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7300000045

第45章

世俗皆谓收迟致儿闷死,死胎难下,母子俱亡,其故何也?由产妇诸人,不知生产自然,母子无恙。因藉稳婆为主,彼倘来迟,儿本欲出,不知自然之理,家众彷徨,反教产妇宁耐,按捺产门,不令儿出,以致闷死。诸人惊骇,产妇神魂已离,死胎难下,危亡必矣。凡欲产之妇,预当帮助此理。如初产尤宜详告,所谓天生天化者也。但宜安心守至胞破水下。稳婆未至,先以圊桶涤净,纳衬草纸一,二百(不能接取,恐伤儿头,)产妇坐其上,后人抱靠,任儿自出。倘胞衣不下,妇将自发含嚼,一哕而下。预备小脚箱,纸絮作窝,将儿胞急取起放于内,上以纸絮盖覆,勿掩儿口(天寒,下置微火) 自不能断脐洗浴,候稳婆至可也。

胎前十要

一、胎前宜绝房室情欲,一动气血皆燔,脏腑皆为之不宁,胎息因之而弗安。且误损其胎,多致伤生(说见小产。)产母能清净断欲,子无 癞,头疮、热毒诸患,怀孕即能戒,必无危恶痘疹。

二、饮食忌煎炒炙爆、姜椒鸡鱼、虾蟹海鲜、羊肉猪首、醇酒辛辣、一切热毒之物。儿无眼赤,便秘、疮疡,胎热、胎毒诸患(并妊娠忌)。

三、起居行动、切宜谨慎。忌登高涉险,仰身攀物。尤不宜跌扑,响声惊恐(如母敲响一下,儿必一惊跳,)致儿胎惊诸疾,最为婴儿重病。

四、避风寒。孕妇伤寒,治理最难。发表攻里,如芒硝、大黄、桂枝之类,用则妨胎,不用病剧,诚为掣肘。邪入大热,多致胎下,虽强存之,后多不育。

五、七情五志,皆能动火,逼血妄行,致半产、胎漏。故安胎必用条黄芩等清凉之药,盖血热行、冷凝也。如首产者,必有恐怖之忧,宜预说天然之理、生育自然容易,以安其心,不致慌惧。

六、孕妇最宜安静。经曰∶神静则阴生(血足养胎易产,)形役则阳亢(阳火行,血耗涸。)一切女工,皆当暂止,常令挺身舒步,行止自由。

七、节饮食。得谷则昌,绝谷则亡。人生全赖谷味运化精微,生养气血。勿因不甘美而不节养,致饥饱失时,胎元不长。气血不足,必为难产之征。

八、不宜无故占卜。如小有不安,只宜安静调养,如问卜师巫,必云禳解灾咎,则宰杀牲命,妄费资财。或备办不周,家人聒噪,反致产妇疑惑忧惧,以成大病大害。

九、预择老练宁耐稳婆,拟定安静诚谨媪妇,临时毋得错杂违误。将十月腹痛,或胎元转动,名曰弄胎(俗名转换。)未为产时,若无母姑辈老成经历者,少年不谙事理,误唤稳婆,彼或恐后日他唤,惟图一时之利,诒谓当产而尝试之,如摘生果之喻,小则致病,大则伤生。

十、将欲生产之候,急备药饵、饮食、酒醋、童便、姜糖之类、置办器具,炭火诸物。房中切宜安静,产妇可进如意浓味,但忌糯粉滞腻难化之物。惟徐步舒身正立,令人缓覆胸腹两旁,多耐痛阵,直候胞破水下,方可坐蓐。

盘肠产

临产肠先出,胎后下,宜先安产妇心,切勿惊慌。用净盆或漆器盛之,取黄 或枳壳煎汤浸,或温水养之。产毕,令妇仰卧,以米醋半碗,和温水七分,哈 妇面。每一 ,肠一收、至完。

或捣蓖麻子四十九粒涂顶心,收尽即去之。或以大纸捻香油点吹灭,烟熏入鼻即收。或半夏末。

或皂角末搐鼻取嚏。

若干难收,用香油五斤,盆盛顿温,坐一时,润之可收。

主方 (达生散) 大腹皮(洗) 白术 白芍药 当归(各七分) 人参 陈皮 紫苏(各五分) 甘草(四分) 加黄杨脑、葱三叶。春加川芎、防风;夏加黄芩、五味子;秋加泽泻;冬加砂仁。

胸满加枳壳、砂仁。胎动加金银汤,野苎根。多怒加柴胡、芩、连。少食加神曲、砂仁。渴加麦门冬、葛根。有痰加贝母、半夏(姜制)。九个月多服之。

束胎散 顺气滑胎易产。

香附(二两) 枳壳(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末,每二钱,空心白汤下。

催生散 直至临盆坐草,见胞水破,服之。

滑石 百草霜 白芷各研细末,等分和匀,每服二钱。童便、老酒调匀、入醋一匙,白汤送下。

佛手散 将临盆时服,早多服尤佳。

当归 川芎 益母草(各五钱) 上水二钟,煎,顿服。

缩地汤 治胎动必欲下者,服之即安。

砂仁(一两,研细) 怀地黄(二两、酒炒) 上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分二次服。

金银汤 治胎动作痛,欲下者效。

金、银共两许,煎汤调砂仁末服。

独圣散 妊娠有所伤触,激动胎元,腹痛下血极效。安胎易产。

砂仁(带壳炒令黄,剥取仁为末,热酒调服;不饮酒,米汤下) 此一味乃妊娠之圣药。

简便方 胎产百病,益母草煎服。

妊娠转胞,不得小便∶秋葵子、栀子、滑石(各五钱,) 木通(三钱,)水煎服。

外以前药为末,葱汁调膏堆脐中即通。前药分二次。

大便不通∶大黄 枳实 黄芩 白芍 浓朴(等分) 煎服即通。

胎逆喘急∶黄芩(条) 香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

伤寒护胎法∶灶心土(研末)靛青、井底泥,调匀涂脐腹,频加浓。

产后

(附∶初产十要 产后狂言 夜卧不安 产后不语 恶露下少)丹溪云∶产后如有杂证相仍,以末治之,惟以大补气血为主。虽然先生一代之良师,一言之下,后人亦当圆融。若恶露去尽,腹中不疼,手按脐至小腹,亦无梗碍,亦无风寒、头疼、发热、伤食、胸满等证,惟是气血两虚,大补宜矣。如神气清爽,饮食可进,犹有腹中梗痛,败血未尽,宜服行血之药,黑神散之类。如感风寒头疼骨痛,畏寒拘急,即当服散邪药,故必穿衣而起。正气虚时,腿足微露,风寒易侵,古方用茯苓补心汤常不能速效,亦当伤寒冲和汤之类,取微汗易愈。如伤饮食,胸膈胀闷 加山楂、麦芽、神曲之类。产后忌芍药,恐酸寒伐发生之气。如白芍药酒炒,产后止腹痛之妙品;赤芍药加用,产后行败血之良药。可不用乎?

初产十要

产妇坐靠床中。

一、人频覆脐腹,庶令恶露易下。大略一昼夜后 败血下尽,方才睡倒乃安。

二、房中伏侍宜老媪,曾有经历者。行步轻缓,语言低悄,百凡谨慎,细心安妥。忌少妇、幼婢,轻举妄动,多言高声,致产妇动怒,变生不测。

三、床前置炭火炉,频烧干漆渣、破漆器,漆消败血,常令嗅其气味,不令恶血上逆。

四、宜备醋一碗,频令妇嗅,知醋味则无事,不知醋味,乃耳中闻如烹茶声,乃血运之候。

预以铁器烧炭内令红,仍置醋半壶,以韭菜一握,揉浸醋内。连作时,提起顶发,掐住人中,急取赤铁投醋壶内,盖定口,令热气从壶嘴出,对鼻孔熏;取炭火醋沃熏面,肃静则神复而苏;若惊慌叫哭,则不复矣。急灸关元(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二寸。)五、频与砂糖汤行恶血,兼与姜汤。天热与绿豆汤;心烦与白蜜调汤;腹中儿枕痛与山楂汤。

六、预备清魂散治血运;益母返魂丹治百疾;保生锭镇心神;黑神散治胞衣不下。恶露不行、腹痛及儿枕痛,用童便煮酒调下。

七、冬月床前多置火炉御寒,房中固密,勿有小隙入风。起身便溺,腿足勿露,虚时寒邪易入,难治,多致危殆。

八、夏月床前勿置火炉,不可摇扇冒风,卧房楼上者尤热,多致血崩伤人,必当预移楼下,床下多置水盆。

九、月内勿令洗浴,每见少妇欲净,因浴作劳,致病危笃。夏月七日后可浴。

十、产妇频与热粥汤,渐与薄粥,切戒腥酒。各方风俗,有产即食蛋二枚煮汤者,有食煮猪血一碗者,多致伤食为病,皆不宜。尤不宜为产妇宰杀牲命及宴客,则母安子寿。

产后数日间,必探其血尽、腹软不痛为安。否此,即服行血药。多因失看,十数日忽然崩下不救。

次伤食冒寒,次恃健劳早。且产中成病,治亦难效,多成痼疾。更勿多饮酒,引败血流入遂道及四肢关节,永久疼痛。古云∶产妇致患,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地藏经》云∶杀生致母子不安。俗云∶产亡者,受血湖地狱,此狱杀业重者受之。妇女预释其疑。

主方 (恶露下,少腹痛)当归尾 赤芍药 益母草 泽兰叶 玄胡索 焦姜 熟地黄山楂(各一钱) 蒲黄(七分) 官桂(五分) 甘草(三分) 上加姜、枣煎成。用黑豆炒焦,淋入好酒一杯,去豆用酒,并童便和服。

血不下加苏木、红花、丹皮、桃仁、香附、五灵脂、荆芥之类。败血去尽,腹不痛加补药。

血去多不止者,去归尾、玄胡、赤芍、蒲黄、官桂,加参、 、生地、阿胶、栀子(炒),乌梅、荆芥(炒、)地榆,作血崩治。另以当归(五钱,)荆芥(炒,二钱),山楂(一两)煎服,无他患。

黑神散 产后恶露不尽,胎死难产,胞衣不下,败血攻心,腹痛。

黑豆(半升,炒熟) 熟地黄 当归尾 肉桂(各二两) 干姜(炒焦,三两) 甘草(二两) 赤芍药 蒲黄(生,二两)为末,每服二钱。童便煮酒下,血尽止服。

益母丸 胎前产后百疾皆治。

益母草(端午日采取叶,阴干,八两,捣末) 蜜丸弹大,每服三丸,临产白汤、童便、酒化下。加四物汤各二两尤效。捣绞汁炼膏服更佳。

乌玄汤 治恶露不下,腹痛,乍寒乍热,不时作运。

何首乌(二两) 玄胡索(一两) 荆芥(五钱)上煎汁二碗,重滚热,用橘红(一两,)置碗中,热汁泡入,盖少时去橘红,取汁服,血行痛止。

清魂散 产后血运昏迷。去瘀血,生新血。

川芎(二钱) 泽兰叶 荆芥(各四钱) 人参(一钱) 甘草(八分) 共为末,每二钱酒下。

夺命丸 血寒凝滞,胞衣不下。

丹皮(八钱) 当归尾 黑附子 干漆(炒,各五钱)上为末,用大黄(为末,八钱),醋煮成膏,加鸡子白捣匀,和丸桐子大,酒吞五十丸即下。

归膝汤 治胞衣不下,服此即下。

归尾(二钱) 牛膝 木通 滑石(各五钱) 冬葵子(研,三钱半) 水煎服。

八味理中汤 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白术(一两) 炙甘草(七钱) 人参 茯苓 干姜(炒) 滑石 麦芽 神曲(各五钱)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姜汤下。

返元汤 恶露上逆,神昏不省,二便不通,脉洪。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五灵脂 桃仁(各钱半) 大黄(二钱) 芍药(一钱)肉桂(六分) 人参(五分) 上水煎,加童便,砂糖、酒服。

保生锭 产后镇养心神。更以山楂(一两、)当归(五钱、) 荆芥(炒,二钱,)水煎服。

辰砂(上好,水飞) 当归 川芎(等分)为末,蜜和,印定金银,煎汤化下。

归竭丸 产后血积腹中成块,单用五灵脂为末,每服二钱,酒下亦效。

当归 血竭 蓬术(煨) 白芍(酒炒,二两) 五灵脂(四两)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酒送下。

神昏气促自汗∶人参(二钱) 核桃肉 麦门冬(各五钱)上水煎服。

元气脱,血上逆∶人参(五钱) 苏木(一两) 上童便煎服。

血运∶荆芥(炒,五钱) 童便煎服。气虚加当归、人参;血虚,川芎各二钱。

胞衣不下∶最宜产时妇自发嚼,一呕而下,稍迟,败血入胞矣。

砂仁(五钱,炒,研、) 当归尾(五钱,)水煎服。

血未尽,闷乱欲绝∶红花(一两)、酒二钟,乌梅汤二匙和服。

恶血未尽,腹痛∶当归、赤芍(各二钱、) 肉桂(一钱,) 姜三片,水煎服。

产后随处作痛∶当归、玄胡(为末、) 血竭、没药(另研、等分)。共末,每二钱酒下。

玉门不敛,阴户突出∶硫黄(二钱,) 菟丝子、吴茱萸、蛇床子(各一钱,)水煎洗。

简便方 子宫不合。

藿香、荆芥、臭椿根皮,煎汤熏洗。

同类推荐
  • One of Ours

    One of Ou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ir Walter Raleigh and his Time

    Sir Walter Raleigh and his T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子须大拏经

    太子须大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运气要诀

    运气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掘命者

    掘命者

    童年巧遇摸骨之术,天生大吉大利之命,有逢凶化吉之能,但被一老瞎子一言命中,家人却相反,造化弄人,且看携天命纵横世间。
  • 战火小故事

    战火小故事

    三个地方,三个人物,三个故事彼此没有交集,各自的经历却能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 万里千叠

    万里千叠

    山河破碎,残垣断壁,肩负家国重担亦深陷情爱纠葛,是回归故土,共度十年流亡,还是苟且一方,不顾家国存亡?欺骗背叛与家国荣辱,信任隐瞒与一生共赴,大是大非前谁辜负了谁?
  • 陌上流年,君子如玉

    陌上流年,君子如玉

    月明庄少庄主因家中横祸,下落不明。杏林轩二小公子协一侍童踏上寻找之路。一天,二小公子堂堂七尺男儿却被押上山上当‘压寨夫人’,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 百世炼情

    百世炼情

    封乐以为,自己的百世快轮完了。结果证明,她想多了。不知道这被撞歪了的命运,何时能回头看看灰头土脸迷路的她?
  • 南国的冬与你

    南国的冬与你

    某次聚会,沈晔微醺着对身侧的人说:“男人,都是猪蹄子。”说罢,又不解气地继续嚷嚷着:“你看,就那个男人,人模狗样,死闷骚。”朋友伸手扯扯沈晔的裙摆,示意她闭嘴。沈晔偏不,看着越来越走近的黑着脸的男人,越发放肆:"看什么,说的就是你。”
  • 门牙

    门牙

    陈子涵的门牙没了。几名同学慌慌张张跑进办公室来报告我:陈子涵的门牙磕飞了。正在改作业的我,手哆嗦了一下,心也跟着上下甩了甩。我强作镇静,站起来冲那几个学生挥挥手,示意他们带我去现场。肇事者是王鹏飞。经过是这样的,课间时,陈子涵从口袋掏出一块巧克力在几个同学面前晃荡,王鹏飞晶亮的双眼立刻喷射出贪婪的光芒。要知道,缺少管教的王鹏飞,父母离异,自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偶尔只能啃个苹果什么的,对于巧克力这种食品,老人们认为压根不用吃。面对很少能吃到的巧克力,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垂涎。
  • 许你十月听风

    许你十月听风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我会一直守护你的。
  • 四平调

    四平调

    这是一本由五个中篇小说组成的文集。其中《四平调》叙述了自六十年代起,因海峡的分隔而离散亲人的一群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精神上遭受的痛苦的创伤。本文集的后几篇,作者以自己的生活资源为素材,大量描述了插队到农村的北京知青与农民为伍后,他们的生活经历与精神感悟。使读者深切了解插队知青这一历史的特殊群体,从青少年到成人,因为插队生涯,因为了解了农民与苦难,他们经受了怎样的磨砺,成为前无先例后无来者的特殊群体。而这个群体是不应该被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