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3600000010

第10章

第三宝座殊胜。于中亦有十句。初一是总。依智论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王坐处亦尔。又坐此座说于无畏师子吼法。是故亦名师子座。下离世间品明十种座。中师子座。分别演说甚深义。此上皆依主释。或亦持业释。以依正浑融故。又以此座苞含法界。人法教义一切法及彼十方诸佛世界深广殊特故。云不可思议谓如大海。下以九句别显不思议。一严饰不思议。谓体摄众德故云众妙宝华等。二流光不思议。谓妙用无方如云普遍故云流光等。三含摄不思议。谓内含无数菩萨大海故云藏也。四语业不思议。谓大音远振成益难量故云不思议。又此上三句随其所应。是身意语三业用也。五加持不思议。谓虽此座流光普照。然佛光明重更弥覆。显殊胜故。以摩尼珠光可有照及四十由旬覆轮王宫。今佛光明遍照法界。弥覆此座。超过彼量故。云踰摩尼等。六变化不思议。谓化用开觉故。云作佛事。七应机不思议。谓十方根熟一切悉睹。一座普应无所挂碍。八迅速不思议。谓一念者时极促也。一切化者所现多也。充法界者极深广也。于此一念能现一化已为希有。况现一切。能于一念化现一切已甚希有。况诸所现一一深广充满法界。于一念顷迅速起此无边大用。余念念中皆亦准此。九真性不思议。谓如来藏体普遍故。令前妙用速成无碍。又此上四句明此座用。次第相由。初有何相。二云何应。三如何速。四由何成。如次四句答此四问应知也。下一句总结。以别说难周故。结云无量众宝等。以座高显故亦称台。问此师子座有何义理名不思议。答既名不思议。义实无尽。略论十种。谓不可有分思。以同法界故。不可无分思。为机现故。不可以理思。宝华事严故。不可即事思如来藏性故。不可依报思。以菩萨等所成故。不可正报思。是佛依果故。不可以人思。所依法摄故。不可以法思。具有三业为人用故。不可以果思。具有因位诸菩萨故。不可以因思。佛果所有故。此上十义无碍相即。谓一座是总相。十义是别相。齐是座义是同相。十义不杂是异相。由此十义令座法起是成相。各住自法是坏相。问既云为机现故。非无分量。未知其量分齐若为。答然亦难知。但可比况辨之。如地品说。十地菩萨座量周围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之量。以此座量比如来座。其犹以豆许土比大千世界。是如来座量极难量也。上来三段总明器世间圆满竟

自下第三明智正觉世间圆满。于中略作五门料简。一定佛身。二明融摄。三显差别。四表示法。五释本文

初定佛身者。问此八会佛是何等身。答有人释云。是化身佛。以菩提树下八相成道是化身故。不离升天是重化故。以释迦异名名卢舍那非别报身故。又有释云。说此经佛是实报身。以是卢舍那法界身故。居莲华藏净土中故。下第七会初叹佛具彼二十一种殊胜功德。是实报也。但以不离化故该此树下非是化身。今释。此佛准下文中是十佛之身通三世间。以说十信及三贤等地前所见非实报故。然居华藏非局化故。国土身等非前二故。具摄前二。性融通故具足主伴。如帝网故。是故唯是周遍法界十佛之身

第二融摄者有二。一直摄一切三世间尽。以具此三事方为佛故。三身二身但是三中智正觉摄。妙净土及同生之身无不皆是此中所摄。二亦正报毛孔。依报尘中。各重重具摄三世间等一切诸法如帝网现。准思可见

第三显差别者。此一释迦身随应群机差别多种。或同凡而非圣。如见三尺黑象脚身及树神身等。此在人天位。或是圣而非凡。以同罗汉圣人身故。或亦凡亦圣。以是父母所生实报身故。四大成故。同凡身也。具五分法身诸流尽故。是圣也。或非凡非圣。以是大乘三身摄故。非同小乘罗汉圣故。或是化非法报。以具八相在阎浮故。色顶别立彼实报故。如梵网经等说。此约初教。或是报非法化。即此身具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受用身故。如佛地经初说。此约终教。或是法非报化。以色即如故。经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此约顿教。或亦法亦报化。如前三说故。或非法非报化。以是十佛故。通三世间故。具足主伴故。如此经下文说。此约圆教。是故此释迦身圆融无碍极难思也

第四表示法者。然说法之佛总有四位。一同罗汉身。以表说小乘法故。二化身佛。表说三乘。广说地前略说地上。三报身佛。表说三乘。广说地上略说地前。四十身佛。表一乘法。六位齐说。以此所说具足主伴无尽法故。佛亦同此十身无尽

第五释文者。文中释此智正觉义还以十门。初一总余九别。总中先身安宝座。故云如来处此等。后智契真原。故云于一切法成最正觉。又如来者。地持论云。言语所说不乖于如故名如来。又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正觉第一义谛故名如来。又经云。乘六波罗蜜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又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问此既出障得名如来。何不在缠名为如去。答亦有是义。故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既云流转。当知有去。或亦无去。以虽在缠而不动故。问若尔出障不动应无有来。答净法顺真从真所起故得有来。染法违理是妄法故不得有去。或亦无来。以始觉同本觉故。既无始觉之异。是故无来。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曰如来。又一切法者所觉二谛之法。最正觉者能觉之妙智。以菩萨亦有随分正觉。然位未极。不得称最。今就至极名最正觉。下以九门别显如来成正觉之义。谓于如来一法界身随缘显现有三重三业。初有三门。明平等三业自在摄生。二其身遍坐下明摄生三业成益非虚。三悉能普现下明成益三业即用归如。就初中先明身业。于中有二。初句明平等身业。次普入下辨摄生身业。又上句显深下句明广。又上明不即三世。故云平等。下辨不离三世。故云普入。又初不变义。后随缘义。又初体。后用。又了谓照了。三世法者显前一切法也。平等者一了知过未等于现在。故云平等。此约俗境。二了知三世迁流之法泯归一实无三之异。故云平等。此约真境。文意在此。斯则不住事而入理也。普入等者是不住理而随事也。又前则不坏事而显理。理而非事。后则不乖理而随事。事而非理。理事镕融二而不二无障无碍。二句显示与余功德作依止义是身义次明平等语业妙音遍至者明如来圆音如缘起性遍一切处而亦不坏别别诠表。若由等遍失其音曲。则圆非音。若由音曲乖其普遍。则音非圆。今则不坏曲而等遍。不动遍而差韵。是谓如来圆音。非是心识思量境界。如虚空有五种义。似佛圆音故以为喻。一周遍义。譬佛圆音周遍法界无处不至。犹如目连远寻佛声不得涯畔。二平等义。谓空虽普遍体恒无二。况佛圆音平等一味。三无碍义。谓此虚空无所障碍。譬佛圆音随根生熟闻与不闻俱无障碍。四对现义。谓一切众生皆谓虚空对其前而空无现前。圆音亦尔。随种种机别别独闻而音无彼此。五含受义。谓此虚空苞含容受诸色法故。圆音亦尔。含摄所诠诸法义故。余义如下性起品说。下意业中二。先明平等意业。等心下明摄生意业。又初理后量。又先智后悲。又二利无住缘。相融无二相故。又平等法相犹是佛智游履之所故云行处。如空者喻此行平等之法。又以境智相如能所俱泯如空无碍故。一味故普遍故含摄故有用故。又或唯境如空。或唯智。或俱。或不俱。思以准之。又释。佛果戒等功德称同真性。故云平等。唯佛智所知故云智行处。然无分限故如虚空。佛地论第四云。如契经言。乃至所有施设譬喻喻诸如来所有功德。一切皆是谤诸如来。唯除一喻。谓虚空喻。如来戒等无量功德同虚空故。乃至广说。下句等心随顺众生者有四义。一无思益物故云等心。二等被圆教。三等授极果。四等达其性不碍摄化。此则是前如空之德堪以摄生。故云随顺。上来平等三业竟

第二摄生三业成益不虚。于中初一句总标就机。谓其身遍坐具三业故。一切道场者有三类。一遍一切须弥山界。二遍一切树形等界。三遍一切尘道。重重如帝网界。故下文云。是虚遮那佛常转法轮处。又下结通皆依此文。别中初二句先明意业。一摄生意业。谓了知根器故云悉知一切等也。二明成益不虚。谓以慧日破众生痴闇故云智慧日等。次有三句明身业。一依土现身故云悉能等。二依身放光。一光体通三际故云三世光。二光照三世境亦云三世光。皆从智慧大海中出故云智海光明。所照机境熟故名净。无量光明者光摄眷属。又亦多故无量。又照净显深。无量明广。次二句明语业。初明实教无改动故云不坏。二明教所依因故云以力无畏等。以者由也。此即望前为因义。又以犹用也。用此力等开方便门。教化众生成此权教。是故望后权教亦是所依。又自在力光者通用无碍该于权实。成益三业竟。第三用归如中先明身业。谓虽普现多处即用同体。故云如空。而无来去以普遍故。不动故。起信论云。虽起大用而亦无有用相可得。此则用而常寂也。次二句明意业。一遣妄。二顺真。又初会性永无。二实相不灭。又前了其不有。后证其不无。中边论云。无二有。此无是二名空相。斯之谓也。又此亦是释成前义。谓何因普现而无来去。释云。以了达无性何以去来而是无性。以彼去来顺平等故。顺平等之大用无明闇尽名一切光明。不失大用故云普现诸佛所行。下一句明语业。诸佛世界者诸所遍处也。不思议音者所顺多繁故云不思。此上三三业。各一总二别。又初总余二别。又三三九为别。最正觉为总。同异成坏准思可见。智正觉竟

大段第二明众生世间圆满。于中先总料简。后释本文。初中略作十门分别 一明众数 二新旧 三定器 四世出世 五界趣 六诸乘 七权实 八位地 九表法 十因果

初众数者。谓此初会有五十五众。始从普贤至摩醯众为三十四类。后从善海还至普贤为十八众。牒前总为五十二众。海慧内众并新集十方及胜音众。牒前总为五十五众

第二会中有新旧二众。牒前总为五十七众。三四二会各有天王菩萨二众。牒前总为六十一众。第五会中升天品内有五十二众及云集一众。第六会有同生异生二众。及第七会一众。牒前总为一百一十七众。第八会中菩萨声闻及天王三众牒前则为一百二十众。于中一一或以十佛世界尘数为量。如是等皆无分齐。然此等八会既并同时互相融成一法界大会。即知一一会中各有一百二十众无分齐相。此且约此一世界八会中说。若通十方虚空法界一切世界皆各有此无边众会。相入重重如帝网无尽。即不可说不可说也。是谓华严海会之众数二诸会新旧者。或唯旧无新如六七。二会或唯新无旧如三四五三会。或亦新亦旧如初二八三会。余意各如下文集众中说

三定器者泛论列众有三义。一是当机。二是影响。三是寄法。今此通三也

四世出世者有四义。或俱是世间以时中显现故。又三世间中是一故。或俱出世。如其行德非世摄故。或亦世亦出世。由具前二义故。又随相论初普贤等是出世。余是世故。或非世非出世。以是出出世摄故。是故此众通其三位具斯四句也

五界趣者。于三界中除无色天。以随相寄法非殊胜故。若仁王经亦有无色天等。五趣中除地狱众。以彼极苦寄相显法亦非胜故。若方等陀罗尼经亦有此众。又无人王众。以相显非奇故。或菩萨即人众也。或唯列王众。如后十八众说。以表法自在故。或通王臣。如此三十四众中说。以具主伴故

六诸乘者。大智论云。若小乘经初唯列声闻众。若大乘经初具列菩萨声闻二众。义准若一乘经初唯列菩萨。所以知者彼论以大品等为共教。别指华严为不共教。以不与声闻共说故。又此上三门各有二说。初中二者。一若为成小教得小果等唯列声闻。此是愚法小乘。如阿含等经说。二为回小乘显所被机。唯列声闻。是大乘回心教。如金刚般若经初辨。二具二众中亦二。一或先列声闻后列菩萨。此通始终顿三教。如净名等经办。二或先列菩萨后列声闻。此通顿教及同教。如罗摩伽经惟楼王经和休经等辨。三唯列菩萨中亦二。一虽唯列菩萨主伴不具。是同教一乘。如十一面经等辨。二若主伴具足即别教一乘。如此经说

七权实者。若约三乘佛居此娑婆界。杂众是实。以实报生故。菩萨是权。方便现故。如经云。彼诸菩萨隐其无量自在力等。或菩萨是实以地前菩萨犹生此土故。杂众是权依大集经并是他方大菩萨等权形所作故。若佛居净土菩萨唯实。实报生故。杂众是化非实有故。摄论云。受用土中实无此等众生。欲令净土不空故。化作如是杂类众生。若一乘中佛在此华藏界菩萨杂众或并是实。以是海印定现实德摄故。或俱是权以随缘而现故。余义思准

八明其位者。若约三乘此普贤等皆是十地已上菩萨。彼神王等多分并是随类生摄。即是八地已上。若一乘中如缘起际诸位皆齐。是故一人具五位位位皆遍收。准之

九表法者。若三乘中但寄人显法。仍人非是法。若一乘中此等诸人并是法界缘起法门。又此一众即通三世间。以或作河池井泉水等国土身故。余可知

十因果者。若三乘但是因位。若一乘中或皆是因。以未是佛故。或俱是果。以并是佛海印中现故。又乘解脱力入佛海故。或通因果。由前二义故。或俱非。以离性平等故。并如下叹德中说

同类推荐
  • 佐治药言

    佐治药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恶门

    中恶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蛊门

    中蛊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畹楼忆语

    香畹楼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拐个弯就到

    拐个弯就到

    常芳,女,七十年代出生。山东临沂人。2005年开始小说创作,先后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发表小说五十多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报刊转载。中篇小说《告诉我哪儿是北》正在改编电影。著有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等。现居济南。英雄山北门伫立着一座骑兵的雕像,黄铜铸的。唐光荣偶尔从北门进出英雄山,每次都会在雕像跟前驻足看上几眼。
  • 巴啦啦小魔仙异现极战

    巴啦啦小魔仙异现极战

    这是巴啦啦小魔仙之星座传奇的后续巴啦啦小魔仙之异现极战。在陌上香坊首发。仰望星空。繁星闪烁。星座聚集。惊现星座星!双子出击,金牛辅助。魔仙堡被毁?穿越时空。寻找真相。小魔仙再度集合,出发!逆时空,黑暗来临,邪念总合之,黑暗帝王!正义能量进击,重建魔仙堡,分散十二星座,拯救地球命运……巴啦啦小魔仙之星座传奇后续,巴啦啦小魔仙之异现极战!重撼回归!
  • Odd & True

    Odd & True

    Trudchen grew up hearing Odette's stories of their monster-slaying mother and a magician's curse. But now that Tru's older, she's starting to wonder if her older sister's tales were just comforting lies, especially because there's nothing fantastic about her own life—permanently disabled and in constant pain from childhood polio. In 1909, after a two-year absence, Od reappears with a suitcase supposedly full of weapons and a promise to rescue Tru from the monsters on their way to attack her. But it's Od who seems haunted by something. And when the sisters' search for their mother leads them to a face-off with the Leeds Devil, a nightmarish beast that's wreaking havoc in the Mid-Atlantic states, Tru discovers the peculiar possibility that she and her sister—despite their dark pasts and ordinary appearances—might, indeed, have magic after all.
  • 第三次感动

    第三次感动

    这是一个厨师不务正业当演员的故事。这是一个情感白丁遇到爱情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半岛的故事。企鹅群922719776
  • Lincoln's Lover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说好了不动情

    说好了不动情

    她本无情,为了宠爱的妹妹却受制于人。被迫靠近那痴迷打仗的风流将军,不小心卷入了皇权争斗当中,才知道是谁翻云覆雨,残害忠良。当一切都明朗,决定离开这是非之地,却发现缱绻柔情,早已深陷其中......
  • 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

    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

    当代的海外华文作家当中,严歌苓算是比较活跃的一位。迄今,严歌苓的文学创作生涯已走过三十多年。在这期间,她笔耕不辍,奉献给读者大量的作品,在文学界,尤其是华文文学领域,已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因此,对严歌苓小说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对她本人的全面认识,而且也是丰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严歌苓的作品,可以发现,她的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和伦理表达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还体现出历时的整体上的变化。本书依循其创作历程,针对其作品的表现重心和特征,从政治伦理、文化伦理、两性伦理、生存伦理和人际伦理五种伦理关系出发,尝试对严歌苓小说的伦理表达进行历时性和整体性总结。
  • 小山画谱

    小山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

    了堂惟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