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3600000123

第123章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

将释此品。四门同前

初释名有三。一分名者。谓广依胜友。深证法界故名依人入证成德分矣。二会名。约处名祇洹重阁会。谓表此法济物摄生故在给园。又显悲依本智重出之相故在重阁。三品名者。入是能入。谓悟解证得故也。法界是所入法有三义。一是持自性义。二是轨则义。三对意义。界亦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谓是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圣法依此境生。此中因义是界义。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辩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初一唯依主。后一唯持业。中间通二释。心境合目故云入法界也

二来意者。初明分来。谓前显托法进修。今辨依人入证。义次第故是故来也。会来品来。亦同此说

三明宗趣者。亦分会品同。既明入法界。即以此为宗。于中分别作三门。一约义。二约类。三约位

初中先明所入法界义有五门。一有为法界。二无为法界。三亦有为亦无为法界。四非有为非无为法界。五无障碍法界。初有为法界有二门。一本识能持诸法种子名为法界。如论云。无始时来界等。此约因义。二三世诸法差别边际名为法界。不思议品云。一切诸佛知过去一切法界悉无有余。知未来一切法界悉无有余。知现在一切法界悉无有余等。二无为法界亦有二门。一性净门。谓在凡位性恒净故。真空一味无差别故。二离垢门。谓由对治方显净故。随行浅深分十种故。三亦有为亦无为者亦有二门。一随相门。谓受想行蕴及五种色并八无为。此十六法唯意识所知。十八界中名为法界。二无碍门。谓一心法界具含二门。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虽此二门。皆各总摄一切诸法。然其二位恒不相杂。其犹摄水之波非静摄波之水非动。故回向品云。于无为界出有为界而亦不坏无为之性。于有为界出无为界而亦不坏有为之性。四非有为非无为者亦二门。一形夺门。谓缘无不理之缘故非有为。理无不缘之理故非无为。法体平等形夺双泯。大品经三十九云。须菩提白佛言。是法平等。为是有为法。为是无为法。佛言非有为法非无为法。何以故。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不可得。须菩提是有为性无为性。是二法不合不散。此之谓也。二无寄门。谓此法界离相离性故非此二。由离相故非有为。离性故非无为。又由是真谛故非有为。由非安立谛故非无为。又非二名言所能至故。是故俱非。解深密经第一云。一切法者略有二种。所谓有为无为。是中有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非无为非有为。乃至广说。五无障碍法界者亦有二门。一普摄门。谓于上四门随一即摄余一切故。是故善财或睹山海。或见堂宇。皆名入法界。二圆融门。谓以理融事故全事无分齐。谓微尘非小。能容十刹。刹海非大。潜入一尘也。以事融理故全理非无分。谓一多无碍。或云一法界。或云诸法界。性起品云譬如诸法界分齐不可得。一切非一切。非见不可取。此明诸则非诸也。舍那品云。于此莲花藏世界海之内。一一微尘中见一切法界。此明一即非一也。是故善财或暂时执手。遂经多劫。或入楼观。普见三千。皆此类也。上来五门十义总明所入法界。应以总别圆融六相准之。二辨能入亦有五门。一净信。二正解。三修行。四证得。五圆满。此五于前所入法界五门之内有其二门。一随一能入通五所入。随一所入。通五能入。二此五能入如其次第各入所入五中之一。又此上心境二义十门。无碍圆融总为一团。无障碍法界亦以六相准摄思之

第二法界类别亦有五门。谓所入能入存亡无碍。初所入中亦五重。一法法界。二人法界。三人法俱融法界。四人法俱泯法界。五无障碍法界。初中有十。一事法界。谓十重居宅等。二理法界。谓一味湛然等。三境法界。谓所知分齐等。四行法界。谓悲智广深等。五体法界。谓寂灭无生等。六用法界。谓胜通自在等。七顺法界。谓六度正行等。八违法界。谓五热众鞞等。九教法界。谓所闻言说等。十义法界。谓所诠旨趣等。此十法界同一缘起无碍镕融。一具一切。思之可见。二人法界者准此下文亦有十门。谓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诸神菩萨及佛。此并缘起相分。参而不杂。善财见已。便入法界故名人法界也。三人法俱融法界者。谓前十人十法同一缘起。随义相分。融摄无二。思之可见。四人法俱泯法界者。谓平等果海离于言数。缘起性相俱不可说。五无障碍法界者。谓合前四句。于彼前人法一异无障。存亡不碍。自在圆融如理思之。二明能入亦有五重。一身。二智。三俱。四泯。五圆。谓入楼观而还合身证也。鉴无边之理事智证也。同普贤而普遍俱证也。身智相即而两亡俱泯也。一异存亡无碍自在圆融也。又发心品云。甚深真法性妙智随顺入无边佛土中。一念悉周遍。案云前二句智入法界。后二句身入法界。由身智无碍故。智入理身遍土也。余准可知。三能入所入混融无二。际限不分。就义开异。理仍不杂。此五能所如次反通。如理思摄。四能所圆融形夺俱泯。五一异存亡无碍具足。上来约类辨竟

第三约位明入法界者。准下文中。所入法界大位有二。所谓因果。于前人法无不皆是佛果所收。即如来师子奋迅三昧所现法界自在是也。又于前人法无不皆属因位所收。即文殊普贤所现法界法门是也。此因位中曲分有五。则信等五位之法界也。准摄可知。二明能入。准文亦二。对前果位明诸菩萨顿入法界。对前因位寄显善财渐入法界。因果既其无碍。渐顿亦乃圆融。但以布教成诠寄斯位别耳

四释文者。此一品中大分有二。初明本会。二尔时文殊从善住楼阁出已下明末会。亦则前明果法界后明因法界。又前明顿入法界。后明渐入法界。又前总后别。则本末圆融无碍思之

就前本会中长分有十。一序分。二请分。三三昧分。四现净土分。五集新众分。六举劣显胜分。七偈颂赞德分。八普贤开发分。九毫光示益分。十文殊述德分

就初序分有三。初尔时佛在明智正觉世间圆满。舍卫城等器世间圆满。与五百等众生世间圆满。初文可知。器中有三。谓一城。二园。三阁。城名具言名室罗伐悉帝。讹略称舍卫。此翻云闻者城。谓昔有古老仙人住于此处。复有少仙名为闻者。于老仙所听受法要。老亡已后。少于此处建立城郭。因以为名。园在城南可三四里。只是太子之名具言誓多。此云战胜。又无父曰孤。无子曰独。须达长者惠施资给名给孤独。然长者侧金买地。太子施树同成。二人共立伽蓝故俱以名焉。园内别阁宣法之所。名曰讲堂。体无不周曰大。德无不备曰严。用依体起故曰重阁。第三众中亦三。谓一菩萨。二声闻。三诸天王。初菩萨中亦三。谓一举数。二列名。三叹德。名中先标上首二人。以其是助化主故。释有三义。一普贤当法界门。是所入也。文殊当般若门。是能入也。表其入法界故。二普贤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三普贤明广大之义文殊明甚深之义。深广一对故标上首。次列名中有一百四十一大位。十十有十四位。初十同名幢。显行德高出故。二十同名端严。表福智二严故。十中欠一是减数也。三十同名藏显德备含摄故。四十同名眼明照法界故。十中剩二是增数故。五十同名天冠表净德冠于心顶故。六十同名周罗。此云顶髻。表德重尊高故。七十同名光十四位中各以二义释妙光。具身智光照内外故。八十同名幢者。幢有二义。前明独出义。今辨降伏义。九十同名音明美音悦机故。十十同名上德过众表故。十一十同名妙德吉祥显胜故。十二十同名王于法自在故。十中剩一亦是增数也。十三十复同名音者。音有二义。前明音体美妙。今显巧诠妙法。十中剩一亦增数可知。十四十同名觉鉴理察机故。十中欠二亦是减数可知。如是等结也。就叹德中十句有二义。一此十句德遍通上诸菩萨。一一皆具。二别叹前十五位德。谓初句叹前二上首德。以普行普境皆通一切。彼二同成此德故。二持无量等叹前十幢十严二位菩萨。谓身幢独出。具德端严。能遍至故。三具足无碍等叹十藏十眼二位菩萨。谓具无碍藏净眼见佛故。四至无量等叹十天冠十周罗菩萨谓天冠顶发以自严身。同梵王形。至诸佛成道之所。观佛无休。请说法故。五无量智光等叹十光十幢菩萨。谓智光普照甚深法故。又伏痴闇故。六于无量等叹十音菩萨。谓美音清辩说无尽故。七究竟等叹十上十妙德菩萨。谓同虚空之上智极净境之妙德也。八无所依等叹十王菩萨。谓无依现色自在。为王亦现王身故。九除灭等叹后十音菩萨。谓内离智障。巧说分别众生界故。十虚空智等叹十觉菩萨。谓放阿含光善觉照故。又释此十句摄为五对。初二一对。初行德内充。后多身外遍。次二一对。初净眼观佛。后观无厌足。次二一对。初内智照法。后辩说无尽。次二一对。初内智同空。后现身普应。次二一对。初内离智障。后外演慧光。又释此十句中初句为总。余九是别。莫不皆显普贤行故。一身诣佛普。二遍见佛普。三见无休普。四智照理普。五辨多劫普。六理智净普。七量智现身普。八断障普。九光照普。并准释可知。二声闻众中亦二。举数叹德。言声闻者。佛地论云。闻佛言音而入圣道故曰声闻。又瑜伽八十二云。从他听闻正法言音。又能令他闻正法声故曰声闻。大者是第四果故。又是不动种姓故。诸声闻中最尊大故。如鹙子等。又此等并是回向大乘之声闻故云大。佛地论云。如实义者。皆不定种姓声闻得小果已。趣大菩提故名为大。解云以其未入圆教一乘普贤法故。是故下文如聋盲也。如上性起品云声闻缘觉不闻此经。又云若菩萨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种道品善根。不闻此经。虽闻不信。是等犹为假名菩萨。此之谓也。又释此等并是大菩萨示现作声闻。如新译花严不思议境界分中说。以显此法深胜故示现如聋盲也。二叹德中十句分四。初四句证涅槃舍生死。谓觉真谛者见道也。证实际者修道也。深入性者无学道也。由此证理满足故。舍离分段故。云离生死海。又由怖畏生死故云离也。又由无方便慧故证实际也。由无大悲故舍离生死也。二次二句住空断结。初住空者。谓此人空之理亦是如来二空之一故云如来境也。唯契此分故云安住。后句由住人空断离四住之惑。谓九结十使相应缠缚。三次二句通力自在。谓于世无染故云不着一切。神通遍游故云游行虚空。四次二句疑尽信坚。谓成就不坏信故也。又释此并信佛甚深自在果法。明知是大菩萨。三诸天中亦二。举数叹德。叹德中十句摄为五对。初二一对叹宿因德。谓已供过去佛。久已益众生。自下皆叹现行德。次二一对叹行慈入智德。谓慈念无间救生入智。次二一对叹在染显净德。谓不舍染众生出佛真净法。次二一对叹护持德。谓护于果法使正教流通。持于因法证性决定。又外能守护持法之者。内自受持佛真性法。后二一对叹家业德。谓生于佛家作求佛业。一切智因名为智门。以能通至佛智故云门也。上来序分竟

同类推荐
  • 立斋遗文

    立斋遗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戒要集

    归戒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迷忘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迷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帝君是个心机boy

    帝君是个心机boy

    腾漪涵,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大学生!失足过世,灵魂穿越,后来灵魂寄居在了一个同音名字的女孩藤漪菡身上,成为了妖界最低等的妖之一,菟丝子植物。向临渊,他是妖界帝君之一的高等植物沉香木,掌管着妖界所有植物的生杀大权和生产生活。没有他,她不仅失去所有生活,还会失去唯一的生命。
  • 塑造未来

    塑造未来

    常人往往会对未来充满恐惧,甚至有些人不惜破坏规则、违反伦理,企图获得美好的未来。本书作者独创“动物法则”来帮助我们理清自我,塑造未来。
  • 重生复仇:狂傲千金来袭

    重生复仇:狂傲千金来袭

    重生前,她是豪门里最苦逼的屌丝千金,受尽后妈和姐姐的欺负。被打,被送进疯人院,被男医生反复骚扰……重生醒来,带着前世的仇恨与不甘,她立誓要为自己和死去的妈妈报仇!不管是绿茶女表,还是毒莲花,她也照收拾不误!只要是继姐看上的男人,她照单全抢!管你难搞不难搞!所有复仇路上的劲敌,只配做她脚下的炮灰!
  • 假如爱有天意

    假如爱有天意

    我叫林靡,五年前,我读高三。我最好的朋友因为想买一部手机,骗我签下贷款协议。从此,我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绝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都市之崛起

    我的都市之崛起

    一段本是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承诺而改变,在这个都市之中风起云涌
  • 天道赏罚者

    天道赏罚者

    一次意外的迷路让洛风进入了一处古宅获得了赏罚令。对于做善事的要赏,对于做恶事的人要罚。天道赏罚者,掌控天道。修仙者如若扰乱社会治安统统抓起来。维护修仙者与社会安全。我有赏罚令我怕谁?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偏执夫君的纯情娘子

    偏执夫君的纯情娘子

    大学毕业,刚找到一个博物馆的工作,没想到就遇到了博物馆连续失窃事件,搞得人心惶惶,最后馆长想出了特别坑的办法,下班以后让每个人带一件文物回家保管,但是这样漏洞还是多多呀!经过一系列的保密工作,林璃月得到一件说是千年以前的串珠项链,在她看来并不起眼的项链却让她遇到不寻常的事情! 回家的路上遇到雷雨天气,没干坏事的她,第一次被雷劈了,等到她再次醒来,却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想着找工作填饱肚子,却又遇到了傲娇的主子,被逼无奈做了别人的贴身丫鬟,开始了她的悲惨人生。“月儿,打盆水来!”“是!”“月儿,给本公子宽衣!”“是!”“月儿,今晚由你侍寝!”说好的不近女色的,这是几个意思!!
  • 咏慵

    咏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轮回之期

    轮回之期

    梦魇苏醒,轮回降临位面之子,改变命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念永生,是唯神袛。亘古神话,奉我为王。……世间之人皆都贪生惧死,殊不知死亡却也是另一种新生。四季交替,生命的寂灭与复苏无不是遵循天道法则之理。空间是器皿,轮回是周期,时间是动力,唯有意志不灭恒心不死,方能在这无尽虚无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