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9700000001

第1章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具寿舍利子。往弥勒菩萨摩诃萨经行之处到已。共相慰问。俱坐盘陀石上。是时具寿舍利子。向弥勒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弥勒。今日世尊观见稻芋。告诸比丘。作如是说。诸比丘。若见因缘。彼即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作是语已。默然无言。弥勒。善逝何故作如是说。其事云何。何者因缘。何者是法。何者是佛。云何见因缘即能见法。云何见法即能见佛。作是语已。弥勒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今佛法王正遍知告诸比丘。若见因缘即能见法。若见于法即能见佛者。此中何者是因缘。言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而得生起。如是唯生纯极大苦之聚。此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叹苦忧恼得灭。如是唯灭纯极大苦之聚。此是世尊所说因缘之法。何者是法。所谓八圣道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是八圣道。果.及涅槃。世尊所说。名之为法。何者是佛。所谓知一切法者。名之为佛。以彼慧眼及法身。能见作菩提.学.无学法故。云何见因缘。如佛所说。若能见因缘之法。常.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不寂静相者。是也。若能如是。于法亦见常.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不寂静相者。得正智故。能悟胜法。以无上法身而见于佛。问曰。何故名因缘。答曰。有因有缘。名为因缘。非无因无缘故。是故名为因缘之法。世尊略说因缘之相。彼缘生果。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乃至法性.法住性.法定性.与因缘相应性.真如性.无错谬性.无变异性.真实性.实际性.不虚妄性.不颠倒性等。作如是说。此因缘法。以其二种而得生起。云何为二。所谓因相应。缘相应。彼复有二。谓外及内。此中何者是外因缘法因相应。所谓从种生芽。从芽生叶。从叶生茎。从茎生节。从节生穗。从穗生花。从花生实。若无有种。芽即不生。乃至若无有花。实亦不生。有种芽生。如是有花实亦得生。彼种亦不作是念。我能生芽。芽亦不作是念。我从种生。乃至花亦不作是念。我能生实。实亦不作是念。我从花生。虽然。有种故而芽得生。如是有花故。实即而能成就。应如是观外因缘法因相应义。应云何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谓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外因缘法而得生起。应如是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地界者。能持于种。水界者。润渍于种。火界者。能暖于种。风界者。动摇于种。空界者。不障于种。时则能变种子。若无此众缘。种则不能而生于芽。若外地界无不具足。如是乃至水火风空时等。无不具足。一切和合。种子灭时而芽得生。此中地界不作是念。我能任持种子。如是水界亦不作是念。我能润渍于种。火界亦不作是念。我能暖于种子。风界亦不作是念。我能动摇于种。空界亦不作是念。我能不障于种。时亦不作是念。我能变于种子。种子亦不作是念。我能生芽。芽亦不作是念。我今从此众缘而生。虽然。有此众缘。而种灭时。芽即得生。如是有花之时。实即得生。彼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俱作。非自在作。亦非时变。非自性生。亦非无因而生。虽然。地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种灭之时而芽得生。是故应如是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应以五种观彼外因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云何不常。为芽与种。各别异故。彼芽非种。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不灭而得生起。种坏之时而芽得生。是故不常。云何不断。非过去种坏而生于芽。亦非不灭而得生起。种子亦坏。当尔之时。如秤高下而芽得生。是故不断。云何不移。芽与种别。芽非种故。是故不移。云何小因而生大果。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云何与彼相似。如所植种。生彼果故。是故与彼相似。是以五种观外因缘之法。如是内因缘法。亦以二种而得生起。云何为二。所谓因相应。缘相应。何者是内因缘法因相应义。所谓始从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若无明不生。行亦不有。乃至若无有生。老死非有。如是有无明故。行乃得生。乃至有生故。老死得有。无明亦不作是念。我能生行。行亦不作是念。我从无明而生。乃至生亦不作是念。我能生于老死。老死亦不作是念。我从生有。虽然。有无明故。行乃得生。如是有生故。老死得有。是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因相应义。应云何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为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界等和合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为此身中作坚硬者。名为地界。为令此身而聚集者。名为水界。能消身所食饮嚼啖者。名为火界。为此身中作内外出入息者。名为风界。为此身中作虚通者。名为空界。五识身相应。及有漏意识。犹如束芦。能成就此身名色芽者。名为识界。若无此众缘。身则不生。若内地界。无不具足。如是乃至水火风空识界等。无不具足。一切和合。身即得生。彼地界亦不作是念。我能而作身中坚硬之事。水界亦不作是念。我能为身而作聚集。火界亦不作念。我能而消身所食饮嚼啖之事。风界亦不作念。我能作内外出入息。空界亦不作念。我能而作身中虚通之事。识界亦不作念。我能成就此身名色之芽。身亦不作是念。我从此众缘而生。虽然。有此众缘之时。身即得生。彼地界。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非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如是乃至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非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何者是无明。于此六界。起于一想.一合想.常想.坚牢想.不坏想.安乐想.众生.命.生者.养育.士夫.人.儒童.作者.我.我所想等。及余种种无知。此是无明。有无明故。于诸境界起贪嗔痴。于诸境界起贪嗔痴者。此是无明缘行。而于诸事能了别者。名之为识。与识俱生四取蕴者。此是名色。依名色诸根。名为六入。三法和合。名之为触。觉受触者。名之为受。于受贪着。名之为爱。增长爱者。名之为取。从取而生。能生业者。名之为有。而从彼因所生之蕴。名之为生。生已。蕴成熟者。名之为老。老已。蕴灭坏者。名之为死。临终之时。内具贪着及热恼者。名之为愁。从愁而生诸言辞者。名之为叹。五识身受苦者。名之为苦。作意意识受诸苦者。名之为忧。具如是等及随烦恼者。名之为恼。大黑闇故。故名无明。造作故名诸行。了别故名识。相依故。名名色。为生门故名六入。触故。名触。受故。名受。渴故。名爱。取故。名取。生后有故名有。生蕴故。名生。蕴熟故。名老。蕴坏故。名死。愁故。名愁。叹故名叹。恼身故。名苦。恼心故。名忧。烦恼故。名恼。复次。不了真性。颠倒无知。名为无明。如是有无明故。能成三行。所谓福行.罪行.不动行。从于福行而生福行识者。此是无明缘行。从于罪行而生罪行识者。此则名为行缘识。从于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则名为识缘名色。名色增长故。从六入门中能成事者。此是名色缘六入。从于六入而生六聚触者。此是六入缘触。从于所触而生彼受者。此则名为触缘受。了别受已。而生染爱耽著者。此则名为受缘爱。知已。而生染爱耽着故。不欲远离好色及于安乐。而生愿乐者。此是爱缘取。生愿乐已。从身囗意。造后有业者。此是取缘有。从于彼业所生蕴者。此是有缘生。生已。诸蕴成熟及灭坏者。此则名为生缘老死。是故彼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非有为.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如暴流水而无断绝。虽然。此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非有为.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如暴流水而无断绝。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云何为四。所谓无明.爱.业.识。识者。以种子性为因。业者。以田性为因。无明及爱。以烦恼性为因。此中业及烦恼。能生种子之识。业则能作种子识田。爱则能润种子之识。无明能殖种子之识。若无此众缘。种子之识而不能成。彼业亦不作念。我今能作种子识田。爱亦不作念。我今能润于种子之识。无明亦不作念。我今能殖种子之识。彼种子识亦不作念。我今从此众缘而生。虽然。种子之识。依彼业田。及爱所润。无明粪壤所生之处。入于母胎。能生名色之芽。彼名色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俱作。非自在化。亦非时变。非自性生。非假作者。亦非无因而生。虽然。父母和合时。及余缘和合之时。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依彼生处。入于母胎。则能成就执受种子之识。名色之芽。如眼识生时。若具五缘而则得生。云何为五。所谓依眼.色.明空依作意故。眼识得生。此中眼则能作眼识所依。色则能作眼识之境。明则能为显现之事。空则能为不障之事。作意能为思想之事。若无此众缘。眼识不生。若内入眼。无不具足。如是乃至色明空作意。无不具足。一切和合之时。眼识得生。彼眼亦不作是念。我今能为眼识所依。色亦不念。我今能作眼识之境。明亦不作念。我今能作眼识显现之事。空亦不作念。我今能为眼识不障之事。作意亦不作念。我今能为眼识所思。彼眼识亦不作念。我是从此众缘而有。虽然。有此众缘。眼识得生。乃至诸余根等。随类知之。如是无有少法而从此世移至他世。虽然。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譬如明镜之中。现其面像。虽彼面像。不移镜中。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面像亦现。如是无有少许从于此灭。生其余处。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譬如月轮。从此四万二千由旬而行。彼月轮形像。现其有水小器中者。彼月轮亦不从彼移至于有水之器。虽然。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月轮亦现。如是无有少许从于此灭而生余处。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譬如其火。因及众缘若不具足。而不能燃。因及众缘具足之时。乃可得燃。如是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依彼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所生之处入于母胎。则能成就种子之识。业及烦恼所生名色之芽。是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应以五种观内因缘之法。云何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云何不常。所谓彼后灭蕴。与彼生分各异。为后灭蕴非生分故。彼后灭蕴亦灭。生分亦得现故。是故不常。云何不断。非依后灭蕴灭坏之时。生分得有。亦非不灭。彼后灭蕴亦灭。当尔之时。生分之蕴。如秤高下而得生故。是故不断。云何不移。为诸有情。从非众同分处。能生众同分处故。是故不移。云何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作于小业。感大异熟。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如所作因。感彼果故。与彼相似。是故应以五种观因缘之法。尊者舍利子。若复有人。能以正智。常观如来所说因缘之法。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无尽.不寂静相.不有.虚.诳.无坚实.如病.如痈.如箭.过失.无常.苦.空.无我者。我于过去而有生耶。而无生耶。而不分别过去之际。于未来世。生于何处。亦不分别未来之际。此是何耶。此复云何。而作何物。此诸有情。从何而来。从于此灭而生何处。亦不分别现在之有。复能灭于世间沙门婆罗门不同诸见。所谓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见.希有见.吉祥见.开合之见。善了知故。如多罗树。明了断除诸根栽已。于未来世。证得无生无灭之法。尊者舍利子。若复有人。具足如是无生法忍。善能了别此因缘法者。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即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舍利子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犍闼婆等。闻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信受奉行。

同类推荐
  • 道体论

    道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双溪醉隐集

    双溪醉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zma of Oz

    Ozma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览诗

    御览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此境流年

    此境流年

    为了弥补自己父母犯下的过错,他暗暗决定照顾她一生,然而在这点点滴滴的相处中,他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她于他在一次商业联谊的宴会上认识的,此后他就像块牛皮糖似的一直黏着她,因为他真的很喜欢这个表面乖巧可爱而另一面却似一只容易抓狂的小蓝猫。苏月瑶:你不要再来烦我了,我哪里有时间陪你玩°(°?????°)°?江霁晓,一脸笑嘻嘻的:我可以陪你练钢琴,练字……反正我喜欢看着你,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苏月瑶:→_→上天似乎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让那么小的她遭遇了那么多难以承受的事。苏月瑶的父母去世后,她被一个古董商人收做学徒,她终于可以甩掉江霁晓这无赖了*^O^*苏月瑶:我肯定是撞鬼了,不然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成为了我的师兄?江霁晓:你怎么可能撞鬼了,我可是比你先拜师入门的,再怎么说我也比你大三岁!苏月瑶有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撩遍她所遇到过的古代美男。每当苏月瑶与某美男子交谈甚欢时,江霁晓总会阴着脸幽幽飘到苏月瑶身后:月瑶儿是个渣女。然后将苏月瑶揽到怀里,理直气壮地瞪着人家:月瑶儿是我未过门的媳妇。苏月瑶扶额:这种日子何时才能熬出头T^T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

    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凡神传

    超凡神传

    终有一天,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做天下的主人,天若阻我,我便封天,地若拦我,我便踏平。
  • 我在江湖养女帝

    我在江湖养女帝

    七年前宁观初入江湖,留下了天下第十二的传说。七年后宁观再入江湖,这一回他身边赖上了个嚷嚷着要做大梁女帝当天下第一的幼稚鬼公主。由于和某位大佬达成了不可告人的交易,他居然还不能撒手不管。于是打谁都能周旋不败的天下第十二自此开始了他的江湖带妹生涯。
  • 当霍格沃兹遇上中国高中

    当霍格沃兹遇上中国高中

    《当霍格沃兹遇上中国高中》是北大附中毕业生,在经历北大附中这所“魔法学校”高中三年的亲身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示不同一般的高中生活:自己选课表、自己选导师,亲历学校五花八门改革,敢于尝试去改变学校的规则。
  •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全文完】推荐新文“爆宠毒妃:皇叔来战!”。她是举国皆知的丞相府丑女,阴阳脸不祥之兆.虽为嫡女,姨娘欺凌,皇帝赐婚,却不想大婚当日被休沦为天下笑柄被伪善的姐妹逼死,扔去乱葬岗再睁眼时,她是来自21世纪的金牌杀手这一世,愿为自己而活,却没想到这具身体带来的却是那么多的意外和麻烦欺她,辱她,污蔑,陷害者,统统见鬼去吧!只是她什么时候惹上了这样一个男人“你为什么老是缠着我?”“娘子,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可是指腹为婚哪!”她只想说,特么的什么指腹为婚啊?
  • 超级奶爸的妖孽人生

    超级奶爸的妖孽人生

    张小朔:“爸爸,你说我吃了那么多饭,那么多菜,过一会会不会渴呀?”张海洋随口说道:“那当然会了!”“那一会给我买个冰激凌!”......奶爸张海洋的妖孽人生,从一次次被儿子搞懵开始……
  •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石川啄木诗歌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石川啄木诗歌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石川啄木诗歌集》收录了石川啄木的四部小集子。《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叫子和口哨》为石川啄木创作的6首现代诗,着重在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可以吃的诗》则是诗人针对诗歌创作而写的一篇自白文章,简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剖析自己的心灵。
  • 三月三的风筝

    三月三的风筝

    君为其难,我为其易。舍生取义易也,忍辱取义为难。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镇的小院中,长年在外生活的白易生携带红颜知己回乡终老,却被传出曾在抗战时期当过叛徒。其中的原委,交织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感情?不是爱情小说,却包含爱与情;不是谍战小说,却充满火药味。这是一部记叙抗战,解密天才,个人与国家考量下,忍辱负重的故事。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