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9300000007

第7章

後學性一閱

生生道人梓

第八十一則 淨眾蓮花(花菓)

示眾云。顯晦殊途終無異蕚。細細商量欵欵卜度。欲出還同未出時。任伊水底胡撈摸。

舉僧問淨眾禪師。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八八六十四)。眾云菡萏滿池流(灘下接取)。僧云出水後如何(九九八十一)。眾云葉落不知秋(無意凉人人自凉)。

師舉參同契云。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若也於斯履踐明白。開口動舌自知下落。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有僧曾問智門光祚禪師。蓮花未出水時如何。門云蓮花。僧云出水後如何。門云荷葉。天童拈云。靈龜無卦兆。空殼不勞鑽。拈淨眾前段云。李陵持漢節。潘閬倒騎驢。林泉道。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若是桶底脫的人。自然七通八達了無凝滯。不見道。有句非宗旨。無言絕聖凡。本欲教伊超情離見去偽存真。扳倒繫驢橛。掣脫黃金索。左右既逢原。縱橫難執捉。若能恁麼。何必隨言定旨逐語分宗。本無情緒縈纏。豈有意根滋孕。論甚池心沼內岸側堤邊。風遞清香。波搖素艶。任遊人之採折。信蘭棹之挨排。但能離染絕塵。自不拖泥帶水。還見麼。五月臨平山下路。果然無數滿汀洲。頌曰。

白藕未萌非隱的(隱而彌彰)。紅花出水不當陽(顯而不露)。遊人莫用傳消息(何必忉忉)。自有清風遞遠香(牢收鼻孔)。

師云。真如不變何礙隨緣。當體本空何妨成事。未萌時元非隱的。近覩分明。出水處那肯當陽。遠觀不審。若具正法眼。必證涅槃心。畫船雖唱採蓮歌。蘭棹撥殘新水令。稀逢賞鑒難遇知音。徒勞趂閧遊人。不必妄傳消息。自有清風匝地綠漪連空。看時暗遞遠香來。歷劫使伊恓省去。休便尋言逐句。直須叱妙呵玄。當設化城示渠寶所。還識芙蕖本來面目麼。對人風味渾消洒。誰信芳姿似六郎。

第八十二則 同安二機(對機)

示眾云。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忽然樹倒藤枯。未審句歸何處。非同老鼠入油缸。他家別有通霄路。且道誰能縱橫自在。

舉僧問同安志禪師。二機不到處如何舉唱(不是知音人不知)。安云。偏處不逢。玄中不失(兩頭俱坐斷。獨露一真常)。

師云。洪州同安志禪師。嗣先同安丕禪師。丕將示寂上堂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三舉未有對者。末後師出曰。夜明簾外排斑立。萬里歌謠道太平。丕曰須是這驢漢始得。住後僧問二機不到處如何舉唱。這僧若是動絃別曲。何消品笛搊箏。為也認影逐聲。不免無事生事。所以對他道。偏處不逢玄中不失。這僧若是無手能遮日。釣鰲不犯竿的漢。便能委悉不逢不失底道理。不見僧問風穴。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穴云。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一則和光惹事。一則刮篤成家。一則有意氣時添意氣。一則不風流處轉風流。於此四句語中若不沾牙著齒。便能見性識心。不消擭霧拏雲。何必追風捕影。汝若不信。請問丹霞。頌曰。

這邊那畔總難逢(他日尋不得。有時還自來)。一句無私不處中(爭肯坐着)。紅日暮沉西嶂外(箇裏十分忘影像)。空留孤影照溪東(就中一點最分明)。

師云。不居南北與東西。透脫無依類莫齊。覺照圓明活鱍鱍。何勞垂手強提携。咦。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處。豈止這邊那畔難逢而已哉。既云一句無私。想必十分有理。不見道。夜深不向蘆灣宿。逈出中間與兩頭。非彼此之可評量。非放縱之可計較。飄飄一葉隱顯全該。浩浩千江往來無間。須知遠烟浪。別有好思量。所以道。風力扶帆行不棹。笛聲喚月下滄洲。一任西沉東涌。嶂外溪心非唯孤影團團。況乃清光耿耿。隨流得妙住岸不迷。當此之際。想四智之難明。忖二機之不到。同安舉唱千載徽猷。誰是知音肯來斷和。還知麼。胡笳不犯宮商曲。玉笛同將劫外吹。

第八十三則 廣德言語(對機)

示眾云。會得也目前包裹。會不得也目前包裹。若能秉此權衡。莫不深明至理。有靈籠剔透者向未開口時薦取。

舉僧問廣德義禪師。古人云。言語道斷。非去來今。此理如何(低聲低聲)。德云。彌勒涅槃知幾劫。護明猶未降迦維(昔本不曾生。今亦未甞滅)。

師舉三祖大師信心銘結句云。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這僧借此以為問端。故廣德不負初心分明指示。雖是問在答處答在問處。不可以有意求。不可以無意會。不可以尋言逐句違背真宗。不可以究妙窮玄差殊妙趣。有偈云。薩埵超十一。雪山越六雙。淹泥超八劫。餘九石門傍。昔釋迦因中為薩埵王子時。捨身餵餓虎超彌勒十一劫。雪山六年苦行超十二劫。值然燈出世布髮淹泥超八劫。翹足贊底沙。世尊入火光三昧定說偈曰。天地此界多聞室。逝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遍無等。即超彌勒九劫。釋迦未成佛時號護明菩薩。離兜率天宮降迦維羅國。隨父王姓故曰釋迦。昔與彌勒菩薩同時發心。由釋迦修行猛利超彌勒四十劫也。今此反用意。蓋宗門有所謂也。林泉道。休從兔角詢長短。莫向空花問淺深。是是非非何日了。本無過現可縈心。頌曰。

妙湛圓明第一機(落七落八)。降生成道涅槃時(原始要終。一併拈出)。迦維摩竭雙林樹(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認著元來不是伊(枉勞心力)。

師云。示跡迦維羅。成道摩竭陁。說法波羅奈。入滅拘尸羅。此皆從妙湛圓明第一機處。弄暫時光影應物現形而已。昔護明菩薩應運適至。即遣金團天子選示生處。乃以迦維羅衛國處閻浮提中白淨飯王種剎帝利家世胄綿遠。聖后摩耶具大人相。堪為父母。菩薩乃捨天壽。聖后是夕夢菩薩乘旃檀樓閣日輪王象趣於右脇。及期詣嵐毗尼園無憂樹下。其花方妍后欲取之。舉手聖自右脇示生。當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也。神龍澍水以浴之。地涌金蓮以承之。周行七步手指天地。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出家逾城至檀特山修道。始於阿藍迦藍處三年。學無所有處。知非便捨。復至鬱頭藍弗處三年。學非非想定。知非亦捨。又至象頭山同諸外道日食麻麥經於六年。故經云。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道。先歷試邪法。示諸方便。發諸異見。令至菩提。普集經云。菩薩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無上道。號天人師。時年三十矣。當穆王二年癸未歲。既而於鹿野苑中為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皆證道果。自摩竭陀及波羅奈至拘尸那化緣已畢。示現有疾。於熈連河側娑羅雙樹間右脇累足泊然大寂。此皆示相門中誘迷導物。擬議認著是皆蹉過。不見道。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還知言語道斷非去來今處麼。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第八十四則 廣德久負(鏡扇)

示眾云。無價寶珠沉埋衣內。甘受貧窮可怜迷昧。有朝一日酒醒時。方信相知心不背。有具眼者麼。

舉僧問廣德。久負不逢時如何(慚惶殺人)。德云。扇開人不遇。陋巷莫能收(難尋恰好)。

師云。歷歷心珠射斗牛。襟懷祕隱幾經秋。可怜塵昧人難識。覿面相呈祇恁休。蓋為情存向背見愛偏枯。雖然用意多時。爭奈當頭蹉過。若解慎初護末返本還源。百草頭薦得老僧。閙市裏識取天子。不見布袋和尚道。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爭免武帝道。見之不見逢之不逢。今之古之悔之恨之。這僧問處以己方人。自來首身豈干我事。所以廣德道。扇開人不遇陋巷莫能收。此亦偏處不逢玄中不失之本意也。雖是隱而彌彰。顯而不露。亦須定隻宗眼始得。頌曰。

妙體堂堂相好全(描不成畵不就)。青霄獨步躡金蓮(悉達猶在)。千華臺上猶慵坐(既能脫塵離俗)。弊垢襴衫豈肯穿(〔經〕不黏皮著骨)。

師云。磊磊落落巍巍堂堂。具大人相萬德全彰。非一朝一夕蘊藉妙體之相好者也。蓋自無始以來人人本有箇箇不無。但不辜負己靈埋沒家寶。何時不於青霄獨步足躡金蓮。所以道高高標不出。杳杳望難窮。千花臺上懶坐正偏床。百寶堦前倦行芳草地。何況弊垢襴衫腲脮襟袖出。乖弄醜玷辱門風。可憐留戀色塵中。傷感奔馳形影裏。雖是撞頭磕額。還同背父尋耶。林泉恁麼分析將來。汝還認得也無。頭頭垂示處。子細好生觀。

第八十五則 廣德波浪(舟楫)

示眾云。汪汪洋洋莽莽蕩蕩。無涯無岸非淺非深。莫有截流得度者麼。

舉僧問廣德周禪師。波浪之中如何得妙(風力扶帆行不棹。笛聲喚月下滄洲)。德云。橈棹不施兼底脫。往來終不借浮囊(雖道過河須用筏。那知到岸不須船)。

師云。心源浩渺性海澄渟。識智掀揚業風飄蕩。使六道四生沉淪生死無有出期。古不云乎。張愚癡帆。隨無明流。入生死海。這僧問處恐中此疾。故求妙藥。所以廣德依方修合對證評量道。橈棹不施兼底脫。往來終不借浮囊。只如廣德恁麼道。是答他話是與他說。是格外說話是就上商量。具眼者辨看。不見洞山道。切忌從他覔。迢迢與我疎。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當時洞山過水覩影大悟。此豈非波浪之中得妙者也。據洞山具此神通得大三昧。何借浮囊而得渡邪。其餘道不到處分付丹霞。頌曰。

一句相酬難取則(且忌道着)。輪王不化閻浮國(至治無為)。無邊剎海浪痕平(一體同觀)。獨駕泥牛耕月色(無〔力〕始是功)。

師云。三句明一句。一句明三句。三一不相涉。分明向上路。只如向上一路合作麼生。登陟出門總是長安道。緊繫芒鞋慢慢行。恁麼相酬是堪取則不堪取則。諸人試定當看。若也定當得下。如輪王出世至化無為。遍閻浮提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設使無邊剎海莫不風恬浪靜。雖則獨駕泥牛而耕月色。一任無中出有空裏拿雲。不犯宮商自歌自彈。可謂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當於忘功業。超語默。出是非。離得失處著意參詳。便見丹霞針線功夫。還端的麼。無目綉雙鳳。冲虗透碧霄。

第八十六則 雲光作牛(牛鹿)

示眾云。因不收。果不管。逈出常情。把得住。放得行。非同別報。當可就中委悉。不應相上觀瞻。具眼禪和豈容造次。

舉僧問石門徹禪師。雲光作牛意旨如何(吽)。門云。陋巷不騎金色馬。迴途却著破襴衫(改頭換面人難識。只是東村李二郎)。

師云。異類橫身作者知。休隨形質強支離。本來真性無移易。枉被皮毛占殺伊。師一日上堂云。一切眾生本源佛性。譬如明月當空。祇為浮雲翳障不得顯現。為明為照為道為路。為舟為楫為依為止。一切眾生本源佛性亦復如是。時汾陽昭和尚在眾出問。明月海雲遮不得。舒光直透水晶宮時如何。曰。石壁山河非障礙。閻浮界外任昇騰。云。千聖共傳沒底鉢。時人皆唱太平歌。曰太平曲子如何唱。云不墮五音非關六律。曰還有人和得麼。云請和尚不恡慈悲。曰仁者善自保任。林泉道。出群須是英靈漢。敵聖還他師子兒。舊說雲光法師坦率自怡不事戒律。誌公謂曰。出家何為。光曰吾不齋而齋。食而非食。後招報作牛拽車於泥中。誌公召曰雲光。牛舉頭。公曰何不言拽而非拽。牛墮淚號咷而逝。林泉道。當時解扯芒繩斷。蹄角分明索許伊。所以石門道。陋巷不騎金色馬。迴途却著破襴衫。恰似道佛祖位中留不住。却於異類受輪回。入鄽垂手悲心重。幸勿臨機莫左猜。賴有丹霞為伊雪屈。頌曰。

瑞草叢中懶欲眠(任伊[跳-兆+孛]跳)。徐行處處任翛然(縱橫自在)。披毛戴角人難識(罕逢明鑑)。為報芒童不用鞭(何消費力)。

師云。兀兀無知水牯牛。縱橫爭肯混常流。何勞溪上東西牧。一縱鼻繩六不收。由是瑞草叢中懶欲眠而優遊自在。靈苗科裏聊舉步而放蕩逍遙。著意而來徐行而往。莫不翛然洒落。無非豁爾安閑。壠雲耕月而妙絕功勳。戴角披毛而微通玄奧。溈山書字意在其中。王老橫身情知在內。何必芒童鞭起。那消野父愁耘。空劫地無畔無邊。中心樹非榮非悴。任伊履踐看我抽牽。在今時而不落今時。居物外而豈留物外。非止優哉悠哉。況乃快矣樂矣。只如恁麼。還解受用也無。飢飡嫩草無拘繫。渴飲寒泉任往還。

第八十七則 太原數家(齋粥)

示眾云。情存向背就中便有高低。見處偏枯箇裏非無逆順。他既舒心捨施。汝應普例均攤。莫有不生異念者麼。

舉僧問太原隱禪師。數家檀越請。未審赴誰家(撒手懸崖下。分身萬象中)。原云。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師云。三祖大師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不憎愛。洞然明白。既能垂意伸三請。那比飢鷹待一呼。況賓頭盧尊者日赴四天下供。何止數家而已哉。這僧小器不大量。僻執不通方。都來數家却早應副不下。若非太原卒難祗對。雖道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已往觀來。特似將高就下。屈己從他。借路經過藉言顯理。若能出情量離言詮。忽規模超語默邊會得。自不破珠求影記劒刻舟。權向今時路頭呼么喝六配紫抽青。莫便作合頭語繫驢橛般折倒。舜老夫初自洞山來武昌求乞。先至一居士家。居士高行為郡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乞士至必首謁之。舜老夫方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居士曰老漢有一語問上人。語相契則開疏。如不契即請却還新豐。問古鏡已磨時如何。曰照天照地。未磨時如何。曰黑如漆。居士曰却請還山。舜即馳歸舉似聰禪師。聰為代語。舜即趍問曰古鏡未磨時如何。聰曰此去漢陽不遠。磨後如何。曰黃鶴樓前鸚鵡洲。與前答辭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故浮山曾設九帶以一貫之。非久參衲子莫可得而知也。丹霞所以就虎添斑因齋慶贊。為伊頌出。頌曰。

妙圓無相劫前人(相逢不對面。對面不相逢)。隨類權分百億身(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月夜御樓纔報曉(潛通造化)。平明六國盡逢春(泄漏天機)。

師云。天台山佛窟巖惟則禪師曰。天地無物也。物我無物也。雖無物也而未甞無物也。如此則聖人如影百姓如夢。孰能生死哉。況妙圓無相空劫前。人非四大之可成褫。非六根之可砌合。無影無形無示無識。雖曰聖人無己而豈知靡所不己。故能隨類權分千百億身。塵塵爾剎剎爾。何啻數家而已哉。既來曲為今時。暫別空劫。垂手為人焉能有間。端如月夜漏聲長咫尺。御樓纔報曉平明。六國處處逢春。方信道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第八十八則 梁山日用(對機)

示眾云。張口喫飯。粒米不曾嚼。舒手穿衣。寸絲曾不挂。縱橫得妙左右逢原處還會得麼。

舉僧問梁山觀禪師。如何是日用事(頭頭常顯現。物物盡圓通)。山云。碧玉點破琉璃色。滿目紅塵不見沙(指示分明)。

師云。拈匙并舉筯。運水及般柴。物物無非己。頭頭用不乖。魚軍容問忠國師曰。師住白崕山。十二時中如何修道。師喚童子來。摩頂曰。惺惺直言惺惺。歷歷直言歷歷。已後莫受人謾。林泉道。却是你謾我。瑞巖居常自召云。主人公。惺惺著。莫受人謾。汝諸禪者但肯念茲在茲。不被色塵所染聲利所惑。得失所侵死生所沮。日日時時所用之事何慮而不辦哉。梁山雖道碧玉點破琉璃色。滿目紅塵不見沙。若非具正法眼得涅盤心者。敢只向舌尖口角得少為足。而不能跳出玄關踏飜義海。唱胡笳曲詠無聲詩。知無味之味其味恒然。[(厂@云)*頁]不快哉。若然。則無師智自然智不待子言而悉知矣。由是丹霞於不立一塵處安邦定國立計成家。頌曰。

劫火洞然無相宅(見之則燎却眼孔。視之則爍皺面門)。金門不覩玉樓家(司空見慣應為尋常)。寶天雲淡銀河冷(徹底分明)。浩浩波瀾豈動沙(識情難測)。

師云。仁王經班足王取千王頭以祀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已得九百九十九唯少一王。末後乃得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言。願聽一日禮敬三寶。命百法師講說般若。第一法師為說偈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餘。此偈凡三十二句。宅既無相人必皆空。泯跡忘蹤寧容住著。金門恢廓五目不覩其容。玉宇棲遲四智難窮其奧。洞明千載炳煥一時。光暎叢林而葉綴花聯。影分禪苑而根深蒂固。既尺璧之非寶。必寸陰之可競。不見道。莫向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須知日用無多事。一念回光妄即真。還能恁麼麼。塵中能作主。化外自來賓。

第八十九則 梁山祖意(祖教)

示眾云。春蘭秋菊香味雖殊。夜月朝曦光明無異。雖云顯晦全彰。大抵是非一揆。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傍人話短長。

舉僧問梁山。祖意教意是同是別(索〔另〕先窮)。山云。金烏東上人皆貴。玉兔西沉佛祖迷(出沒任渠分晝夜。往來終不離乾坤)。

師云。雲門一日上堂道。你若不相當。且覔箇入路。微塵諸佛在你舌頭上。三藏聖教在你脚跟底。不如悟去好。還有悟得底麼。出來對眾道看。又云。盡十方世界乾坤大地。以拄杖畫云。百雜碎。三乘十二分教達磨西來放過即不可。不放過。不消一喝。林泉道。有勞神用。若會祖意即是教意。若會教意即是祖意。其實祖意教意本無二岐。情封則觸途成滯。理契則妙用縱橫。昔屏山贊達磨敘別傳之說云。豈吾佛教外復有所傳乎。特不泥於名相耳。真傳教者也。非別傳也。如來末後拈花示眾。復以空不空之真宗。有不有之妙說。令一切眾生離妄想執著而證無上正等菩提。若能禪教融通宗說無滯。使僻見之流合達人之論。抉江河同歸大海。撤藩籬通為一家。何有今日之矛盾者也。故梁山答以金烏玉兔東上西沉。人雖皆貴。暫時光影爾。佛祖迷者。理極之謂歟。更看丹霞信手拈來。直教無星秤上兩頭平。沒底船中同著棹。向分來毫去處試辨別看。頌曰。

靈山會上言雖普(出一人口。入萬人耳)。少室峰前句未親(却救得一半)。瑞草蒙茸含月色(非無花果志)。寒松蓊鬱出雲霄(必有歲寒心)。

師云。七七年來感聖緣。靈山九會演真詮。三乘五教周沙界。半滿區分闡妙玄。由是言言雖普。雙丸塞耳而聞似不聞。字字分明。兩葉遮晴而見如不見。豈憚傾心吐膽。寧辭利道拔生。應須粉骨碎身。不可辜恩負德。非止心心相印。還曾祖祖相傳。少室峰前嵩山巖畔。九年曾不語。一句悉能該。覔心雖未得。豁爾解安排。立雪神光幾曾蹉過。偶見蒙茸瑞草含月色以騰輝。灼爍心花藉風光而挺秀。未若蒼松蓊鬱奇柏崢嶸。任歲寒之不凋。保根株之常在。聯芳續焰自古及今。不見道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第九十則 梁山空劫(法器)

示眾云。冰河發焰。鐵樹開花。非從造化之機。豈在陰陽之彀。向混沌未分之際試定省看。

舉僧問梁山。如何是空劫已前事(不勞閑打聽。切忌漫商量)。山云。擊動乾坤皷。時人聽不聞(孤巖無耳却知音)。

師云。無羈木馬高超威音之前。沒足石人獨步劫空之後。方信道。妙有元非有。真空本不空。無依活卓卓。歷劫用無窮。故知此事非空非有非一非二。非同非別非即非離。擬之則差議之則錯。常時拈向面前。可惜拋在腦後。深愍此輩水中撈月不知月之在天。空裏採花不知花之無蒂。尋香逐氣認影迷頭。盡力推敲分毫不釆。所以梁山道。擊動乾坤鼓。時人聽不聞。林泉道。群生雖有耳。幾箇是知音。更看丹霞如何斷和。頌曰。

虗空為皷須彌槌(鼕鼕)。擊者雖多聽者稀(枉勞心力)。半夜髑髏驚破夢(休[穴/(爿*臬)]語)。滿頭明月不思歸(切忌坐着)。

師云。杭州鹽官齊安禪師示眾云。虗空為皷。須彌為槌。甚麼人打得。眾無對。南泉云。王老師不打這破皷。林泉道。自是和尚手懶。法眼別云。王老師打不。林泉道。只恐傍人不知下數。雪竇拈云。打者甚多。聽者極少。且問誰是解打者。莫謗鹽官好。南泉道。王老師不打這破皷。法眼云。王老師不打。兩箇既不奈何。一箇更是懡[怡-台+羅]。又云王老師不打。還肯得諸方也無。代云。千年田。八百主。林泉道。屈指從頭數莫真。恁麼看來。豈免丹霞道。擊者雖多聽者稀。半夜髑髏。初驚破夢。三更露柱。偶爾放光。有具眼者分明辨取。直待滿頭明月兩鬢霜華。流落今時不思劫外。所以洞山道。向道莫去。歸來背父。且作麼生得箇恰好去。還知麼。不離花下路。遊遍洞中天。

第九十一則 大陽上堂(示眾)

示眾云。行取說不得的。說取行不得的。若能行說俱到。何必廝挨廝靠。有不識好惡者麼。

舉大陽明安禪師上堂云。嵯峨萬仞。鳥道難通(縱橫如得妙。左右自逢原)。劒刃輕冰。誰當履踐(男兒欲要富。無過險處做)。宗乘妙句。語路難陳(吾師舉似且低聲)。不二法門。淨名杜口(不答當渠痛處錐)。所以達磨西來。九年面壁始遇知音(功多業就。水到渠成)。大陽今日也太無端。珍重(只知開口濶。不覺更舌長)。

師云。郢州大陽警玄禪師(或曰廷。避廟諱)。江夏張氏子。依智通禪師出家。十九為大僧。聽圓覺了義講席。無能及者。遂遊方。初到梁山問無相道場。深達玄旨。因嗣續焉。因一日上堂。舉此嵯峨萬仞鳥道難通等語。況斯一事。非智可知非識可識。若嵯峨萬仞劒刃輕冰。覩之則眼眩思之則意亂。端的宗乘妙句寔語路之難陳。祖域玄綱非機關之可隘。維摩經不二法門品曰。文殊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文殊歎曰。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梵語維摩詰。此云淨名。達摩大士自西而來。至金陵見武帝不契。渡江至洛京。居嵩山少林。面壁九年。始遇神光立雪斷臂求安心之旨而得髓焉。豈非知音者也。大陽今日也太無端。如斯舉唱皆為剩語。故自首身據欵結桉道各自珍重。丹霞終不證父攘羊。而反稱贊。頌曰。

不挂唇皮一句奇(必是舌在口外)。少林冷坐冣慈悲(知恩有幾人)。須知此道非傳授(本自圓成)。立雪神光已強為(果是遭人點檢)。

師云。若知無說說。自解不聞聞。未挂唇皮處。分明指示君。一自拈花之後面壁已來。或竪拂拈槌。或揚眉瞬目。或吐納言辭。或嚬呻[口*磬]咳。設使千句萬句。終不離此一句。是其所以奇特也。菩提達摩雖則少林冷坐九年。用盡慈悲未有知恩解報恩者。然是人人本具箇箇圓成。理本自如道非傳授。亦假無絲玉線穿沒鼻金針。聯古錦於空劫以前。綉丹鳳於成平之際。用斯勤懇未得心安。寧不刳肱特來立雪。非是神光勉強。不得已而為之也。此乃奮先覺覺後之心。興自利利他之志。為禪苑規模叢林榜樣。幸勿未得為得未證為證。而懶墮不趣無上菩提者也。只如到此。合作麼生行履即是。還知明安丹霞大意麼。妙舞縱饒回雪態。三臺須是大家催。

第九十二則 大陽家風(家風)

示眾云。密室不通風。何消來壁聽。縱橫契本真。妙用無非應。有知音可嘉者麼。

舉僧問大陽。如何是和尚家風(朝看雲片片。暮聽水潺潺)。陽云。滿缾傾不出。大地沒飢人(圓同太虗無欠無餘)。

師云。門庭施設萬別千差。入理深談一了百當。世尊在楞伽山告大慧大士曰。非一切剎土有言說。言說者是作相耳。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睛。或歎或欠。或[口*磬]咳。或念剎土。或動搖。乃至如是說法得無生法忍及殊勝三昧。以至蚊蚋蟲蟻無言而各辦事。又棄諸蓋大士問世尊曰。禪門祕要為有一門為有多門。若有多者。法即有二。若是一者。云何容受無量無邊眾生而不迫迮。世尊曰。此禪要門亦非是一亦非是多。一切眾生性同虗空。雖同虗空各于身心自有禪門。寔不共修。何以故。息口不言冥合于理。口為禪門。攝眼分別。混合無異。眼為禪門。耳所聞聲。了知虗妄畢竟寂滅。猶如聾人耳為禪門。乃至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攝諸塵勞入不二門。曠徹清虗湛然凝定。此蓋吾佛略闡家風萬分之一也。故我衲僧門下。心心相印祖祖相傳。利道拔生妙用縱橫亦非一也。大陽道滿缾傾不出大地沒飢人。子細看來。所得甚簡施設彌寬。不負問端盡情吐露。具眼衲僧分明薦取。頌曰。

荊山美玉何須辨(非智可知)。赤水玄珠不用拈(非識可識)。罔象無心黃帝重(理契則神)。卞和有智楚王嫌(情封則物)。

師云。荊山美玉卞和三獻而禍及於身。赤水玄珠罔象一見而肯加於己。抱璞之事已具投子頌古。而備述之茲不復云。黃帝遊于赤水之北。登乎崐崘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智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不得。使喫詬索之亦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見莊子。喫口懈切。詬口豆切。罔象當作象罔。此謂無心合道。道合無心。既大陽家醜外揚。惹丹霞如斯評品。幸勿獻直得曲逐句尋言。矢上加尖空中著楔。問你諸人作麼生免得不恁麼去。熱則趂凉寒向火。莫將閑事挂心頭。

第九十三則 投子宗風(法屬)

示眾云。窮源究本。豈容攃蹉絲毫。列祖分宗。那許自謾方寸。既爾恩歸有地。非無稟受承襲。欲要大家知。盡情須吐露。

舉僧問投子青禪師。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見如還不見。聞似不曾聞)。子云。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關(英雄力破重圍)。僧云如何是相付底事(一狐疑了一狐疑)。子云。全因淮地月。得照郢陽春(清光逈照。左右逢原)。僧云恁麼則入水見長人(認着依然元不是)。子云。祇知荊玉異。那辨楚王心(智識徒勞測聖情)。子隨後以拂子敲禪床一下(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裏聞聲方得知)。

師云。舒州投子山義青禪師。初參蔣山元不契。復依浮山遠。會遠預夢獲俊青鷂。既見師至遠為曰。汝應其祥矣。令看外道問佛因緣。前後三載。一日遠曰。汝記得話頭麼。試舉看。師方舉。遠驀以手掩其口。師豁然大悟。先浮山遠見郢州大陽明安禪師。機相契遂傳宗旨。明安以皮履布直裰付之。遠辭曰。某已有得處。安歎曰吾一枝遂無人也。遠曰洞上宗風實難紹舉。和尚年尊無人承嗣。某當持此衣信轉相付囑。安許之曰。他時得人。以吾偈證明。遂書偈曰。陽廣山頭草。憑君待價焞。異苗飜茂處。深密固靈根。其末云。得法後潛眾十年方可闡揚。暨師相契付大陽頂相衣頌囑曰。代吾續大陽宗風。善自護持。咦。迄至於今。兒孫不墜。枝葉興榮。此豈非應異苗飜茂之遠讖者邪。這僧恁麼問。投子與麼答。宗中辨的量外轉機。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還曉會得也無。其或莽鹵漫汗。更看丹霞分析。頌曰。

珊瑚枝上玉花開(異苗飜茂處。千載果希奇)。風遞清香遍九垓(無處不聞)。勿謂乾坤成委曲(休錯商量)。韶陽親見睦州來(有條攀條。無條攀例)。

師云。陰陽不測謂之神。異種同根漏泄春。薝蔔林中金果樹。玉花瓊藥葉常新。自此聯芳續焰光暎叢林。匝地普天香分覺苑。勿謂乾坤委曲。休云根種非同。諸方仰羨而接活靈枝。一雨普霑而不離心地。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初參睦州陳尊宿。扣其門。陳問曰阿誰。門曰文偃。陳開門把住曰道道。門無語。陳曰秦時[車*度]輅鑽。遂托開以門掩。折右足。門因發明大意。陳指游雪峰。陞堂乃出眾云。項上三百斤鐵枷何不脫却。峰下座把住曰。因甚到與麼。門以手拭目。後嗣雪峰。道振叢林。後遷雲門。名重天下。投子雲門異派同流。至今源遠不絕。續佛慧命。大顯曹溪之道者皆出二師。道力致之然也。還有知恩報恩者麼。笑把金針穿斷線。殷勤分付到兒孫。

第九十四則 投子示眾(飛走)

示眾云。靜沉死水應須換。步移身動落今時。切忌走南掠北。非止理圓言偏。其由言生理喪。只如空劫以前合作麼生話會。

舉投子示眾云。若論此事(老老大大自揚家醜)。如鸞鳳冲霄不留其跡。羚羊挂角那覔其蹤(神心莫究。佛眼難窺)。金龍不守於寒潭。玉兔豈棲於蟾影(密移一步六門曉。無限風光大地春)。其或賓主若立。須威音路外搖頭(動容揚古路)。問答言陳乃玄路傍提為唱(不墯悄然機)。若能如是。猶在半途(向道莫去)。更乃凝眸。不勞相見(歸來背父)。

師云。理極忘情莫可追。了無毫忽涉思惟。不留蹤跡雖為妙。點檢將來未是奇。不見道。莫守寒巖異草青。坐著白雲宗不妙。直得偏圓互換事理該羅。觸處自由縱橫無礙。豈留朕跡那墮偏方。萬疊群峰倚晴空而聳翠。一輪杲日昇曉嶂以堆紅。由是耀古騰今輝天鑒地。直得金龍踊躍玉兔奔馳。明暗全彰形容不露。擬從問答。不無玄唱玄提。將欲敷揚。併却狂情狂解。直饒脫體無依。未是十成一句。還有具通方眼者麼。便能覿面相呈。畢竟是何眼孔(瞎)。頌曰。

水澄月滿道人愁(歡喜未盡。煩惱早來)。妙盡無依類莫收(千自由百自在)。劫外正偏兼帶路(七通八達)。不萌枝上辨春秋(高着眼看)。

師云。語忌十成。正雖正而不應居正。機貴回互。偏雖偏而莫滯於偏。所以道澄源湛水尚棹孤舟。古佛場中猶乘車子。爭肯教伊向死水裏作活計。到此地面活鱍鱍轉轆轆。方有少分相應。雖則水澄月滿一念萬年。正是道人可愁慮處。何也。有德非為德。無功始是功。到這裏。直得妙盡無依功成不處。萬類千般莫能收管。有時橫身劫外。有時垂手[厂@(邱-丘+墨)]中。正去偏來無非兼帶。這邊那畔不滯有無。只此建化玄門便是抄直要路。若也於斯洒洒落落了了明明。不枉向不響山中善通音耗。未萌枝上能辨春秋。咦。還達此意麼。若解無中能唱出。方知元不在宮商。

第九十五則 投子拈香(帝王)

示眾云。金輪統御應須端拱酬恩。玉燭垂祥當可殷勤賀德。通方衲子何必懷疑。本分宗師自知下落。有解山呼者麼。

舉僧問投子和尚。適來拈香祝壽。且道當今皇帝壽年多少(芥城劫石知無數。枉了區區漫校量)。子云。月籠丹桂遠。星拱北辰高(瞻之仰之實難思議)。

師云。問在答處答在問處。問答交馳不勞思慮。雖是言言見諦句句超宗。莫使四臣遞相鈍滯。他既舌頭無骨。汝合眼裏有筋。別辨青黃品度甘苦。自古以來世法佛法了無二體。君聖臣賢兮則內外相應。河清海晏兮則中邊寧謐。是故曹洞宗風全明尊貴一路。傍參回互拱密威嚴。不犯當頭潛通妙用。由是投子答以月籠丹桂星拱北辰。若使向高遠邊折倒。徒勞斫額枉費精神。當於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處得言句總持。具游戲三昧。不枉輔朝輔國盡孝盡忠。更看丹霞若為話會。頌曰。

六國清平賀聖年(萬歲萬歲萬萬歲)。珠簾高卷月明前(光含萬象。影浸千江)。金輪那肯當堂坐(至化無為)。不用丹墀擊靜鞭(宮漏密傳人悄悄。宅香輕裊院沉沉)。

師曰。楞嚴經道。一處成休復。六根皆解脫。高沙彌亦云。長安雖閙。我國晏然。是知心王安帖。六賊難侵。根根塵塵而不涉干戈。莽莽蕩蕩而了無邊徼。所以道十二處忘閑影響。三千界放淨光明。以此清平賀聖年則不亦樂乎。直得珠簾高卷玉殿深沉。團團皎月當天。細細清風擊竹。金輪聖主坐不當堂。鳳闕朝臣行須出戶。何必丹墀鞭響畵皷聲催。心城穩帖而同賀堯年。性海澄渟而咸歌舜德。理無不遍事無不周。忠孝兩全是非一揆。還能如此知恩報恩麼。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第九十六則 天寧誰家(法屬)

示眾云。一花五葉密固靈根。萬古千秋屢呈嘉瑞。若不侵陵雪色。焉能漏泄春光。箇中靈利衲僧不可漫汗莽鹵。

舉僧問東京天寧楷和尚。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知音不在頻頻舉。達者須知暗裏驚)。寧云。金鳳夜棲無影樹。峰巒纔露海雲遮(不教人見轉風流)。

師云。東京天寧芙蓉道楷禪師。沂州崔氏子。自幼學辟糓。隱伊陽山。後遊京師籍名術臺寺。試法華得度。謁投子於海會。乃問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飯。離此之外別有為人處也無。子曰。汝道寰中天子敕。還假堯舜禹湯也無。師欲進語。子以拂子摵師口曰。汝發意來。早有三十棒也。師即開悟。再拜便行。曰。且來闍黎。師不頋。子曰汝到不疑之地邪。師即掩耳。淘汰有年遂嗣其法。開堂後數遷大剎。大興祖道。大觀二年春開封尹李公孝壽奏師道行卓冠叢林。宜有褒顯。即賜紫方袍。號定照禪師。內臣持敕命至。師迎謝曰。某辭父母出家時甞陳重誓。不為利名專誠學道。用資九族。苟渝願心當弃身命。父母以此聽許。今若不守本志。竊冐寵光。則佛法親盟背矣。於是修表具辭。復降旨京尹堅俾授之。師確不回。以拒命坐罪。奉旨下棘寺與從輕。寺吏聞有司欲徙淄州。有司曰有疾與免刑。及吏問之。師曰無疾。吏曰何有灸瘢耶。曰昔者疾今日愈。吏令思之。曰。已悉厚意。但妄非所安。乃恬然就刑而行。從之者如歸市。師以法語施之。獲益尤眾。靈源清禪師評曰。夫楷公大士也。其建志立行當素有根本。豈悠悠者之所能知。因贊其像曰。惟唐正觀。靈潤投驩。匪移所守。能適其安。乃曰此行略有三益。一酬往譴。二順厭生。三成大行。今日淄州楷公亦云。嚴天大雪始見松筠。媚草夭花亦成造化。苟竊世榮。實辜恩者。師抵淄川僦居。學者愈親。明年冬敕令自便。庵於芙蓉湖心。道俗川湊僅數百人。日食粥一杯。故多引去。政和七年冬賜額曰花嚴禪寺。八年五月十四日索筆書偈付侍僧曰。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騰任運何拘束。移時而逝。當遭黜時佛光餞云。面皺如冰裂。脊骨硬似鐵。著緉破草鞋。踏退澄潭月。韓國餞云。不受囊封老古錐。到頭脫下祖師衣。一場弄險驚天地。誰信長空利劍揮。恁麼舉來。還知芙蓉家風麼。還知所嗣宗風麼。刢利漢領略取。當向金鳳夜栖無影樹處子細[占*支]詳。試於峰巒纔露海雲遮處分明體究。既恁正偏兼帶。不無事理融通。休做有心知。莫作無意會。宗中辨的量外轉機者。自有丹霞為伊開解。頌曰。

等閑無問豈安排(何必忉忉)。一句全提隱顯該(分身兩下看)。薄霧依依籠古徑(難辨高低)。孤峰終不露崔嵬(那分向背)。

師云。洪鐘在架任扣擊以騰聲。明鏡當臺從媸妍而現影。苟或不扣不擊無妍無媸。何聲影而可煩耳目者哉。既待臨機不讓。應須為眾全提。非圖半暗半明。莫便似見不見。若解該羅法界。休愁不入玄門。倜儻縱橫自忘計較。可惜依依薄霧籠古徑以萋迷。傷嗟矗矗孤峰隱崔嵬而不露。雖恁韜光晦跡安排接物利生。不消更問誰家。試聽無生妙曲。汝諸禪者還曾聞麼。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裏聞聲方得知。

第九十七則 天寧夜半(對機)

示眾云。空手把鋤頭。今秋決好收。步行騎水牛。念念不停留。擬涉思惟處。隄防害口羞。

舉僧問天寧。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如何是不露底句(開口即錯)。寧云。滿船空載月。漁父宿蘆花(但得隨流妙。何妨苦纜舟)。

師云。日午猶虧半。烏沉始是圓。幾人能曉會。明暗未分前。當於空劫之際眹兆之初。一念不生纖塵不立。淨躶躶赤洒洒處轉身吐氣。不守寒巖不沉死水。運心月以恒明。使迷雲而殄滅。所以道人牛不見處。正是月明時。故向第二門頭入[廓-享+墨]垂手。接物利生。雖則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而豈知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處。是知雖在今時而不落今時。這僧若能心不附物。語不立玄。何必低情下意取覆他人。致使天寧搖篙鼓棹罷釣收綸道。滿船空載月。漁父宿蘆花。可惜不遇金鱗。空使虗勞心力。寧免丹霞向正明不露處。依稀越國彷彿揚州。頌曰。

星流水國夜然燈(一點分明)。月印江天明似鏡(十分光彩)。隱顯無私位不該(二邊莫立)。依稀擬動成偏正(中道難安)。

師云。眼似流星心如湛水。六國安寧非無儀軌。向更深夜靜浪止風恬杜絕辭源時。慧燈沉影。照燭壺天。況兼皎月復印澄江。上下冥通。若軒轅之寶鏡。內外交徹。勝照膽之良規。隱顯無私。晦明有准。雖是排班無位次。屈指不倫流。其間該括意趣非輕。擬之則動落今時。邊方雖有令。不是太平年。議之則靜沉死水。莫守寒巖異草青。坐著白雲宗不妙。直得正偏兼到事理雙明。不偏枯無窒礙。放教活鱍鱍。免致死郎當。方有些子少分相應。還能恁麼措置麼。密移一步六門曉。無限風光大地春。

第九十八則 天寧上堂(法身)

示眾云。法報化三身。是非只為多開口。體相用三大。煩惱皆因強出頭。離心緣。莫錯尋思。離言說。休胡議論。有喫火不燒舌的衲僧。且道是誰。

舉天寧上堂云。法身者理妙言玄。頓超終始之患(黃金雖貴。落眼成塵)。諸仁者。莫是幻身外別有法身麼(用破木杓作先祖髑髏)。莫是幻身便是法身麼(認馬鞍鞽作你耶下顧)。若也恁麼會去。盡是依他作解。蒙昧兩岐(畫馬不成驢亦失)。法眼未得通明(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不見僧問夾山。如何是法身(清風兩檻竹)。山云法身無相(承言者喪)。如何是法眼(白露一庭松)。山云法眼無瑕(滯句者迷)。所以道吾云。未有師在(明眼人前一場漏逗)。忽有人問老僧。如何是法身。羊便乾處臥(六六三十六)。如何是法眼。驢便濕處尿(九九八十一)。更有人問。作麼生是法身。買帽相頭(水長船高)。作麼生是法眼。坑坎堆阜(泥多佛大)。若點檢將來。夾山祇是學處不明(起初不遇作家。到底番成骨董)。如流俗閨閤裏物不能捨却(養病喪軀)。致使情關固閉。識鎻難開(自作自受)。老僧今日若不當陽顯示。後學難以知歸(為怜三歲子。用盡一生心)。勸汝諸人不用求真。唯除息見(但得本莫愁末)。諸見若息。昏霧不生(眼中除幻翳。元不有空花)。自然智鑑洞明。更無他物(猶有這箇在)。諸仁者。還會麼(氣急殺人)。良久云(月色靜中見。泉聲深夜聞)。珠中有火君須信。休向天邊問太陽(儻能明自己。何必問他人)。

師云。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所以道。把住則真金失色。放行則瓦礫生光。縱汝恁麼會得。須知向上別有一竅。只如向上一竅汝還會得麼。老僧遙指猿啼處。別有露蹤在上方。恁麼看來。不是依他作解。亦非蒙昧兩岐。若要法眼通明。除是恁般會取。雖夾山住潤州荊口竹林時如此祗對法身法眼。已被道吾點檢。指見華亭。若不因流水。還應過別山。不見道。起初不遇作家。到底飜成骨董。所以天寧聘不唧留。忍俊不禁。向石頭上栽花。虗空裏釘楔。非唯與伊解黏去縳。抑亦教汝脫洒罄快。輙不可作麤俗語計較。亦不可用理趣研窮。不見天寧責罰夾山學處。如流俗閨閤裏物被情關識鎻累帶平生。所以天寧向直截緊要處不惜唇皮為伊指示。於良久處再三撈摝。苦口叮嚀。是汝本有真性。何須向外馳求。未免丹霞重宣此義。頌曰。

道合平常絕異端(以一貫之)。行人何必歷艱難(不勞費力)。從今莫買孫賓卜(禍福無門)。龜殼無靈不用鑽(唯人自召)。

師云。麤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其實道合平常。平常合道。故云是處語言皆合道。誰家絃管不傳心。決非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而校其萬一者邪。修行之人若能如此行歷。何必忙拖竹杖緊繫行纏。撞東磕西走南掠北。向枯骨上睏咬。畢竟有甚麼汁。恁麼省去。不消你相形問命而取吉凶。孫賓。卜者。按本傳。孫賓孫武子後。善兵法。設減竈之術。敗龐涓於馬陵。以此名播天下。世傳其兵法。今禪門謂設鋪市卜。不知於何而得是說。學者詳焉。賓因臏其足。故更名。臏毗忍切。臏蓋刑名。去膝之謂也。鑽龜者。莊子云。宋元君夢人被髮曰。予自宰路之淵。予謂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覺而占之。神龜也。漁者果有余。且網得白龜。其圓五尺。君欲活之卜之。曰殺龜以卜吉凶。及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咦。眹兆已前如委悉。何消搯筭問陰陽。

第九十九則 保壽上堂(杖笠)

示眾云。信手拈來無非恰好。全身放下何必商量。較得攛向面前。免致橫檐背後。有會得的麼。

舉大洪保壽恩禪師上堂拈拄杖云。得自天台絕比倫(少賣弄)。從來無葉又無根(看怎生)。有時扶過斷橋水(同行無踈伴)。幾度伴歸明月村(步步鎮相隨)。雖然如是。也不得無過(知人得)。擊香臺一下便下座(象骨嵓前弄蛇手。兒時做處老知羞)。

師云。隋州大洪山報恩禪師。衛之黎陽人。族劉氏。世以武進。家喜事佛。其母禱子夢佛。所謂阿羅漢舁之。既姙生師。果有殊相。未冠舉方略擢第。調官北都。忽厭塵境。請於朝願謝簪紱求出世法。上詰其故。師曰。臣祖死王事。何足以報厚恩。唯有熏修之功庶資冥福。神宗歎異。親灑宸翰。賜名報恩。就都福壽寺受戒。謁投子。子問天明也未。云明矣。曰明則卷簾。師從之。忽開悟白子。子印之。巾侍有年。丞相韓公請住少林。紹聖初詔改大洪律居為禪林。命師為第一世。崇寧二年詔住京之法雲。五年復遷大洪。宗風大振。居一日上堂拈拄杖云。得自天台絕比倫。從來無葉又無根。古人為人至切。徹底情深。要汝等諸人向拄杖頭薦取。本分一事雖無枝葉。根苗已早狼藉遍地。又道。扶過斷橋水。伴歸明月村。果然克己從他。道雖然如是也不得無過。知之減半。何必云云。故擊禪牀一下便下座。方信道不如歸去便歸去。欲覔了時無了時。蘄州北禪悟通寂禪師。嗣雲門。上堂拈拄杖曰。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微塵菩薩。一時在拄杖頭上轉大法輪。盡向諸人鼻孔裏過。還見麼。若見。與我拈將來。若不見。大似立地死漢。良久曰。風恬浪靜。不如歸堂。林泉道。放去較危。收來太速。雖然兩段不同。大抵用處不異。更看丹霞如何科判。頌曰。

此樹不從天地生(何處將來)。登山涉水承渠力(知恩有幾人)。如今擲向亂峰前(甚底大如割捨)。免致叢林為軌則(已是強生節目)。

師云。人人本有箇箇不無。匪假陰陽而可生成。豈干造化而能製就。不須九節何用過頭。比筇竹無影無形。類靈壽非長非短。雖是登山涉水承他恩力。其奈倚墻貼壁伴我安閑。不如擲向峰前拋在腦後。不勞解虎寧用敲風。禪床角忒立多時。法座傍暫別少頃。略置叢林軌則。且停覺苑規模。但肯念茲在茲。較得無事生事。何也。幸自可怜生。

第百則 三界唯心(示眾)

示眾云。頭頭上顯。莫教鷂過新羅。物物上明。休似蠅鑽故紙。撞頭磕額兮時時示時人。攔街截卷兮時人皆不識。有具眼者辨看。

舉保壽上堂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無不包。細無不入)。檻外雲生。簷頭雨滴(逐物意移)。澗水湛如藍。野花開似織(弄假像真)。此時若不究根源。謾向當來問彌勒(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還會麼(按牛頭喫草)。不勞久立(深謝慈悲)。

師云。神鼎諲禪師。少年時與數耆宿遊南嶽。一僧舉論宗乘頗愽敏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已。諲曰。上人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何人之語。僧曰法眼大師偈也。諲曰其義如何。對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樅然。諲曰。舌味是根境否。對曰是。諲以筯挾菜置口含胡而言曰。何謂相入耶。坐者相頋大驚莫能加答。諲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林泉道。苦口是良藥。逆耳是忠言。端的了達唯識唯心之旨。方寸間何物而可窒礙者耶。故保壽云。檻外雲生。簷頭雨滴。澗水湛如藍。野花開似織。壽禪師唯心訣亦云。巖樹庭柯各挺無邊之妙相。猿吟鳥噪皆談不二之圓音。此豈非塵塵爾法法爾。若也於斯蹉過。枉盻龍華。不如各自歸堂。免勞久立。保壽既恁慈悲。丹霞怎不讚詠。頌曰。

靈然不涉去來今(一言道斷處。千古意分明)。三界都盧一點心(認着依前還不是)。檻外桃花春蝶舞(色即色時輕話會)。門前楊柳曉鶯吟(聲非聲處細參詳)。

師云。覺性圓明靈知不昧。十世古今無非畢備。過去過去兮雷擊真空。未來未來兮波渟性水。何止欲界色界無色界總乎一心。盡空法界亦由唯識相分所攝。而豈知僧問琅琊覺和尚。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覺云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此之所謂迷時三界有。悟後十方空。至若檻外桃花。門前楊柳。任翩翩之蝶舞。縱恰恰之鶯啼。那消箇。聽之不聽聞之不聞。聲色純真了無異念。還能如是麼。山河草木揚真諦。花月樓臺演妙音。

同类推荐
  •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登相国寺阁

    登相国寺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伯渊茶录

    张伯渊茶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学滥觞

    易学滥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明罗刹经

    无明罗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神本傲娇

    神本傲娇

    她叫暮儿,作为一个没心没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本想时时刻刻坑队友,却发现最终坑了自己。“小妹,你说你衣品如此之差,说话这么讨人厌,我就想问问,你有朋友吗?你舍友如何忍受得了你?”“这,朋友到没有,宿舍的关系也就那样吧,我不屑和凡夫俗子为伍!哎。”暮儿眼睛看天,趾高气扬的说道,最后还长叹一口气,好像嘲笑世人皆傻缺似的。“老大,你要是娶这小妹回去,我怕分分钟气死你妈……”“你误会暮儿了,她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她非常的聪明,可爱,温柔,有才,简直堪称完美。”“我就想问问,你妈怎么说的?”“这,我妈说了,我和暮儿结婚后,他和我爸不和我们住。”“情人眼里出弱智,我现在是真信了。”
  • 巴黎情劫

    巴黎情劫

    在巴黎,中国女人怎么可能单身?与巴黎男的三段刻骨浪漫爱情故事。
  • 浪基岛传奇

    浪基岛传奇

    本书故事讲述了南海边的小男孩浪儿,因为一次海难,漂流到了神秘莫测的“浪基岛”上,认识了V星系“卡尔斯怪兽王国”的公主卡斯娜……
  • 长遥寄相思

    长遥寄相思

    西楚唯一的小公主聂长瑶,喜欢上了一个男子。但是这个男子,身负血海深仇,根本无心儿女情长。她不听所有人的劝告,执意要和他在一起。当得知他要娶亲的那一刻,她万念俱灰,最后决定提前嫁人。那一日,上京城外隐隐有嘶吼声。房间门被推开,进来的人不是她的夫君,而是以前那个她心心念念的人。他薄唇紧抿,依旧是那般好看。“阿瑶,和我走吧。”她笑了,笑着笑着,就笑出了眼泪。“你说过要护我一世周全的,还记得吗。”“可毁约的是你,让我无家可归的还是你。”“顾云深,放过我吧,我...求求你。”(be,谨慎入坑。)
  • 绝美女神的贴身狂少

    绝美女神的贴身狂少

    他有一个绝症的女儿,他有一个叛逆的儿子,最重要的是他有不少女神级别的女朋友。他是第一公子,他压抑着自己的怒火,只为日后的辉煌!!!新书《都市之至尊大帝》已经上传,欢迎各位新老书友品鉴!!!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酒色财气

    酒色财气

    本书描写一个酒仙、一个色鬼、一个财迷和一个气包之间瓜瓜葛葛、缠绵悱恻的曲折故事。
  • 学长太傲娇

    学长太傲娇

    16岁遇见你,26岁睡在你怀里,陆宇哲,遇见你我何其有幸!
  • 职场达人谋求升迁那些事

    职场达人谋求升迁那些事

    《职场达人谋求升迁那些事儿》通过大量生动的职场案例,详尽解说了职场升职加薪中的那些事儿,揭示了职场中那些鲜为人知、秘而不宣的“道道儿”。当你面对与故事中人物相同的处境时,能从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少走弯路,求进身顺理成章,谋升迁一路畅通。
  • 错惹妖孽男

    错惹妖孽男

    打工女皇白小桃授命搅局,致使豪门总裁求婚未遂,从此惹上妖孽总裁司如风。误打误撞,二人数度交手并发生关系,更是签下女仆合约,相处之下萌生爱意。可惜阻挠重重,前有心计蛇蝎女,后有豪门贵妇,他们如何突破阻碍,司如风如何抱得美人归,且看错惹妖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