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3400000003

第3章

当看到原本跟自己不相上下的近亲、同事、儿时的伙伴平步青云时,有的人也容易滋生嫉妒之心。因为他们难免会时常想起这些飞黄腾达的同伴,感慨自身命运不济之余,深感命运的不公;而旁人也会经常谈起那些平步青云之人,这些言辞更助长了他们的嫉妒之火。但是,该隐对他兄弟亚伯的嫉妒之心[21]更为恶毒,因为任何人没有看到上帝悦纳亚伯的贡品。

关于易生嫉妒之心的人就谈这些,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下哪些人易遭人嫉妒。

刚崭露头角之人容易遭受猛烈的嫉妒之火,但是,这种嫉妒会随着时间而减弱。我们都知道,越德高望重、地位越高的人越不容易遭受嫉妒,因为人们认为他们在付出之后理应获得幸福。这就如同有人会嫉妒额外的赏赐,但没人会嫉妒债务的得偿。况且,嫉妒是由于同类之间的相互比较而产生的,所以只有身为国王的人才会去嫉妒一位国王。对于德高望重之人,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当他们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人掩盖后,假如他们依然保持幸福,恐怕就会遭人嫉妒了。

达官显贵的高升不容易招人嫉妒,因为人们潜意识中认定他们命好,觉得荣耀富贵都来得理所当然。而那些鱼跃龙门、突然飞黄腾达的人,则容易遭人嫉妒。这种嫉妒就像阳光一样,照在悬崖峭壁上比照在平地上要更为炙热。人会是对逐步升迁者不满,但更看不惯平步青云者。

那些经历过千难万险的成功人士也少遭嫉妒。因为人们清楚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有时甚至会对他们生出怜悯之心,而怜悯向来都是医治嫉妒的良药。城府极深的政客们常常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来躲避嫉妒之火,他们总在功成名就时感叹生活的艰辛,表露自己的苦楚,事实上,他们的真实感受并不是如此。对于不得已的苦衷,如此感叹也没什么;但是没事找事凭空臆想的话,可就不行了。因为,再也没有比充满野心而又惺惺作态的伪君子更惹人厌恶的了。对那些政要人士来说,如果能为下属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保护好自己的下属,就可以有效地将自己与嫉妒隔离开来。

那些声名显赫且行事张扬的人最易招致嫉妒。他们要么凡事争强好胜,要么到处宣扬自己,以此显示自己的伟大。聪明人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在不紧要的事情上,他们总是选择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以免遭受嫉妒之火。对身居高位之人来说,应该做到态度谦虚、平易近人、言行坦荡,跟狡诈的掩饰相比,这样要少受很多妒火。狡诈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人并没有与之相称的能力,不配拥有现在的地位,这无异于主动喊人来嫉妒自己。

我想归纳一下前面讲述的内容。我们在开始就提到过,嫉妒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巫术的性质。因此,根治嫉妒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除巫术,将这种“妖气”驱逐并转嫁他人。明智的大人物通常会这么做,即让别人替自己承担嫉妒之火。总有一些莽撞好事的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去代人受过,他们要么是下属、佣人,要么是同事、同僚,等等。

让我们再来谈谈公妒。跟没有任何好处的私妒相比,公妒是有一定好处的。公妒就像古希腊盛行的流放制度[22]一样,权力过于膨胀之人会迫于这种制度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因此,公妒对位高权重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公妒在拉丁语中被叫作“Invidia”,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公愤”。关于“公愤”的详细情况,我们等到谈叛乱的话题时再说。公妒是国家的一种弊病,它对国家就如同病毒对人体一般。一旦执政者引发了公愤,就算再度施行利国利民的政策,也会被民众视为恶臭,受到唾弃。这就好像病毒感染原本健康的身体,使之生病是一样的。这时,如果纯粹为笼络民心而施行新政,不仅不会改善现状,还会进一步加重民众的愤怒。因为这一举动表明执政者因害怕公妒而做出妥协,不过是懦弱无能的证据,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这就像传染病一样,你越畏惧它越容易被传染。

很多人觉得,这种公妒似乎只针对臣属而不是整个统治阶级,可惜真相并非如此。假如某位大臣毫无理由地遭受了严重的嫉妒,或者举国的臣属都遭受嫉妒,那么这种嫉妒就是针对统治阶级的,这个国家体制也即将面临倾覆。

最后,我们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嫉妒。嫉妒是一种最纠缠不休的情感,因为别的情感都只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古人之所以说:“嫉妒从不休假”,就是因为它不停地游走于世人的心头。跟其他情感相比,只有嫉妒与爱情这两种情感能让人憔悴不堪,这两种情感的消耗力是最持久的。而且,嫉妒还是一种最卑鄙的情感,是魔鬼身上才有的素质。《圣经》中讲到,魔鬼是“在夜里往麦田中撒稗子的嫉妒者”[23],而嫉妒同样会诱惑人在背地里使坏,让人们跟魔鬼似的去毁坏各种美好的东西。

谈虚荣——对军人来说,虚荣心是必不可少的

《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讲得甚妙,说苍蝇停落在大车轮轴上,然后骄傲地说:“快看,我把尘土扬得多高!”世上亦有这么一些爱虚荣的人,不管什么事有进展,也不在意这进展是由能力更强者在推动,只要此事跟他们挨得上边,他们便以为功劳全是自己一个人的。好虚荣者必热衷于派系之争,因为自我夸耀离不开比短论长。好自夸者大多都言辞激烈,以证明他们的吹嘘具有真实性。而好吹嘘的人往往又不能保密,所以他们经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人正好应了一句法国谚语,即“大吹大擂者做得最少”。

不可否认的是,吹嘘在国家事务中有一些用处。比如,当需要为某种德行制造舆论,或者说为某人歌功颂德的时候,上述好吹嘘者就可充当最佳的吹鼓手。又如,李维在谈及安条克三世与埃托里亚人结盟时,曾经说:“说客对其游说的双方交叉吹嘘,有时候可以收到奇效。”[24]原因很简单,如果一名说客在两位君主间游说,想把他们拉入一场对第三者的战争,那他通常会分别对这两位君主夸大其未来盟友的力量,以达到促使二国结盟的目的。在两国之间奔走的说客也往往会分别在君主跟前夸大自己对另一方的影响,从而加深两位君主对自己的信任。诸如此类的夸大其词常产生无中生有之奇效,因为高调大话足以催生信念,而信念是最容易转化成物质力量的。

对军人来说,虚荣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像剑与剑可以互相磨砺一样,将士们也可以利用虚荣心互相激励。说到那种需付出代价并担当风险的事业,一批酷爱虚荣的人可使其大张旗鼓,而那些老成持重者则只适合做压舱物而不是风帆。

说到学者的名望,如果没有几片虚饰的羽毛,哪个都不能轻易地名扬天下。就连“那些写书说名望如粪土的人,都没忘记把他们的大名印在扉页”。[25]古代圣贤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盖仑[26]等,也都喜欢露才扬己。毋庸置疑,虚荣心的确能帮人青史留名,因为功德被世人承认通常并不因其自身圆满,而是由于人性的好德之心,故名垂青史者大多都借助第二途径。如果西塞罗、塞内加和小普林尼不曾为自己涂脂抹粉,他们的名声也不可能传到今天。这种涂脂抹粉就像替镶板刷漆一样,不仅可使其当即光彩照人,而且可使其经历岁月的考验。

在上面所论的虚荣中,我们尚未触及塔西佗为莫西阿努斯界定的那种特性。塔西佗评论莫西时曾经说:“此人有一种可使其以往的全部言行都获得赞赏的表现技巧。”[27]当然,他的这种技巧并不是产生于虚荣之心,而是自然得体的宽容和谨慎。对某些人来说,这种宽容和谨慎不仅让他们看上去自然得体,而且还使其显得雍容大雅,因为谦恭、宽谅和让步如果能被精妙地运用,它们也都是吹捧自己的最佳手段。而在此类技巧中,最为精妙的就是小普林尼曾谈及的那种,即假如你发现某人有跟你自身相似的优点或成就,那你应该特别慷慨地对其大加赞赏。小普林尼的原话说得更为巧妙,他说:“赞赏别人就是褒扬自己,因为别人被你赞赏之处要么比你出色,要么比你逊色。假如他比你逊色而受到夸奖,那你就更加值得夸奖;假如他比你出色而未受到称颂,那你就更不值得称颂。”[28]

总而言之,为虚荣而自夸之人都是有识之士鄙薄的人物、庸人白痴赞美的对象、寄生食客崇拜的神祗,同时也是被虚荣心所支配的奴隶。

谈猜疑——一个人孤陋寡闻就容易疑神疑鬼

思想中的猜疑就像飞鸟中的蝙蝠,它们总喜欢飞翔在暮色之中。其实,猜疑是可以制止的,至少可以给予某种程度的限制,因为它蒙蔽心智,疏远朋友,妨碍事业,使事业不能持之以恒顺利进行。猜疑使君主暴虐,使丈夫心生嫉妒,使智者优柔寡断、悒悒不欢。猜疑并不是一种心病,而是脑疾,性格最勇健的人也不能避免。英王亨利七世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多疑、他的勇健都称得上天下之最。对于这种气质的人,猜疑的危害一般不是很大,因为他们习惯先考察一番,以便确定猜疑的根据是否充分,否则是不可能给它一席之地的。然而,遇到天生胆怯的人,猜疑通常却会长驱直入。

一个人孤陋寡闻就容易疑神疑鬼,因此人们应该用博闻广见来解除疑心,而不是一味将它闷在心里。人们到底为什么要多疑?难道他们认为自己雇用、交往的人都应该是圣人?难道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个个不谋私利、舍己为人?其实,除了节制猜疑之外,别无妙方,一方面把它当作是真的,做最坏的准备;另一方面将其看成是假的,抱最好的希望。因为一个人在对付猜疑的时候,做好准备是最重要的,这样就算他的猜疑确有其事,也很难给他造成大的危害。

自己头脑里凭空产生的猜疑,就像是蚊蝇的嗡嗡之声,而通过别人的流言蜚语有意繁衍、硬行塞进脑袋里的猜疑,却带有毒刺。毫无疑问,疑窦丛生之时,清道的最佳办法莫过于跟怀疑的对象开诚相见。因为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对实情有进一步的了解,也能让对方更加谨慎小心,以免给人进一步生疑的依据。然而,这种办法对于卑鄙小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种人一旦发现自己遭人猜疑,就再也不会讲真话了。

意大利人说:“猜疑为信任放行。”好像猜疑真的给信任发了放行证似的。其实,遭到猜疑的时候,人们应该燃起信任之火,将对方内心的猜疑焚毁。

谈野心——不同类型的野心家的危险性也有所区别

野心就像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奋发行动的体液[29]。然而,当它被阻挠而无法实现时,它就会成为一种使人变得恶毒的催化剂。

对于那些怀有某种野心的人,如果他们看到事业有成功的希望,那他们就会变成忙碌的人物,并不再具有危险性。但是,假如他们的抱负无法得以施展,并因此心怀积愤的话,那他们就会用一种“凶狠”目光看人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将成为幸灾乐祸、好乱喜祸之人,好像只有别人的挫折才能让他们感受愉快。因此,能否巧妙地驾驭利用这种有野心的人非常重要。

假如君主任用这种人,那是很危险的。为了不让他们感到失望,君主必须不断提升他们,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极有可能把自己与其所承担的事业一同毁掉。要是觉得这点很难做到,那就最好不要重用这种人。可是,君主在某些情况下却又不得不依靠这种人,比如在战争中。战争年代,君主急需提拔有将才者,这时就无法顾及他们是否怀有某种野心了。因为没有野心的武将就跟没有鞭策的马差不多,是不会奋勇杀敌的。

在政治上,野心家也有他的用处。当君主遇到危险或遭到嫉妒时,他们可以作为君主的屏障,也可以作为权力斗争的利器。除了野心家之外,没人愿意做这样的事,只有他们像被蒙住眼的鸽子,毫不在意周围的环境,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向前飞。提比瑞斯皇帝就曾任用有野心的马克罗来除掉他的政敌西亚诺斯[30]。

既然不得不用这些野心家,我们就得讨论一下怎样驾驭他们。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不同类型的野心家的危险性也有所区别。跟出身名门世家的野心家相比,出身卑贱者的危险性更小;跟隐忍韬晦的野心家相比,直率粗鲁者的危险性更小;跟苦心经营的野心家相比,暴发户的危险性更小。

因此,君主可以采用分势的办法来控制野心家。比如,提拔新的野心家来抗衡已有的野心家。当然,这种办法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即朝廷中还有一批立场公正的大臣,能够超然于党争之上。这些大臣就如同船上的镇舱之物,可以防止船只因波涛太大而倾覆。至于暗中进行某种监视和控制,使野心家时刻感到压力的办法,也许能在性格比较怯懦者的身上有效,但对于性格强毅者,不仅很难奏效,反而还可能会激生变乱。遇到这种臣下,君主应该不停地交替使用赏罚,采用羁縻之术,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跟凡事都想占先的野心家相比,那种专注于一种事业者的危害性更小;跟谋求人心的野心家相比,忙于事务者的危害性更小。至于富于竞争精神,勇于挑选难题做的野心家,他们对社会可能还会有某些益处。还有一种野心家,他们想把别人的一切都抹成零,只允许自己成为唯一数字,这类人才是最狠毒最可怕的。

同类推荐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朱自清散文》属于“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本书收录的他的著名散文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蒙自杂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故乡水

    故乡水

    《故乡水》,是“无法寻找到故园”的游子李文俊老先生年届九十高龄遴选出的一本特别的散文集——创作散文加翻译散文。 创作散文部分,涵盖回忆童年在上海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的工作和学习,与译界同仁如钱钟书夫妇、萧乾等人的真挚友情,也有旧时光里淘书、玩古董、出国奇遇等生活记趣。所选篇目文采斐然,语言朴实无华又生动活泼,有情趣有史料,正如作者所希望的,“花些力气,把数年前的种种琐事一一变为可以稍久保存的铅字”,从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侧面。 翻译散文部分,读者可以静心聆听女作家威拉·凯瑟那场神秘而美丽动人的“邂逅”,或者跟随法利·莫瓦特前去领略诗一般“雪”的王国,更可翻开《密西西比》,走进文学大师福克纳隐秘的个性世界。
热门推荐
  • 颖者悲歌

    颖者悲歌

    一事无成、其貌不扬的封二牛,老婆胡溪桐却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气质出众美貌无双。二人只是有名无实的夫妻,结婚的原因也只是醉酒后的一次错误。封二牛在一次车祸后走投无路,暂住胡溪桐家,受尽了胡溪桐家人的冷嘲热讽。穷困潦倒的封二牛无奈下求助胡溪桐,在胡溪桐的公司当了一名小小的保安。这时,封二牛又结识了胡溪桐的朋友华建德。华建德性格孤僻,如同一匹草原的孤狼,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在意也不关心,偏偏对封二牛另眼相看。在华建德的介绍下,胡溪桐和封二牛加入了一个古老而强大的组织稷上阁。在阳光照不到的世界暗处,传承千年的颖家稷上阁一直隐匿于幕后默默地守护众生。这是一个崭新的恢宏的时代,新一代的稷上阁精英汇集在西里尔学院,共谋颖家和世界的未来。烽火狼烟已经冲天而起,暗影世界的权柄在旋转不休,在那登顶的路上,唯有坚定的信念能够给予支撑。也许曾经自卑无能,也许曾经失去一切,可是一颗执着且炙热的心有着可以焚烧世界的火焰,只待有人将它点燃!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反穿:彪悍小妻有点萌

    反穿:彪悍小妻有点萌

    她叶竹琴、书、画、舞、武样样精通,一朝穿越成病娇女,误入娱乐圈,却浪的飞起。他陆寒,受人之托,遇见她,丢了心更掉了一地的节操。陆寒表示:节操是什么?我媳妇不吃。
  • 做睿智的思想者(感悟篇)

    做睿智的思想者(感悟篇)

    有人说得好:“悟性通天的人,说出话来很微妙;智慧高超的人,说出话来很简明;品行贤能的人,说出话来很清楚;世间芸芸众生,说出话来很繁杂;品德较差的人,说出话来很狂妄。”
  •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 庚巳编

    庚巳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萝莉戏天下:萌宠小米虫

    萝莉戏天下:萌宠小米虫

    穿越很流行,米虫是目标。美男诚可贵,金钱价更高。他是艳绝天下的武林盟主,谈笑间取人性命杀人于无形。她是穿越千年的一缕孤魂,好吃懒做扮猪吃老虎,却不想各路美男送上门。他富甲一方:“小乞丐,跟我,我给你荣华富贵。”他权倾天下:“悠悠跟我,我给你想要的自由。”他名震江湖:“女人,你要是敢跟他们走,你就试试。”她勾起小手指,魅惑懒散一笑:“本姑娘要找敢于宠我到发指。武功盖世,经的起诱惑,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上的了床。长的人神共愤,一打绝色美男子做我林悠悠的男人,你们……达标么?”(宠文+爆笑+速更)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闺蜜(中篇小说)

    闺蜜(中篇小说)

    她本来要问你昨晚到哪里去了,那么晚才回来?结果口腔里却跑出来:你昨天是不是和小三在一起?他牵着女儿下楼梯。楼梯有点窄,还是不锈钢的,踏板不干时,就稍稍有点滑。当初对复式楼装修时就没考虑这么多。小时候,女儿在楼梯上滑倒过几次,长了记性,只要爸爸在家,一定要爸爸牵手下楼。现在女儿已经十五岁了,都上高一了,依然要他牵。每次牵的时候他就会想,如果女儿一辈子要他牵,他也愿意。他和辰辰都不做声,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