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7800000046

第46章 马克思之后社会合作的思想争论与时代发展(7)

(二)大数据改变了社会利益关系

大数据时代成立的前提设定为“基本数据是准确、可靠、值得信赖的”,但数据的真实性往往与利益存在关联。因此,要实现大数据的合理利用,就必须解决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诚然,大数据利用的不开放性会带来新的社会垄断和资源浪费,既有利益集团会倾尽一切手段组织大数据公开,垄断的大数据会更加巩固利益集团的原有利益优势,势必会成为一场新的反垄断斗争的导火索。激烈的利益博弈不仅是社会各利益集团的重新布局,而且会潜在地影响社会关系。

在大数据时代,资源的使用者都有广泛选择的权力,使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大数据使原有的专业界限已经模糊,智能化的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的个体作用。大数据对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不再追问“因果关系”,只关注“相关关系”,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交流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客观上,人类的头脑不需要思考与学习,只要熟练运用工具搜索与查询。思考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被操纵在那些掌握大数据资源的人手中,大多数人将变成只知道进行简单工作的“蚁族”,社会将更加两极分化。在信息化社会,保护隐私和个人权利不仅仅是技术或者个人的单独行为,而是需要强化法制建设的社会行为。

大数据是一种高级信息生产力,大数据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质的提升。它推动着信息生产方式的形成,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掌握得越多的人和组织,在社会竞争中就越处于有力的地位。政府通过福利、检测、调查、管理等手段掌握了个人与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企业和社会团体通常也具备个人无法企及的优势,相比之下,个人是信息的弱势一方。信息的不对等让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政府需要制定更为明确和严格的法规条例,规定每个组织和公民的行为。每个人必须受到社会规范和制度控制,且公民要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大数据和相关技术在定义隐私、保护隐私和侵犯隐私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大数据改变了人类合作模式

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得不与数据打交道,我们也是数据的一部分。以高速发展的新技术为内核、广泛参与的公民为受众的海量数据,将在转变社会合作的进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能接通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功能。对冲基金通过剖析推特上的数据来预测股市的走势;亚马逊公司根据用户的查询记录来推荐产品;纽约政府使用犯罪数据和地图进行城市管理……这些表象的背后,却是人类合作模式的改变。

我们越来越多地从信息、数据中观察到人类社会的复杂行为模式。信息技术的改善为无障碍的开放式交往提供了可能,降低了人们之间合作的物理制约因素。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有着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人们出于合作的需要去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合作越来越建立在个体的发展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出每个人的潜能。但是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沟通需求越来越多,信息交换方式在扩大了交往范围的同时却减少了人们彼此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使对话和沟通更多地局限于信息的交换,情感的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彼此之间的认同和理解、思想共识的达成都出现了一定的障碍,当今社会交往和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纷繁。

尽管我们看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无限机遇,但人类在互联网领域不过才走了几十年。除了要解决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外,整个网络世界的数据仍然是局部的、碎片化的。对数据的处理和重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这将推动社会合作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化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决策等以数字为载体存在。大数据正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好大数据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在一个更为宽广的背景下考虑社会合作转型与融合。

(四)大数据时代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更多来自社交网络,而社交媒体和传播网络记录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不仅有每个人的属性数据,更能够捕捉其社会关系,而新的研究范式强调探究社会规律的成因不取决于个体的想法或意图,而应从个体所嵌入的社会结构中去发现规律。这种社会结构关系就是覆盖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网络,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当然,大数据不仅仅带来商业和社会正能量,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极为关心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提供了相关理论认知体系和思想指导。社会是由人和关系组成的,而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在线交流和传播信息,人们在线社会化生活,社会化媒体形成新的媒介生态环境,社交媒体为人们构建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且不断演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人类社会的复杂行为模式。现代社会复杂性因素的增长也迫使人们需要作出与他人合作行动的决定,更多地通过他人的合作来实现自我的目标。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知识,寻找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揭示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规律。如果能把散落在各个国家、各个机构及个人手中的数据集中起来,那么大数据所能发挥的作用会超越我们的想象。

大数据关注民生,带动社会管理创新。要让大数据成为推动社会合作的进步力量,就要促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整体或共时态意义上的类主体来生存、活动和发展,而不是成为控制个体的手段。一些西方学者往往热衷于谈论社会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尼葛洛庞蒂( 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结束语中就认为“分权心态正逐渐弥漫于整个社会”;马克·波斯特( Mark P oster )则在《信息方式》一书中声称“电子传播”使自我“去中心化”与“分散化”(波斯特, 2000:13 )。这种论调显然与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风行的解构主义思潮一脉相承。实际上,数据时代重在发现知识,预知未来,为探索未知的社会现象带来机遇。正如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的结尾中所道,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算法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代替。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帮助是暂时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还在不久的未来。

大数据推动了作为信息传播和接受手段的普及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时代应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合作的信息反馈机制。这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治理制度,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对获取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而实现其既定目标。“严重贫困的群众,根本无法获知参加公共事务的足够的信息,对公民事务进行有效的讨论。”(科恩,1994:111 )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是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日益拉大,无法形成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知与共识。因此,通过社会合作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人们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数量及真实性大大增加,夯实社会合作的信息基础。

大数据时代,社会越来越个性化,意味着人越来越需要社会化,需要进入社会人的社会化生存。大数据时代重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人的态度行为和社会影响。过去的数据分析更多的是群体行为模式,现在我们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每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如果我们能够从大数据中捕捉某一个个体行为模式,并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信息数据,全部集中在大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就能捕捉群体行为,实现更优化的社会合作。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低水平社会生产力体系之上,要认清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的紧迫形势,从顶层建立大数据的国家战略,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状况适应国际竞争所要求的新的现代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姜奇平,2013 )。

注释

[1]. 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经纪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且也被用于社会、哲学、政治等领域的理论阐析。

同类推荐
  •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为范立本。《明心宝鉴》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六百余段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在明代,本书是比《菜根谭》更流行的劝善书、启蒙书,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命人重辑修订一遍,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个人本体论研究:对科学哲学根的探索

    该书提出了对“个人”现象的本体论意义解读,并将生存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会贯通,开拓出未来深入研究中西方思想汇通的空间与契合点。从个人与本体及其关系的中西方历史考察、个人本体论概念解析、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和个人本体论对科学哲学寻根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研究并揭示出“个人”与“本体”的内在必然联系。海德格尔晚年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创立“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说。该书认为,个人本体论则确立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比“四重整体说”更具体,有利于发挥唤醒现代人的作用。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孔子家语》公案探源

    《孔子家语》公案探源

    《孔子家语》真伪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著名公案。作者考镜源流、旁征博引、推陈出新,着力从公案学的角度,对与王肃伪造《家语》说相关的公案群进行透彻的爬梳与剔抉;对此案产生的诸多取径,如误说误文流传讹变、疏证辨伪方法移植错置、文本内外关系牵强附会等进行认真的推究与归纳;就丁晏所谓王肃伪造众书之说对康有为的刘歆遍伪群经说之影响进行清晰的提示与论证;对此案所涉《家语》三序的可信性程度、孔安国身世等重要而又诸说纷纭的史事进行缜密的析说与考证。
热门推荐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草木,天地日渐显出生机。管天的叫天公,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儿,因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人又很和蔼,大家便叫他大耳朵爷爷。这个大耳朵爷爷,表面上看着悠闲懒散,实际上却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依靠自然的力量管理天界。因此,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把天上管理得井井有条。管地的叫地母,人称女娲娘娘,她可累多了。她补了天,治了洪水,创造了山川河谷,养育了人类万物,慈爱遍及大地。大耳朵爷爷和地母各自管理着天地,虽办法不同,却都非常敬业。因此,天上显得那么亮丽而有序,大地则祥和而又生机盎然。不过,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黑洞洞主。
  • 贤妃正传

    贤妃正传

    避过两次秀女大选,水梓颜从未想过此生还会再有机会进入皇宫。然而,命运捉弄下,她却不得不依照太后懿旨入宫为妃。自此后,黑暗诡谲,阴谋诡计,源源不断,经久不息。等待她的究竟是荣宠一时的风光显赫,还是埋没后宫的小小一粟?其实,只在君心而已。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为你深爱成瘾

    为你深爱成瘾

    一夜间,十几年的感情莫名变成笑话,他将高调另娶的新闻占据了整个娱乐头版。他说:“苏荞,痛快点,赶紧把孩子打了!”当背叛被揭露,深情被讥讽,爱情被操控,23岁的苏荞忍痛转身,选择黯然远走。五年后,他是高高在上的集团总裁,她是跌入尘埃的单亲妈妈。明明再不相干,他却步步紧逼,“苏荞,告诉我,那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哦,我男朋友的,和秦总没有关系!”
  • 女主重生之抢回金手指

    女主重生之抢回金手指

    依然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自己的人生被偷走的。上天怜悯她给了她再来一次的机会。她发誓绝不重蹈覆辙!!!哼,欠我的都还回来。“一一,你这个手镯好漂亮,给我看看好不好?”娜娜满脸迫切的说。看着对面这个满脸迫切的女孩,依依翻个白眼说不行。上一世女主被穿书女抢走了金手指,还被穿书女各种针对人生过的一塌糊涂。重来一世,依然想自己决不能活在仇恨。决定远离那个想染指自己金手指的女人,过好自己的生活,让那个女的羡慕去吧。
  • 平安夜

    平安夜

    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在某一时刻,写字楼的电梯向下运行着,人们陆续走上来:一个在围城中梦想出轨的设计师,一个卑微而孤独的快递员,一个为婚房发愁的女白领,一个离婚后形单影只的大叔记者,一个婚姻玉石俱焚的部门经理,五种生活状态的人被聚集在狭小的空间,电梯门打开后,他们在这一夜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一个电梯,五个人物,各种凌乱,或刺激,或无聊,或狂喜,或伤感,既独立成篇又彼此关联。小说中,不同阶层、年龄、性别的主人公的境遇虽各不相同,但内心却都指向了当下时代的焦虑与不安。而偶然性对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的改变,更使整部作品充满了黑色的风格。
  • 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黑塞文集)

    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黑塞文集)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译,收入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诗歌、散文、童话与画作,全面展示黑塞创作生涯。《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收录黑塞共11则中短篇作品:《小孩的心思》《克莱因与瓦格纳》《内与外》《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南方的一座外国城市》《郊狼》《纪念品》《拜访诗人》《乔迁时的遐想》《我的传略》和《中断的课时》。《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创作于1919年的中篇小说。彼时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千万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有些年轻人在童年时被战争拖走,现在“回归”了,却必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世界。而对于黑塞这样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认同的世界观已成了可笑荒唐的明日黄花。一切都变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告别的夏天,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日子,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最终在夏末,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
  • 第一吞噬法则

    第一吞噬法则

    修真法决与战舰巨炮的对决轰开了了新纪元的大门,被吞噬的意志从沉眠中苏醒,剑与魔法的激荡,最终的角逐,谁能成就第一吞噬法则?
  • 长厢厮

    长厢厮

    这是一个古代与现代并存的时空。她是比人类更尊贵的种族——渡时者,他是北莘国的景王殿下。上一世,她为了他差点灰飞烟灭,这一世,换他来找她……
  • 年少有你不负相遇

    年少有你不负相遇

    宋心雨,我喜欢你,这是王子健的表白,简简单单,一喜欢就是一辈子。为了她,他学会了好多技能。为她梳长长的马尾,从手忙脚乱,到轻松写意。……为她洗手作羹汤,从黑暗料理,到美食专家,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