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1300000047

第47章

黄胆

东垣治一人。年六十二。素有脾胃虚损病。目疾时作。身面目睛俱黄。小便或黄或白。

大便不调。饮食减少。气短上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至六月中。目疾复作。医以泻肝散下数行。而前疾增剧。李谓大黄、牵牛。虽除湿热而不能走经络。下咽。不入肝经。先入胃中。大黄苦寒。重虚其胃。牵牛其味至辛。能泻气。重虚肺本。嗽大作。盖标实不去。本愈虚甚。加之适当暑雨之际。素有黄证之人。所以增剧也。此当于脾胃肺之本脏。泻外经中之湿热。制清神益气汤主之。茯苓、升麻各二分。泽泻、苍术、防风各三分。生姜四分。此药能走经。除湿热而不守。故不泻本脏。补肺与脾胃本脏中气之虚弱。青皮一分。橘皮、生甘草、白芍药、白术各二分。人参五分。此药皆能守本而不走经。不走经者。不滋经络中邪守者。能补脏之元气。黄柏一分。麦冬二分。人参二分。五味子三分。此药去时令浮热湿蒸。上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火炽之极。金伏之际。而寒水绝体于此时也。故急救以生脉散。除其湿热以恶其太甚。肺欲收。心苦缓。皆酸以收之。心火盛。则甘以泻之。故人参之甘。佐以五味子之酸。孙思邈云。夏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是也。麦门冬之微苦寒。能滋水之源于金之位。而清肃肺气。又能除火刑金之嗽。而敛其痰邪。复微加黄柏之苦寒。以为守位。滋水之流。以镇坠其浮气。而除两足之痿弱也。

震按此案讲得冗杂不清。药又太轻。岂能取效。然尚属纯正。道理亦颇有发明处。故选之。

罗谦甫治兀颜正卿。二月间因官事劳役。饮食不节。心火乘脾。脾气虚弱。又以恚怒。

气逆伤肝。心下痞满。四肢困倦。身体麻木。次传身目俱黄。微见青色。颜黑。心神烦乱。

怔忡不安。兀兀欲吐。口恶生冷。饮食迟化。时下完谷。小便癃闭而赤黑。辰巳间发热。日暮则止。至四月尤盛。罗诊其脉浮而缓。金匮要略云。寸口脉浮为风。缓为痹。痹非中风。

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跗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以茵陈叶一钱。

茯苓五分。栀子仁、苍术去皮炒、白术各三钱。生黄芩六分。黄连、枳实、猪苓去皮、泽泻陈皮、汉防己各二分。青皮去白一分。作一服。以长流水三盏。煎至一盏。名曰茯苓栀子茵陈汤。一服减半。二服良愈。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酸寒。佐以苦甘。又湿化于火。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以苦泄之。以淡渗之。栀子、茵陈苦寒。能泻湿热而退其黄。故以为君难经云。苦主心下满。以黄连、枳实苦寒。泄心下痞满。肺主气。今热伤其气。故身体麻木。以黄芩苦寒。泻火补气。故以为臣。二术苦甘温。青皮苦辛温。能除胃中湿热。泄其壅滞。养其正气。汉防己苦寒。能去十二经留湿。泽泻咸平。茯苓、猪苓甘平。导膀胱中热。

利小便而去癃闭也。

至元丙寅六月。时雨霖霪。人多病湿温。真定韩君祥。因劳役过度。渴饮凉茶。及食冷物。遂病头痛。肢节亦疼。身体沉重。胸满不食。自以为外感内伤。用通圣散二服。加身体困甚。医以百解散发其汗。越四日。以小柴胡汤二服。复加烦热躁渴。又六日。以三一承气汤下之。躁渴尤甚。又投白虎加人参、柴胡饮子之类。病愈增。又易医用黄连解毒汤、朱砂膏、至宝丹之类。至十七日后。病势转增。传变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罗诊其脉紧细。按之空虚。两寸脉短不及本位。此证得之因时热而多饮冷。加以寒凉寒药过度助水乘心反来侮土。先囚其母。后薄其子。经云。薄所不胜。乘所胜也。时值霖雨。乃寒湿相合。此为阴证发黄明矣。罗以茵陈附子干姜汤主之。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淡渗之。以苦燥之。附子干姜辛甘大热。散其中寒。故以为主。半夏、草豆蔻辛热。白术、陈皮苦甘温。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实苦微寒。泄其痞满。茵陈苦微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去肤腠间寒湿而退其黄。故为佐使也。煎服一两。前证减半。再服悉去。又与理中汤服之。数日气得平复。或者难曰。发黄皆以为热。今暑隆盛之时。又以热药治之而愈。何也。罗曰。主乎理耳。成无己云。阴症有二。一得始外伤寒邪。阴经受之。或因食冷物。伤太阳经也。一者始得阳证。以寒治之。寒凉过度。变阳为阴也。今君祥因天令暑热。冷物伤脾。过服寒凉。阴气大胜。阳气欲绝。加以阴雨寒湿相合。发而为黄也。仲景所谓当于寒湿中求之。李思顺云解之而寒凉过剂。泻之而逐寇伤君。正以此耳。圣贤之制。岂敢越哉。或曰。洁古之学。

有自来矣。

震按此二案。前系湿热。后系湿寒。病固易辨。而论治论药。悉本内经。由其学有根柢也。

虞天民治一人。年三十余。得谷疸证。求治。以胃苓汤去桂。加茵陈。数十帖。黄退。

自以为安。不服药十数日。后至晚。目盲不见物。虞曰。此名雀目。盖湿痰盛而肝火有余也。

用猪肝煮熟。和夜明砂作丸。服之目明如故。来谢。虞曰。未也。不早服制肝补脾消痰之剂必成蛊胀。伊芳不信。半月后。腹渐胀。痞满。复求治。仍以胃苓汤倍二术。加木通、麦冬煎汤下褪金丸。一月而安。

江篁南治犹子三阳患疸证。皮肤目睛皆黄。小溲赤。左脉弦而数。右三部原不应指。今重按之隐隐然指下。证见午后发热。五更方退。以茵陈五苓散除桂。加当归、栀子、黄柏、柴胡。数服。继用人参养荣汤。乃八物除芎。加囗、陈皮、五味、姜、枣。兼人乳、童溲。

热退三日。已而复作。间日发于午后。肌热灼指。脉近弦。乃作疟治之而愈。后数年。复患目睛黄。午饭难克化。则小溲黄。以黄囗建中汤除桂。加白术、陈皮、茯苓、半夏、神曲、麦芽、姜少许而退。

震按此二案治法。皆平易中正。但前之鼓胀。后之疸症。皆新病。不因久病致变。故与所用诸方恰合。

缪仲淳曰。太学顾仲恭。遭鼓盆之戚。复患病在床。一医诊视。惊讶而出。谓其旦晚就木。因延予诊之。左手三部俱平和。右手尺寸亦无恙。独关部杳然不见。谛视其形色。虽羸。而神气安静。予询之。曾大怒乎。曰然。予曰。此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之证也。

经云。大怒则形气绝。而况一部之脉乎。甚不足怪。第脾家有积滞。目中微带黄色。恐成黄疸。两三日后。果遍体发黄。服茵陈利水准肝顺气药。数剂而痊。

震按金匮要略云。病疽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就余生平所验。分毫不爽。有先因他病而后发黄者。有先发黄而后现他病者。必于半月一月之内退尽其黄。则他病亦可治。设或他病先瘥而黄不能退。至一年半载仍黄者。必复现他病以致死。大抵酒伤。及有郁结。与胃脘痛。皆发黄之根基。而泄泻肿胀不食。乃发黄之末路。若时行病发黄亦多死。谚所谓瘟黄也。惟元气实者。审其为瘀血。为湿热。逐之清之。得黄退热亦退乃可无虞。古人医案。俱未有说及久黄者。可为余言之一证。即如此条。关脉不见。亦云数剂而痊。要知因于大怒。偶然不见耳。若并未动怒。关脉连日不见。目中微带黄色。即为脾绝之征。死无疑矣。

身痒

倪仲贤治吴陵盛架阁内子。左右肩背上下患痒。至两臂头面皆然。屡以艾灼痒处。暂止复作。如是数年。老人切其脉曰。左关浮盛。右口沉实。此酒食滋味所致也。投以清热化食行滞之剂。其痒遂止。

江汝洁治一妇人。患上身至头面俱痒。刺痛起块。众医皆谓大风等证。江诊得左手三部俱细。右手三部皆微实。大都六脉俱数。经曰。微者为虚。弱者为虚。细者气血俱虚。盖心主血。肝藏血。乃血虚无疑。肾藏精属水。其部见微。乃为水不足。水既不足。相火妄行无制。以致此疾。经曰。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右手寸脉实。实者阳也。脉经曰。诸阳为热。

乃热在肺分。火克金故也。且肺主皮毛。皮毛之疾。肺气主之。胸膈及皮毛之疾。为至高之疾也。右关微实。乃火在土分。土得火则燥。肌肉之间。脾气主之。肌肉及皮毛痛痒。皆火热在上明矣。右尺微实。火居火位。两火合明。阳多阴少。治宜补水以制火。养金以伐木。

若作风治。未免以火济火。以燥益燥也。乃以生地、白芍各一钱。参、囗各六分、连翘、丹皮各六分。麦冬八分。柏皮、防风、甘草各四分。五味子九粒。黄连四分。水煎温服。渣内加苦参一两。再煎洗。十数剂而安。

立斋治一女子十二岁。善怒。遍身作痒。用柴胡、川芎、山栀、芍药以清肝火。生地、当归、黄芩以凉肝血。白术、茯苓、甘草以健脾土而愈。半载后。遍身起赤痕。或时眩晕。

此肝火炽甚。血得热而妄行。是夜果经至。

意庵治一人。因田间收稻。忽然遍身痒入骨髓。用食盐九钱。泡汤三碗。每进一碗。探而吐之。如是者三。而痒释矣。

一小儿遍身作痒。以生姜捣烂。以布包擦之而止。

震按河间谓痒为美疾。以其搔爬有趣。且与身命无伤也。然亦有屡治不效者。以不得病因。而漫以凉血祛风为治耳。今观倪江薛三案见解。用药俱精细周到。可见。昔贤虽遇轻证亦不肯忽略。

麻木

东垣治一妇麻木。六脉中俱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弦在其上。是风热下陷入阴中。

阳道不行。其证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夜甚。觉而目开。则麻木渐退。久乃止。惧而不睡。

身体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肌肤充盛。饮食二便如常惟畏麻木不敢合眼为最苦。李曰。麻木为风。皆以为然。然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喻如绳缚之人。释之则麻作。良久自已。此非风邪。乃气不行也。经云。阳病囗目而动轻。阴病闭目而静重。灵枢云。开目则阳道行。阳气遍布周身。闭目则阳道闭而不行。如昼夜之分。

以此知其阳衰而阴旺也。时痰嗽者。秋凉在外而湿在上也。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于脾也。

时烦躁者。经脉中阴火乘其阳分也。法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去湿。通行经脉。调其阴阳则已。非脏腑之本有邪也。黄囗五分。人参三分。甘草炙四分。生一分。陈皮归身各二分。佛耳草四分。白芍三分。草豆蔻、苍术各一分半。白术二分。黄柏酒洗。苓、泽、升麻各一分。水煎服。八帖而愈。名曰补气升阳和中汤。

一人年七旬。病体热麻。股膝无力。饮食有汗。妄喜笑。善饥。痰涎不利。舌强难言。

声嗄不鸣。李诊脉。左手洪大而有力。是邪热客于经络之中也。二臂外有数瘢。问其故。对以燃香所致。李曰。君病皆由此也。人身经脉。手之三阳。从手表上行于头。加以火邪。阳并于阳。势甚炽焉。故邪热妄行。流散于周身而为热麻。热伤元气。则沉重无力。热泄卫气则多汗。心火盛则妄喜笑。脾胃热则消谷善饥。肺金衰则声不鸣。仲景所谓因火为邪。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内经云。热淫所胜。治以苦寒。佐以苦甘。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用黄柏知母之苦寒为君。以泻火邪。壮筋骨。又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黄囗、生甘草之甘寒。

泻热补表。五味子酸。止汗补肺气之不足以为臣。炙草、当归之甘辛。和血润燥。升、柴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自地升天。以苦发之者也。以为佐。命其方曰清阳补气汤。又缪刺四肢。以泻诸阳之本。使十二经络相接而泄火邪。不旬日而愈。

震按东垣论病。悉本内经。简明确切。能发其所以然之故。用药亦本内经。以药性气味配合脏腑经络。绝无粉饰闲词。而轩岐要旨昭然若揭。诚非挽近可及。第药止一二分至四五分。何太少耶。岂以气味配合得当。机灵而径捷耶。后贤常云。愿学仲景。不学东垣。然东垣以极轻之分两。能愈疑难之久病。亦正易学。

吴茭山治一妇。夏月乘凉。夜多失盖。因得冷风入骨。两足麻木。疼痛不已。服祛风止痛药。不效。与大防风汤数服。其疾渐轻。仍以乌头粥服三晨而愈。

震按上二案所用诸药。细腻熨贴。此案所用二方。直捷爽快。俱与病情吻合。遂各见其妙。

李士材治文学陆文湖。两足麻木。自服活血之剂。不效。改服攻痰之剂。又不效。经半载后。两手亦麻。左胁下有尺许不知痛痒。李曰。此经所谓着痹也。六脉大而无力。气血皆损。用神效黄囗汤。加茯苓、白术、当归、地黄。十剂后。小有效。更用十全大补五十余剂始安。

少宰蒋恬庵手足麻痹。目中睹一成两。服补血药不应。改服脾药。精神困倦。李诊得寸口脉大。两尺独涩。此心肾不交。水泛为痰之故也。乃取地黄丸料作煎剂。倍用泽泻、茯苓入青盐少许。凡六剂。而岐视遂收。乃兼进参、囗安神之剂。一月而康复如常。

震按上条气血兼补。原系古人成法。此条用地黄汤。因两尺脉涩。故先补肾。继以参、。仍是治麻成法。后案张公以参汤下紫雪。则别有洞天矣。由其病根在痰火也。开眼则麻确是东垣对面文章。讲得最好。

同类推荐
  • 事林广记后集

    事林广记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erchant of Venice

    Merchant of Ven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ona Perecta

    Dona Perec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Young Forester

    The Young Fore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阙录,仙师妙徒

    天阙录,仙师妙徒

    昆仑太乙宫,圣尊亓琞。神秘,尊贵,天下苍生奉若神明,却独对她宠得没有底线。西陵将军女儿祝一夕,追随西陵太子到昆仑拜师学艺,意外跌落深谷丧命。生死之际与封印在谷底的剑灵结契换来十年性命,除非修成仙身,否则小命难保。因着他是半仙之身,灵血有助她与剑灵提升修为,她千方百计赖在了他的身边,只为时不时偷他一点灵血祭剑。昆仑之巅,十年师徒,他倾囊相授,助她修仙求道。十年之后,她终于修成正果,一心想摆脱剑灵之咒与他携手遨游天地。到头来,却是被他送入焚仙炉,烧得灰飞烟灭将她仙元炼成一半龙珠,助他前世所爱的西海三公主重归神位。然而,一切尘埃落定,他夜夜梦见的却是那梨涡浅笑的容颜……百年后,轮回塔倒,魔族倾巢进犯天界,南天门上狭路相逢。他是重归神界的无极圣尊,身旁自有那高贵无双的龙三公主。她是幽都统战诸魔的四方魔主,身后站着睥睨三界的魔尊帝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是古代兵家计中国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译注》对《三国志》进行白话的翻译和注释,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内容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时期,约成书于明清。本书根据计名,多选取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简介:文轩,男,80后人,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喜爱中国古代文化,向往先秦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心服儒家仁者风度,欲“为往圣继绝学”,作品有《人间词话注释》《三十六计译注》等。
  • 国子监绯闻录

    国子监绯闻录

    新书已发! 你是无意一缕穿堂风,却偏偏孤倨引山洪!-------沈泽棠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为查案的小女子,女扮男装考科举、上朝堂,稍不留神,被首辅大人叼回府镇宅的故事。页里非刀读者扣扣群:陆壹伍伍玖捌贰肆柒
  • 女友超猛

    女友超猛

    一不小心将女友养成了超级大BOSS!怎么办?女强男弱还没见过面……
  • 妆点江山

    妆点江山

    父亲威逼,母亲出家,丈夫不爱,姐姐早亡,本以为太子登基她就拥有了全世界,没想到因一场皇位之争,太子被废,慕容家也受到牵连。但那又怎样,是我的我终究要夺回来,不是我的,我争取夺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帝追妻:修罗狂妃要逆天

    邪帝追妻:修罗狂妃要逆天

    她原是现代古武世家少主,却被亲姐一剑致死!一朝穿越,成为凌云国废材暴君。说好的后宫三千美男如云?!那傲娇俊美后妃指着自己一脸愤恨:“我死也不会与你同寝!”修炼废材?万年红阶低级?!那一夜连晋两阶的妖孽是哪家暴君?!别人家的宠物都是萌萌软软易推到,为毛她家的就成为巨无霸!话说这厮半夜变身真的没问题么?!不就是比个赛么!一个两个三个都围在她身边不走了是肿么回事?!你家里人知道么?!同意么?!话说……那谁,放着自家帝位不待,整天偷窥她到底有完没完?!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本书群号:282062070;群名:九枯大群1
  • 降临者时代

    降临者时代

    这一天,幻想与现实交织,丧尸,恶魔,巨龙,鬼怪,天使,异能者,修真者,忍者,阴阳师等等虚构的幻想,还有方源方老魔,萧炎,唐三这些天命之子,甚至于那些传说的存在…………纷纷降临于世。(降临者交流群624918082,欢迎各位感兴趣的书友们加入,一起畅想剧情走向。)
  • 营花

    营花

    女主女扮男装混进训练营。却被逮个真着。“那小白脸哪来的?”指挥官眼睛扫向她。小兵颤颤巍巍的不敢看他的眼睛,“是...是...。”女强男强。
  • 最强小渔民

    最强小渔民

    打渔村的渔民秦海,本想过着平凡生活,没事治治病,种种田,养养鱼,低调做人。却不料一次落水奇遇,从此开启了彪悍人生,一不小心成了全村人的希望……【每日三更保底,请放心收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