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1100000002

第2章 汤鹏 魏源

清治至道光而极敝,清学至道光而始变。于时承平之日久,主溺晏安,大臣委蛇持禄,容说以为忠;士人汨没科举,诗书以干泽。即有魁异杰出之才,不安固陋,而声气标榜,呼朋啸侣,桐城文章以学古,休宁名物以张汉,文史雍容,姑以永日,而辅世长民,以为非分。傥有文章经国,志气拔俗,发强刚毅足以有执,文理密察足以有别,发聋振瞆,大声疾呼者,可不谓之豪杰之士哉!吾得二人焉:曰汤鹏,曰魏源。

汤鹏,字海秋,益阳人。擢道光三年癸未进士第,年甫二十,所为制艺,列书肆中满街。土人模拟相踵得科第,而鹏唾弃不复道,专力为诗歌,自上古歌谣至三百篇、《离骚》、汉魏六朝下暨唐诗,无不形规而神挈之,未几得三千首。其始官礼部主事,为文章下笔不自休,大臣以为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郎中,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年始三十余,意气卓厉,谓大下无不可为者,徒驰骋文墨以自标置,无当也。于是勇言事,未逾月三上章,卒以得罪,罢御史,回户部员外郎,转四川司郎中。是时,英人扰海疆,求通市。鹏已黜不得言事,犹上书大臣转奏善后条陈三十事,报闻而已。鹏居曹司久,而负才气,郁不得施,以谓:“事有积之已久则弊,而守之以固则枯,坏之已甚则匮,而处之以瞆则愚;振之以大声疾呼则訾其激,而荒之以流心佚志则厚其羞,料之以深识早计则嫌其躁,而亟之以颓光倒景则郁其忧。是故君子不能毋尚变。尚变云何?尔乃君毋过尊而自比于天地之大,臣毋过卑而下同于犬马之贱。大臣毋席尊荣以谩小臣,毋小其职掌乃并其聪慧气力而一例小之也。小臣毋畏谴何以媚大臣,毋大其爵秩乃并其神理骨干而一例大之也。国故毋有所支离禁忌而不以告人,民情毋有所增饰而不以上闻也,是则与天下臣民共其趣向,非则与天下臣民共其【忄典】墨,功则与天下臣民共其欢欣,过则与天下臣民共其惩创。必辅毋自其岁月资格为之,将帅毋自其宗藩世胄为之也。机密宜选老成忠謇以厚其德、直其义;封圻宜兼文武干济以鸿其体、实其用,谏议宜格君心杜门户以申其直、示其大;守令宜引英俊擢三公以重其选、拔其尤。轻重贵贱之等,毋封已见以成倒置也,治忽安危之机,毋戾众志以得惨报也。科目毋徇文字,登进毋涉苟且也。军旅毋溺晏安,训练毋徇故常也。粟米之产,毋委以地气而不广生,毋限以农工而不众也。盐筴之利,毋敝以官守而不约束,毋画以疆界而苦迂滞也。而归之览上下古今善败得丧,毋涉其故而参其新。闻变则骇者,无识而陋者也;稍变而留其半者,有志而懈者也。可变则变者,智也;不变不止者,勇也。变然后宜,宜然后利,利然后善者,仁也,义也。苟不得施于事而著之言。”于是为《浮邱子》一书,立一意为干而分数支,支之中又有支焉,则支复为干,支干相演以递于无穷。大抵言军国利病,人事情伪,开张形势,根极道德,一篇数千言者,九十一篇,计四十余万言,而植之以学,索之于古,以谓;“君子纳之于轨物,然后能裁之于义理;裁之于义理,然后能详之于体段;详之于体段,然后能鸿之于作用。君子曷施而每进益上如此也?《说命》之言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是故君子必于古乎索之。曷索之?曰于古载籍乎索之。……是故读经则思其意,读史则思其迹。思其意,则奥而衍,使人变动光明而济;思其迹,则炯而严,使人中正比宜而静。”“是故君子必读书则古,以握宰世服物之本。考之《诗》,然后知性情;知性情,然后能款万物。考之《书》,然后知政事;知政事,然后能著万物。考之《易》,然后知阴阳;知阴阳,然后能妙万物。考之《礼》,然后知典则;知典则,然后能衷万物。考之《乐》,然后知声音;知声音,然后能和万物。考之《春秋》,然后知名分;知名分,然后能戒万物。考之《论语》《孝经》,然后知言行;知言行,然后能体万物。考之《大学》《中庸》,然后知体用;知体用,然后能总万物。考之历代之史策,然后知成败之凡;知成败之凡,然后能操万物。考之当代之彝训,然后知创述之委;知创述之委,然后能巩万物。”每遇人,辄日:“能过我—阅《浮邱子》乎?乃所愿,则学周公孔子之学,志周公孔子之志,以文周公孔子之文也。”然其学主王、霸杂用,出入儒与名法,而不纯学周公孔子。其语杂糅孟轲韩非,引物连类,旁征史实,而归宿于称说《诗》《书》,则又似《荀子》书之引《诗》以卒篇。而其行文,则好为排比,体仍制艺,而自出变化,震荡陵厉,时而云垂海立,时而珠圆玉润,连犿旁魄,时恣纵而不傥,读之者目眩神夺,争之强,辩之疾矣。足以夺人之心,移人之志。傥后来康有为、梁启超报章文新民体之所昉乎?他所著述,如《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又有《七经补疏》,阐发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诸书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尝谓其友人日:“汉以后作者,或专攻文辞,而义理不精,经纶不优;或精义理,优经世,而不雄于文。克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自许如此。

魏源,字默深,邵阳人。嘉庆己卯及道光辛巳两中湖南副榜。壬午,举顺天乡试,冠南籍。试卷进呈,宣宗手批嘉赏,名籍甚。明年为道光三年癸未,典会试者必欲罗致之以邀上眷。得一卷,文章绝类,及揭晓,则汤鹏也。而源不第,入资为内阁中书,改知州,游江南。而安化陶澍方官江苏巡抚,寻擢两江总督,兼管盐政,于源为乡先达,用其议以创海运,改盐法,国裕而民亦利,有遗爱焉,焯为名臣,则源之以也。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第进士,发江苏,以知州用,补高邮州。前此治经而张今文者,则《春秋》而已,至源乃推而大之以及《诗》《书》,遍于群经。著《董子春秋发微》七卷,曰:“所以发挥《公羊》之微言大谊,而补胡毋生条例、何邵公解诂所未备也。”《诗古微》二十二卷,曰:“所以发挥齐鲁韩三家之微言大义,补苴其罅漏,张皇其幽渺,以豁除《毛诗》美刺正变之滞例,而揭周公孔子制礼在乐之用心于来世也。”《书古微》十卷,曰:“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关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而总其凡于《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曰:“今日复古之要,由诂训音声以进于东京典章制度,此齐一变至鲁也。由典章制度以进于西汉微言大义,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此鲁一变至道也。”宣究今学,抰经之心,而博综子史,高谈王霸,宏我汉声,通经致用。以谓;“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贾生得王佐之用,董生得王佐之体,合之,则汉世伊颜之俦也。秦汤方燠,九州为炉,故汉初曹参盖公沐之清风而清静以治。若乃席丰履豫,泰久包荒,万几丛脞于上,百慝养痈于下,乃不厉精图治以使民无事,而但以清静为无事,有不转多事者乎?皇春帝夏,王秋霸冬,气化日禅,虽羲黄复生,不能返于不古之淳。是以尧步舜趋,禹驰汤骤。世愈降则愈劳,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诗》曰:‘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工骚墨之士,以农桑为俗务,而不知俗学之病人更甚于俗吏。托玄虚之理,以政事为粗才,而不知腐儒之无用亦同于异端。庄生喜言上古,上古之风必不可复,徒使晋人糠秕礼法而祸世教。宋儒专言三代,三代井四封建选举必不可复,徒使功利之徒以迂疏病儒术。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之情势则必迂。其不可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天有老物,人有老物,文有老物。柞薪之木,传其火而化其火;代嬗之孙。传其祖而变其祖。今自为今,古乃有古。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诬今不可以为治,诬古不可以语学。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易》十三卦述古圣人制作,首以田渔耒耜市易,且舟车致远以通之,击柝弧矢以卫之。禹平水土,即制贡赋而奋武卫;《洪范》八政,始食货而终宾师。无非以足食足兵为治天下之具。后儒特因孟子义利王霸之辩,遂以兵食归之五霸,讳而不言,曾亦思足民治赋皆圣门之事,农桑树育即孟子之言乎!王道至纤至悉,井牧徭役兵赋,皆性命之精微,流行其间。使其口心性,躬礼义,动言万物一体。而民瘼之不求,吏治之不习,国计边防之不问;一旦与人家国,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举平日胞与民物之空谈,至此无一事可效诸民物,天下亦安用此无用之王道哉!曷谓道之器?曰礼乐。曷谓道之断?曰兵刑。易谓道之资?曰食货。道形诸事谓之治,以其事笔之方策,俾天下后世得以求道而制事,谓之经。藏之成均辟雍,掌以师氏保氏大乐正,谓之师儒。师儒所教育,由小学进之国学,由侯国贡之王朝,谓之士。士之能九年通经者,以淑其身,以形为事业,则能以《周易》决疑,以《洪范》占变,以《春秋》断事,以《礼》《乐》服制兴教化,以周官,致太平,以《禹贡》行河,以三百五篇当谏书,以出使专对,谓之以经术为治术。曾有以通经致用为诟厉者乎?以诂训音声蔽小学,以名物器服蔽三礼,以象数蔽《易》,以鸟兽草木蔽《诗》,毕生治易无一言益己,无一事可验诸治者乎?呜呼?古此方策,今亦此方策;古此学校,今亦此学校。宾宾焉以为先王之道在是。吾不谓先王之道不在是也,如国家何!《诗》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自乾隆中叶后,海内士大夫兴汉学,而大江南北尤盛。苏州惠氏(栋)、江氏(声),常州臧氏(镛堂)、孙氏(星衍),嘉定钱氏(大昕),金坛段氏(玉裁),高邮王氏(引之),徽州戴氏(震)、程氏(瑶田),争治诂训音声,瓜剖脉析,视国初昆山、常熟二顾(炎武、祖禹)及四明黄南雷(宗羲)、万季野(斯大)、全谢山(祖望)诸公,即皆摈为史学非经学,或谓宋学非汉学,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独武进庄方耕倍郎(存与),生于其时其乡,其学能通于经之大义,西汉董伏二先生之微淼,未尝凌杂脉析,世之语汉学者鲜称道之。呜呼!吾所谓真汉学者,庶其在是。所异于世之汉学者,庶其在是。至嘉庆道光间,而李申耆先生(兆洛)出,独治《通鉴》《通考》之学,以地证史,以史治地,起三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用康熙乾隆《皇舆一统图》朱印,墨注古地名其上。每代各为一图,号曰《历代沿革图》。疏通知远,不趋声气,而恶夫以饾饤为汉,空腐为宋。醰然粹然,莫测其际也。并世两通儒,皆出武进,盛矣哉!余于庄先生不及见,见李先生。”其学出于吾常州庄李二氏,经经纬史,而润泽之以文章。词笔奥衍,熟于元明以来掌故,篡录《元史新篇》若干卷、《明代食兵二政录》七十八卷、《圣武记》十四卷、《皇朝经世文编》百二十卷。旁搜博采,尤悉心河道水利,海防边防,上下古今而明究其得失,如聚米画沙,如烛照数计。自谓坐而言,可起而行也。于时,英人以贩鸦片,绝通市,构衅于我。而兵舰东来,薄我广州,纵横海上,掠闽浙,入长江,师徒挠败。于是割地通商,而有南京城下之盟。中外大吏,相顾蓄缩。于是源发愤而道曰:“夷之水战与火攻,强于倭。倭之绝夷不与通市者,防其贩烟与传教。而夷之畏倭,畏其岸上陆战也。倭国三十六岛,港汊纷歧,其海口更多于中国,其水战火攻尚不如中国,止以陆战之悍,守岸之严,遂足詟夷心,绝市舶,而不敢过问。又止以刑罚之断,号令之严,遂足禁异教,断毒烟,而莫敢轻犯。吾之水战火攻不如夷,犹可言也;守岸禁烟并不如倭,可乎?不可乎?不能以战为款,犹可言也;并不能以守为款,可乎?不可乎?令不行于海外之天骄,犹可言也;令并不行于海内贩烟吃烟之莠民,可乎?不可乎?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羸;令不行于境内之谓羸。故先王不思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国境。尝观周汉唐宋金元明之中叶矣,瞻其阙,夫岂无悬令?询其廷,夫岂无充位?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出阶闼也。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稿伏于灌莽也。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无一材堪充军吏,则傲民狂;无一事非耗军实,则四民皆荒。伏民玩,则画箠不能令一羊;傲民狂,则蛰雷不能破一墙;四民皆荒,然且今日揖于堂,明日觞于隍,后日胠于藏。而以节制轻桓文,以富强归管商,以火烈金肃议成汤,奚必更问其胜负于疆場矣。《记》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故昔帝主处蒙业久安之世,当涣汗大号之日,必虩然以军令饬天下之人心,皇然以军食延天下之人才。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乎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吃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去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毋谈天,毋画饼,则人心之虚患去其二。天时人事,倚伏相乘;知已知彼,可款可战。”于是搜采欧美各国国情地理以著中国攻守之宜,成《海国图志》一百卷,厥为国人谈瀛海故实者之开山,而其要归于“以守为攻”、“以守为款”、“以夷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语重心长。时异势迁,生百年以后之今日,而籀源之所以为言,则有建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天挺伟人而不惑者。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无不得《海国图志》读之而愤焉诽焉,攘臂而起,遂以成明治尊攘维新之大业,则源有以发其机也。于时。海疆震动,东南汲汲,而西北边备弛,新疆协饷不继,于是源大声以呼曰:“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盖东南以大海为界,形格势禁,西北则广莫无垠也。国家平准噶尔之地,易其名,曰伊犁,曰乌鲁木齐,曰巴里坤,曰哈密。及平西域诸回部,若辟展,若哈拉沙拉,若库车,若沙雅尔,若赛里木,若拜城,若阿克苏,若乌什,若喀什噶尔,若叶尔羌,若和阗,咸入版图。设将军、参赞、都统、提镇及办事、领队诸大臣,遣兵驻防以资镇守。或谓地广而无用,官糈兵饷,岁解赔数十万,耗中事边,有损无益。曾亦思西兵未罢时,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勤西顾忧。且沿克鲁伦河长驱南牧,蹂躏至大同归化城。甘陕大兵不解甲,费岂但倍蓰哉!且夫一消一息者,天之道;裒多益寡者,政之经。国家醰醲孳生,中国土满人满,独新疆人寥地旷,牛羊麦面蔬果之贱,播植浇灌之易,毷裘贸易之利,金矿之旺;穷民服贾牵牛出关,至则长子孙,百无一反。是天留未辟之鸿荒以为盛世消息尾闾者也,是圣人损益经纶之义,所必因焉乘焉者也。奈何狃近安,忘昔祸,惜涓埃之费,昧溟渤之利,以甘闾闬鄙儒眉睫之见!”其后左宗棠用其言以我疆我理,政建行省,谓:“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安之日。近以用兵新疆,益叹魏子当日所见之伟为不可及”云。于时,兵败于海防,财匮于河决江淹。而河无岁不决口,以淹地数千百里,无岁不筹防以耗帑五六百万。于是源按图而陈曰;“我生以来,河十数决。但言防河,不言治河,故河成今日之患;但筹河用,不筹国用,故财成今日之匮。夫地势北岸下而南岸高,河流北趋顺而南趋逆。自古北行,而今每上游豫省北决,必贯张秋运河,趋大清河入海。何不顺其就下之性,筑堤东河,导之东北。北不驾太行之脉,南不驾泰山之脉。介两脉之间,所刷皆尘沙浮土,日益深通。于是河由地中行,无高仰,自无冲决。而官可裁防河之员数千百人,岁可省防河之帑五百万金。河不为患,帑不虚糜,而后国家得以全力以饬边防、兴水利也。然历代以来,有河患,无江患。河性悍于江,所经衮豫徐,地多平衍,其横溢溃决无足怪。而江流所经,狭者束于山,宽则潴于湖,宜乎千年永无溃决。乃数十年中,告灾不辍,大湖南北,漂田舍,没城市,无虚岁,而与河同患,何哉?承平二百载,土满人满,湖北、湖南,江南各省,沿江沿海沿湖,向日受水之地,无不筑圩捍水,成阡陌、治庐舍其中,于是平地无遗利。且湖广无业之民,多迁黔粤川陕交界,刀耕火种,虽蚕丛峻岭,老林深谷,无土不垦,于是山地无遗利。平地无遗利,则不受水,水必与人争地,而向日受水之区,十去五六矣。山地无遗利,则凡菁谷之中,浮沙壅泥,败叶陈根,历年壅积者,至是皆铲掘疏浮,随大雨倾泻而下,由山入溪,由溪达汉达江,由江汉达湖,水去沙不去,遂为洲渚。洲渚日高,湖底日浅,近水居民,又从而圩之田之,而向日受水之区,十去其七八矣。江汉上游,旧有九穴十三口以泄水,今则南岸九穴淤,而自江至澧数百里。公安、石首、华容诸县,尽占为湖田。北岸十三口淤,而夏首不复受江。监利、河阳县,亦长堤亘七百余里,众占为圩田。江汉下流,则自黄梅、广济,下至望江、太湖诸县。向为浔阳九派者,今亦长堤数百里,而泽国尽化桑麻。下游之江面湖面日狭一日,而上游之沙涨日甚一日,夏涨安得不怒,堤垸安得不破,田亩安得不灾?然则计将安出?曰:除其夺水为利之人而已。人与水争地为利,而欲水让地不为害,得乎?湖南地势高于湖北,湖北高于江西、江南,楚境之湖口日蹙日浅,则吴境之江堤日高日险,沿江四省数十百万之荡析,孰与一邑一垸数千百家之饶衍乎?然而湖南、汉口大潦,诸县诸垸之民人之漂溺者,亦岂少乎?损人利己且不可,况损人并损己乎!乾隆间,湖南巡抚陈文恭公劾玩视水利之官,治私筑豪民之罪,诏嘉其不示小惠,此所以为大人也乎!”源以咸丰五年殁于扬州。而前一年,河决铜瓦厢以北流,由大清河入海,而河患消息,河防以纾,卒如所言,盖犹及见之。而夺湖为田之为江害,下民昏垫,迄今百余年,祸未有艾也。然而君子立言,不为一时,氓之蚩蚩,于源何憾焉。后人辑录其文,为《古微堂内集》二卷,《外集》八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农家之悍妻来报到

    重生农家之悍妻来报到

    前世,她,唐沫,世纪乖乖女,听父言,从母命,能背书,会歌赋,出嫁从夫,夫吃三餐,她擦盘,夫约小三,她打伞!活得那叫一个苦逼!今生,她,唐沫,农家小悍媳,违父言,背母命,能上山,会下田,侦奇案,破鬼阵,娶妖夫,斗小三,过得那叫一个爽歪!穷,咱不怕,种庄稼,卖豆花,银钱滚进家,存到白了发。只是,那长得妖孽的男子是谁?——对,就是你,别看了,就你?——你男人!.......你嫁我!——男人笑得妖孽妩媚、风华绝代。不嫁!——女人说得干净利落、斩钉截铁。有肉!嫁否?——男人眼里诱惑之色明显。当然嫁!——女人眼睛明晃晃。这是一个励志成为百万富翁女人的奋斗史;还是一个被肉坑了一生的女人的成长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武女帝传

    魔武女帝传

    峨眉弃徒,听闻师尊逝去噩耗,前往峨眉金顶吊唁。却不料,遭受同门师姐陷害,坠落舍身崖......魔武大陆,一个魔法与武技并存的地方。武技精湛,调用周天法力可谓武法师;魔法精通,加之元素精灵加持可谓魔法师。在魔法与武技的支撑下,庞大的赤炎帝国非但没有走向强大,而是一分为二。恰在此时,一个女婴获得了重生,眉心火印,正是赤炎帝国帝胄象征。飘落北境,她能否缔造故国,重新崛起?身世之谜,她能否拨开迷雾,找寻真身?爱恨情仇,她能否两情相悦,心若磐石?提升修为,找寻身世,成为魔武女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如若初见

    人生成长如同蜕变,每隔段时期都会经历一次痛苦争扎美丽变身,是化蝶而出?是僵死蛹中?生命之奇迹在于不经意的邂逅和出乎意料的结局。苏琬三年前结束一段身心疲惫的感情,在一次意外中成为S城首富林曜的契约替身新娘。三年后合约到期恢复自由身,可是所有的一切随着商云墨的出现偏离预期轨迹。直到多年后历经种种,沉沉浮浮,在伤害与被伤害之间徘徊。迷途的苏琬经历数次蜕变,最终苍桑过后,凤凰涅磐。在重生的彼岸遥望商云墨、林曜,两个曾经纠结大半生的男人,是离去?是守望?——人生如若初见,曾经的伤还会痛吗?
  • 中国通史纲要

    中国通史纲要

    本书为叙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提纲挈领而完整齐备。各朝代制度、文化、民生状况以及风俗无所不及。
  • 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因为财产,她成为了继母算计的对象;因为未婚夫,她成为了异母妹妹算计的对象;因为权势,她成为了未婚夫算计的对象;原本高傲的她却不曾察觉到这一切,当她拨清眼前的迷雾,洞悉那背后的阴谋,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不是一个任由别人欺侮的对象,犯我者,我必还之!﹡﹡﹡﹡﹡﹡﹡﹡﹡﹡﹡﹡﹡﹡﹡﹡﹡﹡她是高傲的世族嫡女,有着旁人都无法企及的出身,可是在高傲的面具之下,却是一颗孤独的灵魂。他是征战一方的大将军,在那坚毅的面孔下,却有着一颗济世匡天下的心。有人说,她是他的天命女,有了她,他才能度过劫数,成就一番事业,可他却笑着坚定地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他的眼中,她是那种只会任性撒泼的世族女子。在她的眼中,他是那种只会征战的寒族役门子弟。她与他的相遇是不愉快的,可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遇上,那又岂是一个缘字可以解释?抑或是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兜兜转转,算计与阴谋,朝政与战争,江山与美人……何为真?何为假?当她努力的折断了金丝雀的翅膀,插上苍鹰的羽翼时,他会是她命定的良人吗?﹡﹡﹡﹡﹡﹡﹡﹡﹡﹡﹡﹡﹡﹡﹡﹡﹡﹡本文涉及到一点宅斗、宫斗、朝政、战争、外加一丝的种田,当然还少不了言情必备因素之爱情。一盘大杂脍,各位看倌若喜欢的话就请舀一口尝尝吧。原名《朱阁芙蓉女》,现改名为《世族嫡女》[领养]女主阿芙:由亲爱的水若冰露领养。推荐某梦的新文《一等宫女》:推荐某梦的完结文《贵妇难当》:文案:都市女一朝穿越到古代,禀着平安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出身上层阶级的她却势必要嫁入同为贵族之家的男子为妻,从此卷入一系列麻烦斗争当中。古代贵族哪家不是攀亲带故、三妻四妾,曲清幽没想到她也嫁了这么一个大家族,还是三大国公府之首,惟有步步为营,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硬是争得一席之地。古代宫廷哪有和平安定的?惟有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斗,身为国公府的儿媳妇,哪能置身事外?曲清幽也不得不小心周旋于宫中贵妇之中。为自己,为丈夫,为家族,古代贵妇不好当,看穿越女如何当贵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 格里莎三部曲Ⅰ:太阳召唤

    格里莎三部曲Ⅰ:太阳召唤

    拉夫卡王国的西侧被一道恐怖的、潜伏着可怕怪物的黑幕隔绝。数百年前,暗主制造了黑幕,却无法有效控制,它吞噬了土地、隔绝了外界,强行穿越黑幕总会有人牺牲,就连身负异能的格里莎战士,也没有破解之道。一个名叫阿丽娜的孤儿,偶然被发现具有感召光明的力量。召唤阳光,正是破除黑幕的关键能力。手握大权的暗主欺骗了她,让她成为格里莎战士,跻身特权阶级,但她不得不离开青梅竹马的玛尔,进入宫廷。神秘的暗主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阿丽娜该如何面对自己正在悄悄改变的情感与欲望?
  •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追忆似水的未来

    追忆似水的未来

    《地平线未来丛书(第1辑):追忆似水的未来》围绕着国内外各个时代的科幻作品和科幻作家,谈科幻讲未来,与读者分享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深刻的思想和非凡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