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6800000002

第2章

若风之吹云 志云。邪散而正气光明也。

明乎若见苍天 甲乙作昭然于天。

经脉十二 络脉十五 凡二十七气 张云。脏有五。腑有六。而复有手厥阴心主一经。是为十二经。

十二经各有络脉。如手太阴别络在列缺之类是也。此外又有任脉之络曰屏翳。督脉之络曰长强。脾之大络曰大包。共为十五络。十二十五。总二十七气。以通周身上下也。

所出为井 马云。其始所出之穴名为井穴。如水之所出。从山下之井始也。六十三难杨注云。凡脏腑皆以井为始。井者谓谷井尔。非谓掘作之井。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马云。

如肺经少商之类。水从此而流。则为荥穴。

所溜为荥 史云溜。按难经当作流。马云。如肺经鱼际之类。又从此而注。则为 穴。张云。急流曰溜。小水曰荥。脉出于井而溜于荥。其气尚微也。简案、急流曰溜。未见所据。六十三难杨注云。泉水既生。留停于近荥。迂未成大流。故名之曰荥。荥、小水之状也。此溜读为留也。然六十八难明言所流为荥。今从史说。

所注为 马云。 者注此而输运之也。如肺经大渊之类。又从而经过之。则为经穴。张云。注、灌注也。 、输运也。脉注于此而输于彼。其气渐盛也。

所行为经 张云。脉气大行。经营于此。其正盛也。六十三难杨注云。经者径也。亦经营之义也。

马云。如肺经经渠之类。又从而水有所会。则为合穴。

所入为合 张云。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马云。如肺经尺泽之类。六十三难杨注云。

经行既达。合会于海。故名之曰合。合者会也。

知其要者 马云。凡节之所交。计三百六十五会。实经络渗灌诸节者也。此节者乃要之所在。张云。其要则在乎五 而已。志云。血者神气也。二十七气。三百六十五会。总属血气之流行。故曰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简案、今从志注。

重竭 张云。脏气已绝于内。阴虚也。反实其外。误益阳也。益阳则愈损其阴。是重竭也。阴竭必死。死则静也。

取腋与膺 张云。腋与膺。皆脏脉所出。气绝于内。而复取之。则致气于外。而阴愈竭矣。

逆厥 张云。脏气已绝于外。阳虚也。反实其内。误补阴也。助阴则阳气愈竭。故致四逆而厥逆。

厥必死。死必躁也。

反取四末 张云。四末为诸阳之本。气绝于外。而取其本。则阴气至而阳愈陷矣。

害中而去则致气 张云。害中而不去。去针太迟也。不中而去。去针太早也。均足为害。此节与寒热病篇文同。但彼云不中而去。则致气者是。此云害中者误也。简案、害、当作不。张注为是。

痈疡 寒热病篇作痈疽。张云。不中而去。则病未除而气已致。故结聚而为痈疽。皆刺之害也。

十二原出于四关 张云。脏腑之气。表里相通。故五脏之表有六腑。六腑之外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故凡井、荥、 、原、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以治五脏之疾。

阳中之少阴 肺也 张云。心肺居于膈上。皆为阳脏。而肺则阳中之阴。故曰少阴。

太渊 马云 掌后陷中。肺脉所注。为俞土。阴经无原。俞穴代之。余仿此。

阳中之太阳 心也 张云。心为阳中之阳。故曰太阳。

大陵 张云。按大陵系手厥阴心主 穴也。邪客篇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俞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故此言大陵也。大陵二穴。在掌后骨下两筋间。

阴中之少阳 肝也 张云。肝、脾、肾、居于膈下。皆为阴脏。而肝则阴中之阳。故曰少阳。

太冲 马云。足大趾本节后二寸动脉应手陷中。肝脉所注。为俞土。

阴中之至阴 脾也 张云。脾属土而象地。故为阴中之至阴。

太白 马云。足大趾内侧内踝前核骨下陷中。脾脉所注。为俞土。

阴中之太阴 肾也 张云。肾在下而属水。故为阴中之太阴。

太溪 马云。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肾脉所注。为俞土。

膏之原 志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发泄于腠理。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润泽皮肤。

是津液注于三百六十五节。而渗灌于皮肤肌腠者也。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盖膏者脏腑之膏膜。肓者肠胃之募原也。简案、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杜云。肓、膈也。心下为膏。正义曰。贾服何休诸儒等。皆以为膏。虽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其实凝者亦曰膏。内则云。小切野狼 膏。此膏为连心脂膏也。独刘炫以为膏当作膈。改易传文。以规杜之失。傅逊辨误云。考素问刺禁论云。膈肓之上。中有父母。杨上善说云。心下膈上为肓。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曾亲谛观猪脏心膈之处。方忆膈者隔也。自膈以上。

皆心肺清洁之属。自膈以下。皆肠胃污浊之属。而心下有微脂为膏。膈上有薄膜为肓也。素问曰膈肓。则明云膈之肓也。膈之肓。非其膜而何。其痹论又云。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注云。肓膜谓五脏之间膈中膜也。则正与心下之微脂相对益明矣。二竖居膏肓之上下。则于腑脏。略无所系。为至虚之处。非经络穴道所关。以故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也。春秋元命苞云。膏者神之液也。

介按、膏肓之义。惟前哲唐容川。时贤张锡纯之解释。甚为详晰。兹节录如下。

唐云。凡有膜网处。无论上中下及内外膜网。其上皆生膏油。左传所谓膏肓也。肓言其膜。属三焦之物。

膏即言其油。乃属于脾。凡化水化谷。皆是膏油发力以薰吸之。所谓脾主利水化食者如此。而其路道。则总在中焦之膜中也。此膜着背脊处上行至肝。是为肝膈。肝膈半在体上。半在膈下。膈发于肝。循肋骨而至胸前之鸠尾。下遮浊气。上护心肺。为阴阳之界限。肝气之通于膈。以入肠胃。走血室。路道皆在膈膜与中下之油网中也。张云。素问刺禁篇曰。膈肓之上。中有父母。是肓即膈也。又灵枢九针十原论曰。膏之原出于鸠尾。夫鸠尾之内。即膈。乃三焦之上焦。为手少阳之腑。与手厥阴心包脏腑相连。互为配偶。心包者。即心肺相连之系。其体质原系脂膜。脂即膏也。传既云。居肓之上。膏之下。是其病定在胸中无疑。特是胸中之地。大气之所贮藏也。虽不禁针。然止可针三二分。不敢作透针。以泻大气。故曰攻之不可。其外又皆硬骨卫护。不能用砭。故曰达之不及。又其处为空旷之腑。上不通咽喉。下有膈膜承之。与膈下脏腑。亦不相通。故曰药不至焉。

所以不可为也。

鸠尾 马云。一名尾翳。一名 。蔽骨之端。在臆前蔽骨之下五分。人无蔽骨者。从歧骨下一寸。

言其骨垂下如鸠尾。

肓之原 志云。肓者肠胃之募原也。简案、腹中论云。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刺禁论云。膈肓之上。中有父母。杨注。心下膈上为肓。痹论云。陷于肓膜。王注。肓膜谓五脏之间。膈中之膜也。胀论云。熏于肉肓。而中气穴。杂病篇云。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

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据以上经文考之。肓即膈膜也。而脏腑之间。悉有薄膜。其于躯壳中。遮隔浊气。

最有用者为膈膜。故单言肓。则指膈膜。张注痹论云。肓者。凡腔腹肉理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然史扁鹊传。搦荒说苑。作肓莫。即肓膜也。空隙之处。安得搦之。肓自肓。原自原。安得释肓以膜原。二张之解。俱不可从。

脖 马云。一名下气海。一名下肓。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出于甲乙)简案、玉篇脖 。脐也。犹天枢即脐。而其穴则在侠脐两膀各一寸邪。 张云。上文五脏之原各二。并膏肓之原共为十二。而脏腑表里之气皆通于此。故可以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简案、本篇止言五脏之原。而不言六腑。

乃以鸠尾、脖 足之。马氏因引六十六难六腑之原以为悉。然而此本于经文别发一义者。乃不可以彼律此。

胀取三阳 飧泄取三阴 甲乙飧泄作滞。张云。胀、腹胀也。飧泄、完谷不化也。病胀者。当取足之三阳。即胃、胆、膀胱、三经也。飧泄者。当取足之三阴。即脾、肝、肾、三经也。简案、甲乙滞盖谓滞下。亦作 。(释名 。羲之帖)即痢病也。

闭 马本作 云 。读为闭。志云。 音卞。搏也简案、玉篇 。俗闭字。 字书无考。

夫善用针者 止未得其术也 张云。此详言疾虽久。而血气未败者。犹可以针治之。故善用针者。犹拔刺也。去刺于肤。贵轻捷也。犹雪污也。污染营卫。贵净涤也。犹解结也。结留关节。贵释散也。犹决闭也。闭塞道路。贵开通也。四者之用。各有精妙。要在轻摘其邪。而勿使略伤其正气耳。故特举此为谕。

若能效而用之。则疾虽久。未有不愈者矣。张兆璜云。污在皮毛。刺在肤肉。结在血脉。 在筋骨。简案、雪、洗也。庄子知北游。澡雪而精神。

如以手探汤 张云。用在轻扬。热属阳。阳主于外。故治宜如此。

如人不欲行 张云。有留恋之意也。阴寒凝滞。得气不易。故宜留针若此。

阴有阳疾者 张云。热在阴分也。

下陵三里 马云。足阳明胃经穴。即三里。系四字一名。

无殆 张云。殆、怠同。简案、老子周行而不怠。释文殆、怠也。

气下 张云。邪气退也。

疾高而内者 张云。在上也当下取之。然高而内者属脏。故当取足太阴之阴陵泉。

疾高而外 张云。属腑。故当取足少阳之阳陵泉也。

同类推荐
  • 佛地经论

    佛地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守郧纪略

    守郧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重生天才修灵师,王妃太轻狂

    重生天才修灵师,王妃太轻狂

    (本文大概架空,坑不多,白开水加糖,剧情简单,)前世跳崖而死,一朝重生,降临到一个神奇的修灵大陆。孤儿?废材?胆小懦弱?寒眸乍现,搅动大陆风云。看她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间玩转整个大陆。升境,法宝,丹药,抱歉,本姑娘多的使不完。无奈此生注定多个他。“阿墨,江湖太寂寞了,不若我们凑个对如何?”“你的一生就让我来守护!”从此我便是你的依靠。落英缤纷,如神祗般的他褪去一身清冷,神情温柔,漆黑的双眸中只有她的身影,不觉沉沦。“说好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 星魔殿

    星魔殿

    我,夜尘星从此便为魔,以魔道抗正义;我,夜尘星只杀该杀之人,星魔刀出,必将有杀戮,必将有亡魂;我,夜尘星从此便建立星魔殿,以魔称霸整个江湖,……,
  •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天降媚妃:皇上你走开

    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绝美容颜,为了禁断的爱人颠覆朝野,远嫁霖国,可有些爱注定荒芜,有些爱终究缄默,她一路斗王后,踩宠妃,誓要登上至高宝座,既担了这狐媚之名,何不独宠两朝?
  • 心悦君兮君不知

    心悦君兮君不知

    她是尊贵绝色的相府嫡女,他是威名赫赫的铁血将军。她倔强的嫁,他厌恶的娶。她以为能等来他回心转意的那天,却不想是她错了。一错到底,满盘皆输……
  • 快穿之心悦君兮

    快穿之心悦君兮

    他,是高高在上,掌握九重天机的无上神君。她,是因缘树上诞下的小小念灵。眉间落花,只是一眼,慕栖就喜欢上了君九渊。她陪他看云岚起落,星潮跌涌,只换来他一句。“芥微之物,吾从未入眼。”她被他亲手打入凡尘,万世轮回不得相见。落魄皇子,校霸弟弟,无心神偷……慕栖不择手段的接近他们,只为吸取念力,强大到足以站到君九渊身边。却发现,他其实从未离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已知。
  • 仙帝李墨

    仙帝李墨

    李墨经历人生挫折,从天之骄子成为穷小子。这一世,他势必要弥补前世的遗憾,看他如何脚踏实地,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 千玺等风也等你

    千玺等风也等你

    [2016“NEXTIDEA”女生原创文学大赏]参赛作品我的青春也曾迷茫无措,直到遇见了你。两条平行线的交错,从此闯入彼此的世界。一只鸟飞过静谧的天空,一朵花划过忧伤的空中,一场雨洒湿肩头,你总在我的左右。我不管有多少人比你好比你完美,可那份执着那份爱,在我心中便是最好。我想和你跨越千年,生生世世厮守,不论这时间的无情,只因你是“易烊千玺”MYHEART我只想说:能认识你是我此生之幸,谢谢你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 玉玲珑

    玉玲珑

    她只是堡里的一名普通的花匠。可他却说她就是当年那个背叛了他的人。她只想好好地侍弄花草,养大孩子,再给娘亲养老送终。他却不放过她,他的那些女人们同样也不放过她。她真的是当年的那个她?还只是一个不幸的替身?
  • 陶夭记

    陶夭记

    陶夭本是个貌美如花的思凡小仙娥,一朝下凡,却发现自己被前世的一桩桩谜团所吸引。到底谁才是自己前世的爱人?是邪魅的冷面魔君还是痴情的神秘书生?那个深藏不露、铁骨柔情的侍卫大哥又是在干嘛?大酱南北带你揭露上古谜团……
  • 不良王妃:让爷贱笑了

    不良王妃:让爷贱笑了

    王爷说:我家王妃性格软,我说一她不敢说二。全京城群众呵呵:烧毁你的床赶走你小妾的人是我们咯?王爷你这么牛逼,你咋跪着说话?王爷又说:我家王妃胆子怂,我往东她不敢往西。全天下人民呵呵:夺了你的兵差点废掉你军舰的人是我们咯?王爷你这么牛逼,你咋还跪着说话?王爷还说:我家王妃脸面薄,我让她跪下她绝不敢站着。王妃呵呵:王爷你这么牛逼,要不你站起来说话?“不不不,宝宝让跪我就跪,让跪多久跪多久!宝宝牛逼!宝宝宇宙无敌帅!”众人:脸是一个好东西,王爷拜托你要一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