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01200000001

第1章

真谛义品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三万二千。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有天子名曰寂顺律音。在于会坐。即从坐起更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文殊师利今为所在。一切诸会四部之众。天龙鬼神释梵四王。皆共渴仰。欲睹正士咨讲妙辞听受经义。佛言。东方去此万佛国土世界名宝氏。佛号宝英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今现在演说道教。文殊在彼。为诸菩萨大士之伦宣示不及。天子白佛。惟愿大圣。加哀垂威。今文殊师利自屈到斯。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所说经法。开发结碍靡不霍然。逾过声闻缘觉之上。文殊师利设说大法。一切众魔皆为降伏。诸邪迷惑无得人便。诸外异道莫不归命。其贡高者不怀自大。未发意者皆发道心。已发道心立不退转。所当受者无不稽颡。所当执御靡不揽持。如来至真皆亦劝赞。因此圣教乃令正法长得久存。自舍如来。未有他尊智慧辩才颁宣典诰如文殊者也。

于是世尊见寂顺。律音天子之所启白。为一切故则发大哀。演两眉间毛相之光。其明普照照诸三千大千佛土。通达周彻一万佛土。大光照耀宝氏世界。时彼佛土诸菩萨众。前问其佛。是何感应先现此瑞。宝英如来告诸菩萨。西方去此过万佛刹。有世界名忍。其佛号曰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讲法演眉间光。照万佛土普耀此刹。菩萨问曰。唯然世尊。何故放光。佛言。无央数亿百千菩萨会彼佛土。释梵持世及四部众。皆共倾望文殊师利。欲得奉觐咨讲经法。悉俱白佛。奋斯光明遥请文殊。宝英如来告文殊曰。汝往彼土能仁如来延企相待。众会无不迟想。相见稽首思闻欲听禀受。文殊白佛。吾亦寻知此光瑞应。于时文殊与万菩萨礼宝英佛右绕三匝。犹如壮士屈申臂顷。于宝氏刹忽然不现。立于忍土在虚空中。不现其身。佥雨天花遍大众会。花至于膝。时诸会者怪未曾有。皆白佛言。此何先瑞而雨天花。佛告诸族姓子。此文殊师利与万菩萨应命俱来。在于虚空雨于众花。以供养佛众会。佥曰。愿见文殊及诸菩萨。若能亲觐如是正士。甚为欣庆难值难遇。说是未竟。文殊师利与万菩萨。便即现身稽首佛足右绕七匝。各以威力神足变化。作大莲华自处其上。寂顺律音天子白佛。愿发圣教。令文殊师利敷演道化。众会踦[跳-兆+區]欲闻训诲。佛告天子。自咨汝心便可稽问。寂顺律音则白文殊。宝英佛土有何奇特超异之德。至使仁者游居乐彼。文殊告曰。不兴贪欲亦不灭之。不起嗔恚亦无所尽。不建愚痴亦无所除。不造尘劳亦无所坏。所以者何。无所生法亦无所尽。又问其佛说法。何所兴为何所灭除。答曰。其本净者。以无起灭不以生尽。所以者何。彼土众生。了真谛义以为元首。不以缘合为第一也。又问。何谓真谛元首。何谓缘合以为第一。答曰。于义无起亦无所坏。无有相处亦不无相。亦非一相亦不离相亦不显相。彼无视者亦不无视亦不谛视。亦不有尽无能尽者。已无所尽不可尽者。是曰真谛义。义者天子。谓无心矣无本心者。不教他人不于此除。不度彼岸不在中流。是真谛义。义者天子。谓无文字乃为圣谛。所以者何。如佛言。曰一切音声皆为虚伪。天子又问。如来所说将无欺乎。文殊答曰。如来所说无诚无欺。所以者何如来于二心无所住。而于有为无为之法无有言辞。由是之故无诚无欺。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如来之化设有所说。为实为虚。答曰。不诚不欺所以者何。如来之化不有四大亦无诚实。文殊答曰。如是天子。一切诸法皆亦如化自然之行。如来所解无所成就亦无所住。以是之故。所宣讲法不诚不欺归于无二。又问。何谓如来说真谛义。文殊答曰真谛义者不可讲说。所以者何。其义趣者。无言无说亦不可得。说是真谛义时。五百比丘漏尽意解。无数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法眼净。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圣谛品

寂顺律音问文殊师利。其真谛义甚为难解。文殊答曰。如是天子。其悭怠者于真谛义甚为难解。又问何谓比丘精进。答曰。无所断灭亦无所除。而不修行亦不取证。是为比丘奉行正义。所以者何。其自念言断灭如是除去。若此修行取证。则为坏想颠倒放逸众行俱合。又计斯者非正精进。又问何谓正精进乎。答曰。其等无本及与法界等。于五逆亦复如是。如等无本及与法界。于六十二邪见。亦如凡夫之法。学法不学声闻之法。缘一觉法佛法。亦如如等佛法。生死之法其泥洹法。爱欲尘劳诤讼颠倒亦复如是。比丘若兹精进行者。乃正精进。又问何谓所行平等如等佛法。及于爱欲尘劳之义亦等。诤讼颠倒之事。文殊答曰。用空无相无愿等故。所以者何。空者不别无所若干。犹如天子坏瓦器内空。及与宝器之内空者。俱同等空无有若干。不可言二。如是天子。爱欲之空及与诤讼颠倒之空上至道空。彼则俱空无有若干。不可名二。天子又问。何谓菩萨修行圣谛。文殊答曰。假使菩萨不行真谛。何因当为声闻说法。所以者何。菩萨行谛多所察护。声闻无护。菩萨行谛广大难限。声闻偏局。菩萨行谛将护众生。而于本际无所造证。菩萨行谛善权方便。不舍生死泥洹之门。菩萨行谛普观一切诸佛之法犹如天子有一士夫。窃舍大师驰逸奔走。独身无侣心怀恐惧。渡于旷路不敢复还。声闻如是意怀惶懅。怖畏生死不护众生。不能堪任游渡一切终始之患。独自行谛不护佛法。离权方便无有慧侣。不亦然乎。犹如天子谓彼大师多获盈利。赍无量宝瑰琦异珍。赐众贾人超越旷险。菩萨如是。亦如大师积行无量道宝无限。修于大慈无极之哀。真谛圣慧饶益一切。无数辩智以为傲富。游一佛国复游一国。六度无极摄行四恩。以济危厄矜救众生。还入生死。善权方便修行圣谛。度诸未度解诸未解。周旋三界独步无侣。开化未闻使入大乘。

犹如天子垢秽弊衣。以思夷华黄白须曼而用熏之。香气不久寻便歇尽。声闻缘觉行谛薄鲜。亦复如是。便中灭度不修所愿。不至于佛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度脱之香亦复不能降伏挂碍尘劳之欲。犹如天子细嬬妙衣其价百千。以天殊特珍宝诸华。百千万岁熏此好衣。其衣常香香气普流。巍巍芬馥未曾有歇。诸天世人皆所爱乐。菩萨如是。从无数劫行谛法香不具。所愿不中灭度。而常演出佛无上道戒定慧解度知见馨。降伏挂碍尘劳之欲游于天上及至人间。天龙鬼神诸阿须伦。君子庶民莫不奉敬。而欲见者恒弘济度。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其宝英如来至真佛土。声闻之众为如何乎。文殊答曰。不御笃信不从他教。不行于法不毁法界。亦不八等离于八邪。不须陀洹皆度一切恐惧恶趣。非斯陀含来化众生。非阿那含于一切法无所往来。非阿罗汉而皆受于三千世界供养之利。不离于欲亦不以欲而见[病-丙+(匆/心)]患。不离嗔恚不以怒恨而见燋然。不于众生而怀害心亦无所忧。不离于痴不以愚騃而为危难。灭除窈冥及一切法。不离尘劳殷勤精进。化去一切众生爱欲逮得高节。无所从生而游现生。于诸想念开化众生。不计吾我及与人寿。悉无所受亦无所舍。净必一切人民所施众祐之德。无意无念以修意止。奉四意断不起不灭。行四神足身意寂然。遵于五根晓了一切众生本源。行于五力降伏尘劳。念于觉意解平等慧。净修道教弃捐邪径。证于道训不得无为。游趣寂寞而行本际。观于所观佥入法界。灭于无明尽于愚痴。兴于圣慧无上正真。而除于三解脱之品。则以肉眼皆见众生。一切佛土诸佛世尊所化人民。则以天眼睹于五趣生死往来周旋人民。蜎蜚蠕动蚑行喘息形物之类之所归生。则以慧眼察知一切众生之畴心行所念。则以法眼睹见三世三界。群萌一切人民所可行者。则以佛眼皆用明观一切诸法。法藏秘典圣耀所照。则以天耳遥闻诸佛所宣经法。以无念慧念知过去无央数劫之所更历。而以神足游于无量诸佛国。土靡不周遍。尽于诸漏不至无余修解脱也。而现其形无有色身。有所讲说不演文字。有所思惟无心想著。示于颜貌姿艳端正。以相庄校众好若干。而以功德自严其体。威神殊绝无能当者。名称普流功勋阐布。通于三世无所弊碍。以咨嗟慧而为馨香自熏其身。则于世法而无所著。不为尘劳而见染污。恶口粗辞不能毁之。则以神通而自娱乐。博闻无厌颁宣辩才为师子吼。以智慧光靡所不照圣明之达。而为雷震灭除闭塞幽隐之愚。所说无尽通解总持佛所观察声闻缘觉所不知处。常见诸佛觉意如海。三昧之定犹须弥山。忍辱柔和等之如地。勇猛之力降魔官属弃诸外道安乐自在如天帝释。喻若梵天心得由已无有俦匹。求比难比而无等伦。亦如虚空不可为喻。靡所不周无所不入天子。欲知宝英如来所生国土。声闻之众其功德勋。复超于此。如吾所叹不可计量。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五千天子未得道证发心。白佛世尊。我等愿生于彼宝英佛土。得为声闻。文殊答曰。诸族姓子。不可以怀声闻之心生彼佛土。汝等。当发大道之心乃致彼土。应时受教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佛悉记说当生彼土。

解律品

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何谓声闻律。何谓菩萨律。答曰。受教畏三界难厌患[病-丙+(匆/心)]者。声闻之律。护于无量生死周旋。劝安一切人民蚑行喘息蠕动之类。开导三界决其疑网众想之著。是菩萨律。恶厌积德以用悭废不能自进。是声闻律。兴功为德不厌诸行。以益众生因而得济。是菩萨律。灭除一切尘劳之欲己身所恶。是声闻律。攻伐一切众生尘劳恩爱之著。是菩萨律。不睹诸天心行所念所志不同。是声闻律。目见三千大千之佛国土根心所归。是菩萨律。但能察己心之所行。是声闻律。普见十方诸佛处所众生心念。是菩萨律。唯照己身志性所趣。是声闻律。光于一切人民之行蜎蜚蠕动心念。思惟三界之居各有本末。是菩萨律难将以护一切众魔是声闻律。降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诸魔官属。坏众魔行能受正法。是菩萨律。如毁破碎瓦石之器不可还合。小志之德灭度如是不进正真。是声闻律。犹若金器虽为破败终不遗弃。即可还合以为宝器。大士现灭深慧法身。永存不朽不增不减续现三界。是菩萨律。若大火烧山林树木。莫不燔燎禽兽驰窜。小志若兹。畏三界难藏隐泥洹。是声闻律。乐于生死独步三界意无怯弱。欣心娱乐道法之乐劝化众生。亦如苑囿游观之园。花实茂盛多所悦豫。是菩萨律。不能断除挂碍盘结之难。而有处所。是声闻律。磨灭一切蔽盖之患。永无止处。是菩萨律。取要言之而有限节。自系缚身以有限德。而见成就戒定慧解度知见事。不能具足无极大道。是声闻律。所接玄邈志如虚空功勋无量。戒定慧解度知见品不可称载。是菩萨律。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快说解此。诸菩萨律。文殊听。吾引喻重解。令是义归广普究竟。犹如二人。一人叹誉牛迹之水。一人起立咨嗟大海积水之功。于意云何。其人叹誉牛迹之水能久如乎。答曰。牛迹之水甚为少少不足称誉。佛言文殊。声闻之。律所见威神亦复若兹如牛迹水不足称誉彼人起立嗟叹大海能如何乎。答曰。甚多甚多天中之天。其大海者无有边际。不可齐限深广难计。佛言。菩萨之律当作是观。犹如江海不可訾量。佛说是时。二万二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异口同音皆而叹曰。我等世尊。当学于斯菩萨之律。开导发起无央数人。

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文殊。为学何律。为修声闻缘觉之律。若菩萨律。文殊答曰。于天子意所志云何。其大海者。为受何水舍置何水。答曰。其大海者无水不受。报曰。如是天子。菩萨之律。犹如大海不逆污涂。十方诸律靡不归之。声闻缘觉一切众生开化行律而普游之。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所言律者为何谓乎。答曰。所言律者。开导教化恩爱尘劳。故曰为律。晓了贪欲。故曰为律。天子又问。何谓开导恩爱尘劳。何谓晓了于贪欲者。答曰。众念思想计有吾我。处于诸见不弃颠倒。不舍不明愚痴之本。行于二事兴发尘劳。分别此者。是谓晓了贪欲也。彼若修行无贪思想。净导随顺不计吾我。不住诸见捐舍颠倒弃舍无明愚痴之冥。不为二行尘劳不兴亦无诤乱。无诤乱已究竟永安。是谓开化尘劳之律。譬如天子其有术师。明识能知毒虺种类。便以咒术除去毒害。学者若斯。设能分别尘劳本末无有根源。则能消灭尘劳恩爱。天子又问。何谓开化尘劳本末之律。答曰。于众想念本末所行。无有想念则不兴诤。已不兴诤则无所著。已无所著则无所倚。已无所倚则无所住。已无所住则无恼热。已无恼热究竟被教而蒙度脱。此谓为律。设使天子。以贤圣慧玄妙之智。晓了尘劳恩爱之本。虚妄空无。无所是在。无有常主亦无所属。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有处所亦无方面。无内无外亦不两间。亦不积聚无色无像无有形貌。是为晓了尘劳恩爱之本。天子又问。尘劳云何而蒙度脱。为实为虚。答曰。犹如有人卧出梦中。毒蛇螫之。其人若痛不能堪任。寻时便服除毒之药。其毒即灭痛[病-丙+(匆/心)]休息。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人审为毒蛇所螫。为虚事乎。答曰。为虚不可言实。又问。设使虚者。何故被毒而蒙药除。答曰。如虚妄梦。梦虚不实而被于毒。毒除亦然亦无所除。文殊答曰。众圣解空。开化一切尘劳恩爱。亦复如是。如天子问。何谓开化尘劳恩爱为实为虚。欲了此义。如我之身计无有身。恩爱尘劳实无恩爱亦复若斯。设使我身是实身者。恩爱尘劳亦当常存所以尘劳。无尘劳者用我己身无有身故。由是之故。无有能得开化尘劳。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为寂寞而无生故。诸法惔怕不可受持故。诸法静默无归趣故。诸法皆尽无积聚故。诸法无尽无所生故。诸法不生无所成故。诸法无成用无造故。诸法无作无所为故。诸法无为用无我故。诸法无我用无主故。诸法无主如虚空故。诸法无来无所著故。诸法无来从无住故。诸法无住无所受故。诸法无受无所著故。是故天子。究竟蒙化。成为法律亦无所化。

道门品

天子又问。一切诸法以何为门之元首也。答曰。无顺之念以为门首。周旋生死顺义之念。为泥洹矣。不行精进为挂碍门。精进之行为道品门。狐疑之行为阴盖门。勤修解脱无挂碍门。思想诸著为尘劳门。无所想念无有虚妄无恩爱门。诸乱多念众妄想门。寂然之行为恬怕门。六十二见为憍慢门。修于空无无自大门。随恶亲友为恶罪门。从善亲友为善法门。众邪见事为[病-丙+(匆/心)]患门。正见之义为安隐门。悭贪之事为贫匮门。布施之义为大富门。毁犯戒者。便当归趣诸恶道门。奉修禁戒。当归一切生善处门。喜诤讼者违失法门。若忍辱者得归殊特超异之门。为懈怠者心垢秽门。遵行精进为无垢门。放逸之事为乱意门。一心之事为定意门。恶智之行痴冥之惑。如牛羊门。修智慧者三十七品。为道法本师子之门。而悉具足慈心行者。无所害门。悲哀行者志和雅门。性以和柔无谀谄门。而行喜悦乐法乐门。修行护者无所适莫。无增减门。行四意止不失宿德。诸所福门。四意断者顺平等门。四神足者心身轻门。五根行者。笃信之义为元首门。五力行者。不为尘劳及诸爱欲所沾污门。七觉意者。悉已晓了平等慧门。八道行者。弃捐一切众邪异径迷惑之门。复次天子。计于菩萨为诸佛法元首之门。将护诸法。法自在门故。善权方便。晓了处处无处之门故。智度无极通知一切众生心念所念。顺度彼岸门故。六度无极摄于六欲。令无所处为大乘门故。观求于空。三界如化终始如梦。智慧明门故。一切诸法皆为本无法无生忍。明达自然无所不了。其慧不依他人明故。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何谓法界之门乎。答曰。其法界者则曰普门。又问其法界为何所界。答曰。一切众生之所界者。名曰法界。又问其法界者岂有分际。文殊答曰。虚空之界宁有分际乎。报曰。不也文殊。答曰犹如虚空无有分际。法界如是亦无分际。天子又问曰。岂可分别于法界乎。答曰。其法界者不可分别。天子又问。仁者。何因解明诸法。乃能晓了如斯辩才。文殊告曰。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呼响者而有音出。以何解法。天子报曰。其呼响者不解诸法。以缘合成乃响出矣。答曰。如是天子。菩萨皆因众生缘故。而有所说。天子又问。仁者。为住何所而有所说。答曰。如来化住有所讲。吾之所住所演若斯。若曰。如来之化法无所住而有所说。答如如来化于无所住而有所说。吾之所宣亦复如是。设使文殊于一切法无所住立。而有所说。仁何所住。成于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乎。答曰。吾住五逆。乃成无上正真之道。又问文殊。其五逆者为住何所。答曰。其五逆者。无有根本亦无所住。又问。如来说言其作逆者。无间可避不离地狱。答曰。如是天子。如佛所说。其作逆者当堕地狱。若菩萨住于此五逆。疾逮无上正真之道。何谓为五。假使菩萨殷勤至心发大道意。去小乘心而不堕落声闻缘觉之地。是第一逆。发心广施一切所有无所爱惜。不与悭贪而共合会。是第二逆。而发慈心一切众生吾当度之不中懈废。是第三逆。见一切法无所从生。寻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不复中与六十二疑邪见俱合。是第四逆。所当知见。所当断除。所当颁宣。所当成觉。发意之顷悉知见觉。靡所不达而无所住。成一切智不著三界。是为五逆。文殊师利谓其天子。菩萨已住于是五逆。尔乃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天子又问。所说何谓逆不成逆。顺不成顺。答曰。如紫磨金及如意珠。虽堕不净为俱合乎。答曰不合。所以者何。其物真故不与伪合。文殊告曰。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沾污。譬如虚空无能污者。欲行学法发菩萨心。住于诸逆亦不动摇。开化诸逆则名曰。顺其心本净不与秽合。所以者何。设使合者不可复别。水及泥土尚不俱合况于心本清净。无形与形合乎。

同类推荐
  • The Garotters

    The Garo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阳巾

    华阳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案汇录丙集

    台案汇录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Up From Slavery

    Up From Slav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enelope's Experiences in Scotland

    Penelope's Experiences in Scot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体育传播学导论

    体育传播学导论

    《体育传播学导论》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强调了体育传播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数据比较丰富,其中关于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的体育传播,在我国体育传播学同类著作和教材中尚属首次出现。《体育传播学导论》对各类传媒中的体育新闻传播工作者、官方和民间体育组织中的体育传播工作者、体育相关企业如俱乐部和经纪公司中的体育传播工作者、社会体育工作中的体育传播工作者等相关人士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都市之无敌仙尊

    都市之无敌仙尊

    (又名《都市之少年仙尊》)九玄仙尊林亦在渡劫飞升之时,不幸遭遇传说中龙的袭击,殒命天门台,从而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候,同时发现左手位置,被封印了一条龙。从此,林亦以一种绝强的姿态屹立于新的世界中,拳打恶霸老流氓,脚踢阔少败家郎。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强者崛起路,正式开启。书友群:159096480ps:非种马文
  • 住在我背上的好朋友

    住在我背上的好朋友

    麦克斯是个大块头的男孩,因患有学习障碍,总被欺侮嘲笑。凯文聪明过人,却因天生畸形,同样被封闭在孤独的世界中。直到七年级暑假,两人成了好朋友,麦克斯当凯文的脚,凯文则当麦克斯的头脑。他们自封为怪物骑士,斩妖屠龙,闯荡江湖,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然而麦克斯不知道,凯文的时间不多了……最后,麦克斯克服学习障碍,在凯文送的空白本子上,第一次写下两个人的故事。
  •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刘美芳编著的《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内容简介: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对于儿童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告诉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成长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入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 亲爱的国师大人

    亲爱的国师大人

    乱世之中,身世沉浮。天下战事,终将平息。他究竟是谁?身上所负使命又是什么?他逐渐迷失在远行的道路上,直到遇见她。她的出现,如同天光破晓,照进了他的心里。两次穿越,历经坎坷,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是跨越了多远的距离,才能在时空穿越后再次相遇? (此书为练习文笔,提升水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武侠末世之叶青传奇

    武侠末世之叶青传奇

    武侠虽死,仙侠亦不当立。几十年来,武侠与仙侠一直明争暗斗,互有输赢。直至十几年前,武林盟主上官尔雨的那次突然失踪,均衡的局势被彻底打破。失去主心骨的武侠之士逐渐式微,仙侠修士抓紧机会趁虚而入,开始了对武侠门派的吞并。之前一直作为墙头草的剑斗兽人和妖仙御守两大修炼派系也纷纷站在了仙侠这边,企图从中获取些许好处。三方合力之下,竟在短短的一年间就完成了对武侠世界的赶尽杀绝,所有武林门派都惨遭灭顶之灾。十几年后,苟且偷生的武侠传人——叶青毅然出山,独自一人在这武侠末世里闯荡江湖。稍微暴露了自己武侠的身份,瞬间就会引来大批仙侠修士的围杀。但杀机四伏的九天神魔剑阵也好,神秘莫测的深渊之眼组织也罢,叶青从没有片刻的退缩。虽千万人,吾亦往矣。期初,叶青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复仇。然而复仇旅途中他渐次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宿敌、朋友和爱人,冰冷的内心也因为这些人逐渐的温暖了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最强祖师

    诸天最强祖师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横批:与世同君。穿越了,元浩也有一个系统,掌门至尊系统。 但元浩压力山大,系统主线任务:太元宗成为诸天第一宗门。 元浩看看身后的一间茅草屋,哭着喊道:系统好可怕,我要卸载。
  • 新永昼

    新永昼

    “阁下到来之日,大门将再次打开,黑暗将褪去,纪元将被改写,永昼再临。”老人说的一番话让我冷汗直冒,然而他并没有停下,他灰蓝的瞳色完全消失,高声唱到:“黑暗之神伊瑟拉啊只有我认出了你的宿敌白耀之女就在此地为永不腐朽的灵魂为永不腐朽的灵魂为永不腐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