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500000018

第18章 外现僧相内是俗——仓央嘉措情歌之谜 (2)

解读这首诗的难点是“未生娘”,它通常可以表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和美丽的梦,而如果按照字根意思,还可以勉强翻译为“不是亲生的那个母亲”。在前文,我们分析这首诗是首“佛法诗”,那个“不是亲生的母亲”是指佛,但是,它也很可能是首“政治诗”。相应的,这个词指的就是桑杰嘉措,那个栽培他、给他第二次生命的监护人,而不是什么情人。

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吗?

我们可以看另一首诗,这首诗在通行的《仓央嘉措情歌》中是找不到的:

白色睡莲的光辉,照亮整个世界

格萨尔莲花,果实却悄悄成熟

只有我鹦鹉哥哥,做伴来到你的身边。

难道这首诗也要被理解为爱情诗吗?它的出处在一本叫做《仓央嘉措秘传》的书中。这本书涉及到仓央嘉措“死亡”的问题,在后文分析他的“死因之谜”时,会专门提到它。

仓央嘉措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在该书的记载中,仓央嘉措听到了作者阿旺多尔济的哭声,听出他是桑杰嘉措的转世,后来写了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他与桑杰嘉措重逢的欣喜和对他不离左右、始终相伴的感激。因此,这首诗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诗”。

那么,“东山诗”为什么不能是怀念桑杰嘉措的作品呢?

如果诗里的“鹦鹉哥哥”指的是桑杰嘉措,那么,通行本的《仓央嘉措情诗》中还有这样几首:

孔雀来自印度东,工布深谷鹦鹉丰。

两禽相去常千里,同聚法城拉萨中。

会说话的鹦鹉儿,请你不要做声。柳林里的画眉姐姐,要唱一曲好听的调儿。

我同爱人相会的地方,是在南方山峡黑林中,除去会说话的鹦鹉以外,不论谁都不知道。会说话的鹦鹉请了,请不要到十字路上去多话!

这些诗里的鹦鹉,指的又是什么呢?难道真是民间传说中泄露他私生活秘密的人吗?

实际上,仓央嘉措诗作中,有很多诗既可以理解为“佛法诗”,也可以被理解为“政治诗”。它们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但却不能理解为“情诗”,更不能作为他生活放荡的证据。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典型、也非常有趣的对比,仓央嘉措的诗中有这样一首:

邂逅谁家一女郎,玉肌兰气郁芬芳。

可怜璀璨松精石,不遇知音在路旁。

此诗于道泉翻译为:

邂逅相遇的情人,是肌肤皆香的女子,犹如拾了一块白光的松石,却又随手抛弃了。

从字面上看,这是写爱情情调的作品,似乎可以作为仓央嘉措生活放荡的证据。

可是,我们可以与另外一段话做个对比,对比的结果是比较好笑的。需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原本不是诗,但简单地将它们分行,当“诗”读一读也蛮有意思的:

黄金是从铁砂中淘出来的

宝物是从芜杂中提取的精华

用筛子取出宝物时

又怎么能让泥沙也掺杂进来呢

如果在这首“诗”中加入“女子”、“佳人”等比喻,与仓央嘉措的诗还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这段话的真实面貌是什么样的呢?它出于1603年四世达赖喇嘛剃度时,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六世活佛给他的“贺信”。当时,噶玛噶举对格鲁派是严重敌视的,这段话实际上是在贬低格鲁派教义,将他们比做泥沙。意大利学者杜齐在《西藏中世纪史》中认为,“贺信”事件“成了红黄教间不久猛烈爆发冲突的原因”,此后不久,两派的斗争果然进一步升级。

所以说,这段话不是在抒情讲道理,而是在政治挑衅。

由此看出,仅从诗作的字面上理解,便得出仓央嘉措生活放荡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不过,有几首诗确实不好解释,它们的文意很明显,描述很直白,似乎没有另外解释的方法。这几首诗在曾缄先生的翻译版本中是这样的:

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鹱雪中。

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夜走拉萨逐绮罗,有名荡子是汪波。

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迹多。

布达拉宫之圣殿,持明仓央嘉措居。

夜访拉萨逐绮罗,宕桑汪波亦是彼。

这些诗的内容都十分浅近,说的是在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夜里偷偷溜出去,化名为宕桑汪波去幽会情人,回来的时候在雪上留下了脚印,秘密就此藏不住了。

如果这些诗是仓央嘉措所做,显然是他放荡生活的亲笔写照,但仔细阅读这几首,却会感觉到明显与其他几十首风格迥异,难道真是他的原笔原意?

有学者指出,目前仓央嘉措诗作中,有一些是拉藏汗为了给他捏造罪证而伪作的,这种说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很明显的疑问是,如果这真是仓央嘉措的原笔,他留下自己的“罪证”干什么?岂不是授人以柄?再说,如果真有胆量赤裸裸地承认自己生活放荡,怎么不见其余记载?他本人都肯承认,难道外人还会为尊者讳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白,第一,文学作品的字面意义不适合当做实证;第二,这些诗作是否是仓央嘉措的原笔也未可知。

那么,将它们作为他生活放荡的证据,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呢?

然而,在民间,这些诗作的流传范围太广、影响太大,人们不愿意去细究诗作的含义,而是喜欢通过字面意思对它们进行“再加工”。

“再加工”的结果是什么呢?比如,“东山诗”中音译的“玛吉阿米”,便被认定为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她也就成为仓央嘉措的情人。现在,在拉萨帕廓街东南角有一座土黄色小楼,这就是著名的“玛吉阿米餐厅”,招牌上用藏、汉、英文赫然书写着店名——“未嫁娘”。民间传说,仓央嘉措就是在这里幽会他的情人玛吉阿米的。

同时,在其余的诗中,人们还猜出了玛吉阿米的身份——酒店的女店主,证据是“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空女当垆亲赐饮,醉乡开出吉祥花”;继而,在很多试探、彷徨、定情的诗句之外,人们找出了他们最终的结局——被玛吉阿米的姐妹告发,“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情人更向情人说,直到仇家听得真”,最后,玛吉阿米只好另嫁他人,“深怜密爱誓终身,忽抱琵琶向别人”,或者是神秘失踪,“盗过佳人便失踪,求神问卜冀重逢”,只留下长相思的昔日浪子。

这些故事,肯定都是典型的附会。

在字面意思上猜测,这还倒无所谓,对作品如何理解是每个人的自由,读出什么东西来也都是一家之言,非但无可指责,也还值得尊重。

但通过他的诗作添枝加叶、恶意中伤,就太过无耻了。这种情况直到现在还层出不穷。比如以下文字:

他特意在布达拉宫外盖了一栋单门独院的房子,名叫魔宫。据说,性喜饮酒的仓央嘉措在做了达赖活佛后专门去过一次扎日山,返回时带来了藏雄酒酿酒人家族中的一名少女和她的妈妈,让她们在拉萨开了一家酒馆,以便使自己可以长期饮用。每当夜晚来临,仓央嘉措用自己的钥匙打开后门偷偷溜出布达拉宫,化名宕桑汪波,来到拉萨街头,走进藏雄酒馆开怀畅饮,和美丽的拉萨姑娘们调笑玩耍(甚至酿酒少女后来也成了他的情人)。当第二天黎明曙光出现时,他才悄悄返回布达拉宫。是藏雄酒帮助仓央嘉措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同时又激发了他的激情。

据说,仓央嘉措饮用的藏雄酒经过了专门的配制,他又加入了许多神秘的药物,从而更增强了藏雄酒壮阳健身的功能,从而让使用者可以在不丧失自己体能和精力的情况下保持性爱时间和效果。而且,这种改造过的藏雄养生酒还具有另一种功能,它可以使人练就类似道家房中术一样的法术,即采阴补阳。

这段文字是一家保健酒厂家做的广告文案,这个故事让人直接将仓央嘉措想象成一个又酗酒又采花的活佛。反过来,这不恰恰也说明了关于仓央嘉措生活放荡的故事,大多数是无耻的演绎吗?

以上四项内容——《列隆吉仲日记》的记载、拉藏汗的一面之辞、五世班禅的自传、仓央嘉措诗歌的附会,看起来都不可靠。但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关于仓央嘉措生活放荡的说法,曾经有一个“实物证据”——一缕女人的青丝。

“青丝”这个细节记载在仓央嘉措诗歌的另一个汉译大家、中央民族大学庄晶教授的一篇文章中。该文提到,我国北方民族史专家贾敬颜(1924~1990年)先生早年在阿拉善旗考察时,曾亲眼见到过它。据说,在当地仓央嘉措留下了很多遗物,除了宗教器物之外,确实有这样一缕头发。它现在还在阿拉善的南寺、也就是广宗寺里供奉。早些年,还曾在当地宗教展览中展出过——当然,这个“物证”产生的前提是1706年仓央嘉措没“死”,后来辗转云游到阿拉善旗终老。

那么,这条头发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吗?难道仓央嘉措至死都在怀里揣着当年情人的头发,并带到了棺材里?

有意思的是,庄晶就是《仓央嘉措秘传》的汉译者。如果仔细阅读该书第三章,就会看到如下记载:阿拉善王的女儿道格公主曾“将自己的发丝积攒起来,做成一只精美的顶髻……与此相配的还有五佛冠,上下衣裳等全套服饰”,“全部贡献”给仓央嘉措。

贾敬颜先生看到的头发,很有可能就是它。

这个事件,估计很多人还会浮想联翩地附会一下:是不是那个公主对仓央嘉措有什么朦胧的意思?在汉族地区,女子赠发给男人,可一直是表示情爱的。如果按照汉族地区民间习俗来揣测,可就是大错特错了,用头发编髻供养,可完全是藏传佛教里的宗教事务。

举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藏传佛教中开创活佛转世制度的是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黑帽”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真实的历史是,1256年噶玛拔西却吉受到元朝宪宗皇帝赏赐的黑色僧帽一顶,并钦定其为前辈大师都松钦巴转世。由此,拔希却吉追认都松钦巴为第一世活佛,称自己是第二世,于是开创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形成了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

但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却不这么记载,它说的是都松钦巴剃度时,智慧空行母和上乐诸神给他戴上了一顶黑帽;这帽子就是十万俱胝空行母用头发编成的。

显然,道格公主用自己的头发做供养,就是遵照这个传说而来的,是一桩非常严肃的藏传佛教宗教行为。这缕头发,绝非仓央嘉措早年情人的定情之物,也绝非后来公主的示爱之物。所谓的“物证”,其实也很不可靠。

既然四种书面证据和一项物证都不可靠,那么,仓央嘉措的真实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可以将仓央嘉措的生活时间分为两段,分割点就是1697年、1698年。也就是他被正式册封为第六世达赖喇嘛前后。在此之前,是他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有一定的史料记载;在此之后,是他的达赖喇嘛时期,私生活方面几乎没有正史记载。

仓央嘉措童年、青少年时期,在民间的传说中是在家乡过的,而且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这女友后来跟随他到了拉萨成为他的情人——这些传言基本上都不可能。

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门隅邬坚林寺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关于他属于什么民族,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藏族;但于乃昌先生在《仓央嘉措生平疏议》中认为属于门巴族。这个观点,其价值在于有助于确定仓央嘉措的家庭信仰背景,因为门隅地区的门巴族人很有可能是信奉宁玛教义的。

信奉宁玛教义跟生活有什么联系吗?首先,宁玛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它的早期传承方式就是父子相传,这与早期宁玛派没有寺庙组织、走家串户宣扬教义的传播方式有关;其次,宁玛派对密法修持比较重视,而早期又受到印度左道性力派的一些影响。所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宁玛派的主要修持方法就是所谓的“双身”、“双修”。

如果仓央嘉措的家庭信仰是宁玛派,他的一系列放荡的生活就有了所谓的“理论根据”。

另外,于乃昌和一些国外研究者还认为,五世达赖喇嘛和桑杰嘉措也是信奉宁玛派的,他们想要恢复古老的宁玛密法传统,于是大力培养一个信奉宁玛派的仓央嘉措。这种观点有一些根据,比如五世达赖喇嘛在世时大力建造了多吉札寺和敏珠寺等宁玛寺院,从此宁玛派改变了没有中心寺院、信徒组织比较分散的教派形式。

可这就能说明仓央嘉措成天搞“双修”吗?

以五世达赖喇嘛那样的高僧大德,维护各教派之间的平衡、吸取其他教派的优点,就意味着他反对格鲁派教义吗?显然不能这么说。同样,仓央嘉措确实学习过一些宁玛派的经典。可纵观历史,几乎所有有成就的藏传佛教高僧都学过,难道所有大师都有生活问题吗?既然答案都是否定的,为什么偏偏要给仓央嘉措“扣帽子”呢?事实上,就算宁玛派允许所谓的密法。也绝不意味着允许放荡,历史上更没有哪个宁玛大师在这方面的负面记载。

关于仓央嘉措的族属和早期信仰是可以研究的,但以此为证据得出仓央嘉措生活放荡的结论,显然是过于草率。

而事实上,仓央嘉措很小就开始接受格鲁派的教育了,就算他家信宁玛派,他也没怎么受影响。

同类推荐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 为宪法而英勇献身的宋教仁

    为宪法而英勇献身的宋教仁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霍金新传

    霍金新传

    史蒂芬·威廉·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士他长期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性疾病,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在行动困难的境况下,他仍以超人的毅力和斗志为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正是他对命运的抗争,使他成为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最无畏的斗士,他的思想和行为堪称当代楷模。
  • 人民艺术家李默然

    人民艺术家李默然

    本书详尽地描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人生和艺术道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位曾经是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苦孩子,经过极其艰辛的努力,创建李派话剧艺术,终成一代大师的过程。特别对经典作品《甲午风云》《报春花》《李尔王》《夕照》等的创作细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再现,既有花絮趣事,又有艺术珍闻。
  • 绝世英雄:多尔衮传奇

    绝世英雄:多尔衮传奇

    拥有爱新觉罗皇室血统的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建国创下基业。他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辅佐顺治皇帝福临定鼎燕京。他是一位少年英雄,立下了辉煌显赫的战功。从镶白旗旗主到皇父摄政王,在权力的风口浪尖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一生。从政七年,为大清的繁荣奠定丕基。薨逝后被顺治帝追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他生前并未称帝,死后却被尊为皇帝,对他来说,可能是上天赐给他的一种奇妙的安慰。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朝。本书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清初权倾一时的摄政王,了解大清创国之初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惹火小蛮妻:驯服黑帝老公

    惹火小蛮妻:驯服黑帝老公

    他要钱有钱,要权利有权利,却偏偏栽倒在一个丫头片子手里。看野蛮娇妻如何驯服老公,风水轮流转······
  • 名侦探柯南之羽田橙真

    名侦探柯南之羽田橙真

    嗯……诡异又俗套的穿越呢。难道是上天听到了我的心声,日夜期盼,终于跨过次元壁,来到你的身边。即使案件永不结束,黑衣组织的追杀从不停止,我也很愿意陪伴在你身边,活着,永远守护你,死了,只要你还活着,那便足矣。目前周更,不会弃书,安心收藏。(女主小哀,群号:773799818)
  • 听心理学大师讲故事

    听心理学大师讲故事

    走进本书,您会邂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它们通俗易懂、韵味悠长,让您不知不觉间沉醉其中,心情得以舒缓,心灵得以洗礼。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
  • 华尔街风云50年

    华尔街风云50年

    本书是关于草创时期华尔街的著作,亲自讲述了华尔街在1857-1907年期间飞速发展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过程。亨利·克卢斯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金融行业领导者,他将自己在华尔街50年的经历和盘托出,生动而有趣地描述了华尔街草创时市场的疯狂和投机者的敏锐。这部严谨客观叙述华尔街历史的著作,向我们揭示了华尔街的市场规律和整个金融市场分析的方法,让我们通过了解华尔街的初创史把握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并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和投资经验。
  • 我家太子妃超凶的

    我家太子妃超凶的

    (正文完结,放心入坑啵,番外继续中……)天才符箓师,重生为小女娃!稚嫩的外表,狠辣的手段。荒郊野外,她痛殴仇敌被太子撞见,她表情漠然,太子却一见倾心!“太子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大人一张定身符,把皇帝陛下定在大殿里吃土了。”“这不很正常么?谁让狗皇帝招惹我妻?定的好!再给他泼盆冰水降降火!”“太子殿下这回真哒不好啦!太子妃大大甩了三张爆火符,把郑贵妃娘娘连人带屋炸上天了!”某太子狂笑:“做的好!不愧是我妻,就是辣么给力!”“太子太子,这回是当真不得了了!太子妃大大屋里出现了个艳男!”您又绿啦!太子猛地提起半躺在绣床上的俊俏男人,“你是何人?”某妃瘫着张小脸道:“我画了张请神符,请了位桃花仙尊。”“打完架赶紧滚!”“对不起哈,请神容易送神难!”老子不走了!
  • 花火

    花火

    本书收录了青年作家多多的经典短篇小说。渺小的花火,就如同零星的希望之光,在黑夜里发光闪耀。有时候爱情就好像这闪耀的花火,一直在默默的坚持,默默地发光,去抗衡黑夜的孤寂。本书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去讲述发生在都市生活中你、我、他的爱情故事。
  • 孔雀森林

    孔雀森林

    一切源于那个心理测验,我才遇到了生命中那三个女人。“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孔雀。有人说心理测验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一个人的性格,所以单纯的人们便认为选孔雀的人喜爱金钱,好像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解释。尽管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如此,但我从不解释,也不深究,因为没有必要。直到后来,我遇到了和我一样选孔雀的女生,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之所以选择孔雀,是因为它无法单独存活,而骄傲如它却从不乞求。
  • 英雄联盟之兼职主播

    英雄联盟之兼职主播

    英语老师:“你们的体育老师病了,这节课上英语课。”某同学:“老师,体育老师站在你后面呢!”苏晨:“……”A同学:“我的瑞文光速QA是我体育老师教我的。”B同学:“我的几何酒桶打法是我们体育老师给我们上数学课的时候教我的。”苏晨:“……”QQ群:816914961(搜不到,只能退不能加,且行且珍惜)QQ2群:558704567
  • 咖哩香肠的诞生

    咖哩香肠的诞生

    《咖喱香肠的诞生》是德国作家乌韦·提姆的长篇小说,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男人和女人、人与食物的神奇故事。在二战时期的1945年,英国军队已开过了易北河,德国面临战败,海军士兵布雷默休假归队途中邂逅了在汉堡粮食局餐厅工作的布绿克太太。一场空袭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布雷默当了逃兵,躲藏在布绿克太太家中,开始了一段充斥着隐秘激情的时光。然而不久后,战争突然结束。布绿克太太为了留住比她年轻得多的布雷默,对他暂时封锁了战争结束的消息。可停战的蛛丝马迹却不断地显露出来,布雷默被困于室,越来越失去耐性,后来他终于得知了真相,不辞而别回归自己的家庭,丢下了布绿克太太重新陷入孤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