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3500000003

第3章

信值法品第六

尔时阿耨达龙王。心甚悦豫。又及龙王五百太子。宿发无上正真道意。闻佛说是。寻即皆得柔顺法忍。忻心无量各乐供养。辄为如来施饰宝盖。进上世尊。同时白佛言。圣师如来至真正觉。为吾等故出现生世。何则然者。令吾等闻普信道品。得闻是已。意而无惓不有懈退。亦无惊恐。闻以加重专心习行。乐听无厌如是像法也。又惟如来解说。菩萨云何得值诸佛世尊。如来告曰。诸贤者等勤念受听。吾当广说。诸太子言。唯思乐闻。彼诸上士受世尊教。如来告曰。树信贤者兴值有佛。何谓为信。信谓正士修诸明法。奉之为先。何谓明法。曰依行应不离德本。习求乐贤慕随圣众。勤心树信志无劳疲。思侥闻法拔弃阴盖。顺习于道得法利养。以施周慧戒与不戒。济接等与在诸恚怒。而常有悦勤乐普智。心无懈退信佛不休。未曾乱法悦心圣众。志道难动喜乐正真。而离贡高于众自卑。常有等心诸处无著。终舍身命不造恶行。修立质信言行相应。等过于着心无垢秽。身口意行顺随圣化。明了诸事得为清净。知足无贪所行应净。晓入智幻习求慧根。依顺七财修念诚信。根力以备而行正见。所受师友谦恪礼敬。安足易养数诣法会。心无退厌有患生死。示无为德勤心精进。求升普智以弘道化。于如来法志乐出家。修诸无数梵清净行。造立慈悲救彼众生志存反复。其有报恩及不报者。等接护之心无适莫。不自念利常悦彼恭。忍调之行以悉备足。目见无恶不背说人。内性以寂志于闲居。心常乐静专念习法。而无诤讼等己彼过。求备戒具集合定行勤谨于道。斯谓贤者。行应俗信树信如是。此谓兴值佛世者也。又贤者等。其于世俗造信无忘。是谓兴信值佛世也。又贤者等。何谓俗信。其有信者信诸法空以离妄见。信知诸法以为无想而离念应。信知诸法悉皆无愿不有去来。信知诸法无识无念。静身口意寂无有识。信知诸法以为离欲。无我人寿命。信知诸法。信知本无去来自然。信知诸法真际无迹如本无迹。信知诸法已皆自然等若空迹。信知诸法而依法性。信知诸法等过三世。信知诸法欲处邪见而皆悉尽。信法无著以离本痴本无清净。信知诸法心常清净。亦不兴起客欲之垢。信知诸法无所观见。信诸法护等断众行。信法无我以过喜怒。信诸法无心无形像而不可获。信诸法伪如握空拳诱调小儿。信法无欺不有上下无所舍置。信诸法虚若芭蕉树。信法自由如常寂静。信法无审不住三处。信法永无不有所生。信法若空以等无数。信知诸法若如泥洹常自寂静。如是贤者。其于世俗兴起是信。斯谓造信而值佛法。又复贤者。其有信值佛法名者。此则名曰诸法都无起之谓也。所以者何。不色生故。不色无生化转之习。不痛想行识。已无识起。不以眼耳鼻舌身意。无起转习。不身起转。不痴有无。不生老死。有无起故。如值佛世。不起有生亦不起灭。又复无起习于无灭。不以正意无志意习而值佛世。总要言之。亦不以三十七道品法起无起习。亦不以道无生之习。不以起慧亦不灭慧。不慧无慧无二之习。如值佛世。当说值信佛品世时。无热龙王五百太子。皆悉逮得柔顺法忍。于是世尊。复说颂曰

兴信值佛世  而习于不生

其无向信者  斯不值佛世

修信谓最上  从致清净法

行质有报应  不违厥所修

信习诸贤圣  勤随常礼敬

心不有懈退  此信之所行

勤行听法说  阴盖不能动

从信得致道  行逮于柔顺

以法所得财  转惠普周济

护戒与毁戒  行信而等施

能悦诸恚怒  道心不懈惓

勤求大乘法  有信悦向众

永离大贡高  志常自卑下

所在无所著  立信相如是

志信不惜身  终不造恶行

守善无妄语  言行常相应

悦信以过界  乐行于无心

身口意清净  习随圣所护

有信行内净  常为慧所将

知身之要本  求问宣所闻

等念于七财  得力根以足

长离众邪见  志常习等行

礼恪有悦心  敬事如其师

心宿善虔恭  知足无所遗

其心常无念  所志唯道法

有厌生死者  引示无为德

脱之所当行  唯常求悦心

速离于是世  修梵行无惓

怀受诸众生  救彼无利望

当报所受恩  悦信当勤求

己利不以悦  亦不嫉彼供

仁忍而悉备  无谄调质直

行信目所见  不背说人短

根寂性安敏  志悦乐闲居

其心无愦闹  自励备恩行

先顺不有诤  内省克己过

勤求具戒行  专习于定道

悦信慕乐行  信者相如是

其过欲信者  彼行而解此

兴法不有诤  深妙佛所说

诚信信于空  彼都无众见

诸法无有想  不意离众念

当除断诸念  觉了去来事

法求无著作  不有于身心

信为无欲法  离我人寿命

信者解无本  得至不二处

其本无有积  体无若虚空

诸法信亦然  便与法性同

等过于三世  诸法无有漏

欲处及与贪  乐信无受见

诸法不有着  其本明清净

客欲无能蔽  不处心有住

诸法不可见  因缘而无起

常观于高行  不受所住短

无合不有离  脱者无合同

信悦于空法  愚之所可惑

湛泊意无起  欺伪如芭蕉

口言而自然  无去亦不有

诸法无所有  所见皆不要

其法若虚空  等缘无有数

诸法如泥洹  本无不可见

信悦而行此  解了身虚空

其有如是信  菩萨及凡人

彼则值奉佛  所处无有恶

不以造色行  得应值佛世

无色不有处  不来亦不去

于色无有生  不灭亦无住

当来无所至  值佛广演说

五阴亦如是  化习转无生

值佛当敢说  慧达诸菩萨

其身及诸情  亦习以无生

佛兴以无生  常救诸堕生

痴本无有生  生死亦如斯

是缘如本无  从法而有佛

无起不有生  不灭无有住

是以知无处  处亦不可见

斯亦不自生  与佛而博演

无志不有住  是亦佛所转

诸种亦如是  佛种顺如法

斯类亦起无  如佛而等与

其行如是者  佛兴为若此

悦信斯大处  其限不可量

转法轮品第七

尔时世尊告太子等。又诸贤者。何谓菩萨得转法轮。其有布露如是像法乐说句义。受持不忘修而行之。诸有不发大悲意者。为兴普智随顺众愿。而为说之广宣布示。志不有惓忽弃利养。劝念顺时受持护行。斯谓菩萨应转法轮。又若如来所转法轮。而其法轮。行像入德当粗剖说。不以起法亦不灭法。不以凡夫下劣行法。亦复不以贤圣法故而转法轮。又其法轮。不中断绝等断善恶。彼以是故为无断轮。又其法轮因缘之起。不起无起而有其转。以斯之故为无起轮。又其法轮。不以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诸情转随有转。以此之故彼无二轮。若有二者则非法轮。又其法轮。亦不过去当来现在所著而转。是无著轮。又其法轮。不我见转非人命寿所住而转。是为空轮。又其法轮。不识行想灭念之转。是无想轮。又其法轮。不于欲界形无形界所望而转。是无愿轮。又其法轮。不计众生有异而转。不处二法。是凡人法。是圣戒法。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菩萨法。是为佛法。彼以是故为无异轮。又其法轮。不以有住法轮而转。以斯之故为无住轮也。法轮名乎。诸贤者等。真谛正轮常无毁故。要义之轮等三世故。无处之轮。诸习见处以等过故。寂寞静轮。身心无著不可见转。意识离故。无樔之轮五道不处。审谛之轮无谛现故。行信之轮。等化众生用无欺故。不可尽轮字无字故。法性之轮。以其诸法依法性故。本积谛轮本无积故。本无之轮如本无故。无所造轮无念漏故。无数之轮导至圣故。如空之轮明见内故。无想之轮无外念故。无愿之轮无内外故。不可得轮修过度故。又诸贤者其如来者以此法轮。转之众生诸意行也。其转不转。彼不可得。法无所舍。于时世尊。说是转法轮品之时。天龙鬼人及诸种神欣心踊跃。显光赞扬如来斯法。皆同声曰。善哉世尊。甚为难值。如来示说转此法轮。闻者奉行则应法轮。是法名转空虚之轮。诸已过佛及与当来。并诸现在悉由是法。其有信者斯则已度。诸行此法。吾等世尊。代其劝助彼诸众生。其兴是心常欲闻斯法轮品者。闻当发求是道要行。彼亦不久得转法轮。于是众中闻是说者。有万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千菩萨逮得法忍

于是世尊告诸贤曰。又正士等。其护正法。受持正法。营护正法。是谓护法。所以者何。于永无灭应是行者。天及世人终不能当。于时无忧前白佛言。又唯世尊。若斯正士以如是法而得最觉。于其本无不有惑者。又如是像诸正士等当共拥护。所以护者。令诸正士使其速应于此大乘。彼皆行已得转法轮。又能与识法之大明。是故世尊。以斯等教要法正护使发大乘。以护法师安救敬礼顺听禁戒。是时世尊赞叹无忧龙王子曰。善哉善哉。无忧正士。诸发大乘为法师故安救拥护。是谓护法。为诸法师营护正法护持正法。又复无忧。护正法者得十功德。何谓为十。无其自本降下贡高。又行恭敬。亦无谄行。勤思乐法。志慕习法。专意随法。行观于法。乐宣说法。乐修行法。随所志乘顺如说之。是为十行以护正法。又复无忧。有十事行护得正法。何谓为十。若族姓子及于族姓女。所闻法师遥礼其处。思乐得奉。来辄敬爱。供给所欲衣被饮食。护以诸事。往诣谦敬。顺听所说以宣同学。障其说非。常乐称叹。使誉流布。是为十事得护正法。又复无忧。有四施行得护正法。何谓为四。笔墨素施给与法师。衣被饮食床卧医药供养众所。若从法师闻所说法。以无谄心而赞善之。所闻受持广为人说。是为四施得持正法。又复无忧。有四精进得持正法。何谓为四。求法精进。勤广说法敬礼法师。若毁法人正法降之亦以精进。是四精进得持正法。时阿耨达五百太子。闻佛说是。悦怿欣喜欢乐无量。同声言。如来所说。甚善无比解诸狐疑。各以宫室及其官属。尽以上佛奉给所应。以敬顺心而重言曰。从今世尊。当勤受化永常无惓。至于如来无为之后。佛之所说是像宝法。当共敬受是经要品。求索通达劝进修行。斯则世尊。吾等至愿。又若如来无为之后。吾等圣尊在所国邑。当共同心供养舍利。护奉礼敬至于现灭也。于是贤者耆年迦叶。谓诸太子。又贤目等如仁辈言。独欲全完供养如来神身舍利。汝等是言。多断众生诸德之本。障蔽明净翳道至化。使兴是言。何则然者。又若如来本始造愿。使留舍利布如芥子。为诸众生降大悲故。何得全完而独供养耶。彼正士等。即答贤者大迦叶曰。唯然迦叶。勿以声闻所有智限而限如来深邃无极明达之慧。所以者何。若如来者有普智心一切之见。处以神足感动变化。若其兴念。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天龙鬼神。各于宫殿普令完全安置舍利。使各念言。吾独供养如来舍利。其余者不。又复迦叶。若如世尊无为之后。随众生心应置舍利。又复迦叶。若如来德。至阿迦腻吒天上立置舍利。其如芥子。能普明照一天地内。是佛世尊神威变化感动力也

决诸疑难品第八

尔时贤者须菩提曰。诸族姓子。又如来者为灭度耶。曰须菩提。于起生处当有其灭。须菩提曰。诸族姓子。如来有生乎。曰如来者。如其本无无生而生。须菩提曰。如如本无无生不生。彼都无生也。答曰。是者须菩提。则佛所生如其本无而不有生。须菩提曰。佛生如是灭复云何。答曰亦复如如本无。生于无生。无为灭度亦尔本无。唯须菩提。不起而生灭度亦尔。如是其灭亦尔本无也。说是语时。无热渊池现大莲花。若如车轮薮有无量种种之色。以名众宝而用光饰。于诸花间有大莲华。色最晖明现奇异好特独踊高。贤者阿难在于无热大池之中。睹其变化所见若斯。寻启世尊。今此变化为何瑞应。兴其感动乃如此耶。如来告曰。且忍阿难。自当见之说适未久。忽从下方乃于宝英如来佛土宝饰世界。六万菩萨与濡首俱忽然踊出。迁能仁界升于无热大池之中。各现妙大莲花座上。濡首童子即就莲花高广显座。是时众会皆悉见之愕然而惊。时阿耨达及诸菩萨。释梵持世来会。诸众悉各叉手稽首敬礼。濡首童子退住虚空。共持珠宝交露之盖。时濡首与诸菩萨俱并莲花座。亦踊虚空去地乃远。于上而雨未曾所见最妙莲花供养如来。从诸花中有声出曰。宝英如来问讯世尊起居无量体祚康强神力安和乎。声复言曰。濡首童子与诸菩萨六万人俱往诣忍土。至于无热龙王渊池观彼感变。又志乐听龙王所问庄饰道品入法要说。为世尊广劝法言。便有欢悦。于是濡首及诸菩萨。从虚空下悉诣正觉稽首如来。欣心肃敬住世尊前。尔时天师。告濡首曰。童子来乎。为何志故与诸菩萨俱至此耶。濡首白佛。吾等世尊。在彼宝英如来佛土宝饰世界。承闻至真能仁如来。垂慈十方演说斯要。闻是法故。寻从彼土升游诣此奉礼天师。缘闻如来所讲法也。迦叶白佛。近如世尊宝英佛土宝饰世界。而诸大志忽至此耶。濡首答曰。唯如迦叶坐一定时。极其神足飞行之力。尽其寿命于中灭度。而由不能达到彼土。其国境界弘远乃尔。佛告迦叶。其土去此。过于六十恒沙佛刹乃至宝英如来佛土。曰其来久如而到此乎。答曰久如。耆年漏尽意得解也。大迦叶曰。甚未曾有。唯然濡首。是诸正上神足若斯。濡首又曰。耆年漏尽意解久如耶。答曰。如其转意之顷。又曰。耆年意以解乎。答曰以解。濡首复曰。其谁缚心而有解乎。答曰。濡首。以心结解非脱有解致慧见也。曰唯迦叶。其无缚心以何解乎。迦叶答曰。知心无缚斯则为解。曰唯迦叶。以何等心云何知心。过去知耶。当来现在乎。去者灭尽当来未至现在无住。以何等心而知其心。曰心已灭者。是濡首即无身心之计数也。曰贤者心知其灭耶。曰心灭者不可得知。曰其得致都灭心者。彼永无有身识之得。曰大辩哉。濡首童子。吾等微劣。岂能应答上辩之辞。濡首又曰。云何迦叶。响宁有辞耶。曰无。童子因缘起耳。曰不云乎。唯大迦叶。一切音声若响耶。曰尔。濡首又曰。响辩可致不乎。曰不可致。又曰。如是唯大迦叶。菩萨协怀权辩之才不可思议。亦无其断。若耆年问从劫至劫。菩萨机辩难可究尽。尔时迦叶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加劝濡首。为此大众弘讲法说。令诸会众长夜致安。普使一切得明法要。于是众中有大菩萨。其名智积。问濡首曰。何故童子。长老迦叶年耆极旧。所言怯弱微劣乃尔为。以何故名之耆年。濡首答曰。是声闻耳故不果辩。智积复曰。斯不知发大乘志耶。曰永不矣。唯以声闻乘之脱也。曰又濡首。何故名为声闻之乘。濡首答曰。是族姓子。世尊能仁随诸众生。兴三乘教敷以说法。有声闻乘缘一觉乘及大乘行。所以然者。由此众生意多怀贪。志劣弱故说三行耳。智积又曰。云何濡首。如空想愿都无其限。何故限之有三乘乎。曰族姓子。是诸如来执权之行。空无想愿不有其限。为诸着限而诸有限。终不限于无限行也。曰又濡首。吾等可退使永莫与劣志众生得有会也。濡首答曰。诸族姓子且忍。当从无热龙王闻其智辩及无量法。耆年迦叶谓智积曰。云何正土。如彼宝英如来佛土。云何说法。智积答曰。唯一法味。从其一法演出无量法义之音。但论菩萨不退转法诸佛奥藏要行之论。从已取脱不由众杂。依于普智永无余脱。恒讲菩萨清纯之谈。其土都无怯弱之行也

时阿耨达问濡首曰。仁尊濡首来。奉如来。为何等像观于如来。以色观耶。痛想行识观如来乎。答曰不也。以约言之色苦观耶。痛想行识苦观之乎。灭色痛想行识观耶。为以空无想愿行观如来乎。答曰不也。又问。云何去来现在相好肉眼天眼慧眼观如来乎。答曰不也。云何濡首。以何等相观如来耶。答曰龙王。观于如来当如如来。又曰软首。如来云何乎。曰如来者无等之等。等不可见。用无双故故妙矣。龙王。如来极尊无偶无双。无比无喻。无俦无等。无匹无伦。亦无色相。为其无像。无形无影。无名无字。无说无受也。如是龙王。如来若此。当作是观观于如来。亦不肉眼天眼慧眼而观如来。所以者何。其肉眼者以见明故。如如来者无冥无明故。不可以肉眼而观。又天眼者有作之相。若如来者等过无住故。不可以天眼而观。又其慧眼知本无相。又如来者众都永无故。不可以慧眼而观。云何软首。观其如来得为清净。曰若龙王。其知眼识心不有起。又知色识心无起灭。其作是观观于如来。为应清净。尔时其从宝英如来宝饰佛土菩萨来者得未曾有。而皆叹曰。甚快妙哉。斯诸众生善值如来。逮闻如是龙王所问决狐疑品。闻已悦信不恐不怖又无惊怪。加复受持讽诵宣布。如是正士应在慧署。吾等世尊不空至此。值闻是要无极像法。又若世尊。斯法所至聚落国邑。当知其处如来常在终不灭度。正法无毁道化兴隆。何则然者。以此法品能降魔场伏诸外道也。时阿耨达谓软首曰。善修行者软首童子。斯之菩萨逮闻是法得佛不难。进己劝人勤道无惓也

何谓菩萨应修善行。软首答曰。若是龙王。如贪行空施行亦空。等解于此是谓善行。以约言之。不戒与戒怀恚及忍。懈退精进乱意一心。如其愚空智慧亦空。于是等行斯谓善行。又复龙王。如其淫欲恚怒愚痴为之空者。无其淫欲恚痴亦空。如参行空无杂亦空。于其等行是谓善行。又复龙王。如其八万四千行空。贤圣正脱亦悉为空。于斯等行是谓善行又复龙王。若有明贤修菩萨行。无行无不行。亦不见行。不有惑行。亦无念行。又不知行。于是等行是谓善行。无热龙王谓软首曰。云何童子。菩萨行于无所行乎。答曰龙王。若初发意行菩萨道。至得佛坐所行功德。悉由初行不生之行。无受处行。无获舍行。无樔之行。又无著行。亦无谛行。无有限行。亦无惑行。又无淫行。无所作行。亦无特行。无审之行。亦无底行。是谓菩萨无行之行。若菩萨以不生之行。无行不行。得三十七品无所造作。以慧而脱永脱于脱。不过二际明了本际而不取证。菩萨作是。此谓菩萨得不起忍。如斯之行此谓善行。说是语时。三万四千天龙鬼神菩萨行者。逮无从生法乐之忍

同类推荐
  •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幕学举要

    幕学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慎大览

    慎大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蝠镖神力与红披风

    蝠镖神力与红披风

    这是dc宇宙,死侍说他非常黑暗。吴奇在意外之中来到这里,成为了这浩瀚浊流之中的一点浪花。在哥谭市,他在蝙蝠侠面前杀过人。在闪电侠的世界里,跟闪电侠并肩作战。在大都会,他和超人发生过一点矛盾………在这个宇宙里,他和其他英雄们都有过交集,也成为了故事里的一员。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他发现了,自己和其他的穿越者,并不太一样,自己好像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
  • 风吹过的地方叫过往

    风吹过的地方叫过往

    一直以为青春很快过去,事实也确是如此。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也失望了一辈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犬星的守护之这个大叔有点萌

    大犬星的守护之这个大叔有点萌

    霍克从跨国企业大亨沦为口袋里只剩五毛钱的穷鬼,被18岁的夏欣然捡回了自家宠物店,化身为市里最英俊的小店员,天天被一群小毛孩奴役。可是偏偏这么一名美貌、学历、家境均为顶尖,集世界上所有美好于一身的二十七岁法国混血,却喜欢半夜学狼嚎,还天天抱着夏家的毛毛不撒手……
  • 灵气复苏之后的穿越

    灵气复苏之后的穿越

    总而言之,这是个地球顶尖高手穿越至异世界后发生的故事
  • 中华散文珍藏本:余秋雨卷

    中华散文珍藏本:余秋雨卷

    本书作者主要从事国艺术文化史和戏剧美学的研究,近几年又以散文创作驰名海内外。他的散文富才高,独树一帜,通称“学者散文”。书中辑入的《一个王朝的背景》、《苏东坡突围》、《道士塔》、《这里真安静》、《历史的暗角》等16篇佳作,是从他所写散文中精选出来的。
  • 武极破天传

    武极破天传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懵懂少年,肩负神圣使命,数次挽狂澜于既倒,虽徘徊于生死边缘亦无悔,只为那心中的守护。一路修道一路行,最终走到武道巅峰。莫言前路无知己,前路迷离知几许,莫道修行苦无尽,修行深处亦有极,功法没有最好的,却有最适合的,且看段云如何在不断的修行中完善自我,完善功法,完成那一个个常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 最受欢迎的哈佛沟通课(去梯言系列)

    最受欢迎的哈佛沟通课(去梯言系列)

    以精练生动的语言,结合丰富典型的案例,从沟通的基本功修炼,到沟通准则的把握,再到社交、职场、酒宴、公关、会议、演讲、辩论等各种重要情境场合的沟通策略,全面解读了哈佛沟通课理论体系和实践运用之道,让你掌握哈佛沟通课的的无穷奥妙,增强自我影响力,改变他人心意,创造双赢的沟通,轻松达成人生愿望。
  • 摄政王的小宠妃

    摄政王的小宠妃

    腹黑vs冰山、妖孽vs毒舌!-----------------------------------------------------------------------------------------------------------------慕凉,慕国最年轻的摄政王——圣王,先皇御赐一把“斩龙剑”上可斩昏君,下可灭佞臣,尊贵胜于当朝皇帝,俊美如神,妖冶似魔,一抹慵懒至极的笑容常挂唇畔;他狂傲不羁,但他有足够的资本去狂,年纪轻轻却修得一身登峰造极的幻术,一袭紫衣走遍天下,难有敌手;他是战场上的“杀神”,以一敌千,杀人如麻,嗜血无情,与他作对,下场只有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尊贵如他,狂傲如他,嗜血如他,却只是一个深爱着花泣雪的男人,为了她,他洗尽铅华,放下尊贵的身份,男儿血性终化绕指柔。他是慕凉,一个想把花泣雪娶回家的男人!花泣雪,茫山中的弃婴,埋于大雪,命悬一线,为无极老人所救,成为世人欣羡的无极嫡传弟子,幻术强大,鲜少有人能及;她,拥有绝色仙姿,一袭白衣飞扬,情冷似雪,淡然若云,但那心底深处依旧保留着一份火热,待人发掘。她是花泣雪,因幼时在雪中哭泣而得名,长大后却能把人气得吐血,真真是“花气血”!茫山之巅,寒池之畔,他七岁,她五岁,他抓住了她的手,两人一生的缘分由此开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她的人,那冷漠的面具下是怎样的毒舌,他是亲身体会到了的,但他却甘之如饴。她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触及他最真实一面的人,外表再优雅高贵,也遮不住他骨子里的无耻、邪恶、妖孽,但即便她有多难动情,那颗心还是被他夺去。相爱相守,平淡一生,是他们的愿望,但当云幻大陆风云再起之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幻术之斗,三国之战,阴谋之后,是谁牵着谁的手,站在茫山之巅,笑看天下?神器之争,强者之路,当身份之谜揭开之后,又是谁与谁相视而笑,逍遥相随?----------------------------------------------------------------------------------------------------------------精彩对话:第一幕:慕凉(深情:花姑娘,你这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我的,不准逃!花泣雪(目无表情:凉凉,我有预感,除了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是男人。
  • 书中缘

    书中缘

    她十岁出征,奠定神女之名,一手扶起红凤军,一手设立红凤官学,金手指用满,为的就是给别人铺路。属下是别人的,哥哥是别人的,未婚夫也是别人的。嗯?这人是怎么回事,怎么不按剧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