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0700000008

第8章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河流等五喻刹那坏相。躁动等三乃虚妄识相。故以猿蝇风火喻之。然皆无始虚妄习因。堕于生死三有轮转。故以汲井轮喻之种种身色等者。此喻幻身。如幻术。能使机发神咒能使像起。入楞伽云。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善彼相知。即善知如上喻相。是观人无我妙智也。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 法无我智从实法直示。谓觉知阴界入相是妄计性。如阴界入等者。例前人无我观离我我所。但由阴等积聚业爱缠缚。互为缘起推其自性了不可得。故曰无动摇。动摇即造作也。入楞伽云。无能作者。既无能作安有所作诸法。故云离自共相。然此虚妄之相。是凡夫妄想分别。非诸圣贤。既了法法本空。尚何妄想之有哉。故曰自性离也。离非远离即达其性亡耳。

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智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结劝利益文中。言当得初地者。欢喜地也。无所有等者。谓菩萨用中道妙观。了诸地相无有障碍。如是观察故。开觉而生欢喜。或超或渐至法云地。住此地已有无量宝庄严境界而现其前。幻自性者。由修习幻性法门。感如是报。同一像类等者。谓法身菩萨之类皆来围绕。诸佛亦来手摩其顶灌顶。以下如文可见。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惟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 真如界中尚不当无安得言有。非有说有名建立常见也。非无说无名诽谤断见也。大慧。设此以问。云何离此二见。当得菩提不谤正法耶。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言此建谤皆由心量。然心量之实求不可得。如来如此直示。令彼凡迷了本无有离诸邪见。言身受用建立者。身即色身正报也。受用即资财依报也。由愚痴无智。不知是自心妄现。堕于二见。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上言建立诽谤是断常邪见。而未详说名义故列其名而后释义。名相固多其略有四。曰相曰见曰因曰性。皆言非有建立者。谓其本无强作有见。诽谤相不从他起。至于建立法中。求不可得以作空想。故云于彼所立无所得言观察非分者。入楞伽云。不善观察盖不能了真空不空。而起诽谤之见也。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 此释建立初相中。言非有相建立者。谓于阴界入。自相共相本无所有而生计著。云此如是此不异。如是者自相也。不异者共相也。然此非有相建立相非始今世。故云无始虚伪习气计著生也。

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非有见等者。此见亦从我所上起。谓于阴界入中。妄起我人众生等见故。云非有见建立也。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此因建立言初识无因生者。谓最初识念无因而生。生后不实如幻。既然如幻岂有生乎。眼色明界等者。言初识本无。后因眼等四缘一念前生。生已实有实已还坏。是为生灭故皆非也。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性建立中。言虚空灭般涅槃者。即三无为也。虚空谓虚空。无为灭谓非择灭。无为般涅槃谓择灭无为。此三无为皆无作性。但邪计执著建立为有言离性非性者。谓一切诸法本来非有非无。如兔马等角。是喻非有。如垂发由翳目而生。是喻非无。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圣贤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此总结斥。由愚夫不善观自心现量非有非无。而妄计有无。实非圣贤。故劝菩萨离此二见当修学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佛法。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 此言菩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二性二无我相。可趣究竟之地。自行既成。当化众生随类现形。故云作种种类像。言如妄想等者。况菩萨随机设化。亦犹凡夫妄想从缘而起。又曰譬如众色等者。喻菩萨以一身一切身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与诸大众听受如来说法。其所说者如幻如梦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远离生灭及以断常。不住二乘之地也。

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 既离二乘之地。即得诸佛无量三昧。乃至示现佛身。言自心现等。入楞伽云。为诸大众说外境界皆唯是心。悉令远离有无等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  佛子观察  种类之身

离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言心量世间者。谓菩萨以自心现量。观诸世间随机普应然皆出于无缘慈力故离所作行亦由得如幻三昧力等。而成就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大慧闻上诸法远离断常二见。则已了达真空诸法无生无异离性离相。而到于圣趣。为未了者。复有此请。故如来条列而答之。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空空者。空之又空之谓也。空之又空能空之观也。妄想自性处所空之境也。由凡夫于此执著妄想自性故。如来说空无生无二离性离相之法也。空有广略故。诸经教所说空义非一。此经但说七种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具见下文。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此征释相空。而言一切性自共相空者。盖一切法本无自他共离四性。众生妄执从四性生。四性即四句。四句求其生相。了不可得故云相空。展转积聚者。即阴界入互相待对也。分别无性者。即分析推求皆无自性。无性亦无故云相不生也。自他俱性无性者。此覆疏上义。自谓自生。他谓他生。俱谓共生。无谓无因生。无因生即离生也。相不住即不住于相也。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自性空者。谓于当念观一切所生之法。无自生性名自性空。前已空性。此复言性空者。前乃推检入空。故性相俱相。约修说也。此则本自二空。故性相俱性。约性说也。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 行空言阴离我我所者。阴是我所性本离执。从阴成我从我起行。因所者因我所也。谓因我所起业。方便和合而生妄执。顺性推求皆不可得。名行空也。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 无行空者。不离前所作行。乃了达诸阴展转缘起无有自性。乃行无行矣。是为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一切法离言说空者。谓一切法妄计自性。自性叵得。岂容言说。是为离言说空也。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自觉圣智本不当空。而能空彼见过习气。所既空已能空亦空。即毕竟空也。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麆汝当远离 彼彼空者。正谓外道所计之空。对此言之但空于彼而不空此。故云于彼无彼空。譬如鹿子等者。鹿子人名也。其母毗舍佉优婆夷。深重三宝造立精舍安止比丘。于中不畜象马等。言彼舍空者。但无象马为空。非谓比丘众亦空。非舍以下。总斥外道邪计之空。谓其纵能空舍比丘。而不能空其二者之性。纵以是处无象马为空而余处非无。是则能所彼此宛然何空之有。是名一切法下。结斥之词。初彼字指外道。但于彼无彼。而不能无此。又言七种空内而彼彼空最麆者。是外道之邪计。故诫学者深当远离也。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此酬无生之问。不自生者。具言当如大论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非不生者。谓非一向不生。以理言之。无生无所不生。永嘉亦云。若实无生无不生。除住三昧者。除登初地初住破无明显法性。是真无生也。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此酬离自性相之问。还约无生言之。故曰离自性。即是无生言刹那相续流注者。心也。及异性现等者。法也。谓心若变动。则有异性所现一切诸法。若了心空则诸法自泯。故云离自性也。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此酬无二之问。先约事示其二相。阴热长短黑白之相待对宛然不得不二。又曰一切法无二者。约理言也。以其理一融彼事异。则一切法无二也。言非于涅槃等者。生死涅槃本来平等。非涅槃外别有生死。非生死外别有涅槃。彼即外也。然此二者。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若不了此而谓有异相因。则各有自性故。说无二以一之。既了此二无二则一切法无不然也。是故下总结劝。

尔时世尊欲重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  远离于断常

生死如幻梦  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  灭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诸圣离有无

佛谓我说中道妙空。则有无俱遣。故云远离于断常。此总明也。生死如幻梦下。次明生死涅槃各离断常。则了生死如幻梦故不常。彼业不坏故不断。虚空及涅槃。即三无为法。总是涅槃。此涅槃亦如幻故不常。非同小乘灭无故不断灭二无二也。谓生死涅槃无二。离乎断常亦如是也。愚夫妄想故堕断常。圣人已离有无。则无二法之异耳。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狂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 此总结空无生等诸法。非但此经所说。乃一切大教所诠之旨。圣智境界本无言说。然如来善巧分别者。为令众生离著显性。苟或执之则失于理。故诫云莫著言说。妙在得意忘言。如月指之喻斯得之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现代散文精萃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现代散文精萃

    我们这套丛书,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一点国学而编写的。我们很愿意把我国文化遗产中发人深省的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文,上至孔子老子,下至鲁迅冰心,有选择地向读者们介绍,并且稍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注释。我们希望,广大的青少年能够从这套丛书中,接受到祖国优良的文化传统的教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材。
  • 夜少独宠拽拽小萌妻

    夜少独宠拽拽小萌妻

    叶洛,一生只有一个梦想坑光夜大少让他穷家荡产!(片段)“夜少,夫人把分公司给买了。”“买了多少钱。”“38亿”“嗯……不错有商业头脑”夜澈欣慰的点了点头。“夜少,夫人把徐总打了,现在正打劫呢。”“那你就带人去助助威。”夜澈看着手中的资料心不在焉的说。“夜澈,为什么我就是坑不垮你。”叶洛不满的嘟了嘟嘴,“哼,小傻瓜折腾了这么久该给点补偿了吧。”
  • 董明珠的资本

    董明珠的资本

    本书根据董明珠的经历,深入剖析她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深层原因,在向读者讲述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董明珠。从其人生关键时刻的抉择、销售道路上从无到有的探索、管理能力和风格的培养、企业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形成、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对创业者指导等多个方面,解读中国商界女精英董明珠的成功秘诀。
  • 嫡女当道,爷的至尊宠妃

    嫡女当道,爷的至尊宠妃

    慕千颜,拥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医毒双绝,因为这双眼,她被家族利用,也因为这双眼,她最后被灭口穿越到古代,新的重生,她还是因为这眼,备受关注……“怎么,想利用我,不惜把自己送到我床上来了?”她冷哼。“不,本王想利用谁,从来都只是勾勾手,自然大批的人等着被本王利用差遣。”某王爷狂放不羁道“那你这是?”“本王看上你了,主动来求暖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陈菁玉的种田修仙生活

    陈菁玉的种田修仙生活

    一场车祸,26岁的剩女陈菁玉穿越异世成为6岁孤女,虽家徒四壁,但父母俱全,上有哥下有弟,手中还有空间,好日子很快就来!
  • 夏梦无痕

    夏梦无痕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陈默,以外发现自己的身体里藏着另一个自己,或者说是,另一个人格…… 高中生涯只有一个学期,陈默和他的第二人格在最后日子又能做出什么决策? 短短几个月,却是最艰难,最留恋的几个月。青春,从这个夏天开始,也从这个夏天结束。三年高中,夏梦无痕。
  •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
  • 邪魅总裁的小宠妻

    邪魅总裁的小宠妻

    夜已深,月色正好。月光如水,透过落地窗柔柔的照进房间里的大床上。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