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1200000003

第3章

淨土果證

王龍舒云。東晉遠法師。倡首修淨土。迨後王敏仲侍郎及錢塘陸居士。徧集感應事跡。凡二百餘傳。皆鏤板流傳。今不及盡載。取其齋戒修者。及中人修者。及罪惡人修者。及疾苦中修者。愚復附入近代所耳聞目擊。其中各有奇騐異應者錄之。所以發人之信心也。

沙門往生類

慧遠祖師

晉慧遠。雁門樓煩人。愽綜六經。尤善莊老。聞安法師講般若經。豁然大悟。因剃染事之。【解】太元六年。過潯陽。見廬山閒曠。可以息心。遂感山神現夢。一夕雷雨。材木自至。刺史桓伊。乃為建殿。名曰神運。以慧永先住西林。故號東林焉。遠住東林三十年。跡不入俗。克志西方。與高僧鉅儒百四十人。結為淨社。蓮漏六時。禮誦不輟。遠澄心觀想。初十一年。三覩聖相。沉厚不言。後十九年七月晦夕。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虗空。圓光之中。無量化佛。觀音勢至。侍立左右。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一一支水。洄注上下。演說妙法。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佛馱耶舍。慧持。慧永。曇順。劉遺民等。在佛之側。向前揖遠曰。法師之志在吾先。何來之遲也。遠目見分明。與其徒言之。且曰。始吾居此十一年。幸三覩聖相。今復見之。吾生淨土決矣。次日寢疾。至七日端坐入寂。年八十二。時義熈十二年。八月六日也。

慧永

晉慧永。河內人。十二出家。既而與遠公。同依安法師。【解】太元初。駐錫廬山。刺史陶範。捨宅為西林。以居之。絕志塵囂。標心安養。後義熈十年示疾。忽斂衣求屣欲起。眾驚問。答曰。佛來迎我。言訖而化。異香七日方滅。唐玄宗追諡覺寂大師。

曇順

晉曇順。黃龍人。幼從羅什法師。講釋羣經。什嘆曰。此子奇器也。後入廬山。修淨業。時寧蠻校尉劉遵孝。剏寺江陵。延順經始。盛弘念佛三昧。宋元嘉二年。別眾坐逝。異香滿室焉。

僧叡

晉僧叡。冀州人。遊學諸方。遠歷天竺。還關中。從羅什法師。稟受經義。後預廬山蓮社。宋元嘉十六年。忽告眾曰。吾將行矣。面西合掌而化。眾見叡榻前一金蓮華倐爾而隱。五色香煙。從其房出。

道昞

晉道昞。頴川人。幼師遠公。通經律。言與行合。念佛三昧。究心無間。義熈十四年。豫章大守王虔。入山謁。敬請紹遠師入席。眾咸宗仰。元嘉十二年。集眾念佛。就座而化。

道敬

晉道敬。瑯琊人。祖凝之刺江州。因【解】從遠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經論。日記萬言。篤志念佛。蚤夜弗替。宋永初元年。謂眾曰。先師見命。吾其行矣。端坐唱佛而化。眾見光明滿室。彌時方滅。

佛馱跋陀羅

晉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迦維衛國人。甘露飯王之裔也。年十六。博學羣經。深達禪律。姚秦沙門智嚴至西域。要師達長安。演法東宮。與羅什法師。上下論議。後入廬山。預遠公蓮社。譯出觀佛三昧諸經。宋元嘉六年。念佛而化。

僧濟

晉僧濟。入廬山。從遠公學。遠嘆曰。紹隆大法。其在爾乎。後疾篤。誠期淨土。遠遺燭一枝曰。汝可運心安養。濟執燭憑几。停想無亂。又集眾諷淨土經。五更。濟以燭授弟子元弼。令隨眾行道。頃之覺自秉一燭。乘空而行。見阿彌陀佛接置于掌。徧至十方。歘然而覺。且悲且慰。自省四大。了無疾苦。明夕忽起立。目逆虗空。如有所見。須臾還臥。容色愉悅。謂旁人曰。吾行矣。右脅而逝。時方炎暑三日。而體不變。異香郁然。

慧恭

晉慧恭。豫章鄷城人。與慧蘭僧光等同學。蘭光繫念淨土。臨終皆有奇應。又五年。恭病篤。雨淚叩頭。誓心安養。念不少間。見阿彌陀佛。以金臺相迎。恭乘其上。又見蘭等于臺上光明中。告曰。長老受生。已居上品。吾等不勝喜慰。恨五濁淹延相依之晚耳。恭欣然奮迅而逝。

慧虔

晉慧虔。少出家。戒行精確。義熈年中。投山陰嘉祥寺。苦身率眾。後寢疾。屬想安養。祈誠觀音。北寺有淨嚴尼者。宿德篤行。夜夢觀音從西郭門入。清輝妙狀。光映日月。幢旛華葢。七寶莊嚴。尼驚異。作禮。問大士何往。答云。往嘉祥迎虔公耳。虔疾雖困。神色如常。侍者皆聞異香。泊然而化。

智仙

晉智仙法師。號真教。住白蓮寺十三年。西向十念。十二時不暫廢。一夕微疾。命觀堂行人。誦彌陀經。未終卷。安然坐脫。

慧通

晉慧通。從涼州慧紹禪師。咨受禪法。祈心安養。微疾。于禪定中。見一人形甚端嚴。語通云。良時至矣。俄而見阿彌陀佛。光明燁然。定起以告同學。安然而化。異香三日乃歇。

法琳

晉法琳。臨卭人。專精戒品。止成都靈建寺。修淨業。常持彌陀觀音二經。轉誦之時。輙見一偉貌沙門屹然在前。建武二年。寢疾。注念西方。禮懺不息。見諸賢聖皆集。合掌而逝。

曇鑒

宋曇鑒。平生片善。迴向西方。誓願見佛。一日定中。見阿彌陀佛。水洒其面曰。滌汝塵垢。浴汝心念。及汝身口皆悉嚴淨。又于瓶中。出蓮華一枝授之。定起乃與寺僧敘別。夜漸深。獨步廊下念佛。至五鼓。其聲彌厲。及明。弟子依常問訊。趺坐不動。就而視之。逝矣。

僧柔

齊僧柔。學方等諸經。惟以淨業為懷。卒之日。見化佛千數。室內外俱聞異香。向西敬禮而化。

慧光

齊慧光。居洛陽。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妙盡權實之旨。一日有疾。見天眾來迎。光曰。我所願歸安養耳。已而淨土化佛。充滿虗空。光曰。惟願我佛攝受。遂我本願。即彈指罄咳。言氣俱盡。

慧進

南齊楊都僧慧進。年四十餘。居高座寺。誓誦法華。執卷病生。乃發願造百部。以懺業障。化錢造畢。病亦隨愈。願以造經功德。迴向淨土。忽空中有聲云。汝事已辦。願亦已遂。其生淨土。非汝而誰。進答曰。進不敢以冀上品。但下品之下。亦無退轉矣。齊明三年。年八十。無疾而卒。

道珍法師

梁道珍法師。講涅槃經。天監中。憩錫廬山。慕遠公淨業。禪坐中忽見。海上數百人。乘寶舫前邁。師問何之。答曰。往極樂國。因求附載。報云。法師雖善講涅槃經。然未誦彌陀經。豈得同往。師遂廢講。念佛誦彌陀經。歷年不輟。將終四七日前夜四鼓。見西方銀臺來至。空中皎如白日。聲云。法師當乘此臺。往生時。眾咸聞天樂。異香數日不散。

神鸞

後魏曇鸞。少遊五臺。感靈異出家。而性嗜長生。受陶隱君仙經十卷。後遇菩提流支。乃問曰。佛有長生不死術乎。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十六觀經曰。學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其為壽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鸞大喜。遂焚仙經而修淨業。寒暑疾痛。曾無少懈。魏主號為神鸞。一夕室中見梵僧謂曰。吾龍樹也。久居淨土。以汝同志。故來相見。鸞自知時至。集眾教誡曰。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聲念佛。西向稽顙而終。眾聞天樂自西而來。良久乃已。

智者大師

隋智顗。號智者大師。姓陳氏。頴川人。目有重瞳。孩幼見佛即禮。逢僧必拜。十八出家。于果願寺。誦法華經。兼通律藏。往大蘇山。禮慧思禪師。師一見乃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今復來矣。因授與法華三昧。三七日身心豁然。晚入天台。降魔進行。化緣既息。于新昌大石像前。示疾告滅。弟子請問生方。乃曰。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臨終說諸法門。令唱無量壽佛。乃顧大眾。合掌讚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聖行道力。功不唐捐。言訖稱三寶名。如入三昧。

法喜

隋法喜。常行方等懺法。忽一雉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師當往生淨土。豈償汝命。後于病中。發願以一生行業。迴向西方。至心念佛。即見佛菩薩來迎。端坐而化。

道喻

隋道喻。居開覺寺。念阿彌陀佛。日夜不廢。造像僅三寸。後于定中見佛。謂曰。汝造我像何小。喻曰。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訖見像身。遍滿虗空。告曰。汝當澡浴清淨。明星出時。我來迎汝。至時。果見佛來。光明滿室。遂坐而化。

智舜

隋智舜。入廬山。踵遠師淨業。大業初。講觀經畢。即示疾。見鸚鵡孔雀念佛法僧。出微妙音。告弟子曰。我今日往生矣。安然而逝。

慧海

隋慧海。住江都安樂寺。善經論。精誠念佛。有僧道銓者。至自齊州。齎阿彌陀佛像。微妙工巧。世所未有。問之則云。此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乘空往彼安樂世界。圖繪而來。海感慶逢遇。虔篤禮敬。乃覩神光照爍。于是模寫懇苦。願生彼國。後微疾。夜忽起。依常面西。禮竟跏趺。至曉而逝。儼然如生。

二沙彌

隋汶州二沙彌。同志念佛。長者忽亡。至淨土。見佛白言。有小沙彌同修。可得生否。佛言。由彼勸汝。汝方發心。汝今可歸。益勤淨業。三年之後。當同來此。至期。二人俱見佛來。大地震動。天華飄舞。一時同化。

善導和尚

【解】唐善導。貞觀中。見西河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惟此法門。速超生死。于是篤勤精苦。若救頭然。每入佛堂。合掌胡跪。一心念佛。力竭不休。雖寒氷亦須流汗。以表至誠。出即為眾演說淨土。三十餘年。不暫睡眠。護持戒品纖毫不犯。飲食衣服有餘。並以迴施。好食送大厨供眾。粗惡自食。諸有嚫施。用寫阿彌陀佛經十萬餘卷。畫淨土變相三百餘壁。見壞寺及塔。皆悉修營。然燈續明。每歲不絕。三衣瓶鉢。不使人持洗。不與眾同行。恐談世事。妨修行業。【解】展轉相授。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者。有念佛日課萬聲至十萬聲者。得念佛三昧往生者。不可勝紀。或問導云。念佛得生淨土否。答云。如汝所念。遂汝所願。于是導自念阿彌陀佛一聲。則有一道光明。隨其口出十聲。以至百聲。光明亦如此。其勸化偈云。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躘蹱。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後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將西歸。乃登寺前柳樹。投身而逝。高宗皇帝知其事。賜寺額為光明。

智欽

唐智欽。專習禪業。又禮念萬五千佛名。乃至百遍。後于柳州阿育王塔前。然一臂求生淨土。弟子僧護。夜半見庭前。光照異常。因問何人秉炬。凡三問。空中聲曰。來迎欽禪師耳。護急啟窓。見佛身光明旛華寶葢。滿虗空中。欽隨佛冉冉而去。

五會法師

【解】唐法照。大歷二年。止衡州雲峰寺。慈忍戒定。為時所宗。甞于鉢內。覩五色雲。有梵剎。曰大聖竹林寺。後詣五臺見異光。果得竹林寺。入講堂。則文殊在西。普賢在東。萬眾圍繞。而為說法。照作禮問曰。末代凡夫。未審修何法門。文殊告曰。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以念佛。得一切種智。又問當云何念。曰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毋令斷絕。決定往生。後臘月朔。在華嚴院淨業道場。方憶二大士記我往生。乃一心念佛。忽見梵僧佛陀波利謂曰。汝華臺已就。後三年華開矣。至期謂眾曰。吾行矣。端坐而逝。師甞于湖東寺。開五會念佛。感祥雲寶閣。覩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身滿虗空。又于并州五會念佛。感代宗皇帝宮中聞念佛聲。遣使追尋。乃見師勸化之盛遂詔入京。教宮人念佛。亦及五會。號五會法師。

臺岩康法師

唐少康。縉雲仙都人。【解】十五通法華楞嚴。貞元中。因詣洛陽白馬寺。見殿中文字放光。探之則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也。師祝曰。若于淨土有緣。當更放光。言已光明閃爍。師曰。劫石可磨。我願無易矣。遂至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聞空中謂曰。汝依我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乃適新定乞錢。誘小兒念佛。念佛一聲。與錢一文。年餘無少長貴賤。見師者皆稱阿彌陀佛。念佛之聲。盈滿道路。又于烏龍山。建淨土道場。每升座高聲唱佛。眾見一佛從其口出。十聲則有十佛。若連珠狀。師曰汝見佛者。必得往生。時眾數千。有不見者。悲傷自責。因倍精進。後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囑道俗曰。當于淨土。起欣樂心。于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遂放異光數道而逝。塔于臺子岩。號臺岩法師。

自覺

唐自覺。住真州。常發願。願因觀音。得見阿彌陀佛。于是鑄觀音像。高四十九尺。既成。祝願。夜三更忽有金光二道。阿彌陀佛自光中而下。二大士左右隨之。佛垂手摩覺頂曰。守願勿易。利物為先。寶池生處。孰不如願。後十一年。七月望夕。見一人形似天王。雲間現身。謂覺曰。安養之期至矣。即于觀音像前。趺坐而化。

善胄

唐善胄。瀛州人。武德三年病革。謂門人曰。吾一生正信。不慮淨土不生。即令拂拭房宇。燒香嚴待。病久委臥。忽起坐合掌。語侍人曰。安置世尊令坐。又自陳懺悔。良久曰。世尊去矣。低身似送。因臥曰。向者阿彌陀佛來。汝等還見否。不久吾當去耳。少頃而逝。

同类推荐
  •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021

    E02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词余丛话

    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花聚陀罗尼咒经

    佛说花聚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箓祈祷早朝仪

    金箓祈祷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她是雇佣兵界的翘楚,却被心爱之人残害而死。一朝魂穿,涅磐重生。她是病太子的冲喜新娘,却树威里外。更过分的是竟然让她喝一只鸭子拜堂,立刻怒火中烧,把礼堂弄的鸡飞狗跳。养亲信,通经脉,升等级!二小姐阴险狡诈,她便更胜一筹七皇子欲意轻薄,便让他断子绝孙云国太子情牵,雨国太子意动,云国皇帝迷乱,雨国皇帝强求,看她如果且试天下……
  •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本卷为刘东卷,刘东是我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至今已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镜宫》等十部,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等六部。担任多部大型动画片及影视剧的编剧。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数十项国家及省市级奖励,多次被收录于各种重要文集中,并被翻译介绍到日本等国。其作品关照青少年的内心、成长、生活,无论内容、题材还是文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 铁笔仙皇

    铁笔仙皇

    他,行走在天地间,视乾坤为方寸之地,手中一把刻刀,凝气运、聚元素、赋神通,镌刻万物,犹如以刀代笔,印证天地!它,一把刻刀,又被称为铁笔。集剑之灵动,刀之杀伐于一身,随他掌指之间,纵横天下,锋芒所向,有我无敌!一把刻刀贯天地,一方石印镇苍穹!苍茫众生炼我心,浩渺穹宇磨我意!问苍茫上下,谁主沉浮?提刀行刻方寸上,乾坤造化在心间!驭空长啸舞印龙,战天乱地灭魔神!一刀一印一浮生,亦悲亦歌亦太空!
  • 求职公寓

    求职公寓

    三个不同背景的姑娘因为“求职”住到了一起。彼此性格迥异,但不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向城是三人之间的开心果,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到了乐观的她面前,都变的不是事儿,她的朴实真挚也让两位舍友改变了对她的偏见,并愿意帮她出谋划策实现“城里人”的梦想。艾米,打开了两位舍友对高端人士的认知,她的认知和情商总能对舍友们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迎刃而解。梦之,她有一个爱好,就是写作。她喜欢把三人的故事记录下来分享出去,艾米还因为她讲述的故事,被亲生父母找到,向城也因此成了外界猜测和热捧的励志大师。三人通过自身持续的努力都成长成更满意的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郭智勇先生的前一本书《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吕氏春秋>对传统学术的投诉》提出了“古典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而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则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等等这些,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 我造了个地府

    我造了个地府

    没有系统,从无到有建设地府。万界诱拐天骄英才,归位地府神祗:孟婆、陆判、七爷八爷、十殿阎罗......收集诸天至宝神材,锻造阴司法器:鬼门关、奈何桥、孽镜台、生死簿......
  • 甘之如饮蜜

    甘之如饮蜜

    “若我再见到你,该如何贺你?以沉默?以眼泪?”冬来暑往,事隔经年,人间有味,苦涩是你,甜蜜也是你。饮蜜摘下了这个夏天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苦瓜。她捧着苦瓜对甘知言说,明年,我们一起把苦瓜都种成红瓤的吧,再过一年又一年,把当初的遗憾,未来的未知都甘之如饮蜜。
  • 归人途

    归人途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迈出了向着深渊的脚步,从此无法回头......
  •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 东宫掌心宝

    东宫掌心宝

    大风大浪大红大紫都经历过了,重生之后阿稚只想守护亲人,悠闲度日。婚姻对她来说不是大事,以她的家世才貌,就算闭着眼睛随便挑一个,那也是青年才俊人中龙凤啊。盘算的蛮好,偏偏有人硬要跟她作对,一个不小心,她又和前世一样红颜祸水倾国倾城了,又和前世一样成为他的掌心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