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4900000011

第11章 胡适谈道学:道法自然可行也(4)

所谓老子的“放任主义”被胡适解读为一种完全否定社会与政府作用的极端理念。按照他的研究结果,老子反对以人力(即社会与政府)代替“天道”去赏善罚恶,主张一切都放任自然,让“道”(自然法)来自动处置。

有不少学者指出,胡适的解读不完全符合老子的本意。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主张极端放任主义的人对《道德经》有天然的好感,将老子视为知己。这从侧面说明,老子之道本身存在某种容易招人误会的消极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常被理解为极端放任主义的“无为而治”。

诚然,老子的道学本身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这并不代表胡适的批评完全中肯。

自从老子创立道家学说以来,许多学派都从中受益。其中对经世致用最积极的法家与兵家(有趣的是,胡适恰恰不喜欢这两个实用主义特征最明显的学派),恰恰对老子推崇备至。须知,道家“自然无为”的对立面,通常被认为是主张高度集权专制的法家学说;而道家“以无事取天下”的对立面,恰恰是研究和运用暴力最多的兵家学说。可是,司马迁却将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事迹合写在《老子韩非列传》中。由此可知,老子之道并不必然会将人们导向虚无空谈,也可以为经世致用开启智慧大门。

胡适用西方学术工具来研究老子思想,无疑是一次了不起的尝试。他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可谓振聋发聩,但也有很多牵强附会想当然之处。由于胡适处于新旧思想转型期,所以他对老子思想的认识颇为混杂。例如,他一面盛赞老子之道中蕴含科学精神,一面又称其妨碍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庄子时代有生物进化论吗?

提起生物进化论,大家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出自清末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天演论》的原作者是胡适非常推崇的博物学家赫胥黎。而赫胥黎的思想源头来自于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进化论产生于近代的英国。然而,胡适却认为生物进化论早在先秦时代就已见端倪。他认为,道家大宗师庄子就用寓言揭示了“生物进化论”的道理。

在胡适看来《庄子·天下篇》虽然不是庄子亲笔作,但称得上是一篇绝妙的后序,而从中总结出的庄子思想内核是——出世主义。尽管庄子生活在世俗当中,却在精神层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胡适认为,庄子完成了古代中国的“出世主义”哲学,而庄子哲学的重要亮点之一就是“万物变迁”的观念。

《庄子·天下》曰: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欤?天地并欤?神明往欤?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万物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

胡适认为,“万物变迁”的论题并非庄子首创。道家创始人老聃曾经说“万物生于有,有在于无”,简要地归纳了宇宙万物的演化过程。孔子晚年喜欢钻研《易经》,正是从此书中发现了万物从“简易”向复杂演化的规律。孔子试图通过学习阴阳相推之术来掌握千变万化的“天机”。但是在胡适看来,老子与孔子都没认真总结出一个成体系的进化论,也忽略了生物进化的现象。自从墨子开始,先秦学者们纷纷研究“生物进化”这一课题。

根据胡适的研究,对此类问题论述最详细的是《列子》与《庄子》两部道家经典。

《列子》是战国道家大师列御寇的作品。但根据胡适的考证,此书和《庄子》一样是后人东拼西凑的典籍,故而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言论。在胡适看来,《列子》书中的进化论分为两种:一是万物是由“气”转化的,这种观点与《周易·乾凿度》完全一致;二是万物生于“无”。“无”指的是一种“不生、不化,无形色声味的原质”,万物是其“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的结果。

此外,列子反对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说法,认为上天对万物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贵贱。胡适把这个观点解读为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相类的进化论思想。

相对于《列子》,《庄子》的“生物进化论”更加受胡适重视。他认为,庄子的“生物进化论”可以概括为“自化”二字。《庄子·寓言》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胡适对此的解读是“这十一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他说万物本来同是一类,后来才渐渐地变成各种‘不同形’的物类。却又并不是一起首就同时变成了各种物类。这些物类都是一代一代地进化出来的,所以说‘以不同形相禅’。”

世间一切事物原本是同一类,随着生物不断进化才变成不同门类的物种。这个变化并非在同一时间突然完成的,而是经过了千万年无数代的进化。这个观点与近代出现的西方生物进化论的精神十分吻合。

据《庄子·至乐》载:“种有几,得水则为,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这段话的大意是:万物变迁源起于“几”,在水的滋养下开始逐渐演化。在水陆相交之地变为青苔,在山陵高地则演化为车前草,车前草经过粪土的滋养变成乌足,乌足的根演化为土蚕,其叶子则会变成蝴蝶。蝴蝶没多久就变化成了虫,生活在灶下。由于其形状像是在蜕皮,于是虫被称之为灶马。灶马经过一千天生长会演化成鸟,这种鸟名叫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液能长出叫斯弥的虫子,斯弥又会生出蠛蠓。蠛蠓生出颐辂,黄軦则从九猷里长出。蠓子由萤火虫所生。羊奚草会与不长笋子的竹子结合,老竹子生青宁虫。青宁虫生程,程生出马,马生出人。最终,人又回归自然造化之初的混沌中。由此可见,天地万物都生于造化,又终将回归造化。

庄子描述了一段神奇的生命演化经过。若以当代生物学的角度看,这里面掺杂了许多不可能出现的奇诡现象,科学性并不高。但在胡适看来,《至乐》篇列举的动植物名称大多难以细细考证,不过庄子阐述的道理毫无疑问是一种“生物进化论”思想。

《庄子》素来以玄妙奇异的想象力著称于史,严谨性从来不是其特征。历史上的庄子并非达尔文式的生物学家,他杜撰了这个万物演化的过程,只是为了论证“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观点。而胡适在研究庄子时,运用了实用主义的治学方法,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解释材料的意义,而不顾其他方面的问题。他做出庄子有“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判断后,组织分析史料也坚持为这个观点服务的原则。

庄子的“自化”说,提及了万物顺应天道(自然规律)“自化”的现象与道理,但并没明确解答万物为什么会变迁的原因。胡适认为,庄子虽然没有明白地回答这个疑问,但他说过的许多话与这个问题有关联。

例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这段话的大意是:人如果在潮湿的地方睡觉就会生腰疾乃至偏枯,但泥鳅恰好喜欢潮湿的环境。人如果住在树上就会惴惴不安,而猿猴却能在林中悠然自得。对人、泥鳅、猿猴而言,真正适合居住的地方是不同的。人吃牲畜的肉,麋鹿吃草芥,蜈蚣吃小蛇,猫头鹰与乌鸦捕食老鼠。对于人、麋鹿、蜈蚣、猫头鹰、乌鸦而言,真正的美味是不同的。

由此可见,世上万物的样貌与习性有很大差异,适合人的生活环境,未必适合其他生物。所以有道之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万物各有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按照生物进化论的说法,万物为了生存而演化出适应环境的特征与习性,这就叫作“适者生存”。胡适认为,庄子暗示了这种观点,但遗憾的是他从未公开提出万物的变迁就是为了适应环境。

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指出:“这一层便是《庄子》生物进化论的大缺点。近世生物学者说生物所以变迁进化,都由于所处境遇有种种需要,故不得不变化其形体机能,以求适合于境遇。能适合的,始能生存。不能适合,便须受天然的淘汰,终归于灭亡。但是这个适合,有两种分别:一种是自动的,一种是被动的……《庄子》的进化论只认得被动的适合,却不去理会那更重要的自动的适合。”

由此可以看出,胡适虽然认为庄子思想中有“生物进化论”的内容,但他认为那是一种朴素的被动的生物进化论。而产生于近代的西方生物进化论不仅理论体系更完整,有生物实验做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那是一种“自动”(即物种主动适应环境)的生物进化论。

用西方的生物进化论来解读庄子的道家思想,是胡适的一个大胆尝试。但需要注意的是,他的研究成果有过多的实用主义色彩,故而既不被中国学术界的元老接受,也不被罗素这样的西方哲学家待见。罗素曾经指出,胡适引用的材料并不足以证明中国先秦时期的某些哲学家(指庄子)具备生物进化论的理念。由此可见,在这个问题上,胡适的学术观点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是什么?

胡适将庄子的“万物变迁”思想定义为一种“完全天然的进化论”。无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都影响了他对庄子学说的解读。胡适认为,庄子思想的两大亮点是“名学”与人生哲学,两者都与“完全天然的进化论”有很大关系。这个看法是不是用西方学术理论曲解了庄子的思想呢?这得先弄清楚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是什么。

此处的“名学”并不是指著名学派,而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研究名实关系的哲学。诸子百家对“名”与“实”的关系都有一番思辨。

譬如,名家擅长用诡辩术混淆名实关系,并提出了“白马非马”等多个名学命题;墨家以严谨的逻辑对许多事物的“名称”进行了精准的定义;儒家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的是为了做事之前需要确立一个合理的“名分”;兵家打仗也讲究个“师出有名”,这个“名”就是发动战争的理由;法家又称“刑名之学”,主张“循名责实”,考核吏民的实际功过是否符合名义上的法律标准。

道家的庄子也深入思考名学问题,并多次与好友惠施(名家大师)辩论,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名学理论。

在庄子所处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儒墨两大显学之间常常进行激烈的辩论。庄子认为,双方各有是非长短(他将自己的看法写成了《齐物论》篇)。

胡适在研究庄子时将其定位为立场超然的旁观者。他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小成’是一部分不完全的;‘荣华’是表面上的浮词。因为所见不远,不能见真理的全体;又因为语言往往有许多不能免的障碍陷阱,以致儒墨两家各是其是而非他人所是,各非其非而是他人所非。其实都错了。”

庄子认为,儒墨两家各有所偏,才会引发争论。而随着争论的深入,偏见反倒越积越深,更加难以分辨出是非真伪。按照胡适的理解,庄子的观点是一种与墨家名学截然相反的“完全的怀疑主义”。

墨家名学的精神是通过辩论来证明真理,辩论是正确的治学方法,必然能探明真理。庄子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就算在辩论中获胜,也不一定就能证明谁的意见一定正确,谁的一定错误。庄子的名学否定了“真理越辩越明”的观点,故而被胡适解读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完全的怀疑主义”观点。

庄子的本意是:人们的见识有偏蔽之处,才导致争论不休,如果能洞明完整的事理,就没有争论的必要了。胡适认为,这是庄子名学中具有建设意义的一面。但问题是该怎样才能全面地认知事理呢?

庄子的办法是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世界,应当注意世间万物万理的相对性。

胡适为庄子的观点找来了许多例证。他说:“这种议论,含有一个真理。天下的是非,本来不是永远不变的。世上无不变之事物,也无不变之是非。古代用人为牺牲,以祭神求福,今人便以为野蛮了。古人用生人殉葬,今人也以为野蛮了。古人以蓄奴婢为常事,如今文明国都废除了。百余年前,中国士大夫喜欢男色,如袁枚的《李郎曲》,说来津津有味,毫不以为怪事,如今也废去了。西方古代也尚男色,哲学大家柏拉图于所著‘一席话’也畅谈此事,不以为怪。如今西洋久已公认此事为野蛮陋俗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譬如,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是明朝时的版本,与秦长城的材质与修筑方法都不同,仅仅是地理位置大体重合。至于人类社会的风俗与价值观,更是在几千年中不断变化。例如,文人墨客极力称颂的风华富庶的吴越江南,在先秦时期并不存在。先秦时的吴越还是中原诸侯眼中的荒蛮僻远之地,吴越人毫无后来江南人的温文尔雅,而是以敢死轻生闻名于天下。

同类推荐
  • 乔治·斯沃德的勇士叙述

    乔治·斯沃德的勇士叙述

    古代游吟诗人是如何将冗长的口头叙述作为史诗进行记忆的?这是一本人类学、语言学和世界文学专业读物。是斯坦福学者关于印第安口述历史的研究专著。长期以来,口头传统就是任何知识代代相传的单一途径。乔治·斯沃德,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勇士,在与白人的历次战争中,屡受挫败,接受了白人的任命,担任负责维护部落日常治安的警察队长。目睹了部落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位后来做了教堂执事的印第安勇士,执意要将周遭事实与自己的想法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将为你们介绍古老的习俗与仪式,我将写下所知的一切。”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通往正义之路——致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保定学院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保定学院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保定学院前身是1904年创立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10年来,保定学院熔铸了爱国担当、关心民瘼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德业兼修、知行并重的优良办学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作为国之栋梁的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数以万计的在基础教育岗位辛勤耕耘的骨干教师。本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生动再现了保定学院作为“师范之范”而启民智、育贤才的历史轨迹,再现了一代代保定学院人与时俱进,为教育事业开新局、辟未来的奋进英姿。
热门推荐
  •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他无视一切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却孤独冷漠!她善良美丽相信世间美好,却失去唯一亲人!谁知世事无常哪怕拥有再多却换不回亲人的性命,孰不知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意外相遇让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相识、相知、相遇、相恋,而一切看似完美却带着深深的阴谋,他欺骗了她?还是她骗了他?传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七日,而他们初次相遇认识七日、再次相逢也是七日、相知相恋更是七日,不知他们的爱情能不能打破爱情的魔咒……
  • 风浪的江湖

    风浪的江湖

    一个有侠肠而无侠才,负侠气而无侠资的男人,因母亲早逝,父亲懦弱,为保护家人,他从小学了武术,之后再没有人敢欺负他们。结婚开始安定的生活后,他蓦然发现,当初对家庭付出最多的自己,却活成了兄弟中最落魄的一个。他苦闷,却又无法言说,为求心理的慰藉,他开始整日把“我走南闯北,闯荡江湖”挂在嘴上,这为他招来许多嘲笑和欺骗。为求解脱,他开始借酒浇愁,酒后就对妻儿家暴。几个孩子因此不敢同他亲近,并且都或多或少有了些心理问题。浑浑噩噩走完大半生。当年老衰弱时,他才发现,他所谓的江湖,已把他和儿女们隔到了江湖两岸。父子父女之间,相对时只会彼此局促!只有和他争吵打骂了一辈子的老伴,才能和他有两句共同语言。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快穿:主神大人很会撩

    快穿:主神大人很会撩

    【1v1耽美,顾弃X池尘笺】顾弃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惨的影帝,居然被自己粉丝给砸死。还绑定上了一个系统。系统曰:上了贼船就跑不掉了。做任务就做任务吧,可这个黏上他的男人是什么鬼?池尘笺:“你说我?我是系统送给你的福利!”顾弃:“不好意思,请把这福利收回去,谢谢。还有你,手往哪摸?!”系统:[抱歉,一经送出,概不退换。]—本文甜宠,没有什么可虐的,一路甜下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落青山

    白落青山

    她遇到了一个人,从见他的第一眼起,她就永远的爱上了他。他,是她心目中的光辉辰星,她,注定卑微。她是黑暗里的怪物,没有见过阳光,更不知道希望,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为了一个人而疯狂到甘之如饴。当命运让他们再次相遇,就注定这是一个纠缠到死都解不开的劫……
  • 杂纂三续

    杂纂三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在大明当老师

    混在大明当老师

    这是弘治十三年的秋天,连绵的暴雨刚停。杜慎悲愤看着见底的米缸,为了不饿死,他只好重操旧业当个老师。可谁能解释下,老师不正经也就算了,为什么学生们也净是些祸害牲口?苍天啊,他是教书的,不是杀猪的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