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3700000007

第7章

書問

答張莂公孝廉(附來書)

大鑒祇具一隻眼。大通雙眼圓明。永明老人可謂極護正法。不令狂禪窺其涯涘。乃擔板漢。終日遏捺妄想。以求一念不生。往往附會其說。就中差別。伏乞開示。

達磨大師云。行解相應。名之曰祖。豈非雙眼圓明耶。湧泉云。今時人。須要盡却今時。始得成立。又云。須要識乾。識若不乾。敢道輪迴去在。敢道啼哭有日在。豈非重於行履耶。溈山云。祇貴子眼正。不說子行履。豈非重於見地耶。得底人。他自知時。修與不修。是兩頭語。則非離見地外。另有行履。離行履外。另有見地矣。大通雙眼圓明。永明此語。極救一時之弊。豈與盲修瞎煉遏捺妄想者。同日語哉。

答曾宅師孝廉(附來書)

達磨一宗。以直指為標題。以悟門為究竟。宜了當人現成機用。一切分量漸次。俱為剩義。乃古人云。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餘者盡是唱導之師。似此。各有分量。疎山云。咸通年前。悟得法身邊事。咸通年後。悟得法身向上事。尤屬漸次。既有分量漸次。則一悟似非究竟。何謂直指。所以己眼未開人。因此致疑。稍有省悟者。又狂心未息。豈不見高亭隔江招手。橫趨而去。船子覆舟示非別有耶。大慧答李漢老書云。公於一笑中釋然。還更有奇特道理麼。若更有則。却似不曾釋然也。乃又云。公欲明大法應機無滯。但且仍舊。不必問人。久久自點頭矣。此皆師家親身經歷。方能於直指。具大方便。令學者隨器隨時。獲大饒益。可見法源深遠。不可類齊。只今宗風掃地。賴我和尚。開大罏鞴。無不成就。懇求拈出差別。垂示將來。

達磨一宗。原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以頓悟為則。若悟則一切現成。絕諸分量。即悟之一字亦不立。豈有頓漸彼此哉。雖然。春色無高下。花枝有短長。隔江招手。橫趨而去。頓悟者也。咸通年前。咸通年後。漸悟者也。此人有利鈍。非法有淺深也。李漢老一笑釋然。實無奇特矣。而又疑大法不明。故大慧云。但且仍舊。不必問人。久久自點頭矣。此語有權有實。有収有放。百丈再參。德山不會末後句。古人絡索。皆從者裏出。張無盡見兜率悅。悅云。德山還有末後句也無。無盡云有。悅大笑而起。無盡終夜深疑。始大徹去。如婆子燒菴云。二十年祇供養個俗漢。保壽云。瞎却鎮州一城人眼。如此機緣。逗漏不少。正是宗門最後爪牙。若遇大根學人。一見便了。實無分量漸次。惟中下之根。未易窺測。故善知識。具大方便。垂手巧妙。而不失直指之旨。時節既至。其理自彰耳。

答金叔起文學

欲究無上大道。知之一字。最為親切。然知之一字。成却多少人。敗却多少人。不可菽麥不分也。凡有所知。皆是緣慮心。苟有個道理存在胸中。亦是緣慮心。假如一切放下。但守個知字。亦是緣慮心。連者個知字都放下。單單守個無知。亦是緣慮心。緣慮心者。生死根本也。靈知者。無上大道也。祖云。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猶如太虗生閃電。亦云。幻知知無。真知無知。到者裏。不許有知。不許無知。又異於木石。且道。是個什麼。若向者裏信得及。許你有個見處。山僧恁麼舉似。須是急著眼始得。

答金以質文學

去年三接手翰。祇是痛傷令愛之意不息耳。雖人情難遣。豈不聞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耶。世之極壽者百年。極夭者十歲。過一百年。極壽極夭者。都不可得。所謂彭殤徒自異。生死終無別也。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焰。如呼谷響。如空中鳥跡。如水上泡。如石女兒。如芭蕉堅。如電久住。菩薩觀眾生為若此。文殊師利言。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如上所舉。最為親切。請居士常作是觀。萬念無有不銷鎔者。況居士學道多年。今處順逆境中。毫無主宰。與不學道者何異。惟痛自警覺為慰。

答陳秋濤宗伯

即心是佛。率性謂道。為仁由己。聖人雖往。而面目猶存。此為直捷。誠如閣下所言。然信心二字。祇要直下承當。閣下恐學人煞執。師心滿假。非無所見。第與率性由己之語。似相違耳。山僧雖學佛。而不識儒。亦曾聞皇天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請略辨之。所示未信則常虗而靈。既信則易實而礙。不知閣下如何看者信字。吾宗門實重此信。華嚴云。有能說法之人。有所聽法之眾。尚未入信門。信之一字。豈易言哉。又云。信是道原功德母。信是無上佛菩提。信能速登解脫門。信能永離生死苦。又云。不信一法。方信自心。是以吾宗門信心。實有下落。不事空言。但須分個早白。即如文王望道未見。孔子仁聖不居。與明月摩尼等喻。尊意以為拂信之跡。恐人生著。極是玄妙之談。第最初不知從何處下手。然後不居信地。又不知尊意。先知後行耶。先行後知耶。若先行後知。既未知如何行。若先知後行。則與貴知有而後踐履。似為相近。惟不知所謂知者何物耳。苟非於知上原本清楚。遂謂要行。即有功勳。盡是有為。盡是臣種。雖飽無力。不離識情。假饒窮到玄玄玄極處。無無無盡頭。都不許可。謂其知處先錯。行亦無謂也。所以宗門大旨。知外無行。行外無知。知到極處即是行。行到極處即徹知。恁麼看來。知行合一。然亦不過強貼耳。豈不聞。知之一字。眾禍之門。知尚不立。而況行耶。到此田地。喚作先知後行不得。先行後知不得。知行合一亦不得。非情識見解可到。閣下大須著眼始得。藥山問石頭。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嘗聞南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未能了。石頭云。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子作麼生。此處倘不深悟深信。必然顢頇儱侗。靈潤禪師。山行遇火。其徒云。請師避火。潤云。心外無火。火到自滅。一人山行。被蛇傷足。以為枯樁所觸。行三十里。遇捕蛇者。識為蛇毒告之。其人聞而立斃。且道。未遇捕蛇人。云何行三十里無恙。纔聞蛇毒。云何立斃。此皆心外無法。祇是當人信不及耳。若信得及。心外實無毫釐法可得。所以云。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山僧生平。祇信此心。亦以此心教人。實有原本。上接西來祖意。下辨邪正關頭。惟此而已。其中委悉。非言可盡。閣下倘共信此心。不妨覿面商確。方纔痛快。至於道聽途說。魚目明珠之混。雖聖人之世。亦所不免。若因此輩。而遂疑信心之道有未盡。則又因噎廢食也。過承寵誨。知留心性學。誠世出世間希有喜極。不敢不竭其愚。以備蒭蕘之採。辱賜佳刻。兼惠腆儀。統此鳴謝。

又(附來書)

僧問大梅。見馬祖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大梅云。馬祖道即心即佛。僧云。馬祖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大梅云。者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拙見此語。死煞不像參悟。而馬祖何以即首肯。梅子熟也。然則非心非佛之語。果係惑亂人耶。當時大梅。何不直說者老漢非心非佛。正是即心即佛。不較有著落耶。請質高座。望一剖示。

即心即佛。表語也。非心非佛。遮語也。今人多重遮語。謂無痕跡。而忽表語。不知即心即佛。惟過量大人。方能擔荷。馬祖下出八十餘善知識。如大梅能有幾人。看渠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渠便禮拜。正如良馬見鞭影。追風千里。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三世諸佛。列代祖師。移他不動。者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山僧更喜此語。尋常人祇知門裏出身。那知身裏出門。者個田地。馬祖大梅。心心契合。更不費一些手脚。若云非心非佛正是即心即佛。猶為周摺了也。死煞一語。得無孤負古人。二祖覓心了不可得。達磨云。與汝安心竟。與此同一鼻孔。非大根器。豈能如此直捷。至於參悟。是學人途路邊事。何可語此。

答韓猶龍文學

纔與麼。便不與麼。轉轆轆地。如大火聚。有什麼近傍處。永嘉云。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妙則妙矣。猶是方便之談。衲僧巴鼻。自己尚無獨知之地。他人豈能窺其蹤跡耶。古人云。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從上大手眼尊宿行履。大都如此。總是見徹根源。絕諸滲漏。若猶有個保任在。則能保者。是個什麼。所保者又是個什麼。本是一心。却成兩立。更有個平常。有個不可思議。有個昭昭靈靈。有個見聞寂寂。總是識情生死根本。所以山僧常道。凡筆所畫者。都是畫不是筆。眼所見者。都是物不是眼。心所知者。都是境不是心。諳得此意。敢保掉臂而行矣。

答黃无咎文學

所呈來見。都是識情作道理會。所謂依他作解。障自悟門。總是求會太速。不曾死心一番耳。此事祇貴了得。若空曉佛法。有什麼用處。法師家到是。說得玄玅。要且目前便不知下落。所以我宗門下事。迥別餘乘。道人若信得及。便將日前知得底解得底。盡情[拚-ㄙ+ㄊ]置。却向不知不識處。提個話頭。念念勿忘。以悟為則。須教自悟自肯。方纔痛快。祇要長遠耐煩耳。

此事須覿面一見。若祇管說道理。有什麼了時。古云。解屬於情。情生則智隔矣。來札云。本來面目。祇是一心清虗泰然。此乃識情卜度耳。又云。無心可得。空空洞洞。一絲不挂等語。尤為著空。至拈枯木寒巖等話。總是錯解工夫。還不是。者般做此事。絕非容易。沒量大人。尚不柰何。道人又爭得容易耶。且如生死即刻到來。一時心識昏暗。痛苦無量。平時所見空空洞洞底道理。畢竟用得著否。敢道決用不著。便請將者些眼見耳聞。書本上理會得底道理。盡情拋却。食息依舊食息。起居依舊起居。讀書做事。依舊讀書做事。但二六時中。不要將此念放下。常常提起。看什麼處有疑。父母未生前。在什麼處安身立命。一口氣不來。向什麼處去。不能無疑。就在者裏疑。如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者裏還有道理。還有理會處麼。若無下手處。就在者裏下手。晝參夜參。畢竟是個什麼道理。務要看破趙州老人立地處。方纔了當。初心做工夫。最忌不肯疑言句。古人有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之警。無字話頭。佛祖骨髓。此疑一破。則參學事畢矣。

與熊心開總理

聖人所以同者心也。凡人所以異者情也。此心彌滿清淨。中不容他。徧界徧空。如十日並照。覿面堂堂。如臨寶鏡。眉目分明。雖則分明。而欲求其體質。了不可得。雖不可得。而大用現前。折旋俯仰。見聞覺知。一一天真。無暫時休廢。直下證入。名為得道。得時不是聖。未得時不是凡。只凡人當面錯過。內見有心。外見有境。晝夜紛紜。隨情造業。詰本窮源。實無根蒂。若是達心高士。一把金剛王寶劍。逢著便與截斷。却不是遏捺念慮。屏除聲色。一切時中。凡一切事。都不妨他。祇是事來時不惑。事去時不留。古人所謂。內心一毫不放起。外境一毫不放入。更非強為。內心從來不曾有一毫起。外境從來不曾有一毫入。渠識得破。保任得恰好。合著本來主人翁耳。洞老若解恁麼做工夫。無有不露裸裸底時。即與諸聖。同一鼻孔。同一受用矣。軍中機務殷繁。山僧於此大光明中。祝佛天加被。惟願少病少惱。寇氛潛息。一念無為。十方坐斷。千萬珍重。昨歲偶被業風吹入嶺南。初夏擬還匡山。圖盡契濶。可得與否。尚聽後緣。臨楮懸切。

示能素韓夫人

佛言。見性學道難。盡世修行如毛。見性如角。今之學道者雖多。而發心出世者實少。不過行善事修福田。求來生果報。祖師云。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故欲超生死。必須見性。以生死從迷性而起。性若不迷。情與無情。一切諸法。元無所起。楞嚴云。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言常住真心者。即本來面目也。言妄想者。即汝日用間思善思惡。起滅不停是也。日間便是想。夜間便是夢。日夜不息。正是輪迴生死根本。汝若覺得常住真心。並無此事。汝纔不覺。妄想便生。盡未來劫。無有底止。於今要得超脫生死。第一要識得自己真心。如伸手見掌。如稠人廣眾中。認得自己父母。斷不問人是與不是。既能識心。自解作活計。所謂作活者。一切動用。如其自心。念念相應。不生支節。日久歲深。水牯牛自然純熟矣。昔嬾安禪師。問百丈。弟子欲求識佛。如何即是。丈云。大似騎牛覓牛。安便問。識得後如何。丈云。如人騎牛到家。又問。始終如何保任。丈云。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不令犯人苗稼。安便禮謝。後住溈山。示眾云。我三十年。祇看一頭水牯牛。如今成個露地白牛。終日露迥迥地。常在面前。趁亦不去。又石鞏禪師。在廚下作務。馬祖問。汝在此作什麼。鞏云牧牛。又問。作麼生牧。鞏云。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此二則機緣。忒煞詳明。老夫人及眾道人。可細味之。無忽。

近日不知用心若何。本來面目。確然見得也未。思善思惡緣慮底心。亦曾休歇也未。若未見得本來面目的確。千萬不要雜用心。一切家緣。且當撥置。務要心地虗閒。方可專心一致。然不得急。急則勞困。反成退息。緩則懈怠。且散亂矣。惟貴緩急得中。善調其心。即獲一切功德。止是堅凝正念。以悟為期。斷不負人也。

答韓漢逸文學

離心之外。更無別佛。居士當發信心。信自心佛。若人信自心佛。即為諸佛之所護念。其福無量。然何為信耶。何為不信耶。信者應當觀察。我即是佛。佛體既真。即今眾生之情。從何而起。諦審諦觀。念念不捨。忽然省得起處。漢逸。亦要來著忙此事矣。

答韓耳叔文學

接來札。深悉近日精進。甚愜鄙懷。般若之在人。喻若金剛。斷斷不能埋沒也。慚媿悔過。自是塵勞良藥。據山僧意。不若從今自作主宰行將去。古德云。佛法有什麼多事。行得即是。如人識得路了。却在路邊。只管歎惜追悔。坐著不行。豈有到日。惟居士勉力行之。途路高低曲直長短。行之自悉。便是過來人。祇能替人說得。不能替人走得也。

答韓季閒文學

從凡至聖。不出因果二字。但有時報不定之分。亦有時報一定之分。如今生作惡。來生必報。而報必遇時。時若未到。未即報也。能懺悔改過。其罪可滅。若時報已定。即聖人亦無由免矣。所以修行最要。謹防三業。三業通乎五戒。堅持五戒。三業自淨。五戒不持。人天路絕。此佛誠言。豈欺人哉。來札云。未行善事。惟知惡不可為。此語固是。然不為惡即善。不為善即惡。善惡並行。却不並立。知不為善之即惡。豈可但不為惡而已耶。居士有根器人。應當努力依此修行。人天果報决定可期。若論向上。須知惡時無善念。善時無惡心。善惡如浮雲。俱無起滅處。能於此徹見。即可以立地轉凡成聖。不復以有漏之因。相位寘矣。慎之。

別袁道生居士

道心貴切。不可因循。人生百歲。轉眼成空。苦不覺耳。若待了却目前。方圖出世。終無了日。每見聰明伶俐者。多中此病。虗過一生。老死徒歎。可悲也。居士澹泊寧靜。大有近道之骨。會當不落人後。其柰山野老婆心切何。此去匡山。有年餘之別。聊書數言。以當砥礪。惟念之。

與黃孟顒文學

足下宿植善根。故在富貴安樂中。不為富貴安樂所埋沒。蓋智慧人也。智慧者。雖享諸天之樂。且知其不久。況人間頃刻乎。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則天上人間。總非歸宿之地。足下試思。即今六道茫茫。無所底止。死生醉夢。窮劫莫醒。其過咎何自而起。者裏若知痛癢。方有下手做工夫處。方有說話分。既者裏不明。心裏不肯放。便是工夫。有疑只管疑將去。食息起居。不要放捨。愈絕消息。愈加逼拶。拶得心路俱斷。祇有此一疑。頓在面前。柰何不得。到恁麼時。切勿生異念。起速效待悟等心。反為障礙。古人訶為偷心也。參禪要死偷心。偷心死後。方能瞥地。方纔慶快平生。先聖云。窮玄極玅。以悟為則。斯言盡之矣。然初心做工夫誠難。前無進路。退失故居。實是踏脚不住。若非大根器人。未有不退墮者。況去聖時遙。魔強法弱。稍知趨向此門。又以作福行善為極則。斷不信有立地見性得道之理。聞舉即心即佛。能不掉頭者。實難其人。居士智慧過人。幸自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莫只當一句話。恁麼念過也。

示能善韓道人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蓋從無始劫以來。迷而不覺。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歲。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頃刻而已。古來學道之士。如癡似兀。其道愈深。其養愈淳。故能以道力勝業力。然業力豈有體性。祇藉道力翻騰一轉。實轉換由人耳。道人既堅忍向道。惟當努力行之。須知一切諸法。皆從心起。過去之境已去。未來之境未至。現在之境無住。都不可得。何以見其都不可得。即目前言之。有時滿目青黃。汝若不著意。見猶不見。汝若著意。則一切歷然。法之有無。由我心現。無前境可得也。古德云。一切諸法。皆從心生。心若不生。法無能住。此與最上人語。非餘外人可聞也。

示翁自通

昔曹山辭洞山。洞云。子向甚麼處去。曹云。不變異處去。洞云。不變異處豈有去耶。曹云。去亦不變異。古人悟處的確。自然絕諸滲漏。自通幸無忽略也。學道人須貴知時。一切時中。斷然不可放過。如人常在家。不愁家事不辦。人人有此一事。亘古亘今。有佛無佛。法爾如然。迷亦不失。悟亦不得。但以染淨區分。致使聖凡迥別。諸聖淨用。蕭然獨脫。凡夫染用。長劫輪迴。是以全憑日用。智照洞然。洗刷無量劫來習氣種子。所謂道力勝業力。大有轉變也。且真心本淨。非從新得。忘想體空。染而不染。便恁麼休去。即有落在。撥無因果者。所以染而不染。不妨翻染成淨。淨非新得。不妨還淨去染。聖人得此方便。是以解脫。凡人失此方便。是以沉淪。轉變在人。聖凡無實法也。

示二童女

維摩居士室中。有一天女。年方十二。辯才智慧。巧玅絕倫。舍利弗尊者問云。汝云何不轉女身。女答言。吾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又灌溪和尚。參末山尼。問如何是末山主。山云。非男女相。溪喝云。何不變去。山云。不是神不是鬼。變個什麼。溪便禮拜。山僧即今問汝等。非男女相。是個什麼。又云不是神不是鬼變個什麼。看他何等穩當。天女云。吾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乃三世諸佛法印。慎勿錯過。從上大手眼人行履。多出於此。汝但於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一句。看得透徹。則不見有世間出世間相。內不見有身心。外不見有器界。上不見有聖。下不見有凡。即今不見不生死。末後不見有涅槃。威音王以前也恁麼。即今也恁麼。盡未來劫也恁麼。無一法可得。亦無無可得者。到此田地。心空及第歸矣。書此以勉。併示二頌。非男非女顯家風。神鬼如何像得同。昨夜東邨人唱曲。今朝僧打五更鐘。十二年來不可得。經行坐臥是阿誰。欲藏愈露難遮掩。留與叢林作指歸。

答韓猶龍文學

宗門事。惟上根人。直下承當。中下之機絕分。不開戶牖。不設蹊徑。覿面全提。親證親得。更無如何若何。極而言之。即心是佛一句道盡矣。然即此一句。亦屬引誘。因人有說。若當機領會時。絕諸氣息。絕諸思議。嘿契而已。苟不如是。便是妄認識神。強作主宰。因渠平日不曾發得出生死心。又善根微弱。或看教乘理路。以為己解。遂乃忽略。不信有悟。還說悟是落第二頭。如此等。正所謂識心卜度也。後代秉持正法。須要分個皁白。是以高峯拈提。大有所以。山僧當時。實從此段因緣。打翻消息。此後絕淆訛處。悉皆勘破。方纔知得解路與悟門。依稀相似。而實如雲泥之隔。即高峯亦不過就解悟分途。直捷指出。作個馬祖功臣。看其拈提。自然明白。如尋常人。祇管道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此豈不是解耶。如何是佛。石壓笋斜出。崖懸花倒生。也須是個人始得。

與金正希內翰

學道祇要得其門。若得其門。急亦到。緩亦到。若失其門。緩急皆不到。確實而論。祇要親到不疑之地。不須問人。生也恁麼。死也恁麼。盡未來劫也恁麼。者裏少有一毫疑處。便是銀山鐵壁。即受人處分矣。若更別作計較。看語錄。研教乘。及覓阿師口裏。轉使心頭亂似麻在。不見圓悟大師云。汝怎生聽得諸方老師口裏一個說一樣。正謂此也。倘又勉強拍盲硬作主去。終有困時。山僧向曾與居士道。有為心法。不可相依。日久年深。全無利益。居士亦云。此語實是。然則夙具智慧者。豈待山僧贅語耶。持戒禮懺。入道助因。了悟自心。方為極則。聞居士熟讀楞嚴。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亦無出此經者。惟人自肯。乃方親耳。

與梁未央文學

吞舟之魚。必遭漁父之手。而漁父未敢即下手者。海濶水深。魚勢力強也。待其洶湧之勢稍息。力困神疲。漁父隨手得之。近有大心凡夫。善根深種。堪紹佛種。而善知識。未敢即著忙者。境風洶湧。五欲海深。煩惱力強。亦姑待之。吾未央是也。境風終有歇時。五欲終有淡時。力強終有困時。止爭遲早耳。佛說出息難保入息。每見有我欲待時。而時不待我者。未央能無一動心耶。華首是我輩歸宿之地。千萬留意真乘。近有入處。知所樂聞。今春晤洞老於江州。舟中語祖禪。口述不盡。

與等賢文學

修福不修道。祖師叱作迷人。惡心行布施。經中指為魔業。以此觀之。第一福曰無如心地法門矣。若不識心。貪瞋癡種子。決難銷隕。縱有天福。升而復沈。如繫足鳥。高飛無益。所以學道人。修福不如見性。若能見性。福更無窮。山僧此說。惟貴五宗直路而行。永無捐棄。當見諒也。

與翁聲文居士

天真佛性。常自圓明。父母未生前也恁麼。即今也恁麼。盡未來際也恁麼。本來無一物。既無一物。喚什麼作本來。於此有個窺處。最省心力。一切時中。不犯手脚。異念纔生。猛自割斷。方便喚作定慧。不是實法也。若論此心。本來自定自慧。黃檗云。此心常自圓明徧照。世人不識。祇認見聞覺知為心。空却見聞覺知。即心路絕。又云。若要識心。亦不離見聞覺知。然本心亦不屬見聞覺知。至此實要當人自省。不在言說。言多去道轉遠矣。省得底自知時節。不消問人。一切妄想情念。自然銷隕。此學道之驗。千虗不如一實也。若不如此。任你將心用心。日求功用。盡屬無常。盡歸生滅。祖師云。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願熟思之無忽。山僧客歲別後。多歷危險。莂公不起。心更冷然。喜麗中到山。已作廣額屠兒。大丈夫故當如是。聲文自處。應亦不薄祖心。諸子先回。聊通此信。珍重。

與藍朱公文學

經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夫此一念。非前際生。非中際住。非後際滅。圓古今。通晝夜。絕去來。無邊表。無動搖。求之不得。避之不能。直下知歸。則全體現前。當處不覺。則千境紛惑。凡聖關頭。誠不越此。然此猶是說理之談。動傷唇吻。若論我宗門。一切坐斷。如銀山鐵壁。自然絕諸滲漏。佛見法見。他尚不起。何況更起塵勞煩惱耶。昔有魔王。隨金剛齊菩薩一千年。求其起處。而不可得。南泉猶謂是進修位中。則知從上來事。非粗心淺識能知涯岸。要到恁麼田地。但看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看得者無字破。敢保大事了畢。前授風旛因緣。恐涉義路。還看狗子無佛性話為玅。

答翁子郊居士

迷聞經累劫。悟在剎那間。最初威音王未為早。末後婁至佛未為遲。祇在當人忖量生熟。如何相應不相應耳。若果見徹根源。行履穩密。處身如無身。在世如無世。不落見聞窩臼。不隨妄想遷流。則塵中能作主宰。雖在生死海頭出頭沒。而不見有生死可得。吾子自審能如是耶。即緇亦可。素亦可。如其未然。勉強何益。志在仁者。非山僧所知也。

與關起皐文學

凡人發心。皆有因緣。因緣具足。方得成就。論云。譬如木中有火。無人鑽研。火終不得。涅槃有三因。謂正因緣因了因。火喻正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鑽研喻緣因。良師善友激發也。火出木盡。喻了因也。木即煩惱生死也。一切眾生。若無善友激發。雖有佛性。被煩惱遮覆。不得現前。豈能解脫。是以欲求解脫。實要因緣。祖心是足下激發之友。當深信之。

與林得山憲副

居士是宗門根器。但慧多而定少。日聞尊恙。益當禪定攝心。且不論悟與不悟。但論目前。勿當面別覓修行。永明云。學道之人。別無奇特。但日用於六根門頭。消除情念。斷絕妄緣。對五欲八風。情無取舍。心如頑石。始有學道分。居士夢金剛大士云。只要作得主。正是此意。幸以心力為憑。勿靠藥力至企。

聞貴體清安甚慰。益當精進矣。然精進作麼生。難道撐眉努目。豎起脊梁。是精進麼。六時禮念。燒香散花。是精進麼。不見道。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居士且細看心不起三字。臨濟云。已起莫續。未起莫要放起。勝你十年行脚。華嚴云。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平等。正是者個道理。此事趁強健時。早討個下落。常以去年病苦光景。放在面前。始有策進分。待得年運已深。把目前好光陰。都放過了。恐異時做手脚不及。珍重。

音釋

菽(式竹切。音叔眾豆之總名) 噎(烏結切。音咽。咽喉蔽塞之名) 寘(支義切。音觶。置也。猶言安著也) 礪(力制切。音例。磨石也。崦嵫山礪。石可磨刃) 吻(武粉切。音[打-丁+(改-己)]。口邊也)

同类推荐
  • 科试考

    科试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ssays in Little

    Essays in Li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reat God Pan

    The Great God P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yala'  s Angel

    Ayala' s Ang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症汇

    奇症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家浴缸有只鲲

    我家浴缸有只鲲

    “知道吗,宇宙黑洞就是鲲的嘴,吞食能量和物质送到另一个世界。”“什么世界?”“溟海。那是鲲的世界,鲲在溟海互相吞食,最强大的进化为鹏,鹏飞出溟海,将物质归还宇宙。宇宙因此保持某种平衡,从而生生不息。现在,有人猎鲲,打破平衡会毁了全宇宙。”“鲲有多大?”“无穷大。少年你赶紧去拯救宇宙吧……”“等会。你先给我解释,这无穷大的玩意怎么到我家浴缸来的?”
  • 巫蛊天尊

    巫蛊天尊

    巫道不朽,炼蛊铸灵,万蛊不灭,证道称尊。蛊食煞,人吞灵,灵煞为一道相生,灵死煞生天道始。自太古以来,修行者逆天截道,不思灵之所来,道之所往,纪元劫至,皆化尘土。故历经数百纪元之灾后,万族皆从巫蛊入道,炼蛊铸灵,以蛊证道,终安然度过数个纪元之灾而不灭,从此巫蛊之道大兴。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妖夫

    妖夫

    片段一燕翎:“哥哥,那些妖精为什么在我家门前搔首弄姿的?”燕梓斐:“季节到了,身体不好,要加强锻炼。”燕翎:“怪不得呢,他们都在那里又唱又跳的,原来如此啊。”燕梓斐:“是啊,所以见到他们一定要躲得远远的。”众鸟妖:“我们这是在求偶啊!就算你燕梓斐疼妹妹,也不能耽误别人的终身大事啊!”片段二燕翎:“母亲,我原以为,父亲已经长得够帅了,没想到人外有人,妖外有妖啊!”燕苏苏:“孩子,你要知道,在鸟族都是男人长得比女人好看。”燕翎:“怪不得雄鸟的毛色都比雌鸟要好看的多,这与人类相差的也太多了吧。”燕苏苏:“形势不同啊,人类差不多是一夫多妻,而我们鸟族,却不得不面对多夫的选择啊。”燕栖瑜:“你在和小翎说什么?亲爱的苏苏?”片段三燕翎:“你要娶我?你确定要娶我?”男妖:“自从那日见到姑娘,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娶你为妻。”燕翎:“你看到前面的宫殿了没?你若是能把隼族族长的内衣偷到,我就考虑考虑是不是要嫁给你,否则.免谈!”男妖:“哈?什么?”燕翎:“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长得再好看也是白搭。更何况我见过的漂亮男人也太多了。”燕梓斐:“翎儿,你拒绝的理由还真是越来越多了.”★★★★★★★★★★★★★★★★★☆电梯事故,莫名穿越无法成人,化身为妖妖孽横行,美男无数鸟族肆乱,妖精辈出若求姻缘,则是妖夫★★★★★★★★★★★★★★★★★☆鸟族,飞禽一族。一只误入其中的燕妖将会掀起多少风浪?且看一只小妖如何祸乱妖界腹黑女主扮猪吃老虎☆各类鸟妖齐聚秀风采妖界——【鸟族卷】文章慢热,感情会逐步培养,后文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敬请支持~
  • 此刀有灵气

    此刀有灵气

    天地大变,灵气复苏,世界的一切规则秩序在绝对的力量之下变得脆弱不堪,在这混乱的时代,各类妖孽纷纷崛起,有大帝重生归来,有不同世界的穿越者,有各种系统加身的气运之子。而平凡小青年徐良,只想安安静静的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但如果有哪个不开眼的惹他,自然全都一刀斩之,如果一刀不行,那便两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徒儿是女娲

    我的徒儿是女娲

    意外成了女娲娘娘的师父,被拉入一个万界大佬齐聚的聊天群,于是,我的无敌(软饭)人生从此开始,斗气?魔法?武魂?仙术?诸天万道,我万法皆通,天宫?地府?斗气大陆?斗罗大陆?诸天万界,任我遨游,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唐斗罗?萧斗帝?诸天大佬敬我如神明,谁不服,不跟你多废话,我让我徒儿收拾你!PS:新书【西游:从高老庄开始苟到无敌】新鲜出炉,仙侠情景喜剧,可移步一观!
  • 大明正德皇帝游江南传(下)

    大明正德皇帝游江南传(下)

    周勇要到江南,触动了少主的往日情怀,他也想去江南走一遭。周勇百般劝阻,少主假装放弃此想法。待周勇等人出发后,少主改扮客商,赶上前途,命周勇保驾。少主自称黄纶,在周勇等一行人的陪同下,径向江南而来。一日来到扬州,投宿到鲁员外家。这鲁员外正遇到烦心事,他的女儿翠娥本已许配了人,谁知恶士唐宗显见其貌美,所以逼令联姻,并且今夜就要将他的女儿抢去了。少主和周勇哪里能容忍此等事,立马写书给扬州知府罗兆辉。罗兆辉带兵去收拾了这个恶士。少主和周勇主仆二人继续南下,一路上又遇到了其他的事情,但都一一破解了。
  • 角儿

    角儿

    这套四本影视原创小说自选集,包括了我的九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影视作品注重的是故事性,有了一定的故事,再加上其文学性,也就是鲜活的人物和文学的命题,自然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文学的支持。影视制片人经过十几年来的生产制作经验,已经意识到剧本在一部戏中的重要性。另外我的创作主张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当代性。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读者接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试想,任何一部文学名著,不论中外,都是首先有较强的可读性以后,才一代代地流传下来,然后才是不朽。假设一部作品的出版,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看,又怎么能流传下来呢?难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又何谈名著呢?
  • 帝冠长虹

    帝冠长虹

    汉宗普通弟子傲长虹,得人馈赠青色葫芦,又稀里糊涂流落阴曹地府,平淡无奇的人生终是时来运转。世间太多不平事,为何好人多磨难?傲长虹想的明白,又想不明白,思来想去,还是做个随性的狠人吧。千州沉沦太久,也是该恢复往日荣光。征战万域,问鼎诸天,要叫那高高在上的神仙,道一声“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