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38000000009

第9章

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雩註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

河曰:謂道德大成之君,若缺者,滅名藏譽,如毀缺不備也。

其用不弊。

河曰:其用心如是,則無弊盡時。弼曰:學行大成,常如玷缺,謙則受益,故其村用無困弊之時。雩曰:若缺者,乃真大成,小成孑然成體,所以於道為不成,《莊子》曰:名成者虧。

大盈若沖,

河曰:謂道德大盈滿之君也。者,貴不敢驕也,富不敢奢也。

其用不窮。

明皇曰:祿位盈滿,常若沖虛,儉不傷財,故所用不窮匱。河曰:其用心如是,則無窮盡時也。弼曰:大盈充足,隨物而與,無所愛矜,故若沖也。雩曰:盈則竭矣,安得不窮之用乎。

大直若屈,

明皇曰:直而不回,故若屈。河曰:大直謂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與俗人爭,如可屈折。弼曰:隨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秀曰:於理直者,曲以應變,不自有其直,故莫見其直。

大巧若拙,

明皇曰:巧不蕩於分外,故若拙。河曰:大巧謂多才術也,亦不敢見其能。弼曰: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為異端,故若拙也。雩曰:傳物於自成,則外無巧功而實至巧也,刻雕眾形者,非其驗乎。

大辯若訥。

明皇曰:不飾小說,故若訥。河曰:大辯者,智無疑。如訥者,口無辭。弼日大辯因物而言,己無所造,故若訥也。雩曰:巧諭諸物,乃有辯名,至理不繁,故若訥也。

躁勝寒,

河曰:勝,極也。春夏陽氣躁疾於上,萬物盛大,極則寒,寒則零落死亡也。言人不當剛躁也。

靜勝熱,

河曰:秋冬萬物靜於黃泉之下,極則熱,熱者生之源。

清靜為天下正。

明皇曰:於躁勝者則寒,寒,薄也。於靜勝者則熱,熱,和也。故若屈者大直,清靜者為正矣。河曰:能清靜則為天下長,持正則無終已時也。弼曰:躁然後能勝寒,靜無為以勝熱,以此推之,則清靜為天下正也。靜則全物之真,躁則犯物之性,故唯清靜乃得如上諸大也。雩曰:躁者以末勝性,靜者以本勝事,以本勝事,乃能如上諸大,以末勝性,是動皆小爾,故知清靜為至正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

河曰:謂人主有道也。

卻走馬以糞。

明皇曰:天下有道之主,無為化行,既不食求,故無交戰,屏卻走馬之事,人得糞除田園。河曰:糞者,糞田也。兵甲不用,卻走馬以治農田。治身者,卻陽精以糞其身。

弼曰: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故卻走馬以治田糞也。雩曰:以道治天下者,物各遂其性,故無戰逐之事,而唯本業之修也。

天下無道,

河曰:謂人主無道也。

戎馬生於郊。

明皇曰:天下無道之君,縱欲攻取,故兵戎士馬寄生於郊境之上矣。河曰:戰伐不止,戎馬生於郊境之上,久不還也。弼日,.責欲無厭,不修其內,各求於外,故戎馬生於郊也。雩曰:郊,近邑之地。

罪莫大於可欲,

明皇曰:心見可欲,為罪大矣。河曰:好淫色也。雩曰:可欲者,善也。善名既立,則離道已遠,爭端起矣。故雖無罪而罪實在焉。

禍莫大於不知足,

明皇曰:求取不已,為禍大矣。雩曰:外求無厭,失性生禍。

咎莫大於欲得。

明皇曰:災咎之大,莫大於欲,所欲又令皆得,皆得則禍深,故云答也。河曰:欲得人物,利且責也。雩曰:各求其得,則叉獲咎於眾。

故知足之足,

河曰:守真根也。

常足矣。

明皇曰: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心若知足,此足則常足矣。河曰:無欲心也。雩曰:各盡其性分,則何不足之有。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

河曰:聖人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見天下也。

不窺牖,見天道。

明皇曰:垂拱無為,不出教令於戶外,是知理天下之道,人事和則天象順,故不煩窺牖而天道可知。河曰: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氣相貫,人君清靜,天氣自正,人君多欲,天氣煩濁,吉凶利害,皆由於己。弼曰: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其歸同也,慮雖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政,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戶窺牖,而可知也。雩曰:天下之眾,天道之微,其要同於性,今之極唯盡性者,膠目塞耳而無所不達,苟唯見而後識,識而後知者,是得其萬殊之形,而昧於一政之理。

然則所謂識知者,乃耳目之末用,而非心衍之要妙矣。彼自謂博,而不知其寡之至也,彼自謂智,而不知其愚之極也。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明皇曰:若不能無為,假使出令彌遠,其知理天下之道彌少。河曰:謂去其家觀人家,去其身觀人身,所觀益遠,所見益少也。弼曰:無在於一而求之於眾也。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若其知之,不須出戶,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雱曰:無極之理,盡於一塵,纖慮不萌,萬緣已現。學道之要,豈不在玆。而彼乃遠出以求,亦已昧矣。彌遠彌少,不其然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明皇曰:不出戶,故云不行,無為淳樸,而知為理之道。河曰:聖人不上天,不入淵,能知天地,以心知之。

不見而名,

明皇曰:不窺牖,故云不見。人和天順,故能名其太平。河曰: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聖人原小知大,察內知外。弼曰:得物之致,故雖不行而慮可知也,識物之宗,故雖不見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雱曰:窮理知本之人,已足與於此,若夫體盡無窮,無所不極者,其視四表,洞徹無孩,萬殊之變,不離目前,則又妙矣,此何足言邪。

不為而成。

明皇曰:不為言教,而天下化成。河曰:上無所為則下無事,家給人足,萬物自化就也。弼曰: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雖不為而使之成矣。雱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體道者天而已矣。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河曰:學謂政教禮樂之學也,日益者,情欲文飾,日以益多。弼曰:務欲進其所能,益其所習。秀曰:方其窮理之時,物物而通之,凡以求吾真,非以為博也。故日益而無害,至乎窮理,已上則以損為益矣。

為道日損。

明皇曰:為學者,日益見聞。為道者,日損功行。益見聞為修學之漸,損功行為悟道之門,是故因益以積功,忘功而體道矣。河曰:道謂自然之道也,日損者,情欲文飾日以消損。弼曰:務欲反虛無也。雱曰:見理之後,物物知非,不期乎損,而所有漸銷矣,觀乎天道,則益損相生,亦恒物之大情也。損之又損,河曰:損情欲又損之,所以漸去。雱曰:極乎至虛,而虛尚非有,則其損可知。

以至於無為。

河曰:當恬淡如嬰兒,無所造為也。

無為而無不為。

明皇曰:為學者,積功行,為道者,忘損之,雖損功行,尚有欲損之心,兼忘此心,則至於泊然無為。方彼鏡象而無不應,故無不為也。河曰:情欲斷絕,德與道合,則無所不施,無所不為也。弼曰:有為則有所失,故無為乃無所不為也。雱曰:唯體盡空虛者,唯能滋發萬化而酬醉不窮,豈若一偏之士,滯乎幽寂,植若槁木者哉。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

明皇曰:無為無事,天下歸懷,治天下常當以無事,不當煩勞也。弼曰:動常因也。雱曰:無事之處,乃聖人之真,應時有為,道則虧矣。故聖人雖有有為之邇,而所以聖而能服天下者,常在於無事之處。及其有事,弼曰: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明皇曰:有事則煩勞,煩勞則凋弊,故不足以取天下。河曰:及其好有事,則政教煩,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弼曰:失統本也。秀曰:有事則有心,有心則民亦有其心,雖欲取之,其去遠矣。原此篇蓋無事者道德之極政,為天下者,事業之極致,學而日損,以至於無為,故能與於此。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

河曰:聖人重改更,真因循,若自無心。.

以百姓心為心。

明皇曰:聖人之心,物感而應,應在於感,故無常心。心雖無常,唯在化善,是常以化百姓心為心。河曰:百姓心之所便,因而從心。弼曰:動常因也。雱曰:聖人寂然盡性,體盡真空,凡所思為,應物而有,譬如火性周乎無方,因陽遂而為用,故能不持一物,而贍足無窮也。《書》曰:自我民聰明。

善者吾亦善之,

河曰:百姓為善,聖人因而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河曰:百姓雖有不善者,聖人化之使善也。弼曰:各因其用,則善不失也。雱曰:善惡生乎妄見,妄見生乎自私,公於大道,則雖目暗善惡,而心無殊想矣。故聖人因世之情,強立毀譽,而心知善惡,本自非相,故不善之善,非憐而怒之,乃不覺有異也。

得善矣。

河曰:百姓德化,聖人為善。弼曰:無棄人也。雱曰:忘善惡之善,真善也。

信者吾信之,

河曰:百姓為信,聖人因而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河曰:百姓為不信,聖人化之使信也。雱曰:萬法雖殊,等為實相,信與不信,生乎自私。

得信矣。

明皇曰:欲善信者,吾因而善信之。不善信者,吾亦以善信教之,令百姓感吾德而善信之。河曰:百姓德化,聖人為信。雱曰:知一切相無非妄者,故能視不善猶善,知一切相無非實者,故能視不信猶信,當妄知實,當實知妄,此聖智所以異於衆人。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

明皇本作惵惵,弼本作歙歙。河曰:聖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貴不敢驕奢。

為天下渾心。

明皇曰:聖人在理天下,化引百姓,常惵惵用心,令德善信而聖心凝寂,德照圓明,渾同用心,皆為天下,故為天下渾其心。河曰:言聖人為天下百姓渾濁其心,若愚闇不通也。雱曰:惵惵,恐懼之意,聖人雖體盡空虛,不立一物,而及其應世,未嘗不隨時齋戒,蓋有而為之,則雖聖不敢易也。聖人以天下為心,所以建立萬法,天下以聖人為心,所以歸復大道。心者能覺知分別,而聖人務使人復於無知,故曰渾心也。一

本惵惵作歙歙,歙歙收斂之意,亦通。一本作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明皇曰:百姓化聖德為善,故傾注耳目,以觀聽聖人。河曰: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為聖人視聽也。弼曰:各用聰明。秀曰:仰而法之。

聖人皆孩之。

明皇曰:聖人念彼蒼生,猶如慈母,故凡視百姓,皆如嬰孩。河曰:聖人愛念百姓如嬰孩赤子,長養之而不責望其報。弼曰:皆使和而無欲如嬰兒也。夫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能者與之,資者取之,能大則大,資貴則貴,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則可冕旒垂巨而不懼於欺,難績塞耳而無慼於慢,又何為勞一身之聰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競以其明應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競以不信應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應不敢異,則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爭,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訟地,則窮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爭地,則危矣。未有能使人無用智者,未有能使人無用其智力於己者也,如此則己以一敵人,而人以千萬敵己也。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塞其徑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烏亂於上,魚亂於下,是以聖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無所主也。為天下渾心焉,意無所適莫也,無所察焉,百姓何避,無所求焉,百姓何應。無避無應,則莫不用其情矣。人無為合其所能而為其所否能,舍其所長而為其所短,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雱曰:無知之民,動皆非理,聖人憐而誘之,如父母於赤子,佝徇然適其志氣,而無忿疾之心,非夫體道忘物,而仁伴天地者,其孰能如此。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明皇曰:了悟則出生,迷執則入死,此標也。河曰:出生謂情欲出五內,魂定魄靜,故生。入死謂情欲入於胸臆,精神勞惑,故死。弼曰:出生地,入死地。秀曰:由陰陽之機而為所遷者,莫不然,由妄有其生故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明皇曰:汎論衆生當生安生得生理,處死順死得死理,如此者,大汎十中有三爾。河曰:言生死之類,各有十三,謂九竅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香臭,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搖,於其死也反是。雱曰:天下之為道衛者,或見乎陽之動而憑其強陽,或見乎陰之靜而止乎枯槁,皆非道德之正,而與死生為徒者也。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明皇曰:徇生太厚,以養傷生,既心矜此生,故動往死地,此則生理既失,死理亦虧,如此之輩,亦十中有三人爾。河曰:人之求生動作,反之十三死地。雱曰:食生失理,故動皆傷性。蓋天下除無知常民之外,或徇道而為道衛,或徇欲而為咎惡,皆由有其生而自生,故不免於死生也。

夫何故?

河曰:問何故動之死地也。

以其生生之厚。

明皇曰:設問所以動之死地,夫綠何故?但以其求生此生太厚之故也。河曰: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違道件天,妄行失紀。雱曰:至人不知死,不知生,故亦莫能死,亦莫能生,故日未嘗死未嘗生也。彼偏乎陰陽而與生死為徒者,及徇欲為咎,動之死地者,凡是三類,所見則殊。而原其所以迷大道之至正而不免於生死者,猶妄有其生,而矜生過厚故耳。或日彼為道而至乎桔槁者,豈生生之厚乎。曰:吾之所以為我,不死不生,湛爾常一,唯當息妄,而彼乃執其所見,更為桔槁,故雖志趨空寂,而據其此志,則是有我之尤者也。

蓋聞善攝生者,

河曰:攝,養也。

陸行不遇兕虎,

河曰:自然遠避,害不干也。

入軍不被甲兵,

河曰:不好戰以殺人。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明皇曰:善攝衛生理之人,心照清靜,無妄為之意,則凡是外物不可加害,陸行不求遇兕虎,入軍不被帶甲兵,此不求害物也,則物無害心,故無投角措爪容刃之所也。河曰:養生之人,虎兕無由傷,兵刃無從加之也。

夫何故?

河曰:問虎兕兵甲何故不害之。

以其無死地。

明皇曰:夫何故?兕虎甲兵無容措之所乎?以其順化無私,不以死為死,則物不得害其生,故云無死地也。河曰:以其不犯十三之死地,言神明營護之,此物不敢害。弼曰: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焉。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故無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戈兵,獸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無所容其鋒刃,虎兕無所措其爪角,斯誠不以欲累其身者也。向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淵為淺,而鑿穴其中,鷹鷗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矰繳不能及,網罟不能到,可謂處於無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餌乃入於無生之地,豈弗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離其本,不以砍淪其真,雖入軍而不害,陸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則而貴信矣。雱曰:無死地者,由其無生,彼無生者,湛然常生,而不自生,故未嘗死未嘗生。道至乎此,則雖其形有禪,而神未嘗變,安得死乎。此中國之神聖而西方之佛也。若然者,變化無常,水火不能焦濡,斫撻不能創病,乘虛觸實,往無不通,則物欲有之而不得,况能傷之哉。或曰:然則何以謂之攝生?曰降此一等,便為死生所有,故攝生必至於此,然後生常存也。是比於含德之厚者,又為至矣。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

明皇曰:妙本動用降和氣。河曰:道生萬物。

德畜之,

明皇曰:物得以生養萬類。河曰:德一也,一生布氣而畜養。

物形之,明皇曰:乾知坤作兆形位。

河曰:一為萬物設形象也。勢成之。明皇曰:寒暑之勢各成遂。河曰:一為萬物作寒暑之勢以成之。弼曰: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勢也。唯因也,故能無物而不形,唯勢也,故能無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則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極之,亦志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道焉。秀曰:此四者皆道也,以其各得其道,故但為德,為德則畜之而已。然畜之所以為德也,及乎得其得而成形,則物而已矣。物有其形,則遠近相取,剛柔相交,各因其勢而成狀,故德者道之分,物者德之器,勢者物之理,明乎道德,則形勢不足知,而應醉無難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明皇曰:萬物由道德以生畜,故尊貴之。河曰:道德所為無不盡驚動而尊教。弼曰: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所得也,由之乃得,故不得不失,尊之則害,不得不貴也。秀曰:道尊而德卑,德貴而物賤,尊者如君父,貴者如金玉,此尊貴之異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明皇、王弼二本命並作爵。明皇曰:言道德之尊貴,非假爵命,但生成之功,被物而常,自然貴爾。河曰:道一不命,召萬物而常自然,應之如影響。雱曰:命於天則為天子,命於天子則為諸侯,有所受命則出命者能賤之矣,唯道萬物之先,而制其命,孰能假之,故常自然也。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明皇曰:是以人莫不尊道而貴德。河曰:道之於萬物,非但生之而已,乃復長養成熟覆育,全其性命。人君治國治身,亦當如是也。弼曰:謂成其質,各得其庇蔭,不傷其體矣。雱曰:一本云德畜之。

生而不有,

河曰:道生萬物,不有所取,哄為利也。

為而不恃,

河曰: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弼曰:為而不有。

長而不宰,

河曰: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利用也。

是謂玄德。

明皇曰:具如載營魄章所釋,彼章言人修如道,此章明道用同人。河曰: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見。弼曰: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故謂之玄德也。雱曰:道以不生,故能生生,及其生生,亦德而已。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明皇曰:始者沖氣也,言此妙氣生成萬物,有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河曰:始有道也。道為天下萬物母也。弼曰: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雱曰:有名萬物之母,則道是也。始與母本同一體,當其生生,故但謂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明皇曰:萬物既得沖氣茂養,以知其身,即是沖氣之子。河曰:子,一也。既知道已,當復知一也。雱曰:萬物由道以出,道為之母,故謂之子,得道則萬物之理不待識而知。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河曰:已知一,當復守道,反無為。雱曰:至人雖禪窮物理,而知理無實相,故雖知之,而不逐理而離道,故曰復守其母也。

沒身不殆。

明皇曰:既知身是沖氣之子,當守此沖和妙氣,不令離散,則終沒其身長無危殆。河曰:不危殆也。弼曰: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合本以逐末也。雱曰:夫見理之後,逐理不返,則妄作為凶,失道遠矣。故知子守母,乃常不殆也,故下文云。

塞其兌,

河曰:兌,目也。目不妄視也。

閉其門,

河曰:門,口也,使口不妄言。弼曰: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雱曰:兌,悅也,人悅則形開,故為兌。兌則物入之矣。夫所以悅而至於形開者何也?由不守其道而妄物理之美,故悅而隨之以出也。門者,精神所出也,外見諸理,形開以受之,而復出精神,與之為精,則擾擾萬緒,自此始矣。故當塞兌閉門,常守其母也。

終身不勤。

明皇曰:兌,愛悅也。目悅色,耳悅聲,六根各有所悅,縱則生患,是故塞之。不縱六根愛悅,則禍患之門閉矣,故終身不勤勞矣。河曰:人當塞目不妄視,閉口不妄言,則終身不勤矣。弼曰:無事永逸,故終身不勤也。雱曰:塞兌閉門以外應物,則酬醉萬變而用常有餘。

開其兌,

河曰:開目視情欲也。

濟其事,

河曰:濟,益也。益情欲之事。

終身不救。

明皇曰:開張六根,縱其視聽,以成濟其愛悅之事,則常有禍息,故終身不救。河曰:禍亂成也。弼曰:不閉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雱曰:兌開物入,而復費神用以濟其事,則以內徇外,逐物往矣,一溺此流,誰能救之哉。

見小曰明,

明皇曰:人能於事微小,則見而改行,可謂明矣。河曰:萌牙未動,禍亂未見,為小昭然,獨見為明。雱曰:守道則其見者微,逐理則所知者博。

守柔曰強。

明皇曰:守柔弱,則人不能加,可謂強矣。河曰:守柔弱,日以強大也。弼曰:為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雱曰:柔者,本也,憑強陽以為強,則逐物而不返,唯守柔故勝物而不傷。

用其光,

河曰:用其目光於外,視時出之利害。弼曰:顯道以去民。

復歸其明。

明皇曰:見小則明,守柔則強,若矜明用強,將失守柔見小之義,故當用光外照,復歸守內明,則長無息累矣。河曰:復當反其光明於內,無使精神泄也。弼曰:不明察也。雱曰:聖人之光,則火性是也。火性周乎虛空而光,託薪以為體,照用既罷,還歸於空,初不自明,因薪示明而已,聖人之光由物顯照,物既無常,照亦隨已,故雖應醉無窮,而初不費我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無遺身殃,

河曰:內視存神,不為漏矣。

是謂襲常。

明皇曰:遺,與也。言還守內明,則無與身為殃咎者,如此是謂密用真常之道。河曰:人能行此,是謂習修常道也。弼曰:道之常也。雱曰:儻有其明,則是有我相,我相既立,物物為殃,故能明上文所謂乃終無殃也。外此道者,皆生滅法,唯體此義,乃始常住。襲者,體之而自不顯之謂也。

同类推荐
  • 海忠介公集

    海忠介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pirit of the Border

    The Spirit of the Bor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merican Republic

    The American Republ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定县志-康熙本

    永定县志-康熙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神医邪后

    神医邪后

    前世,她倾尽家族势力扶持情郎登上大宝,却换来兄长枉死,腹中孩儿被害,自己更是被污了名声、一杯毒酒赐死!携恨而来,她誓要改天换地!庶妹要后宫独宠,她便将硝烟引入后宫坐山观虎斗;渣男要吞并四合,她便亡了这东莱国的万里河山!为达目的,她将自己卖给敌国王爷,步步惊心时时谋算,唯独算漏了人心。祸水引,狼烟起,山河永寂。硝烟遍地,有人携起她的手,也驱散了她心中最后一点魔障:换你一笑,覆了天下又如何?打脸爽文,虐渣男,不狗血,略金手指。
  • 纹苍穹

    纹苍穹

    万物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纹。纹,可以是一切,不仅能纹出力量,更能将苍穹纹出来。林玄,他便是为他关心的人纹,为力量纹,更为自己纹出一片苍穹任他翱翔。
  • 呼啸山庄(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呼啸山庄(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本书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为翻译和认识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力图为我国的卡夫卡读者和卡夫卡研究再现一个新的视野范围。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本书内容真实鲜活,围绕用餐、住宿、聊天、逛街、学习、理财、娱乐、爱情和情感等9个主题,提炼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61个话题,每个话题下又包含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5个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旨在使读者开心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口语。
  • The Marble Faun

    The Marble Fau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演绎法

    青春演绎法

    (书友群:924591515)我本想写本小说纪念青春,纪念曾经高中时期的暗恋对象,奈何自己又是一个福尔摩斯迷,于是我干脆将这两个人捏到一起,以华生的视角跟她谈一场恋爱,满足自己高中的遗憾,再满足自己多年以后对福尔摩斯的痴迷,好有趣的样子。
  • 大乘入道次

    大乘入道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河最强领主

    星河最强领主

    这是一个地球人类被外星人发现,被奴役的故事。既然有奴役,当然也会有反抗。地球人类在炮火中成长,在战斗中崛起,最终将银河系纳入人族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