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1400000007

第7章 脏腑联系分合详说(5)

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之穴,在手小指内廉去爪甲如韭叶,心脉起于极泉,止于此穴。

关冲穴 手少阳三焦之穴,在手小指次指之外侧,即手第四指之端也,三焦脉起于此穴,止于丝竹空。

中冲穴 手厥阴心包之穴,在手中指之端,包络脉起于天池,止于此穴。

商阳穴 手阳明大肠之穴,在手大指次指之端,大肠脉起于此穴,止于迎香穴。

少商穴 手太阴肺经之穴,在手大指之端,内侧白肉宛宛中,肺脉起于中府,止于此穴。

足经起止

足经起止.涌泉穴 足少阴肾经之穴,在足心,肾脉起于此穴,止于俞府。

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之穴,在足小指外侧之端,膀胱脉起于睛明,止于此穴。

窍阴穴 足少阳胆经之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胆脉起于瞳子 ,止于此穴。

厉兑穴 足阳明胃经之穴,在足大指内次指之端,胃脉起于承泣,止于此穴。

隐白穴 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足大指之外侧也,脾脉起于此穴,止于大包。

大敦六 足厥阴肝经之穴,在足大指之端三毛之中,肝脉起于此穴,止于期门。

凡言手经者,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脉气之行,不至于足也。凡言足经者,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脉气之行,不至于手也(此手足阴阳之说,较之井、荣、俞、经、合之说,简而明,书之以便后学观览)。

以上图论详注,明阴阳交接,阳不混于阴,阴不混于阳,以见阴阳之不杂。

以下借为问答,明阴阳交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以见阴阳之不离。

或问∶头为诸阳之首,阴气自 项而回,如手三阴,肩胸走手,足三阴,自足走胸,全不及于头面,然则头面之部,全无阴乎?答曰∶何得无阴?如眼者,肝之窍,肝乃足厥阴经也。鼻者,肺之窍,肺乃手太阴经也。耳者,肾之窍,肾乃足少阴经也。舌者,心之窍,心乃手少阴经也。口者,脾之窍,脾乃足太阴经也。何尝无阴?或问∶十二经有十二络,共任、督、脾络而为十五络。其经一一相传,宜皆谓之经。其经之外,又何者为络也?答曰∶人身脉气之行,直行大隧者为经,分支交经者为络。十二经之络,乃十二经之别也。盖别者,本经脉气,行至交经之处,所交之经,则直行其经矣,而本经之脉,则散之诸经,以养诸经之脉,而别行之,所谓络脉也。如手太阴肺经,其脉气之行,起于中焦,自胸博中府穴,下行至手大指之少商穴而止,自此其脉气则散于诸经,以养诸经之脉。自列缺穴,交手阳明大肠经,而阳明经,则又自手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往上而直行其经矣。此言肺之一经,诸经仿此。盖人之一身经有不到之处,络无不到之处矣。

或问∶人身有阴阳,六脏属阴,六腑属阳。足三阴,自足走胸;手三阴,自胸走手;手三阳,自手走头,可易知也。足三阳,自头走足。足三阳,是胆、胃、膀胱三腑,俱在下部,又谓之足经。其经脉之行,宜自足而上,乃自头而下者,何也?答曰∶人身一天地也,罗膈以上属天,罗膈以下属地。所以云,呼出于心肺,天也,阳也;吸纳于肾肝,地也,阴也。头、面、耳、目、口、鼻、舌五脏之透窍,阴也。手三阳、足三阳俱在头,阳也,亦上阳下阴之意,此皆人身生定不易之阴阳也。至于经络之流行,自阴传阳,自阳传阴,又一身流动之阴阳也。人之一身,上则属阳,天也;下则属阴,地也。天地阴阳,人生之始,其部位各一分定。足三阳部位穴情既定于头,其脉气之流动,乌得不自高而下行也?大抵诸经脉气,经络未交,寂然不动;经络一交,脉气即行,是人身流动之阴阳,皆生定不易之阴阳相交接也。

人身是一小天地。今再以天地之阴阳申言之,天属阳,地属阴,此天地已定之阴阳。至于地气上升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雨,又天地交泰流动之阴阳也。昼则属阳,夜则属阴,亦天地已定之阴阳。至于昼而复夜,夜而复昼,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每一月初旬,则日前行而月后,先阳而后阴也,十五之后,则月前行而日后,先阴而后阳也,阴阳交济亦流动之阴阳也。由此推之,人身之阴阳,可洞悉矣。

或问∶真阳之气,蓄于命门。阳气鼓动,煦育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质,先天之元气在于此;其气熏蒸脏腑,腐化水谷,后天之气血生于此,命门之所由称也。而十二经之中,不载命门,何也?答曰∶命门之气,人之有生,胞胎凝结,即含此气。其气熏蒸煦育先天无形之真阳,生后天有形之脏腑。先生两肾,其次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胜己者。肾属水,故五脏由是而为阴。其次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膀胱三焦,以生其己胜者。小肠属火,故六腑由是而为阳。则命门实五脏六腑之根蒂,阴阳之橐龠,十二经之总司也。且其气与膈膜脂膏之内,五脏六腑之隙,水谷流化之关,融会于其间,熏蒸膈膜,腐化水谷,发达皮肤分肉,营运四旁。五脏非此,悉皆寒凝之质;六腑非此,难成腐化之功。是命门之气,统通脏腑,默行十二经络,岂一经之所能尽,十二经之所能遗者哉?何谓不载?

十二经脏腑

十二经脏腑.

十二经歌

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当,少阳三焦足胆配,太阴手肺足脾乡,少阴心经足为肾,厥阴包络足肝方。

十二经脏腑

十二经脏腑.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

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并心包络为六脏;大小肠胆、胃、膀胱,并三焦为六腑,合之而为十二经。十二经各有其络,共阳跷、阴跷、脾之大络为十五络。十五络之外,犹有支络。盖经者径也,经脉之行,以气血之流行周身,经常而不断者言也,如川流之不息矣。络犹兜也,如人横线为络,以兜物也。络脉之行,以气血之分布一身,无微而不周者言也,如川流之分派而不泄矣。(有云∶十二经,加督脉、任脉为十五络,非阴跷、阳跷也少,不知当看一别字。十二经共督、任二脉之别,为十五络。别即阴跷、阳跷,非有二也。)五脏(脏者藏也,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实。如心、肺皆有空窍,肝、肾、脾亦有小小筒系,条数不一之空窍,心包亦然)。

六腑(腑者空也,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如肠胃皆空,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空,下入于肠,则肠实而胃空,实则又下行矣,膀胱亦然)。

十二经所属歌

手经太阳属小肠,膀胱经属足太阳,肝足厥阴手包络,胃足阳明手大肠,胆属少阳足经寻,三焦手内少阳临,肾足少阴手是心,脾足太阴手肺金。

十二经纳甲歌

(此歌,诸腑配阳,诸脏配阴)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虽三焦为决渎,犹可言壬,而包络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脏表里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

十二经注释

少阳,阳之始,一阳初出地外,即嫩阳也,故谓之少阳。太阳,阳之盛,阳气升至极之分也,故谓之太阳。阳明,居太阳、少阳之中,两阳合明,曰阳明,阴阳等也。少阴,阴之始;太阴,阴之盛,厥阴者,两阴交尽曰厥。

荣卫清浊升降论

清气为荣。清者,休之上也,阳也,火也,离中之阴降,午后一阴生,即心之生血,故曰清气为荣。浊气为卫。

浊者,体之下也,阴也,水也,坎中之阳升,子后一阳生,即肾阳举而使之,故曰浊气为卫。地之浊不能升,地之清能升为阳,举而使之上也。天之清不降,天之浊能降为阴,驱而使下也。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此之谓也。

入式诀

诸脏腑已各有图穴注于册论中矣。根据此图穴,另再各画一张,统共置于面前,或脏或腑,将每经图论,一一随穴挨着。有上行者,有下行者,有从身后正行,身前正行,与偏行者,其墨线是脉行之路,墨圈是脉络之穴,细细辨明。或本经有遇他经穴名者,即以他经穴图与本经穴图并看。庶知本经穴图与他经穴图其经脉之行,或在一路,或相隔几寸几分之不同,随穴图将经络所行之路,一一认明,只记脉行起止二穴,是借穴以审经络,不必如专门针灸,每穴而记之也。

冲脉论

(冲者要也,言其为阴脉之海,通受诸经之气血也。)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胸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会于咽喉,终唇口;其支者,起于足阳明之气冲,并足少阴之经,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其见证也,令人逆气里急。

带脉论

(言其总束诸脉如带也)带脉起于季胁,环身一周如带,与足少阳会于维道。其见证也,腰腹从容,如囊水之状,若妇女则赤白带证,盖由湿热于此渗流而下,故名带下。

阳跷脉论

跷者,言其为健足行步之关要也。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脉长八尺。生于足太阳之申脉,与足少阴会于居 ,与手阳明会于肩 、巨骨,与手足太阳、会于阳维会,与小肠经之 俞,与手足阳明会于胃经之地仓、巨 ,又与任脉会于胃之承泣。其见证也,令人阴缓而阳急,并宜刺之。

阴跷脉论

阴跷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亦长八尺。生于足少阴然谷之后,上内踝,循阴股入阴,至胸里,入缺盆,出胃经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 ,合于太阳。女子以为之经,男子以为之络。其见证也,令人阳缓而阴急。此经之病,多取足少阳之交信(内踝上二寸),盖以交信为 云。

阳维脉论

阳维者维于阳,为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脉起于足太阳之金门,与手、足太阳及阳跷会于小肠之 俞,与手之太阳会三焦之天 (在缺盆之上)、胆之肩井,又与足少阳会于阳白,上循胆之本神、临泣,正当脑空,下至风池,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其见证也,苦寒热。

阴维脉论

阴维者维于阴,为诸阴之会,与阳维皆络于身,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经起于足少阳之筑宾,与足太阴会子脾之腹哀、大横,与太阴、厥阴会于脾之府舍、肝之期门,与任脉会于任之天突、廉泉。其见证也,苦心痛。

奇经八脉总论

经云,脉有奇常者何?盖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常脉之中。若常脉满溢,则流入奇经。其八脉者,任脉任于前,督脉督于后,带脉束于中,冲脉为诸脉之海,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阳跷本诸太阳之别,阴跷本诸少阴之别。譬诸圣人,设沟渠以备水道,而无滥溢之患,故总八脉为一篇,以备参考云。

内景

内景.旧图有精道,循脊背,过肛门者,甚属非理,而且无子宫命门之象,皆大失也,今改正之。

心系七节。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以肾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节也。

内景赋

尝计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气;表里阴阳兮,升降沉浮;出入营运兮,周而复始;神机气立兮,生化无休。经络兮行乎肌表,脏腑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坚健;咽在后,其质和柔。喉通呼吸之气,气行五脏;咽为饮食之道,六腑源头。气食兮何能不乱?主宰者会厌分流。从此兮下咽入膈,赃腑兮阴阳不侔。五脏者,肺为华盖,而上连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胆腑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主闭蛰封藏之本,为二阴天一之宗。此属喉之前窍,精神须赖气充。又如六腑,阳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称为贲门,谷气从而散宣,输脾经而达肺,诚肺腑之大源。历幽门之下口,联小肠而盘旋。再小肠之下际,有阑门者在焉。此泌别之关隘,厘清浊于后前。大肠接其右,导渣秽于大便;膀胱无上窍,由渗泄而通泉。羡二阴之和畅,皆气化之自然。再详夫藏府略备,三焦未言,号孤独之府,擅总司之权,体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雾兮,霭氤氲之天气;中焦如沤兮,化营血之新鲜,下焦如渎兮,主宣通乎雍滞。此所以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总诸脏之所居,隔高低之非类。求脉气之往来,果何如而相济?以心主之为君,朝诸经之维系。是故怒动于心,肝从而炽。欲念方萌,肾经精沸。构难释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肺脉涩而气沉,为悲忧于心内。惟脉络有以相通,故气得从心而至。虽诸脏之归心,实上系之联肺。肺气何生?根从脾胃。赖水谷于敖仓,化精微而为气。气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此是化源根,坎里藏真命。虽内景之缘由,尚根苗之当究。既云两肾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肠之上左,居小肠之下右。其中果何所藏?蓄坎离之交 ,为生气之海,为元阳之窦。辟精血于子宫,司人生之夭寿。称命门者是也,号大根者非谬。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字宙。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又示宗武

    又示宗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对不起,我已婚

    对不起,我已婚

    她初出茅庐,性子火爆,结婚前夕却遭遇男友背叛。他,成熟稳重,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单身汉。在遇到他之前,她从未想过会和只见过三次的男人谈婚论嫁。她嫁给他,却收拾好爱情,只想与他过井水不犯河水的婚姻生活,然而爱情总会在不经意中,慢慢降临。因为他一直张开相护的羽翼,她爱上了他,却忘了他的别有目的。当那个曾经的挚爱不期出现后,他的深情统统成了笑话,平地风浪中,这一次她再不会不战而败:我才是你唯一的妻子!
  • 终难休

    终难休

    她是正道大派飘渺阁的内门弟子。拥有着师父的疼爱和师兄的爱慕。每天过着平稳安顺的日子。不想头回下山就被卷入一场江湖纠纷,从此走上了一条坎坷一生的不归之路。他是魔教护法,处事狠绝,手段毒辣。看似在意江湖地位,实则身份成谜,目的难明。乱世之中,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他们没有给彼此什么温存。失去后才恍然,即便是昔日那一句如刀子般锋利的话语,也是余生最深的想念。
  • 命师

    命师

    铁口直断,点人前程,是为相师。铜口直断,决人富贵,是为运师。金口直断,改人命运,是为命师。不是算命先生,也不是相面大师,却有断人命运定人前程的高明,施得在命运跌入低谷之时,意外遇到了一名运师,在运师的指点下,青云直上。人在官场商场之外,无权无势,只是民间一平民,却能呼风唤雨,成为无人知道却又让无数人仰慕的隐形掌门人!一次生意失败,引出两大世外高人,三大派系利益纠葛浮出水面,搅动四方风云!
  •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从心开始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经典的英语美文,内容涉及生活、爱情、理想、亲情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书中选用的文章体裁多样,有语句优美的散文,像一道道清泉沁润你的心田;有感人至深的叙事文,让你领略人生的风景;也有世界权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报告,让你的生活更加科学。
  • 三国之王者荣耀系统

    三国之王者荣耀系统

    地球少年穿梭到修仙大陆,死后又应至宝穿梭到三国,偶获王者荣耀系统,却发现三国变样了,本想天天过日子的他却一次次的被系统任务给打扰。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 蛮狐驯养法则

    蛮狐驯养法则

    她是妖娆驱魔师,他是驱魔师手下最强式神。降妖除魔,他将自己的性命托付于剑中之魂与身后那位御主!初访人间的桃丘之狐,修炼千年,只为与命定之人相遇,偶尔化身厉鬼,大杀四方!他未曾料得千年前青石台阶下那望穿雨帘的一瞥,红伞后的女子早已将他的模样刻印在内心深处,倾尽所有,红尘相随!
  • 傲天弃少

    傲天弃少

    家族弃我,我为家族!豪门弃我,我为豪门!宗门弃我,我自立宗门又何妨?豪门身份、长子嫡孙,却成为了家族弃少。自九天而来,揽日月星辰,踏碧波巨浪!重新来过,再回当年,这一世,我不留遗憾!这一世,我为善良而活,我为恶人而生!这一世,我要拿回本属于我的一切!傲天而立,弃少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