漏善。无无记故。如佛地论第三.四等诸诤中说。此小乘名穷生死蕴.有分识等。与异熟识分位相似。生死尽故。若约断缚说。即二乘无学无有此名。彼二乘无学已断生死缚故。前解为胜。八地菩萨分段生尽。不名舍此异熟识故。更无死此生彼处故。此准能缘以分三位 一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位。名染污末那缘阿赖耶 二法我见相应名不染末那缘异熟识 三但为末那缘阿陀识。若平等性智相应。通缘三位。七地以前缘阿赖耶。执藏之义未舍。故缘余二可知。仍加缘无垢识。以能缘从所缘分三。所缘亦从能缘分三。

论。或名无垢识至所依止故。

述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然楞伽经有九种识。如上下会。此无垢识。是圆镜智相应识名。转因第八心体得之。

论。此名唯在至第八识故。

述曰。今显此识唯如来有。无漏善法不可熏故。即显无漏诸法种子。皆是因中已熏满足。佛果已去更无熏习。前佛后佛无差别故。功能齐故。若受熏时功德异故。如佛地论。有为无漏皆不受熏。是无漏故。如涅槃等。金刚心菩萨等既有二说。若已起者。时少故不说。

论。如契经说至圆镜智相应。

述曰。此即如来功德庄严经颂也。证无垢识圆镜智俱。此颂易知故不须释 界者。性义等如下当解。然此本识三位差别。下第七识三位别中。自当别对巨细料简 何故此中不说根本识。有分识.穷生死蕴名。摄论第二说。阿赖耶识为性。心为性。阿陀那识为性。阿赖耶为性。此末一名是萨婆多阿含经中爱.乐.欣.喜之名。彼经不说有识言故。此中不说小乘之名 答此等在后证中说故。所以此中略而不论。又前第一解通名中心等通故。等中亦等更不须显。准义令知 然此位总有三。谓我爱执藏位等。如前卷说准此名知。

问名有众多。此论颂中偏说阿赖耶。何不说余者。

论。阿赖耶名至此中偏说。

述曰。杂染执藏过失重故。有漏二位名最初舍故。以二义故此中偏说 唯说阿罗汉舍。不说舍异熟识等。此据舍缚。若据异熟识舍时。即阿赖耶同。故以体说异熟识舍。不说依缚异熟舍位。

论。异熟识体至涅槃时舍。

述曰。前言识名通局。不论舍之位次 阿赖耶名以下。方明众名舍之位次 将得菩提舍异熟名。无间.解脱。将得.正得二释。此中皆名将得。然准下说此为二义 一云种生现同时有二。护法云金刚心与异熟识俱生。解脱道是菩提。与圆镜智俱起。如世第一法舍异生性。正舍名舍。菩提在未来。故名将得 二云亦种生现行同时义。金刚心生异熟识灭。菩提在当解脱道时。得与成熟既无别体。其时已舍异熟识。菩提将成熟。故名为将得。其种生现异时同前。初师初得名得。得已成就。金刚心与异熟识俱生。解脱道在未来。各为将得。尔时舍异熟识。异熟识虽在现在。名为正舍。如世第一法舍异生性等。义说成就与得差别。实无别体 此并护法弟子。种生现时二家异说 问何故前明识名通局次第不同。今者次第与前乃别 答彼约宽狭先宽后狭。此约断位性相求故。故与前别 二乘正入无余时舍。若是菩萨金刚心舍。不行名舍。非断缚义。

论。无垢识体至无尽时故。

述曰。以大乘人不入寂灭故。如决择分有余依地。问佛.及声闻无余何别。彼言不别者。彼答苦依尽真如为论。非谓入寂为同答也。阿赖耶识上已说舍不须重说。

论。心等通故随义应说。

述曰。谓此心等随染爱藏。随是何乘。金刚心位.及或八地已去方舍。若异熟位亦舍心者。即二乘入涅槃时舍。无漏心者无有舍时 心言等者。谓所知依。执持识等 或心义者。菩萨因中。二乘无学实有熏习。佛无熏习。前有熏习。熏习之种如来亦有。亦得名心。

论。然第八识至执受处境。

述曰。前来八段十义解本颂讫。此下第二总料简之。此识因果三乘而论。总有二位。一有漏位。即十地菩萨。二乘无学已前诸位。唯无记性。异熟所摄。虽无学等已断诸业。先业招故。旧业势分亦名异熟 唯与触等五数相应。但缘前说执受根身.种子.处境 处谓处所。此有三门。谓性.俱.境。前十门中与佛不同。此中分别。同者不论 谓自相.果相.及舍三门次前已说。有言有漏位。即显前二.及后一门。其因相一切种.不可知了.舍俱恒转。通因果故。此中不说。唯性.俱.境因果不同。故今分别。然受相应恐滥因位。故无漏位标举简之。欲显一类无改易故。

论。二无漏位唯善性摄。

述曰。此唯如来地。非菩萨.二乘。果未圆满。功德劣故。四智未得故。此无漏位唯是善性。如来无有异熟法故。非业烦恼所招身故。一切功德皆圆满故。无有不善。

论。与二十一至各五善十一。

述曰。假.实通说有二十一。谓不放逸.舍.及不害体假有故。若实而论唯有十八。不放逸.舍皆三善根.精进少分。不害无嗔善根分故。谓遍行.别境此二各五。并善十一故二十一也。

何故与遍行心所相应也。

论。与一切心恒相应故。

述曰。触等五法与一切心恒相应故。无漏亦有。

何故有别境。

论。常乐证知所观境故。

述曰。由此有欲。欲无减故。乐境相故。

论。于所观境恒印持故。

述曰。故有胜解。胜解印持。佛于境无疑。恒有印持故。胜解无减。

论。于曾受境恒明记故。

述曰。由斯有念。谓于曾习境。有明记忆故。念无减也。

论。世尊无有不定心故。

述曰。故得有定。于一切时恒入定故。无有散心。定无减也。

论。于一切法常决择故。

述曰。故言有惠。非少于境不知而说。亦非误知。恒时决择故定有惠。惠无减也。故五别境亦得相应。若在因位一心一时不缘过.未。如来不尔。故念.欲俱 又彼如来。虽起念.欲追欣前后所有境相。然恒缘彼现世等法。而作证解一一而知。故念.欲俱也。

何以有善等十一。

论。极净信等常相应故。

述曰。善十一数。法尔一切定心必俱。如来既得四证净故。必信等俱。

论。无染污故。

述曰。贪等本六.及随烦恼二十二法。性是染故必不俱有。

何故不与不定相应。

论。无散动故。

述曰。恶作.睡眠定心必无。唯散心有 寻.伺二种多发身.语门。是粗动摄。如来身.语任运现行恒时湛然。故无寻.伺 此寻.伺通无漏等不。下不定中自当解释。然不说佛亦有寻伺 问不放逸依他假。如来之智说相应。寻.伺依思或依惠。如来应亦有 答曰不放逸等止于恶因果俱得有。寻.伺唯因位。如来故说无 问佛恶已除有不放逸。佛虽果满应有寻.伺 答此发身.语。又非任运。佛已果满。故不须之。恶须深防。功德虽满。须不放逸等 问佛岂不发身.语等耶。许通无漏于理无防。何故不许 不尔便违十地等说。下自当知。

论。此亦唯与至平等转故。

述曰。亦如本识因中。唯与舍受相应。恒任运转故。不作分别故。非有易脱故。不可动摇故。如佛地论说不可动摇非如余智 依何静虑而起此智 或说通四无色.色界六地。游观无漏通此地故。起现行者唯第四定。多依天住故。此智多分起大悲故。大悲唯在第四静虑。此为德本。功德多依第四定故。如集论第七.杂集十四说 有说通下六定。无理遮故。色界有遍缘心。非无色故。无色设遍。不能念念遍缘一切。故唯色界六地中有。然恒处彼第四定者。以殊胜故。虽下地有。仍唯舍受。舍受寂静无动摇故。不变易故。六十三说阿赖耶识与舍受俱。于三受位俱行不绝。所余三受当知思惟之所引发非是俱生。时时作意引发现前。彼俱生受极微细故难可分别。此言三受即苦.乐.舍。谓余中者。此佛地中类因舍受。故不得起乐.喜二受。此乃思惟所引发故 有说唯是第四定有。余地总无 六十九说如来功德多依第四。如入见道 以此准知。此三说中第一解胜。虽色.无色皆有此智修彼种增。必不现起。如三类边所有等智。不易脱故。无动摇故。设通十地无漏地有。于理无妨。此唯游观。于理无违。此总第二辨相应门。

论。以一切法至一切法故。

述曰。此辨缘境。缘十八界有为.无为。镜智遍缘一切法故。心等自性及相应法皆悉能缘。见分亦现自证分影。及相应影。故名遍智。如第二卷已解。佛地第四.下第十卷诸门分别。下第七解转何界识生镜智等 上来总以十门分别第八识讫。此随颂文。若相应法例本识者。即十一门。若别随释。即有无量。一一如前别门解释。总是第一诸门分别释颂文讫。

同类推荐
  •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楼炭经

    佛说楼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被王玢大力资助的太平道一举干掉东汉朝廷,局势会怎样?袁绍还能定河北?董卓还用五千西凉铁骑雄霸雒阳吗?孙坚、陶谦还能凭借平羌胡之乱坐镇南方吗?刘焉又如何霸占益州?刘表还能单骑定益州?刘虞是称帝还是割据?刘跑跑是否还有机会流亡天下后割据一方?王玢据朔方而起,借系统之力能否在十年之内平定天下。
  • 黛殇

    黛殇

    她遇上他,她不过七岁,是一个寒冷的冬季,他把她拥入怀中如珍宝。他遇上她,他正值盛年,是他人生低谷,落魄潦倒的阶段望着她那与梦中人相似的面容,他的心不再沉寂。他对另一个女人的沉迷灌注在她身上,她知却装不知,当命运的秘密被揭开,他与她只是一场孽。
  • 家在银河太阳系

    家在银河太阳系

    听闻星海里的强者传说,他们为了人类的未来在努力探索,聂辰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 翁婿的战争

    翁婿的战争

    26岁的姐姐因担心成为剩女,迫不及待地嫁给了姐夫。大婚之际,父亲借故拒绝参加婚礼,一场翁婿战争拉开了序幕。父亲帮助姐夫转业到了工厂,却因拒绝姐夫那一声“爸”而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十几年后,当姐夫再叫第二声“爸”时,早已物是人非……父亲和姐夫的翁婿关系变得先是微妙、继而紧张,甚至仇恨起来。追本溯源地细究,大概是从姐夫和姐姐新婚伊始,姐夫的那声迫不及待、过于急切的“爸”开始的。姐姐安红和姐夫王峙的婚姻说起来很有戏剧性,却一点也不浪漫。
  • 王爷霸宠俏厨娘

    王爷霸宠俏厨娘

    穿越重生的李安若决定要好好过日子,无奈救了个美王爷掉进了坑。某日李安若在厨房做菜:这个菜怎么样,我有没有进步了?刘权:好吃。李安若:……霸道美王爷和俏厨娘的邂逅,甜宠来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少独宠,夫人别逃

    帝少独宠,夫人别逃

    战火连天,北方七省的大督军因寻找命定之人来到了火车,她是留学归来的将军千金,更是他弟弟的未过门的妻子,同时也是他寻找了整整十年的命定之人。“宇文宸,若是可以重新来过,我绝不会回到云州,此生用不相见了。”女人浑身鲜血的站在悬崖峭壁上,眼神凄楚的看着面前的男人,纵身一跳。“不,嫣儿,……”宇文宸发疯了一般的想要追随女人。(架空文,宠虐结合!)
  • 素书

    素书

    《素书:感悟让平凡人成就伟业的传世奇书》据北宋学者、曾任过宰相的张商英考证,张良从黄石公所受之《太公兵法》实为《素书》,张商英在《素书》序中写道:“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即《太公兵法》)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盗发子房(张良字)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其慎重如此。”
  • 胭脂殇之:乱世伊离

    胭脂殇之:乱世伊离

    从出生就未见过生父,五岁母亲病逝,就被收养,自小习武练字,天生绝色,虽生来没有大家小姐的好命,但是命运却也不凡,遇到生命中几个重要的男人,也是改变了自己不平凡命运的几个男人。在复仇的路上揭开一层层真相,却未曾想真相竟如此的血淋淋···,当体会被心爱之人不信任的痛苦时,即使手握生杀大权却也未尝得一点快乐。
  • 重启之争锋

    重启之争锋

    王昇觉得自己现在要崩溃了。灾变三百年来不停的厮杀挣扎都没死。回来了、回到了现在,回到了灾变前。死了。第一次接触手里转着玉如意,柳夏忽然听见一个声音在自己脑海响起。“恭喜柳夏杀死异兽,系统开始绑定。“系统绑定中…”玉如意内王昇暗道:你不是想要系统吗!我就给你系统,谁还不是跟着网络长大的,当个系统有什么难的!柳夏惊的直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说实话穿越到这个世界十八年了,柳夏已经对所谓的金手指不抱什么希望了。系统出现了!我的金手指终于到了,柳夏神色兴奋憧憬道:“清纯学妹、娇俏护士、冷艳御姐、霸道女总裁接踵而来的日子要开始了。你说我到时候是只宠一人,让其她美女为我伤心痛哭流泪,痛彻心扉。还是发扬博爱的精神,照单全收?”柳夏神情有些苦恼。玉如意内,王昇猛翻白眼。—————————————————这是一次重生者和穿越者的友好会面。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全集)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全集)

    这是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作者南勇用自身数年来在工作中的见闻,以及在管理中的追寻和探索,写下了这难能可贵的80个管理心得,这些心得都是从作者的工作中来,也必将指导着更多的管理者应用到工作中去。全书摈弃了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枯燥乏味,文笔轻松活泼,尖锐深刻、简单易懂,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公司管理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