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3500000076

第76章

震川别集之一

应制论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以下诸生课试作)

天下之治,系乎人臣之有其德,而才不与焉。夫天下之才,未尝无也,所赖以致至治者,非其才之难,而所以用其才者难也。能用其才,系乎人臣之有其德而已矣。所谓德者,必其资性之纯,而心术之正。是故其气刚以毅,出于正直,而必不至于佞;其心宽以恕,出于忠厚,而必不至于薄,如此可谓有其德矣。而后以其才用之,故天下服其正直之气,而乐其忠厚之化,而人心世道实系之。夫才者行于一时,则固一时之善而已也;行于一事,则固一事之善而已也;惟正直忠厚之道,其用为不穷。士之立朝而不以此,则余无可取矣。善乎豫章罗氏之言:“士立朝之道,不为惊世可喜,烨然赫然,以为人臣之伟节,惟以正直忠厚为本。”儒者之论,何其切近而笃实也!

夫所谓本者,言士之用世,其所施为措置盖未暇论,而不可穷之业,实根底于此也。夫木之有本,本既拨,则枝叶无所寄托矣;士之有德,德既隳,则才猷无所附丽矣。盖有其德,而后其才可以成天下之事;无其德,则才之所用适足以偾天下之事而已矣。

夫人君治四海之众,一人不能独为,而与海内之士共之。士之欲行其志者,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三公九卿,百司庶府,设官分职,如此其众也。天下之才,惟天子所以使之。盖自一命以上,无虚位也,无乏人也,则人人尽其才,因其职以自效,举目前之事,则既能办饬矣。夫正直也,忠厚也,士无此二者,皆能任天下之事,皆能治天下之民,皆能建天下之功,皆能兴天下之业,然有利焉,不胜其害也;有得焉,不胜其失也。天下幸而无事,人臣安享禄位,以为才如是足矣,不知其俗之渐靡积习而不可挽也。故士必本之以正直忠厚,其大者固已磊落卓荦,自立于世,然后随其所受之职,皆能不违于道。是故与之任天下之事而事必集,与之治天下之民而民必安,与之建天下之功、兴天下之业,功成业广而后无患。呜呼,此正直忠厚之道所以为本也。

且所谓正直者,何也?气之刚以毅也,其质近乎义,而心术之正,必不苟为佞。天子欲有所为,而不敢以或阿;群臣皆以为然,而不肯以或同。天子有失必规,群臣有奸必发。事有庇于民、益于国,争之而必行;有病于民、害于国,争之而必不行。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不善;可与为义,而不可与为不义。万钧之重不为慑,雷霆之威不为怵。谔谔乎无所隐也,蹇蹇乎无所避也,侃侃乎无所挠也,鹔鹔乎必致之也。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瓃、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

所谓忠厚者,何也?心之宽以恕也,其质近于仁,而心术之厚,必不苟为薄。辅天子而以宽仁,与群臣处而不求为异。天子有过,而非心逸志为之潜消而不知;人臣有失,务包容其小而爱惜其才。可以裨国而不便于民,不行;可以取名而无益于国,不举。如泰山之安而不摇,如深渊之静而莫测。休休乎其无所不容也,粥粥乎若无所能也,浑浑乎若无辨也,与与乎其可即也。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或者曰:“正直近于伉厉,容有激天下之变。”是固有之。然囗方为圆,以规世好,君子终不避伉厉之讥而出于此也。“忠厚近于无能,容有以养天下之弊。”是固有之。然锲厚为薄,以索人情,君子终不避不能之诮而出于此也。大抵由于质性之美,而原于心术之正,则正直而不至于伉厉,忠厚而不至于无能,此自然之理。故士而舍此,欲以委随变化而谓之通,凌谇尽察而谓之能,此则天下之所谓才,而非士之所贵也。

唐虞之盛,其臣皆有神圣之姿,其功与天地并,若非人之所能为者也。然君臣之相勉戒,不过曰“直清”,曰“弼直”,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何其近于人情也?古之圣贤所以佐其君者,不过如此而已矣。迪知忱恂,夏之所以有室大竞也;惟兹有陈,商之所以格于皇天也;秉德迪知,周之所以怙冒闻于上帝也。夫其正直如此,忠厚如此,故能循道履信,而功业所至,乃与天地并。成王之命君陈曰:“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此告之以正直也。曰:“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人。必有忍,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此告之以忠厚也。

天下之势,欲其直,常趋于佞;欲其厚,常趋于薄,世道之不可挽如此。是以不惟士之所贵者如此,而有国家者务培养之,以伸抗直之气,而全忠厚之体。孔子生于周末,褒史鱼之直,恶祝鹴之佞,思史之阙文,而称周公之训,其所感者深矣。夫相嘘以成风,相吹而成俗。隆泎之时,一人嘘之不能为热也;炎赫之景,一人吹之不能为寒也。天下有一正直者,崇奖之而不抑之以伉厉,若文帝之信申屠嘉也;有一忠厚者,敦尚之而不嗤之以无能,若光武之封卓茂也。如此则天下知所慕效矣。此在天子与公卿大臣之事,诚如此则百僚师师,皆忱恂于九德之行,而《羔羊》之正直,《行苇》之忠厚,可以远追于成周之盛也。谨论。

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

天下之道,不可以象求也。以象求道,则道局于象而有所不该;以言求象,则象滞于言而有所不尽。嗟夫,古之圣贤,本以天下之道不著,而以象该天下之道;本以天下之象不详,而以言尽天下之象。卒之象立言设,而反有所不该不尽,则圣贤之心于是乎穷。虽然,圣贤固非逞奇眩异,苟为制作,以骇于天下。则其始之为象也,将谓其足以该道也;其后之为言也,将谓其足以尽象也。象有不该之道,而言有不尽之象,则圣贤之轻以为之名。由此言之,则天下之道不可无圣贤之象,而天下之象不可无圣贤之言。

先天之图,伏羲之象也;太极之图与说,周子之言也。天下无异道则无异象,无异象则无异言。奋乎千百世之上,而常符于千百世之下;奋乎千百世之下,而常符于千百世之上,是先天之与太极也,岂可以先后大小而区别之耶?

然谓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者,何也?天下之道,太极而已矣。太极之动静,阴阳而已矣。阴阳之变合,五行而已矣。五行之化生,男女善恶万物万事而已矣,圣人愚人、君子小人之别,动静修违之间而已矣。而《太极图》者,为数言以括之而未始遗也。则夫先天虽上古圣人之作,宁能有以加乎?周子之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周还布列,宁有出于太极、阴阳、五行、男女、善恶、万事、万物、圣人、君子、小人之外?而曰范围焉者,固非以不该不尽为周子病,而独为夫周子之未离乎言也。未离乎言,则固不若先天之笼统包括,渊涵浑沦于忘言之天也。圣贤之始为说于天下,固谓可以尽象而该道,而明言晓告,以振斯世之聋瞶。孰知夫象之所不该者,象不能尽,而言之所不尽者,非言之所喻也。

上古之初,文字未立,《易》之道浑浑焉流行于天地之间,俯仰远近,巨细高卑,往来升降,浮沉飞跃,有目者皆得之而为象。天下未尝有《易》,而为《易》者未尝亡。迨夫羲皇有作,始为先天之图,天下之道,一切寓之于方圆奇偶之间,如明鉴设而妍媸形,渊水澄而毛发烛。然而失之者,犹不免徇象之病,则天下固已恨其未能归于无象之天。而孰谓其生于圣远言湮之后,建图属书,哓哓然指其何者为太极,为阴阳,为五行,为男女善恶万物万事,为圣人君子小人,其言如此之详也,而可同于无言之教耶?故曰,图虽无文,终日言之而不尽也。噫,惟其无文,故言之而不尽,而言之所可尽者,有言故也。

故自先天之《易》,羲皇未尝以一言告天下,而千古圣人,纷纷有作,举莫出其范围。以《艮》为首,夏之《连山》也,而不能易先天之艮也。以《坤》为首,商之《归藏》也,而不能易先天之坤也。取八卦而更置之,周之《周易》也,而不能易先天之八卦也。畅皇极而衍大法,而有取夫表里之说;观璿玑以察时变,而有取夫顺逆之数。作经法天,而必始于文字之祖。备物制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而必尚夫十三卦之象。未始为声音也,而言律吕者推之;未始为历象也,而言十二辰、十六会、三千六百年者推之;未始为寒暑昼夜风雨露雷也,而言天地之变化者推之;未始为性情形体走飞草木也,而言万物之感应者推之;未始为元会运世岁月日辰也,而言天地之始终者推之;未始为皇帝王伯《易》《书》《诗》《春秋》也,而言圣贤之事业者推之。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则太极之立也;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动静之机也。《乾》《兑》《离》《震》,居左而为天卦,《巽》《坎》《艮》《坤》,居右而为地卦,所以分阴分阳而立两仪也。《乾》《坤》亥巳,天地之户,阴阳所以互藏其宅也;《否》《泰》寅申,人鬼之方,天地相交,生生之所以不息也。以消长求之而动静见,以淑慝求之而圣人、君子、小人分。先天未尝言太极也,而太极无所不该。太极言太极,则亦太极之说耳。是故无言者不暇言以传,而有以尽天下之所不言;有言者待言以明,而不能尽天下之言。自羲皇而下,所以敷衍先天之说者愈详,而卒不能自为一说,自立一义,以出六十四卦之外。譬之子孙虽多,而皆本于祖宗之一体。故太极者,先天之子孙也。

虽然,有先天则太极可以无作,而周子岂若斯之赘也?盖天下不知道,圣贤不得不托于象;天下不知象,圣贤不得不详于言。于是始抉天地之秘以泄之,自文王已不能无言。而《易》有太极,孔子亦不能自默于韦编三绝之余矣。大飨尚玄酒,而醴酒之用也;食先黍稷,而稻粱之饭也;祭先太羹,而庶羞之饱也。呜呼,亦其势之所趋也。

泰伯至德

圣人者,能尽乎天下之至情者也。夫以物与人,情之所安,则必受,受之而安焉;情之所不安,则必不受,虽受之而必不慊焉。人之喜怒发于心,不待声色笑貌而喻,而意之所在,有望而知者。故受物于人,不在乎与不与之迹,而在于安与不安之间,此天下之情也。天下之情,天下之所同,而濡滞迂缓,贪昧隐忍,将有不得尽其情者,惟圣人之心为至公而无累,故有以尽乎天下之至情。

《论语》之书,不以让训天下,而言让者二:伯夷称贤人,泰伯称至德是已。夫让,非圣人之所贵也,苟以异于顽钝无耻之徒而已矣。而好名喜异,人之所同患,使天下相率慕之而为琦魁之行,则天下将有不胜其弊者。春秋之时,鲁隐、宋穆亲挈其国以与人,而弑衄之祸,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国内大乱者再世。吴延陵季子,可谓行义不顾者矣,然亲见王僚之弑,卒不能出一计以定其祸,身死之后,仅三十年,而吴国为沼。以延陵季子,而犹不能无憾者。故让之而不得其情,其祸甚于争;苟得其情,则武王之争可以同于伯夷,故圣人之贵得其情也。伯夷、叔齐,天下之义士也。伯夷顺其父之志,而以国与其弟,然终于叔齐之不敢受,而父之志终不遂矣。夫家人父子之间,岂无几微见于颜色,必待君终无嫡嗣之日,相与褰裳而去之,异乎“民无得而称”者矣,故圣人以为贤人而已。盖至于泰伯,而后为天下之至德也。古今之让,未有如泰伯之曲尽其情者。盖有伯夷之心而无伯夷之迹,有泰伯之事而后可以遂伯夷之心,故泰伯之德不可及矣。

自太史公好为异论,以为太王有翦商之心,将遂传季历,以及文王。郑康成、何晏之徒,祖而述之。世之说者,遂以为虽以国让,而实以天下让,不以其尽父子之情,而以其全君臣之义,故孔子大之。夫汤武之所以为圣人者,以其无私于天下,天下归之而不辞也。使其家密相付授,阴谋倾夺,虽世嗣亦以是定,则何以异于曹操、司马懿之徒也。太王迫于戎狄,奔亡救败之余,又当武丁朝诸侯之世,虽欲狡焉以窥大物,其志亦无由萌矣。就使泰伯逆睹百年未至之兆,而举他人之物为让,此亦好名不情之甚,亦非孔子之所取。圣人无“意、必、固、我”之私,须臾之间,常不能以预定,而曰百年之必至于此,不几于怪诞而不经耶?盖翦商之事,先儒尝以辨之,而《论语》之注,厘革之未尽者也。说者徒以太王溺爱少子而有此,此晋献公、汉高祖中人以下之所为,而太王必不至于是,故以传历及昌为有天下之大计。殊不知儿女之情,贤者之所不免也。篡逆之恶,中人之所不为也。《诗》云:“爰及姜女,来朝走马。”孟子以为太王之好色也。诗人之意未必然,而孟子之言亦不为过。太王固不胜其区区之私,以与其季子,泰伯能顺而成之,此泰伯所以为能让也。泰伯之去,不于传位之日,而于采药之时,此泰伯之让所以无得而称也。使太王有其意,而吾与之并立于此,太王贤者,亦终胜其邪心以与我也。吾于是明言而公让之,则太王终于不忍言,而其弟终于不忍受,是亦如夷、齐之终不遂其父之志而已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徒太妖孽

    小徒太妖孽

    初久身为第一仙门最小的长老,在某一天收了个魔尊的转世为徒,走上了坑害小徒的漫漫长路
  • 腹黑国师之霸宠倾城妃

    腹黑国师之霸宠倾城妃

    前世她是天界的姬月大祭司,受万民敬仰,福泽六界,无爱无求,直到遇见帝君莲池,方知怦然心动与生死相许,可当她毫无保留的倾心相许之时,一场精心的筹划又让他们分隔千年;今世她乃一介孤女,命运的牵绊,让他们再次相逢,他依旧高高在上,权倾天下,只是他不再是帝君,而是国师。*******************“季儿,从本座瞧上你的那刻起,本座就是你的了。”莲池勾魂摄魄的眼眸里柔情缱绻,“季儿,眉眼心间,唯一个你,虽千万人,吾亦往矣。”妃芷:我永远都抢不走不属于我的东西,生生世世皆是如此……本文温馨甜蜜无大虐。
  • 我在你的爱情之外

    我在你的爱情之外

    苏夏爱傅斯琛,可当她背着他生下他的孩子时,孩子却被鉴定出不是他的。傅斯琛爱苏夏,但却只能用伤害的方式爱她……
  • 王爷,你欺人太甚(将完)

    王爷,你欺人太甚(将完)

    你不在时,雪一直下,仿佛是在等你回来,我抬头,雪落在我的眉尖化成一片雨水。你不在时,月一直挂在空中,仿佛是在为你照亮回来的路,于是我想变做一颗树,和月亮一起等你。你不在时,树一直摇晃,那影子就象你的身影,时常使我失神。你不在时,风时常又哭又笑,于是风哭时我跟着落泪,风笑时我随它而笑。你不在时,床一直为你而空,是我心中已经容不下她人酣睡,你可知那细微的喘息声曾是我入梦的良药。你不在时,梦不期而至,梦中有你也有我,可梦醒时你却消然而去,于是,我只盼夜夜有梦,梦中有你。你不在时,我食之无味,寝之难安,唯任两鬓生华发,岁月指尖流……雪月你虽不在,我却仍为你保留着皇后的位置……直到永远……我不希望我困住你,但我也不希望再次失去你,如果用江山来和你交换,那么我一定要你,而不要江山。一滴清泪落在我的脸庞,我愕然抬起头时,却发现他已泪流满面,我刚要说什么,他却将手指放在我的唇边,只仰起头长长的叹了一声,然后将我紧紧的拥入怀中,用他的脸轻轻的抚着我的额头…….
  • 国公府的赘婿

    国公府的赘婿

    一不小心成为了国公府的赘婿,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PS:纯智斗争霸文,单女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雪擦亮的青春

    风雪擦亮的青春

    七十年代后期,一大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前往西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基层工作,给那些地方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他们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自己,在西藏浓郁纯朴的亲情中成长起来。本剧以几个分配在藏北草原年轻人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理想主义追求。
  • 依然相爱,该有多好

    依然相爱,该有多好

    《依然相爱,该有多好》是一部小说集,收录23个唯美而纯真的爱情故事,层层渲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四重意境,让读者体悟再千回百转的情爱,终逃不开“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23个故事,不是爱情的样板,只渴望在这些唯美、深情而感伤的故事里,邂逅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和一段造就了你我、惊心动魄的倾城时光。
  •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