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9800000024

第24章 忙中不吼叫——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3)

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此话不无道理。科学研究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时候,其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人静静地在电视机前时,他的大脑无需主动反应问题,而此时此刻,他的身体也处于一种松懈状态,而这种情况对人体大脑又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对于身体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说,负面影响就更大了。而且相比经常阅读的孩子,那些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在其上学后的智力要远远不如前者。

我们都知道,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不可否认,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是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显然很小,又何以会有很大的智力启蒙效果呢。所以说,用电视进行启蒙教育而不注意阅读的启蒙效果,简直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此外,对于一个从小就长时间地在待在电视前的孩子来说,一旦离开电视,很容易变得无所适从。不仅如此,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时间久了,这种惰性会进一步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避免成为一个“电视迷”呢?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的经验或许对父母们会有所启发。

有一段时间,念小学的菲菲对看电视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本来菲菲爸妈都很少看连续剧,觉得太浪费时间。虽说菲菲从小就受此观念影响,一般情况也不会主动去看,但是,当连续剧《还珠格格》正火爆一时时,菲菲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议论这部片子,菲菲回来就找到这个节目,一看就被吸引住了。

连续剧从晚上七点半一直播放到十点,而这个时间原本是菲菲写作业、练琴或是玩耍的时间。按以前的习惯,她总是先写作业,再去练琴或是玩一会儿,然后九点半左右准备睡觉。可是现在呢?连续剧开始的时候,菲菲只是刚把作业写完,完后就跑去看电视,等到连续剧播完了,自然也过了平时的睡觉时间,这时别说练琴,就连玩儿的时间都没有了。

妈妈一想到菲菲刚开始学琴,必须天天坚持练时,心里就不免有些着急,便想干脆让她每天少看一集电视剧。但是刚有这个念头,就立刻否定了自己,她想孩子现在正看得投入,而且剧情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即便强行手段成功了,女儿也不可能在那个时间用心去练琴,没有心又怎么能练好呢?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菲菲自己也很着急。虽说看电视的时候很陶醉,但是一看完,发现没有练琴时间了,她也很内疚。但是以孩子当时的意志力,她还做不到主动要求少看一集。

后来,经过斟酌,菲菲妈妈又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她和菲菲商量,放学回家先练琴再写作业。就是说练完琴之后连续剧也差不多要开了,然后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样完全不可行,孩子应该从小养成好的学习态度。但是,菲菲妈妈却是这样想的:小学生的作业多半是体力活,完成作业时并不需要动用多少脑力,孩子只要调动一部分注意力就可完成作业,而看电视本身又是件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完成的事,写作业和看电视这两件事应该可以同时进行。如果说有些影响,也并不严重,总体权衡还是个好办法。

后来,由于家长的信任,菲菲心里没有任何不自在,果然她把这两件事协调得都很好,连续剧开始前先练琴,然后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事实上,在连续剧播放的过程中,菲菲总因为看得太投入而忘了写作业,但是只要一插播广告或是片头片尾曲,她就会抓紧时间写,而且她写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与此同时,为了晚上回家看电视方便,菲菲也懂得好好利用在学校的时间,这样回家后作业就能很快完成了。

也许,有些家长会担心:“我的孩子不听话,如果完全放开,肯定会影响学习成绩。”虽说这些家长眼里的孩子可能不懂事、不自觉,不过也不要孤立地看待一件事和一种现象,孩子“不自觉”的成因有很多,而多半又与家庭中积淀已久的教育问题有关。最主要的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时,家长总会表现出一副强权作风,不注意体贴孩子的情绪、面子、能力、愿望,而是直接用告知的方式教导或批评孩子。比如,就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这件事,家长往往会数落孩子,会强行关掉或是干脆命令孩子回房学习等。

试想,孩子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不仅学习上不用心,也会影响日后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乐趣,而且看电视的愿望也会在压抑中被强化,不止如此,孩子的内心在看与不看间也会充满矛盾和痛苦,殊不知,这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损伤他的自觉和自信。

事实上,每个孩子身上原本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完善的天性,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适应一些事情,他们就会在这种适应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天性,而这就是孩子“懂事”、“自觉”的来源。

所以说,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禾苗吧,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他们而言又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忙爸忙妈”支招

如果家长把孩子长时间留在电视机前面,就等于向他发出你不在乎他看什么的信号,而明智的家长应该尽量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为孩子挑选平和、安静的节目,有助于孩子有时间吸收其中信息、思考正在看的内容。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其他公共场所,不论是独自一人还是有人监督,不论是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还是公共物品,更不论是物品价值的大小,都必须要做到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不仅成人如此,孩子也会如此。

看看下面这些情形,是不是也有自己孩子的影子呢?

早晨出门,翻箱倒柜地找自己的衣服、红领巾、书包;

参加学校的活动,忘记归还用过的器具;

超市购物,拿了不想要的东西可又没放回原处;

书店购书,看过的书随手找个地方就插进去;

……

如果多数情况相符,那么从现在开始,赶紧教育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吧!事实上,一旦养成了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不仅能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能处处想到他人,尊重和关爱他人,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没有养成这一良好习惯,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也会影响他人对孩子的信任感,而且还会给大家带来不便。

那么,又该如何教育孩子把用过自己的东西放回原处呢?先来看看来自美国的家教作品《天生棒小孩》中的一个故事:

罗宾是个风风火火的十四岁女孩,她的房间经常被她搞得乱七八糟,而她宁愿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也懒得收拾零乱的屋子。

一天,罗宾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进厨房,冲妈妈大声喊道:“妈,有没有看见我那件新的红裙子?”

“我想你昨晚扔在地板上了吧。”妈妈平静地答道,罗宾立刻急了。

“哦,不!我完了!学生团体选举会上我还要穿呢!”罗宾哭着跑了。

看着女儿的背影,妈妈无奈地笑了。事实上,每当罗宾找不到她需要的东西时,也会很烦躁,她甚至还承认喜欢受点约束、更有条有理一点。

过了一会儿,罗宾又来到厨房,此时的她已经换了一套帅气的牛仔裤和运动鞋,急促地对妈妈说:“妈,我得走了。再见!”刚走出大门,她又很快回来了。

“等等!我好像把背包落在卧室了,哦,不,也许放在衣橱里了。”

很显然,眼前这种没有条理、混乱的状况,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小女孩缺乏良好的秩序感。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强调的就是秩序。但凡和谐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状态必定是有秩序的,而一个有着良好秩序感的人必能使人产生愉快、兴奋、舒服,甚至是安全的感觉,反之,一旦失去了这种秩序感,麻烦就会接踵而来,就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

要想培养孩子的秩序感,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只有思维有序了,行动才会有秩序,因为人的行动是受思维支配的。比如说,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放置好;告诉孩子选择放置物品的地点要合理明确,常用的东西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点。

其次,还要培养孩子的自觉“归位”意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就需要有一种“归位”意识。同时,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表面上看是方便了别人,其实更是方便了自己。在很多国家,将用完的公共物品“归位”已是很多人的自觉行为,这就像排队买票、购物一样自然。事实上,一个具有这种美德的孩子,对公共财物同样具有公德心和责任心。

再次,要教育孩子做好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给父母添麻烦。生活中,很多孩子写完作业往往不是自己收拾,而是父母代劳,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依赖父母,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归位”的意识。所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让他们学着对自己负责。比如说,孩子睡觉前,培养他们把衣物、书包、鞋帽等物品放在固定位置,这样不仅能保持房间的整洁,还方便第二天需要时取用。即便第二天找不到需要的东西,孩子也会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过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责怪父母的不是。

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的自我约束一定要严格。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一些孩子:在自己家时能做到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可是出门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比如说,买书时,翻过的书随手一扔;在银行填写单据时,用完的圆珠笔随手一放;在超市购物时,拿了不想要的东西随手一扔……这些都是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所以,不论孩子在家还是在外,不论是否有人监督,家长都应该教育他们坚持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总之,在孩子小的时候,聪明的家长就应该有意识、有策略地让孩子学会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请记住:一个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而一个坏习惯往往让人深陷泥潭。

为“忙爸忙妈”支招

是否建立了秩序感,是区分文明人的标志。

父母可以监督和提醒孩子,但是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不要帮孩子做他忘记了的事情。

让孩子爱上吃饭

一提起孩子的吃饭问题,几乎是每位爸爸妈妈最头疼的事。爱吃的永远也吃不够,不爱吃的坚决不碰,简直就是挑肥拣瘦;一到吃饭时间,总会吃上一口就跑去看动画片、玩玩具,简直就是恋恋不舍。即便家长采用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也无济于事,每顿饭少说也要吃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饭菜早就冰冰凉了。

同类推荐
  • 友谊中的满满幸福

    友谊中的满满幸福

    每一个故事都是经典,每一本书都值得珍藏。故事中所体现的优秀和高贵的品质能够浸润到孩子们的精神里,一直伴随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的人格变得健全,内心变得坚强,心性变得随和;让他们懂得爱与尊重,在将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都能勇敢面对。
  • 365夜故事:秋

    365夜故事:秋

    1.《365夜故事》是由鲁兵先生专为孩子编选的“国宝级”童书。以孩子的视角为选择眼光,以儿童的口语来裁剪语言,便于年轻父母的口述。一经出版,好评如潮,风靡全国,总销超700万册,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一等奖”,堪称中国童书出版史上的奇迹。书中的故事饱含智慧,纯真童趣,具有永恒的美与韵味,是享誉全球的华语儿童经典。2.本书获得鲁兵先生的作品授权,在选编故事篇目时,因循鲁兵先生的指引,询访诸位儿童文学名家,叶圣陶、赵冰波、野军、顾城……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由陶红亮主编,《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阐述了感知孩子情绪、解读孩子行为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介绍了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孩子如何从一个多数时间只是睡觉吃东西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忙碌、活泼好动的学步期儿童;还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角度揭开了儿童发展的神秘面纱,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孩子世界,让你见证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 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别毁了你的孩子:教育孩子父母最易犯的错误

    本书从现代家庭素质教育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教模式,以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矛盾,针对家长教育孩子时极易出现的盲点和误区,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优秀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对更多的风浪之前,为他们注射心灵的预防针。要让孩子明白:实践比空想更具魅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就要懂得适应环境,更要懂得自我突破。
  • 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宝宝刚出生不久,就经常无缘无故哭闹不停?无论拿什么美味进行诱惑,宝宝就是没有食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突然成了“小结巴”?孩子上学还没多久,就开始多动、厌学、不听课?孩子根本不用功,但不知不觉竟成了“小四眼”?孩子头痛或气喘,怎么“对症”治疗都毫无成效?各种问题,看了此书,不再是问题。
热门推荐
  •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领主之系统这个坑货

    末世领主之系统这个坑货

    系统:宿主,你看跑的那个那是什么东西时卿:丧尸?系统:那是上上上个世界时卿:那是鬼?系统:那是上上个世界时卿:那一定是魔系统:……这个宿主怕是个傻子
  • 盛世蜜宠:总裁的独家甜心

    盛世蜜宠:总裁的独家甜心

    一夜缠绵,却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男人。她恐慌之下落荒而逃,以为会就此别过再不相见,却不想,这个男人竟然再度出现......恩怨纠葛、爱恨情仇一旦开始上演,也就意味着她彻底对眼前这个男人缴械投降。这怎么可以!她,绝对不会被这个男人吃定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元魂至尊

    元魂至尊

    资质平庸的少年在猎杀妖兽时掉入悬崖,意外获得逆天机遇,从此开启了强者之路,杀妖兽,灭敌人,装逼打脸,且看小小少年的崛起之路
  • 我可能没那么恨你

    我可能没那么恨你

    五年前,我被齐家和林家害的家破人亡。而齐慕被我害的生死不明。五年后,我重新见到齐慕,他不再是从前温柔多情的公子哥,而成了冷漠深不可测的商场霸主。究竟是爱他,还是恨他?究竟是复仇,还是被珍惜?
  • 大山深处的守望

    大山深处的守望

    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三十六年,她用一双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
  •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当我们梦想成功的时候,前方的路总会有那么几只拦路虎;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强劲的对手?成长的过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出现一些客观或者主观上的阻碍,这时就需要励志。鼓励的话语或者榜样的力量,都是可以昂扬沮丧者斗志的良药。这是本关于成长和励志的书,相信你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这小子真懒(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这小子真懒(绿绿的吉祥三宝系列)

    绿绿老师有一个“超级懒学生”,外号就叫懒懒。不洗碗,不洗澡,衣服穿得乱七八糟;他说话慢得要命,吃饭慢吞吞,走路慢得像是怕踩死蚂蚁,干什么都很慢;他上课时从来都是趴着,像个没骨头的软体动物。懒懒就像四(3)班的盲肠,虽然他因为种种的缺点被同学嘲笑、排挤,可他却对任何人都无条件地宽容,发自内心地赞美,使大家意识到他是不可或缺的;尽管家里生活条件不好,身上的难题一大堆,可懒懒依旧那么乐观,能用柳叶吹出悠然、美妙的曲子……这样的懒懒,真是让绿绿打心眼儿里宠爱和喜欢,当然,也让绿绿为懒懒的未来担忧。有一天,在绿绿的感染下,懒洋洋的懒懒竟然飞一样地跑了起来……
  • The Doctor

    The Doc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古代将军传

    中国古代将军传

    这本《中国古代将军传》选取了历代将帅,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聂士成。中国古代的将帅数目之多,不可胜计,本书所选取的是其中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