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8000000023

第23章 梵行品第八之四

“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善知字持而不忘失。所谓持者,如地、如山、如眼、如云、如人、如母,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义无碍者,菩萨虽知诸法名字而不知义,得义无碍则知于义。云何知义?谓地持者,如地普持一切众生及非众生,以是义故名地为持。善男子,谓山持者,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何故名山而为持耶?山能持地令无倾动,是故名持。何故复名眼为持耶?眼能持光,故名为持。何故复名云为持耶?云名龙气,龙气持水,故名云持。何故复名人为持耶?人能持法及以非法,故名人持。何故复名母为持耶?母能持子,故名母持。’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名字句义亦复如是。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以种种辞演说一义,亦无有义,犹如男女、舍宅、车乘、众生等名。何故无义?善男子,夫义者,乃是菩萨诸佛境界;辞者,凡夫境界。以知义故,得辞无碍。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知辞知义故,于无量阿僧祇劫说辞说义而不可尽,是名乐说无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修行世谛,以修行故,知法无碍;复于无量阿僧祇劫修第一义谛故,得义无碍;亦于无量阿僧祇劫习毗伽罗那论,故得辞无碍;亦于无量阿僧祇劫修习说世谛论,故得乐说无碍。善男子,声闻、缘觉若有得是四无碍者,无有是处。善男子,九部经中我说声闻、缘觉之人有四无碍,声闻、缘觉真实无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度众生故,修如是四无碍智。

“缘觉之人修寂灭法,志乐独处,若化众生但现神通,终日默然,无所宣说,云何当有四无碍智?何故默然而无所说?缘觉不能说法度人使得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不能令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善男子,缘觉出世,世间无有九部经典,是故缘觉无辞无碍、乐说无碍。善男子,缘觉之人虽知诸法,无法无碍。何以故?法无碍者名为知字,缘觉之人虽知文字,无字无碍。何以故?不知常住二字故,是故缘觉不得法无碍。虽知于义,无义无碍。真知义者,知诸众生悉有佛性。佛性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缘觉之人不得义无碍。是故缘觉一切无有四无碍智。

“云何声闻无四无碍?声闻之人无有三种善巧方便。何等为三?一者、必须软语然后受法,二者、必须粗语然后受化,三者、不软不粗然后受化。声闻之人无此三故,无四无碍。

“复次,声闻、缘觉不能毕竟知辞知义,无自在智知于境界,无有十力、四无所畏,不能毕竟渡于十二因缘大河,不能善知众生诸根利钝差别,未能永断二谛疑心,不知众生种种诸心所缘境界,不能善说第一义空,是故二乘无四无碍。”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声闻、缘觉之人,一切无有四无碍者,云何世尊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揵连神通第一,摩诃拘絺罗四无碍第一?如其无者,如来何故作如是说?”

尔时,世尊赞迦叶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恒河有无量水,辛头大河水亦无量,博叉大河水亦无量,悉陀大河水亦无量,阿耨达池水亦无量,大海之中水亦无量,如是诸水虽同无量,然其多少其实不等;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四无碍智亦复如是。善男子,若说等者无有是处。善男子,我为凡夫说摩诃拘絺罗四无碍智为最第一,汝所问者,其义如是。善男子,声闻之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若具足四,无有是处。”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梵行品中,菩萨知见得四无碍者,菩萨知见则无所得,亦无有心言无所得。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心有得者,则非菩萨,名为凡夫。云何如来说言菩萨而有所得?”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将欲说而汝复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无所得者名四无碍。善男子,以何义故,无所得者名为无碍?若有得者则名为碍,有障碍者名四颠倒。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四倒故,故得无碍,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则名为慧,菩萨摩诃萨得是慧故,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菩萨永断无明闇故,故无所得,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菩萨永断二乘道故,得于佛道,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方等经,菩萨读诵如是经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经,菩萨不修,纯说方等大乘经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世间无物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菩萨摩诃萨断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第一义空,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五见,菩萨永断是五见故得第一义空,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

“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为我说是菩萨无所得时,无量众生断有相心。以是事故,我敢咨启无所得义,令如是等无量众生离魔眷属,为佛弟子。”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于娑罗双树间,为纯陀说偈: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世尊,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子,我为化度诸众生故而作是说,亦为声闻、辟支佛故而作是说,亦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说,不但正为纯陀一人说是偈也。时文殊师利将欲问我,我知其心而为说之。我既说已,文殊师利即得解了。”

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文殊等,讵有几人能了是义?惟愿如来更为大众广分别说。”

“善男子,谛听!谛听!今当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无量烦恼,以烦恼故,现在无有大般涅槃。言本无者,本无般若波罗蜜,以无般若波罗蜜故,现在具有诸烦恼结。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烦恼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现在无有金刚微妙法身。言本无者,我身本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本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现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病苦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故,现在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本无者,本不见佛性,以不见故,无常乐我净。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无常乐我净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现在不能破坏四魔。言本无者,我本无有六波罗蜜,以本无有六波罗蜜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苦行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杂食之身,以有食身故,现在无有无边之身。言本无者,本无三十七助道法,以无三十七助道法故,现在具有杂食之身。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杂食身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以是事故,现在无有毕竟空定。言本无者,我本无有中道实义,以无中道真实义故,于一切法则有著心。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说一切法是有相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有诸钝根声闻弟子,以有钝根声闻弟子故,不得演说一乘之实。言本无者,本无利根人中象王迦叶菩萨等,以无利根迦叶等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毕竟演说三乘法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说言却后三月于娑罗双树当般涅槃,是故现在不得演说大方等典大般涅槃。言本无者,本昔无有文殊师利大菩萨等,以无有故,现在说言如来无常。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是无常者,无有是处。

“善男子,如来普为诸众生故,虽知诸法,说言不知;虽见诸法,说言不见;有相之法说言无相,无相之法说言有相;实有无常说言有常,实有有常说言无常,我乐净等亦复如是;三乘之法说言一乘,一乘之法随宜说三;略相说广,广相说略;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言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何以故?如来明见众生根故。

“善男子,如来虽作是说,终无虚妄。何以故?虚妄之语即是罪过。如来悉断一切罪过,云何当有虚妄语耶?善男子,如来虽无虚妄之言,若知众生因虚妄说得法利者,随宜方便则为说之。

“善男子,一切世谛若于如来即是第一义谛。何以故?诸佛世尊为第一义故说于世谛,亦令众生得第一义谛。若使众生不得如是第一义者,诸佛终不宣说世谛。善男子,如来有时演说世谛,众生谓佛说第一义谛;有时演说第一义谛,众生谓佛说于世谛。是则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是故汝先不应难言菩萨摩诃萨无所得也。菩萨常得第一义谛,云何难言无所得耶?”

迦叶复言:“世尊,第一义谛亦名为道,亦名菩提,亦名涅槃。若有菩萨言有得道、菩提、涅槃,即是无常。何以故?法若常者,则不可得。犹如虚空,谁有得者?世尊,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名为无常;道亦如是,道若可得,则名无常。法若常者,无得无生,犹如佛性无得无生。世尊,夫道者,非色非不色,不长不短,非高非下,非生非灭,非赤非白,非青非黄,非有非无,云何如来说言可得?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道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菩提之相亦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涅槃亦尔,外道道者名为无常,内道道者名之为常。声闻、缘觉所有菩提名为无常,菩萨诸佛所有菩提名之为常。外解脱者名为无常,内解脱者名之为常。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槃悉名为常,一切众生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无慧眼故不能得见;而诸众生为欲见故修戒、定、慧,以修行故见道、菩提及以涅槃,是名菩萨得道、菩提及涅槃也。道之性相实不生灭,以是义故不可捉持。

“善男子,道者,虽无色像可见、称量可知,而实有用。善男子,如众生心,虽非是色,非长非短,非粗非细,非缚非解,非是见法而亦是有。以是义故,我为须达说言:‘长者,心为城主。长者,若不护心则不护身口,若护心者则护身口。以不善护是身口故,令诸众生到三恶趣。护身口者则令众生得人天涅槃,得名真实;其不得者,不名真实。’

“善男子,道与菩提及以涅槃亦复如是,亦有亦常。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以其有故,一切菩萨了了见知。善男子,见有二种:一、相貌见,二、了了见。云何相貌见?如远见烟名为见火,实不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见空中鹤便言见水,虽不见水亦非虚妄;如见华叶便言见根,虽不见根亦非虚妄;如人遥见篱间牛角便言见牛,虽不见牛亦非虚妄;如见女人怀妊便言见欲,虽不见欲亦非虚妄;如见树生叶便言见水,虽不见水亦非虚妄;又如见云便言见雨,虽不见雨亦非虚妄;如见身业及以口业便言见心,虽不见心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云何了了见?如眼见色。善男子,如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菩萨摩诃萨了了见道、菩提、涅槃亦复如是。虽如是见,初无见相。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往昔告舍利弗:‘一切世间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之所不知不见不觉,惟有如来悉知见觉,及诸菩萨亦复如是。舍利弗,若诸世间所知见觉,我与菩萨亦知见觉。世间众生之所不知不见不觉,亦不自知不知见觉。世间众生所知见觉,便自说言我知见觉。舍利弗,如来一切悉知见觉,亦不自言我知见觉,一切菩萨亦复如是。何以故?若使如来作知见觉相,当知是则非佛世尊,名为凡夫,菩萨亦尔。’”

迦叶菩萨言:“如佛世尊为舍利弗说:‘世间知者,我亦得知;世间不知,我亦悉知。’其义云何?”

“善男子,一切世间不知不见不觉佛性;若有知见觉佛性者,不名世间,名为菩萨。世间之人亦复不知不见不觉十二部经、十二因缘、四倒、四谛、三十七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若知见觉者,不名世间,当名菩萨。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云何世间所知见觉?所谓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时、微尘法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终始、断常二见,说言初禅至非非想名为涅槃。善男子,是名世间所知见觉。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事亦知见觉。菩萨如是知见觉已,若言不知不见不觉,是为虚妄。虚妄之法则为是罪,以是罪故堕于地狱。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沙门、若婆罗门,说言无道、菩提、涅槃,当知是辈名一阐提,魔之眷属,名为谤法。如是谤法,名谤诸佛。如是之人不名世间,不名非世间。”

尔时,迦叶闻是事已,即以偈颂而赞叹佛:

“大慈愍众生,故令我归依,

善拔众毒箭,故称大医王。

世医所疗治,虽差还复生,

如来所治者,毕竟不复发。

世尊甘露药,以施诸众生,

众生既服已,不死亦不生。

如来今为我,演说大涅槃,

众生闻秘藏,即得不生灭。”

迦叶菩萨说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悉能知见觉者。若使菩萨是世间者,不得说言世间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能知见觉。若非世间,有何异相?”

佛言:“善男子,言菩萨者,亦是世间,亦非世间。不知见觉者名为世间,知见觉者不名世间。汝言有何异者,我今当说。

“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闻是涅槃经,即生敬信,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则名为世间。菩萨一切世间不知见觉,如是菩萨亦同世间,不知见觉。菩萨闻是涅槃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覆自念言:‘惟当深心修持净戒。’善男子,菩萨尔时以是因缘,于未来世在在生处戒常清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戒净故,在在生处,常无憍慢邪见疑网,终不说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是名菩萨修持净戒。戒既清净,次修禅定。以修定故,在在生处,正念不忘,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十二部经,诸佛世尊常乐我净,一切菩萨安住方等《大涅槃经》悉见佛性,如是等事忆而不忘,因修定故得十一空,是名菩萨修清净定。戒定已备,次修净慧。以修慧故,初不计著身中有我、我中有身、是身是我、非身非我,是名菩萨修习净慧。以修慧故,所受持戒牢固不动。

“善男子,譬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为四倒之所倾动。善男子,菩萨尔时自知见觉所受持戒无有倾动,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善男子,菩萨见所持戒牢固不动,心无悔恨;无悔恨故,心得欢喜;得欢喜故,心得悦乐;得悦乐故,心则安隐;心安隐故,得无动定;得无动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离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见佛性。是名菩萨所知见觉,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迦叶复言:“云何菩萨修持净戒,心无悔恨,乃至明了,见于佛性?”

佛言:“善男子,世间戒者不名清净。何以故?世间戒者,为于有故,性不定故,非毕竟故,不能广为一切众生,以是义故,名为不净;以不净故,有悔恨心;以悔恨故,心无欢喜;无欢喜故,则无悦乐;无悦乐故,则无安隐;无安隐故,无不动定;无不动定故,无实知见;无实知见故,则无厌离;无厌离故,则无解脱;无解脱故,不见佛性;不见佛性故,终不能得大般涅槃。是名世间戒不清净。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清净戒者,戒非戒故,非为有故,定毕竟故,为众生故,是名菩萨戒清净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净戒中,虽不欲生无悔恨心,无悔恨心自然而生。善男子,譬如有人执持明镜,不期见面,面像自现;亦如农夫种之良田,不期生芽而芽自生;亦如燃灯,不期灭闇而闇自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坚持净戒,无悔恨心自然而生亦复如是,以净戒故心得欢喜。

“善男子,如端正人自见面貌,心生欢喜,持净戒者亦复如是。善男子,破戒之人见戒不净心不欢喜,如形残者自见面貌不生喜悦,破戒之人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一持酪瓶,一持浆瓶,俱共至城而欲卖之,于路脚跌,二瓶俱破,一则欢喜,一则愁恼;持戒、破戒亦复如是,持净戒者心则欢喜,心欢喜故则便思惟:‘诸佛如来于涅槃中说,有能持清净戒者则得涅槃,我今修习如是净戒亦应得之。’以是因缘,心则悦乐。”

迦叶复言:“喜之与乐有何差别?”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作恶时名为欢喜,心净持戒名之为乐。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于生死则名为喜,见大涅槃名之为乐。下名为喜,上名为乐。离世共法名之为喜,得不共法名之为乐。以戒净故,身体轻柔,口无粗过。菩萨尔时,若见若闻,若轻若尝,若触若知,悉无诸恶;以无恶故,心得安隐;以安隐故,则得静定;得静定故,得实知见;实知见故,厌离生死;厌生死故,则得解脱;得解脱故,得见佛性;见佛性故,得大涅槃。是名菩萨清净持戒,非世间戒。何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受净戒,五法佐助。云何为五?一、信,二、惭,三、愧,四、善知识,五、宗敬戒。离五盖故,所见清净;离五见故,心无疑网;离五疑故——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僧,四者、疑戒,五者、疑不放逸——菩萨尔时即得五根,所谓信、念、精进、定、慧;得五根故,得五种涅槃,谓色解脱乃至识解脱。是名菩萨清净持戒,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大涅槃经》有破戒者,有人呵责轻贱毁辱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毁所受戒?若人受持是涅槃经毁禁戒者,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读诵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而毁戒者,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如是之人,我亦不听受持是典,宁使不受不持不修,不以毁戒受持修习。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涅槃经者,当正身心,慎莫调戏轻躁举动。身为调戏,心为轻动。求有之心名为轻动,身造诸业名为调戏。若我弟子求有造业,不应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经》。若有如是受持经者,人当轻呵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求有造业?’若持经者求有造业,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受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求有造业,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复次,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是涅槃经,莫非时说,莫非国说,莫不请说,莫轻心说,莫处处说,莫自叹说,莫轻他说,莫灭佛法说,莫炽然世法说。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说者,人当轻呵而作是言:‘若佛秘藏《大涅槃经》有威力者,云何令汝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若持经者作如是说,当知是经为无威力。若无威力,虽复受持为无利益。’缘是轻毁涅槃经故,令无量众生堕于地狱。受持是经非时而说,乃至炽然世法而说,则是众生恶知识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善男子,若欲受持者,说大涅槃者,说佛性者,说如来秘藏者,说大乘者,说方等经者,说声闻乘者,说辟支佛乘者,说解脱者、见佛性者,先当清净其身;以身净故,则无呵责;无呵责故,令无量人于大涅槃生清净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经;若闻一偈一句一字及说法者,则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则是众生真善知识,非恶知识,是我弟子,非魔眷属,是名菩萨,非世间也。善男子,是名世间之所不知不见不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一切世间所不知见觉,而是菩萨所知见觉?所谓六念处。何等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善男子,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大净,毕竟到于彼岸,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有怖畏,不惊不动,独一无侣,无师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不共智、广普智、毕竟智,智宝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人中莲华分陀利华,调御人师,为大施主、大法之师。以知法故名大法师,以知义故名大法师,以知时故名大法师,以知足故名大法师,以知我故名大法师,知大众故名大法师,以知众生种种性故名大法师,以知诸根利钝中故名大法师,说中道故名大法师。

“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尔,故名如来。诸佛世尊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大涅槃,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诸佛世尊为众生故,随宜方便开示三乘,寿命无量不可称计,如来亦尔,是故号佛为如来也。

“云何为应?世间之法悉名怨家,佛应害故,故名为应。夫四魔者是菩萨怨,诸佛如来为菩萨时,能以智慧破坏四魔,是故名应。复次,应者名为远离,为菩萨时应当远离无量烦恼,故名为应。复次,应者名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虽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受诸苦恼,终无不乐而常乐之,如来亦尔,是故名应。又复应者,一切人天应以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妓乐而供养之,是故名应。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颠倒,遍知者于四颠倒无不通达。又复正者名为苦行,遍知者知因苦行定有苦果。又复正者名世间中,遍知者毕竟定知修习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正者名为可数、可量、可称,遍知者不可数、不可量、不可称,是故号佛为正遍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亦有遍知,亦不遍知。何以故?遍知者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声闻、缘觉亦得遍知,是名遍知。云何不遍知?善男子,假使二乘于无量劫,观一色阴不能尽知,以是义故,声闻、缘觉无有遍知。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无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为明行足也。又复明者名咒,行者名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咒者名为解脱,吉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名为大般涅槃,是故名为明行足也。又复明者名光,行者名业,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光者名不放逸,业者名六波罗蜜,果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明者名为三明:一、菩萨明,二、诸佛明,三、无明明。菩萨明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诸佛明者即是佛眼,无明明者即毕竟空。行者于无量劫为众生故修诸善业,足者明见佛性,以是义故名明行足。

“云何善逝?善者名高,逝名不高。善男子,是名世间义。高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高者即如来心也。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如来,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为善知识,逝者善知识果。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善知识者即初发心,果者名为大般涅槃,如来不舍最初发心得大涅槃,是故如来名为善逝。又复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间义。好者名见佛性,有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涅槃之性实非有也,诸佛世尊因世间故说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实无有子说言有子,实无有道说言有道;涅槃亦尔,因世间故说言为有,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名善逝。

同类推荐
  • 大德昌国州图志

    大德昌国州图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桥妙伦禅师语录

    断桥妙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rometheus Bound

    Prometheus Bou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雁宕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平行世界的游戏世界

    平行世界的游戏世界

    我名叫黄锦,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准备去超市买点东西。但是当我经过马路时,一声咆哮的声音响起下意识的转头一看,一辆大货车呼啸的向我驶来,然后我体会到了飞翔的感觉,当被撞飞十几米后,感受着越来越模糊的意识。我想的却是,要死了吗?这个时刻感觉自己非常的空明,思考了地球的起源,又思考了人类的历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地球人类的未来结论总是灭亡,似乎按照人类按照现在的步伐走下去会引来一个不可抵挡的灾难。空明的状态终于支持不住,黄锦提起最后一点精力骂自己到:人生的最后几秒我想的却是这个鬼东西。在黄锦终于失去意识后,手指上的一个古朴的戒指忽然从手指上脱离,飞向黄锦身上的伤口,然后一滴鲜血便飞向戒指并融合其中。然后戒指发出了一阵阵微光就消失在空中。另一世界的车祸现场,躺着血泊的青年手指上凭空出现了一个戒指。当黄锦迷迷糊糊醒来后,便下意识爬起来看向四周,咦,我怎么好像没什么事啊!这时忽然响起了一声熟悉的喇叭声,下意识注意力一下自己的位置(马路中间)。MMP的我这是把一辈子霉运用上了吗?啊~~~~。
  • 猫咪总监很凶残

    猫咪总监很凶残

    安炎焰,人如其名,是个性子火爆到有些凶残的姑娘,毕业后就职于立浅集团B市分部,从小小设计师一路斩杀到设计主管之位,然后总部一张白纸黑字调职书,将她揪回老家T市,任职设计总监,目前正寄居在青梅竹马的公寓之中,故事正式进入正轨,看官们且等着…
  • 溯源历史

    溯源历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古代社会,让你从头回顾中国历史,让你了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
  • Idle Ideas in 1905

    Idle Ideas in 1905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可惜不是我

    可惜不是我

    周墨原以为那些刻在课桌上的喜欢只能叫作暗恋。直到高禹夏的出现,他教会周墨如何去爱,他陪着周墨成长,他牵着周墨的手说着永远不分开……可是,当周墨再次转身的时候,一直陪着她的那个少年已不在她身边。为什么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 邪皇诱宠之毒医世子妃

    邪皇诱宠之毒医世子妃

    她,前世是一枚毒医,却被前夫和妾侍算计虐死,这一世还不掀翻了他的王府。“你是让我杀了你还是让我休了你”某王妃一脸得瑟,抖着腿儿看着破门而入的暴戾世子!该死的女人,堂堂的世子妃,劫天牢,还满世界说要休夫,这女人不要不要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

    宿吉祥寺寄庐山隐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赛亚人时代

    赛亚人时代

    【龙珠同人】某一天,世界突然被阴云笼罩,孙悟空和弗利萨出现在都市,神龙悬挂当空。一个愿望奇迹地将张宇带到了龙珠的世界。他要以赛亚人的身份活下去,不知不觉成了宇宙最强。当回到现实,以为所有只是一场梦的时候,拉开窗帘,钻石弗利萨在天上狞笑,吸收了所有战士的布欧走上楼梯,完美沙鲁进化到极致,扎马斯和布罗利撞倒了高楼。超4悟吉塔破门而入:“快,该去拯救世界了!”
  • 诸天召唤英雄系统

    诸天召唤英雄系统

    诸天英雄召唤系统,召唤列强。召唤千古英雄,电影英雄,动漫英雄。分解英雄可获得英雄所持物品及技能。英雄人物性格迥异,看秦易如何驾驭群雄,傲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