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4200000014

第14章 解密逻辑思维——改进思维方式,挤出大脑里的豆腐渣(1)

在面对复杂的职场与混乱脱序的人际关系时,只有改进大脑的思维方式,你才能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你才不会不知所措,才不会成为无意识的牺牲品。原来,我们可以不用绞尽脑汁地生活。

当人们动脑筋工作时,逻辑是个伟大的工具。当人们进入冥想或者心不在焉时,意识不再发生作用。因为意识不是人本身——它就像人的手脚,仅仅是个工具。

——薄伽梵·室利·拉杰尼希(哲学家,世界古宗教研究者)

逻辑论证思维: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运用

任何思维活动都离不开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论证就是一个运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过程,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果要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我们就要掌握逻辑论证思维,改进思维方式。

◎什么是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指用已知为真的判断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另一判断真假的思维过程。一般来说,逻辑论证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部分组成的。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逻辑论证。比如:假如在三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近亲之间通婚,会增加子女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几率。这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基因,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假如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结婚会增加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这里,“增加子女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几率”这一结论的得出就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实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逻辑论证跟实践证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本质上说,逻辑论证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实践证明则属于实践活动。但是,逻辑论证和实践证明又是互兼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可以说,实践证明是逻辑论证的基础。因为有了实践对各种认识活动的证明,逻辑论证才得以不断地深化。不仅如此,逻辑论证所得结果的真假最终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当然,逻辑论证毕竟是一种有着严谨科学性的论证方法,在实际运用的广度与深度上要比实践证明更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同时,推理可以从已知推出未知,所以逻辑论证能够对未知事实进行推测或预见,这对人们的认识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践证明所不具备且无法比拟的。假如说实践证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那逻辑论证就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理性认识。事实上,逻辑论证就是通过经实践证明了的结论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总之,实践证明和逻辑论证是人们进行思维和论证的两种手段,它们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像左膀右臂一样有力地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服务。

◎逻辑论证的形式

按照论证目的的不同,逻辑论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证明和反驳。

所谓证明,指用已知为真的判断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另一判断为真的思维过程。比如,论证“增加子女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为真的过程就是一个证明过程。

在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过程中,根据是否需要借助反论题可以分为两种证明方法,即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所谓反论题,指证明过程中跟原论题相矛盾的论题。根据论证方式的不同,证明方法可以分为必然性证明和或然性证明。

所谓反驳,指用已知为真的判断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另一判断为假的思维过程。根据反驳的结构不同,进行反驳时可以采取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三种方法。

在论证过程中,证明和反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证明是确定一个判断为真,是“立”,反驳则是确定一个判断为假,是“破”;证明是用来证实正确的,而反驳则是用来批判谬误的。这是二者的对立之处。但是,确定一个判断为假,也就是确定对它的证明不成立。或者说,反驳某个判断,就是证明其否定判断;证明某一判断,也就是反驳其否定判断。由此可知,反驳中包含着证明,证明中也包含着反驳。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在复杂、艰苦或漫长的论证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证明和反驳两种不同的形式,将证明真理和反驳谬误结合起来。

◎逻辑论证的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逻辑论证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逻辑论证要通过推理形式来实现;其二,逻辑论证的已知判断(即论据)必须是真实的。

推理不仅是逻辑论证的手段,还是进行逻辑论证的必要条件。逻辑论证离不开推理,不通过推理形式进行的论证是不符合逻辑的,比如,实践证明就没有通过推理形式来进行论证。此外,跟推理一样,逻辑论证也要遵循各种逻辑规律和规则,并且通过判断出的真假关系进行推演。实际上,逻辑论证的论据就是推理的前提,而其论题则是推理得出的结论。

比如:

地球是圆形的(论题),因为任何为圆形的物体,从其中某点出发一直往前走(论据),最终都会回到原点;麦哲伦就是从西班牙起航,最后又回到了西班牙(论据)。

这是对“地球是圆形”的证明。我们可以用推理形式来表示这个论证过程:任何为圆形的物体,从其中某点出发一直往前走,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麦哲伦就是从地球的某点(西班牙)出发,最后又回到了这一点(西班牙)。

所以,地球是圆形的物体。

上面这个逻辑论证的两个论据就是推理的大小前提,而其论题则是推理的结论。由此可见,逻辑论证的结构就是颠倒后的推理形式,推理是已知前提在前而结论在后,逻辑论证则是结论在前而已知前提在后。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推理是由已知推出未知,并不要求已知前提都为真,而逻辑论证的前提则必须是真实的;推理的过程相对要更为单一,只要推理形式正确且符合推理规则,就能进行有效的推理,而逻辑论证的过程要复杂得多,有时甚至是漫长的,通常是各种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而且,除了论证方式可能因不遵循推理形式和规则而出现错误外,论据和论题也可能是错的。

◎逻辑论证的作用

逻辑论证能帮助人类发现和揭示真理。逻辑论证也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而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对发现和揭示出这些规律和真理也是有帮助的。在发现规律或真理后,为了让人们接受、信服并广泛运用它们指导各种实践活动,还必须借助逻辑论证来证明其正确性,并在论证的过程中达到传播真理、推广知识以及揭露、反驳谬误的目的。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论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科学假说就是通过逻辑论证提出的,而科学假说对科学理论的确定以及科学体系的建立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除少数公理外,大部分科学理论都是通过逻辑论证确定的,没有逻辑论证就没有科学理论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论证也是人们表达或反驳某一观点,或者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比如,在病情诊断、刑事侦查、审判、辩论、写作以及演讲等各种活动中,人们都能够通过使用逻辑论证使自己的思想或判断变得更加严谨、完整、有说服力。

在这一章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思维方法,希望对提高大家的判断、推理水平和逻辑论证能力有所帮助。

演绎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玻璃是易碎的,而石头是不易碎的。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到:其他不易碎的东西(像木棍)能够打破玻璃,而石头也能够打破其他易碎的东西(像冰块)。

◎逻辑学常识

演绎思维,指以一般性的逻辑假设为基础,得出特定结论的推理过程。

如果想成为成功的思考者,熟练掌握演绎思维方法,就要在解决问题时重视下列4个步骤。

(1)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对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大有帮助。此外,用“什么”和“怎么会”来表达也是很有帮助的。

(2)分析问题。要尽可能多的寻找线索,不要被一开始就发现的解决办法和答案诱惑,而忽略了别的办法。应该强迫自己去寻找跟这种情况相关的所有可能的信息资料,然后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3)确定方法。除了那些一眼就能看出似乎有道理的解决办法之外,还要探索其他的方法,特别在采纳现成的方案时要格外留心。假如别人也探讨过同样的问题,而且其解决办法听上去也适合你的情况时,就要仔细判断一下这种情况跟你的情况究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但是,最好别采用那些还未在你这种情况下检验过的解决方法。

(4)检验证明。在找到解决办法之后,我们还要对其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这些办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不少人到了上一步就停止了,这其实是不完整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

◎思维的应用

下面请看一个演绎推理的实例,不要一口气读完,最好边看边结合上面的思维程序进行练习,希望你的结论同样是正确的。

一场大火席卷了大片的森林,一个护林员马上组织了一支由30名志愿消防队员组成的消防队。他将这些人分成若干小组,迅速扑火,并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对讲机。

他对大家说:“不久之后,有一架直升机会在这个地区上空徘徊,假如你遇到险情,就用对讲机告诉这架飞机的驾驶员,他会把你们救出来。”然后,他对每个小组讲述了对讲机的使用方法。

历时五六个小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有一个小组(其中有3个人)失踪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大家在一个山谷里发现了他们烧焦的尸体。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法律责任、保险赔偿、总结教训等,必须要找到他们未能获救的真相。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个临时消防队的负责人,你将会怎么做?

第一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

你可能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他们是如何遇难的?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得救?

第二步,分析情况:针对问题,展开分析。

针对第一个问题,负责人至少应提出4个问题来了解具体情况。

(1)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后一次看见这3个人?

(2)飞机驾驶员有没有收到这3个人的求救信号?

(3)这个事件是否仅仅是救护计划的失策,或者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有没有一些小的过失?

(4)这次救护计划的失策和过去的情况是否有类似的地方?

如果他在此时提出下面这些问题,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些提问都是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应该把它们放在后面:

(1)当时这些人是否过于惊慌,以致忘记了对讲机的使用方法?

(2)是不是大火把对讲机烧坏了?

第三步,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负责人得知将来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故之前,他必须先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经过多方考察,负责人了解到如下情况。

(1)飞机驾驶员说,他没有收到这3个人的呼救信号。

(2)人们最后一次看见他们,他们正徒步翻越一座小山头,向后来发现他们尸体的那个山谷走去。

(3)在这些人尸体的旁边发现了对讲机的残骸。

(4)另一组消防队员也被周围的火焰大火困在一个小土丘上,他们用对讲机向飞机驾驶员呼救,并且顺利得救了。除此之外,并没有消防队员要求救护。

(5)在前不久的一场火灾中,有一队消防队员被大火烧死,直升机驾驶员报告说没有收到他们的呼救信号,人们在两座山丘之间的一条干涸的小溪中发现了他们的尸体。

在分析之后,负责人总结出这些人没能得救的5种可能原因。

(1)这些人忘记了如何正确使用对讲机。

(2)飞机驾驶员的确收到了这3个人的呼救信号,但他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他想推脱救护工作失败的责任。

(3)这台对讲机的信号被山谷隔断了,因而飞机驾驶员无法接收到求救信号。

(4)这台对讲机由于大火的温度而影响了性能。

(5)这些人当时过于惊慌,没有及时利用对讲机求救。

第四步,负责人要思考一下在这些可能的原因中哪个原因最有可能是真实的。

(1)将每一个答案跟第二个步骤中找出的资料进行核对,分析案情。而且,还要用简短的方式提出一个方法,来对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进行证实,判断其是否正确。

(2)负责人发现第三个原因的可能性最大,即“对讲机的信号被山谷隔断了,因而飞机驾驶员无法接收到求救信号”。这个答案跟所有的资料相符:没有收到求救信号,对讲机是在这些人的尸体旁发现的,而且之前的另外一起事故,遇难者同样处在类似的地带。

意犹未尽吧?下面大家再看一组奇怪的悖论,这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的三句话:

“宇宙是如此浩瀚,我是这般渺小,在绚丽无边的宇宙里面,我的存在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简直什么都不是。”

“我是人类,人类自然要比其他生物高级,因为只有人类拥有高等智慧。”

“天哪,这朵花真是太漂亮了,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会比这朵花更动人吗?它简直是世上最完美的造物!”

这三句话本来都没有问题,可是假如把它们组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结论:花朵是最完美的,“我”比花朵更高级,可“我”又什么都不是!

其实,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几乎都会存在类似这样的一个奇怪的悖论。演绎推理必须要满足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假设,不同的前提是不能放在一起的。因此,演绎推理一定要弄清楚前提,否则就很难推理正确的结论,甚至会闹出笑话。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禅修养心

    禅修养心

    禅是达观处世的态度,禅是养心怡性的指南;禅是慈悲为怀的仁心;禅是励志修身的妙悟,禅是执着追求的精神;禅是优势生存的智慧。用禅的精华来浣洗我们的心灵,教你学会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难得。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心难平常,人才变得如此平常。常怀悲悯之心则恶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实、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与恶、爱与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长,你必须谨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能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
  •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空间生产”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象形态批判的一个新视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学者用社会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机制和过程作了解读,形成了社会批判研究的“空间转向”。本书注重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考察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并采用多重视角考察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形态的形成轨迹。
  •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你曾经思考过人生中的“大问题”吗?比如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之外还有什么吗?我在宇宙里是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本书从《阿维斯陀》(the Avesta)、《薄迦梵歌》(the Bhagavad Gita)、《圣经》(the Bible)、《古兰经》(the Qur'an)、《旧约塔纳赫》(the Tanakh)以及《三藏》(The Tipitaka)等书中摘录了100多句经典名言解答这些问题,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信息量十足,带你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不朽神座

    网游之不朽神座

    不是法师,却掌握着法师梦寐以求的终极力量,不是神明,却掌控着神座,他,就是不朽之王。
  •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能否管理好团队,是决定一个职场人士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作者全方位讲述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提高执行力、做好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他通过简洁有趣的描述,翔实动人的案例,告诉你应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读之书。
  • 上古卷轴之龙裔之子

    上古卷轴之龙裔之子

    天际内战终结,龙裔破除末日,其子生于乱世,命运终将如何?此故事由全任务完结(包括DLC)后所开始。
  • THE GERMAN IDEOLOGY

    THE GERMAN IDE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洋护卫:海上武器

    海洋护卫:海上武器

    海上武器是蓝色领海的保卫者,它们随着科技进步而日益改变了各国海军的面貌。为了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海上武器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知识,我们特别编写了《海洋护卫——海上武器》这本书。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聪明而智慧”的现代海上武器,包括护卫舰、驱逐舰、航空母舰和其他战舰,语言浅显易懂。另外,为了使青少年对海上武器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直观的感受,本书特意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另外,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我们还附加了一些知识链接或扩展阅读,添加了与知识点相关或相对应的小知识,让青少年在享受趣味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探寻到更多有关现代海上武器的秘密。
  • 电竞少女的恋爱心电图

    电竞少女的恋爱心电图

    【初期练手文1,已弃。】当一个喜欢打游戏的人碰到其他几个也喜欢打游戏的人,会产生出什么呢?那当然是电竞队啦!航七传闻1:高三x班的林小七没人要好吧,她忍了,虽然她看起来确实很像没人要的亚子传闻2:林xx游戏打那么烂,也好意识来玩电竞林xx:文明团结友善,我再忍传闻3:林xx插足了别人的感情林小七踹了身旁打游戏的某人,快去给我跟她们解释,我一直都是你的正宫!某人:老婆出击666★恋爱主线★★坚不可摧的友谊★☆搞笑,正能量☆★打小绿茶★
  • 尖碑漂流记

    尖碑漂流记

    欢迎来到尖碑世界!文起,我是你的跟随者“毛毛球”尖碑世界,史前恐龙的天下。你要运用人类的智慧、勇气、判断、机敏与运气,生存在这荒芜之地上。请!小心你的背后吧!请!注意你的身体吧!请!打起百分百的精神,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死亡实况。晕龙、驯龙、育龙,你要学会利用史前恐龙生存下去。、来吧!我会随你一起,探索尖碑世界,完成尖碑世界中的种种试炼,直到找到回去的路。这里有生死的瞬间;痛苦的挣扎;快乐的回忆;永不言弃的信念。就算是至强者也无法面对霸王龙站在面前那发自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恐惧。史前恐龙,洪荒巨兽,渺小的人类,如何找到一线生机?答案就由文起来为您揭晓吧!
  • 碧眼金雕

    碧眼金雕

    美少年石砥中偶得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秘笈《将军记事》,为解开鹏城之秘密,他展开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奇幻冒险,并与天龙大帝之女东方萍经历了悲欢离合的生命之旅。
  • 顾先生的暖妻日常

    顾先生的暖妻日常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注定相遇的,而有些人终究是过客。有缘分的人总会跨过千山万水来相遇,中间所间隔的,不过是时间问题。三十岁的顾席远,已是绝大多数人羡慕的一类人,事业有成,却洁身自好,多少女人飞蛾扑火般的想靠近他,对于这些女人,顾席远从来没有怜香惜玉的想法,一概视如不见。有时候自己也想过自己是不是就这样一直单着,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进入婚姻的殿堂,自己却从未对哪个女人上过心。顾席……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