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0400000002

第2章

上德

道是微妙之本,本尊故稱上。德是慈濟之迹,迹卑故言下。今此卷中合有四十四章,大分三別,初一章立宗,次四十二章廣談義理,後一章結會歸宗。初章之中,自有五別,初明德有要執,遂成上下,次明五德降殺,由人與時,三明意漸澆訛,失道行禮,四明忠信不足,華薄有餘,五明有道丈夫,去華歸實。四句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德者得也。與道相得,故云德也。德有二義:一者本德,道之妙用,隨類生長,咸令有益。二者修證,契道之人,初得真性,終復本道,既能自得,又令他得,所得者道,故云上德。不德者,上德也。德與道契,利物弘深,功成逵隱,德不彰露,百姓日用而不知,萬代資之而不識,此詮有德,高勝無比,故稱為上。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夫心境兩忘,物我齊貫,與道玄同者,方謂之德。今則矜執未袪,封著猶在,雖則德亦備矣。自見猶存,為未全忘,故名為下。下十一句二。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以,用也。無為言內心虛澹,無欲為為。無以為謂境物虛淨,俗所有法,皆無用為。此迷上德之妙也。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未能虛遣貴愛,有為成功立事,故云為之。欲榮利以潤家,國名謚以揚己,故云有用為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仁者,恩惠之進。恤人不足,損己惠之,矜人有過,私恩宥之,此為之也。成濟不以為功,施恩不望其報,此無以為也。荷恩者,眾懷惠者多,從化如流,承風自靡,仁道最優,故稱上也。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義,宜也。人無分理,物失其宜,時有剛潔之士,不容私邪,明斷是非,審分曲真,咸得分理,不失其宜者,義士之所為也。近徇榮祿,遠弔功名,此有用為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禮,履也。俯仰進退,履踐合度,謂之禮。攘,奮臂也。仍,引也。備得節文,名之為上。夫禮者制形之法,淳風漸澆,人情險薄,心不相與,形又倨傲,從外設法,且制容儀。庶使心逐形柔,內隨外順,身既合禮,心漸得理。然有情貌相反,形順心違,心有姦欺,形不應禮,故有忿怒,奮臂更相牽引,此謂失禮之初,亂之首也。下四句三。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道即上德也。後德謂下德也。上德合道,故名為道。初為對道,所以稱德。今對後德,復以為道。人既不能行於上德虛忘之道,而行下德有為之執。下德者,諸行備足,但不忘耳。仁者恩惠仁恕,德中之一行。時人不能具德,此獨偏有一行。仁中最勝,故稱為上。仁由行仁以得人,其次行義以斷割。義以刑伏,仁以恩從。故仁勝義也。義猶用刑以伏心,禮唯制形以應節,故外有屈折之容,內無柔順之行,斯則外君子而內小人,故有攘臂忿爭者也。下六句四。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則誠心唯一,信則從命無二,自淳至澆,禮為下極,忠信之心歇薄,空事容儀,身遂心邪,故為亂首。且道心無限,唯貴淳一,故擁腫鞅掌之與居,而遺其屈折也。禮文有數,務存規矩,故進退俯仰之中,節稱以為上。此則道貴心而禮貴形,夫制心者入道,制形者從俗,心無道而從俗,不亂如何。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前識有二:一者心實未知,口先言知,識在知前,故云前識。二者役此之心,競為先識,夫知者先以心知而后口言,今乃心不知而口言,知者則口識在於知前,此為道中之華薄也。失淳厚之風,長貪競之俗,故為失道之初,澆愚之始。下六句五。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丈,長也。夫,扶也。有大德而能長養羣品,扶護蒼生者,謂之大丈夫。其行心也,處其厚,不處其澆薄,唯道是務,豈知禮之所用乎。厚薄同是一物,但有好惡華實,則論真假,故華假不及實真。

居其實,不居其華。

大丈夫有道者也。心守真實,不處華偽,以此勵人。

故去彼取此。

立身為行,去彼華薄,取此實厚。為厚實近道以為此,華薄遠道故以為彼。

昔之

大段之首,其中四十二章,廣論諸義,前章明五德降殺至禮為亂,此明萬人守本歸道會理,前指其失,今示其得,隨機汲誘,所以次之。章中四別,初明有色有形同資一氣,次明生徒雖眾咸勸無為,三明損高就卑示為久要,四明捨貴就賤方得歸真。八句一。

昔之得一者,一元氣道之始生者也。古昔天地萬物,同得一氣,而有生成,此句總說生由下別陳得一。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一氣分為陰陽,陽氣清上澄為天,天得一中之清氣而為天,故清明也。陰氣濁下凝為地,地得一中之濁氣而為地,故安寧也。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

一氣之中有非陰非陽者,名曰和。陰陽既判,和之陰多者為鬼神,及山川之精,神鬼等為得一,精靈應用而不窮,川谷流益而不竭,川谷精靈亦如人之有神也。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萬物者,懷生之總名。人最有靈,而居萬物之首。王侯偏得中和之秀,而為眾人之長,天下政教之主。

其致之。

致,得也。結上六事,同得一氣,而有生成。下六句二。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

一者氣之始,至虛無象者也。天地得之以清寧,亦須守之以長久,若有為有欲,自當失一,則天無一以保清,將有昏濁破裂之象。地無一以守寧,恐招振動發洩之禍。夫一者可以始終得,不可始得而終失。此一初得之不由己,後失之必由人。故舉裂發為戒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

神若用一,沖虛自得,靈異不測,如則驕矜,必當功用休歇。川瀆精靈,自大自滿,與一相違,則川澤乾桔,水源焦灼。

萬物無以生,將恐減;侯王無以貴,將恐蹶。

一者道之妙氣,有形之本。人若能歸本守一,則生全。逐末失一,則性滅。王侯無一以處貴,恐速敗蹶,言崩墜也。此六事同戒憍盈,其天地神谷亦言及者,為天地神谷俱有精靈,因人戒勗,故遍及之。故序訣云:天地鬼神所宗奉,文同無一異矣。下五句三。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夫守一道者,唯有沖虛,無論貴賤,其有謙損下賤則近道而安全,矜誇貴高則違道而毀滅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孤、獨、鰥、寡,人中惡名。不穀,亦不善也。穀,祿也。自謙無德,不堪受祿,行心若是,豈非以賤為此言,能用一處貴耶,非者,問云是以也。下三句四。

故致數譽,無譽。

譽,讚美也。就譽推數,無可譽者,王因眾責,共名為王。推王實體,無王定相,何則?四肢百體,各自有名。無名王者,若共名為王,則假合非實。檢尋名起,從百姓來,由百姓自是虛假,名王何能有實。內則無王定體,外亦無王實名,內外皆無,非內非外,誰為名者。以此數譽,無譽可得。一切諸法例同此,妄有本作。輿及車者,並同此釋然。此經文約理廣義,體多含推斥,眾緣洞忘,心相老君、莊子,具有成文。故莊子云:假於異物,託於同體,異物既假,同體未真。又云:今指馬百體而不得馬,而馬繫於前,謂之馬也。又《西昇經》云:合會地水火風四氣,時往緣。地水火風言四大也。四氣謂四時之氣。四大假合,因時代謝,暫得成身,四大不能各生,要待眾緣合會共成。人身四大各散身在何處,依文說義,不作此釋。要須使依先儒訓解,何以別於道俗之典乎。其傅奕徒,既其文未既其實,乃云流俗道士,染習胡義,若以道士可誣,遂云染習,欲將經論置在何方。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古本琭琭玉貌,硌硌石次玉也。今依仙公本祿祿驅驅之稱,玉者人間所貴。落落廢棄之名,石者物中之賤。為道者不欲如玉之貴,驅馳不息,寧當如石之賤,安閑歸道。今不言處玉石之間者,為此章唯從下從賤,元無取中之意。

返者

前明同氣受生有為者,此明同人處代無事者,生逐末歸本,對明得失有兩別。前明棄迹有為歸本無事,後明指陳生本令物依尋。兩句前。

返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返,歸本也。動者,事業也。凡人以移故就新為動。為道者捨末返本,是有道人之事業,故云道之動。身安心寂,不動也。捨有歸無,云動也。亦猶遠曰返先,既不去非遠也,為無體名遠也。今亦不來非近也,為身有之名返也,道無來往而有遠返之名,心安然亦有返動之義。內心虛靜,外行柔弱者,是返本之行。故云:弱者道之用。下三句後。

天下之物生於有,

有,一氣也。雖未形,已是有氣。故言有天地萬法,皆從一氣而生,故云生於有。

有生於無。

無,道也。一氣從道生,故言生於無。推極生源指道為者,欲令眾兆歸心有所前,言返者返歸此無也。

上士章第四

前明示道根本令物同歸,此明上士不疑勤行信用。前勤後習,所以次之有三別。初明三人聞道信謗不同,次明引古法盲教人隱德,後明唯道善貸平等生成。七句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道即前言無能生有為物返歸者。上士聞有此道,信用勤行,心不疑惑,上士也。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存,有也。亡,無也。雖聞有道,心不全信,時欲歸趣,復疑是虛者,中士也。

下士聞道,大笑之。

聞道虛無寂莫,無為無形,不信此妙,拊掌大笑者,下士也。以此信謗辯士之上下。

不笑,不足以為道。

不足猶不得也。下士以柔弱為怯,不競為愚,故笑之。下士不笑者,以多聞為強,辯爭為德,詐妄為智,苟得為能此,實非道而為下士所重,故以為德而不笑。此豈可為道,故不足為道也。下十三句二。

是以建言有之:

以此虛忘柔弱,為下士所笑。故引古法言證成所笑之法,為是建言上聖法言也有之,則下文是也。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此是古聖法上士信而勤行,內心明而進修,外迹如闇若退。

夷道若類。

內心如道平夷,外迹不殊俗纇。有本作纇,謂節纇也。心平迹纇,與纇未殊。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谷者,虛容受納,上德類之。內心潔素,外如洿辱,德業廣備,迹似庸愚,

故如不足。

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偷,盜也。渝,變也。建立德行,如彼私竊,恐人知覺,意在藏名,因斥誇衒。有古本作輸,謂委也。又云愚也。又作揄,引也。奕云異此字者,非書義也。但老君大聖為俗說經,務在當機得意為善,豈假腐儒訓釋,然後成經,雖有輸揄,以偷義為正。渝又云淺色,內心純質,守道不移,外迹順時,隨物變易。言淺者其迹非穢非净,似青白難辯之象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此下四大,明道業成就方正也。行至正之道者,無小隅角,不修細行,細行妨道,小隅害正。大器者道心也。有為之物,雖大早成,無為道器,非久不成,故言晚成也。以此寬朝為暮望者。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大音謂詮道之言也。懷道者幾感後應,無問無言,問道者寡,故大音希也。因戒多言,懷道抱德,身崇質素,不事修節,故云無形。此戒飾容儀。下三句後。

道隱無名。

此明道體至道無形,人共不見,故言隱,無體可名,所以無名。衣被通生,強名大道,前八若四大皆法,此道外隱內明,以為宗旨。

夫唯道,善貸且成。

此明道用。夫,歎也。唯,獨也。歎美萬法之中,獨有道善能貸氣,成就萬物。言貸者暫借非長與也,且者權成非久固也,欲使蒙貸者不長往,得成者非久住,感貸荷成早來。有成有歸由乎貸,且之功文有深意善貸。

道生

前明道唯善貸成就德業,此明道有神妙為生源成德生形,所以為次有四別,初明生物因由令識根本,次明凡愚妄惑向背情生,三明舉果戒因示其損益,四明強梁非命重最迷徒。四句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至無也,一妙有也。至無不無,能生於一。道是一體,一是道氣。氣因體生,故云道生一。道雖生一,還在一中,神用資通,麤妙異耳。一外本道,元無虧减。一者,元氣也,亦曰太和。以數言之謂之一,以德言之謂之和。為氣之始復云元。氣妙有不有,無色無聲,不有而有,能生於二。二者麤氣謂陰陽也。且一之為物也,從無涉有,至微至妙,理殊空寂,不得言無,器象未形,不可言有,包含萬象,混在其中,有神用能清能濁,清氣為陽,濁氣為陰,陰陽同出,故云生二。陰陽分判,一布二事,二外本一,全然若舊。二又生三,三者形質已具,謂天地人也。純陽清而為天,純陰濁而為地,和氣為人。和者一氣兼陰陽之妙,三合為和。若以和清濁而為天地人者,此便以三生三。今言二生三,生為和,是一氣布在二中,故唯言二。亦猶道遍三才,直以天地人為三,不可兼道為四。其天地人各懷陰陽和三氣備足,然天地人外,陰陽和本氣亦無耗損,其天地陰陽萬物,若無和氣不能自立,況能生物乎。已上從無適有,自妙向麤,謂之生非如今日以形相生也。其人始生而得和清濁二氣,虛凝聚結,化生成形,其神識即和道之精秀,與天地同受氣而生。故《西昇經》云: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是也。三生萬物者,天地生萬物,人又生人,兼長養之,萬物成得遂性。自此之後,皆是陰陽交感,以形相生,故云三生萬物也。下五句二。

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負,背也。抱,向也。冲,中也。人以背後為陰,故言負。心前為陽,故言抱。和氣在中,通貫陰陽,調和腑臟然後形神全具,故云冲氣以為和。草木從地而生,向天而長,同是負陰抱陽,等有和氣,但無識異耳。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此下明情欲萌生,愛惡斯起,則是眾生造業之始。孤、寡、不穀,眾人同惡,唯圖富貴以自益,人共不與,反更害之。王公取孤、寡以自目,人共愛之。下兩句三。

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物者,人之總稱。王公以孤、寡自目,此自損也。終居富貴而益也。眾人損物利己益之也。自益招損眾人也。此文通結前後,下五句四。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亦,易也。俗人所教,莫不易我無為之法,而行有為之教,故心無謙損,命有夭殤。

強梁者不得其死。

勇悍果决,損人益己,自強若梁,眾物摧押,中途夭折,非理而亡,既非善終,不得其理而死。

吾將以為教父。

吾,老君也。父,本也。老君為強梁之徒,死不得免,故說自損抑之。教以為學者之本,校量損益,明示將來。此章初說生源使人思慕,後陳禍咎令知畏捨,此則前招後勸者,務使去末歸本也。

天下

前明強梁之徒不得其死,此明柔弱之類而合真舉。柔對剛,所以為次有兩別,前明雅志柔弱能破堅強,后明歎美無為俗情稀及。四句前。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至柔至堅,各有二義:一外二內。一外者萬法之中,至柔者道也,至堅者金石也。馳騁猶走驟也。金石雖堅,為道貫穿,來往馳騁,其中若走驟。故《西昇經》云: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貫穿萬物。二內者至柔謂道心也,至堅謂煩惱也。千生煩惱,堅如金石,唯有柔弱道心,善能攻擊,咸得銷也。

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無有者心也,無間者道也。心除緣念,諸有皆盡,故云無有。至道虛妙,無瑕無隙,故曰無間。入者契合也。道雖微妙,間乃為心,無所有者,契道內空,心外彌寬,以此校量,故知虛心之德,無為之行,於人大益。下三句後。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稀及之。

知道者以身率眾,口不言也。學道者目擊心行,身無勞也。身無所為,心無所欲,先破煩惱,後入無間,無為之益也。夫不言者,則聽者耳無所聞,無為者,則視者目無所見,聞見之外,則非常人之所知。故天下眾人少能及此,有能察迹知心者,得不言之教也。

名與

前明無為之德,不言利人,此明有為之俗,多貪害己。前得後失,所以次之有三別。初明校量名利於身孰親,次明貪愛既深危亡亦重,後明斷貪知足自得長生。三句一。

名與身,孰親。

名者身外之虛譽,身者性命之實體。命無身則絕,身無名則久。故智者藏名遠禍以全身,愚者貪名喪神以害命。所以設問身之與名二者誰親。使自校量審令識悟,老君為時,人有殺身成名,傷其迷妄,故設此問,以戒君子。

身與貨,孰多?

貨,財之通名。求貨者本擬養身,今有貪財亡身者,似以貨多身少,愚之至也。是一臂重於天下,況全身之利多可計乎。此戒小人。

得與亡,孰病?

此雙問。名利以失名利為病,得為不病。以道觀之,得乃辱行傷義,以招禍患。此其病也。亡則身安,德茂福祐,生全是無病也。夫名利者,人所共資,當則為福,過則為禍,當過之分明者,鑒之。下句二。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此以釋答問名者。凶器愛之甚者,傷神害命,喪功損氣,故是大費。貪求不已,得不能散,多積深藏,自招攻劫。凡為名利致死非理受害者,皆厚亡也。下三句三。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者止分內,其分有二,一者性分,二者物分。性分者如人飢須食,寒須衣,腹飽身溫,性已足矣。其盈裘不衣,餘食不味者,性分外也。足則能止謂知也。若飽而更食,自成腹疾。溫而又衣,交成熱病。內有傷生之醜,外招饕餮之名,故是辱也。二物分者,我所應有之物,則是己分,分外不取為知止也,故無危殆。不止者分外強取,必有危亡。及之飽而更食,雖不知足食是己分,非他物也。為不自節,故有辱名。辱雖行醜,不至危亡。此則知足德優不足過淺,知止行劣不止過深,因行既有足止,不為辱殆所及者,故得保天年無夭損,自取長久,誰能短之。

大成

前明貪名競利身則兩亡,此明遺利忘名德業成滿,舉福戒禍,所以次之有兩別,前明有德能損方成滿大,後明躁致缺損靜符正道。五大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猶窮乏也。行業大成者,終日謙虛,猶如缺損,德充於內,利物於外,其猶良井,隨用不竭,故無弊乏。前為求名喪身者,由不忘也。今以忘名晦迹者,德壽全也。

大滿若冲,其用不窮。

道德大滿者,外相冲虛,如彼不足,隨機應用,永無窮盡,既成又滿,體德周備。

大直若屈,心符正道,杜絕私邪,大直也。迹隨塵俗,委順無違,若屈也。

大巧若拙,善為方便,妙得其宜,大巧也。因循故事,無所創為,若拙也。

大辯若訥,甄別真偽,剖析嫌疑,大辯也。口無便佞,得意忘言,若訥也。下三句後。

躁勝寒,靜勝熱。

此諭說勝極也。寒,殺氣也。熱,生氣也。陽氣躁極則至寒,寒則萬物凋落。陰氣靜極則至熱,熱則萬物生長。以諭於人,為行躁極則德業自虧,故無成無滿。惡多殺氣則善事凋落,故實缺實冲。虛靜極則有為自損,故若缺若冲。善氣積則功德增長,故大成大滿也。

清靜為天下正。

清者外塵不染,靜者內心不動。不染則六根清靜,不動則五神安寧。以此和靜之德,可為天下軌範,故云為正也。

天下(原闕)

不出(原闕)

為學(原闕)

聖人(原闕)

出生(原闕)

道生(原闕)

歸元(原闕)

同类推荐
  • 雅述

    雅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生辩疑诀

    养生辩疑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ssays of Travel

    Essays of Tra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知斋琴谱摘录

    五知斋琴谱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拐个贝勒爷回现代

    拐个贝勒爷回现代

    不小心穿越了。我不要嫁给太子。也不要被当成两国交好的礼物。让我和别的女人分享一个丈夫。我才不要。我要逃婚。我干吗要顺从。顺从那不是我雪儿的个性。逃婚成功。咦。怎么多了一个人。哈哈!带了个贝勒爷回来。甩也甩不掉。喂。要死啊。告诉你不许在跟着我……
  • 倾听你的声音,想要拥抱你

    倾听你的声音,想要拥抱你

    声音,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重生之后,为什么明明她可以说话,可是每个人都以为她是哑巴。当手不小心碰到某个部位时,卧槽!这身体tm是男的!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声音异于旁人时,尝试着唱歌,这一唱,自己倒成了明星,一歌成名,是她上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每天凌晨一点到两点半,身体变成女性,冒着被发现的风险站在了全世界最大的舞台。
  • 造化四象

    造化四象

    大道三千,条条可破鸿蒙混沌,天道四九,遁去其一难寻其踪,一介草芥,为寻一线生机,化身为魔,搅出三界动荡,执掌大道,镇压万古洪荒!
  • 这个世界太难了

    这个世界太难了

    一觉醒来,穿越到了2169年!2169年,世界末日~字典上的汉字化为了一头头怪兽!于是人类之中一个新兴职业诞生了,其名:文字猎人!ps:作者是中二病,嗯,很严重的那种~
  • 寻梦之力

    寻梦之力

    梦乡,每个人都有,怎么去追寻就不知道了,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
  • 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钟情未然

    钟情未然

    生活在小镇上的女孩儿未然,性格开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她有青梅竹马的异性孟潮还有调皮搞怪的朋友苏华,在打打闹闹中,未然和孟潮之间暗生情愫并在朋友苏华的帮助下,与他走在一起。但命运总是作弄人,高考后,因孟潮的父亲孟津海的干预下,孟潮被迫在没与未然打招呼的情况下远赴国外……未然考上当年两人一起约好的D大,在这里,她和才女茹婷、敏感善良的任嘉斐、冰山美人夏妍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清浅时光荏苒行的岁月,四人又将演绎怎样的爱恨情仇……孟潮归来后,又会让未然的生活产生怎样的波澜……欢迎大家在清闲的时间内,翻开这本书!
  • 武道天途

    武道天途

    神秘身世,被师父驱逐的少年,突然被召回宗门却意外陷入被无数强人追杀的死劫。她,如同一只美艳之极的野鬼出现报恩,带给他强大天外功法。他发奋修炼击杀强敌,掳获无数美女,举手投足下天火灭世!剑气纵横千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只手可遮天!
  • 梦话

    梦话

    我与本书的作者,素昧平生,只知道他留学加拿大,是一位海归IT精英。我一直相信,一个人闲暇时的状态是最能体现真实自我的。这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奇迹,是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奇迹;这里的每一首诗,也都是一种武器,是作者切入生活、剖析心灵的武器-写诗,是为了更清醒地活在喧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