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3600000021

第21章

初明种类者。小乘唯有一类娑婆等界。无别净土。三乘中有二。一约佛自住处有三。一法性土。二实德土。谓妙行等。三色相土。谓胜宝等。后二为自受用土。此三非是摄化处故此中不辨也。二约佛摄化处亦有三。一化身土。此有二。一染谓此娑婆等此约释迦。二净谓余方化土此约余佛。二变染土。谓足指案地等。三他受用土。谓十八圆满等。初中二。若依始教唯有百亿阎浮百亿释迦为摄化境。若依终教如智论中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数。数至恒沙为一世界性。数此性复至恒沙为一世界海。数此复至恒沙为一世界种。数此复至无量恒沙为一佛世界所化分齐。其受用土若始教在色界顶。为引小乘同界说故。若依终教不在三界。如涅槃云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无胜。是释迦佛实报净土。又于一切须弥楼山世界畔间往往数有一净佛土。此通报化为引众生。三依一乘有二。一约果分十佛自体国土海。此当不可说。寄缘说十。如第二会说。二约摄化处有三类。一从须弥山界及树形等已去乃至一切众生形世界海为第一类。二三千界外别有十世界。一世界性。二世界海。三世界轮。四世界圆满。五世界分别。六世界旋。七世界转。八世界莲华。九世界须弥。十世界相。此等当万子已云轮王境界为第二类。三十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具足主伴如帝网等。是佛境界为第三类。此上三类通有十事。为首成世界。一说世界海。二起具因缘世界海。三住世界海。四形世界海。五体世界海。六庄严世界海。七清净世界海。八如来出世世界海。九劫世界海。十坏方便世界海

二所居人者。若小乘唯有有余依圣及凡位居也。三乘三中初二通有凡夫二乘及地前菩萨并佛化身居也。后一初地上菩萨及佛报身居也。解深密经中三地菩萨生佛净土者彼约七地明义。即初地当彼第三也。又起信论中许地前菩萨见报身佛者彼约终教。依三昧见也。一乘三中多分论时。初见闻位。次解行位。后向果位。通即可知。三处佛身同是十佛也

三名体者。世是时。界是分齐。谓于时中分齐显现。从相得名。繁多奥积深广难穷同名海也。世界即海从喻。持业释也。若小乘以子母七微及色等四尘并能造四大实色为体。若三乘中凡小地前俱以赖耶识为体。地上二义。报土亦同赖耶识为体。若二智所现即以唯识智为体。故摄论云。菩萨及如来唯识智乃至为净土体故。若依终教俱以如来藏真如为体。若一乘以无尽法界通三世间。人法理事等诸行相即互为其体准思可知

四染净者。若小乘唯染。三乘有二。一约位。二约法。初中有四对显其染净。一约因果。谓金刚已还菩萨所住名果报土。不名净土。以过患未尽故。唯佛一人使习都亡所居名净。是故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二约一向非一向。谓八地已上菩萨所住得名净土。以一向出三界事故。具足四句一向义故。谓一向净一向乐一向无失一向自在。七地已还未名净土。以非一向出三界故。纵由愿力而得出者。四句一向不具足故。谓无流观智有间断故。非无失等也。此依摄论辨。三约纯杂。谓凡夫二乘杂居之处不名净土。地上菩萨生处名净故。瑜伽论说世界无量有其二种。谓净不净清净世界中。无那落伽傍生饿鬼。亦无欲界色无色界。纯菩萨众于中止住。是故说名清净世界。已入第三地菩萨由愿力故于彼受生。无有异生及非异生声闻独觉。解云。此第三地既名净意乐。即是欢喜地。以约七地辨故。四约退不退。谓入十住已去不退位。三贤菩萨生处名为净土。于中亦有四果二乘等。如阿弥陀土生彼皆住正定等。堪任已还轻毛退位。三聚众生共生之处不名净土。此四对八义中。初约果唯净。后约退唯染。中间相形皆通染净。二约法四句者。或唯净谓于上四门中形取净故。退位所居自性净故。或唯染谓四门中相形取染故。佛果随缘约机说故。起信论中名随染业幻所作也。或俱由前二义不相离故。或俱非以二义互融非定一故。二相尽故。一乘亦二。初约类中初类染。后类净。中类通二。二约法中或俱净以即佛故。或俱染即众生故。或具二由前二义不相离故。或不俱以二相融二相尽故。上三类中一一皆具此四句准思知之

第五流无流者。若小乘唯有流。三乘有二门。一随相门。二融通门。初中四句一唯有流谓凡小地前所变土。二唯无流谓佛所现土。三俱谓地上菩萨二智所变及赖耶所现。此二虽为苦道二谛摄然无别二体。但随义异摄。四俱非谓皆即空故。不堕数故。此上约始教。二融通中亦四句。一或一切皆无流乃至凡位亦尔。以离诸流性故。如经云。色无流无系受想行识无流无系乃至广说。二或一切皆有流乃至佛亦尔。以不离流法故。如经言。诸佛安住三毒四倒五欲等中得阿耨菩提乃至广说。前句不异流之无流故即无流。后句不异无流之流故无流即其有流。三俱以前二义不相离故。四俱非以皆离缚脱性故。如经言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乃至广说。一乘中如缘起法界。若无一即一切不成。互融无碍亦具四句。全摄可知思之

第六共不共者。于中有二。先明分齐。后显义相。初中随一世界皆是有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问凡一世界有几有情异熟识变。答唯识论中有三师说。初师说云。一切有情。以契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所共起故。次师破云。若尔诸佛菩萨应实变为此杂秽土。诸异生等应实变为他方此界诸净妙土。又圣者厌离有色生无色界必不下生变为此土复何所用。有此三种大过失故明不得通一切有情。应说现居及当生者彼异熟识变为此界。经依少分说一切言。诸同业者皆共变故。后师转破第二云。若尔器世界将坏时。既无现居及当生者。谁异熟识变为此界。又诸异生厌离有色生无色界现无色身。预变为土此复何用。设有色身与异地器粗细悬隔不相依持。此变为彼亦何所益。亦由如此三种大过。是故现居及当生者皆不成变。谓初器将坏。当生现居俱无受用。二若现受无色界身而于此土无受用义。三设有色界身与此粗细异。亦无依持受用。是故此三俱无变义。若尔谁识变耶。正义应云。凡所变土本为色身依持受用故。若于身可有持用。设令生在他方自地彼识亦得变为此土。故器世界将坏。初成虽无有情而现有土。此土并依唯识论辨。第二显共不共义相者。若小乘中既是极微所共合成故唯是共。若三乘中有四句。初或亦唯共。谓彼依报虽不离识而识是别。土相是一。由彼彼识中共相种子共所现故。如揽四尘共成一柱。一柱之相不离四尘。非随四尘而有四柱。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若自受用土佛与诸佛共有一土。犹如法身诸佛共依故。以是同法性土故。若他受用土亦佛与菩萨之所共有。如王与臣共有一国。诸杂染土亦是有情共业所现故无别也。二如是依果实皆不共以各于自本识中现故。论云。俱是有情异熟识各变。同处相似不相障碍。如众灯明。如多所梦。因类是别。果相相似。处所无别。假名为共。实各有异。诸佛净土亦复如是。各别识变皆遍法界。同处相似说名为共。解云。若有一土不随识别。则心外有法不成唯识。论云。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由是当知。皆自识变故各不同。三亦共亦不共者由前二说不相离故。瑜伽云。外等诸物或由不共分别为因。或复由共分别为因。若共分别之所起者。分别虽无由他分别所任持故。而不永灭。若不尔者他之分别应无其果。彼虽不灭得清净者。于彼事中正见清净。譬如众多修观行者。于一事中由定心智种种无量异见可得。彼亦如是。解云。此说依报随共分别。其不共分别同前第二。是故随外器世界皆具如是二义而成故双存也。四非共非不共者有二义。一由前二说互形夺故。随定取一不可得故。是故俱非。二由土依识土相尽故。识从缘起无自性故。是故共与不共性相皆离不可说也。此上若约果报赖耶识所变等即是初教。若如来藏赖耶所现即属终教。若一切相尽唯一净心平等平等。离言绝虑即属顿教。若依圆教有二义。一如前诸教所说即同无尽法界帝网重重即入无碍具足主伴即属此摄。二以义求亦有四句。一或唯共以同一法界故。相即故。二或唯不共以缘起各别故。相不杂故。三或俱以上二义不相离故。以全体相即而不坏故。四或俱非以二相泯故。形夺尽故

第七世间涅槃门者有二。初随相。二融通。初中有四句。一或唯世间谓地前及凡位所居。二或唯涅槃谓诸佛果位所住涅槃。设自受用土亦得是彼大涅槃摄。三或亦世间亦涅槃。依宝性等论依无流法界中有三种意生身应知。彼因无流善根之所作故名为世间。非是有流业烦恼作亦名涅槃。依此义故。胜鬘经云。世尊有有为世间有无为世间。有有为涅槃有无为涅槃。解云有为世间是凡位。无为涅槃是佛果。有为涅槃无为世间是变易报。所望异故属俱句。四义准诸佛清净法界是非世间。非涅槃。以非是二乘涅槃故。又亦非双林涅槃故。二融通者亦四句。一或唯世间谓佛净土亦悉是器世间摄故。二或唯涅槃谓众生染土亦相尽同性故。三或俱以理事无碍故。论云。世间与涅槃无毫厘差别。以无别故。无二而二双现前也。四以无毫分别故。二而无二。形夺俱尽故俱非也。经云。如来不见生死不见涅槃。又此经云。世间与涅槃二俱不可得。此之谓也

第八依正门者。若小乘是唯依报。三乘中器世间虽是本识及镜智所现。而唯依报摄。若依圆教中通三世间。以舍那佛有国土身等是故世界悉是佛身。又有众生形世界等。是故众生即世界。此并依正混融无碍故也。相即自在故

第九人法门者。小乘非人法。三乘可有是法门义。一乘具有。是佛普贤及众生等故唯是人。或诸世界并是法门故。如文云。清净妙形入于无量正法之门。此明世界等悉是法门

第十无碍门者。小乘世界唯是事相。于上但有苦无常空无我等理。三乘中法性土唯理。余皆是事。然上二宗。理之与事非一非异名为无碍。若一乘中略有十重。一情事无碍。谓应情显现事超情外。文云喻如幻无方皆从妄想生。二理事无碍。谓全同真性而刹相宛然。文云法界不可坏莲华世界海等。三相入无碍。谓文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等。四相即无碍。谓文云无量世界即一世界等。五重现无碍。谓于尘中见一切刹。刹内尘中见刹亦尔。如是重重如因陀罗网。六主伴无碍。凡一世界必有一切。以为眷属。七体用无碍。谓一刹海必有大用。赴机说法。八隐显无碍。谓染净隐显异类隐显等。约缘定之可知。九时处无碍。谓或于一刹现三世劫。或一念中现无量刹。如是无碍。十成坏无碍。谓成即坏坏即成等。无碍显现自在难知。超过情虑。此十无碍同时具足。应以六相方便而会融之。十世界义略辨如是。诸余义相随文当显

第二依章别释中。十内初一不释。以释余九即为说故。文中初释前八后释第十。前中初七各二。谓长行及颂初文无颂。初中长行内四。一标二成三辨四结。一切世界海者是彼三类各各非一故也。已成等者一以此诸缘通成三世一切世界。而诸世界已未等异。二成一世界即遍三世。前缘通界别。后界通缘别思之。此约一乘。八缘中。一后得通慧。二缘起法尔。三所化业力。四菩萨行满。应于彼界而得成佛。则由此力彼界得成。五普因成也。六菩萨为严净无余刹故修愿行。刹随愿行无碍容持故云解脱自在。七大觉正因。八普愿摄成。然此八中初四是权成。其粗相故。亦通染。后四约实成。其细相故。唯是净。如经我此土常安稳等。而一世界即具粗细故也。又此八中总有四对。一初及第七约佛明权实。二八及第五别约普贤明权实。以第八是为物故。三四及第六通约一切菩萨明权实。四第二及三约理事为权实。以业行缘成不实故也。何故要具如此四缘。谓佛为教主。普贤是助化。菩萨及众生所化。初二中若无权无以熟生。若无实无以应真。后二中众生业报缘虚后必有所依真性。如此八种等尘数因缘成一世界。皆互无障碍全体遍收作不作等如缘起性。即空即有即一即多融无分别思之。余一一界准之。颂中有二十分七。初四颂前佛神力。于中一刹依镜智现。二土以行修成。三化菩萨。四悟众生。次四菩萨应得道力。于中初上半明行因。下半明智果。度犹到也。二上半明土因。下半起土果。三上半依正因成。下半明证入依正果境。四上半果广。下半因久。次二颂众生业力。次二颂菩萨严净佛土愿行力。次二颂普贤善根力。次四颂普贤自在愿力。次二颂佛依果故也。此颂总通缘起异义。即为法如是故。不别颂也

第二住中长行内二。先具标数。谓凡一世界即具如是刹尘所依故云一一也。二略列七事。一依善净力住。二依无碍。三依如意宝或一切。四依通明。五依缘起力。六依法身持。七依法界愿。依智论中摩诃名大那名无。伽名罪。此约无失义释。又云或名大象。即陆行中力大也。或名大龙。即水行中力大也。又初如善调象能破军敌约自利也。后如大龙降雨约利他也。颂中十六半分九。初一颂依庄严住。二一颂虚空住。三二颂依宝住。四一颂佛光谓威神是也。五一颂力士。六五颂上标中刹尘。依此犹略也。七二颂幻业。八一颂普贤愿力。九二颂半通显因陀罗网安住相。初偈一尘内现依正。后一半类多尘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悟经

    悟经

    《悟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儒、道、兵、法等历代名人的思想,并将其加以客观分析,全书共十一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同时它又与当今人们为人处世的许多观念有深度的契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世神凰之第一天才小神医

    绝世神凰之第一天才小神医

    月眠儿穿越了,穿成了一个也叫月眠儿的仙门小公主,而且跟小说里那些狗血的原主痴傻废材完全不搭边,这具身体原主那叫一个逆天牛逼,天赋容貌都没得说,家世也是杠杠的,上有爹妈疼着,中有两个妹控哥哥惯着,甚至下还有一个姐控弟弟宠着倾国倾城啥的都不足以形容她的长相,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吊打大陆第一天才,这逆天的,都让她忍不住怀疑她跟原主是不是拿错剧本了?而且原主貌似把她穿过来以后该做的事都提前做好了?她穿过去的时候这具身体才三岁……???然而却已经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在天梦大陆上横着走了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看起来压根不需要她穿过来的剧本上她为毛还会穿过来???
  • 妖禁

    妖禁

    鬼吃人,妖惑心,霊界幽幽锁怨仇人心埋,道行浅,须弥欺欺禁孽缘一缕芳魂,满门惨死,魂入异世,浴火重生!原来世界如此之大,平行之位面,修炼之三界,一次杀戮牵扯出她惊天的身世之谜!且看她如何在这美男遍地、妖孽横行的三界混的风生水起!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超神学院之反派系统初养成

    超神学院之反派系统初养成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当咸鱼,智商中等,又遇到一个咸鱼且爱女装的反派系统,我该怎么办……
  • 妃常危险,胡闹王妃不靠谱

    妃常危险,胡闹王妃不靠谱

    第一次见面,杜灵儿就看到了林非羽……只是一个不小心而已,她就被某人追着喊着要负责。第二次见面,他就狗皮膏药似的赖在她家,蹭吃蹭喝。先是被夺初吻之恨,再是白吃白喝之气,杜灵儿暗想:此仇怎可不报?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在某人的强势攻击下,她不知不觉成为异国王妃。后家境突变,才知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入京救母杀机四伏、危机暗涌,最知良人在身边。他是蒙古小王,身份高贵,但是她也不差,想要把她这个前朝帝女娶回家,路漫漫还修远兮啊!
  • 城南小木又逢春

    城南小木又逢春

    搞笑脑洞小甜文暂时存稿中,第三本开
  • 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

    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

    本书汇集了100个涉及财商教育的经典故事,分为“从爱钱开始”、“永不言败的精神”、“理好财,到处是财富”、“机遇是财缘的指南针”、“智慧就是金子”、“借鸡生蛋成大业”等九辑。
  • 佳偶天成

    佳偶天成

    被批拥有克夫命的辛湄一直期盼能在十六岁生日前找个好看又好用的相公,因缘巧合撞破皇陵的阵法,被镇守皇陵的骠骑将军陆千乔软禁。在与陆千乔斗智的过程中,辛湄豁然开朗,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舍陆千乔其谁?于是彪悍的辛湄在狗血的折子戏编剧赵官人的指导下,死缠烂打追求陆千乔。奈何陆千乔实为战鬼后裔,即将面临变身之劫,生死难料。不想辛湄日后伤心的陆千乔隐忍着对辛湄刻骨的爱,刻意疏远辛湄。陆千乔的变身之劫遭逢异数,未死却再也不记得辛湄,而现在,她是他最鲜美的毒药,只要杀了她,从此世上再无牵挂,成就完美战鬼之身,守护族人的安危;可是这世上少了她,终究是极荒之界,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再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