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1800000010

第10章 户口部总论

魏徐干中论

民数

治平在庶功兴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周

民数周为国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万民众寡之数

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怠惰者可闻

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未之有也事役既均故民尽其

力而人竭其力然而庶功不兴者未之有也庶功既

兴故国家殷富大小不匮百姓休和下无怨疚焉然

而治不平者未之有也故曰水有源治有本道者审

乎本而已矣周礼孟冬司寇献民数于王王拜而受

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其重之如是也今

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

良农安所措其强力乎是以先王制六乡六遂之法

所以维持其民而为之纲目也使其邻比相保相爱

刑罚庆赏相延相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顺逆可得而

知矣如是奸无所窜罪人斯得迨及乱君之为政也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五避役者有之弃捐者

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竞生伪端并作矣小则

盗窃大则攻严刑峻法不能救也故民数者庶事

之所自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

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

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

山堂肆考

天运递盛

三代以上天运主于西北故户口莫盛于西北舜禹

分天下为十二州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居其

三周公分天下为九州岛淮汉以北居其七淮汉以南

居其二三代以下天运主于东南故户口莫盛于东

南西汉元始当天下十之一东汉建安当天下十之

二西晋太康当天下十之三唐开元当天下十之四

宋元丰当天下十之五

地理通释

历代户口

周仲山甫曰古者司民协孤终司商协名姓司徒协

旅司寇协奸牧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是则少

多死生出入往来皆可知也于是又审之以事王治

农于籍搜于农隙耨获亦于籍狝于既烝狩于毕时

是皆习民数者也帝王世纪禹平水土还为九州岛民

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周公相成

王致治刑措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

三人多禹十六万一千人周之极盛也庄王之十三

年齐桓公二年五千里内非天王之御自世子公侯

以下至于庶民凡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人定受田

者九百万四千人

杜佑曰当时天下列国恐其数未详

至于战国苏张之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踰五

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千余万

秦献公十年初为户籍相伍始皇十六年初令男

子书年

汉平帝元始二年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

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

矣后汉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

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桓帝永寿二

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

十六魏武据中原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

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蜀后主为魏所灭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

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吴赤乌中有户五十二

万口二百三十万及皓灭有户五十三万口二百

三十万兵二十三万大小吏三万二千

三国鼎立之时通计户百四十七万三千四百三十

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晋武帝太康

初平吴天下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

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晋之极盛也

魏志注案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

宋孝武大明八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

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陈宣帝时有户六十万至后

主灭有户五十万口二百万后魏明帝正光以前有

户五百余万东魏静帝武定中有户百一十八万一

百一十二口四百四十八万八千七百六十

通计西魏州郡也

北齐为周所灭得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

二千万六千八百八十后周大象中户三百五十九

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隋大业中户八百九十万

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

六唐武德初二百余万户永徽元年户三百八十万

去大业末三十六年

天宝十四载户八百九十一万四千七百九口五千

二百九十一万九千三百九唐之极盛也

自武德初至天宝末凡百三十八年人户纔比于

隋氏

肃宗干元三年户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三十四大

历中唯有百三十万户建中初命黜陟使往诸道按

比户口得主户百八十余万客户一百三十余万共

三百一十万

建中元年定天下两税户凡三百八十万五千七

十六

元和二年李吉甫等撰元和国计簿见定户二百四

十四万二百五十四

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数率以两户资一兵

王彦威上古额图言长庆籍户三百五十万而兵

乃九十九万率三户资一兵

宋太祖元年户九十六万末年天下既定户三百九

万五百四真宗景德四年户七百四十一万七千五

百七口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二百五十四神宗元丰

六年户一千七百二十一万一千七百十三口二千

四百九十六万九千三百

庆历三年范仲淹陈十事八曰减徭役观西京图

经唐会昌中河南府有户口十九万四千七百余

户置二十县合河南府主客七万五千九百余户

仍置一十九县巩县七百户偃师一千一百户逐

县三等堪役者不过百家而所供役人不下二百

数新旧循环非鳏寡孤独不能供役西洛之民最

为穷困请依后汉故事遣使先往西京并省诸邑

为十县所废之邑并改为镇

中论曰民数为国之本也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

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建典家以

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其唯审民数乎通典曰古

之为理在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周官有比闾族党

乡遂之制维持其政纲纪其人孟冬献民数于王王

拜受之其敬之守之如此其重也胡氏曰庶可能也

而难于富以诛其财也富可能也而难于教以无其

道也汉孝文孝明唐太宗之世亦云庶富矣西京之

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

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

知所以教也石氏曰汉有平城之危诸吕之难七国

之反王莽之夺汉终不亡民心未去也唐有武氏之

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希烈宗权诸侯之叛唐终不

亡民心尚在也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

亡国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

夫亡秦是也书曰可畏非民苏氏曰三代之制度地

以居民民各以其夫家之众寡而受田于官一夫而

百亩民不可以多得尺寸之地而地亦不可以多得

一介之民故其民均而地有余当成康刑措之后其

民极盛之时九州岛之籍不过千三万四千有余夫地

以十倍而民居其一故谷常有余而地力不耗均之

有术也刘氏度曰西汉之盛以户计者至于千二百

二十三万以口计者至于五千九百五十九万考之

后世以隋大业之富而户口之数终莫能及以未有

浮屠之法以耗之也唐开元之闲治固不逮汉而以

口计者四千八百十四万自汉而降无若开元者岂

非以开元初姚崇为相一旦发僧而农者余万二千

人磨以岁月其徒稍衰故邪李氏心传曰西汉户口

至盛之时率以十户为四十八口有奇东汉户口率

以十户为五十二口可准周之下农夫唐人户口至

盛之时率以十户为五十八口有奇可准周之中次

自本朝元丰至绍兴户口率以十户为二十一口以

一家止于两口则无是理盖诡名子户漏口者众也

昔陆宣公称租庸调之法曰不校阅而众寡可知自

井田什一之后其惟租庸调之法乎理道要诀曰秦

汉以降海内一家孝平元始桓帝永寿有隋大业唐

家天宝户口殷盛三代莫俦

文献通考

论古今户口

按古今户口之数三代以前姑勿论史所载西汉极

盛之数为孝平元始二年户千一百二十三万三千

东汉极盛之时为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十七万七

千九百六十三国鼎峙之时合其户数不能满百二

十万昔人以为纔及盛汉时南阳汝南两郡之数盖

战争分裂户口虚耗十不存一固宜其然然晋太康

时九州岛攸同而为户只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自

是而南北分裂运祚短促者固难稽据姑指其极盛

者计之则宋文帝元嘉以后户九十万六千八百有

奇魏孝文迁洛之后只五百余万则混南北言之纔

六百万隋混一之后至大业二年户八百九十万七

千有奇唐天宝之初户八百三十四万八千有奇隋

唐土地不殊两汉而户口极盛之时纔及其三之二

何也盖两汉时户赋轻故当时郡国所上户口版籍

其数必实自魏晋以来户口之赋顿重则版籍容有

隐漏不实固其势也南北分裂之时版籍尤为不明

或称侨寄或冐勋阀或以三五十户为一户苟避科

役是以户数弥少隋唐混一之后生齿宜日富休养

生息莫如开皇贞观之闲考核之详莫如天宝而户

数终不能大盛且天宝十四载所上户总八百九十

一万四千七百九而不课户至有三百五十六万五

千五百夫不课者鳏寡废疾奴婢及品官有荫者皆

是也然天下户口岂容鳏寡废疾品官居其三之一

有奇乎是必有说矣然则以户口定赋非特不能均

贫富而适以长奸伪矣又按汉元始时定垦田八百

二十七万五千三十六顷计每户合得田六十七亩

百四十六步有奇隋开皇时垦田千九百四十万四

千二百六十七顷计每户合得田二顷有余夫均此

宇宙也田日加于前户口削于旧何也盖一定而不

可易者田也是以乱离之后容有荒芜而顷亩犹在

可损可益者户也是以虚耗之余并缘为弊而版籍

难凭杜氏通典以为我国家自武德初至天宝末凡

百三十八年可以比崇汉室而人户纔比于隋氏盖

有司不以经国驭远为意法令不行所在隐漏之甚

其说是矣然不知庸调之征愈增则户口之数愈减

乃魏晋以来之通病不特唐为然也汉之时户口之

赋本轻至孝宣时又行蠲减且令流徙者复其赋故

胶东相王成遂伪上流民自占者八万余口以徼显

赏若如魏晋以后之户赋则一郡岂敢伪占八万口

以贻无穷之逋负乎

论漏口

西汉户口至盛之时率以十户为四十八口有奇东

汉户口率以十户为五十二口可准周之下农夫唐

人户口至盛之时率以十户为五十八口有奇可准

周之中次自本朝元丰至绍兴户口率以十户为二

十一口以一家止于两口则无是理盖诡名子户漏

口者众也然今淛中户口率以十户为十五口有奇

蜀中户口率以十户为二十口弱蜀人生齿非盛于

东南意者蜀中无丁赋于漏口少尔昔陆宣公称租

庸调之法曰不校阅而众寡可知是故一丁授田决

不可令输二丁之赋非若两税乡司能开阖走弄于

其闲也自井田什一之后其惟租庸调之法乎

叶水心论户口

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

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昔者战国相倾莫急于致民商鞅所以坏井田开阡

陌者诱三晋愿耕之民以实秦地也汉末天下殚残

而三国争利孙权搜山越之众以为民至于帆海绝

徼俘执岛居之夷而用之诸葛亮行师号为秉义不

妄虏获亦拔陇上家属以还汉中盖蜀之亡也为户

二十四万吴之亡也为户五十余万而魏不能百万

而已举天下之大不当全汉数郡之众然则因民之

众寡为国之强弱自古而然矣今天下州县直以见

入职贡者言之除已募而为兵者数十百万人其去

而为浮屠老子及为役而未受度者又数十万人若

此皆不论也而户口昌炽生齿繁衍几及全盛之世

其众强富大之形宜无敌于天下然而偏聚而不均

势属而不亲无垦田之利无增税之入役不众兵不

强反有贫弱之实见于外民虽多而不知所以用之

直听其自生自死而已夫前世之致民甚难待其众

多而用之有终不得者今之欲有内外之事因众多

已成之民率以北向夫孰敢争者而论者曾莫以为

意此不知其本者也以臣计之有民必使之辟地辟

地则增税故其居则可以为役出则可以为兵而今

也不然使之穷居憔悴无地以自业其驽钝不才者

且为浮客为佣力其怀利强力者则为商贾为窃盗

苟得旦暮之食而不能为家丰年乐岁市无贵粜而

民常患夫斗升之求无所从给大抵得以税与役自

通于官者不能三之一有田者不自垦而能垦者非

其田此其所以虽昌炽蕃衍而其上不得而用之也

呜呼亦其势之有不得不然者矣夫吴越之地自钱

氏时独不被兵又以四十年都邑之盛四方流徙尽

集于千里之内而衣冠贵人不知其几族故以十五

州之众当今天下之半计其地不足以居其半而米

粟糓帛之直三倍于旧鸡豚菜茹樵薪之鬻五倍于

旧田宅之价十倍于旧其便利上腴争取而不置者

数十百倍于旧盖秦制万户为县而宋齐之闲山阴

最大而难治然犹不过三万而两浙之县以三万户

率者不数也夫举天下之民未得其所犹不足为意

而此一路之生聚近在畿甸之闲十年之后将以救

之乎夫迹其民多而地不足若此则其穷而无告者

其上岂有不察者乎田无所垦而税不得增徒相聚

搏取攘窃以为衣食使其俗贪淫诈靡而无信义忠

厚之行则将尽弃而鱼肉之乎此不可不虑也汉之

末年荆楚甚盛不惟民户繁实地着充满而材智勇

力之士森然出于其中孙刘资之以争天下及其更

唐五代不复振起今皆为下州小县乃无一士生其

闲者而闽浙之盛自唐而始且独为东南之望然则

亦古所未有也极其盛而将坐待其衰此岂智者之

为乎且其土地之广者伏藏狐兔平野而居虎狼荒

墟林莽数千里无聚落奸人亡命之所窟宅其地气

蒸郁而不遂而其狭者凿山捍海擿决遗利地之生

育有限民之锄耨无穷至于动伤阴阳侵败五行使

其地力竭而不应天气亢而不属肩摩袂错愁居戚

处不自聊赖则臣恐二者之皆病也夫分闽浙以实

荆楚去狭而就广田益垦而税益增其出可以为兵

其居可以为役财不理而自富此当今之急务也

大学衍义补

蕃民之生

周礼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人民之数

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岛之地

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又曰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

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臣按天地生人止于此数天之所覆者虽无所不

至而地之所容者则有限焉惟气数之不齐而政

治之异施于是乎生民有盛有衰生齿有多有寡

焉是以为人上者必知其民之数以验吾之政又

必有以知其地域之广狭长短以验其民居之所

容辨其土地之寒暖燥湿以识其民性之所宜察

其民物之详审其利害之故蕃鸟兽以为其衣食

之资毓草木以为其室器之用别其土壤教其稼

穑凡若此者无非以蕃民之生也民生既蕃户口

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

位安矣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

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臣按大司徒以保息养万民谓之保息者保养而

使其蕃息也成周盛时以此养其万民所以致其

蕃息其天地生生不息之仁乎盖以民之生也始

于幼而终以老其间强壮之年固皆有以自养而

无赖乎人也惟其幼也不能自立必待有以慈爱

之迨其老也不能自存必待有以赡养之不幸而

穷匮焉贫乏焉疾病焉皆必待上之振之恤之宽

之而后得以自遂也凡此五者皆因其所不足而

养之惟富而有财者则又因其所有余而养之焉

诚以富家巨室小民之所依赖国家所以藏富于

民者也小人无知或以之为怨府先王以保息六

养万民而于其五者皆不以安言独言安富者其

意盖可见也是则富者非独小民赖之而国家亦

将有赖焉彼偏隘者往往以抑富为能岂知周官

之深意哉

小司寇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内史

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

臣按人生齿而体备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

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皆书于版其正本登于天

府其内史司会冢宰三官所掌者乃其副贰耳民

数既登之后乃计其数以制国用焉始之内史以

书其名继之司会以计其数终之冢宰以统其成

盖因其户口之多少年齿之长幼以会计其用度

之盈缩以见先王之举事无非所以为民民用既

足然后以制国用不厉民以自适也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

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

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

之曰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

宰贰之以赞王治

臣按孟子有言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天子之所以

为天之子而享有天下之奉者以其有民也天生

民而命天子一人以君之凡君之所以尊所以贵

而为四海九州岛之人爱戴之无已者非民孰致之

故虽匹夫匹妇之贱且贫而天子必敬而爱之不

敢以其势位权力加之况千万亿人之名数聚于

一书之间而敢轻忽之哉古昔帝王所以受人之

献民数而必拜之者此也虽然徒拜其民数之版

而忽其蠢动之人则亦虚礼而已此人君所以贵

乎有爱民之实也

汉惠帝六年令民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

章帝元和二年春正月诏赐民胎养谷着为令诏曰

诸怀姙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三年

春正月诏婴儿无亲属者及有子不能养者廪给之

臣按汉之时去古未远所以着之诏令以惠爱元

元以蕃其生者犹有古意女子过时不嫁者有罪

妇人怀姙者有养婴儿失养者有给三代以下汉

祚所以独长既失而复得者岂不以此欤

孝景元年诏曰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

朕甚痛之郡国或硗陿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

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北齐天保八年议徙冀定瀛无田之人迁于幽州宽

乡以处之始立九等之法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

臣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

荆湖之人观之则荆湖之民异于江右自江右之

人观之则江右之民殊于荆湖自朝廷观无分于

荆湖江右皆王民也夫自天地开辟以来山川限

隔时势变迁地势有广狭风气有厚薄时运有盛

衰故人之生也不无多寡之异焉以今日言之荆

湖之地田多而人少江右之地田少而人多江右

之人大半侨寓于荆湖盖江右之地力所出不足

以给其人必资荆湖之粟以为养也江右之人群

于荆湖既不供江右公家之役而荆湖之官府亦

不得以役之焉是并失之也臣请立为通融之法

凡江右之民寓于荆湖多历年所置成产业者则

名以税户之目其为人耕佃者则曰承佃户专于

贩易佣作者则曰营生户随其所在拘之于官询

其所由彼情愿不归其故乡也则俾其供词具其

邑里定为版册见有某人主户见当某处军匠明

白详悉必实毋隐然后遣官赍册亲诣所居供报

既同即与开豁所在郡邑收为见户俾与主户错

居共役有产者出财无产者出力如此通融两得

其用江右无怨女荆湖无旷夫则户口日以增矣

江右有赢田荆湖无旷野而田野日以辟矣是亦

蕃民生宽力役一视同仁之道也

汉自高祖讫于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余

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余汉极盛矣

臣按此西汉户口极盛之数

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口五千六万六

臣按此东汉户口极盛之数

隋承周得户三百六十万平陈又收户五十万洎于

大业二年干戈不用唯十八载乃至八百九十万

杜佑曰隋承西魏丧乱周齐分据暴君慢吏赋重

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禁网隳废奸伪尤滋高

颎睹流冗之病建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

知为浮客被强宗收大半之赋为编甿奉公上蒙

轻减之征先敷其信后行其令烝庶怀惠奸无所

容隋氏资储逾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焉

胡寅曰方隋之盛也郡县民户上版图者八百九

十余万自经乱离之后十存不能一二皆独孤后

无关雎之法废长立少而其祸至此也

唐天宝十三载户九百六万九千

杜佑曰唐自武德初至天宝末凡百三十八年可

以比崇汉室而人户纔比于隋氏盖有司不以经

国驭远为意法令不行所在隐漏之甚也

胡寅曰明皇享国维久户口虽多不待易世而身

自毁之比祸乱稍平几去其半徒以内有一杨太

真外有一李林甫而致之呜呼可不监哉

宪宗元和时户二百四十七万三千

胡寅曰天宝初户几一千万元和户仅二百四十

七万是十失其八也宪宗急于用兵则养民之政

不得厚重以用异鏄聚敛受诸道贡献百姓难乎

其阜蕃矣

臣按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

则国势衰盖国之有民犹仓廪之有粟府藏之有

财也是故为国者莫急于养民养民之政在乎去

其害民者尔所以使民受害而户口不得阜蕃者

必有其根故胡寅论隋氏之耗不咎杨李而咎独

孤后天宝之耗不罪安史而罪杨太真李林甫元

和之耗则又归其狱于程异皇甫鏄之聚敛焉呜

呼私意行于宫禁而灾祸延于闾阎小人用于庙

堂而毒害及于黎庶人君之欲蕃民生者其尚去

谗远色贱货而一于贵德也哉

徐干曰夫治平在庶功兴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

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故民数者庶事之所自

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合贡赋以造器用以

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建典家以立度五

礼用修九刑用措其惟审民数乎

臣按今制每十年一次大造黄籍民年十五为成

丁十四以下为不成丁盖得此意

杜佑曰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

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从化被风齐俗一夫然故灾

沴不生悖乱不起所以周官有比闾族党州乡县鄙

之制维持其政纲纪其人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其

敬之守之如此其重也及理道乖方版图脱漏人如

鸟兽飞走莫制家以之乏国以之贫奸宄渐兴倾覆

不悟斯政之大者远者将求理平之道非无其本欤

臣按古人有言观民之多寡可以知其国之强弱

臣窃以为非独可以知其强弱则虽盛衰之故治

乱安危之兆皆于此乎见之是以人君常于拜受

民数之后阅其版籍稽其户口以知其多寡之数

今日之民较之前世多欤吾则求所以致其多之

之由兢兢焉益思所以保养之寡欤必求所以致

其寡之之故汲汲焉益求所以改革之如此则危

者可安乱者可治而衰者可由是而盛矣

傅算之籍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

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

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

之日献其数于王

臣按所谓版者即前代之黄籍今世之黄册也周

时惟书男女之姓名年齿后世则凡民家之所有

丁口事产皆书焉非但民之数而已也我朝每十

年一大造其册首着户籍次书其丁口次田地房

屋牛只凡例有四曰旧管曰开除曰新收曰实在

今日之旧管即前造之实在也每里一百一十户

十户一甲十甲一里里有长辖民户十轮年应役

十年而周周则更大造民以此定其籍贯官按此

以为科差诚有如徐氏所谓庶事之所从出而取

正焉者也版籍既定户口之或多或寡物力之或

有或无披阅之顷一目可尽官府遇有科差按籍

而注之无不当而均矣然民伪日滋吏弊多端苟

非攒造之初立法详尽委任得人则不能禁革其

脱漏诡寄飞走那移之弊请当大造之年户部定

为则例颁行天下凡所造之册必须县册详于府

府册详于布政司司册详于进呈者其县册当如

诸司职掌所载凡各州县田土必须开具各户若

干及条段四至府册止书地名司册及进呈者则

否如此则官府科差有所稽考得以验其贫富民

间争讼有所质证得以知其虚实遇有旱潦有所

优免不至于混而无别矣

秦用商鞅之法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

力役三十倍于古汉兴循而未改

臣按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正卒谓给中都

官者也

汉高祖四年初为算赋

臣按后世户口之赋始此盖古者有田则有税有

身则有役税出财役出力惟游惰无职事者则抑

之俾视夫家出征税焉非有所利之也自汉计口

出算之后则凡为民者有身则有庸力役之外计

口出财遂为后世定制

景帝二年男子年二十始傅

臣按傅着也言著名籍以给公家繇役也汉制民

年二十二始傅五十六乃免至是景帝更为异制

令男二十始傅则是民之一生供繇役出口赋凡

三十有六年也

齐高祖诏朝臣曰黄籍人之大纪国之理端自顷民

伪已久乃至窃注爵位盗易年月或户存而文书已

绝或人在而反记死叛停私而去隶役身强而称六

疾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比年虽却改籍书终无得

实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若绥之以德又未易可

惩诸贤并深明理体各献嘉谋以何科筭能革斯弊

臣按册籍之弊古今一律国初洪武五年户部发

下户由以定民籍十四年始大造自是以来每十

年一攒造民年十五为成丁未及十五为未成丁

官府按册以定科差脱漏户口者有禁变乱版籍

者有刑凡有科征差役率验其户口田产立为等

第敷役者不得差贫卖富受役者不得避重就轻

其制度可谓详尽矣然岁久弊生非止一端固非

一二日禁革所能尽亦非一二人智虑所能周也

请自今遇大造之年先期敕户部移文天下司府

州县俾其详询博采积年病弊何在各处事宜何

如一一条上户部户部臣僚将所条具者讲究处

置以闻定为则例颁行天下如齐高祖诏所谓各

献嘉谋以何筭而革弊焉者如此则宿弊既革版

籍顿清非独官府之科差适均而民间之词讼亦

息矣

唐令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设正一人掌案比

户口课植农桑捡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

别置坊正在田野居者为村别置村正

臣按周礼六乡有比长闾胥之属六遂有里宰酇

长之名唐人里正坊正村正之设盖本诸此今制

每一里百户立十长长辖十户轮年应役十年而

周当年者谓之见役轮当者谓之排年凡其一里

之中一年之内所有追征钱粮句摄公事与夫祭

祀鬼神接应宾旅官府有所征求民间有所争斗

皆在见役者所司惟清理军匠质证争讼根捕逃

亡挨究事由则通用排年里长焉此外又分为区

以督赋税谓之粮长盖签民之丁力相应者充之

非轮年也惟粮多之处有之必须精择其人不然

非惟有亏于国课而又有扰于民生也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

丁六十为老

凡里有手实法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陿为乡帐

乡成于县县成于州州成于户部又有计帐具来岁

课役以报度支

凡天下户口其资产升降定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

凡三本一留县一留州一送户部

代宗广德二年敕天下户口委刺史县令据见在实

户量贫富等第科差不得依旧帐

宣宗时诏州县每县据人贫富及役轻重作科差簿

送刺史捡署讫鏁于令厅每有役事委令据簿科差

臣按天道十年一变十年之间人有死生家有兴

衰事力有消长物直有低昂盖不能以一一齐也

唐人户籍三年一造广德之诏且欲守令据见在

实户量贫富等第不得依旧帐籍况今十年一造

十年之中贫者富富者贫地或易其主人或更其

业岂能以一律齐哉今宜每年九月人民收获之

后里甲入役之先布政司委官一员督府州县官

造明年当应赋役之册先期行县俾令各里开具

本里人民军民匠其籍各若干仕宦役占其户

各若干其余民户当应役者总有若干量其人丁

事产分为九等一以黄册为主册中原报人丁有

逃亡事故田地有沉斥买卖审实造册州县上之

府府上之司委官亲临其地据其见在实有以田

丁相配参错斟酌定为九等则例随据州县一年

该应之役几何当费之财几何某户当某役各填

注其下轻而易者则一力独当重而难者则合众

并力贫者任其力富者资其财必尽一年之用而

无欠无余造成三册一留司二发府州县俾其前

期开示以晓民使知豫备至期据册以召集使供

繇役有不均者许其指告若夫非常有之事不时

需之物则责之见役里甲云

驹阴冗记

古今户口

古今户口登耗不同大抵易代之初常耗而承平日

久则登矣禹分九州岛时民户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三

千九百二十三民口三千九百二十二万周公相成

王时民户一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三民

口四千九百二十三万二千一百五十一春秋时民

口一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汉平帝时民户一千二

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民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

四千九百七十八此汉之极盛也光武之兴民户四

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民口二千一百万七

千八百二十桓帝时民户一千六百七十万九百六

民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至三国鼎立之时

通计户一百四十七万三千四百三十三口七百六

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晋武平吴天下户二百四

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

八百六十三至隋大业中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

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至唐永

徽中户三百八十万天宝中户八百九十一万四千

七百九口五千二百九十一万九千三百九此唐之

极盛也至大历中户纔一百三十万此古今最耗者

宋太祖定天下户三百九万五百四至真宗时户七

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七口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二

百五十四神宗时户一千七百二十一万一千七百

一十三口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九千三百徽宗宣和

中户二千八十八万二千二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

七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四此宋之极盛也元世祖

混一之初户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六口五

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一至其末年口五

千九百八十四万八千九百六十四此元之极盛也

我朝洪武之兴当元乱残毁之后户口尚耗至嘉靖

中户九百三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口五千八百五十

五万七千七百三十八亦可谓盛矣然今制军匠等

户不分析民间口之入籍者十漏六七况自兹以往

丁口盈成之运将来户口之登岂止汉唐宋元之所

谓盛者而已哉

续文献通考

论户口登耗

按国家户口登耗有绝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

下承元之乱杀僇流窜不减隋氏之末而户尚有一

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

万三千三百五其后休养生息者二十余年至三十

五年而户一千六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

六百三十万一千二十六计户减二万七千五百八

十三口减三百五十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

明年为永乐元年则户一千一百四十一万五千八

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

夫是时靖难之师连岁不息长淮以北鞠为草莽而

户骤增至七十八万九千五十余口骤增至一千二

十九万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户复为九百六

十八万五千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

比之三十五年户却减九十四万一千七百五十九

口减五百三十五万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户九

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

万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户一千九十九万二千四

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三十仅

一年耳而户忽增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七百四十四

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七百九十六当是安南新

入版图其户口之数至十年始上册籍然十一年户

复为九百六十八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计减一百三

十万七千五百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二百四

十四计减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六又

大不可晓也自是休养生息者五十年而为天顺七

年户仅九百三十八万五千一十二口仅五千六百

三十七万二百五十比于旧有耗而无登者何也然

不一年而户为九百一十万七千二百五减二十七

万七千八百七十二口为六千四十九万九千三百

三十增四百十二万九千八十其户口登耗之相反

又何也成化中户不甚悬绝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

五百四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极也二十三

年而仅五千二十万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间而

减一千五百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弘

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万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

年户至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

盛也不二年而为正德元年户仅九百一十五万一

千七百七十三减三百八十二万一千二百一口仅

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十减一千三百三十万三

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刘六等乱中原蓝鄢

等乱楚蜀江广无处不被兵而八年以后口却增至

六千三百三十余万又何也然则有司之造册与户

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掌民部者宜亦留心经

理焉

图书编

户口总论

说者谓三代而上户口盛于西北三代而下户口盛

于东南是矣然民数之多寡系于赋役之重轻而圣

人之于民恒予之以休养生息之恩以致民生蕃阜

之盛有以也后世乃多为之法以征其身庸调口赋

日增月益又虐用其民而为乡长里正者不胜诛求

之苦各萌逃避之意于是版图脱漏人如鸟兽飞走

莫测而家以之乏国以之贫矣故胡寅论隋氏之耗

不咎杨李而咎独孤后天宝之耗不罪安史而罪杨

太真李林甫元和之耗则又归其狱于程异皇甫镈

之聚敛焉大抵田亩赋重则人争隐漏以逃赋欲蕃

民生者惟薄赋可也李翱有言人知重赋之可以得

财而不知轻赋之得财愈多可谓知本矣丁口之徭

重则人争隐漏以避役欲增户口者惟轻徭可也马

端临有言庸调之征愈增则户口之数愈减可谓通

论矣州县果得人以均其赋役户口有不蕃盛者哉

丁粮隐漏总论

淮以北土无定亩以一望为顷欺隐田粮律条未之

能行也江以南户无实丁以系产为户脱漏户丁律

条未之能守也洪武初年甫脱战争人民凋残户一

千六十五万有奇口六千五十四万有奇弘治四年

承平久矣户口宜蕃且息矣乃户仅九百一十一万

视初年减一百五十四万口仅五千三百三十八万

视初年减七百一十六万此其故何也宜司国计者

知所以处之矣周忱户口论曰或投倚于势豪之门

而自幼至长无复粮差或招诱于僧道之途而化缘

财物遍游四方冒名为匠则在南京者应天府不知

其名在北京者顺天府亦无其籍挈家于舟则四水

土洋莫知踪迹冒隐买卖陶然无忧

学庵类稿

明食货志户口

古者以民之少多为国之贫富故民物之数登于王

府王拜受之所以重民也明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

帖户具书名岁居址编字为勘合州县用印分钤籍

帖籍上户部而帖给之民令有司以时清核岁郊祀

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毕祭而藏之洪武十

四年诏天下编黄册以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

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

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多寡为序凡

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在乡曰里里

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其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

甲后为带管畸零僧道给度牒有田者具编册如民

科无田者入畸零册四一上户部布政司府州若县

各存一以待会册面装青纸上户部者装黄纸故谓

之黄册比十年有司颁定式坊厢里长令人户诸丁

口事产悉以实自占上之州县州县官比照原册诸

丁口登下其死生事产贸易者从增添过割务不失

额户区上中下原定户消乏补以近上者事故户绝

补以畸零无则取于邻图册既具州县官检阅更为

总册类编填图并各里册上之府府上之布政司司

上之户部递为总册类编填图其土官边远里甲编

不以式均限年终进呈送南京后湖庋藏之后湖一

名元武湖湖之广周遭四十里中数洲断岸千尺

庋册库东西向旧设库匠一百一十每一大造增库

三十间量加匠四十二人典册胥每二人领匠八人

检暴蠹浥每五日过湖暴册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

月天寒三月飞絮生纒不暴岁委监察御史二人户

科给事中一人户部主事四人督监生千二百人清

比违误盖慎重至矣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而内地

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

厨役裁缝马船之类若濒海有盐寺有僧观有道

士毕以其业着籍人户以籍为断民父母存若亡而

兄弟出分若赘婿乞养子归宗另爨者听异籍惟军

匠有清勾以异籍为规避禁不听遇役凭册差拨逃

移者勾取复业漏口脱户许自首禁数姓合户附籍

荫袭先适长分财产一适庶为后以亲为次奸生子

若既立后乃生子与为后者均财产无应后者予女

后子不得于所后之亲得白有司别立设老人选年

高为众所信服者导民善平乡闾争讼其着籍人户

避徭役私徙者为逃户年饥乏食或避兵寇他徙者

为流民有故而出比归籍远难达止于外者为附籍

上所移民曰移徙又有以罪徙者国初凡逃户移赴

本籍成祖令不回者北京为民耕宣德间许有成产

者寄籍他不回及顿者充军所在卫所正统时造逃

户周知册核其丁粮其流民建文帝招抚复业者英

宗令勘名籍编甲互保分属流处里长带管自后递

年添设参议参政副使州县判丞抚治流民归原籍

者给口粮牛种其附籍正统时老疾致仕事故官离

原籍千里者许收附系军匠遇缺伍失班选丁补役

系民原籍绝附近拨地补纳税粮其移徙国初尝移

浙西苏松嘉湖杭五郡民之无田者四千余户往耕

临濠给牛种舟粮以资遣之三年不征其税徐达平

沙漠徙北平山后民三万五千八百余户一十九万

七千余丁口散处卫府籍为军者给衣粮民给田以

耕又以沙漠遗民三万二千八百余户屯田北平府

管内之地凡置屯二百五十四开地一千三百四十

三顷复徙江南民十四万于凤阳已户部郎中刘九

皋言古狭乡之民听迁之宽乡欲地无遗利人无失

业也太祖采其议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后屡徙浙

西及山西民于淮南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山东则徙

他郡之民于东昌兖州官给以钞赐复又徙直隶浙

江诸布政司所属民二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成祖

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七府州丁多田少及无田

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其罪徙者建文帝命武康

伯徐理往北平度地处之明时严逃民之禁顾往往

法外宽恤永乐初南阳请捕逃户上曰人情怀土诸

郡连岁被守令不能抚绥之逃亡非得已也其勿

捕宣宗加意民瘼青州府民奏永乐中岁歉流徙枣

强三百余户二十年乞附籍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

吾土也但得民安而已唐宇文融捡括流民过期不

首者谪边州县容庇者抵罪劳扰百姓逃窜愈多其

饬有司以此为戒尝与群臣论历代户口以为其盛

也本于休息生养其衰也由土木兵戎又言隋文时

户口汉以来莫及议者谓当时必有良法抑知有治

人无治法隋文勤政节俭足致富庶岂徒以其法哉

正统时于谦抚河南山西招抚流民奏免复业者税

粮后荆襄寇乱流民以百万计项忠杨璇先后为巡

抚下令逐之弗率者戍边暍死疫毙不可称计祭酒

周洪谟着流民说略曰东晋时庐松之民流至荆州

乃侨置松滋县于荆江之南雍州之民流聚襄阳乃

侨置南雍州于襄水之侧此曩代制置流民之道也

若听其近者附籍远者设州县以抚之流者皆齐民

矣其后流民复集右都御史李宾上其说上命原杰

往莅其事招流民十二万三千余户给闲田建郡县

以统治之河南巡抚张瑄亦请河南山东山西北直

隶各抚辑流民制可时成化十二年也初太祖即位

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衣粮又设漏泽园葬贫民

天下府州县则立义冢行养老之政富民年八十以

上赐爵复下诏优恤经难兵民宪宗复置漏泽园于

北京崇文宣武安定东西直阜城各门外收瘗道殣

所以恤民者甚至然太祖起穷巷愤贫富不均立之

法往往右贫抑富又惩元时豪强凌侮贫弱武断乡

曲故命户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十八府州富

户万四千三百四十一户以次召见名为量才擢用

实务抑损之既移富民实京师太宗选殷实大户附

顺天籍充北京富户凡附籍京师者仍应原籍户丁

徭役供给目久贫乏逃逸有司移文勾摄如驱战卒

携抱幼弱奔走间关官吏需索不胜其苦天顺间诏

在京富户事故者不佥补然成化时天下解补富户

至京多例不佥补应放免者比放归辄乞食颠毙于

路弘治五年顺天逃户始免解每户征银五两七年

减为三两正德时南京富户银编入均徭人户嘉靖

中革海州原额富户后又察原籍富户逃亡累徭户

者减三两为二两其害沿二百余年不改夫户口之

登耗视乎年之丰歉时之安危政刑之宽猛赋敛之

轻重大致然也然按之尺籍论其世或不尽合所谓

黄册祗取应虚文非其实矣有司征税编徭自为一

册曰白册若黄册任里胥为之取不谬于旧册而已

隆庆时陈堂奏照白册攒造万历八年大造黄册颁

式天下然其弊卒未能去按有明户口之数增减不

一其可考者洪武弘治万历三朝为详洪武二十六

年天下户总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口总六

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至弘治四年户总九

百一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总五千三百二十

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至万历六年户总一千六十

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总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

百五十六太祖承元乱杀僇流窜不减隋氏之末顾

户口极盛其后休养生息乃反不及焉靖难兵起连

岁不息长淮以北鞠为茂草其数反增于前后乃又

递减至天顺间为最衰成化弘治继盛正德以后又

减周忱谓投倚于豪门招诱于异教冒匠冒引舟居

四处莫知其踪理或然也

同类推荐
  • The Little Dream

    The Little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童学书程

    童学书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度梅全传

    二度梅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徐文长文集

    徐文长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重生全新生活

    重生全新生活

    一觉醒来,尹玉安发现了自己回到了自己中学时代。回到了初中时期,考上重点中学,目标重点大学。让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让自己更加的完美。琴棋书画,样样学习,打造完美知性女人,有外在更有内在,武功也不能错过,好好练习天天向上。我爱美男,美男爱我,生活就是这样美好
  • 星月尘缘三部曲

    星月尘缘三部曲

    天降奇缘,执着于恩情的承诺,虽废不言弃。共结情义,执着于乾坤的考验,虽弱不变心。有始无终,大道路上心永存,万千路障成踏石。
  • 余生一个陈立农

    余生一个陈立农

    在一场粉丝见面会上徐悦溪和李忆安认识了ninepercent,从此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在父亲的帮助下才得知和陈立农原来小时候认识。
  • 总裁老公,超给力!

    总裁老公,超给力!

    总统套房里,K市财权在握的男人用视线一寸寸描摹着她的身体。“签了它,给你十亿。”男人低沉的嗓音宛如魔魅。从此后,身为四线小演员的她,成为他的心尖宠。“小星星,我饿了。”“我明天有通告。”一分钟后,她被告知通告取消。“小星星,过来。”“我在背台词。”下一秒,剧本飞出了窗外。都说靳家三少狠辣、冷酷还禁欲。只有她扶额感叹,传闻都是骗人的。(《独家密爱:风少的亿万新娘》《甜心来袭:大叔,结婚吧》系列宠文)
  • 玄幻世界设计师

    玄幻世界设计师

    一个平凡的世界,因为叶玄到来,发生了地覆天翻的改变——无数人的三观被击毁,常识支离破碎,武道,仙术,魔法,黑科技成为现实。
  • 诸天道途0a

    诸天道途0a

    武道世界实力为上,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这是基本法则。意外穿越来到这样一个世界,你要怎么活下去?是平平淡淡苟且一生?还是站起来登上王座?
  •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更精彩。《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作者纪康保)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这本《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是“低碳科普馆”系列之一。
  • 一错过已错过

    一错过已错过

    雨中,男人全身已经湿透,抬头看着已经关掉灯的房间,懊恼的伸手抓了抓金色的头发,上了车,大力的敲打着方向盘,“我他妈真的该死!”
  • 科学种田养萌娃

    科学种田养萌娃

    前一刻还在手撕丧尸的顾苗,睁眼就躺在了陌生人床上。“……”末世异能少女穿成凄惨小农女,二两银子被卖给瞎眼男人挡劫做炮灰?惨还是她惨,还好小相公够帅,不然一拳揍飞!顾苗捋袖子:极品通通来吧,看是本姑娘的拳头硬还是你们的贱皮子硬!劫难也来吧,看是本姑娘的异能硬还是你这天劫硬!那些莺莺燕燕,妖艳货色,来两个揍一双!虐渣、抗劫、发家、当首富,不要太简单,还有这全天下的美男……孟希洲:“媳妇儿,回家吃饭了。”“……”顾苗,“诶!来了来了~”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