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7900000074

第74章

前明翰林不必皆由庶吉士《明史。选举志》:自洪武十八年,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等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由此始也。然明初翰林尚不必皆由科目。如杨士奇以史才荐入翰林,充纂修官,胡俨由县令荐入翰林,邹缉由明擢经侍讲,沈度、沈绛以善书入翰林,氵存至学士,刘铉亦以善书召入翰林,举乡试授中书舍人,进侍进,皆非进士也。即进士入翰林,亦有不必由庶吉士者。如黄淮由中书舍人改翰林编修,金幼孜由户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是也。自永乐中,于进士榜下取翰林庶吉士,仁、宣间三杨当国,衣钵相传,于是翰林之官无有不由庶吉士起者。惟陈继由布衣,以杨士奇荐入翰林,杨翥以景帝潜邸旧恩入翰林,已为仅事。天顺中,编修马升、检讨傅宗皆不由科第。李贤当国,即出之于外,为参议等官。资格既定,遂牢不可破。弘治中,布衣潘辰以才望入翰林,一时称异数,然初入不过为翰林待诏耳。直至嘉靖中,张璁、桂萼等当国,以己本由部曹特赐翰林学士,遂停庶吉士不选,而讲、读、编、检皆从吏部推补。于是席春由他曹改用检讨,张邦奇由提学孜右庶子,迁祭酒,甚至黄绾本萌生,亦以议大礼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以任子官翰林,前此未有也。霍韬疏言:“自杨荣、杨士奇、杨溥,顾东阳、杨廷和等专权植党,笼翰林为属官,中书为门吏,故翰林迁擢不由吏部,而中书至有进秩为尚书者。”当时璁、萼、韬等持论如此。然成例猝改,举朝大哗。当璁、萼、韬等由郎署入翰林时,乔宇疏言:“内降恩泽,先朝仅施于佞亻幸小人,士大夫一预其间,即不为清议所齿,况学士最清华,俾萼等居之,谁肯与同列哉!”可见成例入翰林为竺固难变革,是以不久仍复旧例。其后文征明以善书征入翰林为待诏,诸词臣以其不由科第,犹群呼为书博士,不屑与同列。直至崇祯皇帝以儒臣迂缓,不习吏事,乃改旧例,择知推卓异者入翰林。于是汪伟以知县得翰林(见伟传)。成勇以知县得南京吏部主事,谕德黄景为勇及朱天麟称屈,天麟即得要。勇不先赴南京,遂不复改(见勇传)。此又有明一代馆选沿革之源流也。(《选举志》:成祖初年,内阁七人,非翰林者居其半,翰林纂修亦诸色参用。自天顺二年李贤奏定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信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代宰百七十馀人,由翰林者十九。)殿阁大学士大学士之官起于唐。《旧唐书。李通传》:中宗景龙二年,修文馆置大学十四,以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方为之。此大学十之始也。然犹不常设。明皇欲以张说为大学士,说曰:“学士本无大称,中宗宠待大臣,始有之。臣不敢昌。”乃免。德宗欲以李泌为大学士,泌亦援张说之言力辞。至崔园又引泌语辞。然陈希烈在明皇时为崇元馆大学士,则张说虽尝辞这,而希烈仍为之。又姚宽《西溪丛语》:宋制,宰相出镇,带资政殿大学士,执政无大字。苏易简出,被遇独厚,迁紫宸殿,以称呼不便,用观文殿。因此宰执出镇,优遇者除之。(按《通考》又云:仁宗皇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八任宰相乃得除。)《春明退朝录》:唐制,宰相四人,首相带太清宫使,次三相带弘文馆大学士及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序。(此制《唐书》不载。)宋朝惟二相,昭文首相领之,集贤次相领之。赵中令虽独相,初只领集贤,久之方迁昭文。据此,则唐、宋宰相原带大学士也。明初仿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诛丞相胡惟庸后,遂罢中书省,政归六部。寻四辅官,经儒士王本等为之,不久亦罢。十五年始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不阁。)又置文华殿大学士(耆儒鲍恂等为之),秩皆五品。其时所谓大学士者,不过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于机务无与也。然一日万几,不能无赞理。成祖不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又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及胡俨同入直,寻直广、荣、幼孜俱文渊阁大学士。机务之属大学士始此。然是时大学士仍不过五品,若迁秩例须改他官,不复能入直。(胡俨直文渊阁后迁国子祭酒,遂不得入。)故成祖特命吏部,凡内阁诸臣考满,勿孜他任。于是荣、士奇等虽在机要,终成祖世,不过五品官。仁宗即位,升士奇为礼侍郎,荣为太常卿,幼孜为户部侍郎,黄淮为通政使,偕仍兼殿阁大学士。宣德中,又皆进尚书。盖早居内阁,而官必以尚书为尊也。其后又加公衔领尚书之职,地皆清要,兼官又尊,于是大学士亦遂忘其原品本卑,而隐然钧衡之重,与百寮殊矣。然此犹皆从翰林入内阁,既入后,以年劳氵存升侍郎、尚书,未有既为侍郎、尚书而入阁者。宣德中,陈山、张瑾皆以尚书兼大学士,不久仍罢。正统、景泰中,苗衷、高、俞刚、江渊等以侍郎入,王文以左都御史入。弘治中丘以礼部尚书入(尚书入阁自始)。自是大学十遂为侍郎尚书迁价矣。(按景泰中,彭时犹以修撰入阁。天顺初,岳正以修撰入阁。)

又前明大学士皆翰林出身,盖自永乐中黄淮、胡广等入直,本皆词臣。正统中三杨已老,所汲引马愉、曹鼎等亦皆由翰林入。自是沿为故事,入阁未有不由翰林者。《明史。张至发传》:非翰林入阁者,自世宗朝许讠赞。后至崇祯中,至发始以外僚入。今按李贤由进士授吏部主事,本翰林,英宗时兼翰林学士入阁,则世宗以前亦有非 林而入阁者。即英宗时张璁由刑部主事,夏言由给谏,皆擢礼部尚书入阁,则非翰林而入阁者,亦不止讠赞一人。第此数人系偶然破例,其余仍未有不由翰林者,故相沿以阁为翰林故物。《职官志》:嘉、隆以前文移犹称翰林院,以后则竟称内阁矣。万历中内阁缺人,议者谓不当专用词臣,宜与外僚参用,然卒不果(见《李三才传》)。迨崇祯 皇帝因郑伟不娴票拟,章疏中有“何况”二字,误以为人名,拟旨提问,经帝改驳,自是词臣为帝所轻,而阁臣不专用翰林(见《郑以伟传》)。 阁老阁老本中书人之称,今俗以称大学士,非也。《唐书。杨绾传》:绾为中书舍人,故事,舍人年久者为阁老,其公廨杂料皆取五之四,绾悉均给之。杜诗“生理只凭黄阁老”,亦指严武,非谓宰相也。查初白诗自注:旧传文渊阁为翰林内署,诏册制诰皆属焉,凡宣召文移止称翰林院,初不以内阁名。每日与阁臣会食,轮学士一人专掌诰敕,多挨次入阁,故例称阁老。苏州有阁老坊,乃吴匏庵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文渊掌诰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大学士到任在翰林院《明史。钱传》:宣德七年,以故鸿胪寺为翰林院,落成,诸殿阁大学士皆至,钱不设杨士奇、杨荣座。或问之(傅维麟《明书》杨荣作杨溥)曰:“此非三公府也。”二杨以闻,上命工部具座,礼部叙位次,二杨始自内阁出,坐诸学士上(亦见《玉堂丛语》)。按王阮亭记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命皆于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座于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据此,则阁老到任之在翰林院,洪武时已定制。宣德距洪武不远,何以钱不设阁臣座耶?岂洪武旧制在南京,此以鸿胪改翰林,在北京为创举,遂不援故事耶?然阮亭谓阁老称中堂,以其座在翰林之中,则非也。按《湘山野录》,钱希白见王钦若,戏曰:“中堂遂有如此宰相。”又《邵氏闻见录》:富郑公与康节食笋,公曰:“未如中堂食笋之美。”又元王恽有《中堂事记》,记元初中书省之事。则宰相之称中堂,宋、元已然,固不因设座于翰林之中也。

中书中书之名,汉武初以宦者为之。司马迁被刑后,亦为中书令。盖主传宣诏命者也。《成帝纪》“罢中书宦官”注:臣讠赞曰:汉初,中人有谒者令。孝武加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令,置仆射。宣帝时任中书官弘恭为令,石显为仆射。元帝时恭死,显代为中书令,专权用事。成帝时因萧望之言,乃罢其官,更名为中谒者令云。自是以讫东汉,皆无中书之官。(《后汉书。朱晖传》: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达书奏。皆用姓族士人。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自此以来,权过人主。然则东汉虽无中书之官,侍中、中常侍即其职也。)曹操为魏公,以刘放、孙资为秘书郎。文帝即位,更秘书为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遂掌机密。明帝益任焉。《魏志》称三祖诏命,皆放所为。此中书参机务、撰诏旨之始也。其时中书监、令号为重务。蒋济谏曰:“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况实据事要,日在目前,倘因疲倦之间,有所革制,众臣见其能推移,于是即亦因而向之。”按资、放名臣,明帝令主,而济已有此奏,可见权之所在,势即随之。故晋荀勋由中书监除尚书令,或贺之,而勖有“夺我凤池”之叹。至晋惠帝时,孙秀为中书监,王威为中书令,权倾中外,则更任之极重者矣。

唐初政事堂在门下省,长孙无忌以司空,房玄龄以仆射,魏徵以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裴炎以中书令执政事笔,乃徙政事堂于中书。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其始甚微。孙资既老,致仕,齐王芳特为置舍人官骑,是本供中书监令之役使者也。(按舍人之名,战国已有之。《史记》:毒幸时,诸客求为舍人者以千数。李斯为吕不韦舍人。《汉书。高祖记》舍人陈恢注:师古曰: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审食其以舍人侍吕后,在楚军中。晋王祥告老,武帝亦为置舍人六人,以给使令。)六朝以来,渐为宠要。《通考》云:宋初置中书通事舍人四员,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持入,参决于中。齐永平中,舍人四员,各住一省,谓之四户,权倾天下。茹法亮久为舍人,尝语人曰:“何须觅外禄,此户内年可办百万。”及出为大司农,犹恋恋垂泣而去。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权势最盛,昭独廉静,一无所预,明帝以为有古人之风。梁、陈时中书舍人五人,领中书十人,书吏百二十人,分掌二十一局,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尚书惟听受而已。可见其地望之切要也。唐初诏敕犹是舍人专掌,自永淳以来,此职为文士之极选。《裴坦传》云:故事,中书舍人初诣省视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压角而坐,其仪制之尊可知。(宋次道云:舍人上事日,设紫褥于廷,面北拜,厅阁长立褥之东北隅,谓之压角。此恐传闻之误。)自开元后,以翰林学士专掌内命,而其任稍轻。故陆贽疏以为:“诏命所出,本中书舍人之职,军兴时促迫应务,权以学士代之。今天下无事,合归职分。其命将相制诏,请付中书行遣。”事虽不行,亦可见唐初中书舍人之本职也。又按唐时有由中书舍人而为翰林学士者,如陆贽为中书舍人权兵部侍郎,复为翰林学士是也。又有翰林学士迁为中书舍人者,沈传师、吴融、常哀是也。盖其时翰林本无定品,故中书舍人之职常在其上。五代及宋初犹然。《宋史》:窦贞固由翰林学士就拜中书舍人,盖犹沿唐制。前明则中书舍人之官已轻,不过为大学士之僚属。吕原子{常心}以荫补国子生,选中书舍人,疏乞应试。宪宗许之,遂举顺天乡试。舍人得赴试,自此始(见《明史。吕原传》)。是舍人尚有以监生充选者,及在阁年久资深,每三年计典,辄加兼官。如尚宝卿等秩,皆舍人迁阶也。据霍韬疏,则并有加至尚书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黑白边境:流星幻痛(全集)

    黑白边境:流星幻痛(全集)

    一个被割掉脸庞,记忆破碎的杀人犯,一个自称自己妻子的冷漠女人,杀人犯感到她不是在保护自己,而是将自己囚禁在这阴暗潮湿老旧的洋房里,一个好色的老警长,一个热心的无辜人,杀人犯到底要怎么利用这有限的资源逃出升天?自己又是否真的如“妻子”所说是一名杀人犯?一切的谜团随着杀人犯重新获得自由后慢慢揭开,他最终走向用暴力对抗罪恶的道路。
  • 羽灵

    羽灵

    正?邪?亘古不变的话题。世上又何来绝对的正义与纯粹的邪恶?昔日同门是否会因以后的立场不同而挥剑相向?修仙一说又是否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倩影,音犹在耳,为何终随纷飞花逝?温语相问,君心何失。为何只刹那,便是一生。
  • 凄月寒清

    凄月寒清

    自她出生时便遭到所有人的憎恨。本应是天之骄子的她,却早早入山,幸而在师傅的庇护下活泼开朗,当所有人的小太阳,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遇到身世悲惨,千年冰山的他,能否用柔情化开他的一腔仇恨……
  • 魔龙焚天

    魔龙焚天

    吴毅捂着额头,摆了摆手:“都先等一下,等我把混沌神族那群神都杀光,再回来陪你。”魔界之王重生,这一世,吴毅弥补遗憾,再战辉煌!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暮葵

    暮葵

    语未成章,司马青衫;碧落茫茫,如隔云端;夫君思汝,秋水望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斩将

    三国斩将

    新书《别动我的三国》已经发布东汉末年,董卓乱朝纲,幽州一村中少年刘策,走出村子,在这乱世之中,由一个兵卒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一方诸侯的故事。三国这个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时代,一群英雄应时而起,他们在这个时代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刘策见证了改变时代的笔墨,也留下刘策一笔。(非穿越,非金手指)
  • 天武墨徒

    天武墨徒

    一百五十年前,汉人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大新灭亡,天下陷入纷争。大越国、大徐国、大宁国、大余国、大庄国、大陈国,六国纷争不息。北柔人、南越人、芜人、契辽人……诸多外族一直窥探着属于汉人的土地。道家、儒家、墨家、兵家、法家……诸子百家纷纷向天下人述说着自己的学说。天音阁、血魔教、医仙谷、毒神宗、千侠会,暗夜楼……六国的江湖中亦是豪强并起。雷云,一个墨家的侠墨兼穿越者,将带着自己对这世界的一己之见,行侠义之事,除天下不平。武侠武侠,武在其前,当为其身,侠虽在后,却为其魂。没有武功的武侠世界,是一种缺憾。没有侠义的武侠世界,却失去了灵魂。所以这是一个墨家的武者,带着太古时期刑天氏的武功,在江湖中行侠仗义的故事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