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46600000007

第7章 自己做一些决定——让孩子快乐,就应给他“放权”

汽车换卡片

很多国内父母都是“替孩子拿主意”,而国外父母更重视的是让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

在美国出生的小托尼从小就对汽车着迷,父母为了让他保持这个爱好,总是尽力满足他的收藏需求,经常给他买回各种各样的玩具车。他们认为这个爱好对托尼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坚决地支持他,并和孩子一起分享着这种快乐。一天,托尼和妈妈逛街,妈妈又为他买了一辆蓝色的新“车”。托尼拿着车兴冲冲地和妈妈往家走,刚到家门口,邻居鲍伯、米丽等小朋友约他去玩,妈妈叮嘱他千万别把小车弄丢了。当托尼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时,手中的汽车果然不见了,变成了一张小卡通画片。妈妈十分生气,真想立即责问孩子,但她忍住了,并平静地向孩子了解小汽车的去向。

原来,托尼见一块玩的小朋友都有一张同样的卡通画片,心里也想要一张,他经不住另一孩子的劝说,就将手中的小汽车与别人交换了一张卡片,回家时,他正为自己有一张与别的孩子一样的卡片而高兴呢。妈妈没有责备孩子,而是不动声色地说:“这小卡片真精致!”

过了几天,当托尼将自己心爱的小车排成几排来欣赏时,妈妈在一旁说道:“要是那辆蓝色的小车也与它们排在一起,该多好呀!”直到这时,妈妈才向儿子说明卡通画片与小车的不同价值,该不该用车换卡片的问题便由孩子自己去思考了。

在这里,妈妈虽然十分心疼孩子丢失了那辆车,但她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她没有去责骂孩子,为避免让孩子难堪,更没有强迫孩子将汽车换回来,当孩子明白了汽车与卡片的不同价值和两种东西对自己而言哪种更重要时,也许他会将汽车换回来,也许他不会再干这种“傻事”。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布莱姆以7—11岁的儿童作为测试对象,告诉他们有一些糖果给他们吃,他们可以在两种糖果中任选其一。布莱姆与孩子们说完这话就走了。他的助手紧随其后走进房间。但是,这名助手并没有像布莱姆所说的那样做,他只是任意地将一种糖果发给每一个孩子,而不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这一过程结束后,布莱姆再次现身。通过和孩子们谈话,他了解到,原本孩子们评价说自己是喜欢某种糖果的,但是当他们被强行塞给之后,他们的看法改变了,认为这种糖果不好看或者不好吃了。

将糖果改成玩具,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再重复这一实验,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结果。

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父母很确定怎么做最合适,但是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决定。孩子从自己错误中学到的比从父母正确的指导中学到的还要多。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供意见,但是最后决定权在于孩子,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事情会越来越多。

成年人常常认为孩子时期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一个人最愉快的时期。但是事实往往与此相反,孩子们对于强加给他们的任何决定都是排斥的。孩子们同样需要自己去选择、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产生真正的愉快,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

建议一: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

有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回忆说:“我记得我5岁时,父母要我读幼儿园,但是我想读小学,于是他们把选择权给了我:‘考上了就让你读。’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因为那时我第一次理解我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权选择。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自主地读书,真的考上了。”

父母要把自己的想法变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需要艺术和技巧,需要与孩子保持快乐的沟通。任何有关孩子的事情,不管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学习方面的,都要尽可能尊重孩子,即使父母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耐心的开导和解释,千万不能粗暴地予以否定,否则会促成亲子之间的对抗,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亲子之间一旦产生对抗,那就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快乐了。现在有很多的家庭有亲子对抗现象,使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孩子更是毫无快乐可言,甚至出现悲剧。

还有一个例子。张勇现在拥有美国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也是个成功的商人,拥有资产数十亿。在他的中学时代,电影和电视剧以《霍元甲》、《陈真》、《少林寺》这样武打片为主,社会上的潮流就是学武。

很多孩子都到少林寺去学武术,张勇也想去少林寺,父母怎么劝他他都不听,一直坚持了两年,最后他的父亲决定还是尊重他的意见,让他去试试。因为父亲认为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假如张勇真能学好武术也是一条出路。所以,父亲最后郑重地告诉他,真的要学武术就得写一个决心书,张勇就给父亲写了一个决心书。决心书是怎么写的呢?张勇说:“我今生决不再读书了,我要去学武术,学成一代武术大师,打败所有武林高手。”父亲看他决心这么大,就跟少林武术学校校长取得联系,然后带着张勇过去了。

起先,张勇没有意识到学武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任何事情你要真正做得好的话,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张勇学了两个月之后,发现自己选择错了,想回去念书。父亲说你不能回来,你必须要坚持下去,否则的话你对自己人生的选择不负责任,会对你以后的成才不利。张勇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

一个学期以后,父亲再问张勇:“你是想继续学武术呢还是想再读书?”张勇说:“我想读书。”因为学武术要有武术基础,不是说你想学武术你就能成为武林高手。于是,张勇认识到还是大人说的话对,所以他就认输了。

认输以后,张勇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后来也就很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大学毕业以后被美国某著名大学录取为博士生。

如果当初张勇的父亲采取粗暴否定的手段,很难想象张勇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张勇的父母保住了孩子的自信和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促成了他的成长,使他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建议二: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可以告诉孩子“你自己来做决定吧。”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现在,我们的孩子选择的机会很少,因为很多事情都让父母包办了,一些孩子甚至连做最低程度的选择的机会都没有——譬如,穿什么,吃什么,如何利用时间等。结果,他们长大后,将无法明确地辨别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有一些孩子甚至完全不懂得如何做出选择。这些都妨碍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孩子需要练习衡量自己的选择,找出答案。他们必须了解当他们根据家庭的价值观做出选择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当他们不理会家庭的价值观做出选择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有时候是惨痛的教训,但它们可以是父母实行情绪辅导,给孩子提供指引的大好机会。

举个例子。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父母应当相信,孩子愈早学会表达他的喜好并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就愈好。一旦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更多的自由以及伴随而来的危机,不负责任的决定就会更危险。

除了培养责任感之外,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还可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被家长一直限制选择的小孩得到的信息是:“你不只弱小;你的渴望更不足道。”假如这真的产生效用,孩子会变得服从合作,但她(他)的自我意识却很差。

父母应尊重每个孩子都是一独立完整个体的事实,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与选择,在通过作各种决定的过程中,训练其表达思考与思想的能力。

在给孩子选择机会的过程中,孩子就能慢慢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而不是被动听话而毫无主见,凡事要求大人为他做决定。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由孩子自己承担自己所作决定的后果。例如:孩子选择晚睡,必须自行承担明天因晚起床而迟到的后果;孩子选择买心爱的玩具,必须承担付出零用钱的后果。

这方面,美国教育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读书,老师不要求大家都读一本书,而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去选择。老师要跟学生讨论:为什么读这本书?这本书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老师关注的不是这本书里讲了什么,而是孩子从这本书里得到了什么,并允许学生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

教学生学会选择,是美国教育的一个主导思想,因为他们那个社会有太多的选择机会。如怎么选择职业,怎么去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等等。学校还设有专门的机构接受学生的各种咨询。选择,不仅要了解选择的对象还要了解自己,因此可以说选择的过程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

有鉴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务必具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为自己的前途负责、允许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的心态。而这个心态的建立,源于父母愿意乐观及积极看待孩子成长过程、相信孩子有向善向上发展的心理倾向。

建议三:不要强迫孩子走你的老路,他们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过去,美国总统布什一直被舆论认为对女儿“管教无方”。2001年,他的双胞胎女儿曾经因为未到法定年龄饮酒,而被美国媒体大肆曝光,令布什家族颜面尽失。

在布什的鼓励、引导下,逐渐地,这对爱惹事的双胞胎也慢慢成熟和懂事了,并双双大学毕业。2004年,为了帮助父亲赢得总统大选,历来不喜欢政治的詹娜和芭芭拉姐妹俩还投身父亲的竞选阵营,出了不少力。

在谈及为父“杀”进公众视线时,詹娜对记者说:“这与他要求我加入是不一样的,他们从来不想把我们抛入那个世界……但我爱我的爸爸,我想要是不这样做,我会感到遗憾的。”

布什本人经常会拿自己开涮,詹娜认为这是总统父亲最好的幽默感。她说:“他经常会与我们的男性朋友开玩笑。他不是那种独断类型的父亲,他有时开起玩笑来经常会吓坏在场的其他人。”

布什的两个女儿都不打算效仿父亲走从政之路,詹娜即将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布什对她们的职业选择非常支持和赞成。他认为,女儿能做出自己的人生决定非常好,因为她们将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对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并乐于同父母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建议四:不要对孩子“控制”过宽、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

父母管得太宽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父母太却乏与孩子的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大了必须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思考空间,在平时多让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你会通过语言的沟通了解他,而不是从争吵当中逼出一些他不想说的话来。父母对孩子动不动就骂,动不动就吵,这不是一种教育。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建议五:买礼物是老子说了算还是孩子说了算——尊重体现在细微处。

调查显示,在逢年过节准备给孩子送礼物的时候,家长有两极分化的趋势:37.7%的家长属于“孩子说了算”型;42.2%的家长属于“老子说了算”型;只有20.1%的家长属于“民主协商”型。

专家认为,给孩子买礼物时能不能正确地投其所好,表面看来是家长风格问题(溺爱、武断、民主),实际上反映了为人父母的能力胜任问题。子女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和艺术。爱孩子,要感性和理性并存。12岁以下的孩子,取舍的标准往往只是感性的“喜欢不喜欢”;为人父母者,取舍的标准则往往是理性的“对不对、合理不合理”。孩子的感性和父母的理性在很多时候会有冲突。当发生冲突时,抛弃理性,一味地遵从孩子的喜好,是为溺爱;视孩子的喜好于不顾,完全以家长理性判断为标准,是为粗暴武断。真正优秀的父母,具有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权衡的能力,他们不仅尊重孩子的喜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善于通过培养,引导孩子的喜好朝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使得感性和理性和谐共存。

专家指出,爱孩子容易,正确地爱孩子不容易。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是很多现代父母已然明白的道理;要给孩子以快乐,这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然而,如何才是了解和尊重,如何才能给孩子以快乐,却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了解和尊重体现在细微处,需要父母们从细微处着手。而让孩子有机会顺其本性,有机会玩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给予孩子快乐的方法。

建议六:给孩子爱,但不要溺爱。

要想让鸟儿飞得高,就要让鸟儿自由地飞翔。很多父母对孩子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唯恐孩子累了、病了、苦了、烦了……

温室里的花难以灿烂,鸟笼里的鸟难以高飞。过分的关爱,会束缚孩子追求成功的念头,会限制孩子追求成功的步伐。一位13岁男孩曾经这样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让’: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事情怎么会呢?”

溺爱孩子,只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惰性和笨拙,并让他们失去应有的斗志和雄心。

父母都希望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那么,就请父母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走。当你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时,你会欣喜地看到你所希望看到的东西。

建议七:有意识地放手。

为孩子的生命负责,意味着父母把孩子的一生肩挑在自己的身上。可是,父母们都清楚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健康的现象。毕竟在生命旅程中,父母只能够陪伴孩子走一段路,绝对无法长期守护在孩子身边,替他们挡风遮雨。

如果父母任何时候都不想放手,或者不敢放手,其实是剥夺了孩子锻炼、思考、选择、实践的机会,反过来却还说孩子没能力。这样的呵斥给孩子的信息是:原来我真的这么笨!

父母对孩子不敢放手的典型话语如:

你不可以出去玩,外边危险。(限制)

你不许把同学领到家里来。(限制)

你不能和小刚玩,他是坏孩子。(否定同学、限制孩子)

你必须上辅导班。(命令、替孩子做选择)

作业做完了再写我给你留的那五道题。(强迫、加码)

孩子和谁在一起玩由父母掌控,孩子上不上辅导班由父母做决定,孩子什么时候做什么也由父母规定……如此多的不许和必须,自然将孩子放进了一个限制的框里。孩子也是人,“人”在框子里,就变成了“囚”。每个父母都不想培养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囚徒”,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掌控或者是包办代替的话,孩子没有实践的机会,无法培养自己的能力,就必然成为时代的囚徒而非主宰者。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时代的进步是孩子信念系统的进步。父母塑造孩子不是让他复制自己,而是超越自己。禁锢孩子的思想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孩子的信念系统本来应该是更先进的,但却受到父母旧有的信念系统禁锢,而丧失了进步和发展的机会。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父母信念系统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对孩子教育的“认知”有问题。这个认知问题是时代造成的,然而时代重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成为学习型父母。通过学习改变认知,行为就会跟着改变,结果也会改变。

当父母进一步把问题具体化,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孩子不快乐的原因是由父母的信念系统里有认知偏差造成的。

父母亲有意识的学会放手,不但让孩子得以舒展他个人的生命抱负,更能给予自己更广阔的天空,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建议八:放手并不意味着撒手。

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要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提出因应的策略。父母可以耐心在旁提示、指点,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或直接批评孩子想出来的办法不好。

过度的批评,容易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试着旁敲侧击,彼此共同商讨一些解决方案与策略的优缺点。如此,慢慢的可消除其依赖,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由孩子依据分析的结果,下最后的决定。

同类推荐
  •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父母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和孩子自觉接受父母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加强对自己的智力投资,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维护并提高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男孩尤需要父母对其世界进行扩充和引导。如果你在他面前老是一问三不知,尽管表面上孩子仍然怕你,而实际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渐渐地丧失了。教子箴言: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 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家校教育智慧丛书)

    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家校教育智慧丛书)

    儿童的主要教养人是儿童的父母,但由于父亲社会角色的限制,在现代社会中,父亲参与儿童的教育往往缺位较多。父亲是否应该更多地参与家庭教育?如何参与?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与母亲有何不同?这些都是困扰许多家庭的共同问题。本书以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家长获奖案例为基础,梳理优秀和感人的30个智慧父亲的育儿故事,展示父亲在教育子女中的独特作用,引发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共鸣。
  • 和儿子一起成长2(珍藏版)

    和儿子一起成长2(珍藏版)

    本书所展示的教子问题,更多的是从精神胚胎养育的角度,去分析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这几年里我们接触过的众多父母,反映了教育孩子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理解和领悟的。书中突出“实践”,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关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育龄女性解答教子问题,问题涉及孩子的年龄跨度从0岁一直到16岁,包括了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例如:职业女性怎样面对工作、孩子教育的双重焦虑?孩子性格太温和,会不会影响长大后的社会竞争力?孩子很善良,学习也不错,为什么不合群,得不到同学的认同?孩子对作业、考试特别焦虑怎么办?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孩子“不听话”的真实原因,联系父母的亲身经历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的挣扎——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浇灌作为一个好园丁应有的关爱和智慧雨露,架起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彩虹。书中引用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百多个小例子,细细分析亲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和问题,以最直接实用的“计策”为指导,让你在会心一笑间拉近你同孩子的距离,伴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结合女孩的特性,依据现代社会教育的现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详尽地阐述了培养优秀女孩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培养女孩积极向上的习惯,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培养女孩正确的审美习惯,培养女孩自立自强的习惯等,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为父母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案。
热门推荐
  • 盛宠:老婆带我回家吧

    盛宠:老婆带我回家吧

    新文发布《废材嫡女修神录》玄幻言情,请多多支持……她一时心软捡了个她本不该碰的人,从此不但得暖床还得当保姆,本以为能从他身上搜刮点钱财,没想到他病好之后装作不认识她……好,那就看谁比谁心狠!失意的她遇上失忆的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却总有人看不顺眼……——“摊上你这么个人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这才一辈子啊,剩下的七辈子我们来日方长”。——“我下辈子不投胎做人!”——“不管你是去做牛做马,我都会去祸害你的”。——“阴魂不散啊!”
  • 裂国志

    裂国志

    一对离散的孪生姐弟,两个世代血仇的民族,桃花树下,白海之滨,春秋风雨,少年意气,私仇与大义的抉择,元灵与星潮的争锋......乱世将至,请各位随我一同走入这群雄并起、瑰丽纷呈的中洲世界!
  • 绿茵精灵

    绿茵精灵

    为了心中的足球梦想,在小小的年纪远赴欧洲,生活的窘迫没有压垮他,职业的压力没有打倒他。他叫程子川,他是中国足球的希望。
  • 待冰霜消融之际回来可好

    待冰霜消融之际回来可好

    “以吾之魂,只与你换一个唯诺的安好。”——千唯安“我说过我要护你周全,这是诺,不可违抗的诺。”——千唯诺“待冰雪消融之时,回来可好?”——封殇璃“我所做的你都看不见。”——夜吟“哼!童话果然都是骗小孩子的,哇!那位帅气的王子殿下等等我呀。”——(小唯安)“梦醒了,我也该醒了,是吧?我的王子殿下。”……被寒冰包裹着的心脏也被寒意渐渐所填满了,心跳的声音被我弄丢了,身躯最后的温度渐渐被剥夺,温热的鲜血落在纯洁的冰上,滴答滴答,嘻,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这是我送给你最后的乐曲哦,对了,那哀伤的舞能为了我最后跳一次吗?诺,答应我,活下去,为了你,倾尽所有。(欢迎加入乐阳,q群聊号码:833963617)
  • 黑金世界

    黑金世界

    处于迷雾当中的世界,蒸汽机械又掀起了血色的狂潮,来自远古的九位至尊恶魔、潜于虚无的大君……下三魔,多枫情、无兰情、恶神冥……中三魔,千变、紫血兰……上三魔,万罗、双煞、万生!再次将世界划分为一块块的拼图,魔潮再起!超凡职业者与恶魔信徒,巨人的哭注,漆黑的轮盘,双生之剑,黑匣子,法规之书,觉醒魔箭,天堂之剪,银色镜子……无脸人。本书又名《华生的奇幻之旅》
  • 阳春集

    阳春集

    《阳春集》作为冯延巳词作的集合,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既流露出“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样悲春伤秋、相思恨别的细腻情感,也时常发出“人非风月长依旧”这样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由此劝君珍惜年少时光,不负人生。《阳春集》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有评:“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丧尸入侵隋唐

    丧尸入侵隋唐

    你与丧尸前后脚穿越到了大业五年。它的传播堪比灰指甲,一个传染两;你没有亮甲,只能逐步拉拢能人,收服民心,然后功绩+1它走在路边,看到一个饿死的人,遂传播之;你没有办法,只能用3D打印机打印甘青5号杂交青稞种子,租用百姓农田,大力发展农牧业,结民于倒悬它笑看天下战乱,群雄并起,逐鹿隋末,坐收渔人之利;你没有办法,只能投身历史乱流,与天下英雄试比高终于,它入场了,它有贪食,迅捷,巨力,巨型,剧毒等各种变异丧尸,乖张跋扈叫嚣阵前。你对身边一人说道:“叔宝,去将敌将首级取回。”“属下遵命!”它是智慧型丧尸,是丧尸避免灭绝的最后希望。你是穿越者,是避免人类灭绝的最后希望。在隋末的舞台上,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 洪荒之不灭邪帝

    洪荒之不灭邪帝

    看破生死,我却唯独不能没有你,洪荒众人,尔等皆说我是邪恶的化身,那我便以邪入道,称霸世界,成就帝位,让尔等付出代价,一青年怒吼道,之后哈哈一笑,形神俱灭,重生在一个少年林云身上,之后记忆苏醒,走上强者巅峰,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等级分为:武徒,武士,武师,武王,武尊,武宗,武圣,武帝,且看少年凌晨,一步步走向巅峰,成就帝位
  • 盛宠天下:娘娘,皇上有旨

    盛宠天下:娘娘,皇上有旨

    为了报仇,她没有选择的入了宫。哪知一入宫门深似海,那还有时间报仇,能够活命就不错了。沈河汐莫名其妙的被翻了牌子,这一翻,让后宫嫔妃得知后,嫉妒的不得了,为了让她失宠想尽了一切办法。而她呢,为了不被嫔妃们玩死,不得不日夜想办法攻略生为天子的他。“皇上,臣妾头痛~~”“皇上,臣妾胸口痛~~””“启禀皇上,成妾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