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1200000002

第2章

观佛相好发心者。若见如来。父母生身身相昉着。明了得处辉丽灼烁。毗首羯磨所不能作。胜转轮王相好缠络世间希有。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应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知如来无如来。若见相好知相好非相好。如来及相皆如虚空。空中无佛况复相好。见如来非如来即见如来。见相非相即见诸相。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我度众生无数无央。是为见胜应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身相一切靡所不现。如明净镜睹众色像。一一相好凡圣不得其边。梵天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声。论云。无形第一体非庄严庄严。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是为见报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若见如来。知如来智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一一相好即是实相。实相法界具足无减。愿我得佛齐圣法王。是为见法佛相好。上求下化发菩提心(云云)。云何见佛种种神变发菩提心。若见如来。依根本禅。一心作一不得众多。若放一光从阿鼻狱上至有顶。火光晃耀天地洞明。日月戢重辉天光隐不现。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无生理。不以二相应诸众生。能令众生各各见佛独在其前。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依如来藏三昧正受。十方尘刹起四威仪。而于法性未曾动摇。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若见如来。与诸神变无二无异。如来作神变神变作如来。无记化化。化复作化。不可穷尽。皆不可思议。皆是实相而作佛事。愿我得佛齐圣法王(云云)。云何闻种种法发菩提心。或从佛及善知识。或从经卷。闻生灭一句。即解世出世法。新新生灭念念迁移。戒慧解脱寂静乃真。愿我得佛能说净道(云云)。或闻生灭。即解四谛皆不生不灭。空中无刺云何可拔。谁苦谁集谁修谁证。毕竟清净能所寂然。愿我得佛能说净道(云云)。或闻生灭。即解生灭对不生灭为二。非生灭非不生灭为中。中道清净独拔。而出生死涅槃之表。愿我得佛能为众生说最上道。独拔而出如华出水如月处空(云云)。或闻生灭。即解生灭不生灭非生灭非不生灭。双照生灭不生灭。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法界秘密常乐具足。愿我得佛能为众生说秘密藏。如福德人执石成宝执毒成药(云云)。若闻无生。谓二乘无三界生菩萨未无生。若闻无生。谓三乘皆无三界生。若闻无生。二乘非分但在菩萨。菩萨先无分段生。次无变易生。若闻无生一无生一切无生。若闻无量一句例如此。若闻无量。谓二乘方便道四谛十六谛等。以为无量。若闻无量。二乘自用伏惑不能化他。菩萨用此无量自去惑亦化他。若闻无量。谓二乘无分但在菩萨。菩萨用断界内尘沙。亦伏界外尘沙。若闻无量。谓二乘无分但在菩萨。菩萨用断界内外尘沙。亦伏无明。若闻无量但在菩萨。菩萨用伏断无明。若闻无作一句例亦如此。若闻无作。谓非佛天人修罗所作。二乘证此无作。思益云。我等学于无作已作证得。而菩萨不能证得(云云)。若闻无作。谓三乘皆能证得。若闻无作。谓非二乘境界况复凡夫。菩萨破权无作证实无作。若闻无作。谓即权无作证实无作。若得此意。随闻一句通达诸句。乃至一切句一切法而无障碍(云云)。夫一说众解是义难明。更约论偈重说之。若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者。既言因缘所生那得即空。须析因缘尽方乃会空。呼方空为即空。亦名假名者。有为虚弱势不独立。假众缘成。赖缘故假非施权之假。亦名中道义者。离断常名中道非佛性中道。若作如此解者。虽三句皆空。尚不成即空。况复即假即中。此生灭四谛义也。若因缘所生法不须破灭。体即是空而不得即假即中。设作假中皆顺入空。何者。诸法皆即空无主我故。假亦即空假施设故。中亦即空离断常二边故。此三番语虽异俱顺入空。退非二乘析法。进非别非圆。乃是三兽渡河共空之意耳。若谓即空即假即中者。三种逦迤各各有异。三语皆空者。无主故空。虚设故空。无边故空。三种皆假者。同有名字故假。三语皆中者。中真中机中实故俱中。此得别失圆(云云)。若谓即空即假即中者。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三种皆空者。言思道断故。三种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种皆中者。即是实相故。但以空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余亦如是。当知闻于一法。起种种解立种种愿。即是种种发菩提心。此亦可解。其净土徒众修行法灭。受苦起过。等发菩提心例前可解。不复委记。上来所说既多。今以三种止观结之。然法性尚非一法。云何以三四推之。今言一二三四。说法性是所迷。苦集是能迷。能迷有轻重所迷有即离约界内外分别即有四种苦集。约根性取理即有一二三四不同(云云)。若界内钝人迷真重苦集亦重。利人迷真轻苦集亦轻。界外利钝轻重亦如是。法性是所解。道灭是能解。所解有即离能解有巧拙。界内钝人所解离能解则拙。利人所解即能解亦巧。界外利钝即离巧拙亦如是。所以者何。事理既殊昏惑亦甚。譬如父子两谓路人嗔打俱重。嗔以譬集打以譬苦。若谓烦恼即法性事理相即。苦集则轻。实非骨肉两谓父子嗔打则薄。粗细枝本通别遍不遍难易等亦如是。或云。界内苦集底滞为重。界外升出为轻。或界内皮惑故为浅。界外肉惑故为深。或言。界内随他意故为拙。界外随自意故为巧。或言。界内称机故为巧。界外不称机故为拙。或言。界内有能所故为粗。界外无能所故为细。或言。界内小道极在化城故为细。界外大道极在宝所故为粗。或言。界内客尘故为枝。界外同体故为本。或言。界内在初故为本。界外在后故为枝。或言。界内小大共故为通。界外独在大故为别。或言。界内偏故为小浅故为别。界外圆故为大无隔故为通。或言。界内短故为不遍。界外周法界故为遍。或言。界内在一切贤圣共故为遍。界外独在大缘故为不遍。或言。界内用二乘方便故为难断。界外但依无碍慧故为易断。如是等种种互说。今若结之则易可解。若作浅深轻重者。渐次观意也。若作一实四谛不分别者。圆观意也。若作更互轻重者。不定观意也。皆是大乘法相故须识之。若见此意。即知三种。渐次显是。不定显是。圆顿显是(云云)。问。集既有四。苦果何二。答。惑随于解集则有四。解随于惑但感二死。例如小乘惑随于解则有见谛思惟。若解随于惑但是一分段生死耳。问。苦集可是因缘所生法。道灭何故尔。答。苦集是所破。道灭是能破。能破从所破得名俱是因缘生法。故大经云。因灭无明则得炽然三菩提灯。亦是因缘也。问。法性是所迷。何故二何故四。答。法性随权实是故二。法性随根缘是故四。若见此意。例见相闻法乃至起过。例作四种分别广说(云云)

中约弘誓显是者。前推法性闻法等其义已显。为未了者更约四弘。又四谛中多约解明上求下化。四弘中多约愿明上求下化。又四谛中通约三世佛明上求下化。四弘中多约未来佛明上求下化。又四谛中多约诸根明上求下化。四弘中专约意根明上求下化。如此分别令易解。得意者不俟也。夫心不孤生必托缘起。意根是因法尘是缘所起之心是所生法。此根尘能所三相迁动。窃起窃谢。新新生灭念念不住。睒烁如电耀。遄疾若奔流。色泡受沫想炎行域识幻。所有依报国土田宅妻子财产。一念丧失倏有忽无。三界无常一箧偏苦。四山合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戒定智慧。竖破颠倒横截死海超度有流。经言。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回转。火宅如此云何耽湎纵逸嬉戏。是故慈悲起四弘誓拔苦与乐。如释迦之见耕垦。似弥勒之观毁台。即其义也。以明了四谛故非九缚。起四弘誓故非一脱。是为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显是义明矣。次秖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谓心起。起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起时不从自他共离来。去时不向东西南北去。此心不在内外两中间。亦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不可得故生即无生亦无无生。有无俱寂。凡愚谓有智者知无。如水中月得喜失忧。大人去取都无欣惨。镜像幻化亦如是。思益云。苦无生集无和合道不二灭不生。大经云。解苦无苦而有真谛。乃至解灭无灭而有真谛。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阳焰。苦既即空。不应如彼痴猴捉水中月。道既即空。不应言我行即空不行不即空。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灭既即空。不应言众生寿命谁于此灭而证彼灭。生死即空云何可舍。涅槃即空云何可得。经言。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修道。若四念处乃至八圣道。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得果。若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依例亦应言。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色受想行识。我不欲令无生法中有贪欲嗔恚痴。但愍念众生兴誓愿拔两苦与二乐。以达苦集空故非九缚。达道灭空故非一脱。是为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显是义明矣。秖观根尘一念心起。心起即假。假名之心为迷解本。谓四谛有无量相。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如工画师造种种色。心构六道。分别校记无量种别。谓如是见爱是界内轻重集相。界外轻重集相。如是生死是分段轻重苦相。界外轻重苦相。还翻此心而生于解。譬如画师洗荡诸色涂以墡彩。所谓观身不净乃至观心无常。如是道品纡通化城。观身身空乃至观心心空。空中无无常。乃至无不净。如是道品直通化城。观身无常。无常即空乃至观身法性。非常非无常非空非不空。乃至观心亦如是。如是道品纡通宝所。观身法性。非净非不净双照净不净。乃至观心法性。常无常双照常无常。如是道品直通宝所。是人见谛灭名须陀洹。是人思惟灭名三果。是人见灭名见地。是人思灭名薄名离名已办乃至侵习名辟支佛。是人见思灭名十住。尘沙灭名十行十回向。无明灭名十地等觉妙觉。是人见思尘沙灭名十信。无明灭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分别十六门道灭不同。及一切洹沙佛法。分别校计不可说不可说。如观掌果无有僻谬。皆从心生不余处来。观此一心能通不可说心。不可说心能通不可说法。不可说法能通不可说非心非法。观一切心亦复如是。九缚凡夫不觉不知。如大富盲儿坐宝藏中。都无所见。动转挂碍为宝所伤。二乘热病谓诸珍宝是鬼虎龙蛇。弃舍驰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虽缚脱之殊。俱贫如来无上珍宝。起大慈悲誓愿拔苦与乐。是为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显是义明矣。次根尘相对。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者。若根若尘并是法界。并是毕竟空。并是如来藏。并是中道。云何即空。并从缘生。缘生即无主。无主即空。云何即假。无主而生即是假。云何即中。不出法性并皆即中。当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并毕竟空。并如来藏。并实相。非三而三三而不三。非合非散而合而散。非非合非非散。不可一异而一异。譬如明镜。明喻即空。像喻即假。镜喻即中。不合不散合散宛然。不一二三二三无妨。此一念心不纵不横不可思议。非但己尔。佛及众生亦复如是。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当知己心具一切佛法矣。思益云。愚于阴界入而欲求菩提。阴界入即是离是无菩提。净名曰。如来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众生即菩提不可复得。众生即涅槃不可复灭。一心既然。诸心亦尔。一切法亦尔。普贤观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即其义也。当知一切法即佛法。如来法界故。若尔。云何复言游心法界如虚空。又言无明明者即毕竟空。此举空为言端。空即不空亦即非空非不空。又言。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具一切佛法如地种如香丸者。此举有为言端。有即不有亦即非有非不有。又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此举中道为言端。即中而边。即非边非不边具足无减。勿守语害圆诬罔圣意。若得此解。根尘一念心起。根即八万四千法藏。尘亦尔。一念心起。亦八万四千法藏。佛法界对法界起法界无非佛法。生死即涅槃是名苦谛。一尘有三尘。一心有三心。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门。一一心亦如是。贪嗔痴亦即是菩提。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谛。翻一一尘劳门。即是八万四千诸三昧门。亦是八万四千诸陀罗尼门。亦是八万四千诸对治门。亦成八万四千诸波罗蜜。无明转即变为明。如融水成水。更非远物不余处来。但一念心普皆具足。如如意珠非有宝非无宝。若谓无者即妄语。若谓有者即邪见。不可以心知。不可以言辩众生于此不思议不缚法中。而思想作缚。于无脱法中而求于脱。是故起大慈悲兴四弘誓。拔两苦与两乐。故名非缚非脱发真正菩提心。前三皆约四谛为语。今约法藏尘劳三昧波罗蜜。其义宛然。问。前简非并言非。今显是何故并言是。答。所言并是者。皆非缚非脱故言并是。通皆上求故。又次第渐入到实故言并是。又实难知借权显实故言并是。此三番拟世界悉檀言并是也。又权不摄实实则摄权。欲令摄显易见故言并是。此一番拟为人悉檀故言是也。又一菩提心一切菩提心。若不说者不知一切。故言并是。此一番拟对治悉檀明是。若究竟而论。前三是约权后一约实。譬如良医有一秘方总摄诸方。阿伽陀药功兼诸药。如食乳糜更无所须。一切具足如如意珠。权实显是其义可知。又一是者一大事因缘故。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大智大断大人所乘。大师子吼大益凡圣。故言为大。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因缘者。众生以此因感佛。佛以此缘起应。故言因缘。又是者。不可言三不可言一。不可言非三非一而言三一。故名不可思议是也。又是者。非作法非佛非天人修罗所作。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智境冥一而言境智。故名无作也。又是者。如文殊问经云。破一切发名发菩提心。常随菩提相而发菩提心。又无发而发无随而随。又过一切破过一切随双照破随。名发菩提心。如此三种不一不异。如理如事如非理非事。故名为是。若例此义。无作不可思议。一大事因缘等诸法门。皆言破皆言随。皆言非破非随双照破随。又前三是上中下智所观。后一是上上智所观。前三是共。后一是不共。前三浅近曲。后一深远直(云云)。前三是小中大。后一是大中大。上中上。圆中圆。满中满。实中实。真中真。了义中了义。玄中玄。妙中妙。不可思议中不可思议。若能如此简非显是。体权识实而发心者。是一切诸佛种。譬如金刚从金性生。佛菩提心从大悲起。是诸行先。如服阿娑罗药先用清水。诸行中最。如诸根中命根为最。佛正法正行中此心为最。如太子生具王仪相。大臣恭敬有大声名。如迦陵频伽鸟[穀-禾+卵]中鸣声。已胜诸鸟。此菩提心有大势力。如师子筋弦。如师子乳。如金刚槌。如那罗延箭。具足众宝能除贫苦如如意珠。虽小懈怠小失威仪。犹胜二乘功德。举要言之。此心即具一切菩萨功德。能成三世无上正觉。若解此心任运达于止观。无发无碍即是观。其性寂灭即是止。止观即菩提。菩提即止观。宝梁经云。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无唾处。况受人供养。六十比丘悲泣白佛。我等乍死不能受人供养。佛言。汝起惭愧心善哉善哉。一比丘白佛。何等比丘能受供养。佛言。若在比丘数修僧业得僧利者。是人能受供养。四果四向是僧数。三十七品是僧业。四果是僧利。比丘重白佛。若发大乘心者复云何。佛言。若发大乘心求一切智。不堕数不修业不得利。能受供养。比丘惊问。云何是人能受供养。佛言。是人受衣用敷大地。受抟食若须弥山。亦能毕报施主之恩。当知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初。又如来密藏经说。若人父为缘觉而害。盗三宝物。母为罗汉而污。不实事谤佛。两舌间贤圣。恶口骂圣人。坏乱求法者。五逆初业之嗔。夺持戒人物之贪。边见之痴。是为十恶恶者。若能知如来说因缘法。无我人众生寿命。无生无灭无染无著本性清净。又于一切法知本性清净。解知信入者。我不说是人趣向地狱及诸恶道果。何以故。法无积聚法无集恼。一切法不生不住。因缘和合而得生起起已还灭。若心生已灭。一切结使亦生已灭。如是解无犯处。若有犯有住无有是处。如百年闇室若然灯时。闇不可言我是室主。住此久而不肯去。灯若生闇即灭。其义亦如是。此经具指前四菩提心。若知如来说因缘法。即指初菩提心。若无生无灭指第二菩提心。若本性清净指第三菩提心。若于一切法知本性清净。指第四菩提心。初菩提心已能除重重十恶。况第二第三第四菩提心耶。行者闻此胜妙功德当自庆幸。如闇处伊兰得光明栴檀。问。因缘语通。何意初观独当其名。答。以最初当名耳。又因缘事相初观为便。若言生灭者即别。后三例有通别。而从别受名耳

约六即显是者。为初心是后心是。答。如论焦炷。非初不离初。非后不离后。若智信具足。闻一念即是信故不谤智故不惧。初后皆是。若无信高推圣境非己智分。若无智起增上慢谓己均佛。初后俱非。为此事故须知六即。谓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此六即者。始凡终圣。始凡故除疑怯。终圣故除慢大(云云)。理即者。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议。如上说。三谛一谛非三非一。一色一香一切法。一切心亦复如是。是名理即是菩提心。亦是理即止观。即寂名止即照名观。名字即者。理虽即是日用不知。以未闻三谛全不识佛法。如牛羊眼不解方隅。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菩提。亦是名字止观。若未闻时处处驰求。既得闻已。攀觅心息名止。但信法性不信其诸名为观。观行即是者。若但闻名口说。如虫食木偶得成字。是虫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达宁是菩提。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华首云。言说多不行我不以言说。但心行菩提。此心口相应是观行菩提。释论四句评闻慧具足。如眼得日照了无僻。观行亦如是。虽未契理观心不息。如首楞严中射的喻。是名观行菩提。亦名观行止观。恒作此想名观。余想息名止(云云)。相似即是菩提者。以其逾观逾明逾止逾寂。如勤射邻的名相似观慧。一切世间治生产业不相违背。所有思想筹量皆是先佛经中所说。如六根清净中说。圆伏无明名止。似中道慧名观(云云)。分真即者。因相似观力入铜轮位。初破无明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发心住。乃至等觉。无明微薄智慧转着。如从初日至十四日。月光垂圆闇垂尽。若人应以佛身得度者。即八相成道。应以九法界身得度者。以普门示现。如经广说。是名分真菩提。亦名分真止观分真智断。究竟即菩提者。等觉一转入于妙觉。智光圆满不复可增。名菩提果。大涅槃断更无可断。名果果。等觉不通唯佛能通。过茶无道可说。故名究竟菩提。亦名究竟止观。总以譬譬之。譬如贫人家有宝藏而无知者。知识示之即得知也。耘除草秽而掘出之渐渐得近近已。藏开尽取用之。合六喻可解(云云)。问。释论五菩提意云何。答。论竖判别位。今竖判圆位。会之发心对名字。伏心对观行。明心对相似。出到对分真。无上对究竟。又用彼名名圆位。发心是十住。伏心是十行。问。住已断。行云何伏。答。此用真道伏。例如小乘破见名断思惟名伏。明心是十回向。出到是十地。无上是妙觉。又从十住具五菩提。乃至妙觉究竟五菩提。故地义云。从初一地具诸地功德。即其义也问。何意约圆说六即。答。圆观诸法皆云六即。故以圆意约一切法悉用六即判位。余不尔故不用之。当其教用之胡为不得。而浅近非教正意也。然上来简非。先约苦谛升沈世间简耳。次约四谛智曲拙浅近简耳。次约四弘行愿。次约六即位。展转深细方乃显是。故知明月神珠在九重渊内骊龙颔下。有志有德方乃致之。岂如世人粗浅浮虚。竞执瓦石草木妄谓为宝。末学肤受太无所知

同类推荐
  • 普门显禅师语录

    普门显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过庭录

    过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者懊恼三处经

    长者懊恼三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守护神之致命守护

    守护神之致命守护

    什么?重生?要不要再死一次?!当乔思慕接受重生事实,打算完成心愿后归隐了此一生,奈何总是那么事以愿违。当他遭遇背叛时,她站在他身旁说:“就算全世界背叛你我也会站在你背后背叛全世界!”当她知道自己爱上他时却退缩了!不料逃跑时被撞个正着,某人一把夺过行李箱,黑着脸说:“拿了我的东西想一走了之?”乔思慕:“……”拿他什么了一副要吃人的架势?【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骨圣徒

    白骨圣徒

    从圣子到白骨,从白骨到圣徒。走过血与火,见过神与魔。死亡予我权柄,知识予我利剑。这是一个骨头架子拯救世界的故事……
  • 唧唧复唧唧

    唧唧复唧唧

    苏裴酉粉上“河神”这个人的时候,常常跟着其他粉丝一起在各个场合刷屏,说些“不矜持”的话,比如,“河神河神我要给你生猴子”等等。“河神”纪霈总是被粉丝各种调戏,你觉得我行不行啊”,初时还会一本正经说“不会”,时间长了就不再理会了。然后有一天,小粉丝跟自己的男神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同居”生活。纪霈发现,哎呀这个小姑娘贼可爱啊,拐走算了。苏裴酉发现,妈呀男神好帅啊,但是好像总在撩我?
  • 快穿之白月光拯救计划

    快穿之白月光拯救计划

    她,是令朝臣咬牙切齿的绝世妖妃。她,是令众生为之倾倒的九尾天狐。她,是令江湖再度掀起腥风血雨的绝美医仙。似乎,古人关于她,都是不好的传闻?那么,未来人告诉你,她并非……单只如此!传说,她,也曾是某校园一霸的心尖特宠?传说,她,也曾是某娱乐圈影帝的梦中情人?……而对于那些曾被她“迷惑”心智的众生而言,她更多是他们的信仰!更是他们心中那一抹洁白无瑕却又无法触及的明亮月光。
  • 网游之诸天之主

    网游之诸天之主

    一颗陨石坠落在地球南极,本来文只是一件平常的事,谁也没料到,它竟会引起地球的一次大变格。大世界应运而生,突然风靡整个地球。大世界:这款游戏以末法世纪过去,灵气再次复苏为背景,将一个充满争斗,光怪陆离的世界,呈现在玩家面前。李响,因为家族没落,被未婚妻悔婚,作为回报,她送了他一个大世界的模拟舱。
  • 重生之成为系统

    重生之成为系统

    混迹于网文圈多年,杂食性读者。写作小白,新手上路,请多多包涵。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罂粟的咒

    罂粟的咒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