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6700000123

第123章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得天之道。出于自然。不待勉强。即孔氏之所谓从容中道。圣人也。故示以从容之道。因以名篇。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矣。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

为世所怨。(此篇论精水并至而阳气伤也。上章论阳气盛而精水绝。此篇论精水盛而阳气伤。阴阳水火之不可偏盛者也。

夫五脏主藏精者也。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故曰肾且绝。肾虽藏精而为水脏。然津液之生原。出于胃腑水谷之精微。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大肠主津。小肠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与肾脏雌雄相合。通于脑髓。出于上窍。而为涕唾哭泣。此人之津水所从行。亦如天之精水在泉。而上通于天也。胆主藏津汁。通于廉泉玉英。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胞者。水之所由泄也。悲哀者。谓心悲志悲。故泣出也。此言肾液之又上通于心。而出于上窍也。闵士先曰。论阳气则曰坐明堂。论阴气则曰燕坐。史臣绪述。亦有意存。)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编。甚众多矣。则无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雷公止知经脉之道。而不知天之阴阳。故帝即于有形之脏腑形骸而问之。殊不知有形之中。有无形之气也。莫子瑜曰。针石治脉肉筋骨之有形。汤液毒药。治在内之脏。)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编以对。何也。(三脏之经脉。外络于形身。上贯于心膈。故皆令人体重烦冤。然雷公止知经脉脏腑形骸。而不知人合于天之道。故责其年长而尚未知。子以余真问脏腑肠胃之有形。因以自谬耶。然吾问子者。窈冥也。窈冥者。天之道也。子何以经脉之上下编以对耶。)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此言三脏之有气也。肝肾脾者。太阴少阴厥阴之三阴也。脾虚浮似肺者。太阴之为开也。肾小浮似脾者。少阴之为枢也。肝急沉散似肾。厥阴之为阖也。盖因气而见于脉。此皆工之所时乱。而不能知其因也。然须从容得之。从容者。天之道也。天道者。阴阳之道也。五脏者。应地之五行也。此言天道而不论地之五行。

若夫以五脏之五行。而木火土参居于下。此童子之所知。又何问之有。闵士先曰。开于外故曰虚浮。枢在中故曰小浮。)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厥阴根起于大敦。其经气与督脉上会于巅顶而主筋。头痛筋挛。厥阴经气之为病也。少阴根起于涌泉。为生气之原而主骨。骨重少气。少阴经气之为病也。太阴根起于隐白。与胃以膜相连。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太阴经气之为病也。是以脉浮。开脉也。弦者。枢脉也。石坚、阖脉也。雷公不解其因。故复问以三脏之脉证。以知其比类于窈冥焉。)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此言经脉之当求之于气也。夫从容者。气之谓也。三阴者。长女中女少女也。太阴为长女。故当求之于腑。腑阳而主开也。

少阴为少女。故当求之于经。经气内连脏腑。外络形身。主外内出入之枢也。厥阴处于两阴中之交尽。故为中女。是以求之于脏。脏阴而主阖也。此因三阴之气。而见于证之头痛筋挛。脉之浮弦而石。故当求之于三阴气之开阖枢。若只论其脉证。非从容之谓也。)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铄。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此言三阴之气离则为三。合则为一。一者。精水之少阴也。夫三阳之气。合并于太阳者。天之阳也。是以三阴之气。合并于少阴。少阴者。在下之精水也。盖合而为一阴一阳者。天之道也。离则为三阴三阳者。人之道也。

人道通于天道。皆可分而可合者也。八风菀热。人之阳气。行于上下四旁也。五脏消铄。传邪相受。谓五行之气。运于天地之中。有相生而有胜克也。夫浮而弦者。此肾气之出于肝脾。而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肝脾之气。下归于肾。主肾气内着也。太在泉之水。随气而营运于天表。是以怯然少气者。乃水道不行。故使形气之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上逆于心肺也。此五脏之三阴。总归于一气。一气而复贯通于五脏者也。知天道之气交。阴阳之离合。而后能从容中道。若言肝脾肾三脏俱行。不在阴阳离合之法也。闵士先曰。消铄、形容水火之偏盛。传邪相受、谓肾气之传于肝脾心肺。肝脾之气。归着于肾。而肾受之也。莫子瑜曰。五脏之三阴。根起于肝肾脾。而合于手经之心肺。故先言五脏而后言三脏。)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懈惰。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

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

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此承上文复申明肾之精水。贯乎地中。而上通于天也。夫地居人之下。大气举之。无所凭根据。而水天运转于地之外。然复通贯于地之中。上与天气相交。而为云为雨。是以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于此有人者。言即于此肾脏。而有人病四肢懈惰诸证也。此何物者。言如此之病。当以何物比类也。

夫四肢懈惰。脾土病也。喘咳者。水气并于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粗工之所用砭石而病愈者。治在经脉也。故子之所能。亦多知治经脉之法。若夫一脏之精气。贯通于中土。上乘于肺金。则子与此病之大义失之矣。是以圣人之治病。循阴阳之法度。引物比类。譬以鸿飞。亦冲于天。盖鸿乃水鸟。或渐于干。或渐于陆。而冲于天。是鸿之有序而渐进于上。犹在下之精水。通贯于地中。而上交于天。犹人之肾精。中贯于脾胃。而上合于肺也。故圣人察造化之冥冥。循水天之上下。又何必仅守其经乎。玉师曰。太阳之寒水。与肾藏之精水。合则为一。行则分二道焉。太阳之水。

随天气而营运于地之外。乃津液随气行于肤表是也。故曰水道不行。形气消索。贯于中土而上交于心肺者。肾藏之精水也。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者是也。)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肌肉腠理主气分。经脉之中主血分。脾土之气。通会于肌腠。

阳明之气。循行于脉中。脾气外绝者。不行于肌腠也。脾与胃以膜相连。雌雄相合。去胃外归阳明者。去中胃而外归阳明之经也。二火者。心之君火。心主包络之相火。三水者。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是地之水湿也。太阳之上。寒水主之。通天之寒水也。肾为水脏。天一之癸水也。夫三水太盛。则火不能胜之。是以脉乱无常。盖心主血。心主包络主脉。水并于脉中。而君相之阳不能胜。故脉乱而血妄行也。故四肢懈惰者。脾土之精气。不行于肌腠也。喘咳者。是下焦之水气。并于阳明之经也。血泄者。水气并于脉中。则脉急而无所循行。故血妄行而下泄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其比类之义。而以狂论也。不援物比类。是以知之不明也。盖言肾精之上交于肺者。必由中土而上也。今反乘于脉中。

故君相之火伤也。上章论三阳并至而精水绝。此言三水盛而火不能胜。天地水火阴阳之气。宜和平而不宜偏胜者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旁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此申明水邪之直伤于肺者。由土崩而水泛也。脾气不守。土坏而不能制其水矣。胃气不清。水邪之入于胃矣。胃气伤故经气不为使。真脏者。脾肾之脏真也。坏决者。土坏而水决也。胃主经脉。水入于胃。是以经脉旁绝。五脏主藏精者也。土分王于四脏。土气不守。是以五脏之津液。皆为之漏泄。与伤寒论之所谓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之义相同。水在胃则呕。在肺则衄。此水邪直伤于胃肺。与鸿渐之循序而冲天者。不相类也。按下焦之精水。上通于肺者。失渗入于脾土。土之湿气。

上蒸而为云。肺之天气。下降而为雨。乃地天之交泰也。上节论脾气归于阳明。以致水随气而亦走经脉。此言脾气不守。

真脏坏决。以致水邪直上。二者皆失天地自然之道。)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吾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无形者。气也。理者。皮肤脏腑之纹理。乃无形之气。

通会于中。有形之水。渗灌于内。犹地之有理路。水气通灌于中。故掘地而得泉也。是以人之形身。譬如天有无形之气。

地有无形之理。水随气而渗灌于中。复上交于天也。干为金。白者。金之色。黑者。水之色也。吾以子知之。故不告子。

子只以经脉之上下编而论。是与黑白之理。相去远矣。与吾所论窈冥之道。失之过矣。今明引比类从容。是谓至道。其于经脉之论宜轻。而重在天之大道。是以名曰诊轻。按以上二篇。论天地之道。合人之水火阴阳。以人之阴阳不和。复证天地之道。莫子瑜曰。雷公首言诵经脉上下编。帝后复曰诊轻。一篇大义。在此二句。)

同类推荐
  • 乐邦遗稿

    乐邦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罗天大醮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湾纪事

    台湾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恩灵济真君礼愿文

    洪恩灵济真君礼愿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盘山朗空顺禅师语录

    盘山朗空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顾先生专宠二手妻

    顾先生专宠二手妻

    他是帝国集团的未来接班人,高高在上,颜值无双。他对众多千金不屑一顾,却偏偏盯上了她。“顾,顾总……”苏澜退到墙角,吞了口口水,“我是已婚妇女。”“我不嫌弃。”他低头靠近,“已婚妇女,更对我的口味……”当她落魄难堪,处境艰难时,前夫落井下石,他如神祗般降临。“老婆,我来接你回家了。””
  • 超市小法师

    超市小法师

    守护华夏,人人有责!
  • 燃烧的月亮

    燃烧的月亮

    《燃烧的月亮》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名叫卢畀老人的亲身所经历的一段历史的片段。1930年10月,台湾中部雾社举办盛大的运动会,也是台湾神社最大的祭奠活动,原著民族赛德克族人为了击日本人的占领,趁机冲进了会场,发动了攻击行动,由此而引起了影响一时的雾社事件。杀死百余日本人,最终以千余原著民的生命为代价,结束了这一惨烈的故事。
  • 夜海惊魂

    夜海惊魂

    半躺在席梦思床上的曹原从腰间的手机套里摸出银白色的三星手机,欠欠身,一看手机上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多了,忙用摇控器“叭”地一声关了电视。他站起身,对着穿衣镜穿上了一身深蓝色的西装,又梳梳头,便走出了西苑宾馆。三十岁出头的年纪,瘦瘦高高的身材,飘逸的长发,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感觉。他“打的”来到了白天他看过的北环浴池桑那部。洗过桑那之后,一位二十多岁的男服务员双手捧着一条大裤衩和一件没有扣子的半截袖上衣走过来说:“先生,如果你想按摩请穿我们提供的衣服。”曹原抬抬眼皮看他一眼,接过衣服穿上。男服务员立刻打开一个暗门,门里有一个铺着红地毯的楼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特工痞后:钓个帝王当相公

    特工痞后:钓个帝王当相公

    她是华夏最强的维和女战士,为救人质和战友,命绝深海。异世重生,她是九戈的小公主,却身负帝王之相。国破族灭,满门尽屠,她是大陆强者们争夺的祭品。活下来,她要一步步走上强者之路,送这些肮脏的野心家们,去给她的亲人陪葬!他是敌国太子,却甘愿将整个天下送至她眼前,江山为聘,那些欠你的,我用一生来还!他说:若我一条命,可换你千秋霸业,拿去又何妨!她回:江山太重你且扛着吧,这世上若无你,该由何人来伴我一生?<1v1,男强女强>
  • 远去的风情

    远去的风情

    本书是知名乡土作家贺享雍的作品。内容选自作者已经出版了的各种乡土文学小说中与民俗风情有关的故事。这些民俗文化,虽然有的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但它毕竟代表着一段历史文化记忆,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有个别民俗在乡村地区存留。作者熟悉乡间民俗,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
  • 亿万杺辰远

    亿万杺辰远

    赵梓杺,闻名全市的著名外科医生,被誉为最年轻的“白色天使”。她原本以为,她拥有一个爱她的萌宝,宠她的姐姐,已经拥有了全市最美好的幸福。可是等她真正反应过来,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罢了……“夜凌寒,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你会爱上我吗?”女孩笑,粉润的唇角扬起一抹灿烂的弧度,一双眼眸不再清冷,如沁了迷药一般妩媚。“不会!”“呵……呵呵……”一行清泪再次由眼角滑落,唇角的弧度像绽放的彼岸花,绚烂又有些刺眼……
  • 冷妻价到,总裁请认输

    冷妻价到,总裁请认输

    他是这座城市举足轻重的慕氏继承人,而她,不过是一个家庭破碎内心受创的人。六年的离开,原来是为了更好地重逢。只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整整分开六年?又是什么让他们重逢以后却又爱恨纠缠?苏末兮,我可以爱你,也可以恨你,但就是不能离开你——慕少峰。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全集)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全集)

    本书将战国末年群雄逐鹿的历史盛卷亦庄亦谐铺展开来,刻画出千古第一丞相李斯,在大秦政坛曲折、传奇的一生。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李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仕途理想,谨慎低调却又次次冒着杀头危险。他与史上最强悍的大老板秦始皇纠缠,与权倾天下的竞争对手吕不韦、嫪毐这样的危险政客周旋,隐忍蓄势多年,最终崛起为大秦男二号书中密布的智慧与谋略、杀伐与权术、心法与玄机,令人心惊……本书不仅是一部李斯的独家仕途笔记,也是一部为官、从商、自我成功不可错失的技术集成秘籍。读一遍参透历史,读两遍醒悟人生。看李斯在大转折期的官场生存智慧,发现两千年来中国仕途的终极诡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