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4100000003

第3章

于是议论纷纷了,有的说是因为农业学堂设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了,龙王爷要降大雨淹死这孩子。

有的说不然,完全不是这样,都是因为这孩子的父亲的关系,他父亲在讲堂上指手画脚的讲,讲给学生们说,说这天下雨不是在天的龙王爷下的雨,他说没有龙王爷。你看这不把龙王爷活活地气死,他这口气那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儿子来实行因果报应了。

有的说,那学堂里的学生也太不像样了,有的爬上了老龙王的头顶,给老龙王去戴了一个草帽。这是什么年头,一个毛孩子就敢惹这么大的祸,老龙王怎么会不报应呢?看着吧,这还不能算了事,你想龙王爷并不是白人呵!你若惹了他,他可能够饶了你?那不像对付一个拉车的,卖菜的,随便地踢他们一脚就让他们去。那是龙王爷呀!龙王爷还是惹得的吗?

有的说,那学堂的学生都太不像样了,他说他亲眼看见过,学生们拿了蚕放在大殿上老龙王的手上。你想老龙王那能够受得了。

有的说,现在的学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万上不得学堂的。一上了学堂就天地人鬼神不分了。

有的说他要到学堂把他的儿子领回来,不让他念书了。

有的说孩子在学堂里念书,是越念越坏,比方吓掉了魂,他娘给他叫魂的时候,你听他说什么?他说这叫迷信。你说再念下去那还了得吗?

说来说去,越说越远啊。

过了几天,大泥坑子又落下去了,泥坑两岸的行人通行无阻。

再过些日子不下雨,泥坑子就又有点像要干了。这时候,又有车马开始在上面走,又有车子翻在上面,又有马倒在泥中打滚,又是绳索棍棒之类的,往外抬马,被抬出去的赶着车子走了,后来的,陷进去,再抬。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不就好了吗?没有一个。

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水时掉在里边了。一爬出来,他就说:

“这街道太窄了,去了这水泡子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这两边的院子,怎么不把院墙拆了让出一块来?”

他正说着,板墙里边,就是那院中的老太太搭了言。她说院墙是拆不得的,她说最好种树,若是沿着墙根种上一排树,下起雨来人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

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这泥坑子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原因是这泥坑上边结了层硬壳,动物们不认识那硬壳下面就是陷阱,等晓得了可也就晚了。它们跑着或是飞着,等往那硬壳上一落可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白天还好,或者有人又要来施救。夜晚可就没有办法了。它们自己挣扎,挣扎到没有力量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沉下去了,其实也或者越挣扎越沉下去的快。有时至死也还不沉下去的事也有。若是那泥浆的密度过高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事。

比方肉上市,忽然卖便宜猪肉了,于是大家就想起那泥坑子来了,说:

“可不是那泥坑子里边又淹死了猪了?”

说着若是腿快的,就赶快跑到邻人的家去,告诉邻居。

“快去买便宜肉吧,快去吧,快去吧,一会没有了。”

等买回家来仔细看一番,似乎有点不大对,怎么这肉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猪肉。

但是又一想,那能是瘟猪肉呢,一定是那泥坑子淹死的。

于是煎、炒、蒸、煮,家家都吃起便宜猪肉来。虽然吃起来了,但就总觉得不大香,怕还是瘟猪肉。

可是又一想,瘟猪肉怎么可以吃得,那么还是泥坑子淹死的吧!

本来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两只猪,或两三口猪,有几年还连一只猪也没有淹死。至于居民们常吃淹死的猪肉,这可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真是龙王爷晓得。

虽然吃的自己说是泥坑子淹死的猪肉,但也有吃了病的,那吃病了的就大发议论说:

“就是淹死的猪肉也不应该抬到市上去卖,死猪肉终究是不新鲜的,税局子是干什么的,让大街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卖起死猪肉来?”

那也是吃了死猪肉的,但是尚且没有病的人说:

“话可也不能那么说,一定是你疑心,你三心二意的吃下去还会好。你看我们也一样的吃了,可怎么没病?”

间或也有小孩子太不知时务,他说他妈不让他吃,说那是瘟猪肉。

这样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大家都用眼睛瞪着他,说他:

“瞎说,瞎说!”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那猪肉一定是瘟猪肉,并且是当着母亲的面向邻人说的。

那邻人听了倒并没有坚决地表示什么,可是他的母亲的脸立刻就红了,伸出手去就打了那孩子。

那孩子很固执,仍是说:

“是瘟猪肉吗!是瘟猪肉吗!”

母亲实在难为情起来,就拾起门旁的烧火的叉子,向着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过去。于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跑回家里去了。

一进门,炕沿上坐着外祖母,那孩子一边哭着一边扑到外祖母的怀里说:

“姥姥,你吃的不是瘟猪肉吗?我妈打我。”

外祖母对这打得可怜的孩子本想安慰一番,但是一抬头看见了同院的老李家的奶奶站在门口往里看。

于是外祖母就掀起孩子后衣襟来,用力地在孩子的屁股上哐哐地打起来,嘴里还说着:

“谁让你这么一点你就胡说八道!”

一直打到李家的奶奶抱着孩子走了才算完事。

那孩子哭得一塌糊涂,什么“瘟猪肉”不“瘟猪肉”的,哭得也说不清了。

总共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

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

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肉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肉,岂不太不讲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东二道街除了大泥坑子这番盛举之外,再就没有什么了。也不过是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也有一两家机房,也许有一两家染布匹的染缸房,这个也不过是自己默默地在那里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可以使别人开心的,也不能招来什么议论。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比方就是东二道街头,那卖豆芽菜的王寡妇吧:她在房脊上插了一个很高的杆子,杆子头上挑着一个破筐。因为那杆子很高,差不多和龙王庙的铁马铃子一般高。来了风,庙上的铃子格棱格棱地响。王寡妇的破筐子虽是它不会响,但是它也会东摇西摆地作着态。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王寡妇一年一年地卖着豆芽菜,平静无事,过着安详的日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独子到河边去洗澡,掉河淹死了。

这事情似乎轰动了一时,家传户晓,可是不久也就平静下去了。不但邻人,街坊,就是她的亲戚朋友也都把这回事情忘记了。

再说那王寡妇,虽然她从此以后就疯了,但她到底还晓得卖豆芽菜,她仍还是静静地活着,虽然偶尔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庙台上狂哭一场,但一哭过了之后,她还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至于邻人街坊们,或是过路人看见了她在庙台上哭,也会引起一点恻隐之心来的,不过为时甚短罢了。

还有人们常常喜欢把一些不幸者归划在一起,比如疯子傻子之类,都一律去看待。

那个乡,那个县,那个村都有些个不幸者,瘸子啦,瞎子啦,疯子或是傻子。

呼兰河这城里,就有许多这一类的人。人们关于他们都似乎听得多,看得多,也就不以为奇了。偶尔在庙台上或是大门洞里不幸遇到了一个,刚想多少加一点恻隐之心在那人身上,但是一转念,人间这样的人多着哩!于是转过眼睛去,三步两步地就走过去了。即或有人停下来,也不过是和那些毫没有记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疯子投一个石子,或是做着把瞎子故意领到水沟里边去的事情。

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花子,至少在呼兰河这城里边是这样。

人们对待叫花子们是很平凡的。

门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问:

“咬什么?”

仆人答:

“咬一个讨饭的。”

说完了也就完了。

可见这讨饭人的活着是一钱不值了。

卖豆芽菜的女子,虽然她疯了还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还到庙台上去哭一场,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饭,睡觉,卖豆芽菜。

她仍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再说那染缸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年青的学徒,为了争一个街头上的妇人,其中的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死了的不说,就说那活着的也下了监狱,判了个无期徒刑。

但这也是不声不响地把事就解决了,过了三年二载,若有人提起那件事来,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同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染缸房,仍旧是在原址,甚或连那淹死人的大缸也许至今还在那儿使用着。从那染缸房发卖出来的布匹,仍旧是远近的乡镇都流通着。蓝色的布匹男人们做起棉裤棉袄,冬天穿它来抵御严寒。红色的布匹,则做成大红袍子,给十八九岁的姑娘穿上,让她去做新娘子。

总之,除了染缸房在某年某月某日死了一个人外,其余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改动了一点。

再说那豆腐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伙计打仗,竟把拉磨的小驴的腿打断了。

因为它是驴子,不谈它也就罢了。只因为这驴子哭瞎了一个妇人的眼睛(即打了驴子那人的母亲),所以不能不记上。

再说那造纸的纸房里边,把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因为他是一个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他了。

其余的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人死了,魂灵就要到地狱里边去,地狱里边怕是他没有房子住、没有衣裳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为他做了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

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丫嬛使女、厨房里的厨子、喂猪的猪倌,再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以至窗前的鹦鹉。

看起来真是万分的好看,大院子也有院墙,墙头上是金色的琉璃瓦。一进了院,正房五间,厢房三间,一律是青红砖瓦,窗明几净,空气特别新鲜。花盆一盆一盆的摆在花架子上,石柱子,金百合,马蛇菜,九月菊都一齐的开了。看起使人不知道是什么季节,是夏天还是秋天,居然那马蛇菜也和菊花同时站在一起。也许阴间是不分什么春夏秋冬的。这且不说。

再说那厨房里的厨子,真是活神活现,比真的厨子真是干净到一千倍,头戴白帽子,身扎白围裙,手里边在做拉面条。似乎午饭的时候就要到了,煮了面就要开饭了似的。

院子里的牵马童,站在一匹大白马的旁边,那马好像是阿拉伯马,特别高大,英姿挺立,假若有人骑上,看样子一定比火车跑得更快。就是呼兰河这城里的将军,相信他也没有骑过这样的马。

小车子,大骡子,都排在一边。骡子是油黑的,闪亮的,用鸡蛋壳做的眼睛,所以眼珠是不会转的。

大骡子旁边还站着一匹小骡子,那小骡子是特别好看,眼珠是和大骡子一般的大。

小车子装潢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色的。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车里边是红堂堂地铺着大红的褥子。赶车的坐在车沿上,满脸是笑,得意扬扬,装饰得特别漂亮,扎着紫色的腰带,穿着蓝色花丝葛的大袍,黑缎鞋,雪白的鞋底。大概穿起这鞋来还没有走路就赶过车来了。他头上戴着黑帽头,红帽顶,把脸扬着,他蔑视着一切,越看他越不像一个车夫,好像一位新郎。

公鸡三两只,母鸡七八只,都是在院子里边静静地啄食,一声不响,鸭子也并不呱呱地直叫,叫得烦人。狗蹲在上房的门旁,非常的守职,一动不动。

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

正房里,窗帘,被格,桌椅板凳,一切齐全。

还有一个管家的,手里拿着一个算盘在打着,旁边还摆着一个账本,上边写着:

“北烧锅欠酒二十二斤

东乡老王家昨借米二十担

白旗屯泥人子昨送地租四百三十吊

白旗屯二个子共欠地租两千吊”

这以下写了个:

四月二十八日

以上的是四月二十七日的流水账,大概二十八日的还没有写吧!

看这账目也就知道阴间欠了账也是马虎不得的,也设了专门人才,即管账先生一流的人物来管。同时也可以看出来,这大宅子的主人不用说就是个地主了。

这院子里边,一切齐全,一切都好,就是看不见这院子的主人在什么地方,未免地使人疑心这么好的院子而没有主人了。这一点似乎使人感到空虚,无着无落的。

再一回头看,就觉得这院子终归是有点两样,怎么丫嬛,使女,车夫,马童的胸前都挂着一张纸条,那纸条上写着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那漂亮得和新郎似的车夫的名字叫:

“长鞭。”

马童的名字叫:

“快腿。”

左手拿着水烟袋,右手抡着花手巾的小丫嬛叫:

“德顺。”

另外一个叫:

“顺平。”

管账的先生叫:

“妙算。”

提着喷壶在浇花的使女叫:

“花姐。”

再一细看才知道那匹大白马也是有名字的,那名字是贴在马屁股上的,叫:

“千里驹。”

其余的如骡子,狗,鸡,鸭之类没有名字。

那在厨房里拉着面条的“老王”,他身上写着他名字的纸条,来风一吹,还忽咧忽咧地跳着。

这可真有点奇怪,自家的仆人,自己都不认识了,还要挂上个名签。

这一点未免地使人迷离恍惚,似乎阴间究竟没有阳间好。

同类推荐
  • 大明忠魂

    大明忠魂

    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七年崇祯即位,为退后金兵,解辽东之危,重新启用了衰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州人氏.少小时就喜欢读书习武,三十六岁考取进士,辞去县太爷不做,刺血书要到山海关外镇守。那时候,朝里朝外无人不说“山海关是鬼门关,辽东将领是替死鬼。”明朝和努尔哈赤打了好几年的仗,丢了抚顺,辽阳和广宁等大小近百个城镇,损失了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好几员赫赫有名的大将,谁还敢来关外。
  • 借景

    借景

    “名家自选经典书系”由当代文学名家亲自选定,是高品质的当代文学佳作选本。这一本是蒋子龙的作品自选集,分为“小说”“散文”各一辑。小说包括《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散文包括《生命中的软和硬》《空啊,想啊!》《等待车祸》《扬州借景》《托尔斯泰灯》《活的就是个数》等。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蒋子龙作品的题材、艺术特色。
  •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

    匆匆三年,一场暗恋。终究只是一场扶不上台面的单思。林亦舟的眼睛明亮,“我很爱她,所以并不希望和她分开,这样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我在最成熟的时候把她找回来了”。而不是在年少轻狂的时候说要和她共度一生。沈泱泱每次笑的时候,眼睛都会弯成一条桥,恬静的如月光清浅,慵懒的如午后橘猫。此生喜欢上他,仿若不是执念,而是命运。正如张爱玲先生所说,你问我爱你值得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 极度绝望

    极度绝望

    当简迷从疼痛中醒来,她看到漫山遍野的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世界一片灰暗,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世界毁灭了吗?可还没有到2012。简迷看到自己的身体上都是烧焦的伤口,她发出了绝望的痛苦的嘶喊声。简迷从恐怖的梦境中醒来,打开灯,去厨房的冰箱取了一杯冰水大口大口喝完。她感觉到自己浑身都是冷汗。可能是最近一直在DDA里接受各种各样的灾难援助训练,所以,让她的神经一直紧绷。
  • 朝鲜战争日记(1951—1953)

    朝鲜战争日记(1951—1953)

    早晨,我将背包打好,躺下休息,准备夜间行军。外边,房东大娘烧水时的默叨声却扰得我再也睡不着。几天来,不知怎的,大娘老是不愉快,稍不顺心就骂几句,平常和蔼带笑的脸孔现在是很少看到,即使偶尔一笑,也是那么勉强,笑得很难受。在我们背好防空网练习行军时,她常常倚在篱笆上看着我们的行列发呆。其实,我们彼此的关系很好,我一有闲暇就给弟弟妹妹补习功课,大娘也常拿些东西送给我,虽然每次都因为我不收东西惹得她生气,但她知道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纪律。
热门推荐
  • 六合剑仙

    六合剑仙

    纵横六合为大义,剑指苍穹不屈命。出身在闭塞山村,一朝毁于灾祸。被路过剑仙看中带离的张清凡,始知天地广阔。踏入修行才又知凡人所崇拜的所谓剑仙其实还不算真正仙人,真正有资格被称之为仙者并不滞留于凡世。一个修行者,究竟该将飞升成仙放在首位,还是称霸凡世便心满意足?亦或者将平息灾祸、击退邪道放在心上?又有多少人会说:我都要!
  • 萌宝来袭:陆少宠妻请低调

    萌宝来袭:陆少宠妻请低调

    “你是不是看上我爸爸了,我可以帮你追他!”月晨曦看着面前的萌宝一头冷汗,她只是借个车躲避渣男和渣姐,没兴趣当人家后妈。可是,这一对父子怎么就厚脸皮地登堂入室。霸占她的沙发她的浴室她的阳台她的床。还有……她!陆爷:小丫头,我找了你十年,终于找到,你休想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4(东周列国卷4):仁者无疆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4(东周列国卷4):仁者无疆

    东周时期,北方蛮族屡屡侵犯中原。汤小团三人组加入了齐国大军,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危险,经历了气势恢宏的大战;当然,书魔也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的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污染,成千上万的人因20吨高辐射核燃料泄漏而感染各种疾病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和祖母们。
  • 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

    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

    通过几十个小故事,主要讲述了梦想不应该被“风干”,有想法就应该去拼搏,没有晚来的梦想,只有不行动的人。即使奋斗,“蘑菇期”、手中的“烂牌”等等也屡见不鲜,但“真的猛士,总有人陪他直面惨淡人生”——人生路上有很多不离不弃的同行者,奋发的人并不孤独。不孤独的奋发者,经风历雨,不断提高,才能抬头见彩虹,才能从失误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过去走到未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类断章

    人类断章

    硬科幻,三体风格。人类从何处来,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未来的走向。
  • 我被古代美眉加了工作群

    我被古代美眉加了工作群

    “欢迎加入摩尔美眉工作群,加入了工作群,你的摩尔古城之旅便已开启!”失意少年易正峰以为只是个名字好玩儿的聊天群,便不经意的入了群,却被活生生整了容,变成了一个只有鸡蛋大的小人儿重新长大……“在工作群里,你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会得到一个奖励,你的身体就会慢慢长大,你会成为全天下最俊俏的男人!但任务若是失败,你将被直接踢出工作群,变成一条毛发掉光的癞皮狗,被养在你的心上人家里,遭受你的情敌的无休无止的折磨。”“在工作群里,只要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务,你将会神功在身、魔法无限,你将会征战四方、无敌天下……你将是摩尔之主,王朝霸业雄踞天下,连21世纪的现代社会,在你面前也得避其锋芒,为你马首是瞻……”“欢迎加入摩尔古城美眉工作群,工作时间,禁止闲聊!”
  • 滦京杂咏

    滦京杂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人,很容易老去。我很想知道,有生之年,我爱的你,会过得好吗?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再简单不过,不论生活给予什么,遇见了谁,坦然地接受便是,这是内心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