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800000024

第24章

从此大文第八。明十二缘起。第一广明十二缘起。第二略摄喻显。就第一广明十二缘起中。一总辨。二别明。就总辨中。又分六段。一总判支位。二别显体性。三明本说意。四以略摄广。五遣通疑难。六会释经文。且初第一总判支位者。论云。如是蕴相续说三生为位。颂曰。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

释曰。前两句标名列数。下两句依世立支。十二支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处。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际者。一前际。即是过去。二后际。即是未来也。三中际。谓现在世也。前后际各二者。谓前后际各立二支。无明行在前际。生老死在后际。中八据圆满者。此明中际立八支也。除前后际所余八支在现在世。据圆满者。中际八支非诸有情皆悉具有。今言八者。据圆满说。历八支位。名为圆满。若中夭者。不具八支。有历二支等。谓胎内死等也。又此八支。据欲界说。非色无色。谓色界中。无名色支。以彼化生。诸根顿具故。若无色界无名色及六处支。以无色故 故大缘起经说具有故。彼说。佛告阿难。识若不入胎。名色得广大增长不。不也。世尊乃至广说。解云。此经既云。入胎方有名色等增长。明知八支据欲界说。以色界不入胎故。有时但说二分缘起。一前际摄。二后际摄。谓无明乃至受支。此七支前际摄。若爱乃至老死。此五支后际摄。前后因果。二分摄故。前因果者。谓无明行为因。识等五为果也。后因果者。谓爱取有为因。生老死为果。此约因果。分为二际。

从此第二。别显体性。论云。无明等支。何法为体。颂曰。

宿惑位无明  宿诸业名行

识正结生蕴  六处前名色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

在淫爱前受  贪资具淫爱

为得诸境界  遍驰求名取

有谓正能造  牵当有果业

结当有名生  至当受老死

释曰。宿惑位无明者。谓过去生。起烦恼时。名宿惑位。此位五蕴。至今果熟。总名无明。既是五蕴。独标无明者。论云。彼与无明。俱时行故。由无明力。彼现行故。如说王行。非无导从。王但胜故。总谓王行(解云。彼者彼宿惑位。五蕴也)。宿诸业名行者。谓宿生中。起诸业位。此位五蕴。总名为业。业名为行。造作义故。此十二支。皆有位字。故初句位言流至生老死 识正结生蕴者。若于母胎等。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名识。受生识强。故别标识 六处前名色者。从结生后。六处生前。中间诸位。所有五蕴。总称名色。中间诸位者。即是胎中。从羯罗蓝。至钵罗奢佉。五位也。论云。此中应说四处生前。而言六者。据满立故(四处除身意也)从生眼等根三和前六处者。此是钵罗奢佉。此位通多念也。从名色后三和已前生眼等根。此位五蕴。说名六处。六处创圆。根相显故。但标六处。于三受因异未了知名触者。三受因者。谓三受境。境名为因。能生受也。谓出胎后。三两岁来。根境识三能有对触。此位五蕴。总名为触。触相显故。故标触名。于三受境。未能了知。故未名受。在淫爱前受者。谓五六岁已去。十四十五已来。已了三受因差别之相。未起淫贪。此位五蕴总名为受。受用胜故。故别标受名。贪资具淫爱者。十五已去。贪妙资具。淫爱现行。未广追求。此位五蕴总名为爱。爱用胜故。别标爱名。为得诸境界遍驰求名取者。取谓贪也。年既长大。贪五欲境。四方驰求。不惮劳倦。此位五蕴总名为取。以取胜故。标以取名。爱取别者。初起名爱。相续转盛。别立取名。相续取境。转坚猛故 有谓正能造牵当有果业者。因驰求故。积集能牵当有果业。此位五蕴总名为有。业名为有。有当果故。以业胜故。标以有名 结当有名生者。从此舍命。正结当有。此位五蕴总立生名。当来生支。即如今识。当来生显。立以生名。现在识强。当体受称。至当受老死者。于当来世。受生已后。有名色支。次生六处支。次生触支。次生受支。此之四位所有五蕴。总名老死。如是老死。即如今世名色六处触受四支。从生支后老死相显。标老死名 论云。又缘起支差别有四。一者刹那。二者连缚。三者分位。四者远续。云何刹那。谓刹那顷。由贪行杀。具十二支。痴谓无明。思即是行(通大地思贪必有也)。于诸境事了别名识(贪起有识。了境者也)。识俱三蕴。总称名色(注曰)言三蕴者。色想行三。此之三蕴与识俱起 想蕴取全 色蕴少分。除五根及表无表色。以别立支故。取余色蕴。即扶根四境是也 行蕴亦取少分。除无明思触受贪及无惭无愧惛沉掉举并生异灭。以别立支故。取余行蕴。即作意等是也 住名色根。说为六处(眼等五根住名色故。说此五根以为六处。虽然是五。六处摄故。说名六处也) 六处对余。和合有为触(六处即是根。对余境识。三和有触) 领触名受(贪相应受) 贪即是爱(即行杀时。本贪心也) 与此相应诸缠名取(谓无惭无愧惛沉掉举。名为诸缠。与贪相应也) 所起身语二业名有(谓行杀时。起身语二业 名为有支也) 如是诸法起位名生。熟变名老。灭坏名死(此是三相。熟变是异相) 复有说者。刹那连缚。如品类足。俱遍有为十二支位所有五蕴。皆分位摄。即此悬远相续无始。说名远续(已上论文) 解云。言刹那者。一刹那也。连缚者。因果无间相连起也。若情非情。皆有生灭。念念相续故。刹那连缚。遍一切有为也。前解刹那唯是有情。此师解刹那亦通非情也。分位缘起。约顺生受业及不定受业。三世十二支五蕴分位也。远续者。即前分位。约顺后受业。及不定受业。隔越多生。无始远续之因果也。

从此第三明本说意。此中有两。一正明说意。二遣他愚惑。且初说意者。论云。世尊于此只说意者何。颂曰。

传许约位说  从胜立支名

释曰。传许约位说者。传许。世尊唯约分位。说十二支。不据刹那等也。分位缘起。经部有破。论主意明故言传许。从胜立支名者。此通外难。分位缘起。皆具五蕴。何缘但立无明等名。为通止此难。以诸位中无明等胜。虽有五蕴。从胜立名。标无明等。广如前释 经说分位唯是有情。论说刹那连缚通情非情。分位远续亦同经说。唯是有情。经为断惑唯说有情。论依法相。通情非情。为明此义。次下问起。即当第二遣惑门也。论云。契经何故唯说有情。颂曰。

于前后中际  为遣他愚惑

释曰。世尊为遣三际愚惑故说缘起。唯约有情 问如何有情前际愚惑。答谓于前际。生如是疑。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我曾有。解云。曾有非有者。疑我有无也。何等我者。疑我自性。为即蕴我。为离蕴我也。云何曾有者。疑我差别。为当常我。无常我耶 问如何有情。后际愚惑。答谓于后际。生如是疑。我于未来。为当有非有。何等我当有。云何我当有。解云。当有非有者。疑我有无也。何等我者。疑我自性也。云何我者。疑我差别也。问如何有情。中际愚惑。答谓于中际。生如是疑。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谁所有。我当有谁。解云。何等是我者。疑我自性也。此我云何者。疑我差别也。我谁所有者。疑我因也。谓此现在我。过去谁因所有也。我当有谁者。疑我果也。谓我当有谁果也。为除如是三际愚惑故。经唯说有情缘起。以契经说。苾刍谛听。若有苾刍。于诸缘起缘已生法。能以如实正慧。观见彼。必不于三际愚惑。谓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等。

从此第四。以略摄广。论云。又应知此缘起支。虽有十二支。而二三为性。三谓惑业事。二谓果与因。其义云何。颂曰。

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释曰。前两句。正明相摄。下两句释妨也。三烦恼者。无明爱取烦恼为性。二业者。行有二支。以业为体。七事亦名果者。除前五支。余识等七。名之为事。是烦恼业所依事故。如是七事。亦名为果。义准。余法即亦名因。谓无明行为因。识等五为果。爱取有为因。生老死为果。略果及略因者。此举略门。由以为妨。后际略果。说二果故。谓识等五合为二果。是略果也 前际略因。惑唯一故。谓爱取二惑。为无明一因。是略因也 而于中际。广说果因。开事为五。谓识等五果也。惑为二故。谓开无明为爱取二也。何缘中际。广说果因。前后际略因略果。由中可比二者。释前妨也。由中际广。可以比度前后二际。广义已成。故不别说。说便无用。

从此第五释通疑难。论云。若缘起支唯十二者。不说老死果。生死应有终。不说无明因。生死应有始。或应更立余缘起支。余复有余。成无穷失(问也)。不应更立。然无前过。此中世尊由义已显。云何已显(征也)。颂曰。

从惑生惑业  从业生于事

从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释曰。从惑生惑业者。一从惑生惑。谓爱生取也。二从惑生业。谓取生有。无明生行也 从业生于事者。谓行生识。从有生生也 从事事惑生者。一从事事生。二从事惑生。从事事生者。即是事能生事也。谓识生名色。乃至触生于受也。从事惑生者。即是事能生惑也。谓受生爱也。有支理唯此者 正释难也。由立有支其理如此。谓说名色生于六处。受生于爱。已显老死为事惑因。谓名色与受是老死。既受生爱。爱生于取。已表无明为事惑果。谓爱与取是无明也。无明有因。生死无始。老死有果。生死无终。故不须立余缘起支。故经言如是纯大苦蕴集。解云。如是者。如是十二因缘起也。无我我所。故名为纯。为果义边名为苦蕴。为因义边名为集也。此苦蕴集无始无终。故名为大。既十二支皆名苦集。故知无明有因。老死有果。若不尔者。此经言何用。

从此第六会释经文。论云。如世尊说。吾今为汝说缘起法缘已生法。此二何异(问也)且本论文。此二无差别。以俱言摄一切法故(解云。本论说缘起摄一切有为。缘已生法。亦摄一切有为。既言此二俱摄一切有为。明知无别也)。

从此论主。正释经意。颂曰。

此中意正说  因起果已生

释曰。此两句正释经意。言此中者。此契经中也。因起果已生者。此经中意。诸支因分说名缘起。由因有缘。能起果故。故知因分名为缘起。诸支果分说缘已生。由果皆从缘所生故。故知果分。名缘已生。由此理故。如是一切二义俱成。诸支皆有因果性故。解云。一切者。十二因缘也。二义者。缘起缘已生也。又论云。若尔安立。应不俱成。解云。难也。诸支因果体既无别。如何安立缘起缘已生法。故云应不俱成。论云。不尔。所观有差别故。谓若能观此。名缘已生。非即观斯复名缘起。犹如因果父子等名。解云。答前难也。所望不同。二义常别。如行望无明。常名缘已生。不名缘起也。若行望识常名缘起。不名缘已生也。故体虽一。得成二义。如世间子望父边常名子。不名父。父望子边常名父。不名子。虽是一得有二名。况法可知。

同类推荐
  • 栾城遗言

    栾城遗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幼学分年课程

    幼学分年课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俗说

    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纯情天后:医手总裁很放肆

    纯情天后:医手总裁很放肆

    她被迫掉入外科医生的爱情陷阱,从此,她原本很平淡的歌唱事业火速发展,她一跃成为娱乐圈的顶级纯情天后,某次,她发现某男是一个富可敌国的霸道总裁,并不是什么小医生,她去找某男理论,男人却说:“夫人,为夫演的戏如何?”“演你个大头鬼,你欺骗我,我们分手吧。”她欲要摔门而出,男人顿时跪了,“夫人,不要啊,我离开你一天都活不下去。”某男化身为医生总裁,成为了她的狗皮膏药,怎么都撵不走。
  • 妻乃大皇帝

    妻乃大皇帝

    李承道穿越到了唐朝,成为太子李建成儿子,一不小心又成为了女儿国的国王。随身打着砸金蛋系统,只要人气值足够,就能够砸出很多惊喜。一不小心砸出了个金箍棒,一步小心砸出了个日向雏田,砸出了个波雅·汉库克。一不小心砸出了个千手纲手,一不小心砸出了个松本乱菊。为了能够得到跟多的人气值,砸出更多的女人,李承道走上了一条征服全世界的不归路。站在雪域之巅,李承道仰天大问:“何时何地才能够砸出个苍老师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衣神途

    白衣神途

    这是一个从世俗界开始的一个故事。男主孤儿,被遗弃。可他还是想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然而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神秘消失的修道界圣族,一个繁盛不在,盛世凋零的修道界,一个笼罩在神秘神族统治之下的修道界,他该如何前行?踏神,封神,改变一切,从神途开始。
  • 情事未竟

    情事未竟

    周宝儿,三十岁,一个有过短暂婚史的女人。有一点还足以让男人多瞟一眼的姿色,有过一些复杂的感情经历,受过一点伤,内心里却一直渴望着一场真正的爱情。曾经纠缠漫长时间的男人突然身患恶疾,曾经因为爱上别的女人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抛弃如今却又执着追求自己的前夫,周宝儿的人生突起波澜。偶然之间遇到了男人蔡宝良,蔡的体贴和关切,让宝儿不知不觉间对他产生了爱情,蔡宝良却若即若离,始终不谈爱,周宝儿伤心之际,选择了离开,最后才知道,他的不爱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万界锁妖塔

    万界锁妖塔

    开局就成了残废,缺胳膊瘸腿,还毁了容,还有比这更惨的事吗?有,当你坑蒙拐骗偷,坏事做尽,总于踏上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穿越“死亡之海”

    穿越“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亦被称为“死亡之海”。郭小川在诗集《昆仑行》中曾一咏三叹: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来到和田,我就急不可待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以及北京市援疆指挥部的同志一道去采访老战士宋才盛。他们几个月前还见过面。没承想此番找到宋家,却是斯人已“去”。
  • 都市原始人(上)

    都市原始人(上)

    甄启明到乙城司法局报到的第一天,就得了一个外号“都市原始人”。那天晚上,甄启明被局长弄到红阳海鲜馆接风,半夜三更回到局里停车场取车子,他不知道梁大爷守门的规矩,这也是整个城市住宅小区的守门规矩,过了零点,开一次门收一块钱。他把梁大爷敲起来,让老头在春寒料峭的铁门旁站了几分钟,也没交钱,气得梁大爷说他是什么都不懂的都市原始人。这个外号传开后,局里人都掩嘴窃窃私笑,说这个外号起得很形象,很贴切。他们发现这位新来的律师管理处处长,不抽烟,不喝酒,不懂麻将,不打扑克,更不会唱歌跳舞,总之,都市人应该具有的一些应酬技能,他一样都不会。
  • 理论宣讲学

    理论宣讲学

    编写这本书的想法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工作实践的现实需要,是为回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时代呼唤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