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9800000003

第3章

论曰。此是别治。别治有二。一者况治。二者逐治。况治中言本从因果者。从总出别。总而言之。唯因与果。从因出二三。从果出五二。又从因出十支。从果说二支。故所从本但是因果。因果所起兴于心行者。因果之起心行为本。心能作因心受果故。心尚不有何况有身者。依上所说观察道理心不可得。况心所作色身是有乎。身心尚无况有我耶。又心不有故因果亦空。因果尚空况有我乎。又因果空故十二支空。况有作者受者等耶。如经言。菩萨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此之谓也。已说况破。云何逐治。谓若有我者令灭有见者。牒前况破灭存我执。若无我者令灭无见者。此正逐破无我之病。所以然者。先破我执离外道病。而取无我堕二乘病故。今逐破着无之见。我本非有况有我无。故总别二观破我执竟

经曰。若心生者令灭灭性若心灭者令灭生性灭是见性即入实际

论曰。此下第二治存心见。于中有二。正治重释。二乘人等法执存心。计有生灭无常之心。故破生灭灭存心见。若存心生而成病者破前灭性。要依彼灭存今生故。若见后灭执有现心。心设不灭如兔角故。破如是见令灭生性。无生有灭不应理故。灭是见性即入实际者。破见灭性必不取生。破见生性必不取灭。不取生灭必不存心故

经曰。何以故本生不灭不灭不生不灭不生不生不灭一切法相亦复如是

论曰。此是重释。何以见心生者令灭灭性。见心灭者令灭生性。故言何以故。次释此问。本生不灭者。求前生心永不可得。不可得有何法而灭。如是不存前心灭性即不得取今心之生。故言不灭不生。是释令灭灭性之由。次言不灭不生。牒前不灭今不得生。如是不得今心生性。则不得取此心之灭。故言不生不灭。是释令灭生性之由。如于心法无灭无生。其余诸法亦同是观。故言一切法亦如是

问。若计心生真破此生。何须破彼前心之灭

答。今生是现破有不易。前心己过解空不难。故先破易而遣其难。依此次第破今生性。由是即遣后灭之执。是谓医王善巧之术耶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若有众生见法生时令灭何见

论曰。此下第三问答。次前问答明所灭之见之病。今此问答显能灭之见之药。又前破生灭二际之见。今破有无二边之见。今问意言若观行者。顺佛教意观法生时令灭何见。灭何见者问佛教意。且举一边兼显观灭

经曰。佛言菩萨若有众生见法生时令灭无见见法灭时令灭有见若灭是见得法真无入决定性决定无生

论曰。见法生时者。正观俗法因缘生时。此时能离取空之见。故言令灭无见。见法灭时者。正观俗法本来灭时。此时能离取有之见。故言令灭有见。此中何故言令灭者。佛教能令观者灭故。此意正明修观行者观法生时只离无见而不存生。观寂灭时唯离有见而不取灭。所以然者。若存生耶生本寂灭。若取灭耶灭即生起。如下颂曰。因缘所生义是义灭非生。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所以能离二边而不着中。如其离无取有破有取空。此为妄空而非真无。今虽离有而不存空。如是乃得诸法真无故。言得法真无。决定性义如前已说。得真空时观心不生远离一切有无心故。故言决定无生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令彼众生住于无生是无生耶

论曰。此下第四问答。前明真观离二边相。今显妄解不离生住。谓有寡学修观行者意言分别。观法无生能摄散乱住无生境。作如是念谓是无生。后出定时起增上慢。意谓已得无生法忍。为破是病举病问言。住于无生是无生耶

经曰。佛言住于无生即是生何以故无住无生乃是无生

论曰。答中有二。略答重详。此即略答。有其二句。上句顺明是生。住无生境即是分别之心生故。下句反释无生。若心无住于无生境离诸分别。是无生忍。故知有住非无生忍。如是反释。略答文竟

经曰。菩萨若生无生以生灭生生灭俱灭本生不生心常空寂空寂无住心无有住乃是无生

论曰。此是重详。于中有二。先详是生。后详无生。若有住心生于无生之境。即是以生灭其境界之生。故言若生无生以生灭生。虽灭境界之生而取其灭之无。于灭无境能取心生生灭俱存。岂曰无生耶。如是二句详前是生。真无生忍即不如是。外不存于所取之灭。内不生其能取之生。以之故言生灭俱灭。然此俱灭非谓还无。推求本生不得其生。既不得生何得还灭。于时证会本来空寂故言本生不生心常空寂。如是空寂能所平等。无能住心住于空境。故言空寂无住。如是乃名无生法忍。故言乃是无生。演无生观竟在于前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心无有住有何修学为有学也为无学也

论曰。此下广一觉义。于中有八问答。科为二分。前二问答正广一觉如来藏义。后六问答因论生论遣诸疑难。今此初问。问心无住。若有学者即非无住。若无学者即非观行。又若有学者应有心生。若无学者只是空理

经曰。佛言菩萨无生之心心无出入本如来藏性寂不动

论曰。此中先显道理后正对问。显道理者。得无住时无生之心心常寂灭。无有出观达本无起亦非始入。以之故言心无出入。如是观心既无出入。即是本觉如来藏心。是明始觉即同本觉。此无生心既是本藏本来性寂不复起动。云何得有入出起息。此言重成无出入义

经曰。亦非有学亦非无学无有学不学是即无学非无有学是为所学

论曰。此是正对问意。于中有二。先遮后许。既非始入故非有学。亦无终出故非无学。又无能住之心故非有学。不无无住之心故非无学。此是俱遮遮止句也。无有学不学是即无学者。以无别所学即不是能学。由是义故许是无学。此依非有学义许是无学也。非无有学是为所学者。虽非有住之观非无无住之行。以是义故许是有学。既有学故下地所学。此依非无学义许是有学也。此是俱许自在答也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云何如来藏性寂不动

论曰。此下第二问答。前明始觉不异本觉如来藏性。今者正显如来藏性隐藏不动。此中略明如来藏义。如来藏门有二有三。所言三者。如不增不减经言。众生界中示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此本际离脱不相应烦恼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案云。是显三种如来藏门。何等为三。一者能摄如来藏。住自性时能摄果地如来功德。能摄如来名如来藏故。二者所摄如来藏。谓烦恼缠不清净法一切皆在如来智内。皆为如来之所摄持。如来所摄名如来藏。三者隐覆如来藏。谓法身如来烦恼所覆。如来自隐名如来藏。真谛三藏作如是说。消其文者。言未来际平等恒及有者一心之体遍于三际。然前二门中。已显本际故。此门中明后际等。又欲显其如来之义。谓未来际平等恒者即是如义。言及有者是其来义。如佛性论云。此真如者非如中有如。无非如亦如。二乘如者是非如中如。无非如中非如。云何如是。二乘之人约虚妄观无常等相以为真如。此虚妄观唯因中有果地则无。是故此如或成或坏。菩萨如者离虚妄。约真性以观如故于因果二处无异唯成无坏。乃至广说。故知后际平等恒者正显大乘之如义也。所言及有明来义者。对凡法去显一心来。如凡去时五取蕴法不至果地去而不来。此一心如果地犹有永无过去。故言及有即显来义。如论说言从住自性来至至得。正谓此也。如是一心通为一切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故。即是诸法根本本来静门。恒沙功德无所不备。故言备一切法。随缘动门恒沙染法无所不具。故言具一切法。然举染法以望心体不能遍通。所以离脱。若举心体望诸染法。遍诸染法无所不通。故言于世法中不离不脱。不离脱义是隐藏义。此第三门总明一心。通于动静为染净依。第二门者别显动门。染法所依。第一门者别显静门。净法所依。第二中言本际不相应体者。诸烦恼法违反心体名不相应。一心之体随缘动门为彼所依故。是不相应法之体。言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者。彼能依法依心体转。缠自心体令随染故。合取能依所依之法以为第二如来藏体。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者。唯解脱道能正断故。此义具如二障章说。第一中言本际相应体者。本来静门备恒沙德与心相应故。是相应功德之体。言及清净法者。能依功德性离染故。合取能依所依之法以为第一如来藏体。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不思议法者释相应义。是法身义与诸功德法相应故。如上文言。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相应名为法身。是义云何。此一心体略有五相。何等为五。一者远离所取差别之相。二者解脱能取分别之执。三者遍三世际无所不等。四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五者不堕有无一异等边。超心行处。过言语道。过恒沙等本有功德亦有五义与体相应。一者一一功德离所取相故非法身所离。与第一相相应。如经言不离故。二者一一功德脱能取执故非法身所脱。与第二相相应。如经不脱故。三者此一一德遍三世际纵无前后际断。与第三相相应故言不断。四者此一一德等虚空界。横无彼此处异。与第四相相应故言不异。五者一一功德皆离诸边非思量境绝言语路。与第五相相应。如经言不思议故。诸功德法有此五义。与体无别融通一味。由是道理名为相应。非如王数别体相应。今此中言不离不脱智不思议法者。诸功德中略举觉义。五相应中略说三义。此是第一能摄藏也。三种藏义略述如之。言二门者如夫人经言。空如来藏者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不空如来藏者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案云。诸烦恼法皆是虚妄由境不实故虚。由体散乱故妄。妄故无真。虚故无实。无真实故说名为空。能覆如来名如来藏。即是空义。隐覆真也。诸烦恼境不实之相法身所离故曰若离。诸烦恼体妄执之缚法身所脱故言若脱。言若异者。即前虚妄差别分别乖于法身平等性故。以此三义不相应故。是无真实即是空义也。言不空者。一切功德与体相应。体非妄故真。境非虚故实。由真实故说名不空。如来被覆名如来藏。不离不脱等句是释不空之义。义如三种藏门已说。然此中不空如来藏体即前三中第一之法。此中空义是彼第二。而彼三种如来藏中隐覆之义合在第三。故前二中别显能摄所摄二义。今此二种如来藏门欲显空义隐覆真实。故别能覆所覆二义。又此二经互显别义。所以二三两门异释。且止乘论还释本文

经曰。佛言如来藏者生灭虑知相隐理不显是如来藏性寂不动

论曰。生灭虑知相者即是空如来藏。但此文中显能隐义而不名此为如来藏。言隐理不显是如来藏者。是不空如来藏。约所隐义名如来藏。言性寂不动者。显此藏性。虽隐不改。此性有五义。如无相论说。一种类义是性义。如瓶衣等一切色法不离四大种类皆以四大为性。如是众生不出一界。皆用一界为种类故。摄大乘论名体类义。佛性论中名自性义。言有左右意无异也。二者因义是性义。如木中有火性。与火作因故名为性。如是圣人诸无漏法以此为因而得成故。彼二论中同名因义也。三者生义是性义。如炼真金生庄严具。庄严具生以金为性。此界亦尔。能生果地五分法身。法身之生此界为性。摄大乘中亦名生义。佛性论中名至得义。为别因义是在果前故。就已生名至得义。四者不改义是性义。犹如金刚宝性一劫等住无增无减。如是此界三世等住。世间不坏出世不尽。彼二论中名真实义。真实义者是不坏义。所以言异而意同也。五者密藏义是性义。如黄石中有真金性。若不破矿无所利益。随顺炼治即有宝用。是故彼性是隐藏义。如来藏性当知亦尔。不破其缠为外为染。破缠相应成内成净。故知此性是密藏义。佛性论中名秘密义。摄大乘论名为藏义。义同言异。灼然可见。今此文中所言性者含此五义。寂不动者略显后二。寂是密藏义。不动是不改义。故上来正广一觉义竟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云何生灭虑知相

论曰。自此已下有六问答。因论生论决诸疑难。此一问答明其能隐虑知之相

经曰。佛言菩萨理无可不若有可不即生诸念千思万虑是生灭相

论曰。此答中有二重。先略答后广演。略中二句先举所迷。所迷之理心行处灭。故言理无可不。可者是也。不者非也。理绝四句离诸是非。非分别心之所行处也。次显能迷。若有可不即生诸念者。以有无明不觉平等。即有分别可不之心。由是具起六种染心故。千思万虑是生灭相者。六种染心虽有粗细皆违平等。是生灭相故。如起信论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每次都要我救场

    快穿之每次都要我救场

    池椰子是一个位面维修官,顾名思义就是维护世界和平,打败妖魔怪兽外星人,拯救人民于水火,维持位面正常运转的工作者。实际上,你们想多了,其实就是个保姆好不好啊。诶,那个女主角,你要和男猪脚在一起好吧,不要去撩男配啊。拜托啊,那个男主,请你走开,你是要和女主角在一起组成完美结局的,不要来撩我啊。池椰子认真勤恳的工作,赚的报酬些许,可是她心累啊。
  • 诸天之无上仙参

    诸天之无上仙参

    穿越成一株人参?夭寿啊!一点保障都没有,指不定哪天就被人吃了,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简直惨不忍睹!好在有诸天进化系统,穿梭诸天世界,从教导王语嫣成为横扫八荒六合的一代女帝开始,携美漫步游,仗剑饮酒歌,笑风云,斩仇敌,脚踏大道我为峰,超脱天地身做岸,终成无上至尊之名!
  • 天脉谜踪

    天脉谜踪

    晋阳王朝历代君主短命而亡引起了诸多猜测,隐藏于迷雾之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在这里,会写花前月下,也写烈马狂歌;会写春风得意,也写事与愿违;会写纵横捭阖的洒脱,也写垂拱落幕的黯然。何当重整男儿血,再聚龙营向中原!精彩,开启。
  • 我去地球玩了

    我去地球玩了

    在仙界无聊的仙帝有一天想去宇宙外面看看,于是就来到地球
  • 1999后

    1999后

    神州1999年,异族入侵,修仙者历经苦难最终成功保卫家园,却被要求离开地球。至此,地球再无修仙者......但是,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物种”——超能力者。
  • 大宋江山(第三卷):幽云长歌

    大宋江山(第三卷):幽云长歌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实现了王朝的平稳更迭,开始着手统一大业。太宗亲征北汉,平复北汉之后,以疲劳之师远征幽云,由于曹彬冒进,导致东路军大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西路军也跟着受牵连,再败。本卷以太宗北伐为主线,描写了大宋王朝面临的诸多外患,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大宋王朝的内部矛盾。
  • 战天神皇

    战天神皇

    废材少年坠崖却意外拜神秘高人为师,冲破百世封印解开七行绝脉,得无上功法武神录传承,闯魔域进五行,远古遗址大显神威!一剑夺妻威震天下,九针封神怒发冲冠,白衣黑发血洗乾坤,百世轮回灵魂觉醒,历经磨难战皇重生,笑傲江湖任我独行!灭神山,诛地狱,斩魂殿,左踩缥缈幻府,右踢九霄仙宫,臀压凌霄宝殿,灭神诛魔百战大陆,上天入地唯我独尊!
  • 朱一龙爱你

    朱一龙爱你

    一次意外,她遇见了他,那个镇魂男孩,朱一龙。
  • 解之道

    解之道

    大统十一年,《禁天下习武诏》颁布的第三年,端坐凤阁之上的君王握住插入自己胸口的长剑,浑浊的眼睛望向持剑的人,这张脸许久未见,记忆突然回到了十五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一位姑苏府听差的捕快正与朝廷镇抚司的两位缇骑郎一道,前往湖州办案。
  • 爱,就一句话

    爱,就一句话

    初识,她说:“顾浅熙,你一点都不绅士!”他说:“尹冰夏,你一点都不淑女!”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到底是谁先动了真心…………谁在谁的青春里成了过客,谁又成了谁的命中注定?曾经喜欢过的人,几年后再遇,又都各自变成了什么模样?他问她。“尹冰夏,就算我当着你的面和别的女人结婚,你都不在乎吗?”“尹冰夏,你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我?”其实她想告诉他的是,从始至终,她喜欢的就只有他而已。(前期甜文为主,后期可能会虐,校园、都市都会涉及到,也会开展除主线外的其他故事线,文笔不成熟慢慢改进,总之,加油码字吖(??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