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500000021

第21章 此生虽短意绵绵——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之谜 (1)

1

在正史记载中,仓央嘉措的历史踪迹,戛然而止于青海湖附近。无论是作为一位宗教领袖,还是那个人们喜爱的风流浪子,他的故事似乎都应该在1706年(康熙四十六年)冬天,随着青海湖畔的寒风而逝。

然而仓央嘉措的身影并未定格,关于他的身后事,与他的政治生涯、日常生活一样,即使在正史文献中也充满了语焉不详甚或相互矛盾之处。这里面并不排除当时各方政治势力的有意捏造,更不排除后世人出于某种忌讳的有意篡改。再加上民间传说神秘的演绎,仓央嘉措的身后行踪,更显扑朔迷离。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的身后事,无非就是死亡地点和死亡时间。按照正史记载,仓央嘉措在被押送北京的途中、路过青海湖附近时亡故,那么,具体地点在哪里呢?翻遍汉藏蒙三文史籍,有“青海道”、“西宁口外”、“青海”、“青海湖”、“黑河附近”、“工噶洛”、“公噶瑙湖”(也做衮噶瑙)等多种记载,这些地点的大致范围都在西宁以西、那曲以北,所以,后世史书干脆通称“青海湖畔”或“青海湖附近”。

然而,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当然的政教领袖,虽然他被押往北京,但在清中央政府议罪之前,至少在名义上他还没到随便哪个小人都可以踩上一脚的地步。这样身份的人,死亡的具体地点怎么会如此语焉不详?

于是,另一种说法便也有考证的价值——没死。正因为没死,所以那些无中生有的人只好随便说个大概地点,又没有一个精确、统一的口径,所以在汉语、藏语和蒙语的不同史籍中,出现了多种记载。

然而这样一来,仓央嘉措的死亡时间又成了疑案了。

同时,既然没死,为什么又有人记载他死了呢?这又怎么解释?

如此,关于他的身后事,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长达三百年的历史谜团,至今也无定论。

综合正史和野史的记载,关于仓央嘉措的死亡时间和地点,总结起来,有三大类八种之多。

第一类:死亡说,或叫早逝说,也就是认为仓央嘉措于1706年死于青海湖附近。这也是近代宗教、文化研究者比较认同、广泛采用的说法。

这一类观点又分为三种:其一,病逝说,认为他患水肿病故;其二,谋害说,认为他被拉藏汗的和硕特蒙古势力害死。这两种说法是目前认为比较可信的。早年间还存在第三种说法,即自杀说,这种说法十分不可靠,现在几乎没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第二类,非死亡说,也就是目前民间比较流行的“遁去说”。

此类说法又有不同版本:其一,失踪说,认为他自行逃走,民间有他“施大法力”挣脱刑枷而脱身的记载;其二,放行说,认为押解者迫于两难局面,“恳请”他逃走;其三,营救说,有史料记载他被其他政治势力接走,此后隐姓埋名。

至于他“遁去”之后的事,都落在“阿拉善”。无论是自行逃走,还是被放行走脱,或者被营救而走,无非是“遁去”的方法不一样,到了最后,他的最终归宿都是在贺兰山附近的内蒙古阿拉善旗终老。因此,学界也将几种说法统归为“阿拉善说”。

第三类,五台山说。五台山说又有两个版本,其一是五台山囚禁说,也就是说仓央嘉措被一路押解到北京,后来被康熙皇帝囚禁于五台山终老;其二是五台山隐居说,这个说法实际上是“阿拉善说”的插曲,认为仓央嘉措“遁去”后辗转来到五台山,隐居六年之后,最终又云游到阿拉善去了。

如此纷乱的各种观点,给仓央嘉措1706年后的“身后事”留下了种种谜团,如何穿越层层历史迷雾,找到历史真相呢?

遗憾的是,迷雾是可以穿越的,对史料的质疑、辨别、考证、舍取都是可以做到的,但历史真相,直到现在也无法找到。现代人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将各类观点逐一理清,努力找到其中可信度较高的部分。

我们先从比较简单的说法入手——五台山说。

很多人认为,这一观点见于近代学者牙含章先生的著作《达赖喇嘛传》。

牙含章(1916~1989年),甘肃和政县人,20岁时曾在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的拉卜楞寺学习藏文,之后作为嘉木样活佛的汉文秘书随行到拉萨,并在哲蚌寺学习了寺内藏文佛教古籍。此后,他参加了革命,并在战争时期坚持民族历史的研究。解放后,他曾作为班禅行辕助理代表护送班禅大师进藏,并在西藏工作7年。其后他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等职,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

1952年开始,牙含章先生深入研究西藏历史,写成了26万余字的《达赖喇嘛传》和近30万字的《班禅额尔德尼传》。这两部著作一直被现代学者认为是研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两世系活佛生平的信史。

在《达赖喇嘛传》中,关于仓央嘉措的死因和下落,牙含章并未定论,而是并列了死亡、遁去和五台山三种说法,之后紧接着说“西藏人民一直认为仓央嘉措死在青海海滨”。

其中五台山一说,牙含章先生说,这见于藏文的《十三世达赖传》。他简单地归纳为“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闭关静坐的寺庙”。而他看到的藏文原文,翻译过来的大意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曾在五台山朝佛时,于仓央嘉措闭关修行的公亚东山洞中,为纪念这位前辈念诵《大慈悲经》21日。

然而奇怪的是,这一细节在牙含章《达赖喇嘛传》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一节中丝毫不见记载,只简要地叙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途经五台山的活动,无外乎是讲经说法和会见一些外国使节等。

可见,牙含章并不是倾向于“五台山说”的:在“六世达赖喇嘛”一节中,他只不过是并列出几种民间说法,而非做出结论性意见;在“十三世达赖喇嘛”一节中,他认为“参观遗迹”一事根本不值一提,不宜再做史料记载。况且,牙含章并未明确指出仓央嘉措是“五台山隐居”还是“五台山囚禁”。

因此,凡是用牙含章的《达赖喇嘛传》作为“五台山说”正史证据的,全都是断章取义,绝不能将学者列举的传说、猜测性说法当做他的学术观点。

但是因为在民间,这种观点确实比较流行,虽属无稽之谈,但有必要继续分析一下“五台山说”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第一,五台山隐居说,可信度非常低,低得简直可以不去考证。

民间的说法中,仓央嘉措“遁去”之后,游历到五台山,找了一个山洞避难。有一天,来了一位姑娘,送他一幅观音画像。他把像挂在壁上,开始念“安像咒”,这时姑娘忽然离地而起,冉冉走入像中。那幅像中的观音开口说道:“不必再念,我已到像中来了!”这时仓央嘉措才醒悟,原来那姑娘是观音的化身。因此,那幅画像被称为“说过话的像”,他修法的山洞被称为“观音洞”。

这种事儿足以让人相信吗?很好笑的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信,那就会联想出一件荒唐的事情——在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被视为观音菩萨转世,一个化身遇到另一个化身,竟然不认识,这是什么逻辑呢?

这座“观音洞”,现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南二里处的一个悬崖上,规模不大,有上、下两院,上院在山上,殿后有天然石洞两个。左洞相传是观音菩萨修行过的地方,右洞相传就是仓央嘉措住过的。而下院在山脚处,据说仓央嘉措也曾在这儿静坐修持过。

很显然,这是个民间传说。几乎所有有佛寺的地方都有类似的故事,更何况五台山这样历史悠久的名胜之地。

说它可信度低,是从情理上推断:仓央嘉措不敢来、五台山不敢收。

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五次“巡幸五台山”,此地俨然是半个皇家寺庙基地,寺院管理一定非常严格。虽然清朝前期废除了度牒制度,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僧官制度最为完备的时期。京师设僧录司,地方上从行省、道到县分三级设立僧纲司、僧正司、僧会司(唯独湖南衡山县破格设省级的僧纲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僧务机构都是设置在寺院之内的。这就是说,地方寺院都有政府派来的官员。

那么,一个汉语讲得很可能不太灵光的僧人,跑到五台山这样的皇家宗教重地“挂单”六年,仓央嘉措怎么可能有这样大的胆子?藏在乡野之间尚且提心吊胆,难道他还敢跑到中原腹地、尤其是五台山这样显眼的地方?况且,谁也不知道康熙帝会不会再次“巡幸”,又有哪间寺庙敢收留外来僧人?

“五台山隐居说”更不可信的地方在于,它被“嫁接”到“遁去说”中,成为仓央嘉措四方云游的一段插曲。

第二,五台山囚禁说,可信度不高。至少,囚禁在五台山是不足信的。

首先,如果仓央嘉措被顺利押解到北京,并见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做法很可能是规劝和教导一番,之后大张旗鼓地送他回西藏。如果秘密处决,或者羁留囚禁,西藏的局势稳定不住,会激起藏民的不满。康熙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点在介绍“阿拉善说”时还会详细分析。

其次,即使是对外宣称仓央嘉措已经死在青海,康熙也不大可能将他秘密囚禁在五台山。因为,至少在顺治皇帝派阿旺老藏(也就是康熙皇帝赐号的“清凉老人”)任“总理五台山番汉喇嘛”之前,五台山已经开始了汉、蒙、藏三族共建的局面,康熙时期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寺庙已经不少。

以藏传佛教对达赖喇嘛的尊崇,康熙皇帝将仓央嘉措囚禁于此,岂不是故意激起民族矛盾、惹祸上身?即使仓央嘉措被迫隐匿身份,但这些寺庙的喇嘛们见到一个会说藏语的陌生僧人,难道不会生疑?

况且,如果此说成立,虽然清宫档案可以销毁记录,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至少应该存在两类野史材料:一、某大臣对康熙囚禁仓央嘉措事件的笔记;二、某个五台山喇嘛对仓央嘉措的回忆录。然而,即使这样的野史,现在也没有发现,更别提仓央嘉措用过的东西这样的物证了。

那么,牙含章先生提到的藏文《十三世达赖喇嘛传》的记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有些学者的推测,真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确实在五台山参观了一些寺庙,而当时的汉族地区已经流传出“五台山说”,或者,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参观的时候想起了仓央嘉措的命运多舛,不由得凭吊一番,这样,后人误传他参观的寺庙是仓央嘉措住过的,再之后便明目张胆地成为“五台山说”的直接证据了。

为什么十三世达赖喇嘛会想起仓央嘉措、并感同身受般凭吊一番呢?这就要说到他当时的处境。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清光绪二年(1876年)5月出生,20岁时亲政。

在19世纪70年代,毗邻西藏的中国外藩全部被纳入了英国势力范围。1884年,英国开始打西藏的主意,经过多次的试探后,1888年3月,英国终于动用了武力。十三世达赖喇嘛虽然极力抗击侵略者,但得不到腐败的清政府的支持,抗英行动只能以失败告终。1888年是藏历土鼠年,因此藏胞称这次的抗英战争为“土鼠年战争”。

1903年秋,在英国人荣赫鹏的带领下,英军第二次进军西藏,并于1904年8月占领了拉萨。在此之前,十三世达赖喇嘛已经离开拉萨,想去北京求援。但清政府以“贻误兵机,擅离招地”为由,革去了他的达赖喇嘛名号。无奈,他只能改道去蒙古,并在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滞留到1906年;此后,又暂居青海塔尔寺一年多。他想回西藏,但驻藏大臣不许,他想去北京,又没有了名号,就这样,颠沛流离了三年,他才被允许进京觐见皇帝。

可当他1908年正月途径五台山的时候,清政府那边却没信儿了,他只好在五台山住了半年多。在此期间,德国、日本、美国、沙俄等国使臣和代表不断地来“看望”他,他难免担心这样的“外事活动”会遭到清政府进一步的怀疑和不满。此时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真是内外交困,难免联想起同样命运多舛的仓央嘉措。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面临敌对势力的时候,都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一个是当时的“假达赖”,一个是此时的“被革达赖”;一个是当时被押解进京,一个是想进京却受到百般阻挠。此时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找间寺庙参观一下,如果恰好听到仓央嘉措“五台山说”的故事,虽然他是不相信的,但记录者笔下的附会之处,也是在所难免。

由此看来,无论是“五台山隐居说”,还是“五台山囚禁说”,几乎都无法成立。

此外,学界还有对“五台山囚禁说”的另外一种批评意见:藏文版《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中确实有他朝拜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活动记载,但此处文字仅仅说“六世达赖喇嘛”,并没有明说是仓央嘉措,还是后来的益西嘉措。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益西嘉措后来被囚禁在五台山,后人混淆、讹传,流传出仓央嘉措的“五台山囚禁说”;甚至还有好事者要考证益西嘉措最后是否被囚禁在五台山。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牙含章引用这段文字的时候,明确点出了“仓央嘉措”的字样,分析一件不存在的事儿,根本就是无的放矢。

其次,这种观点不合情理和逻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同类推荐
  •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本书精选了世界上近50位著名的音乐大师,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创作,让大家通过文字了解他们。
  •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本书为法制新闻作品选,这里的主要人物,除了巡警栾波是个二级英模烈士外,其它都是些很普通的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等。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确实坚信我们的警察就是英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警察,是法制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奉献大于风险、辛苦大于艰苦的英雄群体。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不掷骰子的上帝:“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热门推荐
  • 我来自31世纪

    我来自31世纪

    作为31世纪穿越而来的人,高飞准备在21世纪种田到底。可是一场自驾游改变了整个故事走向。盒子假说?我们地球人都是被盒子外操纵的玩物?反抗还是接受?敌人是谁?边界又在哪儿?一本看起来很玄幻的科幻文。觉得突然该设定的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
  • 美女总裁的贴身司机

    美女总裁的贴身司机

    拿着总裁的年薪干着小司机的活儿,唐宇的日子过的无比悠哉。众人只当他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实则不动声色间击退一场又一场的生意风暴、仇家暗杀。潇洒自在,唐宇觉得他的人生完美了。
  • 茧

    这是两位30多岁的职业女性,最终冲破象征感情束缚的蚕茧,走向新生的故事。对丈夫施暴的强势的舞,表面上占据优势,实则因施虐的罪恶感而自责自己不能对丈夫平等相待,深陷通过精神上支配他人获得自尊心的丈夫的操控之中而不自知。而希子对男友的感情同样执着于对等关系,困于自己编织的美好幻想里,不能自拔,在与男友相互控制的博弈中,最终得到的只是幻灭。在小说的结尾,经过几番挣扎,终于携手破茧而出的两位女性,舞和希子,并肩仰望雪花飘落的场景,耐人寻味。无法忍受各自的男性伴侣的两位女性,今后将会结成怎样的关联?这一开放性的结局,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作者给人们提出了“何为对等的关系?”“怎样才是正当的对等?”“男女之间有没有对等?” “执着于对等是否可以维系男女情感?”等未解之题,留待读者自己去找到答案。
  • 独家占有之亿万夫人

    独家占有之亿万夫人

    一纸证书,曾最亲密的爱人转眼便成妹夫。一场婚礼,她讽刺的为出嫁的妹妹做伴娘。一出意外,最珍贵的孩子从身体里痛苦离去。煤气爆炸,大火蔓延,她被丢弃在这预谋的死局中…尸骨无存。也许是天见犹怜,她竟重生在亲人背叛那一天。民政局前,不带迟疑的将离婚证书丢在前夫脸上,转头看着妹妹:祝你们早有恶报,半生不幸。最后潇洒离场:总有一天,我会嫁给一个比你许家、江家更高大上的人物,此生此世,你们给我的,笔笔清算。片段:(特骨铮铮篇)一处屋舍,遮风挡雨,占地三平米,目测公摊三百平米,拥有露天游泳池,外带全开放式水景厨房,入门便是床,夏暑冬寒,承天接地。没错,这是她用两百块租下的房子。许菁菁豪情万丈放下狠话,最后只带着五百块牛逼哄哄净身出户。顺带着在路上捡了一个无家可归“流浪汉”。“你没老婆吧?要不我们破罐破摔得了!”片段:(三十六计篇)“大叔,你要了我吧。”死缠烂打攻势。“大叔,漫漫长夜,不孤独吗?好巧哦,我也挺寂寞的。”升级版纠缠攻势。“大叔,你是不是有处情节?其实我是不介意做修复的。”撕破脸皮继续升级攻势。某大叔忍无可忍,拍桌而起:“你究竟想做什么?”“你难道没看出我在引诱你吗?”某女天真无邪的笑道。“……”“大叔,放眼整个C国,就你最有钱。”“所以呢?”“所以我要嫁给你。”
  • 皇室一家黑②:腹黑王爷太粉嫩

    皇室一家黑②:腹黑王爷太粉嫩

    这很白小月!想要一个优秀的娃,白小月翻墙进入王府,无意间见到美男出浴。鼻血飙升后才发现竟是冤家路窄!不久后,出现在她身边的男人竟然变成了正太。她……这算不算诱拐良家少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佐以图片及相关的诸多航空知识链接,力图还原世界航空发展的简史。以准确的史料、全景式的描绘,向读者生动地讲述了人类在蓝天的召唤下是如何走过从飞天梦想、发明热气球、飞艇直到发明飞机的苦苦探索历程,以及飞机发明百多年以来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经典的机型、传奇的飞机设计师、惨烈的空战、甚至飞机制造商间滴血未见却杀气腾腾的商战,都为读者一一呈现在眼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年那夜天正蓝

    那年那夜天正蓝

    看平凡小警察的不平凡人生。
  • 执天掌道

    执天掌道

    如果时间是记忆的错觉,那么记忆便是时间的碎片。世间的一切都是记忆组成,而这个大千世界,也只是一个人的记忆罢了。先民怒吼,诸神离殇!谁为棋手,谁是棋子?看万道争锋,吾执天掌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