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1300000027

第27章

【注】此承上章天道无言,而赏罚不遗,以明治天下者当敬天保民,不可有心尚杀以伤慈也。治天下者,不知天道,动尚刑威,是以死惧民也。老子因而欺之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耶。以愚民无知,但为养生口体之故。或因利而行劫夺,或贪欲而嗜酒色。明知曰蹈死亡,而安心为之,是不畏死也。如此者众,岂得人人而尽杀之耶。若民果有畏死之心,但凡有为奇诡之行者,吾执一人而杀之,则足以禁天下之暴矣。如此,谁又敢为不法耶。民既不畏死,杀之无益,适足以伤慈耳。夫天之生民,必有以养之。而人不知天,不安命,横肆贪欲以养生。甚至不顾利害,而无忌惮以作恶,是乃不畏天威。天道昭昭,必将有以杀之矣。是居常自有司杀者杀,无庸有心以杀之也。所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今夫人主,操生杀之权,乃代天之威以保民者。若民恶贯盈,天必杀之。人主代天以行杀,故云代司杀者杀,如代大匠斲也。且天鉴昭明,毫发不爽。其于杀也,运无心以合度,挥神斤以巧裁。不疾不徐,故如大匠之斲,运斤成风而不伤锋犯手。至若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手矣。何也。夫有心之杀,乃嗜杀也。嗜杀伤慈。且天之司杀,实为好生。然天好生,而人好杀,是不畏天而悖之,反取其殃。此所以为自伤其手也。孟子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此语深得老子之余意。故轲力排杨墨,而不及老庄,良有以焉。至哉仁人之言也。

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此释上章民不畏死之所以,教治天下者当以淡泊无欲为本也。凡厥有生,以食为命。故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是则上下同一命根也。然在上之食,必取税下民。一夫之耕,不足以养父母妻子。若取之有制,犹可免于饥寒。若取之太多,则夺民之食以自奉,使民不免于死亡。凡贼盗起于饥寒也,民既饥矣,求生不得,而必至于奸盗诈伪,无不敢为之者。虽有大威,亦不畏之矣。是则民之为盗,由上有以驱之也。既驱民以致盗,然后用智术法以治之。故法令兹彰,盗贼多有,此民所以愈难治。虽有斧銊之诛,民将轻死而犯之矣。由是推之,民之轻死,良由在上求生之厚以致之,非别故也。厚,重也。此句影前当有一上字,方尽其妙。然重于求生,以但知生之可贵,而以养生为事,不知有生之主。苟知养生之主,则自不见有身之可爱,有生之可贵。欲自消而心自静,天下治矣。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故曰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贤,犹胜也。此中妙处,难尽形容。当熟读庄子养生主,马蹄胠箧诸篇,便是注解。又当通前四章反复参玩,方见老子吃紧处。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音拱两手合围也)。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此章伤世人之难化,欲在上者当先自化,而后可以化民也。结句乃本意,上文皆借喻以明之耳。经曰,此土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化。故老子专以虚心无为不敢,为立教之本。全篇上下,专尚柔弱而斥刚强。故此云,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乃借人物草木为喻。是以兵喻戒惧,木喻心虚。言兵若临事而惧,不敢轻敌,故能全师以自胜。是以全生为上,而多死为下也。木之枝条,以冲气为和。故欣欣向荣,而生意自见。是以虚心柔弱在上。若成拱把,则粗干坚强者在下矣。以此足知戒惧虚心,柔弱翕受者,方可处于民上也。若夫坚强自用,敢于好为,则终无有生意矣。此语大可畏哉。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耶。

【注】此言天道之妙,以明圣人法天以制用也。弓之为物,本弣高而有余,弰下而不足,乃弛而不用也。及张而用之,则抑高举下,损弣有余之力,以补弰之不足。上下均停,然后巧于中的。否则由基逢蒙,无所施其巧矣。天之道亦犹是也。以其但施而不受,皆损一气之有余,以补万物之不足,均调适可,故各遂其生。人道但受而不施,故人主以天下奉一己。皆损百姓之不足,以补一人之有余,裒寡益多,故民不堪其命。谁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哉。唯有道者,达性分之至足,一身之外皆余物也。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即以所养而养民,乃能以有余奉不足也。是以圣人与道为一,与天为徒。故法天制用,虽为而不恃其能,虽成而不居其功,此损之至也。损之至,故天下乐推而不厌。虽不欲见贤,不可得也。其不欲见贤耶一句,谓我心本不欲见贤,而人自以我为贤矣。此益也,由损而至。故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此之谓也。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此结通篇柔弱之意,欲人知而能行也。无以易之。易,轻易也。即左传训师无易敌之易。谓师之柔弱,则敌人有以料而易之以取胜。至若水之柔弱,则人莫能料。莫能料,故无以易之,而卒莫能以取胜。此所以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莫能先,谓无有过于此也。世人皆以柔弱为不足取,率轻易之。故天下皆知之而莫能行,以柔弱为垢辱不美之称故也。祥,犹嘉美也。是以凡称人君,则曰乾刚能断有为,遂以为明君。若夫无为,则国人皆以柔弱为耻辱而不美矣。故圣人云,果能以柔弱处上,恬澹无为,能受一国之耻垢者,则为社稷真主。能受一国不美之名者,则为天下明王矣。如尧之垂拱无为,则野老讴曰,帝力何有于我哉。此受国之垢也。然柔弱无为,乃合道之正言,但世俗以为反耳。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此言圣人无心之恩,但施而不责报,此为当时计利者发也。然恩生于怨,怨生于恩。当时诸侯两相构怨,霸者主盟而为和之。大怨既和,而必责报。报之不至,而怨亦随之,是有余怨也。庄子云,贼莫大于德有心。故曰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无心之德,但施而不责报。故如贷之执左契,虽有而若无也。契,贷物之符券也。合同剖之,而有左右。贷者执右,物主执左,所以责其报也。有德司契,但与而不取,徒存虚契。无德司彻,不计彼之有无,必征其余,如赋彻耳。彻,周之赋法。谓时至必取于民,而无一毫假借之意。然上责报而下计利,将谓与而不取,为失利也。殊不知失于人,而得于天。故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且施而不取,我既善矣。人不与而天必与之,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岂常人所易知哉。

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此结通篇无为之益,施于治道,可复太古之化也。什伯之器,并十曰什,兼百曰伯。器,材也。老子自谓以我无为之治,试于小国。纵使有兼十夫百夫之材者,亦无所用之,以民淳而无事故也。若国多事,烦扰于民。或穷兵致乱,重赋致饥。民不安其居,则轻死而去之。今一切无之,故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舟舆,水陆之具。不远徙,故虽有舟车无所用。不尚争,故虽有甲兵无所陈。陈,列也。不用智,故可使结绳而用之如太古矣。民各自足其足,绝无外慕之心。不事口体,故以寻常衣食为甘美,以平居里俗为安乐,曰与邻国鸡狗相闻。至近之地,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如此,则淳朴之至,乃太古之化也。老子所言,疾当时之弊,皆有为用智刚强,好争尚利,自私奉己,而不恤于民。故国乱民贫,而愈难治。所以治推上古,道合无为,全篇所论,不出乎此,盖立言之本旨也。故终篇以此,请试而行之,可以顿见太古鸿荒之化。言取效之速如此也。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深有味乎此言也。老氏之学,岂矫世绝俗之谓哉。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此结通篇立言之旨,以明老氏立教之宗也。信言不美者,斯乃释疑之辞。以明道本无言,因言显道之意也。首章云,道可道,非常道。以可道之道,乃言说也。老子自谓道若可言,即非真道矣。今上下五千余字,岂非言耶。既已有言,则道非真矣。因于终篇以自解之,以释后世之疑耳。然信,旧注实也。谓真实之言,即由衷之言也。美言,华美之言,乃巧言也。老子意谓道本无言,因言以显。但我所言者,字字皆从真实理中流出,第藉之以彰道妙,故信实而不美。非若世人夸诞浮辞,虽美而不信也。且世衰道微,人心不古。当时学者不达无言之旨,乃哓哓好辩尚博,各擅专门。如杨朱墨翟御寇公孙之徒,祖述相传,以辩博为宗,自以为善。殊不知以多歧亡羊,多方丧真,去道转远。老子因而斥之曰,孰知不言之教,不辩之辩哉。以彼辩者,则不善于道。果善于道,则自不辩矣。且道本无言,乃至约也。但了悟于心,可目击而喻,妙契无言,自不容声矣,何事于博哉。故曰知者不博。时人不知出此,徒事多闻,增益知见,以博为知,其实不知多言数穷。故曰博者不知。以彼不知大道体虚,运而不积。而彼以积为务,故愈增障碍。殊不知有积则有散,有散则有穷。无积则无散,无散则无穷。由圣人体虚合道,忘言任真,了无所积。由其不积,则不穷。所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如枢得环中,以应无穷。故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也。且天乃无言之圣,圣乃有言之天。以天道不积,其体至虚。故四时运而不竭,利尽万物而不伤其体。故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害,非害物之害。乃不伤己之意。圣人法天利用,故终日运用,为物作则,而了然无物可当于情。故曰为而不争。争,谓与物竞也。斯盖虚心游世,超然独立于万物之上矣。老子学问工夫,真实直捷处,尽在于此。故结全书立言之旨,妙尽于是矣。学者勉哉。

同类推荐
  • 华严经感应略记

    华严经感应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瞻婆比丘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悟真集

    悟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伊煜离殇

    伊煜离殇

    她撞破男友出轨网上聊骚对象后,被那个女人从背后捅刀,魂穿到从未听闻过的“礼秦王朝”。从9岁到36岁,从备受礼秦王朝德高望重的许丞相宠爱的小孙女,到天外仙人张云麓的徒弟,再到皇家钦点的煜王妃乃至皇后,若说评价她的一生,赫赫扬扬毫不为过。但也只是短短二十几年罢了,若说她最难过的事情,莫不过临薨前没有看到她与那个她爱着的男人的唯一血脉一眼。
  •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默夜北城花开

    默夜北城花开

    刚步入青春期的颜默,幻想着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一切都完美的与她的想象错开。
  • 安知岁月静好

    安知岁月静好

    一场相遇令本无交集的三人紧密交织,岁月怎能静好?大概只有陪安千初一路走过来的江淳知道,安千初在知道自己的病后就一直在保护那个女孩,不惜撒谎让她放弃自己。记忆到了终点,还是那个夏天,还是那个冰沙店可却没了以前那三个并肩而行的学生
  • 柒爷你被内定了

    柒爷你被内定了

    在遇到她之前,他是无情之人,天生骨子里薄凉,遇到她之后,众人扶额,纷纷表示【说好的高冷呢?】【说好的霸总人设呢?】这个小奶狗似得到底是谁?遇到她之后,顾念深的世界气温从南极转到赤道,这个世界玄幻了,因为顾念深遇到叶柒浅,这个让他头疼,却甘愿宠着的女人,无论怎样自己选的小祖宗,自己宠着呗。薄情之人,动情时,最为可贵。
  • 我为魔中之皇

    我为魔中之皇

    何为正道?何为魔道?既然正道不公,那我甘愿入魔。既然为魔,我定要做那魔中之皇。
  • 竹马请放手说好的形象呢

    竹马请放手说好的形象呢

    “一双眼睛,我娶你。”犹记得那天他是这样说的。明明那样无情,可是……现在这个抱着她撒娇的哥们是谁啊?!说好的高冷无情呢?不是死都不碰她吗?那这是干什么!
  • 幕尔如兮

    幕尔如兮

    “你叫什么名字?”“幕尔”“啊?木耳?小哥哥你肯定很喜欢吃木耳吧?所以取的这个名字。”小姑娘笑眯眯的问。“不喜欢,我的幕是落幕的幕,尔是尔若的尔。”男孩黑着脸答。“夏如兮,为我失去你的眼睛,你后悔吗?”“不告诉你。”女子的眼睛茫然一片,但笑起来像月牙一般。“我告诉你,我后悔了。”女子举着一把枪,对着男子。“是吗?不过你现在后悔也逃不开我了,大不了我把你眼睛重新废了。囚禁在我身边。”“你真狠,我为你失去过一次了,你又想让我因为你失去第二次吗?那是不可能的。”
  • 各种短篇微型故事

    各种短篇微型故事

    读着短故事,感受短情怀,一个小故事,情怀在我心。
  • 冰消

    冰消

    一位碌碌无为的大学生侥幸进入了新的世界开始新的生活。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他寻求真正的自我,追求存在的意义。后来才发现,这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